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小题必练9 山地的形成(含解析)
展开这是一份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小题必练9 山地的形成(含解析),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①②③④中最先形成的是,K岛处于,图示区域,关于图中地质构造的判断正确的是,贺兰山的构造地貌类型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2020·全国Ⅲ高考)下图示意某地质剖面,其中①指断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①②③④中最先形成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砂砾石层的下界为相对平坦而广阔的面。该面形成时期,所在区域可能
A.地壳持续抬升,遭受侵蚀 B.地壳持续下降,接受沉积
C.地壳运动稳定,遭受侵蚀 D.地壳运动稳定,接受沉积
【答案】
1.D
2.C
【解析】
1.读图可知,断层①将灰岩④断开,故灰岩④先形成,断层①后形成;断层①形成后,地表面被侵蚀,形成侵蚀面,之后地壳下沉,接受沉积,形成砂砾石层②;最后岩浆喷发,形成玄武岩③。所以①②③④中最先形成的是④,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读图可知,砂砾石层的下界存在侵蚀面,可知该面形成的时期遭受侵蚀,BD错误。侵蚀面相对平坦而广阔,说明地壳运动相对稳定,A错误,C正确,故选C。
位于东南亚的K岛于1983年火山爆发,植被消失殆尽。1987年,该岛上已有64种植物生长旺盛。据研究,百年之内该岛上的天然植被就可以恢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K岛天然植被类型属于
A.热带雨林 B.热带草原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亚热带常缫阔叶林
2.与相同植被类型的大陆地区相比,K岛植被恢复迅速的独特条件是
A.海拔高 B.种源丰富 C.火山灰深厚 D.光照充足
3.K岛处于
A.亚欧板块 B.美洲板块 C.南极洲板块 D.非洲板块
【答案】
1.A
2.C
3.A
【解析】
1.从图中经纬度可以看出,K岛位于东南亚(6°S~7°S),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其天然植被类型为热带雨林,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由上题分析可知,K岛的植被类型为热带雨林,与相同植被类型的大陆地区相比,气候类型相同,水热条件、光照条件以及种源都相差不大,B、D错误。由图中信息可知,该岛海拔并不高,A错误。由材料可知,K岛发生过火山喷发,深厚的火山灰为植被恢复提供了充足的养分,这是该岛的独特条件,C正确。故选C。
3.从图中经纬度可以看出,K岛位于东南亚(6°S~7°S,104°E-105°E),处于亚欧板块,A正确。BCD错误。故选A。
图7为里海及周边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小题。
4.里海北部盐度低于南部,主要原因是由于北部
A.纬度位置低,蒸发强度较大
B.光照时间长,利于盐分累积
C.受锋面影响,年降水量较小
D.有河流注入,淡水稀释显著
5.图示区域
A.山脉由板块挤压而成
B.西部的森林植被稀少
C.缺少便利的水运条件
D.农业以水稻种植为主
【答案】
4.D
5.A
【解析】
4.读经纬网地图可知,该区域为北半球,北部纬度位置高,气温较低,蒸发较弱,A错误。北部纬度较高,仅有夏季光照时间长,冬季光照时间短,B错误。中亚地区受大陆气团控制,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里海南北部年降水量均很少,C错误。北部有伏尔加等大河注入大量淡水,稀释湖水,所以北部盐度较低,D正确。故选D。
5.图示山脉是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形成,A正确。图示区域西部受来自大西洋的西风影响,森林茂密,B错误。多条河流注入里海,该区域水运便利,C错误。该区域气候以干旱为主,而水稻喜湿,所以该地不适宜种水稻,D错误。故选A。
下图为我国季风区某山地的地质横剖面示意图,该地区裁弯取直开挖了引水隧洞,连接了同一条河流的不同河段。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6.关于图中地质构造的判断正确的是
A.甲位于向斜的槽部
B.隧道沿线地质条件稳定
C.图中的河谷均位于背斜构造之中
D.F1断层形成早于F2断层
7.图示地区岩溶地貌广泛存在,主要原因是
