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3届高考化学二轮总复习广西专版课件 第二部分 题型指导考前提分专题一 选择题专项指导

    2023届高考化学二轮总复习广西专版课件 第二部分 题型指导考前提分专题一 选择题专项指导第1页
    2023届高考化学二轮总复习广西专版课件 第二部分 题型指导考前提分专题一 选择题专项指导第2页
    2023届高考化学二轮总复习广西专版课件 第二部分 题型指导考前提分专题一 选择题专项指导第3页
    2023届高考化学二轮总复习广西专版课件 第二部分 题型指导考前提分专题一 选择题专项指导第4页
    2023届高考化学二轮总复习广西专版课件 第二部分 题型指导考前提分专题一 选择题专项指导第5页
    2023届高考化学二轮总复习广西专版课件 第二部分 题型指导考前提分专题一 选择题专项指导第6页
    2023届高考化学二轮总复习广西专版课件 第二部分 题型指导考前提分专题一 选择题专项指导第7页
    2023届高考化学二轮总复习广西专版课件 第二部分 题型指导考前提分专题一 选择题专项指导第8页
    还剩5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3届高考化学二轮总复习广西专版课件 第二部分 题型指导考前提分专题一 选择题专项指导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化学二轮总复习广西专版课件 第二部分 题型指导考前提分专题一 选择题专项指导,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离子推断,2价态不变型,答案D,汉黄芩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一
    一、化学与环保例1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2.5×10-6 m)的细小颗粒物,PM2.5与空气形成的分散系属于胶体B.实施绿化工程,可以有效地防治PM2.5污染C.汽车尾气中含有的氮氧化物,是汽油不完全燃烧产生的D.对于某些白酒中混有的少量塑化剂,可通过过滤的方法除去
    B
    解析:胶体是分散质微粒直径介于1~100 nm的分散系,A项错误;实施绿化工程,能够降低空气中污染物的含量,可以有效地防治PM2.5污染,B项正确;汽车尾气中含有的氮氧化物,是氮气与氧气反应生成的,C项错误;少量塑化剂可溶于白酒中,不能通过过滤的方法除去,D项错误。
    解题指导 化学在改善人类生活方面是较有成效的科学,人类生活的各方面都渗透着化学。要注意积累化学原理的实际应用,并注意理解常见的化学概念,如石油的分馏与裂化、裂解,煤的干馏等。
    方法拓展 解答这类题目应注意以下几点:1.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细颗粒物,而不是指空气中的胶体粒子,更不是指空气中的有毒物质。2.误认为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一定是CO2,其实CH4也是造成温室效应的 气体。3.误认为pHW>XB.加热单质甲与品红溶液反应所得的“无色溶液”,可变成红色溶液C.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X>WD.常温下,向蒸馏水中加入少量R,水的电离程度可能减小
    C
    解析:在短周期主族元素中,可以形成强碱的是Li、Na元素,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可能是SO2、Cl2,单质甲为Cl2;W的气态氢化物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说明W为氮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则Y元素不可能为Li,所以强碱戊为NaOH;电解氯化钠水溶液生成氢氧化钠、氢气和氯气,故R可能是NaClO或NaClO3。综上所述,W为N元素,X为O元素,Y为Na元素,Z为Cl元素。Cl-、N3-、O2-、Na+的半径依次减小,A说法错误;单质甲为Cl2,由于次氯酸漂白后较稳定,加热“无色溶液”,溶液不变色,B说法错误;X为O元素,W为N元素,非金属性越强,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非金属性:O>N,H2O的热稳定性比NH3强,C说法正确;NaClO属于强碱弱酸盐,能够发生水解,可促进水的电离,NaClO3是强酸强碱盐,对水的电离没有影响,D说法错误。
