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期末复习专项训练题10——修辞手法
展开期末复习专项训练10——修辞手法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1.在表达的特点上,与其他三个句子不同的是( )
A.在风光旖旎的瑞士莱芒湖上,在无边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
B.后来,我甚至学会了滑翔,在街道上空,在白桦树梢头,在青青的草地和澄澈的湖面上盘旋。
C.拿笔的时候,全靠他推动笔杆;遇到危险的事,都要他去试探或冒险;秽物、毒物、烈物、他接触的机会最多;刀伤、烫伤、轧伤、咬伤,他消受的机会最多。
D.这里的桂花最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2.下列句子所运用的描写方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B.遥望天空的月亮,虽然圆,虽然亮,但终觉得故乡的月儿更加皎沽。
C.那一片迷人的金色,简直把你融进一个神奇的境界,使你充满无边的遐想。
D.花生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苹果那样把果实高高地挂在枝上。
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
A.“静寂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B.沃克医生的心理经历了从“冷漠”到“赞许、钦佩”的变化过程。
C.人们常说的“颜筋柳骨”中的“颜筋”,就是形容颜真卿的书法筋肉丰满,浑厚有力。
D.《跳水》的作者是美国的马克·吐温。
4.下列各组中修辞正确的一组是( )
(1)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2)他难道不像一个真正的守门员吗?
(3)森林伸出有力的臂膀,发出欢快的呼啸声。
(4)大虫见他不着,吼一声,震得山岗也动了。
A.夸张 反问 拟人 陈述 B.比喻 设问 夸张 拟人
C.引用 反问 拟人 夸张 D.夸张 反问 拟人 夸张
5.对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拟人)
B.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夸张和对偶)
C.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排比)
D.舞蹈演员的手指不是常作兰花状吗?无名指和小指正是这朵“兰花”中最优美的两瓣。(设问)
6.下列句子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
B.成群结队的长毛山羊安闲地欣赏着这属于它们自己的王国。
C.他觉得他很像一棵树,上下没有一个地方不挺脱。
D.猴子不但不理,还撕得更凶了。
7.下列说法错误的--项是( )
A.我国古典四大名著分别是《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三国演义》。
B.“要不——摔跤。”一句中破折号的作用是表示语音的延长。
C.“黑色的猪群,不停地呼噜着,像是对什么表示赞许。”一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D.《金字塔夕照》主要运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而《不可思议的金字塔》则主要运用了说明的表达方式。
8.对下列对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的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清白的梅花是能玷污的吗?(反问)
B.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夸张)
C.静寂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拟人)
D.舞蹈演员的手指不是常作兰花状吗?这两根手指正是这朵“兰花”中最优美的两瓣。(设问)
9.下列对句子中修辞手法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就像半天里起了个霹雳,震得那山冈也动了。(夸张)
B.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排比)
C.那古老的金字塔啊,简直像是用纯金铸成的。(比喻)
D.静寂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拟人)
10.下列与其他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着什么。
B.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C.成千上万的小鸡,成群结队的长毛山羊,在见不到一个人影的绿草地上,安闲地欣赏着这属于它们自己的王国。
D.远远望去,金字塔像漂浮在沙海中的三座金山。
11.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和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
B.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
C.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
D.扑通一声,孩子像颗炮弹一样扎进了海里。
12.“这清白的梅花,是能玷污的吗?”下面与此句不是同一类型的问句的是( )
A.这不是您最宝贵的画吗?
B.一幅画而已,有什么稀罕的呢?
C.外公,你为什么哭呀?
D.这难道不是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一颗眷恋祖国的赤子心吗?
13.下列对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静寂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拟人)
B.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比喻)
C.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排比)
D.蜻蜓飞得那么快,哪里会追得上?(设问)
14.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他像一棵挺脱的树。
B.四周全是碧绿的丝绒般的草原。
C.扑通一声,孩子像颗炮弹一样扎进了海里。
D.老师和孩子们发现了我,好像谁也没有感到意外。
15.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着什么。(比喻)
B.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拟人)
C.有谁不被英雄的事迹所感动?(反问)
D.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排比)
参考答案:
1.D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
A.句子使用了四个“在……”,所以是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B.句子使用了三个“在……”,所以是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C.句子使用了多个语气相同的词组,所以是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D.句中把“这里的桂花”和“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进行比较,是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
故选D。
2.C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
A.句子运用对比的修辞方法,通过对比“这里的桂花”和“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来突出对家乡的怀念和热爱。
B.句子运用对比的修辞方法,通过对比不同的月亮来突出对家乡的怀念。
C.句子以夸张的口吻来表达那片金色迷人的程度,那片金色能把人融进一个神奇的境界,使人充满无边的遐想。
D.句子运用对比的修辞方法,通过对比“花生”和“苹果”来突出花生的朴实。
选项C的句子所运用的描写方法与其他三项不同。故选C。
3.D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修辞手法、作家作品的掌握。
A.正确。句子把威尼斯当作人来写,运用拟人的手法。