A.碳酸盐岩具有可溶性 B.植被稀疏
C.降水季节分配不均 D.地势起伏较小
【答案】
6.C
7.A
【解析】
岩层向上拱起,是背斜构造。隧道沿线有向斜构造、断层分布,地质条件不稳定。图示地区碳酸盐岩分布广,岩溶地貌广泛存在,主要原因是碳酸盐岩具有可溶性,容易被水溶蚀。
6.根据图示岩层弯曲形态,甲位于背斜的顶部,A错误。隧道沿线有向斜构造、断层分布,地质条件不稳定,B错误。图中的河谷处岩层向上拱起,均位于背斜构造之中,C正确。不能判断F1断层形成早于F2断层,D错误。故选C。
7.根据图例,图示地区碳酸盐岩分布广,岩溶地貌广泛存在,主要原因是碳酸盐岩具有可溶性,容易被水溶蚀,A对。植被稀疏、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地势起伏等,不是岩溶地貌形成的主要条件,B、C、D错。故选A。
地质工作者对某河流的一个断面开展科学考察,并借助现代技术推测出该断面河流水位及地层(沉积岩)的上升过程。地层上升过程中河流水位保持相对稳定。下图是根据推测结果绘制的坐标图,其中实线表示河流水位随时间的变化,虚线表示甲、乙、丙三个地层顶部表面高度的时间变化。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8.据材料推测,地层上升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地质作用是
A.岩浆活动 B.变质作用
C.沉积作用 D.侵蚀作用
9.该断面上,关于甲、乙、丙地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丙地层形成向斜弯曲 B.地层上升,流水侵蚀,形成河流阶地
C.甲地层形成比乙、丙地层晚,地层厚度小 D.丙地层比甲、乙地层的岩性要硬
【答案】
8.D
9.C
【解析】
8.根据材料地层上升过程中河流水位保持相对稳定。水位是指水面距离海面的高程,此地岩层上升,流水不断侵蚀下切,且水位保持相对稳定,说明岩层上升和流水侵蚀下切对河流水位的影响大体相当,故D正确;岩浆活动形成岩浆岩,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沉积作用形成沉积岩均可能使水位上升,故ABC错误,所以该题选D。
9.根据所学知识沉积岩层中,下面的沉积层形成的早,上面的形成的晚。该断面上,甲地层在上面,形成的比乙、丙地层晚,根据地层顶部表面高度得出甲地层比乙、丙薄,C对;根据材料无法判断甲乙丙地层弯曲方向,故A错误;根据材料地层持续上升,河流水位稳定,流水下切形成V型谷,故B错误;读图河流水位高于丙地层,丙地层还未受到侵蚀,无法比较丙与甲乙岩层的软硬,故D错误;所以该题选C。
下图为宁夏平原及其周围地区地形地质构造剖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贺兰山的构造地貌类型是
A.背斜山 B.向斜山 C.断块山 D.火山
11.关于宁夏平原形成过程的推断,正确的是
A.岩层断裂下陷,黄河携带的泥沙冲积形成
B.贺兰山隆起,拦截大量洪积物沉积而成
C.岩层断裂下陷,西北风挟带沙尘沉降而成
D.贺兰山隆起,东南风挟带沙尘沉降而成
【答案】
10.C
11.A
【解析】
此题考查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变化。
10.从图中可以看出,岩层出现了断裂,并且在断裂面两侧的岩层有错动和位移,形成断层.在断层两侧,宁夏平原一侧的岩层下降,是地堑构造,会形成谷地,贺兰山一侧的岩层上升则是地垒构造,会形成断块山。故C正确。
11.从图中可看出,宁夏平原先是经岩层断裂下陷,之后由黄河携带的泥沙在此沉积形成。故A正确。
燕山山脉以南地区在第四世纪发生山区、平原分异,以山前断裂为界,山区隆升、山前地区下降,是冲积扇发育的地方。下图为“燕山山前构造单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燕山隆起与甲河流的形成不存在下列哪一关系
A.燕山隆起使甲河流流程变长
B.甲河流穿山而过,燕山被侵蚀切断形成峡谷
C.燕山隆起使甲河流含沙量增加
D.甲河流从山上流出,燕山成为甲河发源地
13.山前平原的主要形成过程
A.褶皱—断裂下陷—流水堆积 B.断裂—褶皱—流水沉积
C.褶皱隆起—顶部侵蚀—断裂下陷 D.褶皱凹陷——槽部侵蚀—锻炼下陷
14.山前平原发展种植业条件要优于其南部的华北其他平原地区,最主要是因为山前平原
A.热量更充足 B.沉积物颗粒更小
C.地形更平坦 D.盐碱化更少
【答案】
12.B
13.A
14.D
【解析】
12.从图中看,甲河流从山上向下流,并没有穿山而过,B不存在。从图中看燕山隆起,甲河流从山上流出,燕山成为甲河流的发源地,由于地势落差增大,流水侵蚀作用增强,使甲河流含沙量增加,由于地形抬升,可以使甲河流流程变长。B正确。
13.山前断裂带南北两侧均有褶皱,故先出现褶皱现有断裂,材料中指出以山前断裂为界,山区隆升、山前地区下降,是冲积扇发育的地点,故下陷后沉积,山前平原的主要形成过程为褶皱--断裂下陷—流水堆积,A正确。
