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山东省青岛市高考三模地理试题含解析
展开2023年高三年级第三次适应性检测
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
本卷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陕西某市中学生在学校附近进行了为期半年的天文观测,图示意观测期间前两个月内某日绘制的北极星光线和正午太阳光线位置关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图示时刻,下列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 纽约(40°N,74°W)日出东南 B. 悉尼(34°S,151°E)影长达一年最短
C. 巴西利亚(16°S,48°W)正值日落 D. 全球新旧一天范围比大约是2:1
2. 下图最能反映北极星光线与正午太阳光线之间夹角α这半年变化曲线的是( )
A. B.
C. D.
【答案】1. D 2. A
【解析】
【1题详解】
由图可知,北极星仰角为36°,即该地纬度为36°N,该日该地正午太阳高度为77.5°,由此根据正午太阳高度公式可计算出,该日直射点位于23.5°N,即该日为夏至日。由以上分析可知,该日全球有日出日落的地区,应该日出东北,日落西北,故A错误;悉尼位于南半球中纬度,该日取得一年中最小正午太阳高度角,影长达一年中最长,B错误;陕西大致位于110°E附近,故此时110°E大致为12时,可知48°W约为2点左右,对于纬度为16°S的地点而言,昼夜变化幅度较小,不会为日落附近,C错误;根据110°E大致为12点,新的一天大约占16个小时,可知全球新的一天与旧的一天大约是2:1,故D正确。故选D。
【2题详解】
由北极星仰角为当地纬度值可知,该角不会发生改变,始终为36°,正午太阳高度角在夏至日取得最大值,由此可列式子:α=180°-36°-H=144°-H,且α在夏至日取得最小值为66.5°,因为夏至日在前两个月内某日取得,故最小值在偏前方。由以上分析可知,夹角α这半年变化特征是先减小,后增大,且最小值在偏前部,由以上分析可知,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北极星仰角和当地纬度的关系是北极星的仰角就是当地的地理纬度。纬度为0(赤道),则北极星在北方地平线上,仰角为0度;纬度为90度(北极点),则北极星在头顶,仰角为90度。把地心、观测点、北极星作一个平面,则地球可以看作一个圆。当地的纬度就等于观测点与赤道平面的夹角,与北极星的夹角是相等的,所以北极星的仰角等于当地纬度。
在北半球,由北向南逆行的暖锋叫倒暖锋。倒暖锋是我国东北地区特有的天气过程,其具备暖锋特征,但与常见的暖锋又有明显不同。东北地区在倒暖锋天气形成之前的两天都有一次寒潮袭击,随后又受到东北方鄂霍茨克海的极大影响。图为某倒暖锋过境前后某测站14-24时气温与风向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本次倒暖锋( )
A. 16-18时过境,向东南推进并伴随降雪过程
B. 18-20时过境,向西北推进并伴随大风过程
C. 20-22时过境,向西南推进并伴随增温过程
D. 22-24时过境,向东北推进并伴随降水过程
4. 在倒暖锋影响下,下图中与锋面附近近地面等压线分布最接近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3. C 4. B
【解析】
【3题详解】
由图可知,16-18时风向由西南风转为西北风,推进方向应为先向东北再向东南,A错误;18-20时风向为偏北风,推进方向为向偏南方向,B错误;20-22时风向为东北风,气温升高,此时符合倒暖锋过境时的特征,吹东北风时锋面应该向西南推进并伴随增温过程,C正确;22-24时由东北风转为西北风,推进方向应为偏南方向,D错误。故选C。
【4题详解】
由题可知,倒暖锋,是一种由北向南的特殊暖锋,结合所学知识,锋面应形成于低压槽附近,因此测站受倒暖锋影响时应位于低压槽,且风向为偏北风。①测站位于低压中心,A错误;②测站位于低压槽,且由锋面气旋的等压线分布情况可知该测站风向为东北风,B正确;③测站位于低压槽,但是由锋面气旋的等压线分布可知其风向为偏南风,C错误;④测站位于高压脊,不会出现锋面活动,D错误。故选B。
