![精品解析:2023年辽宁省大连市八区民间联考中考临门一脚化学试题(二)(解析版)01](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4457419/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精品解析:2023年辽宁省大连市八区民间联考中考临门一脚化学试题(二)(解析版)02](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4457419/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精品解析:2023年辽宁省大连市八区民间联考中考临门一脚化学试题(二)(解析版)03](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4457419/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精品解析:2023年辽宁省大连市八区民间联考中考临门一脚化学试题(二)(解析版)
展开大连市八区民间联考中考临门一脚化学第二套试题
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矿石粉碎 B. 酒精燃烧 C. 汽油挥发 D. 冰雪融化
【答案】B
【解析】
【分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
【详解】A、矿石粉碎是物质形状的改变,没有生成新的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错误;
B、酒精燃烧是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新的物质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正确;
C、汽油挥发是分子运动的结果,没有生成新的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错误;
D、冰雪融化是物质状态的改变,没有生成新的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错误。故选B。
2. 空气中含量较多且化学性质不话泼的气体是
A. 稀有气体 B. 氮气 C. 氧气 D. 二氧化碳
【答案】B
【解析】
【详解】空气中主要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氮气含量最大约占78%,含量最多,且化学性质不活泼,氧气含量大约占21%,稀有气体含量大约占0.94%,二氧化碳含量大约占0.03%;
故选:B。
3. 下列物品所用的主要材料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A. 木制桌椅 B. 涤纶衣料 C. 金属表链 D. 陶瓷碗
【答案】B
【解析】
【详解】A、木制桌椅是由木头制成,木头属于天然材料,不符合题意;
B、涤纶衣料由涤纶制成,涤纶属于合成材料,符合题意;
C、金属表链是由金属制成,金属属于金属材料,不符合题意;
D、陶瓷碗是由陶瓷制成,陶瓷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 下列实物富含糖类的是
A. 鸡蛋 B. 黄瓜 C. 牛肉 D. 米饭
【答案】D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A、鸡蛋富含蛋白质,B、黄瓜属于青菜,富含维生素,C、牛肉属于动物肌肉,富含蛋白质,D、米饭富含淀粉,属于糖类,正确,故选D
考点:人类重要营养物质的食物来源
5. “含氟牙膏”“加碘盐”“铁强化酱油”中的“氟”、“碘”、“铁”指的是
A. 分子 B. 原子 C. 离子 D. 元素
【答案】D
【解析】
【详解】由所学知识可知“含氟牙膏”“加碘盐”“铁强化酱油”中的“氟”、“碘”、“铁”指的是元素。选D
6. 某花圃所种的花卉缺乏氮元素和钾元素,如果只施用一种化肥,则应施用的是
A. K2CO3 B. KNO3 C. CO(NH2)2 D. Ca(H2PO4)2
【答案】B
【解析】
【详解】考点:常见化肥种类和作用.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根据复合肥的定义考虑本题:化学式中含有营养元素N、P、K中的任何两种,或三种的叫复合肥.
解答:解:根据所种的花卉缺乏氮元素和钾元素,如果只施用一种化肥,说明必须施用含有N、K元素的复合肥,
A、根据分析可知化学式中只有营养元素K属于K肥,故A错误;
B、属于含有N、K元素的复合肥,故B正确;
C、化学式中只含有营养元素N的叫N肥,故C错误;
D、化学式中只有营养元素P属于P肥,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各种肥料的判断方法,了解了生活中的常见肥料种类.