14.由材料“山区隆升、山前地区下降,是冲积扇发育的地方”可知,山前平原为冲积扇,有一定的坡度,排水条件好,盐碱化更少,D正确。山前平原与其南部的华北其他平原地区相比,纬度差别不大,热量差别不大,A错。山前平原沉积物颗粒更大,B错。地形差别不大,C错。
下图是我国青海湖的湖盆地形、地质剖面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5.图中
A.甲岩层形成于断层发生后 B.乙处是一个背斜谷地
C.海心山是火山活动形成的 D.湖盆因断裂陷落而成
16.当地特产的“湟鱼”生长极慢,有“一年长一两”之说,是因为该湖泊
A.水量大,盐度低,饵料丰盛 B.流域封闭,周边无河流,少天敌
C.气候高寒,水温低,冰期长 D.水位季节变化大,且含沙量较大
【答案】
15.D
16.C
【解析】
15.图中甲岩层是侵入岩,位于相对上升一侧岩块,形成于断层发生前,若形成于断层后,岩浆会从断层处涌出,A错。乙处是一个构造盆地,B错。海心山的岩层是侵入岩,是岩浆侵入活动形成的,C错。湖盆因断裂陷落而成,D对。
16.当地特产的“湟鱼”生长极慢,有“一年长一两”之说,是因为该湖泊气候高寒,水温低,冰期长,鱼类生产慢,C对。水量大,盐度低,饵料丰盛,鱼类生长快,A错。流域封闭,周边有河流注入,少天敌,不是生长慢的原因,B错。水位季节变化大,且含沙量较大与鱼类生长慢无关,D错。
欧洲地区是内外力作用体现非常强烈的地区之一,如冰岛、阿尔卑斯山的形成是内力作用的重要体现,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峡湾,北欧、中欧的冰碛残丘,阿尔卑斯山上的U型谷和角峰等都是第四纪冰期冰川作用的产物。下图是欧洲第四纪冰期冰川分布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7.冰岛位于
A.亚欧板块与大西洋板块的生长边界 B.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的消亡边界
C.亚欧板块与大西洋板块的消亡边界 D.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的生长边界
18.与第四纪冰期时的海岸线相比,欧洲现代海岸线
A.向陆地推进,更加曲折 B.向海洋推进,更加曲折
C.向陆地推进,更加平直 D.向海洋推进,更加平直
19.阿尔卑斯山上角峰的形成过程是
A.板块碰撞——褶皱隆起——冰川堆积 B.板块碰撞——褶皱隆起——冰川侵蚀
C.板块张裂——断裂上升——冰川堆积 D.板块张裂——断裂上升——冰川侵蚀
【答案】
17.D
18.A
19.B
【解析】
冰岛位于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的生长边界。与第四纪冰期时的海岸线相比,现在的气温较高,冰川融化,海平面较高,欧洲现代海岸线向陆地推进。
17.冰岛位于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的生长边界,D对。位于大西洋中部的海岭处,是板块张裂,岩浆喷出地表形成,A、B、D错。故选D。
18.与第四纪冰期时的海岸线相比,现在的气温较高,冰川融化,海平面较高,欧洲现代海岸线向陆地推进,B、D错。海水进入冰川侵蚀形成的峡湾中,海岸线更加曲折,A对,C错。故选A。
19.阿尔卑斯山上角峰的形成过程先是板块碰撞,岩层褶皱隆起抬升,形成山脉,然后受冰川侵蚀,形成角峰,B对。A、C、D错。故选B。
下图为我国季风区某山地的地质横剖面示意图,该地区裁弯取直开挖了引水隧洞,连接了同一条河流的不同河段。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20.关于图中地质构造的判断正确的是
A.甲位于向斜的槽部
B.隧道沿线地质条件稳定
C.图中的河谷均位于背斜构造之中
D.F1断层形成早于F2断层
21.图示地区岩溶地貌广泛存在,主要原因是
A.碳酸盐岩具有可溶性 B.植被稀疏
C.降水季节分配不均 D.地势起伏较小
【答案】
20.C
21.A
【解析】
岩层向上拱起,是背斜构造。隧道沿线有向斜构造、断层分布,地质条件不稳定。图示地区碳酸盐岩分布广,岩溶地貌广泛存在,主要原因是碳酸盐岩具有可溶性,容易被水溶蚀。
20.根据图示岩层弯曲形态,甲位于背斜的顶部,A错误。隧道沿线有向斜构造、断层分布,地质条件不稳定,B错误。图中的河谷处岩层向上拱起,均位于背斜构造之中,C正确。不能判断F1断层形成早于F2断层,D错误。故选C。
21.根据图例,图示地区碳酸盐岩分布广,岩溶地貌广泛存在,主要原因是碳酸盐岩具有可溶性,容易被水溶蚀,A对。植被稀疏、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地势起伏等,不是岩溶地貌形成的主要条件,B、C、D错。故选A。