    二、元素的“位”“构”“性”的关系例2W、X、Y、Z是短周期元素,其部分性质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Z的氧化物属于碱性氧化物B.离子半径:Z>W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Y>ZD.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X>W
    C
    解析:根据题目信息判断,W、X、Y、Z分别为S、Si、Na、Al。Al2O3是两性氧化物,A项错误;r(Al3+)Al(OH)3,C项正确;热稳定性:SiH4c(H+)>c(A2-)C.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E>D>C>B>AD.D点溶液中:c(HA-)+c(H2A)=c(OH-)-c(H+)
    AB
    解析:若A=2,则H2A的电离平衡常数:Ka1(H2A)= =1×10-3,A正确;B点为NaHA溶液,呈酸性,HA-会发生电离和水解,HA-电离产生H+和A2-,溶液中H2O会电离产生H+,则c(H+)>c(A2-),故溶液中c(Na+)>c(HA-)>c(H+)>c(A2-),B正确;A点是H2A溶液,抑制水的电离,B点为NaHA溶液,呈酸性,HA-的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水的电离被抑制,C点为中性溶液,D点为Na2A溶液,促进水的电离,E点时NaOH过量,抑制水的电离,故D点时水的电离程度最大,C错误;D点为Na2A溶液,显碱性,溶液中电荷守恒式为c(Na+)+c(H+)=c(HA-)+c(OH-)+2c(A2-)①,物料守恒式为c(Na+)=2c(HA-)+2c(A2-)+2c(H2A)②,将②代入①中得到c(HA-)+2c(H2A)=c(OH-)-c(H+),D错误。
    一、常见化学仪器使用方法及实验安全例1在化学实验室进行下列实验操作时,其操作或记录的数据正确的是(  )。A.用托盘天平称取8.84 g食盐B.用220 mL容量瓶配制所需的220 mL 0.1 mol·L-1 NaOH溶液C.容量瓶、滴定管使用前均需要检漏,并需要润洗以减小实验误差D.实验过程中若皮肤不慎沾上少量碱液,应先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稀硼酸溶液
    D
    解析:托盘天平是粗量仪器,只能精确到0.1 g,A项错误;容量瓶是用来配制一定体积、一定浓度的溶液,规格有100 mL、250 mL、500 mL等,没有220 mL规格的容量瓶,B项错误;容量瓶、滴定管使用前均需要检漏,但容量瓶不需要润洗,否则会使配得的溶液浓度偏大,C项错误。
    解题指导 本题考查了仪器的测量精确度、使用方法、实验操作安全,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化学仪器的使用及实验安全。方法拓展 1.化学实验中的几个数据:
    2.几种操作的“第一步”:(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制取气体、验证气体的性质等与气体有关的实验操作。(2)检查是否漏水——滴定管、容量瓶、分液漏斗的使用。(3)调“0”点——天平的使用。(4)验纯——点燃可燃性气体。(5)分别取少量溶液——未知溶液的鉴别。(6)润湿——用红色石蕊试纸、蓝色石蕊试纸、碘化钾淀粉试纸检验或验证某些气体时。
    对点训练1下列实验测量数据记录正确的是(  )。A.用pH试纸测得0.100 mol·L-1醋酸的pH为3.02B.用量筒测得排水法收集的氢气体积为50.28 mLC.用滴定管测得中和滴定所消耗的标准溶液体积为20.32 mLD.用托盘天平称得2.50 g胆矾,受热充分失水后固体质量减轻0.90 g
    C
    解析:用pH试纸测得0.100 mol·L-1醋酸的pH均为整数,A记录错误;用量筒测得排水法收集的氢气体积大于50 mL,则选用100 mL的量筒,量筒的精确度不能达到0.01 mL,B记录错误;滴定管的精确度为0.01 mL,则用滴定管测得中和滴定所消耗的标准溶液体积为20.32 mL,C记录正确;托盘天平精确度为0.1 g,用托盘天平称得2.5 g胆矾,受热充分失水后固体质量减轻0.9 g,D记录错误。
    二、物质的分离与提纯例2下列装置能实现物质的分离与提纯的是(  )。
    A.图1可用于分离乙酸乙酯和饱和碳酸钠溶液B.图2可用于除去NO2中的少量NOC.图3可用于除去Cl2中的少量HClD.图4可用于分离碘和四氯化碳
    A
    解析:由于乙酸乙酯与饱和碳酸钠溶液不相溶,能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A项正确;NO不能与水反应,而NO2却能够与水发生反应,B项错误;Cl2、HCl均能与AgNO3溶液反应,C项错误;可用蒸馏的方法将碘和四氯化碳分离,但该蒸馏装置中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放置错误,冷凝管中水的流向也错误,D项错误。