【点睛】倒暖锋是在北半球由北向偏南方向逆行,在南半球由南向偏北方向逆行的暖锋。倒暖锋在我国主要出现在东北地区,一般出现在寒潮过境之后的两三天之内。出现的现象:东北地区自北向南依次产生降水,同时出现北部气温高于南部气温的反常现象。
侧柏易发芽、侧根多,耐干旱、耐瘠薄。太行山南麓低山丘陵区生态环境恶劣,侧柏是当地主要的造林树种。选取当地海拔与坡度相近的四地进行研究。表示意四地侧柏林的冠层结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样地 | 郁闭度 | 种植密度/(株·hm-2) | 平均胸径/cm | 平均树高/m | 枯落物厚度/cm |
① | 0.80 | 12420 | 5.00 | 3.9 | 2.4 |
② | 0.76 | 6000 | 6.58 | 4.2 | 2.0 |
③ | 0.60 | 5040 | 6.90 | 4.6 | 1.7 |
④ | 0.80 | 3360 | 8.10 | 6.2 | 2.3 |
5. 与枯落物厚度呈明显正相关的是( )
A. 植被郁闭度 B. 种植密度 C. 平均胸径 D. 平均树高
6. 四地中,人工林综合效益最低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7. 为充分发挥人工林防风滞尘、保持水土的生态功能,提升林地质量效益,该地应( )
A. 提高林木密度 B. 及时抚育间伐
C. 适时引水灌溉 D. 引进优势树种
【答案】5. A 6. A 7. B
【解析】
【5题详解】
结合表格信息可以判断,与枯落物厚度呈正相关的是植被郁闭度,A正确;种植密度、平均胸径和平均树高与枯落物厚度均没有明显相关性,BCD错误。故选A。
【6题详解】
对比表格数据可知,①地人工林平均胸径和平均树高最小,且种植密度是其他地区约2~4倍,但郁闭度和其他地区比无明显优势,说明①地人工林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等综合效益最低,A正确,BCD错误。故选A。
【7题详解】
人工林防风滞尘、保持水土的生态功能与林木密度并没有明确的正相关,提升林木密度对发挥防风滞尘、保持水土的生态功能作用不大,A错误;及时抚育间伐既能保持林木的防风滞尘、保持水土的功能,还可以提高林木的经济效益,林地质量效益发挥最好,B正确;结合材料可知,侧柏耐干旱,当地为太行山南麓,温带季风气候,不需引水灌溉,C错误;引进优势树种容易造成物种入侵,破坏原有生态环境,D错误。故选B。
【点睛】植被作用:防风固沙,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美化环境,净化空气,吸烟滞尘,防风消浪,减少噪音,为生物提供栖息地,植被覆盖防止土壤水分蒸发。
为激发城市夜间活力,培育新的消费热点,重庆市万州区陈家坝街道决定在江南新区CBD区域建设夜市步行街(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 重庆市万州区陈家坝街道建设夜市步行街可以( )
A. 提高生产效率 B. 增加就业岗位
C. 优化城市布局 D. 改善城市交通
9. 设立夜市步行街后,工作量会大幅增加的公共部门或公共服务业有( )
①金融服务业②城市管理部门③环境卫生部门④旅游业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0. 夜市步行街的建设,使城区原先分散经营的大量摊贩集聚夜市,可以( )
A. 减少经营竞争 B. 降低摊位租金
C. 加剧交通拥堵 D. 扩大服务范围
【答案】8. B 9. C 10. D
【解析】
【8题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为激发城市夜间活力,培育新的消费热点,重庆市在CBD区建立夜市步行街,在一定程度上来讲,夜市步行街可以增加就业岗位,增加经济收入,B正确;步行街的建设对提高生产效率,优化城市布局,改善城市交通影响较小,排除ACD。故选B。
【9题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在CBD区域建设夜市步行街会对城市管理部门,环境卫生部门增加工作量,②③正确;夜市步行街对金融服务业影响较小,对旅游业有所促进但影响较小,排除①④。故C正确。
