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北京朝阳高二(上)期末生物(教师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北京朝阳高二(上)期末生物(教师版),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非选择题本部分共6题,共70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北京朝阳高二(上)期末
生 物
一、选择题本部分共15题,每题2分,共3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2分)在进行一定强度的体力劳动后,手掌或脚掌上可能会磨出水疱。水疱中的液体主要是组织液,水疱一段时间后可自行消失。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水疱主要是由血浆中的水大量渗出到组织液形成的
B.水疱、血浆、淋巴的成分中,蛋白质含量均是最高的
C.水疱自行消失是因为液体可渗入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D.水疱的形成和消失说明内环境中的物质是不断更新的
2.(2分)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都有促进唾液腺分泌的作用,但刺激交感神经所分泌的唾液,水分少而酶多;刺激副交感神经所分泌的唾液,水分多而酶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交感神经兴奋时分泌水分少而酶多的唾液,利于消化食物
B.支配唾液腺分泌的交感、副交感神经分别为传入、传出神经
C.自主神经系统促进唾液分泌,此过程同时也受到大脑的控制
D.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相互配合使机体更好地适应环境变化
3.(2分)伸肘动作中伸肌收缩的同时屈肌舒张。如图是完成伸肘动作的反射弧示意图。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该反射弧的效应器是④⑤的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
B.当兴奋传到③处时膜电位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
C.伸肘时抑制性中间神经元不产生和释放神经递质
D.该反射弧的神经中枢受大脑皮层中相应高级中枢的控制
4.(2分)为研究促胰液素对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骨转换指标和骨密度的影响,采用双侧卵巢去除法构建绝经后骨质疏松大鼠模型(雌激素分泌少),按下表随机分组进行实验,结果如表。
组别
骨转换指标
骨密度
(g/cm2)
血清I型胶原N前端肽(ug/L)
血清I型胶原C末端肽(ng/ml)
1
假手术组
11.66
0.409
0.170
2
模型对照组
16.25
0.640
0.103
3
雌激素治疗组
14.38
0.411
0.168
4
促胰液素治疗组
14.91
0.415
0.167
以下分析不合理的是( )
A.1组大鼠是野生型,2、3、4组中的实验大鼠均患骨质疏松
B.2、3组相比,说明雌激素缺乏导致骨转换指标上升及骨密度下降
C.结果表明促胰液素通过提高雌激素水平而提高骨密度
D.促胰液素可降低去除卵巢骨质疏松大鼠的骨转换指标
5.(2分)细胞外葡萄糖浓度调节胰岛素分泌的过程如图,对其理解错误的是( )
A.图中所示细胞是胰岛B细胞
B.Ca2+内流促使细胞通过胞吐方式释放胰岛素
C.细胞外葡萄糖浓度升高会促使胰岛素释放
D.抑制K+通道关闭的药物也能促进胰岛素释放
6.(2分)夏季吃辣味火锅时常吹低温空调和喝大量冷饮。在低温刺激下,人体产生的肾上腺素和激素X增加;大量饮水,激素Y的分泌减少。激素X和Y的分泌均受下丘脑的调节,如图是下丘脑和垂体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激素X的分泌受到下丘脑B处细胞释放的激素的调节
B.激素Y由下丘脑A处细胞合成后在神经垂体处释放
C.激素Y作用的靶细胞是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
D.辣椒、热刺激产生的感觉中枢位于下丘脑
7.(2分)如图表示施用IAA(吲哚乙酸)对某种植物主根长度及侧根的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实验结果说明施用IAA可以促进主根的伸长
B.实验所使用的IAA的浓度可促进侧根的生长
C.未施用IAA的植株除去部分芽和幼叶,会导致侧根数量增加
D.与施用10﹣4mol•L﹣1的IAA相比,未施用的植株主根长而侧根数量少
8.(2分)人偏肺病毒(hMPV)是新发现的一种呼吸道致病病毒,会使患者出现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为探究药物A对该病的治疗作用,研究者将生理状况相同的健康小鼠均分为两组,先用相同量的hMPV感染两组小鼠,然后甲组注射生理盐水,乙组注射等量的药物A溶液。一段时间后测得两组小鼠体内相应抗体、吞噬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增加的相对浓度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hMPV中的抗原可引发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
B.药物A可显著提高免疫系统第一道防线的防御能力
C.药物A可促进体液免疫直接清除细胞内病毒
D.药物A可通过显著促进细胞免疫直接清除hMPV
9.(2分)如图是外源性过敏原引起哮喘的过程示意图(部分),图中①﹣⑥是相关生理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B细胞仅需细胞因子的刺激即发生①②
B.抗体位于肥大细胞表面并可识别过敏原
C.同种过敏原再次进入人体才可引发哮喘
D.⑥过程属于体液调节而不属于体液免疫