    解题指导 分离与提纯方法的选择要根据分离提纯物质的性质和状态来决定,混合物的状态主要有三类:气体型、液体型、固体型。(1)固—固混合分离型:灼烧、热分解、升华、结晶(或重结晶)。(2)固—液混合分离型:过滤、蒸发。(3)液—液混合分离型:萃取、分液、蒸馏。(4)气—气混合分离型:洗气。
    方法拓展 1.分离、提纯要遵守的4条原则:不增、不减、易分离、易复原。2.物质分离、提纯的常用方法。物理方法:(1)过滤;(2)蒸发;(3)萃取分液;(4)蒸馏;(5)升华。化学方法:(1)热分解法;(2)沉淀法;(3)氧化还原法;(4)电解法;(5)调pH法;(6)转化法。
    3.物质分离、提纯的常用装置。
    对点训练2(2022江西模拟预测)下列气体除杂方法中,不能实现目的的是(  )。
    B
    解析:NO2与溶液中的水反应生成硝酸和NO,可以除去NO2,故A项不符合题意;HBr与硫化钠溶液反应生成H2S,硫化钠溶液也可以吸收H2S生成硫氢化钠,故B项符合题意;H2S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化铜沉淀,可以除去H2S,故C项不符合题意;SO2可以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可以除去SO2,故D项不符合题意。
    三、物质的检验例3下列依据相关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B
    解题指导 1.物质检验的一般步骤:观察物质颜色→取少量样品→加入试剂进行实验→观察现象→得出结论。2.气体的检验:先观察气体颜色,再考虑其溶于水后溶液的酸碱性,最后考虑气体的其他化学性质。3.固体的检验:先观察固体颜色,再考虑其水溶性,最后考虑物质的特征性质。4.无色溶液的检验:先用指示剂或pH试纸检验其酸碱性,然后根据离子的特征性质进行检验。5.有机物的检验:先观察物质的官能团,然后根据这些官能团的性质,确定检验的方法。
    方法拓展 物质检验中干扰因素的排除1.离子检验中的常见干扰因素以及排除措施:
    2.气体检验中干扰因素的排除:气体检验干扰因素的排除方法一般是先检验出一种可能具有干扰的气体,并除去该气体,而且要确认该气体已经除尽,再检验其余气体。如在SO2存在的条件下检验CO2,可设计如下检验思路:品红溶液检验SO2→高锰酸钾溶液除去SO2→品红溶液检验是否除尽→通入澄清石灰水检验CO2。类似的,还有检验实验室制取的乙烯中含有SO2等。
    对点训练3下列依据相关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用铂丝蘸取少量某溶液进行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该溶液一定是钠盐 溶液B.将Fe(NO3)2样品溶于稀盐酸中,然后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红,说明Fe(NO3)2样品已氧化变质C.在食盐试样中加入盐酸和KI溶液,加入淀粉溶液后变蓝,说明食盐试样中可能含有KIO3D.加入AgNO3溶液后生成白色沉淀,加稀盐酸沉淀不溶解时,可确定有Cl-存在
    C
    解析:火焰呈黄色只能证明该溶液中含有Na+,可能是钠盐,也可能是NaOH(碱)等,A项错误;Fe(NO3)2样品溶于稀盐酸后会间接产生稀硝酸,稀硝酸将Fe2+氧化为Fe3+,滴加KSCN溶液后变红色,不能说明Fe(NO3)2样品已氧化变质,B项错误;在食盐试样中若含有KIO3,发生的离子反应为 +5I-+6H+ ══ 3I2+3H2O,淀粉溶液遇I2变蓝,C项正确;加入稀盐酸会带来氯离子,应该加入稀硝酸,D项错误。
    四、气体的制备例4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装置①可制取少量蒸馏水B.装置②可用于干燥、收集氨气,并吸收多余的氨气C.装置③可用于排空气法收集H2、CO2、Cl2、HCl、NO等气体D.装置④中X物质若为四氯化碳,则可用于吸收氨气或氯化氢
    C
    解析:C项中NO与O2易反应生成NO2,故应用排水法收集NO。
    解题指导 有关气体制备中涉及气体的发生装置、净化装置、收集装置、尾气处理装置,要求对每一部分的装置都非常熟悉。方法拓展 1.常见气体制备中的装置。(1)气体的发生装置:
    (2)气体的干燥(及净化)装置:
    (3)气体收集装置:
    (4)尾气的处理装置:
    2.常用的气体干燥剂。(1)酸性干燥剂,如浓硫酸、五氧化二磷等,酸性干燥剂能够干燥酸性或中性气体,如能干燥CO2、SO2、NO2、HCl、H2、Cl2、O2、CH4等;(2)碱性干燥剂,如生石灰、碱石灰、固体NaOH等,碱性干燥剂可以用来干燥碱性或中性气体,如能干燥NH3、H2、O2、CH4等;(3)中性干燥剂,如无水氯化钙等,中性干燥剂可以干燥中性、酸性或碱性气体,如能干燥O2、H2、CH4等,注意:氯化钙不能干燥NH3。
    对点训练4下列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答案:C解析:导气管应该“长进短出”,且石灰水浓度小,不易完全吸收CO2,A项错误;Cl2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Cl2会直接进入NaOH溶液,收集不到纯的Cl2,B项错误;Fe绒丝作合成氨的催化剂,如有NH3生成,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C项正确;溶液倒吸导致得不到氯化氢,D项错误。
    五、实验操作、现象与评价例5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
    A
    解析:向苏打和小苏打溶液中分别加入盐酸,均冒气泡,说明均有CO2生成,故两者均能与盐酸反应,A项正确;向AgNO3溶液中滴加过量氨水,溶液澄清,是因为Ag+与NH3·H2O反应最终生成了可溶性的[Ag(NH3)2]OH,而不是因为Ag+与NH3·H2O能大量共存,B项错误;铜与稀硝酸反应溶液变蓝,是因为Cu与稀硝酸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了Cu(NO3)2,并不是发生了置换反应,C项错误;将KI和FeCl3溶液在试管中混合后,加入CCl4,振荡、静置,下层溶液显紫红色,说明Fe3+把I-氧化成了I2,依据氧化还原反应规律: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得出氧化性:Fe3+>I2,D项错误。
    解题指导 此类题综合考查了物质的性质、相关实验的操作、现象与结论的评价。方法拓展 必记的20个特征实验现象(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有白色粉末生成。(2)硫在空气中燃烧: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蓝紫色火焰。(3)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4)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安静地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瓶口有大量白雾生成。(5)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放出热量。(6)细铜丝在氯气中燃烧后加入少量水:有棕黄色的烟生成,加水后生成绿色的溶液。
    (7)新制氯水中加石蕊溶液:先变红色后褪色。(8)磷在氯气中燃烧:有白色烟雾生成。(9)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遇氯气:试纸变蓝。(10)氯气遇到润湿的有色布条:有色布条的颜色褪去。(11)溴(碘)水中加入四氯化碳:溶液分层,上层接近无色,下层接近橙(紫)色。(12)二氧化硫气体通入品红溶液:红色褪去,加热后又恢复原来的颜色。(13)钠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黄色,生成淡黄色物质。(14)把水滴入盛有过氧化钠的试管,放入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
    (15)加热碳酸氢钠固体,并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 浑浊。(16)氨气与氯化氢相遇:有大量白烟产生。(17)铜片与浓硝酸反应:反应剧烈,有红棕色气体产生。(18)铜片与稀硝酸反应:产生无色气体,气体上升逐渐变成红棕色。(19)向含Fe2+的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有白色沉淀出现,立即转变为灰绿色,最终转变成红褐色沉淀。(20)向含Fe3+的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溶液变红色。
    对点训练5(2022四川攀枝花高三二模)下列由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B