下图为某地区地质构造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2.图中
A.断层①形成时间早于地层② B.形成③④的内力作用相同
C.⑤受到挤压后隆起形成山地 D.岩层⑥断裂之后相对下降
2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处地质构造具有良好储油气条件 B.b处的岩石致密坚硬
C.c处有河流流经,适宜建坝蓄水 D.d区的石灰岩形成雅丹地貌
【答案】
22.D
23.A
【解析】
22.图中断层①切断了地层②,形成时间晚于地层②,A错。形成③的是变质作用,形成④的是冷却凝固作用,内力作用不同,B错。⑤是岩浆喷出地表,冷却凝固形成山地,C错。根据岩层位置,岩层⑥断裂之后相对下降,D对。
23.a处地质构造是背斜,具有良好储油气条件,A正确。b处的岩石是喷出岩,岩石多气孔,不致密,B错误。c处是断层构造,不适宜建坝蓄水,C错误。d区的石灰岩形成岩溶地貌,也叫喀斯特地貌,D错误。故选A。
图示为某世界著名海城地质剖面示意图,该海城是世界盐度最高的海城。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4.该海城盐度高的主要原因是
A.受寒流影响,降温减湿作用显著 B.气温高,降水多,水循环极其活跃
C.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蒸发旺盛 D.地处内陆,与外部海水没有交换
25.有专家推测该海域面积不断扩大,其主要原因是
A.周边汇入河流多 B.温室效应,海平面上升
C.断层构造,相对下沉运动 D.地壳运动的水平张裂作用
【答案】
24.C
25.D
【解析】
24.图示海域在阿拉伯半岛和非洲大陆之间是红海,红海地处副热带,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气温高、蒸发旺盛降水少;加之地处两大陆之间,与外大洋海水交换周期长,沿岸缺少淡水河的汇入,导致该海域盐度高。选C正确。
25.红海地处板块张裂带,地壳运动的水平张裂作用使该海域面积不断扩大;与河流汇入、温室效应、下沉运动无关。选D正确。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26.图中M山地东、西两坡山麓地带的植被类型是
A.均为热带草原 B.东为热带雨林,西为热带草原
C.均为热带荒漠 D.东为热带草原,西为热带荒漠
27.依据板块构造学说,图中M山的成因与下列哪两个板块碰撞挤压有关
A.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 B.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
C.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 D.印度洋板块与美洲板块
【答案】
26.B
27.B
【解析】
考查自然带的非地带性分布,板块构造说。
26.读图,根据图中纬度位置,图示区位于东北信风带,M山东侧是东北信风的迎风坡,沿岸有暖流影响,降水较多,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山麓地带植被是热带雨林;M山西侧是背风坡,降水较少,形成热带草原气候,山麓地带的植被类型是热带草原。B对。A、C、D错。故选B。
27.根据板块构造理论,南极洲板块向北延伸到北回归线附近,图示区位于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之间,所以图中M山脉是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挤压形成,B对。A、C、D错。故选B。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新高考)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小题必练10 土壤(含解析),共14页。
这是一份(新高考)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小题必练9 植被(含解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图中甲、乙处的植被分别为,该流域所属的自然带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小题必练18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含解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该产业布局调整导致甲国汽车的,该品牌的成功经营,最主要得益于,该镇体育产业区的特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