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辽宁省抚顺市顺城区中考化学三模试卷(含解析)
展开这是一份2023年辽宁省抚顺市顺城区中考化学三模试卷(含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8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辽宁省抚顺市顺城区中考化学三模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 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 剪纸成花 B. 铁锅生锈 C. 纸张燃烧 D. 食物腐烂
2. 下列物质属于溶液的是( )
A. 牛奶 B. 豆浆 C. 蒸馏水 D. 碘酒
3.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加热液体 B. 检查装置气密性
C. 滴加液体 D. 倾倒液体
4. 以下是人体几种体液的pH,其中呈酸性的是( )
A. 胰液7.5−8.0 B. 血浆7.35−7.45 C. 胃液0.9−1.5 D. 胆汁7.1−7.3
5. 生活中的下列现象,能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变化而变化的是( )
A. 夏季,鱼塘中的鱼常常会浮在水面呼吸 B. 喝了汽水以后,常常会打嗝
C. 打开汽水瓶盖,有大量气泡冒出 D. 烧开水时,沸腾前水中有气泡产生
6. 下列场所通常需要备有防爆器材和设立安全措施的是( )
①化工厂;②煤矿矿井;③汽油加油站;④面粉加工厂.
A. 仅①②③ B. 仅①②④ C. 仅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7.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下列情况通常不会引起PM2.5增大的是( )
A. 焚烧秸杆 B. 汽车尾气 C. 燃烧煤炭 D. 呼吸作用
8. 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 氢氧化钠能与油脂发生反应,可用作厕所清洁剂
B. 氢氧化钙能与二氧化碳反应,可用于粉刷墙壁
C. 碳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冶金工业
D. 活性炭有吸附性,可以除去冰箱中的异味
9.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B. 打开装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瓶盖,瓶口产生白雾
C. 碳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白色火焰
D.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10. 硝酸铜(化学式为Cu(NO3)2)受热分解会产生一种有毒气体,该气体可能是( )
A. CO B. N2 C. NH3 D. NO2
11. 下列灭火方法不合理的是( )
A. 电器着火--用水泼灭 B. 身上着火--就地打滚压灭
C. 桌面上酒精燃烧--用湿抹布盖灭 D. 图书室着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12. 下列有关分子、原子、离子、元素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核外电子构成的
B. 同种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不一定相等
C. 氯化钠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
D. 一个C60分子由60个碳原子构成
13. 苹果是一种常见的水果。下列有关苹果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食用苹果能补充人体所需的维生素C
B. 切开苹果能闻到果香味,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 苹果中含有的多种微量金属元素都以单质形式存在
D. 因苹果中含大量糖类物质,所以糖尿病患者不宜大量食用
14. 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 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 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所以原子核中都一定含有质子和中子
C. 单质一定是由同种元素构成的物质,所以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D. 镁、锌、铁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所以它们与稀硫酸反应也能生成氢气
15. 下列实验方案正确的是 ( )
选项
实验内容
实验操作
A
除去NaCl溶液中的CuCl2
加入适量的NaOH溶液,过滤
B
鉴别NH4Cl和(NH4)2SO4
加入熟石灰研磨,闻气味
C
除去氯化钾中的氯酸钾
加入适量二氧化锰后,充分加热
D
CO2(CO)
通入氧气,点燃
A. A B. B C. C D. D
16. 用化学用语填空。
(1)+2价的镁元素 ______ ;
(2)2个氮原子 ______ ;
(3)硝酸根离子 ______ ;
(4)氯气 ______ 。
17. 水是我们生活中离不开的物质,请回答下列有关水的问题。
(1)爱护水资源,一方面要 ______ ,另一方面要防治水污染。
(2)生活中,可用 ______ 检验自来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用 ______ 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3)净水的过程中常会向水中加入 ______ ,因为它溶于水生成胶状物质可以吸附悬浮于水中的杂质,使之从水中沉降出来。
(4)发生火灾时,消防员用高压水枪灭火。其原理是 ______ 。
18. 根据下列图示,回答有关问题。
(1)如图1是铱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A、B、C、D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①铱元素属于 ______ (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②A、B、C、D四种微粒共表示 ______ 种元素,其中为相对稳定结构的是 ______ (填字母)。
(2)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2。
①该反应的生成物分子个数之比为 ______ 。
②保持丙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______ 。
19. 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 ______ 。
(2)a中混有少量的b,提纯a物质的方法是 ______ 。
(3)t2℃时,将30g的a物质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 ______ 。
(4)将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2℃分别降温至t1℃,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______ (填字母序号)。
