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小题必练10 河流地貌的形成(含解析)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小题必练10 河流地貌的形成(含解析)第1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小题必练10 河流地貌的形成(含解析)第2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小题必练10 河流地貌的形成(含解析)第3页
    还剩1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小题必练10 河流地貌的形成(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小题必练10 河流地貌的形成(含解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引起柴汶河袭夺沂河的原因是,图中坡地上,浅沟侵蚀的强度与,凸坡浅沟分布的特点最可能是,河心沙洲一年中面积最小的时间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河流地貌的成因、影响、意义。 2020·全国高考)地名常和所在地特定时期的地理环境有关。下图所示区域有1700多个行政村,其中85%以上村名与自然要素或地理方位等有关。该区域处于毛乌素沙地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与图示区域中地名”“”“相关的自然要素依次是A.水文、地貌、植被  B.地貌、水文、植被C.植被、地貌、水文  D.水文、植被、地貌2.图示甲、乙两地区地名中”“”“等出现的比例很高,表明乙A.风俗习惯改变  B.土地利用结构稳定C.人口迁徙频繁  D.自然环境变化较大【答案】1A2D【解析】1.地名的命名往往是靠近某河流,以河命名,与相关的自然要素是水文;黄土高原地貌沟壑纵横,峁梁相接,沟梁交错,与地名相关的是地貌;黄土高原地名可以反映当地物产,如榆林因其多种榆树而得名,因此与地名相关的自然要素是植被;A正确。故选A2.图示甲、乙两地区地名中”“”“等出现的比例很高,而图中乙地河流明显比甲地少。水文类地名的分布可以指示环境变化,乙与现代河流距离较远,可能与气候变干有关,风沙活动加强,地表水环境恶化,一些河流流量减少甚至消失,这些表明乙地自然环境变化较大,D正确。图中民族没有大变化,风俗习惯改变不大,A错误。自然环境变化较大,土地利用结构不稳定,B错误。乙地环境较差,经济落后,人口迁徙不会频繁,C错误。故选D  在距今80万年前,沂河和柴汶河分别是源头独立的河流。距今约3.7万年,柴汶河溯源侵蚀,袭夺了沂河。下图分别是沂河与柴汶河距今80万年前和现今的河流状况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推测距今80万年前,柴汶河源头与沂河间的分水岭海拔高度约为A200 B300 C400 D5002.距今80万年前,柴汶河图示河段的河流特征有A.水流速度较慢  B.河谷为V型谷  C.河漫滩面积大  D.河流含沙量小3.引起柴汶河袭夺沂河的原因是A.岩石类型单一  B.植被覆盖率差异C.地壳水平运动  D.侵蚀基准面差异【答案】1C2B3D【解析】1.柴汶河源头海拔在350米以上,柴汶河源头与沂河间的分水岭海拔高度略高于300米,故选C;沂河的源头都没有500米,故D错。故选C2.柴汶河图示河段为河流的上游,河流落差大,流速快,下蚀作用强,河谷为V型,河漫滩面积小,河流含沙量大;故选B3.引起柴汶河袭夺沂河的原因是:柴汶河的河床水位低于沂河,侵蚀基准面差异是袭夺的必备条件,D正确;岩石类型单一、植被覆盖率差异、地壳水平运动不是引起柴汶河袭夺沂河的必然原因,ABC错误。故选D下图为四世纪以来上海海岸线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造成四世纪以来上海海岸线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海浪侵蚀  B.流水沉积  C.地壳抬升  D.填海造陆5.近年来,该地海岸线变动的速度减慢,其原因主要是长江中上游地区滥砍滥伐    三峡等大型水利工程的修建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  人类对滩涂大规模开发利用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答案】4B5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等值线的综合判读,人类活动和海洋对陆地环境的影响。结合具体情况从因果关系方面分析形成原因。4.从图中信息看海岸线不断向海洋前进,说明流水带来的泥沙增多,泥沙沉积大于海浪侵蚀,地壳抬升和填海造陆影响小,选择B5.