【10题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夜市步行街的建设使城区原先分散经营的大量摊贩集聚夜市,在一定程度上形成集聚效应,可以扩大服务范围,D正确;但不同摊位集聚于夜市,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经营竞争,摊位租金有所提高,排除AB;夜市步行街建在小的道路两旁,对城市交通影响较小,排除C。故选D。
【点睛】城市功能区主要有商业区,住宅区和工业区。影响城市功能区分布的因素包括地租水平、交通通达度、历史文化、宗教等,其中影响功能区分布最主要的因素在于地租水平的高低,即不同功能区付租能力的大小。城市功能区的调整跟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政策等因素息息相关。
我国某乡村聚落建成历史较短,内部结构松散,户均宅基地面积多为数亩。每个院落由居住空间和养殖空间构成,养殖空间数倍于居住空间,院落离自家耕地通常在3—5千米以内。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该聚落的位置,接近的地理界线最可能是( )
A. 干旱区与半干旱区分界线 B. 第一、二阶梯分界线
C.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 D. “秦岭—淮河”一线
12. 推测该乡村景观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 政府规划,保障农民收入 B. 地广人稀,土地资源丰富
C. 经济落后,人口大量外迁 D. 生态脆弱,环境承载力小
13. 为适应气候和农事活动,当地居住建筑形成了特有风格。下列图示中最符合该聚落居住建筑营造特征的是( )
A. B.
C. D.
【答案】11. C 12. A 13. B
【解析】
【11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乡村农户拥有数倍于居住空间的养殖空间和耕地,养殖空间主要用于发展畜牧业,耕地主要用于种植业,因此该地应该位于北方农牧交错带,其位置大致于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限吻合,C正确。干旱区与半干旱区以畜牧业为主,种植业较少,A错误;一二级阶梯无法与具体的农业类型匹配,B错误;秦岭淮河一线主要区分水田种植业和旱地种植业,D错误。综上所述,C符合题意,ABD错误。
【12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该乡村聚落建城历史短,院落离自家耕地通常在3—5千米以内,人口不会大量外迁,C错误。当地畜牧业和种植业均有发展,且畜牧业规模庞大,因此当地环境承载力较大,D错误。地广人稀,土地资源丰富是形成该乡村聚落景观(内部结构松散,养殖空间数倍于居住空间,院落离自家耕地通常在3—5千米以内)的基本条件,并非主要原因,B错误。该村村民的养殖空间、居住空间、耕地三者间的面积比例、位置分布具有相似性,并且乡村建城历史短,由此说明该乡村景观主要受政府规划建设,主要为了保障农民的收入,A正确。综上所述,A符合题意,BCD错误。
【13题详解】
结合第一题结论可知,该地位于北方农牧交错带,冬季(西北风)风力强劲,较为寒冷,因此门的开口应该避开西北方,由此排除D。北方建筑注重采光,坐北朝南采光条件最优,选项A的结构中起居空间南部有用于生产的建筑遮挡,采光不好,A错误。C选项中北部的起居空间受到南部的起居空间遮挡,不是最优布局,C错误。从防风保温和采光角度考虑,B选项最理想。综上所述,B符合题意,ACD错误。
【点睛】聚落的布局受地形、河流、交通等因素影响。地形平坦处,聚落多呈现团块状,如成都;沿河流布局,聚落呈现条带状,如兰州;随着现代交通运输方式的发展,聚落多沿主要交通线路延伸,形态多样。
2022年6月2日,我国塔里木油田沙漠公路零碳示范工程建成,86座光伏电站替代了原有的柴油发电站,散布在公路沿线生态防护林带中(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图中生态防护林带的最主要用途是( )
A. 缓解视觉疲劳 B. 调节当地气候 C. 保护沿线公路 D. 改善环境质量
15. 该公路沿线生态防护林带内建设光伏电站的主要目的是( )
A. 为沿途路灯供电 B. 为汽车提供充电服务 C. 为周边居民供电 D. 为防护林带灌溉供电