A.都是饱和溶液
B.溶质质量:a C.溶质质量分数:
c
20. 能源利用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我们应合理使用能源。
(1)化石燃料属于 ______ (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的能源,应合理开采使用。
(2)三大化石燃料中比较清洁的燃料是天然气,写出天然气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如果使用天然气不慎泄漏,造成的环境问题是 ______ 。用煤燃烧发电会产生多种气体污染物,其中会形成酸雨的气体有 ______ (写出一种即可)。
21. 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人类的生产生活离不开金属。
(1)下列部件中,其主要材料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______ (填序号)。
A.玻璃车窗
B.镁铝合金车体
C.塑料小桌板
D.涤纶座套
(2)自行车的主要部件由金属材料制成,因为金属具有 ______ 的性质(写出一点即可)。请结合生活实际,简要写出一种防止自行车链条生锈的方法 ______ 。
(3)为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了如图实验。
①甲图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②将甲图实验反应后的物质倒入烧杯中(如乙图),发现烧杯内的红色固体增多,充分反应后过滤。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______ (填选项字母)。
A.滤液中一定没有CuSO4
B.滤液中一定含有Al2(SO4)3、FeSO4
C.滤渣中一定没有Al、Fe
D.滤渣中一定含有Cu,可能含有
Fe
22. A、B、C、D、E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的相互关系如下图所示。(图中“—”表示两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其中C是石灰石的主要成分,E可用于制洗涤剂,请回答:
(1)D物质的类别是 ______ (填“酸”、“碱”、“盐”或“氧化物”)。固态B可用于 ______ 。
(2)写出E→A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3)C→B的转化 ______ (填“一定”或“不一定”)属于分解反应。
23. 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回答问题。
(1)A为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实验,两种物质充分反应后,天平的指针指向 ______ 位置。
A.偏左
B.偏右
C.中间
(2)B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该实验可能造成的后果是 ______ 。
(3)C为物质溶解性实验,由该实验可知,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之一是 ______ 。
(4)D为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若白磷燃烧停止后立即打开弹簧夹,后果是 ______ 。
24. 实验室用如图仪器组装来制取氧气,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小光同学准备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并收集一瓶氧气,他应选择的仪器有 ______ (填字母序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2)小明同学要完成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除图中仪器外,还需补充的一种仪器是 ______ (填仪器名称),当观察到 ______ 现象时,说明氧气已经收集满。实验结束时出现了水槽中的水倒流的现象,则该实验操作中的错误是 ______ 。
25. 某班同学为了探究稀硫酸的化学性质,做了以下实验,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向滴有酚酞溶液的稀硫酸中滴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试管中溶液的颜色变化是 ______ 。该实验 ______ (填“能”或“不能”)证明二者发生反应。
(2)实验B结束后,溶液中含有的所有溶质有 ______ 种。
(3)实验C中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 ______ 。
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A、C试管中过滤后的溶液倒入废液缸中,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经过滤,得到无色滤液D。为了探究无色滤液D的溶质成分,同学们再次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滤液D于试管中,滴入紫色石蕊溶液。
______
滤液中不含HCl。
②另取少量滤液D于试管中,滴入 ______ 。
产生白色沉淀
滤液中含有SO42−。
【得出结论】由上述实验探究可知,滤液D中的溶质成分为 ______ 。
26. 中成药连花清温胶囊在防治新冠肺炎中作用显著,其主要成分之一绿原酸的化学式为C16H18O9,请计算:
(1)C16H18O9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______ 。
(2)“绿原酸”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 ______ 。
27. 将11.5g的石灰石(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反应)放入烧杯中,加入49.9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后,烧杯中物质的总质量为57g。请计算:
(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______ g。
(2)求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解:A、剪纸成花过程中,只是纸张的形状发生改变,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B、铁锅生锈过程中,铁和水、氧气反应生成了铁锈,属于化学变化;
C、纸张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
D、食物腐烂过程中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A。
化学变化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是否生成新物质是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
判断变化是否属于化学变化的唯一标准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是化学变化,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不是化学变化.