近年来,该地海岸线变动的速度减慢,说明泥沙来源减少,主要原因可能是长江中上游地区植树造林,水土保持好,不是滥砍滥伐,错;三峡等大型水利工程的修建,泥沙沉积在库区,长江泥沙来源少,对;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对;人类对滩涂大规模开发利用对海岸线位置变化影响小,错,选择B    浅沟是黄土高原坡耕地上没有明显沟边的槽型地,由坡耕地细沟(由于坡面径流的冲刷使坡面上形成明显的水路和细小的侵蚀沟即细沟)发育而来,并随着持续的再耕作和再侵蚀发展成为切沟(宽度和深度更大的侵蚀沟)。当暴雨发生时,浅沟流域的坡面径流迅速汇集产生浅沟侵蚀。浅沟侵蚀的强弱与沟间距、坡长(分水岭至浅沟沟头)、坡度、坡形、汇流面积都有密切的联系。下图是黄土高原坡耕地及各种侵蚀地貌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图中坡地上A1为切沟侵蚀带 B2为细沟、浅沟过渡带C3为细沟侵蚀带 D4为细沟、切沟过渡带7.浅沟侵蚀的强度与与沟间距呈正相关  与坡长呈正相关  与坡度成负相关  与汇水面积成负相关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8.凸坡浅沟分布的特点最可能是A.放射状 B.向心状 C.横向平行状 D.竖向平行状【答案】6B7A8A【解析】6.材料信息表明,浅沟是黄土高原坡耕地上没有明显沟边的槽型地,由坡耕地细沟发育而来,并随着持续的再耕作和再侵蚀发展成为切沟,即细沟发育成浅沟,浅沟发育成切沟。由此可知,细沟、浅沟、切沟的侵蚀程度越来越深,地表径流的侵蚀力越来越强,与之对应的坡面坡度也应该越来越大。图中1地段坡度较小,应为细沟侵蚀带;2地段坡度略有增大,应为细沟、浅沟过渡带;3地段坡度增大,应为浅沟侵蚀带;4地段坡度又略有增大,应为浅沟、切沟过渡带,由此判断,B正确,ACD错误。故选B7.材料信息表明,浅沟侵蚀的强弱与沟间距、坡长(分水岭至浅沟沟头)、坡度、坡形、汇流面积都有密切的联系。沟间距越大,每一条浅沟汇流量越大,侵蚀越强,正确;坡长越长汇流量越大,侵蚀越强,正确;坡度越大,坡面径流流速越快,侵蚀越强,错误;汇水面积越大,坡面径流越大,侵蚀越强,错误。综上所述,A符合题意,排除BCD。故选A8.在细沟侵蚀的基础上,地表径流进一步集中,由小股径流汇集成较大的径流,既冲刷表土又下切底土,形成横断面为宽浅槽形的浅沟。凸坡的顶点坡度转换最为明显,凸坡浅沟发育最明显,因此凸坡浅沟应以凸坡顶点为中心向四周呈放射状,A符合题意、排除B;凸坡坡面上不可能产生横向平行状的径流,因此凸坡浅沟不可能是横向平行状,排除C;由于凸坡上坡度的变化,不会形成竖向平行状的径流,因此凸坡浅沟不可能呈竖向平行状,排除D。故选A石勒喀河与额尔古纳河汇合形成黑龙江干流(下图),该区域的石勒喀河南岸分布大面积的河漫滩,河流交汇处形成沙洲。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河心沙洲一年中面积最小的时间是A2   B5C8   D1110.该区域的石勒喀河泥沙大量淤积在南岸的根本原因是A.石勒喀河含沙量大  B.额尔古纳河流速较快C.石勒喀河南岸开阔  D.地转偏向力作用明显【答案】9C10B【解析】本题考查流水地貌以及读图分析能力。9.河心沙洲的面积大小主要受河流水量大小的影响,河流汛期水量大时,河心沙洲被淹没一部分,沙洲面积减小,河流进入枯水期,水量减少,沙洲露出水面的部分增大。据材料可知,石勒喀河与额尔古纳河汇合形成黑龙江干流,该区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最多,因此沙洲面积应最小。故选C10.据材料可知,勒喀河与额尔古纳河汇合处形成沙洲,沙洲为流水的沉积地貌,河流携带的泥沙当流速降低时沉积下来形成。据图可知,额尔古纳河流速较快,石勒喀河流速慢,因此泥沙在石勒喀河南岸淤积,B正确。故选B下图示意亚马孙河河口附近的气候资料统计。亚马孙河河口沿海的部分地区,有时出现白色沙漠,其中还分布有一些小沙丘。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1.亚马孙河河口沿海附近的白色沙漠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风力侵蚀及强沙尘暴沉积 B.海浪侵蚀和海浪沉积C.河流泥沙在河口附近沉积 D.过度放牧,草场退化12.亚马孙河河口沿海白色沙漠中,沙丘活动最活跃的时间段是A24   B68   C911   D12~次年2【答案】11C12A【解析】11.河口附近沿海的白色沙漠是亚马孙河携带的大量泥沙,在河口附近沉积,形成大面积沙质海岸,降水较少季节时出露水面形成的,C正确;该地气候湿润,风力侵蚀及强沙尘的影响较小,A错误;亚马孙河水量丰富,海浪侵蚀和海浪沉积的影响小,B错误;该地为热带雨林气候区,草场少,D错误;故选C12.沙丘活动强度主要与风力、地表性状有关;据图可知,2~4月降水较少,地表干燥,且信风较强,沙丘活动最活跃,A正确,排除BCD;故选A新疆的且末绿洲位于我国塔里木盆地的南缘、阿尔金山北麓。整个绿洲沿车尔臣河分布呈狭长的条带状。自西汉以后由于受地质作用等因素的影响且末河河道多次改道最终发育为今天的车尔臣河。在河流西部戈壁分布有古墓葬群不同时代其选址地位置不同。下图为车尔臣河河道变迁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3.