7. 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
A. 蒸馏水 B. 苹果汁 C. 氧气 D. 纯碱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物质叫混合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叫纯净物;蒸馏水、氧气 、纯碱都是一种物质,是纯净物;苹果汁是由多种物质组成,是混合物。选B
8. 下列物质属于盐的是
A. Fe B. CH4 C. SO2 D. Na2CO3
【答案】D
【解析】
【详解】A.、Fe 是金属单质,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
B、CH4 含碳、氢两种元素,是有机化合物,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
C.、SO2是非金属氧化物,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
D.、Na2CO3由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属于盐,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D。
9. 将下列固体分别放入水中,溶液温度明显降低的是
A. 硝酸铵 B. 生石灰 C. 淀粉 D. 食盐
【答案】A
【解析】
【详解】A、硝酸铵溶于水吸收热量,溶液的温度明显降低,选项正确;
B、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出热量,形成的溶液的温度升高,选项错误;
C、淀粉不溶于水,没有热量的变化,与水混合后物质的温度不变,选项错误;
D、食盐溶于水没有热量的变化,溶液的温度保持不变,选项错误,故选A。
10. 将少量下列物质与水混合,能形成溶液的是( )
A. 面粉 B. 食盐 C. 淀粉 D. 花生油
【答案】B
【解析】
【详解】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在溶液中物质以分子或离子等微观粒子的的形式相互混合,因没有阻挡光线的微粒,所以溶液都是澄清透明的。面粉、淀粉 、花生油不能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不能形成溶液;食盐和水能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得到的是溶液。故选B。
11. 碘酸钾(KIO3)中碘元素的化合价为
A. -1 B. +1 C. +3 D. +5
【答案】D
【解析】
【分析】组成化合物的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详解】碘酸钾化学式为KIO3,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钾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设碘元素的化合价为x,,,故选D。
12. 社合金是重要金材料。钛元素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质子数为22 B. 元素符号是Ti
C. 是一种金属元素 D. 相对原子质量为47. 87g
【答案】D
【解析】
【详解】A、元素信息图左上角的数字是元素的原子序数,原子序数等于原子核内的质子数,由图可知,钛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2,则其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为22 ,选项正确;
B、元素信息图右上角的符号为元素符号,由图可知,钛元素的元素符号为Ti,选项正确;
C、由图可知,钛元素的名称带有金字旁,属于金属元素,选项正确;
D、元素信息图最下方的数字是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由图可知,钛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7. 87,选项错误,故选D。
13. 下列化学反应过程中,吸收热量的是
A. 镁与稀盐酸反应
B. 铁生锈
C. 生石灰与水反应
D. 碳与二氧化碳反应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镁与稀盐酸反应放热,不符合题意;
B、铁生锈属于缓慢氧化,放出热量,不符合题意;
C、生石灰与水反应放出热量,不符合题意;
D、碳与二氧化碳反应需吸收热量,符合题意。
故选D。
14. 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 电器失火后首先要切断电源 B. 进入久未开启的地窖前先做灯火实验
C. 厨房煤气泄漏后立即打开抽油烟机 D. 燃放烟花爆竹时,远离人群和可燃物
【答案】C