2.【答案】D
【解析】解:A.牛奶属于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属于乳浊液,故A错;
B.豆浆是不均一不稳定的悬浊液,故B错;
C.蒸馏水是由水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C错;
D.碘酒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D正确。
故选:D。
本题考查溶液的概念,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应熟悉溶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在不改变条件时,溶液的组成和浓度都不会发生变化,要与悬浊液和乳浊液区分。
3.【答案】B
【解析】解:A、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内的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图示操作错误;
B、检查装置气密性时,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中,手紧贴试管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示操作正确;
C、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示操作错误;
D、倾倒液体的方法:瓶塞倒放在桌面上,标签向着手心,试管要倾斜,试管口与试剂瓶口紧挨着,图示操作错误;
故选:B。
根据常见实验操作的方法和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4.【答案】C
【解析】解:pH的应用范围在0−14之间,当pH=7时,溶液显中性;pH<7时,溶液显酸性;当pH>7时,溶液显碱性。溶液显酸性说明溶液是pH小于7的溶液,所以在四个选项中只有胃液符合条件。
故选:C。
pH的应用范围在0−14之间,当pH=7时,溶液显中性;pH<7时,溶液显酸性;当pH>7时,溶液显碱性.溶液显酸性说明溶液是pH小于7的溶液.
此题是对溶液pH的考查,只要知道溶液酸碱性与pH的对应关系即可解决问题.
5.【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气体的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掌握气体溶解度的两个影响因素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利用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着压强的增大而增大,结合事实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A、夏季,鱼塘中的鱼常常会浮在水面呼吸,是因为夏季气温升高,原本水中溶有的氧气的溶解度减小,溶解在水中的氧气减少,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喝了汽水以后常常会打嗝,是由于胃内的温度高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变小而导致的,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汽水是将二氧化碳气体加压之后制成的,打开汽水瓶盖,压强变小,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减小,故大量的气体冲出,说明了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减小而减小,故选项符合题意。
D、烧开水时,沸腾前水中有气泡产生,是因为随着温度的升高,原本水中溶有的气体的溶解度减小,因此有气泡产生,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答案】D
【解析】
【分析】
常需要备有防爆器材和设立安全措施的场所,一般是生产或使用或贮存易燃易爆物的地方.“生命重于泰山”安全问题无小事,尤其是防火、防爆问题,所以燃烧和爆炸知识就成了化学考查热点,要注意燃烧爆炸的条件和防护措施.
【解答】
①、化工厂中的某些化工原料或产品是易燃易爆物,所以正确.
②、煤矿矿井中的瓦斯气体是易燃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或电火花等易发生爆炸,所以正确.
③、汽油加油站的空气中有挥发出来的汽油蒸气,是易燃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或电火花等易发生爆炸,所以正确.
④、面粉加工厂的空气中有可燃性粉尘,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或电火花等易发生爆炸,所以正确.
故选D.