【答案】14. C 15. D
【解析】
【14题详解】
如图所示,生态防护林带主要布局在塔里木油田沙漠公路沿线,主要是为了防止风沙掩埋公路,C正确;生态防护林带可以缓解公路开车视觉疲劳,调节当地局地小气候,改善当地环境质量,但这些都不是主要用途。ABD 错误;故选C。
【15题详解】
根据材料显示,86座光伏电站替代了原有柴油发电站,散布在公路沿线生态防护林带中,防护林的灌溉需要动力维持,当地太阳能丰富,可以充分利用太阳能,为防护林带灌溉供电,D正确;图中显示塔里木油田沙漠公路并没有路灯,不用为沿途路灯提供能源,A错误;该地区人口稀少,新能源车目前在当地普及少,为汽车提供充电服务不现实,B错误;该地区人口稀少,为周边居民供电不对,C错误;故选D。
【点睛】我国西北干旱地区,风沙活动频繁,流沙很容易掩埋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防护林的建设可以很好的防治风沙,减少风沙活动对基础设施的影响。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5分)
16.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人工岛建设在缓解滨海人地矛盾的同时,也容易带来新的环境问题,其不仅能显著改变区域海水动力、水沙环境,而且会对近岸尤其是邻近海滩的地貌分布格局产生较大影响。南海明珠人工岛位于海口市海口湾西侧海域,该海域水深较浅,坡度平缓,湾内发育浅滩地貌,人工岛建设引起了邻近岸滩侵蚀与泥沙分配失衡等问题。左图示意该海区位置,右图示意左图中波浪状况采样点的波高玫瑰图。
(1)推测受人工岛影响,甲处海域波浪的变化。
(2)南海明珠人工岛的修建对岸段II与岸段I、III的冲淤影响差异显著,分析各岸段岸线的变化趋势。
(3)针对人工岛建设引起的岸滩侵蚀与泥沙分配失衡问题,提出岸段II与岸段I、III海滩的修复对策。
【答案】(1)波高降低,波速减慢。
(2)该海域整体波浪由东北涌向西南,受人工岛影响岸段Ⅱ海水流速降低,海水沉积作用增强,海岸线向海洋推进;而岸段Ⅰ和III海水流速加快,海水侵蚀作用增强,海岸线向陆地方向退缩。
(3)在岸段Ⅰ、Ⅲ区域实施人工补沙;在岸段Ⅱ区域实施人工挖沙;并将岸段Ⅱ区泥沙向岸段Ⅰ、Ⅲ区输送,实现岸滩泥沙的合理分配与地貌的动态平衡。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人工岛建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海岸地貌的形成与演变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应用地理基本知识分析图文材料的能力。
【小问1详解】
结合海陆位置可知,该海域波浪由东北涌向西南,根据南海明珠岛与甲采样点的相对位置,该人工岛位于甲采样点前方,会削弱海浪,故甲采样点的波高降低,波速减慢。
【小问2详解】
结合海陆位置可知该海域整体波浪由东北涌向西南,人工岛位于岸段Ⅱ东北方向,受其影响,海水流速降低,海水侵蚀作用减弱,沉积作用增强,海岸线向海洋推进;由于岸段Ⅱ处流速慢的拥堵,两侧岸段Ⅰ和III的海水流速加快,海水侵蚀作用增强,海水堆积作用减弱,海岸线向陆地方向退缩。
小问3详解】
针对人工岛建设引起的岸滩侵蚀与泥沙分配失衡问题,应对应各岸段的问题提出相应措施,岸段Ⅰ、Ⅲ海水侵蚀作用增强,海岸线后退,修复对策应是实施人工补沙,缓解岸线后退;岸段Ⅱ海水堆积作用强,泥沙淤积,海岸线向海岸线前进,应实施人工挖沙;正好将岸段Ⅱ区的泥沙向岸段Ⅰ、Ⅲ区输送,人工实现各岸段海滩泥沙的合理分配与地貌的动态平衡。
17.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会展业是现代城市以会展企业和场馆为核心,以完善的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为支撑,通过举办各种会议和展览,为各个领域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现代服务业。海南省的会展业发展已初具规模,目前形成了三亚、博鳌、海口三大会展业中心。三大中心会展业在综合性会展、国际会展、民间会展三个发展方向上定位有所不同。三亚会展业发展起步相对较晚,会展企业多为中小企业,具有“会强展弱”的特点。图示意海南三大会展业中心位置。