【解析】
【详解】A. 电器失火后首先要切断电源,以避免触电事故; B. 进入久未开启的地窖前先做灯火实验,防止因二氧化碳的浓度过高,人冒然进入发生窒息甚至死亡;C. 厨房煤气泄漏后,不能开启任何电器,否则易发生爆炸; D. 燃放烟花爆竹时,会产生有害气体等污染物,应远离人群;燃放烟花爆竹时易引发可燃物燃烧,甚至引起火灾。选C
15. 下列关于常见盐的用途,错误的是
A. 食盐用作调味品 B. 纯碱用于除水垢
C. 碳酸钙用作补钙剂 D. 碳酸氢钠用于焙制糕点
【答案】B
【解析】
【详解】A、氯化钠有咸味,常用作调味品,故选项正确;
B、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钠溶液与碳酸钙不反应,不能用来除水垢,故选项错误;
C、碳酸钙中含有钙元素,碳酸钙能与胃液中的盐酸反应生成可被人体吸收的氯化钙,所以碳酸钙用作补钙剂,故选项正确;
D、碳酸氢钠受热时会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所以碳酸氢钠可用于焙制糕点,故选项正确。
故选:B。
二、填空题(本题共5小题,每空I分,共25分)
16.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请用下列五种物质的化学式填空:
金刚石、浓硫酸、氯化钠、氮气、氢氧化钙
(1)实验室用于干燥某些气体的是_____。
(2)中和酸性废水的是_____。
(3)医疗上用于配制生理盐水的是_____。
(4)空气组成中常用于食品保护气的是_____。
(5)可用来切割玻璃的是_____。
【答案】(1)
(2)
(3)
(4)
(5)
【解析】
【小问1详解】
实验室用于干燥某些气体的是浓硫酸,其化学式为:H2SO4;
【小问2详解】
氢氧化钙呈碱性,可用于中和酸性废水,其化学式为:Ca(OH)2;
【小问3详解】
医疗上用于配制生理盐水的是氯化钠,其化学式为:NaCl;
【小问4详解】
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常用于食品保护气,其化学式为:N2;
【小问5详解】
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可用来切割玻璃,其化学式为:C;
17. 水是人类宝贵的资源。根据水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日常生活中常用______来区分硬水和软水。
(2)生活中常用_______方法来降低自来水的硬度。
(3)在洗碗时常加入洗涤剂,利用了洗涤剂的_____作用。
(4)水是由______元素组成的,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答案】(1)肥皂水 (2)煮沸
(3)乳化 (4) ①. 氢、氧 ②.
【解析】
【小问1详解】
硬水和软水的主要区别是所含钙镁离子含量不同,硬水含钙镁离子较多,软水水含钙镁离子较少,加肥皂水软水产生泡沫较多,硬水产生泡沫较少,并有浮渣。故填:肥皂水。
【小问2详解】
降低自来水的硬度可用煮沸、蒸馏等方法,生活中常用煮沸方法来降低自来水的硬度。故填:煮沸。
【小问3详解】
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洗碗时常加入洗涤剂。
【小问4详解】
电解水的结论是:水由氢、氧元素组成。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方程式。
18. 我们需要合理开发利用石油资源。
(1)石油是一种黏稠状液体,属于_______ 资源(选填“可再生”“不可再生”),它主要含有____两种元素。
(2)石油经炼制得到的_____、_____等产品可作为机动车燃料。
(3)以石油产品为矩料可进一步生产________,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等合成材料。
【答案】(1) ①. 不可再生 ②. C、H
(2) ①. 汽油 ②. 柴油 (3)塑料
【解析】
【小问1详解】
石油是一种黏稠状液体,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它主要含有C、H两种元素;
【小问2详解】
石油经炼制得到的汽油、柴油等产品可作为机动车燃料;
【小问3详解】
以石油产品为矩料可进一步生产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等合成材料。
19. 金属和金属材料在生活中有广泛用途。
(1)高铁列车电路中的导线大多是用铜制的,这是利用了钢的延展性和______性。
(2)用一氧化碳和赤铁矿炼铁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车体表面_____除美观外,主要是为了防止外壳生锈。其防锈原理是_____。用稀盐酸除铁锈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答案】(1)导电 (2)
(3) ①. 喷漆 ②. 使铁与氧气和水隔绝 ③.