7.【答案】D
【解析】解:A、燃烧秸秆会产生烟尘等,会产生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故能引起大气中PM2.5增大。
B、汽车尾气中含有燃料不充分燃烧产生的烟尘等,会产生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故能引起大气中PM2.5增大。
C、煤碳燃烧不充分燃烧产生的烟尘等,会产生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故能引起大气中PM2.5增大。
D、呼吸作用是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此过程中没有产生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故不会引起大气中PM2.5增大。
故选:D。
根据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燃烧秸秆、常见化石燃料的燃烧等都会产生PM2.5。
环境保护问题是中考的热点之一,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常见的空气污染来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8.【答案】A
【解析】解:A、氢氧化钠能与油脂发生反应,可用作厨房清洁剂,错误;
B、氢氧化钙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坚硬的碳酸钙,可用于粉刷墙壁,正确;
C、碳具有还原性,可用于金属的冶炼,用于冶金工业,正确;
D、活性炭有吸附性,可以除去冰箱中的异味,正确;
故选A.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已有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本题考查的是常见的物质的用途,掌握物质的性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9.【答案】B
【解析】解:A、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故选项说法错误。
B、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打开装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瓶盖,瓶口产生白雾,故选项说法正确。
C、碳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而不是白色火焰,故选项说法错误。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A、根据硫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浓盐酸具有挥发性,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碳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实验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
10.【答案】D
【解析】解: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Cu(NO3)2中不含碳元素,则不可能生成一氧化碳,故选项错误。
B、氮气是空气的组成成分之一,不是有毒气体,故选项错误。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Cu(NO3)2中不含氢元素,则不可能生成氨气,故选项错误。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Cu(NO3)2中含N、O元素,且二氧化氮有毒,则该气体可能是二氧化氮,故选项正确。
故选:D。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来分析;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
11.【答案】A
【解析】解:A、用水来浇灭电器着火,容易触电,故灭火方法不合理;
B、身上着火可就地打滚,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不具备燃烧的条件而灭火,故灭火方法合理;
C、桌面上酒精燃烧,可用湿抹扑盖,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不具备燃烧的条件而灭火,故灭火方法合理;
D、根据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可以用来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火灾,资料室失火,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故灭火方法合理;
故选:A。
根据燃烧的条件:可燃物、达到着火点、氧气三者缺一不可,可以判断出只要去除其中的任一个条件即可达到灭火的目的。
本题主要考查灭火的方法,解答时要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找出灭火的方法。
12.【答案】A
【解析】解:A、并不是所有的原子中都含中子,如氢原子中不含中子,A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B、同种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不一定相等,如钠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1,中子数为12,B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氯化钠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C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该元素在该微粒中的原子个数,所以C60的“60”可表示一个C60分子由60个碳原子构成,D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A、根据原子的构成来分析;
B、根据原子构成来分析;
C、根据物质的构成情况来分析;
D、根据分子结构来分析。
本题考查了原子结构、物质的构成、化学式的意义,难度不大。
13.【答案】C
【解析】解:A、苹果中含大量的维生素C,所以食用苹果能补充人体所需的维生素C,故A正确;