(1)指出三亚会展业的发展定位,并说明理由。
(2)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说明海南发展会展业的主要意义。
【答案】(1)民间会展。理由:发展起步相对较晚,会展企业多为中小企业;三亚作为国际滨海旅游城市,旅游资源丰富,有利于中小企业举办会展。
(2)经济发展规模:促进经济增长(或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旅游业发展/促进商贸发展);经济发展质量:促进经济向绿色、低碳(或对资源、环境的压力较小)、高附加值方向发展。
【解析】
【分析】本题以海南三大会展业中心位置为材料;涉及海南发展会展业主要意义以及定位等知识;考查学生对海南三大会展业发展知识的分析运用能力。
【小问1详解】
三亚会展业的发展定位:三亚会展业发展起步相对较晚,会展企业多为中小企业,可以发展民间会展;与海口相比较说明三亚发展会展业的区位优势:三亚有众多的旅游资源,自然景观多样,旅游资源丰富,可以发展旅游业,客源市场丰富,消费市场广阔;冬季气温较高,气候宜人,环境优美;三亚属于临海城市,人口少,生态环境质量好。
【小问2详解】
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说明海南发展会展业的主要意义:经济发展数量:海南发展会展业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提供更多经济岗位;依托海南旅游资源,促进旅游业发展;促进商贸发展,促进第三产业发展获得更高的经济价值;经济发展质量:促进海南经济向绿色、低碳、高附加值方向发展;对资源、环境的压力较小,对环境污染小,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18.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生物避难所通常是指在气候变恶劣的条件下动植物能够存活的区域。生物避难所能在冰期保护原有及迁入物种免遭劫难,受保护物种在冰期后以此为起点,借风力、流水、动物等媒介扩散并演化出亚种和新物种。第四纪冰期长白山和朝鲜半岛是温带针阔混交林最重要的两个避难所。图示意中国东北温带针阔混交林植物的避难所与扩张路线。
(1)简述第四纪冰期温带针阔混交林树种可以在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和朝鲜半岛之间扩散的有利条件。
(2)分析温带针阔混交林在第四纪冰期由长白山大规模向朝鲜半岛扩散的原因。
(3)第四纪冰期结束后,温带针阔混交林树种多样性显著提高,对此作出合理解释。
【答案】(1)第四纪冰期时海平面降低,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和朝鲜半岛陆地相连(渤海湾及中国东部沿海陆地裸露),三地相距较近;半岛之间地形较平坦,没有高大山脉阻隔。
(2)第四纪冰期时气温降低,植被向更温暖的低纬度扩散。朝鲜半岛面积较大、地形多样,生长空间广阔;长白山脉阻挡冬季风南下,朝鲜半岛受寒潮影响小;朝鲜半岛与长白山相距较近且位于冬季风的下风向。
(3)第四纪冰期时不同的避难所存在环境差异,分化出不同的树种;第四纪冰期结束后,气温升高,风力、流水、动物等扩散媒介更为活跃,有利于物种演化和扩散;第四纪冰期结束后,水热条件改善,适合更多树种生存和演化。
【解析】
【分析】本题以东北温带针阔叶林生物避难所为材料设计试题,涉及自然环境整体性,区域自然地理特征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综合分析能力,迁移应用能力,综合思维素养。
【小问1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第四纪冰期时,全球气温下降,结冰现象明显,导致海平面降低,而图中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和朝鲜半岛陆地相连,沿海地区陆地裸露,三个地区相距较近,使得温带针阔混交林在三个半岛之间进行扩散;同时,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和朝鲜半岛地势均较为平坦,没有高大山脉阻挡,使得树种有利于在三个半岛内部扩散。