10.(2分)人的角膜、大脑、软骨、妊娠的子宫等,都能容忍外来的抗原蛋白而不产生排异反应,这种现象在医学上称为“免疫赦免”,这些部位称为“免疫赦免区”。科学家认为,免疫赦免区的细胞有赦免基因,它能启动程序让免疫细胞自杀,从而使免疫细胞不能产生抗体。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移植心脏难以存活的主要原因是供体与受体组织相容性抗原有差异
B.赦免基因表达可以启动赦免区细胞凋亡,从而不产生排异反应
C.妊娠的子宫的这种“免疫赦免”特性不利于胚胎的正常发育
D.可以利用药物使人体免疫系统变得敏感,使移植器官获得“免疫赦免”
11.(2分)沙漠蝗是一种世界性害虫,沙漠蝗灾大约每10﹣12年暴发一次。当雨量充沛时,沙漠蝗数量会迅速增长,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理,蝗虫种群数量和规模持续增加,最终导致蝗灾暴发,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沙漠蝗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可通过标记重捕法调查蝗蝻数量预测种群变化趋势
B.沙漠蝗成灾时的种群数量,即为此环境下的K值
C.蝗灾发展期种群增长速率逐渐增大,应尽早防治
D.监测第9个月和第18个月时,种内竞争强度一致
12.(2分)普氏原羚是青藏高原地区特有的濒危有蹄类动物,如表是青海湖地区不同植被群落(以占比最高的植物分类)与普氏原羚活动情况调查,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项目
不同群落
芨芨草
紫花针茅
麻黄
沙蒿灌丛
植被覆盖率(%)
65
60
43
33
植被高度(cm)
98
50
32
77
水源现状
丰富
一般
差
差
人类活动
强烈
较多
一般
轻微
围栏现状
基本被围
部分
少部分
没有
狼足迹数
0
1
3
24
原羚总数
100
35
15
48
A.推测水源丰富地区草本植物多样性高,普氏原羚数量较多
B.植被高利于普氏原羚隐藏,其数量与植被高度有一定相关性
C.狼群、普氏原羚种群分布及数量受食物和人类活动影响
D.调查结果表明拆除草场围栏是恢复普氏原羚种群数量唯一因素
13.(2分)内蒙古短花针茅生活区域气候干燥、草地严重退化,其根系周围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为短花针茅提供氮、磷等无机物,实验探究针茅根部分泌物对微生物的影响,结果如图(优势度与丰富度相反;优势度指数越大,说明群落内优势种的地位越突出)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注:以蒸馏水为对照,根系分泌物浓度C1<C2<C3( )
A.内蒙古短花针茅生活区域的群落类型为荒漠草原群落
B.调查土壤微生物丰富度,需统计土壤中的微生物种类
C.针茅与其根际周围土壤微生物的关系可能为原始合作
D.针茅根部分泌物可以增强微生物优势种的竞争能力
14.(2分)如图是我国常见的一种生态农业示意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分解者只有蚯蚓
B.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
C.该系统通过能量多级利用提高传递效率
D.应用循环原理实现经济与生态的双赢
15.(2分)塞罕坝曾被称作“千里松林”,但由于过度采伐,成为荒原。经林场建设者们的设计和几十年的艰苦努力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奇迹。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塞罕坝林场的变化说明人类活动影响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B.播种多种树种增加物种多样性有利于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
C.我国西北地带的荒漠可以完全复制塞罕坝生态恢复模式
D.人工林场的建设助力碳中和,体现了生态系统的间接价值
二、非选择题本部分共6题,共70分。
16.(12分)如图是研究者调查长江口水域生态系统的能量(J•km﹣2•a﹣1)流动过程。
(1)长江口水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 ,请写出第四营养级到第五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的数学表达式 。
(2)第二营养级同化量的来源途径包括 。
(3)据调查,输入长江口水域的总能量/总呼吸量的值为2.8,表明长江口水域生态系统 (达到/未达到)相对稳定状态,理由是 。
(4)近些年来,长江口水域因为水体的富营养化导致浮游植物数量激增。牡蛎是一种滤食性动物,大量牡蛎聚集形成的牡蛎礁为许多底栖动物和鱼类提供了良好的栖息与摄食场所。如表为放养牡蛎长江口水域底栖动物及水体变化情况。
组别
底栖动物
水体
物种数
密度
(ind/m2)
生物量
(g/m2)
叶绿素a
(μg/L)
无机氮
(mg/L)
总磷
(mg/L)
放养牡蛎组
6
17.0
11.46
9.11
0.635
0.042
未处理组
3
4.3
0.16
16.77
0.723
0.089
通过表中数据可知放养牡蛎后 (加剧/减弱)了水体富营养化程度。请根据以上信息,推测长江口水域放养牡蛎后变化的原因是 。
17.(11分)瘦素是一种激素,作用于靶细胞最终产生饱腹感,进而控制食欲。
(1)瘦素通过 运输,与靶细胞的 结合后发挥作用。
(2)研究者发现两种肥胖品系的小鼠:db鼠和ob鼠,它们食欲旺盛,体重显著高于正常小鼠。研究者设计了小鼠连体实验,两种小鼠减重后将两者的血液循环联通(如图1),手术成功后每组鼠均提供充足的食物,实验结果如表。
组别
前者平均体重(g)
后者平均体重(g)
实验开始时
实验结束时
实验开始时
实验结束时
1
ob鼠﹣正常鼠
29.4
39.8
22.5
25.5
2
ob鼠﹣ob鼠
27.6
47.0
26.6
44.0
3
db鼠﹣正常鼠
26.1
37.0
23.5
17.9
4
db鼠﹣ob鼠
30.3
33.2
33.7
18.8
5
正常鼠﹣正常鼠
22.5
23.5
22.8
24.2
6
?