B、我们能闻到物质的气味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所以切开苹果能闻到果香味,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故B正确;
C、食用物质中含的元素都是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故C错误;
D、糖尿病患者不宜食用含大量糖类的物质,所以因苹果中含大量糖类物质,所以糖尿病患者不宜大量食用,故D正确;
故选:C。
A、根据苹果中含大量的维生素C,进行分析;
B、根据分子在不断运动进行分析;
C、根据食用物质中含的元素都是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进行分析;
D、根据糖尿病患者不宜食用含大量糖类的物质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14.【答案】D
【解析】解:A、酸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例如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盐--氯化铁和水,但是不属于中和反应,该选项推理不正确;
B、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所以原子核中都一定含有质子和中子错误,因为氢原子核中没有中子;故选项错误;
C、单质一定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所以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错误,如氧气和臭氧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D、镁、锌、铁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它们与稀硫酸反应也能生成氢气,故选项推理正确;
故选D
A、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B、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所以原子核中都一定含有质子和中子错误,因为氢原子核中没有中子;
C、单质一定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所以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错误,如氧气和臭氧属于混合物;
D、根据活泼金属与酸反应能生成氢气,进行分析判断。
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性质、物质的分类等,要加强记忆有关的知识点,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15.【答案】A
【解析】解:A、氯化铜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氯化钠,除去了杂质且没有引进新杂质,故A正确;
B、氯化铵和硫酸铵中都含铵根离子,加入熟石灰研磨,都能产生刺激性气味,无法鉴别,故B错误;
C、加入适量二氧化锰后,充分加热,氯酸钾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除去了杂质氯酸钾,但引入了新的杂质二氧化锰,故C错误;
D、CO作为杂质,含量很低,不能被点燃,故D错误;
故选:A。
A、根据氯化铜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氯化钠进行分析;
B、根据氯化铵和硫酸铵中都含铵根离子进行分析;
C、根据加入适量二氧化锰后,充分加热,氯酸钾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进行分析;
D、根据CO作为杂质,含量很低,不能被点燃进行分析。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16.【答案】 Mg+2 2N NO3− Cl2
【解析】解:(1)化合价标注在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正上方,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数字为1时不能省略;离子符号标注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数字在前,正负号在后,数字为1时省略不写,故+2价的镁元素表示为 Mg+2;
(2)2个氮原子表示为2N;
(3)硝酸根离子表示为NO3−;
(4)氯气表示为Cl2。
故答案为:(1) Mg+2;
(2)2N;
(3)NO3−;
(4)Cl2。
(1)根据化合价标注在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正上方,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数字为1时不能省略;离子符号标注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数字在前,正负号在后,数字为1时省略不写进行分析;
(2)根据2个氮原子表示为2N进行分析;
(3)根据离子的表示方法进行分析;
(4)根据氯气的化学式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需要学生掌握标在元素符号不同位置的数字所代表的含义。
17.【答案】节约用水 肥皂水 煮沸 明矾 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解析】解:(1)爱护水资源,一方面要节约用水,另一方面要防治水污染;
(2)生活中,可用肥皂水检验自来水是硬水还是软水,泡沫多复浮渣少的是软水,泡沫少浮渣多的是硬水,可用煮沸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3)净水的过程中常会向水中加入明矾,因为它溶于水生成胶状物质可以吸附悬浮于水中的杂质,使之从水中沉降出来;
(4)水可以降温到着火点以下,将火熄灭。
故答案为:(1)节约用水;
(2)肥皂水;煮沸;
(3)明矾;
(4)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1)根据爱护水资源,一方面要节约水资源,另一方面要防治水污染进行解答;
(2)根据生活中,可用肥皂水检验地下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以利用煮沸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进行解答;
(3)根据明矾净水的原理进行解答;
(4)根据灭火的原理进行解答。
