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理人教版 (2019)第三节 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随堂练习题
展开[2022·辽宁朝阳期末]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就是要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谋划未来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读农业战略格局示意图,完成1~3题。
1.图中农业主产区均为限制开发区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主体功能是提供农产品和生态产品,保障国家农产品供给安全和生态系统稳定
B.把农产品主产区作为限制开发的区域,是为了切实保护耕地,发展现代农业,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C.允许适度开发能源和矿产资源,允许进行必要的城镇建设
D.加强土地整治,加速扩大耕地面积
2.下列区域中与其他区域粮食类型不同的是( )
A.黄淮海平原主产区 B.河套灌区主产区
C.甘肃新疆主产区 D.长江流域主产区
3.与东北平原主产区相比,甘肃新疆主产区的优势在于( )
A.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B.雨热同期,配合较好
C.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D.纬度低,病虫害少
[2022·天津部分区期末]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核心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下图是2019年京津冀产业结构与产业转移示意图。据此完成4~5题。
4.京津冀产业结构的共同特点是( )
A.第一产业比重小
B.第二产业比重超过半数
C.第三产业占绝对优势
D.三大产业均衡发展
5.京津冀经济协同发展,京、津的优势是( )
A.廉价劳动力 B.土地资源
C.环境承载力 D.资金、科技和人才
长江经济带的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形成“一轴”“两翼”“三极”“多点”的空间规划。据此回答6~7题。
6.下列关于“一轴”“两翼”“三极”“多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一轴”是指的京沪铁路
B.“两翼”中的“南翼”以沪蓉运输通道为依托
C.“三极”是长江经济带的三大增长极
D.“多点”是指发挥三大城市群地级市的支撑作用
7.长江黄金水道是实现长江上中下游协调发展的依托,其形成的主要社会经济条件是( )
A.水量大,水位变化小
B.上游资源丰富
C.宜宾以下可通航
D.中下游沿岸人口稠密,经济发达
[2022·山东威海期末]《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岛是四面环水并在涨潮时高于水面自然形成的陆地区域,能维持人类居住和生产活动,可以同陆地一样拥有自己的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冲之鸟礁(下图)是西太平洋海域中的一组珊瑚环礁,涨潮前有5块岩石露出水面,涨潮时仅有两块岩石露于海面之上。1987年日本开始在冲之鸟礁围礁造“岛”,筑起混凝土墙,非法主张近70万平方公里的管辖海域。据此完成8~9题。
8.冲之鸟礁不属于岛屿,是因为其( )
A.形成时间短 B.远离大陆
C.处于海盆之中 D.没有淡水资源
9.日本非法主张近70万平方公里管辖海域,其主要目的是( )
A.加强国际合作
B.保护海洋资源
C.享有专属经济区的权益
D.拓展航运通道
10.[2022·湖南邵阳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长江经济带涉及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等11省市,“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让长江经济的发展加入了生态保护和区域协调发展的理念。
材料二 下图为长江经济带略图。
(1)按四大地区划分,图中位于我国东部地区的省级行政区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穿越本区东部地区的南北铁路干线是________。
(2)简述长江经济带发展的优势区位因素。
(3)改革开放以来,四川、重庆、贵州等地人口向长江三角洲地区自发性迁移的比重迅速上升,其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近年,个体劳动力流动向家庭化迁移转变体现了________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贵州实施易地搬迁扶贫政策,影响迁出区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________。
(4)若长江上游地区植被遭大规模破坏,会加剧当地________,使甲地区河道________,发生洪涝灾害的可能性________,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
关键能力综合练