28.6
27.3
①表中第6组是 鼠。
②实验结果显示,与第2组相比,第1组中ob鼠的体重增加 ,推测其原因是 。为验证推测,请补充相关实验: 。
③与db鼠连体的正常鼠和ob鼠体重均 。
(3)结合表中数据,推测db鼠体内瘦素比正常鼠和ob鼠的含量 。已知下丘脑中AgRP神经元的兴奋导致食欲增强,研究者将正常小鼠下丘脑中AgRP神经元的瘦素受体基因敲除,分别检测正常小鼠、db鼠、基因敲除鼠的体重,结果如图2。
综合以上实验结果解释db鼠肥胖的原因: 。
(4)瘦素的作用过程说明内分泌细胞还可以通过分泌激素对 系统进行调节。
18.(12分)T细胞可以识别并杀死肿瘤细胞。研究发现,肿瘤细胞通过改变自身而产生免疫逃逸。为应对免疫逃逸,研究者分离出患者的T细胞,利用基因工程技术使T细胞表达特异性识别肿瘤抗原的嵌合抗原受体(CAR),培养后再输回患者体内,即可进行肿瘤免疫治疗,取得良好的效果。
(1)T淋巴细胞是骨髓造血干细胞经分裂、 产生,在 中发育成熟。由图1可知,通过 的特异性结合,可刺激CAR﹣T细胞释放颗粒酶、穿孔素及多种细胞因子,高效杀伤肿瘤细胞。
(2)研究发现,输入人体的CAR﹣T细胞,一部分转变为另一种非特异失去杀伤能力的细胞,导致其杀灭肿瘤的功能减退。为了研究这一变化的原因,研究者构建体外模型,设计一种针对胰腺癌等癌细胞表面特有抗原M的CAR﹣T细胞,简称M﹣CAR﹣T,开展如下实验:
将制备的M﹣CAR﹣T细胞与胰腺癌细胞共培养不同时间,检测结果如图2所示。
将与胰腺细胞接触过0天、28天的M﹣CAR﹣T细胞即M﹣CAR﹣T(0天)、M﹣CAR﹣T(28天)及不能特异性识别胰腺癌细胞抗原M的另一种CAR﹣T细胞(CD19 CAR﹣T)分别与胰腺癌细胞共培养一定时间后,检测胰腺癌细胞的存活率,结果如下表。
实验组别
M﹣CAR﹣T(0天)
CD19 CAR﹣T
M﹣CAR﹣T(28天)
胰腺癌细胞存活率(%)
0
110%
90%
注:细胞存活率=处理组/对照组
①图1、2和上表的实验结果是 。
②进一步研究发现,M﹣CAR﹣T细胞与肿瘤细胞共培养一段时间后,M﹣CAR﹣T细胞中S基因表达增加,同时其结构功能更倾向于非特异细胞。欲验证S基因的表达与非特异细胞形成之间的关系,请写出实验思路并预期实验结果。
(3)结合上述实验,解释M﹣CAR﹣T失效的原因 。
(4)M﹣CAR﹣T细胞免疫作用减弱除了(2)中提到的原因,推测实际使用中还可能会有哪些因素导致M﹣CAR﹣T作用减弱或者无法在治疗中使用? (至少写出2点)
19.(11分)株高一直是农艺性状改良的一项重要内容,矮秆作物品种的问世是“绿色革命”的里程碑,赤霉素(GA)在此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作用。
(1)植物激素对植物的生命活动起 作用,GA作为一种重要的植物激素,其主要作用是 ,从而引起植株增高。
(2)研究者将拟南芥GA2ox1基因(G基因)转入玉米,培育矮秆玉米。
①研究者对获得的三个转基因株系甲、乙、丙的株高进行测量。对每个株系进行株高测量时,需至少选取10株,其目的是 。结果显示三个转基因株系株高均显著矮于野生型,且丙>乙>甲。进一步研究表明G基因的高表达水平会导致转基因玉米更矮,其实验证据是 。
②玉米内源GA代谢途径(如图)。GA20ox、GA2ox分别是由两个基因家族的基因表达而合成的两类酶,每一基因家族包含功能类似多个基因。
为进一步研究转G基因对玉米内源赤霉素的代谢影响,研究者发现,与野生型玉米相比,转基因玉米体内GA2ox基因家族成员的两个基因表达量增加,GA20ox家族成员的一个基因表达量减少,由此推测转基因玉米中内源活性GA的含量 。后经实验证实。
③为进一步证实转基因玉米的矮化表型与活性GA之间的关系。
研究者给对照组喷施一定量的清水,实验组喷施 。结果显示实验组玉米株高恢复到野生型水平。
(3)综上,外源G基因表达水平、内源活性GA含量、株高三者的关系是:
20.(12分)学习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山西黎城野生萱草资源调查
萱草是阿福花科萱草属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的统称,其花期长、耐寒、耐旱、耐贫瘠、适应性强,是一种重要的园林地被植物和药食植物。我国是世界萱草属种质的自然分布中心,原产11种。
研究者在山西省黎城县的太行山东麓野生萱草分布区设置72个观测点,调查得到野生萱草群落的部分优势种。根据生物习性和分布生境(如表1),将其划分为黄花菜组和北萱草组,前者由黄花菜、细叶苔草、野艾蒿、铁杆蒿、皱叶酸模组成,夜间开花,地上生物量大,耐旱、耐贫瘠,生态适应性强,分布范围广,从海拔1070m的山麓地带到1530m的山地东坡、东北坡均可生长。北萱草组:由北萱草、赖草和乳浆大戟组成,白天开花,主要分布海拔 1070~1530m 的山地东北坡土层较厚、土壤水分含量较高的林缘下,地上生物量与个体数量比黄花菜组小。
表 黎城野生萱草群落8个优势种的特征
序号
名称
水分生态类型
株高
海拔
花果期
1
黄花菜
中生
30﹣100 cm
2000米以下
3﹣7月
2
北萱草
中生
24﹣30 cm
500﹣2500米
5﹣8月
3
皱叶酸模
中生
50﹣100 cm
30﹣2500米
6﹣7月开花
7﹣8月结果
4
细叶苔草
中生
3﹣7 cm
550﹣5300米
4﹣6月
5
野艾蒿
旱中生
50﹣120 cm
1500米以下
8﹣10月
6
铁杆蒿
中旱生
30﹣100 cm
800﹣1600米
7月开花
8月结果
7
乳浆大戟
中旱生
30﹣60 cm
低山区,一般1000米以下
4﹣10月
8
赖草
旱生
40﹣100 cm
30﹣5000米
6﹣7月开花
8﹣9月结果
注:需水量从高到低排列依次是:中生、旱中生、中旱生和旱生
野生萱草群落中每个植物物种的地位和作用可用生态位来衡量,它包括生态位宽度和重叠两个方面。生态位宽度是指生物所利用的各种不同资源的总和。在没有任何竞争或其它敌害情况下,被利用的整组资源称为“原始”生态位;因种间竞争,一种生物不可能利用其全部原始生态位,所占据的只是“现实”生态位。生态位重叠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生态位相似的物种生活于同一空间时分享或竞争共同资源的现象。
本研究对筛选、培育生态适应性优良的野生萱草,促进萱草产业化应用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1)调查野生萱草群落的物种种类和数量采用 法,观测点的设置需要遵循 原则,以便排除主观干扰。