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与水相关的化学知识是化学考查热点之一,如水的组成及水电解实验、性质、用途、硬水和软水、节约水资源、水污染及防治等内容,在中考中出现机率很高。
18.【答案】金属 三 C、D 1:1 水分子
【解析】(1)①“铱”的偏旁为“钅”,所以为金属元素。
②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所以原子核内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B和C的核内都有8个质子,所以属于同一种元素,所以A、B、C、D共表示三种元素的粒子;微粒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该微粒的化学性质,最外层电子数为8时(只有一层时为2),为相对稳定结构,故相对稳定结构的是C、D。
(2)①该反应微观示意图表示的化学方程式为C2H5OH=一定条件C2H4↑+H2O,故该反应的生成物分子个数之比为1:1。
②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
故答案为:(1)①金属;
②三;C、D;
(2)①1:1;
②水分子。
(1)根据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所以原子核内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进行分析;
(2)根据本题是微观模型考查题,在解答此类题时认真阅读分析图示,看懂每个图形表示的含义是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通过仔细观察找出其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并写出化学方程式,结合选项进行分析判断进行分析。
本题是微观模型考查题,在解答此类题时认真阅读分析图示,看懂每个图形表示的含义是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通过仔细观察找出其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并写出化学方程式,结合选项进行分析判断。
19.【答案】b>a=c 降温结晶 1:2 C
【解析】解:(1)在t1℃时,物质a与c有交点,说明溶解度相等,物质b在上方,说明b的溶解度最大;
(2)a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物质;
(3)t2℃时,a物质溶解度是50g,50g水最多溶解25g物质a,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25:50,即为1:2;
(4)A、将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2℃分别降温至t1℃,a、b的溶解度受温度降低,溶解度减小,还是饱和溶液,c的溶解度受温度降低,溶解度增大,变为不饱和溶液,故错误;
B、三种物质质量关系不确定,无法判断溶质质量关系,故错误;
C、物质c无晶体析出,溶质质量分数不变,a降温析出的晶体多,b降温析出的晶体少,根据溶解度可判断三者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溶质质量分数:c 故选:C。
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可以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提纯晶体的方法。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0.【答案】不可再生 CH4+2O2=点燃CO2+2H2O 温室效应加剧 二氧化硫(或二氧化氮)
【解析】解:(1)化石燃料在短时间内不能得到补充,属于不可再生的能源,应合理开采使用;
(2)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方程式为CH4+2O2=点燃CO2+2H2O;如果使用天然气不慎泄漏,会造成温室效应加剧(或全球气候变暖);煤中含有少量的氮元素、硫元素,因此煤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等,这些气体或气体与空气中的某些物质反应后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
故答案为:(1)不可再生;
(2)CH4+2O2=点燃CO2+2H2O;温室效应加剧;二氧化硫(或二氧化氮)。
(1)根据化石燃料在短时间内不能得到补充,属于不可再生的能源进行分析;
(2)根据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如果使用天然气不慎泄漏,会造成温室效应加剧(或全球气候变暖);煤中含有少量的氮元素、硫元素,因此煤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等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常见能源的种类、能源的分类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21.【答案】B 硬度大(合理即可) 涂油 Fe+CuSO4=Cu+FeSO4 BD
【解析】解:(1)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以及合金。
A、玻璃为无机非金属材料,不符合题意;
B、镁铝合金为金属材料,符合题意;
C、塑料为合成材料,不符合题意;
D、涤纶为合成纤维,是合成材料,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自行车的主要部件由金属材料制成,因为金属具有硬度大(合理即可)的性质;
自行车链条生锈原理为与氧气和水共同接触,故防止自行车链条生锈的方法可以为涂油。
(3)①铁不能与硫酸铝反应,铁可以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故方程式为Fe+CuSO4=Cu+FeSO4;
②将甲图实验反应后的物质倒入烧杯中(如乙图),发现烧杯内的红色固体增多,说明铁与硫酸铜发生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铁不与硫酸铝反应,故滤渣中一定有铜,一定无铝,可能有铁,滤液中一定有硫酸铝和硫酸亚铁,可能有硫酸铜。
A、由上述分析可知:滤液中可能有硫酸铜,故A错误,不符合题意;
B、由上述分析可知:滤液中一定含有硫酸铝和硫酸亚铁,故B正确,符合题意;
C、由上述分析可知:滤渣中一定无铝,可能有铁,故C错误,不符合题意;
D、由上述分析可知:滤渣中一定有铜,可能有铁,故D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BD。
