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认识克课前预习课件ppt
展开
第二单元 千克和克
第2课时 认识克
教学目标:
1. 创设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初步建立“克很轻”的质量观念。
2.知道克与千克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估测,逐步提高估算能力。
3.在活动中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重点:
在实际操作中充分感知,建立克的质量观念。
教学难点:
能够正确进行单位间的换算,选用恰当的质量单位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预设2分钟)
1.猜一猜:一包膨化食品比1千克重还是比1千克轻?说说你的理由。
引导:先称一称,再看一看,你有什么发现?
2.明确本课的学习内容和目标。
二、自学例2。(预设20分钟)
(一)、认识克
1.自学书本第31页称黄豆以上的部分,试着说说不同面值的硬币大约各重多少克,再分别掂一掂。
学生自学时,教师巡视,参与学生的自主学习。
- 小组交流。 交流内容:
①称比较轻的物品,常用什么做单位?用什么符号表示?
②称比较轻的物品一般会用什么工具?
③2分硬币重多少克?1角硬币呢?1元硬币呢?
交流要求:认真倾听,轮换着说,有不同想法的及时补充。
3.全班交流
如遇有争议的,适当点拨。
导学要点:
1、在称比较轻的物品时,我们常用克作单位,写作g。(板书克 g)
2、在称比较轻的物品时一般会用小型电子称。
3、只有2分硬币大约重1克。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大约重1克?
(二)建立一克的概念
小组合作:用电子称称出10克黄豆。
①称一称:称出10克的黄豆
②数一数:10克黄豆有多少粒?
③算一算:1克黄豆有多少粒?
④掂一掂:1克黄豆的重量。
学生活动时,教师巡视,参与学生的自主学习。
(三)感受几克
称一称数学书大约有多少克,再称一称文具盒大约有多少克。
分别用手掂一掂。
点拨:在我们生活中,还有许多物品大约重1克,我们课后可以搜集一些,再和同学交流。同学们能估一估这本数学书重多少克吗?动手称一称。
(四) 探索千克与克的关系
明确题意,2袋盐的重量是多少?可以用1千克表示,也可以用1000克表示。所以得出结论:1千克=1000克,并掌握读法。
点拨:一包盐重500克,两包盐是多少克?我们称一称是多少千克呢? (板书:1千克=1000克)指导读法。
三、 分层练习。(预设8分钟)
(一)适应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进一步认识包装袋上的标注“净含量”。
指出:要知道物品的重量,最方便的就是直接看标注。
2.“想想做做”第2题
说说如何读出来的。
点拨:我们用克为单位的台秤,也能称出这些物品的重量,你能看着图说说橘子和甜瓜各重多少克吗?
3.“想想做做”第3题
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比1克重,比1克轻的物体有哪些?
指出: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的重量是以克为单位的?
(二)比较练习
1.“想想做做”第4题
交流换算时怎么想的?
指出:说说千克与克之间是如何换算的。
2.“想想做做”第5题
小组合作称出5克盐,看看有多少。
专家建议:健康成人每天盐的摄入量以最好不要超过5克为宜 ,否则会影响身体健康。
3.“想想做做”第6题
观察图意进行解答,交流自己的方法。
点拨:你知道杯子里的水有多重吗?你是怎么想的?
(三)创编练习
1.填空
(1)一枚2分硬币重1克,5枚2分硬币重( )克.
(2)一袋洗衣粉重500克,2袋洗衣粉重( )克,是( )千克.
指出:要正确进行计算和换算。
2.判断
(1)一瓶墨汁重260千克.( )
(2)一个西红柿重230克.( )
(3)1千克棉花比 1000克铁轻.( )
指出:要正确运用单位。
四、课堂总结
你这节课有什么新的收获?
教学反思: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七 观察物体图文ppt课件: 这是一份苏教版二年级上册七 观察物体图文ppt课件,文件包含练习十五pptx、72练习十五doc、第2课时练习十五doc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9页, 欢迎下载使用。
数学用综合法解决问题教课内容ppt课件: 这是一份数学用综合法解决问题教课内容ppt课件,文件包含第2课时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2pptx、52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二doc、第2课时从条件想起的策略二doc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数学三年级上册六 平移、旋转和轴对称背景图ppt课件: 这是一份数学三年级上册六 平移、旋转和轴对称背景图ppt课件,文件包含第2课时轴对称图形pptx、62轴对称图形doc、第2课时轴对称图形doc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