(2)不同海拔高度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种群,这属于群落的 结构,其中黄花菜和皱叶酸模的关系为 ,请从生态位的两个方面写出依据 。
(3)若要调查该区域某种鸟类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的栖息地、食物、 。综合文中信息,生态位体现出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具有 性。
(4)北萱草花朵大,颜色艳丽,欲要引种北萱草入京作为观赏植物,请根据文中信息及已有知识写出一条建议。
21.(12分)帕金森病(PD)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开始出现一侧肢体震颤(如手抖)或运动笨拙等精细运动障碍,而后出现运动迟缓、肌肉僵直等运动功能障碍。研究表明大脑黑质区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数量减少后引发PD。
(1)如图1所示,黑质区多巴胺能神经元在酪氨酸羟化酶(TH)等作用下将酪氨酸最终形成多巴胺,多巴胺能神经元的轴突会延伸到纹状体,多巴胺储存在轴突的 中。当神经冲动传到轴突末梢时,释放到突触间隙,此过程需要 (细胞器)提供能量。研究发现,黑质区多巴胺能神经元的 也能释放多巴胺。
(2)进一步研究发现,PD与黑质区多巴胺能神经元中的线粒体损伤有关。为研究线粒体损伤是导致PD的病因还是结果,研究者定向敲除黑质区多巴胺能神经元的编码线粒体蛋白的N基因,获得了线粒体损伤的基因敲除小鼠。该小鼠黑质区多巴胺能神经元主要依赖 呼吸提供能量。分别检测出生后不同时间的 小鼠的相关指标,结果如图2、3。
①依据实验结果,请将下列选项用“→”连接,用以解释基因敲除小鼠的病情发展进程。
a.纹状体处多巴胺合成和释放减少
b.黑质区多巴胺合成和释放减少
c.黑质纹状体处轴突退化
d.黑质区多巴胺能神经元数量减少
e.运动功能出现障碍
f.线粒体功能损伤
g.精细运动障碍
。
②研究结果表明 。
③实验结果是否支持前期研究结论,请做出判断并说明理由 。
(3)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延缓PD的思路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部分共15题,每题2分,共3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分析】1、血液并不全是体液,因为血液中既有液体部分——血浆,也有大量的血细胞,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动脉中的血浆沿着动脉流入毛细血管的动脉端,其中的物质会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组织液是存在于组织细胞间隙的液体,又叫细胞间隙液。绝大多数组织的细胞都浸浴在组织液中,与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因此组织液是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2、组织液为组织细胞提供营养物质,细胞的代谢产物也透过细胞膜进入组织液,组织液中包括细胞代谢产物在内的各种物质,大部分能够被毛细血管的静脉端重新吸收,进入血浆,小部分被毛细淋巴管吸收成为淋巴液,也叫淋巴。
3、毛细淋巴管内的淋巴汇集到淋巴管中,经过淋巴循环由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中进入心脏,参与全身的血液循环。
【解答】解:A、水疱中的液体主要是组织液,主要是由血浆中的水大量渗出到组织液形成的,A正确;
B、水疱中的液体主要是组织液,水疱、血浆、淋巴的成分中,含量最高的化合物是水,B错误;
C、组织液可以回流血浆,也能流向淋巴,因此水疱自行消失是因为其中的液体可以渗入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C正确;
D、水疱中的液体主要是组织液,一段时间后水泡可自行消失,组织液与血浆及淋巴之间存在物质交换,说明内环境中物质是不断更新的,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为信息题,考查学生从题干中获取水疱的相关信息,并结合所学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的知识做出正确判断,属于识记和理解层次的内容,难度适中。
2.【分析】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脑分为大脑、小脑和脑干;外周神经系统包括脊神经、脑神经、自主神经,自主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是调节人体内脏功能的神经装置,所以也叫内脏神经系统,因为其功能不完全受人类的意识支配,所以又叫自主神经系统,也可称为植物性神经系统。
【解答】解:A、刺激交感神经所分泌的唾液,水分少而酶多,因此交感神经兴奋时,更利于消化食物(酶多),但由于分泌唾液少,故不利于吞咽,A正确;
B、这些支配唾液腺分泌的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均为传出神经,B错误;
C、唾液的分泌除受到自主神经系统调节外,还受大脑控制,C正确;
D、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相互配合使机体更好地适应环境变化,从而提高人体的适应能力,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着重考查了神经元各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否识记并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一定知识网络的能力。
3.【分析】1、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组成,是反射活动完成的结构基础。
2、静息电位与动作电位:
(1)静息电位静息状态时,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产生原因:K+外流,使膜外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内。
(2)动作电位受到刺激后,细胞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产生原因:Na+内流,使兴奋部位膜内侧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外侧。
(3)兴奋部位与为兴奋部位之间由于电位差的存在,形成了局部电流。将兴奋向前传导,后方又恢复为静息电位。
【解答】解:A、据图分析可知,④⑤是传出神经,该反射弧的效应器是④⑤的末梢及其支配的屈肌和伸肌构成的,A正确;
B、当兴奋传到③处时产生动作电位,膜电位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B正确;
C、伸肘时抑制性中间神经元也能够产生和释放神经递质,C错误;
D、图中该反射弧的神经中枢在脊髓,可以受大脑皮层中相应高级中枢的控制,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反射弧结构、兴奋的传导及膜电位变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分析】据表分析: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是否有骨质疏松和激素治疗,因变量是骨转换指标和骨密度。表格数据说明用雌激素治疗组合促胰液素治疗组具有改善骨质疏松的效果,且二者效果相近。
【解答】解:A、1组大鼠是野生型的假手术对照组,2、3、4组中的实验大鼠均患骨质疏松,A正确;
B、2、3组相比,2组是采用双侧卵巢去除法构建绝经后骨质疏松大鼠模型,3组补充了雌激素,说明雌激素缺乏导致骨转换指标上升及骨密度下降,B正确;
C、结果表明促胰液素与雌激素一样具有提高骨密度的作用,但不能表明促胰液素是通过提高雌激素水平而提高骨密度的,C错误;
D、表格中数据表明,促胰液素可降低去除卵巢骨质疏松大鼠的骨转换指标,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结合实验数据,考查动物激素的调节,要求考生识记动物激素调节的具体过程,能正确分析实验数据,并从中提取有效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
5.【分析】由题图可知,当血糖浓度增加时,葡萄糖进入胰岛B细胞参与细胞呼吸,产生ATP,细胞内ATP浓度增加,导致钾离子通道关闭,钾离子外流受阻,进而促进钙离子大量内流,最终导致胰岛素分泌。
【解答】解:A、图中所示细胞能够分泌胰岛素,是胰岛B细胞,A正确;
B、据图分析,Ca2+内流促进胰岛素释放,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以胞吐的方式释放到细胞外,B正确;
C、从图中可以看出,细胞外葡萄糖浓度升高会促进胰岛素释放,C正确;
D、K+通道关闭,K+外流受阻,可以导致Ca2+通道打开,Ca2+内流,促使胰岛素的释放,故促使K+通道关闭的药物也能促进胰岛素的释放,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血糖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分析】1、根据题意,在口腔或皮肤的感觉神经末梢中,存在对辣椒素敏感的受体﹣﹣香草酸受体,所以人吃辣椒后,辣椒素会与香草酸受体结合,进行信息传递.
2、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随血液运输到甲状腺,促使甲状腺增加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所以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与图中B有关.
3、下丘脑合成分泌、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所以抗利尿激素的分泌与图中A有关.
【解答】解:A、据图分析可知,甲状腺激素X的分泌受到下丘脑B处细胞释放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调节,A正确;
B、抗利尿激素Y由下丘脑A处细胞合成后在神经垂体处释放,B正确;
C、抗利尿激素Y作用的靶细胞是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促进水分的重吸收,C正确;
D、辣椒、热刺激产生的感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生命活动调节,综合考查体温调节、兴奋传导、水平衡调节以及免疫调节等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掌握体温调节和水平衡调节的过程,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解题.
7.【分析】据图分析:左图IAA浓度为0时为对照,低于100%的长度即为抑制生长,显然促进侧根数量增加的IAA溶液浓度对于主根的伸长均低于100%;右图IAA溶液浓度为0时的每株侧根数为对照,IAA溶液超过一定的浓度对于侧根的诱导起抑制作用;由此图可知,当施用IAA浓度高于10﹣5mol•L﹣1时对于侧根的诱导呈下降趋势,即导致侧根数目减少.
【解答】解:A、左图IAA浓度为0时为对照,随着生长素浓度的增加,主根的生长长度低于100%,即为抑制生长,A错误;
B、右图中所使用的IAA的浓度既可促进侧根的生长,也可抑制侧根的生长,B错误;
C、去掉未施用IAA的植株的部分芽和幼叶,侧根部位的IAA浓度会降低,侧根的正常生长受影响,其数量将减少,C错误;
D、由题目所提供的图形可以直接看出,与施用10﹣4mol•L﹣1的IAA相比,未施用的组的主根长,侧根数量较少,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了生长素的作用和作用的两重性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提升了学生获取图表信息、审题能力以及实验知识,注重学生的实验分析能力的过关.