故答案为:(1)B;
(2)硬度大(合理即可);涂油;
(3)①Fe+CuSO4=Cu+FeSO4;
②BD。
(1)根据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以及合金,玻璃为无机非金属材料,镁铝合金为金属材料,涤纶为合成纤维,是合成材料,进行分析;
(2)根据自行车的主要部件由金属材料制成,链条生锈原理为与氧气和水共同接触进行分析;
(3)根据铁不能与硫酸铝反应,铁可以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铁与硫酸铜发生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铁不与硫酸铝反应,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22.【答案】酸 人工降雨 Na2CO3+Ca(OH)2=CaCO3↓+2NaOH 不一定
【解析】解:(1)由分析可知,D能和碳酸钙、碳酸钠反应,则D物质的类别是酸;B是二氧化碳,固态二氧化碳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
(2)E→A的反应是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OH)2=CaCO3↓+2NaOH;
(3)C是碳酸钙,B是二氧化碳,C→B的转化可以是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也可以是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则C→B的转化不一定属于分解反应。
故答案为:
(1)酸;人工降雨;
(2)Na2CO3+Ca(OH)2=CaCO3↓+2NaOH;
(3)不一定。
A、B、C、D、E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C是石灰石的主要成分,则C是碳酸钙;E可用于制洗涤剂,则E是碳酸钠;碳酸钙能转化成B,D能和碳酸钙、碳酸钠反应,B能与碳酸钠相互转化,则B可以是二氧化碳,D可以是盐酸;A能和二氧化碳反应,能和碳酸钠相互转化,则A可以是氢氧化钠;据此分析解答。
本题考查了物质的推断,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23.【答案】B 集气瓶底炸裂 溶质的种类 测定的结果偏小(合理即可)
【解析】解:(1)由于该装置敞口,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两种物质充分反应后生成的气体逸散到空气中,反应后左侧质量减少,故托盘天平的指针向偏右位置;
(2)B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瓶底没有预留水或铺一层细沙,生成的高温熔融物溅落,可能会造成集气瓶底炸裂;
(3)由C图可知,图示中溶剂种类相同都是水,溶质种类不同,纯碱能溶于水,碘不能溶于水,所以由该实验可知,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之一是溶质的种类;
(4)D为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若白磷燃烧停止后立即打开弹簧夹,因为此时剩余的气体在受热状态下,处于膨胀状态,占据了部分水的体积,水倒流入集气瓶的体积不足五分之一,导致测定的结果偏小。
故答案为:
(1)B;
(2)集气瓶底炸裂;
(3)溶质的种类;
(4)测定的结果偏小(合理即可)。
(1)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据此分析;
(2)生成的高温熔融物溅落,据此分析;
(3)纯碱能溶于水,碘不能溶于水,据此对比分析;
(4)剩余的气体在受热状态下,处于膨胀状态,据此分析。
本题考查了物质的溶解性及影响溶解性的因素、空气组成的测定、氧气的化学性质以及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对于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要注意时所用的物质的质量包括气体固体和液体,而气体容易被忽略,所以在设计验证质量守恒的实验时要考虑实验在密闭容器中进行。
24.【答案】ABGH 2H2O2=MnO22H2O+O2↑ 试管 集气瓶口有大气泡冒出 先熄灭酒精灯,后把导管从水槽中移出
【解析】解:(1)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并收集一瓶氧气,该反应为固液常温型,氧气密度比空气大,选择排水法收集氧气,根据所提供的仪器,应选择的仪器有ABGH;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H2O2=MnO22H2O+O2↑;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该反应为固体加热型,氧气不溶于水,可选择排水法收集,可选择ACDEF,除图中仪器外,还需补充的一种仪器是试管;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当观察到集气瓶口有大气泡冒出现象时,说明氧气已经收集满;实验结束时若先熄灭酒精灯,后把导管从水槽中移出,出现了水槽中的水倒流的现象,会导致炸裂试管;所以实验结束时为了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进试管,要先把导管从水槽中移出再熄灭酒精灯。
故答案为:(1)ABGH;2H2O2=MnO22H2O+O2↑;
(2)试管;集气瓶口有大气泡冒出;先熄灭酒精灯,后把导管从水槽中移出。
(1)根据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并收集一瓶氧气,该反应为固液常温型,氧气密度比空气大,选择排水法收集氧气,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进行分析;
(2)根据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该反应为固体加热型,氧气不溶于水,可选择排水法收集;氧气密度比水小,不易溶于水;实验结束时若先熄灭酒精灯,后把导管从水槽中移出,出现了水槽中的水倒流的现象,会导致炸裂试管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常见气体的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的探究,发生装置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收集装置依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