自西汉以来且末河河道变迁方向及流域面积变化的趋势是A.由东向西迁移流域由北向南退缩    B.向东南方向迁移流域面积减小C.由东向西迁移流域由南向北退缩     D.向东北方向迁移流城面积扩大14.导致且末河河道变迁的主要地质作用及地势变化是A.地壳运动,由西向东降低    B.变质作用南北隆起中间降低C.岩浆活动由东向西降低    D.地震活动南北隆起中间降低15.且末河河道变迁及绿洲面积变化对当地人类活动的影响是A.人口数量减少  B.主干道路缩短C.古墓选址东移  D.聚落位置不变【答案】13B14A15C【解析】13.读图可知,且末河上游河段河道自西向东变迁,即AC错误;下游河段河道向南退缩,流域面积减小,B符合题意,D错误。故选B14.读图可知,图示区域北部出现断裂带,西部有相对凸起区,东部有相对凹陷区,所以,导致且末河河道变迁的主要地质作用是地壳运动,地势变化是由西向东降低,A正确。BCD错误。故选A15.河道向东变迁,向南退缩,会导致古绿洲退缩,在新河道沿岸出现新绿洲,人口数量不会减少,A错误。主干道路不一定会缩短,B错误。河道向东变迁,人类活动向东迁移,古墓选址东移,C正确。聚落位置也随着河道的迁移而发生变化,D错误。故选C    里海为一封闭海盆,水平面变化主要受制于伏尔加河径流量。近百年来里海水平面升降幅度大,1930-1977年,里海水平面快速下降。伏尔加三角洲位于里海北部,以多汊道著称,下图示意伏尔加三角洲分区及相邻各地形单元,图中a为伏尔加三角洲顶部地区,b为上三角洲平原,c为下三角洲平原,d为前三角洲(三角洲水下部分),短虚线为人工开挖的鱼类洄游水道。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6.伏尔加三角洲多汊道,与其形成相关的是A.地势起伏较大       B.河道下切严重C.水量变化较大       D.人工开挖排水渠17.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伏尔加河下游相继建成一些大型水库用于农业灌溉等,水库建成后的伏尔加三角洲地区A.三角洲顶部地区面积缩小    B.上三角洲平原沉积物颗粒变大C.下三角洲平原侵蚀加剧        D.前三角洲面积可能减小18.在里海水平面快速下降时期,伏尔加三角洲上A.主要汊道河床变宽、缩短B.与主要汊道相邻的汊道将萎缩废弃C.人工鱼道的作用减小D.生物多样性增加【答案】16C17D18B【解析】本题考查自然环境的整体性。16.伏尔加三角洲地区地势平缓、河床较浅、水量季节变化较大,因此河流经常改道,形成众多汊道,故C项正确。地势起伏较大,河道下切严重,则河流汊道较少。人工开挖的鱼类洄游水道,与三角洲多汊道无关,ABD错误。故选C17.水库建成后,注入里海的水量减少,河水含沙量减少,沉积作用减弱,三角洲顶部地区面积不会缩小,上三角洲平原沉积物颗粒变小,AB两项错误;水库建成后,入湖径流量减少,里海水平面下降,下三角洲平原将向里海延伸,前三角洲面积可能会缩小,C项错误,D项正确。故选D18.在里海水平面快速下降时期,水流速度加快,伏尔加三角洲上主要汊道河床变窄、加长,与主要汊道相邻的汊道将萎缩废弃,水位下降,人工鱼道的作用增强,生物多样性减少。故选B    某河发源于美国内陆高山,河流上游河段受季节性融雪和大气降水补给,7月后主要受降水补给,降水多为暴雨。该河段流量和含沙量年内变化大,但河面宽度变化不明显,下图示意该河段典型河流断面不同时间的水体形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9.该河段河面宽度变化不明显,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河水流量    地壳运动    沿岸地貌    两岸岩性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20.该断面46月河水深度持续增加,原因有河水流量持续增加    气温升高,降水量持续增加    流速持续加快,侵蚀河床    水量增加,含沙量减小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21.据图判读该河段流量最大的时间是A5  B6   C7 D8【答案】19C20A21B【解析】19.读该河段典型河流断面不同时间的水体形态图可知,该河段河面宽度变化不明显,河岸直立,河床较深,说明可能是地壳抬升,河流下切作用明显所致;两侧河岸形态接近一致,说明两岸侵蚀差异小,河床岩性相同。河水流量对宽度影响不大,错误,②③④正确,C正确,ABD错误。故选C204-6月该断面河水深度的变化特征可通过读该河段典型河流断面不同时间的水体形态图得出,4-6月该断面河水深度增加。原因分析需结合材料河流上游河段受季节性融雪和大气降水补给4-6月气温回升,该河流融雪补给为主,随着气温上升,融雪补给量增大,流量持续增长,水位上升;图中还可反映出4-6月河底不断加深,说明河底泥沙沉积少,侵蚀加强,河水含沙量大,且流速持续加快,河床侵蚀增强,导致河底不断加深。①②③正确,错误,A正确,BCD错误。故选A21.图中63日河流断面深度最大,说明此时段河水最深,水量最大,流量最大,因此该河段流量最大的时间是6月,B正确,ACD错误。故选B    壶穴是指基岩路面上一些圆形、椭圆形或多边形凹坑,经过砂砾冲刷与磨蚀基岩坡面上原先的构造和岩性薄弱部位而逐渐形成的近似壶形的凹坑。