8.【分析】用相同量的人偏肺病毒(hMPV)感染两组小鼠,两组小鼠体内均发生免疫反应,以抵御该种病毒。甲组注射生理盐水,甲组是对照组;乙组注射等量的药物A溶液,乙组是实验组。通过实验组(乙组)和对照组(甲组)的比较,可以探究药物A对该病的治疗作用。
【解答】解:A、hMPV作为抗原入侵机体后,可引发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A正确;
B、通过图中甲、乙两组数据的比较,可以发现药物A能显著提高吞噬细胞和抗体浓度,但是吞噬细胞、抗体不属于机体的第一道防线,B错误;
C、体液免疫不能直接清除细胞内病毒,C错误;
D、细胞免疫不能直接清除hMPV,需要通过体液免疫的配合才能消灭hMPV,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识记免疫系统的功能,能从图中获取有效信息,掌握细胞免疫的过程,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9.【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外源性过敏原引起哮喘的过程示意图,其中①②表示B细胞增殖分行形成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③表示浆细胞产生抗体;④表示抗体吸附在肥大细胞表面;⑤表示过敏原再次入侵,被抗体吸附的肥大细胞释放组织胺;⑥表示组织胺引起哮喘。
【解答】解:A、B细胞需细胞因子和过敏原的共同刺激才发生①②,即增殖分化,A错误;
B、由图可知,抗体位于肥大细胞表面并可识别过敏原,B正确;
C、由图可知,同种过敏原再次进入人体才可引发哮喘,C正确;
D、⑥过程是组织胺通过体液运输引起相关过敏反应,这属于体液调节而不属于体液免疫,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结合图解,考查过敏反应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过敏反应的特点、原理等,能正确分析题图,再结合图中信息准确答题。
10.【分析】“免疫赦免“现象不能说明人体的免疫系统存在一定的缺陷,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妊娠子宫的这种“免疫赦免“特性有利于胚胎的存活,保证了胚胎的正常发育。“晚疫赦免”是由赦免基因控制的,通过使用药物降低免疫系统的敏感程度。
【解答】解:A、每个人的细胞表面都带有一组与别人不同的组织相容性抗原,如果将别人的器官如心脏移植到病人身上,病人的免疫系统就会加以排斥,A正确
B、免疫赦免区的细胞有赦免基因,它能启动程序让免疫细胞自杀,从而不产生排异反应,B错误;
C、妊娠子宫的这种“免疫赦免“能够使子宫不排斥外来胚胎,对胚胎的发育是有利,C错误;
D、用药物来降低人体免疫系统的敏感性,可以获得“免疫赦免”,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适中。
11.【分析】生物群落指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任何群落都有一定的空间结构。构成群落的每个生物种群都需要一个较为特定的生态条件;在不同的结构层次上,有不同的生态条件,如光照强度、温度、湿度、食物和种类等。所以群落中的每个种群都选择生活在群落中的具有适宜生态条件的结构层次上,就构成了群落的空间结构。群落的结构有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之分。
【解答】解:A、年龄组成可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蝗蝻数量不能预测种群变化趋势,A错误;
B、K是环境容纳量,指环境条件所允许达到的种群数量最大值,沙漠蝗成灾时的种群数量不是K值,B错误;
C、为有效防止蝗灾,蝗灾发展期种群增长速率逐渐增大,应尽早防治,C正确;
D、第9个月和第18个月时种群密度虽然相同,但是种内竞争强度不一致,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群落的结构和演替,生态系统的结构,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能力,难度适中,从图中获取相关的信息分析处理后即可得出答案.
12.【分析】调节种群数量的外源性因素有气候、食物、疾病、寄生、捕食等,而内源性因素有行为调节和内分泌调节。
【解答】解:A、由表格数据“芨芨草群落中,水源丰富,原羚总数是最大数据100”可知,水源丰富地区草本植物多样性高,普氏原羚数量较多,A正确;
B、在不同群落中,植被高度不同。由数据可知,植被高利于普氏原羚隐藏,其数量与植被高度有一定相关性,B正确;
C、种群数量的变化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狼群、普氏原羚种群分布及数量受食物和人类活动影响,C正确;
D、由表中数据可知,芨芨草群落中,基本被围,但普氏原羚的种群数量最高,调查结果不支持“拆除草场围栏是恢复普氏原羚种群数量唯一因素”的观点,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种群与群落的相关知识,属理解层次,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能对选项做出正确判断的能力。
13.【分析】丰富度是指物种数目的多少,根据图示分析针茅根部分泌物对微生物丰富度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解答】解:A、因为内蒙古短花针茅生活区域草地严重退化,所以其生活区域的群落类型为荒漠草原群落,A正确;
B、物种丰富度是指物种数目的多少,所以调查土壤微生物丰富度,需统计土壤中的微生物种类,B正确;
C、微生物为针茅提供无机物,图中可表明针茅根部分泌物可以一定程度提高微生物丰富度,故二者关系可能为原始合作,C正确;
D、与对照组相比,根部分泌物会降低优势度指数,所以会降低微生物优势种的竞争能力,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生物群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
14.【分析】生态农业是一个农业生态经济复合系统,将农业生态系统同农业经济系统综合统一起来,以取得最大的生态经济整体效益。它也是农、林、牧、副、渔各业综合起来的大农业,又是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综合起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农业。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有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整体性原理和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
【解答】解:A、该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分解者除了蚯蚓,还有营腐生的微生物等,A错误;
B、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循环,B正确;
C、能量传递效率无法改变,系统通过能量多级利用能提高能量的利用率,C错误;