[2022·山东济宁期末]长江经济带的形成与发展,需要建设以长江黄金水道为核心,修建沿江高速公路和铁路为重要内容的长江立体化综合交通走廊。下图为长江主航道各航段水深、沪汉蓉高铁各区段运行速度示意图。据此完成11~12题。
11.渝万(重庆—万州)高铁与沪宁(上海—南京)高铁运行速度相差较大,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河流 B.地形
C.技术水平 D.人口密度
12.与沿海和其他经济带相比,长江经济带的独特优势和发展潜力是( )
A.腹地广阔 B.交通便利
C.历史悠久 D.政策支持
[2022·山东日照期末]重庆市城口县位于大巴山腹地,全县海拔466~2 675米。某研究小组选取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自然因素,构建人居环境适宜性指数模型,并依据人居环境适宜性指数(HEI)大小将城口县村落划分为5类:不适宜区(6
A.属于禁止开发地区 B.气候环境恶劣
C.位于城镇化地区 D.地形崎岖陡峻
14.为实现“精准扶贫”和“美丽乡村建设”,城口县村落不适宜区应( )
A.改建传统民居 B.生态扶贫搬迁
C.加快资源开发 D.扩大梯田面积
济宁市目前正处于高速发展的“工业化阶段”,随着经济的发展,该市也更注重生态保护,“科学划分生态功能区,‘因区制宜’地进行生态保护和管制”是山东省济宁市生态保护的重要手段。下图示意济宁市生态功能分区。据此完成15~16题。
15.目前,带动济宁市经济增长的龙头产业是( )
A.以微山湖、曲阜等为主体的文化旅游业
B.依托煤炭等矿产资源发展的重工业
C.以生态农业为依托的农产品加工业
D.依托京沪高铁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
16.济宁市各生态功能区的发展重点是( )
A.Ⅰ区进行农业垦殖,建成大规模、集约化、现代化的商品粮示范基地
B.Ⅱ区重点发展城郊农业,建成华北大型乳肉及蔬菜、瓜果基地
C.Ⅲ区建设大规模现代化果园,达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完美结合
D.Ⅳ区在湿地保护的基础上,发展生态旅游业
[2022·山西大同期末]下图为我国某海区权益范围示意图。据此完成17~19题。
17.按《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数码④所代表的海域是( )
A.内水 B.领海
C.专属经济区 D.毗连区
18.按《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其他国家在我国④海域可行使的权利是( )
A.勘探和开发自然资源
B.利用海水、海流和风力生产能源
C.自由航行、飞越权
D.建造和使用人工岛屿、进行海洋科学研究
19.我国维护海洋权益的意义有( )
①保卫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防御敌对国家从海上的打击和入侵 ②维护我国对外贸易海上航运通道、石油航线以及重大海外利益的安全 ③保卫支撑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海洋资源的安全,维护海洋权益 ④打击海上恐怖主义、海盗、走私和跨国犯罪等问题,营造和平良好的地区海上安全秩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0.[2022·山东威海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海洋经济是以海洋空间为活动场所或以海洋资源为利用对象的各种经济活动的总称。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岸线全长3 121公里,鱼虾类达260多种,浅海贝类百种以上,已探明储量的矿产资源53种,石油资源总量为190亿吨。山东半岛海岸地貌类型多样,其中滨海沙滩最具特色,主要滨海景点占全国的12.5%。2009年,山东省海洋生产总值达到6 040亿元,居全国第二位。2011年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目前已建各类海洋自然保护区约50处。前湾港(图1)是青岛港区之一,是我国最大的集装箱中转港、冷藏箱进出口港、世界第14大集装箱港口。图2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位置(注:①②两界线之间为海岸开发保护带;②③两界线之间为近海开发保护带;③界线向海洋延伸为远海开发保护带)。
图1
图2
(1)分析山东半岛发展海洋经济的资源优势。
(2)分析前湾港的区位优势。
(3)指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重要意义。
第三节 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
必备知识基础练
1~3.答案:1.D 2.D 3.C
解析:第1题,目前我国土地后备资源不足,缺少加速扩大耕地面积的条件,D项符合题意。故选D。第2题,长江流域主产区的粮食作物是水稻,其他三个区域的粮食作物主要是小麦。故选D。第3题,东北平原主产区黑土广布,土壤肥沃,A项错误;东北平原主产区为季风气候,雨热同期,B项错误;东北平原主产区纬度较高,病虫害较少,D项错误;甘肃新疆主产区深居内陆,降水少,晴天多,光照强,昼夜温差大,C项正确。故选C。
4~5.答案:4.A 5.D