【解析】
【小问1详解】
高铁列车电路中的导线大多是用铜制的,这是利用了钢的延展性和导电性;
【小问2详解】
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3详解】
车体表面喷漆除美观外,主要是为了防止外壳生锈,其防锈原理是:使铁与氧气和水隔绝;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0. 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t1°C时,A、B、C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______(用“>”、”<”或 “=”表示)。
(2)t1°C时,将A、B、C各30g分别放入100g水中,升温至t2°C,能形成饱和溶液物质是______,溶质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的是______。
(3)若A中混有少量B,可以采用_____方法提纯A晶体。
(4)t2℃时,相同质量的A、B、C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C析出晶体最多的是_______。
【答案】(1)B>A=C
(2) ①. C ②. A、B
(3)降温结晶 (4)A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图可知,t1°C时A、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相交,此时B的溶解度曲线高于A、C溶解度曲线的交点,则t1°C时,A、B、C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B>A=C,故填B>A=C。
【小问2详解】
由图可知,t1°C时A、C的溶解度相同,都为30g,B的溶解度为40g,且A、B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C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t1°C时,将A、B、C各30g分别放入100g水中,A、C溶液为饱和溶液,B溶液为不饱和溶液,升温至t2°C,A、B的溶解度增大,溶液为不饱和溶液,C的溶解度减小,溶液的底部有晶体析出,溶液为饱和溶液,故填C;
升温至t2°C,A、B的溶解度增大,溶液为不饱和溶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保持不变,而C溶解度减小,溶液的底部有晶体析出,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故填A、B。
【小问3详解】
由图可知,A、B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且A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若A中混有少量B,可以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晶体,故填降温结晶。
【小问4详解】
由图可知,t2℃时A、B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且A、B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A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t2℃时,相同质量的A、B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C时,A溶液析出的晶体较多,而C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t2℃时, C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C时,溶解度增大,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没有晶体析出,故填A。
三、简答题(本题共5小题,共24分)
21. 在实验室常用以下装置制取气体。
(1)用双氢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发生装置应选_______,依据是_______。
(2)收集氧气可以选用的装置之一是_______,依据是_______。
(3)用A装置制氧气时,导管微露橡胶塞的原因是_______。
【答案】(1) ①. 2H2O22H2O+O2↑ ②. B ③. 反应物是固体与液体,且反应不需要加热
(2) ①. D##E ②.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氧气不易溶于水
(3)使气体顺利导出
【解析】
【小问1详解】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和氧气,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2H2O22H2O+O2↑;
用双氢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发生装置应选择固液常温发生装置,即装置B,依据是反应物是固体与液体,且反应不需要加热。
【小问2详解】
收集氧气可以选用的装置之一是D或E,D为向上排空气法,选择该装置收集氧气是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E为排水法,选择该装置收集氧气是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
【小问3详解】
用A装置制氧气时,导管微露橡胶塞的原因是减少气体在发生装置中的滞留时间,使气体顺利导出。
22. 兴趣小组对物质的燃烧进行如下探究
实验Ⅰ:探究物质的燃烧条件。
实验Ⅱ:取一粒白磷于试管中,插入温度传感器的探头后,将试管伸入热水中,5秒后打开弹簧夹,将过氧化氢溶液推入试管中。实验过程中通过传感器采集数据绘制曲线如图。