    解析:向X溶液中滴加几滴新制氯水、振荡,再加入少量KSCN溶液,溶液变为红色,原溶液中不一定含有Fe2+。若检验Fe2+,则应向样品溶液中先滴加KSCN溶液,无明显现象,再滴加新制氯水,若溶液变为红色,则样品溶液中含Fe2+,故A项错误;在少量酸性KMnO4溶液中,加入足量的H2O2溶液,溶液紫红色逐渐褪去且产生大量气泡,则该气体为H2O2溶液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产生的氧气,所以氧化性:KMnO4>H2O2,故B项正确;Zn的金属性强于Fe,镀锌铁出现刮痕后浸泡在饱和食盐水中,Zn为负极被腐蚀,Fe为正极被保护,所以滴入几滴K3[Fe(CN)6]溶液虽然无明显现象,但已经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故C项错误;液溴易挥发,挥发出的溴也能与AgNO3溶液反应产生淡黄色沉淀,即与AgNO3溶液反应产生淡黄色沉淀的物质不一定为HBr,还有可能为Br2,所以不能证明苯与液溴发生反应生成了HBr,故D项错误。
    一、有机物的基本性质例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著名诗句,下列关于该诗句中所涉及物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A.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B.蚕丝属于天然高分子材料C.“蜡炬成灰”过程中发生了氧化反应D.古代的蜡是高级脂肪酸酯,属于高分子聚合物
    D
    解析: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蚕丝属于天然高分子材料,A、B两项正确;“蜡炬成灰”过程中发生了燃烧反应,燃烧反应属于氧化反应,C项正确;古代的蜡烛多是由动物油脂制造,动物油脂属于高级脂肪酸酯,但高级脂肪酸酯不属于高分子聚合物,D项错误。
    解题指导 常见有机物是与我们的生活、生产紧密相关的物质,在高考命题中基本营养物质中葡萄糖、油脂、氨基酸、蛋白质多以选择题形式考查,需要从组成、结构、性质、应用等多方面了解掌握。方法拓展 解决此类题目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准确判断高分子化合物:淀粉、纤维素、蛋白质、聚乙烯、聚酯纤维等是高分子化合物;葡萄糖、蔗糖、植物油、动物脂肪、甘油、高级脂肪酸、氨基酸、肥皂等不是高分子化合物。2.区分矿物油与植物油:矿物油的成分是混合烃,如汽油、煤油等。而植物油是从植物中提取的,如豆油、花生油、香油(芝麻油)、菜籽油等,它们属于油脂。
    3.区分纤维与纤维素:纤维素属于多糖,如棉花、麻等植物纤维属于纤维素。纤维是细长可以弯曲的能纺织的物质,可分为:天然纤维如棉花、羊毛、 蚕丝等,合成纤维如“六大纶”。此外还有光导纤维、碳纤维等无机非金属材料。4.了解煤和石油有关知识:煤的干馏、液化、气化都是化学变化。煤干馏得到焦炭、苯、甲苯等物质。石油及分馏产品如汽油、煤油都是混合物。分馏是物理变化,裂化、裂解都是化学变化。裂化的原料是重油,目的是获得更多的轻质燃料(裂化汽油,其中含烯烃)。裂解是以石油分馏产品为原料,目的是获得乙烯、丙烯、丁二烯等石油化工原料。
    对点训练1下列有关有机化合物的用途及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乙烯使酸性KMnO4溶液或溴的CCl4溶液褪色的原理相同B.苯与液溴在催化剂作用下生成溴苯发生了加成反应C.淀粉、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在人体内水解生成水和CO2等D.用K2Cr2O7检验司机是否酒驾利用了乙醇的挥发性和还原性
    D
    解析:乙烯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发生的是氧化反应,而使溴的CCl4溶液褪色发生的是加成反应,两者原理不同,A项错误;苯与液溴在催化剂作用下生成溴苯发生了取代反应,B项错误;淀粉、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在人体内水解分别生成葡萄糖、氨基酸,而不是水和CO2等,C项错误;用K2Cr2O7检验司机是否酒驾的方法中,吹气说明乙醇具有挥发性,同时乙醇可以还原K2Cr2O7,通过Cr的化合物在转化过程中颜色的变化作出是否饮酒的判断,D项正确。
    二、由结构分析性质例2汉黄芩素是传统中草药黄芩的有效成分之一,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有独特作用。下列有关汉黄芩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汉黄芩素