D、依据生态工程的物种多样性原理,设计了图示的系统结构,使人工农业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更为合理,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生态工程和生态农业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的能力和从题目所给的图形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15.【分析】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1)直接价值: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使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
(2)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生态功能)。
(3)潜在价值:目前人类不清楚的价值。
【解答】解:A、塞罕坝从森林退化为荒原,又由荒原被人为治理成森林,充分体现了人类生产活动会影响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A正确;
B、播种多种树种增加物种多样性,自我调节能力增强,有利于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B正确;
C、我国西北地带的荒漠应该因地制宜,遵循协调和平衡原理,实现生态恢复,C错误;
D、人工林场的建设助力碳中和,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体现了生态系统的间接价值,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群落的演替、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难度不大。
二、非选择题本部分共6题,共70分。
16.【分析】1、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三者缺一不可;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础,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动力,信息传递则决定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信息传递是双向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每一营养级能量的去路:①流向下一营养级(最高营养级除外),②自身呼吸消耗,③分解者分解利用,④未被利用。
2、生态系统的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解答】解:(1)长江口水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沿食物链方向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第四营养级的同化量为20.74J•km﹣2•a﹣1,第五营养级的同化量2.02J•km﹣2•a﹣1,因此第四营养级到第五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的数学表达式为×100%。
(2)第二营养级同化量的来源途径包括 来自生产者和有机碎屑。
(3)由于该生态系统的总生产量与总呼吸量的比值大于1,说明该生态系统能量的输入大于散失,长江口水域生态系统向资源积累的方向发展,生态系统尚未发育成熟,未达到相对稳定状态,即该生态系统还有进一步发展潜力。
(4)通过表中数据可知浮游藻类可以吸收水体中大量氮和磷等元素,改善水体环境,牡蛎捕食藻类,同时牡蛎礁为底栖动物和鱼类提供了良好的栖息与摄食场所,增加物种多样性,因此放养牡蛎后减弱了水体富营养化程度。
故答案为:
(1)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100%
(2)来自生产者和有机碎屑
(3)未达到 总生产量与总呼吸量的比值大于1,说明该生态系统能量的输入大于散失,长江口水域生态系统向资源积累的方向发展,生态系统尚未发育成熟,未达到相对稳定状态
(4)减弱 浮游藻类可以吸收水体中大量氮和磷等元素,改善水体环境,牡蛎捕食藻类,同时牡蛎礁为底栖动物和鱼类提供了良好的栖息与摄食场所,增加物种多样性
【点评】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17.【分析】1、激素调节的特点微量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靶器官。
2、表格主要展示了不同小鼠组合后体重的变化情况,可根据其变化情况推测原因,主要跟体内的瘦素含量有关。
3、图2显示db小鼠和敲除瘦素受体基因的小鼠与正常小鼠的体重变化情况。
【解答】解:(1)通过激素调节的特点:微量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靶器官(因为靶细胞膜表面有特异性受体)可知瘦素通过体液运输,与靶细胞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后发挥作用。
(2)根据表格可推测出第六组应为db鼠﹣db鼠,组别1中的ob鼠增加39.8﹣29.4=10.4g,正常鼠增加25.5﹣22.5=3g,组别2中前者ob鼠增加47﹣27.6=19.4g,后者ob鼠增加44﹣26.6=17.4g,结果显示组别1中ob鼠体重增加缓慢,其原因可能是正常鼠产生瘦素提供给ob鼠,使其体重增加缓慢。为验证该推论,可以给第2组ob鼠注射适量的瘦素,预期ob鼠体重增加减缓程度。组别3中,db鼠增加37﹣26.1=10.9g,正常鼠减重23.5﹣17.9=5.6g,组别4中,db鼠增重33.2﹣30.3=2.9g,ob鼠减重33.7﹣18.8=14.9g,实验结果显示与db鼠连体的正常鼠和ob鼠体重均减少。
(3)结合表中数据:组别3中,正常鼠减重,推测其体内瘦素增多,可能是db鼠为其提供,同样组别4中ob鼠也减重,说明db鼠向其提供了瘦素,故推测出db鼠体内瘦素比正常鼠和ob鼠的含量高。分析图2可知,瘦素受体基因敲除小鼠和db小鼠的体重增长曲线基本重叠,说明db鼠体内瘦素含量虽然高,但因缺乏瘦素受体,不能作用于下丘脑中AgRP神经元,AgRP神经元处于兴奋状态导致食欲旺盛,体重显著增加。
(4)瘦素的作用过程说明内分泌细胞还可以通过分泌激素对AgRP神经元进行调节,故能调节神经系统。
故答案为:
(1)体液 特异性受体
(2)db鼠﹣db鼠 减缓 正常鼠产生瘦素提供给ob鼠 给第2组ob鼠注射适量的瘦素,预期ob鼠体重增加减缓 下降
(3)高 db鼠体内瘦素含量虽然高,但因缺乏瘦素受体,不能作用于下丘脑中AgRP神经元,AgRP神经元处于兴奋状态导致食欲旺盛,体重显著增加
(4)神经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考生获取信息能力,以及根据实验结果推测原因的能力。
18.【分析】1、免疫系统的组成:
免疫器官:脾脏、胸腺、骨髓、扁桃体等;
免疫细胞:吞噬细胞、淋巴细胞(T、B);
免疫活性物质:抗体、细胞因子和补体。
2、免疫系统的功能:
免疫防御:是机体排除外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免疫防护作用。这是免疫系统最基本的功能。该功能正常时,机体能抵抗病原体的入侵;异常时,免疫反应过强、过弱或缺失,可能会导致组织损伤或易被病原体感染等问题。
免疫自稳:是指机体清除衰老或损伤的细胞,进行自身调节,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功能。正常情况下,免疫系统对自身的抗原物质不产生免疫反应;若该功能异常,则容易发生自身免疫病。