25.【答案】无色变成红色 能 三 BaCl2+H2SO4=BaSO4↓+2HCl 显紫色 氯化钡(或硝酸钡)溶液 硫酸钠和氯化钠
【解析】解:(1)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和中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所以试管中溶液的颜色变化是由无色变成红色;酚酞遇酸不变色,开始加入氢氧化钠溶液,酸碱发生中和反应,试管中溶液没有变红色,证明稀硫酸能与氢氧化钠反应。
(2)稀硫酸与带锈钉表面氧化铁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氧化铁反应完后继而与裸露出的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所以实验B结束后,溶液中含有的所有溶质有反应生成的硫酸铁、硫酸亚铁和过量的硫酸三种;
(3)氯化钡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和盐酸,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Cl2+H2SO4=BaSO4↓+2HCl。
【实验探究】①实验结束后,将A、C试管中过滤后的溶液倒入废液缸中,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钡由硫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经过滤,得到无色滤液D,说明溶液显中性或酸性,由实验结论滤液中不含HCl,所以取少量滤液D于试管中,滴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显紫色。
②由实验现象产生白色沉淀和实验结论滤液中含有SO42−可知,实验步骤②中滴入的是可溶性钡盐溶液,如氯化钡、硝酸钡等,同时说明溶液中有硫酸钠。
【得出结论】由上述实验探究可知,滤液D中的溶质成分含有硫酸钠,还含有氯化钡与硫酸钠反应生成的氯化钠。
故答案为:(1)无色变成红色;能;
(2)三;
(3)BaCl2+H2SO4=BaSO4↓+2HCl;
【实验探究】①显紫色;
②氯化钡(或硝酸钡)溶液;
【得出结论】硫酸钠和氯化钠。
(1)根据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和中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进行分析;
(2)根据稀硫酸与带锈钉表面氧化铁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氧化铁反应完后继而与裸露出的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进行分析;
(3)根据氯化钡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和盐酸进行分析;
【实验探究】①根据白色沉淀硫酸钡由硫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经过滤,得到无色滤液D,说明溶液显中性或酸性进行分析;
②根据产生白色沉淀和实验结论滤液中含有SO42−进行分析;
【得出结论】根据滤液D中的溶质成分含有硫酸钠,还含有氯化钡与硫酸钠反应生成的氯化钠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6.【答案】354 16:9
【解析】解:(1)C16H18O9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6+1×18+16×9=354。
(2)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数字表示一个该分子中所含的原子个数,“绿原酸”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6:9。
故答案为:(1)354;
(2)16:9。
(1)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方法来分析,相对分子质量等于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2)根据化学式的微观意义来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7.【答案】4.4
【解析】解:(1)反应生成二氧化碳逸出,总质量的减小就是生成二氧化碳质量11.5g+49.9g−57g=4.4g。
(2)设碳酸钙质量为x,生成氯化钙质量为y,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111 44
x y 11g
10044=x11g
x=10g
11144=y11g
y=11.1g
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1.1g10g+49.9g−4.4g×100%=20%
答: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
分析所发生的反应,可发现反应后总质量减轻是由于生成了气体二氧化碳,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求出二氧化碳的质量。然后利用二氧化碳的质量,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计算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的氯化钙的质量以及碳酸钙的质量,最后使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求出所得溶液中氯化钙的质量分数。
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时,只能使用纯净物的质量进行计算,而不能把混合物的质量直接代入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年辽宁省抚顺市顺城区九年级第二次质量调查化学试卷,共6页。
这是一份2024年辽宁省抚顺市顺城区初中毕业生第一次质量调查(一模)化学试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赤铁矿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辽宁省抚顺市东洲区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一)(含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验操作确的是, 下列含金属元物质是 ), 肼, 下列观事实的微观释错误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