(1)实验Ⅰ中,说明燃烧需要氧气的现象为_______。
(2)实验Ⅱ前,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_______, 推入过氧化氢溶液后可观察到的现象_______。
(3)曲线上D点的温度比B点的高,可得出对燃烧的一点认识是_______。曲线上火焰温度达到最高值后很快下落,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
【答案】(1)试管内的白磷燃烧、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2) ①. 打开止水夹,向下推动注射器,观察到气球膨大,松开手后,气球恢复,注射器恢复到原来位置,即可说明该装置气密性良好 ②. 白磷燃烧更剧烈,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气球膨大
(3) ①. 氧气浓度越高,燃烧越剧烈 ②. 白磷消耗完全,反应结束(合理即可)
【解析】
【小问1详解】
实验Ⅰ中,试管内的白磷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燃烧;水中的白磷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没有与氧气接触,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实验现象为:试管内的白磷燃烧、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小问2详解】
实验Ⅱ前,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打开止水夹,向下推动注射器,观察到气球膨大,松开手后,气球恢复,注射器恢复到原来位置,即可说明该装置气密性良好;
取一粒白磷于试管中,插入温度传感器的探头后,将试管伸入热水中,一开始白磷与空气中的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可以燃烧,5秒后打开弹簧夹,将过氧化氢溶液推入试管中,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装置内氧气增多,白磷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燃烧更剧烈,所以推入过氧化氢溶液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白磷燃烧更剧烈,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气球膨大;
【小问3详解】
由图可知,B点白磷在空气中燃烧,D点是白磷在氧气中燃烧,根据D点温度比B点高,说明氧气浓度越高,燃烧越剧烈;
曲线上火焰温度达到最高值后很快下落,可能的原因是白磷消耗完全,反应结束(合理即可),所以火焰温度很快下降。
23.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是生活中常见的盐,小组同学实验探究其性质。
【查阅资料】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为生成物中有沉淀或有气体或有水。
【进行实验一】
序号
实验装置
实验药品
实验现象
1
0.1%CaCl2溶液+0.1%Na2CO3溶液
有浑浊
2
0.1%CaCl2溶液+0.1%NaHCO3溶液
无明显变化
【解释与结论】
(1)实验Ⅰ中,Na2CO3与CaCl2发生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结合资料分析,实验2中CaCl2与NaHCO3不发生复分解反应的原因是______。
【进行实验二】改变溶液浓度,进行如下实验。
NaHCO3溶液
0.1%
1%
5%
CaCl2溶液
0.1%
无明显现象
有浑浊
有浑浊
1%
无明显现象
有浑浊
有浑浊,有微小气泡
5%
无明显现象
有浑浊
有浑浊,有大量气泡
【解释与结论】
(3)将浊液过滤,滤渣用蒸馏水洗净后,检验滤渣为碳酸盐需要的试剂是_____。
(4)NaHCO3溶液与CaCl2溶液混合。若想观察到浑浊,可选择NaHCO3溶液的浓度为_______。
(5)NaHCO3与CaCl2在溶液中的反应为:2 NaHCO3+CaCl2=2NaCl+CaCO3↓+H2O+CO2↑,部分实验未观察到气泡,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
【反思与评价】
(6)综合以上实验可知:
①盐与盐在溶液中能发生复分解反应,也能发生其他类型的反应。
②影响盐与盐在溶液中反应的因素有______。
【答案】(1)
(2)NaCl和Ca(HCO3)2均可溶,没有沉淀生成,不符合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3)稀盐酸和澄清石灰水 (4)1%或5%
(5)CaCl2、NaHCO3溶液的浓度小,CO2产生的量少,生成的二氧化碳溶于水中
(6)盐的种类、盐溶液的浓度
【解析】
【小问1详解】
Na2CO3与CaCl2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化学方程式为 ;
【小问2详解】
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氯化钙与碳酸氢钠相互交换成分得到的NaCl和Ca(HCO3)2均可溶,没有沉淀生成,因此不能发生复分解发生;所以实验2中CaCl2与NaHCO3不发生复分解反应的原因是:NaCl和Ca(HCO3)2均可溶,没有沉淀生成,不符合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小问3详解】
稀盐酸与碳酸盐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有气泡产生,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因此检验碳酸根离子常用的方法是:在溶液中加入稀盐酸,产生气泡,然后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故检验滤渣为碳酸盐需要的试剂是稀盐酸和澄清石灰水;