不少壶穴底部不平,中央高,周围低,坑中有中央岛。下图示意北京西山峰口庵石灰岩基岩路面上山地壶穴的形态特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2.形成北京西山峰口庵基岩路面上壶穴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冰川侵蚀     B.冻融作用C.风力侵蚀     D.流水侵蚀23.北京西山峰口庵基岩路面上壶穴主要形成于路旁边坡一侧的主要原因是A.坡度较缓,地表径流下渗较慢     B.冲刷砂砾多,基岩磨蚀作用强C.基岩破碎,易形成原始凹坑     D.基岩多气孔,易形成原始凹坑24.影响壶穴中央小岛形成的主要因素是A.侵蚀强度差异   B.泥沙沉积差异C.壶穴深度差异   D.砂砾粒径差异【答案】22D23B24A【解析】22.北京西山峰口庵海拔较低,没有冰川侵蚀、冻融作用,AB错误;北京西山峰口庵风力侵蚀较弱,C错误;根据材料中砂砾冲刷与磨蚀基岩相关信息可知,形成当地壶穴的主要外力作用是流水侵蚀,D正确。故选D23.路旁边坡一侧坡度较陡,且砂砾冲刷物质多,在雨季,边坡砂砾随雨水对基岩路面产生强烈的磨蚀作用,经过长期的磨蚀形成壶穴,A错误,B正确;基岩路面破碎不会导致壶穴只形成于边坡一侧,C错误;基岩为石灰岩,气孔少,D错误。故选B24.图中壶穴为圆形,雨季地表径流在壶穴中形成旋涡,旋涡中的砂砾优先磨蚀坑底的周沿,而位于旋涡中心的岩石则磨蚀较少,最终导致壶穴周围低、中央高,形成中央小岛。A正确,BCD错误。故选A    冲(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因坡度骤减,水流搬运能力降低,碎屑物质堆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下图为祁连山北麓冲(洪)积扇的局部示意图,新洪积扇的上部以砾石为主,农业生产很少利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5.与古冲积扇相比,新洪积扇后退的原因是A.祁连山后退   B.河流侵蚀作用减弱C.祁连山上升   D.河流搬运作用减弱26.新洪积扇上部利用很少的主要原因是A.海拔较高   B.降水稀少C.光照不足   D.缺乏土层27.在古冲积扇上,酒泉成为聚落的有利条件主要是A.气候凉爽   B.降水丰富C.水源充足   D.地形平坦【答案】25D26D27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河流地貌和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分析影响人类活动的因素。25.据材料可知,冲(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因坡度骤减,水流搬运能力降低,碎屑物质堆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说明洪积扇的形成是流水的沉积作用形成。与古冲积扇相比,新洪积扇后退的原因是河流搬运作用减弱,碎屑物质堆积提前,所以新洪积扇后退。故选D26.据上题分析可知,洪积扇是流水的沉积作用形成,据图可知,新洪积扇上部以砾石为主,缺乏土层,不适合农业发展。故选D27.干旱地区和半干旱地区水源缺乏,水源对人类活动影响很大,据图可知,酒泉地处河流干支流交汇处,水源充足,形成聚落。地形气候影响较小,降水不丰富,故选C     

    相关试卷

    高考地理一轮考点讲练复习 第13讲 山地的形成与河流地貌的发育 (含解析):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一轮考点讲练复习 第13讲 山地的形成与河流地貌的发育 (含解析),共4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褶皱山,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河流地貌的发育,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考)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小题必练10 土壤(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小题必练10 土壤(含解析),共14页。

    (新高考)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小题必练8 常见地貌类型(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小题必练8 常见地貌类型(含解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与渤海面积呈正相关的是,根据图中预测,约400年后,该村落修建引水渠的主要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