解析:第4题,读图可知,京津冀产业结构中,第一产业的比重均不超过10%,第一产业比重小,A符合题意;图中显示,京津冀产业结构中,第二产业的比重最高仅38.7%,B不符合题意;图中显示,河北的第三产业比重刚超过50%,第三产业并不占绝对优势,C不符合题意;三地产业结构中,第一产业比重很小,第二、三产业比重大,第三产业比重最大,因此并不是三大产业均衡发展,D不符合题意。故选A。第5题,京津冀经济协同发展中,与河北相比,京、津的廉价劳动力、土地资源、环境承载力明显不占优势,但京、津的经济发展水平更高,融资体系更完善,大学和科研机构更多,对人才的吸引力更强,因此在资金、科技和人才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故选D。
6~7.答案:6.C 7.D
解析:第6题,“一轴”是指长江黄金水道,A错误;“两翼”中的“南翼”是以沪瑞运输通道为依托,B错误;“多点”是指发挥三大城市群以外地级市的支撑作用,D错误。故选C。第7题,长江黄金水道形成的社会经济条件主要是沿途特别是中下游沿岸人口稠密,城镇众多,社会经济发达,货流量大,人流量大,对运输需求大。故选D。
8~9.答案:8.D 9.C
解析:第8题,由于岛是四面环水并在涨潮时高于水面自然形成的陆地区域,能维持人类居住和生产活动。而冲之鸟礁是西太平洋海域中的一组珊瑚环礁,涨潮前有5块岩石露出水面,涨潮时仅有两块岩石露于海面之上,没有淡水资源,无法维持人类居住和生产活动,因此不符合《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对岛的规定,故选D。第9题,日本非法主张近70万平方公里管辖海域,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大力开发海洋资源,享有专属经济区的权益,促进经济发展,故选C。
10.答案:(1)江苏 上海 浙江 京沪线
(2)自然条件优越;资源丰富、种类齐全;水陆交通便利;工农业基础雄厚;城市密集、市场广阔;科技人才优势(人力资源丰富)。
(3)经济 社会文化 自然资源
(4)水土流失 淤积 增大
解析:(1)我国的东部地区总共包括13个省级行政区,由北至南分别是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东省、江苏省、上海市、浙江省、福建省、台湾省、广东省、海南省、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图中位于我国东部地区的省级行政区有江苏、上海、浙江。穿越本区东部地区的南北铁路干线是京沪线。(2)长江经济带是我国重要的内核经济带,具有独特优势和巨大发展潜力。长江经济带发展的优势区位因素可以从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方面进行考虑。(3)改革开放以来,由于西南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而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速度和发展水平较高,就业机会多,经济收入高,吸引大量四川、重庆、贵州等地人口向长江三角洲地区自发性迁移,因此四川、重庆、贵州等地人口向长江三角洲地区自发性迁移的比重迅速上升的主要原因是长三角地区经济较发达,而四川、重庆、贵州等地经济欠发达。贵州实施易地搬迁扶贫政策,影响迁出区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资源丰富程度。近年来,个体劳动力流动向家庭化迁移转变体现了婚姻家庭等社会因素对人口迁移有较大的影响。(4)若长江上游地区植被遭大规模破坏,会加剧当地水土流失。使甲地区河道淤积,发生洪涝灾害的可能性增大。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
关键能力综合练
11~12.答案:11.B 12.A
解析:第11题,渝万高铁所经地区地势起伏较大,沪宁高铁所经地区为平原,地形平坦,两高铁运行速度相差较大的主要因素是地形,故选B。第12题,长江经济带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等11个省市,面积约205.23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21.4%,因此腹地广阔是其独特的优势,故选A。
13~14.答案:13.C 14.B
解析:第13题,根据题意,结合所学知识,高度宜居地更适宜人类居住,因此不可能禁止开发,A错误。气候环境恶劣的地区不适合人类居住,因此不是高度适宜区,B错误。而城镇化地区,地势相对平坦,气候水文等自然条件较好,经济发展较快,交通更加便利等,适宜人类居住,因此高度适宜,且城镇建设用地占主要部分,分布村落较少,C正确。高度适宜区最适合人类居住,地形平坦的地区人口密度较大,而崎岖陡峭的地区人口少,D错误。故选C。第14题,不适宜区说明环境较为恶劣,不适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所以为了实现“精准扶贫”和“美丽乡村建设”,可以实施生态扶贫搬迁,故选B。
15~16.答案:15.B 16.D
解析:第15题,济宁市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发展重工业,可作为带动该市经济增长的龙头产业。故选B。第16题,Ⅰ区为平原农业生态区,进行大规模农业垦殖,会对当地生态造成破坏,A错;Ⅱ区重点发展大型城郊农业,投入成本太高,不可取,应重点整治矿区,B错;Ⅲ区为丘陵保护区,建设大规模现代化果园,虽做到了经济与生态结合,但对丘陵造成破坏,C错;Ⅳ区在湿地保护的基础上,发展生态旅游业,这是可取的,D对。故选D。
17~19.答案:17.C 18.C 19.D