【小问2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第四纪冰期时气温下降,使得温带树种向低纬度进行扩散,而朝鲜半岛面积较大,地形多样,生产空间广阔;同时,长白山脉在一定程度上阻挡了冬季风的南下,有利于提高温度,使朝鲜半岛受冬季风影响较小,温度较高,适宜温带树种生长;同时,朝鲜半岛与长白山距离相近,且位于冬季风的下风向,有利于树种向其扩散。
【小问3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第四纪冰期结束后气温升高,水热条件得以改善,适合多种植物恢复生长,使得温带针阔混交林树种多样性提高;在第四纪冰期时,由于存在不同的避难所,环境差异较大,分化出不同数种,多样性有所增加;第四纪冰期结束之后,风力,流水,动物等媒介扩散较为活跃,有利于物种向外扩散。
19.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英国东南部人口密度较大,经济发达,能源消费结构以常规能源为主。为改善能源结构和实现碳中和目标,英国大力发展海上风电。目前,英国已建成40多个海上风电场(下图)。同时,英国也加快与其它国家清洁能源的互联合作,例如与丹麦共建的“维京连线”工程,可实现两国清洁能源的双向传输。
(1)与西部海域相比,说明英国东部海域风电场分布更多的主要原因。
(2)分析海上风电场采用海底电缆方式输电的优势。
(3)简述“维京连线”工程对调节英国风电供需的作用。
【答案】(1)东部人口密集、城市较多,用电需求量更大;风电场距离主要城市近,输电距离较短,建设运营成本较低。
(2)占用海面空间较少,对其他海洋生产活动干扰小;受风浪等自然环境和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小,稳定性强。
(3)通过“维京连线”进口清洁能源,可填补因风力发电不稳定而造成的电力供应缺口;风力发电供过于求时,可出口电力以提高风力发电的经济效益。
【解析】
【分析】本题以英国开发利用海上风电场为背景设置试题,涉及风电场分布的影响因素、风电场采用海底电缆方式输电的优势、“维京连线”工程对调节英国风电供需的作用等相关内容,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图文信息的能力,利用所学地理知识解释地理现象的能力。
【小问1详解】
英国东南部人口密度较大,经济发达,故英国主要的电力消费市场在东南部地区,西部建设风电场虽然风能资源丰富,但距离主要的消费市场的输电距离较远,输电成本高。前期建设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建设跨区域的输电工程,将西部电能输入东部消费市场。故英国东部海域风电场分布更多。
【小问2详解】
海底电缆方式输电的优势可从对环境的影响,和环境对其影响两方面来分析。对环境影响而言,占用海面空间较少,对其他海洋生产活动干扰小;受环境影响而言,避免了风浪等自然环境的破坏及人类生产活动的干扰,因此,海底电缆相对比较安全稳定,抗干扰能力强,保密性能好。
【小问3详解】
材料中提到双向传输,可知两国之间进行电力调节互补,由风电的特点可知,由于地理气候条件复杂以及风能资源具有间歇性和波动性的特性,风能不稳定,故风电不足时可进口,风力发电供过于求时,可出口电力以提高风力发电的经济效益。
2022-2023学年山东省德州市高考三模地理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山东省德州市高考三模地理试题含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喀什老城改造的主要目的有, 下列地层界面为不整合面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山东省淄博市高考三模地理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山东省淄博市高考三模地理试题含解析,共17页。
2022-2023学年山东省烟台市高考三模地理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山东省烟台市高考三模地理试题含解析,共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