【小问4详解】
从表中的信息可以看出,NaHCO3溶液与CaCl2溶液混合,若想观察到浑浊,可选择NaHCO3溶液的浓度是1%(或5%);
【小问5详解】
NaHCO3与CaCl2在溶液中的反应为:2NaHCO3+CaCl2=2NaCl+CaCO3↓+H2O+CO2↑,部分实验未观察到气泡,可能的原因是CaCl2、NaHCO3溶液的浓度小,CO2产生的量少,生成的二氧化碳又溶于水中,故观察不到气泡;
【小问6详解】
根据实验的过程,影响盐与盐在溶液中反应的因素有盐的种类、盐溶液的浓度。
24. 工业制得的还原性铁粉中常含有少量FeO和Fe3C杂质。为测定还原性铁中单质铁的含量,某兴趣小组取10.00g还原性铁粉样品。在老师指导下,按如图进行实验。
查阅资料:①Fe3C+2H23Fe+CH4;②3CH4+4Fe2O38Fe+6H2O+3CO2;③FeO+H2Fe+H2O;④碱石灰吸收H2O和CO2,不吸收CH4
(1)装配好实验装置后,先要_______。
(2)加热前先通一段时间H2的目的是_______。
(3)实验开始时应先对______处装置加热(填“A”或“C”)。理由是________。
(4)充分反应后还需称量哪些量,才能测定还原性铁粉中单质铁的含量?______;写出推断的过程:________。
(5)实验中,实际测得装置D增重的质量大于CH4与Fe2O3反应生成的H2O的质量,原因是________。
【答案】(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防止发生爆炸
(3) ①. C ②. 使反应生成的甲烷在C装置中完全反应,以免甲烷气体未发生反应逸出,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确
(4) ①. B装置和E装置增加的质量 ②. B装置增加的质量为氧化亚铁和氢气反应生成水的质量,通过水的质量求出样品中氧化亚铁的质量;E装置增加的质量为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通过二氧化碳的质量求出Fe3C的质量,进而求出铁粉中单质铁的含量
(5)H2与Fe2O3反应生成水
【解析】
【小问1详解】
装配好装置后,应先检查装置气密性,再装药品,以免装置漏气使实验失败;
【小问2详解】
氢气具有可燃性、还原性,在混有空气又加热的情况下可能会发生爆炸,所以加热前需要先通一段时间的氢气,目的是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防止发生爆炸;
【小问3详解】
实验开始时,应先对C处装置加热,能使反应生成的甲烷在C装置中完全反应,以免甲烷气体未发生反应逸出,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确;
【小问4详解】
充分反应后还需称量B装置和E装置增加的质量,B装置增加的质量为氧化亚铁和氢气反应生成水的质量,通过水的质量求出样品中氧化亚铁的质量;E装置增加的质量为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通过二氧化碳的质量求出Fe3C的质量,进而求出铁粉中单质铁的含量;
【小问5详解】
硫酸是用来吸收C装置产生的水,氧化铁除了和甲烷反应生成水之外,还和实验开始前先通的氢气反应生成水,所以导致装置D增重的质量大于CH4与Fe2O3反应生成的H2O的质量。
四、计算题(本题6分)
25. 某同学用自制电解器电解水,为了加快电解速率,可在水中加少许硫酸钠增强其导电性,当他在93.6g质量分数为5%的硫酸钠溶液中通电一段时间后,正极上产生3.2g氧气,计算:
(1)负极上产生氢气的质量_______;
(2)通电后溶液中硫酸钠的质量分数________;
(3)该同学认为电解速率较慢,又继续向通电后的溶液中加入硫酸钠,若要使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变为10%,则需要加入硫酸钠固体的质量是多少?________
【答案】 ①. 解:设生成氢气的质量为x,参加反应的水的质量为y
所以生成氢气的质量是0.4g; ②. 电解前后溶质硫酸钠的质量不变,质量为:93.6g×5%=4.68g,
溶液的质量为:93.6g﹣3.2g-0.4g=90g,
电解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③. 设需要加入硫酸钠的质量为z
z+4.68g=(z+90g)×10%
解得:z=48g
答:(1)负极上产生氢气的质量为0.4g;(2)通电后溶液中硫酸钠的质量分数5.2%;(3)需要加入硫酸钠固体的质量是4.8g。
【解析】
【详解】(1)见答案。
(2)见答案。
(3)见答案。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假设法和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和推断的能力,计算时要注意规范性和准确性。
2023年辽宁省大连市八区民间联考中考化学临门一脚(二): 这是一份2023年辽宁省大连市八区民间联考中考化学临门一脚(二),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实物富含糖类的是, 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 下列物质属于盐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辽宁省大连市八区民间联考中考临门一脚化学试卷及参考答案: 这是一份2023年辽宁省大连市八区民间联考中考临门一脚化学试卷及参考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题,简答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年辽宁省大连市八区民间协作联盟中考模拟适应性试卷化学: 这是一份2022年辽宁省大连市八区民间协作联盟中考模拟适应性试卷化学,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3~6,4—7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