B.正确。《军神》一文中,通过沃克医生对刘伯承态度变化的细致描写,让我们感受到沃克医生由冷漠到震惊再到佩服的心理变化过程,从侧面衬托了刘伯承的意志坚强。
C.正确。人们常说的“颜筋柳骨”中的“颜筋”,是形容颜真卿的书法筋肉丰满,浑厚有力。
D.不正确。《跳水》的作者是俄国的列夫•托尔斯泰。
故选D。
4.C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
第一句引用了别人的话,所以是用了引用的修辞手法,
第二句有反问词“难道”,所以是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
第三句中“伸出臂膀”是把森林人格化,所以是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第四句把大虫的吼声进行了夸大,所以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因此答案选C项。
5.D
【详解】本题考查对修辞手法的辨析。
A.正确。
B.正确。
C.正确。
D.有误。“舞蹈演员的手指不是常作兰花状吗”是运用了反问的手法,告诉大家“舞蹈赏的手指是常作兰花状”。布无名指和小指则是这朵“兰花”中“最优美的两瓣”。而不是设问。
6.B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
A.读句子可知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刘伯承比喻成钢板,说明了他有坚强的意志力,是军人的楷模。
B.读句子可知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长毛山羊人的情感和动作,欣赏自己的王国。
C.读句子可知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祥子比作一棵树。
D.读句子可知这句话没有运用修辞手法。
因此选择B。
7.C
【详解】本题考查基础知识。
A.说法正确。四大名著,全称中国古典长篇小说四大名著,是指《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
B.说法正确。这句话中破折号的作用是声音的延长,表示争取别人的意见。
C.说法错误。黑色的猪群不停地呼噜着,像是对什么表示赞许,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黑色的猪群拟人化。
D.说法正确。《金字塔夕照》采用的是生动的描述,主要描写了夕阳下金字塔的雄浑之美以及作者由此引发的万千思绪。《不可思议的金字塔》采用的是平实的说明,主要以胡夫金字塔为例,介绍了金字塔建筑年代的久远、外观的雄伟、精湛的工艺和巧妙的设计,还对古埃及悠久的文明作了简要的补充。
故选C。
8.D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掌握能力。
A.阅读例句可知,“这清白的梅花是能玷污的吗?”意思是:这清白的梅花是不能玷污的。故是使用的反问修辞手法。
B.阅读例句可知,喻词是“似”,本题是“吼声”,喻体是“霹雳”,同时,用“振得那山冈也动”来夸大地说明吼声之大,生动形象。
C.阅读例句可知,把威尼斯的寂静比作睡着了,故是使用的拟人修辞手法。
D.“舞蹈演员的手指不是常作兰花状吗?”这句是反问句式,表达肯定的意思,即“舞蹈演员的手指常作兰花状”;同时把“这两根手指”比作花瓣,生动形象。故该选项有误。
9.C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辨析。
A.正确。“震得那山冈也动了”,将大虫的吼声夸大化,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B.正确。四个“为”构成了排比句的句式,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C.不正确。不是比喻句,本句中有本体、比喻词,但缺少喻体。
D.正确。“沉沉地入睡了”,将威尼斯赋予了人的动作,故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故答案选C。
10.D
【详解】考查修辞方法的解析和运用。
A.相同。句子把牛当作人来写,运用拟人的手法。
B.相同。句子把威尼斯当作人来写,运用拟人的手法。
C.相同。句子把小鸡、长毛山羊当作人来写,运用拟人的手法。
D.不相同。把“金字塔”比作“漂浮在沙海中的三座金山”,运用了比喻的修辞。
故选D。
11.C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辨析能力。
A.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刷过去的墙面”比作“雪白的屏障”。
B.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威尼斯的小艇”比作“新月”“水蛇”
C.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D.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孩子扎进水里”比作“炮弹”。
故选C。
12.C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判断。
解答此题关键要掌握常用修辞的特点,根据句子内容来分析。
A.句子使用了反问的修辞;
B.句子使用了反问的修辞;
C.“外公,你为什么哭呀?”是疑问句,疑问句是表示确实存在疑问;
D.句子使用了反问的修辞。
13.D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修辞手法的掌握。
A.正确。句子把威尼斯当作人来写,运用拟人的手法。
B.正确。把箭比作下雨,运用比喻的手法。
C.正确。把荷兰比作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三个相同的句式,运用排比的手法。
D.不正确。从“哪里会追得上”可知,是反问句。
14.D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
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A项:“他像一棵挺脱的树。”把“他”比作“挺脱的树”。
B项:“四周全是碧绿的丝绒般的草原。”把“草原”比作“丝绒”。
C项:“扑通一声,孩子像颗炮弹一样扎进了海里。”把“孩子”比作“炸弹”,形象地写出了孩子落水时的冲击力很大。
D项:“老师和孩子们发现了我,好像谁也没有感到意外。”并没有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好像”在这是并不是喻词。
15.A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辨析。
A错误。本题使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牛写得有了灵性,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牛的自由。
B正确。本题使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威尼斯当做人来写,会入睡,表现了夜晚威尼斯的寂静和安宁。
C正确。本题使用的是反问的修辞手法,用疑问的语气表达肯定的意思,意思为:谁都会被英雄的事迹所感动。
D正确。本题使用三个“……之国”的句式,使用的是排比的修辞手法。
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期末复习专项训练题10——修辞手法: 这是一份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期末复习专项训练题10——修辞手法,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面对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下列句子中描述有误的一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期末复习专项训练题13——句子训练(二): 这是一份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期末复习专项训练题13——句子训练(二),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变幻自如,按要求改写句子,按要求写句子,按要求完成下列句子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期末复习专项训练题12——句子训练(一): 这是一份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期末复习专项训练题12——句子训练(一),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按要求写句子,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