    A.汉黄芩素的分子式为C16H13O5B.该物质遇FeCl3溶液显色C.1 mol该物质与溴水反应,最多消耗1 mol Br2D.与足量H2发生加成反应后,该分子中官能团的种类减少1种
    B
    解析:汉黄芩素的分子式为C16H12O5,A项错误;该有机物含有酚羟基,B项正确;该有机物可以与1 mol Br2发生酚羟基邻位上的取代反应,还可以与1 mol Br2发生 的加成反应,C项错误;苯环、碳碳双键、羰基均可与H2发生加成反应,D项错误。
    解题指导 有机物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我们要掌握对已知结构的有机物进行基本分析的能力,包括分子式、空间结构的分析、物质类别的分析及反应类型或特征反应的分析,需熟知各官能团的性质特点。
    方法拓展 1.常见官能团的特征反应:
    (4)能发生银镜反应或能与新制Cu(OH)2反应生成红色沉淀的有机物必含有—CHO。(5)能与钠反应放出H2的有机物必含有—OH或—COOH。(6)能与NaHCO3溶液反应放出CO2或使石蕊溶液变红的有机物必含有—COOH。(7)能发生消去反应的有机物为醇或卤代烃等。(8)能发生水解反应的有机物为卤代烃、酯(油脂)、二糖、多糖或蛋白质等。(9)遇FeCl3溶液显紫色的有机物必含有酚羟基。(10)能发生连续氧化的有机物是伯醇或烯烃。
    2.有机反应中的几个数量关系:(1)在卤代反应中1 mol卤素单质取代1 mol H,同时生成1 mol HX。(3)1 mol苯完全加成需要3 mol H2。(4)1 mol酚酯(如HCOOC6H5)水解时消耗2 mol NaOH;1 mol 普通酯(如CH3COOC2H5)水解时消耗1 mol NaOH。
    3.有机物分子中原子的共线和共面问题的判断方法:(1)甲烷、乙烯、乙炔、苯四种分子中的氢原子若被其他原子如C、O、Cl、N等取代,则取代后的分子立体构型基本不变。(3)苯分子中苯环可以以任一碳氢键为轴旋转,每个苯分子有三个对角线旋转轴,轴上有四个原子共线。
    对点训练2(2020山东卷)从中草药中提取的Calebin A(结构简式如下)可用于治疗阿尔茨海默病。下列关于Calebin A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可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B.其酸性水解的产物均可与Na2CO3溶液反应C.苯环上氢原子发生氯代时,一氯代物有6种D.1 mol该分子最多与8 mol H2发生加成反应
    D
    三、同分异构体数目的判断例3分子式为C4H8Cl2的有机物有哪些?(不含立体异构)
    答案:CH3CH2CH2CHCl2、CH3CH2CCl2CH3、CH3CH2CHClCH2Cl、CH3CHClCHClCH3、CH3CHClCH2CH2Cl、CH2ClCH2CH2CH2Cl、
    解题指导 同分异构体数目的判断需要注意考虑全面,不得重复或遗漏。根据题意,分类依次书写判断是最常用的方法。方法拓展 书写同分异构体的方法:
    对点训练3(2022重庆名校联盟高三模拟)分子式为C5H10O2且分子结构中含有基团 的有机物共有(不含立体异构)(  )。A.13种 B.14种C.15种 D.16种
    A
    本 课 结 束

    相关课件

    2024届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第二部分题型解读一选择题解题指导课件: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第二部分题型解读一选择题解题指导课件,共4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答案A,类型四氧化还原反应,答案B,答案C,续上表,答案D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第二部分题型解读二化学实验题解题指导课件: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第二部分题型解读二化学实验题解题指导课件,共3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续上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第二部分题型解读一选择题解题指导课件:

    这是一份2023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第二部分题型解读一选择题解题指导课件,共3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答案A,答案D,答案C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