解析:第17题,据图可知,数码④所代表的海域为领海基线200海里以内,属于专属经济区的范围,C项正确;内水是指国家领陆内及领海基线向陆一侧的水域,包括河流及其河口、湖泊、港口、内海和历史性海湾等,A项错误;领海是指沿海国主权管辖下与其海岸或内水相邻的一定宽度的海域,是国家领土的组成部分,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领海是从领海基线量起最大宽度不超过12海里的一带水域,所以数码②代表领海,B项错误;毗连区是指沿海国领海以外毗邻领海,由沿海国对其海关、财政、卫生和移民等类事项行使管辖权的一定宽度的海洋区域。毗连区从领海基线量起不超过24海里,所以数码③代表毗连区,D项错误。故选C。第18题,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沿海国在其专属经济区有下列权利:勘探和开发、养护和管理其水域、海床及底土的自然资源的主权权利;对人工岛屿、设施和结构的建造与使用、海洋科学研究和海洋环境保护及保全有专属管辖权。其他国家在专属经济区内享有航行、飞越、铺设海底电缆和管道的自由权利,以及其他与专属经济区制度不抵触的权利,故选C。第19题,结合所学可知,我国维护海洋权益的意义有:①保卫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防御敌对国家从海上的打击和入侵;②维护我国对外贸易海上航运通道、石油航线以及重大海外利益的安全;③保卫支撑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海洋资源的安全,维护海洋权益;④打击海上恐怖主义、海盗、走私和跨国犯罪等问题,营造和平良好的地区海上安全秩序。①②③④均正确,故选D。
20.答案:(1)海域、滩涂面积广,海洋生物资源丰富;海洋矿产种类多,油气储藏量大,矿产资源丰富;海岸线长,优良港湾多,港口条件优越;海岸地貌景观类型多样,旅游资源丰富。
(2)处于港湾内,避风避浪;多铁路、高速公路,便于陆海联运,经济腹地广阔;依托青岛,提供人力、财力、物力优势;沿海平原,利于筑港。
(3)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促进海洋经济发展;促进海洋环境保护和生态治理;维护国家海洋权益;提高海洋意识。
解析:(1)蓝色经济区海岸线全长3 121公里,其海岸线漫长多优良港湾,港口运输条件较为优越,水运发达。蓝色经济区其海岸线漫长,沿海地区海域、滩涂面积较广,鱼虾类达260多种,浅海贝类百种以上,海洋生物资源丰富且种类多样。蓝色经济区已探明储量的矿产资源53种,矿产资源丰富,石油资源总量为190亿吨,油气资源储量大,海洋矿产资源丰富。山东半岛海岸地貌类型多样,其中滨海沙滩最具特色,主要滨海景点占全国的12.5%,海滨资源丰富,海洋旅游资源较为丰富。(2)从图中可以看到前湾港位于胶州湾内,为内凹型海港,可以有效地起到避风避浪的作用。港口与多条高速公路和铁路相连接,陆海联运条件好,便于快速将货物进行转运,陆海联运,其经济腹地较为广阔。前湾港靠近青岛市,青岛经济发达,可为港口发展提供人力、财力和物力支持。前湾港位于沿海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开阔,利于港口设施建设,筑港条件好。(3)2011年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家政策大力支持,可以进一步地提高海洋资源的开发能力,促进海洋资源可持续发展,带动经济发展。蓝色经济区建设能够完善相关的海洋开发和管理制度,加强海洋管理,促进海洋环境的保护与生态治理。海洋资源的有效开发,海岸地区的建设可以完善海岸地区的基础设施,能够有效地维护国家海洋权益。海洋资源开发与建设能够促进社会关注,提高社会的海洋意识。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三节 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精品精练: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a href="/dl/tb_c4003768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三节 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精品精练</a>,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三节 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精品课时练习: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a href="/dl/tb_c4003768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三节 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精品课时练习</a>,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三节 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测试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三节 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测试题,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