免疫监视:是指机体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防止肿瘤的发生。机体内的细胞因物理、化学或病毒等致癌因素的作用而发生癌变,这是体内最危险的“敌人”。机体免疫功能正常时,可识别这些突变的肿瘤细胞,然后调动一切免疫因素将其消除;若此功能低下或失调,机体会有肿瘤发生或持续的病毒感染。
【解答】解:(1)T淋巴细胞是由骨髓造血干细胞经分裂、分化产生的,在胸腺中发育成熟的免疫细胞,是细胞免疫的中心细胞。由图1可知,通T细胞表面的CAR与肿瘤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后,可刺激CAR﹣T细胞释放颗粒酶、穿孔素及多种细胞因子,从而实现对肿瘤细胞的杀伤。
(2)实验结果显示,随着将制备的M﹣CAR﹣T细胞与胰腺癌细胞共培养时间的延长,M﹣CAR﹣T细胞中能表达M﹣CAR受体的比例越来越低,据此结合表中的实验结果得出相应的结论如下:
①图1、2和上表的实验结果是随着M﹣CAR﹣T细胞与肿瘤细胞培养时间的延长,M﹣CAR﹣T细胞表面特异性受体减少,逐渐失去杀伤能力。
②进一步研究发现,M﹣CAR﹣T细胞与肿瘤细胞共培养一段时间后,M﹣CAR﹣T细胞中S基因表达增加,同时其结构功能更倾向于非特异细胞。实验目的是验证S基因的表达与非特异细胞形成之间的关系,据此可知实验设计的自变量是S基因的有无,因变量是非特异性细胞的数目,据此实验设计思路如下:
敲除(抑制)M﹣CAR﹣T细胞中的S基因(的表达),然后与为处理的细胞分别与肿瘤细胞培养适宜时间,然后检测非特异性细胞的数目或占比;
相应的结果和结论应该为:与对照组相比,若占比下降,说明S基因表达升高,促进M﹣CAR﹣T细胞向非特异性细胞转化
(3)根据上述实验推测M﹣CAR﹣T失效的原因应该是随着CAR﹣T与肿瘤细胞接触时间延长,导致该细胞中S基因表达提高,进而使M﹣CAR﹣T细胞向非特异性细胞分化,导致杀伤力下降。
(4)题中显示,肿瘤细胞通过改变自身而产生免疫逃逸,据此可推测,M﹣CAR﹣T细胞免疫作用减弱的原因可能是肿瘤细胞表面抗原改变,导致无法被相应的细胞识别而实现逃逸,导致M﹣CAR﹣T细胞免疫作用减弱;也可能是M﹣CAR﹣T细胞对正常细胞的有较强的杀伤力,从而减弱了对肿瘤细胞的免疫作用。
故答案为:
(1)分化 胸腺 CAR与肿瘤抗原
(2)随着M﹣CAR﹣T细胞与肿瘤细胞培养时间的延长,M﹣CAR﹣T细胞表面特异性受体减少,逐渐失去杀伤能力 敲除(抑制)M﹣CAR﹣T细胞中的S基因(的表达),检测非特异性细胞的数目或占比,与对照组相比,若占比下降,说明S基因表达升高,促进M﹣CAR﹣T细胞向非特异性细胞转化
(3)CAR﹣T与肿瘤细胞接触时间延长,导致S基因表达提高,使M﹣CAR﹣T细胞向非特异性细胞分化,杀伤力下降
(4)肿瘤细胞表面抗原改变;对正常细胞的有较强的杀伤力
【点评】熟知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正确辨析图示的信息和实验结果对应的结论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本题重点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19.【分析】1、赤霉素:①合成部位:主要是未成熟的种子、幼根和幼芽;②作用: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③应用:促进矮生性植株茎秆伸长;接触种子休眠,提高用来播种。
2、细胞分裂素:①合成部位:主要是根尖;②作用:促进细胞分裂和组织分化;③应用:蔬菜贮藏中,常用它来保持蔬菜鲜绿,延长贮藏时间。
3、乙烯:①合成部位:广泛存在于多种植物的组织中,成熟的果实中更多;②作用:促进果实成熟;③应用:促进香蕉、凤梨等果实成熟。
4、脱落酸:①合成部位:根冠、菱蒿的叶片等;②作用:抑制细胞分裂,抑制植物的生长,也能抑制种子萌发;促进叶和果实的脱落;③应用:落叶或棉铃在未成熟前的大量脱落。
5、生长素:①合成部位: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胚芽鞘;②作用:两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已知生长;③应用:除草等。
【解答】解:(1)植物激素对植物的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赤霉素可促进细胞伸长、分裂,进而引起植株增高。
(2)①实验时,对每个株系进行株高测量时,需至少选取10株,其目的是排除偶然因素,减少实验误差。转基因株系的株高为丙>乙>甲,且三个转基因株系株高均显著矮于野生型,说明G基因与矮化有关,为了进一步研究表明G基因的高表达水平会导致转基因玉米更矮,需要测量转基因株系中的G基因的mRNA或蛋白质水平均高于野生型,且在三个转基因株系中表达水平为甲>乙>丙,即可支持G基因的高表达水平会导致转基因玉米更矮。
②据图可知,GA20ox可催化合成活性GA,而GA2ox可使活性GA转化为无活性GA,因此转基因玉米体内GA2ox基因家族成员的两个基因表达量增加,GA20ox家族成员的一个基因表达量减少,可推测转基因玉米中内源活性GA的含量较野生型玉米少。
③实验目的是进一步证实转基因玉米的矮化表型与活性GA之间的关系,因此活化GA含量为实验自变量,因此对照组喷施一定量的清水,实验组喷施等量外源活性GA溶液。
(3)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外源G基因表达水平增加可抑制内源活性GA含量增加,而活化的GA可促进株高增加,因此由于内源性GA含量减少,株高矮化。故三者之间的关系为
故答案为:
(1)调节 促进细胞伸长、分裂
(2)排除偶然误差 转基因株系中的G基因的mRNA或蛋白质水平均高于野生型,且在三个转基因株系中表达水平为 甲>乙>丙 较野生型玉米少 等量外源活性GA溶液
(3)
【点评】本题考查基因表达以及植物激素的作用,意在考查考生获取信息、并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理解和应用层次的内容,难度适中。
20.【分析】1、群落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植物主要受阳光的影响,动物主要受食物和栖息空间的影响。群落的水平结构:是指水平方向上地形变化、土壤湿度、光照变化等造成群落中各种群在水平状态下的格局或片状分布。
2、生态位: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称为这个物种的生态位。
【解答】解:(1)植物调查种群密度一般用样方法,取样时做到随机取样。
(2)不同海拔分布的植物种类和数量不同,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它们常呈镶嵌分布,不同植物之间竞争阳光和环境资源,故二者属于种间竞争。黄花菜的生态位宽度:水分生态类型中生,株高30﹣100 cm,海拔2000米以下,花果期3﹣7月;皱叶酸模的生态位宽度:水分生态状态中生,株高50﹣100 cm,海拔30﹣2500米,花果期6﹣7月开花,7﹣8月结果;两者的生态位重叠程度较高,故推测其为竞争关系。
(3)某种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生存,需要资源、空间,因此研究某种动物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的栖息地、食物、天敌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生态位体现出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具有多维性。
(4)北萱草,中生,株高24﹣30cm,说明其需水量较高,排水良好,引进时要保证不影响本地物种的生存状态。
故答案为:
(1)样方 随机
(2)水平 种间竞争 黄花菜的生态位宽度:水分生态类型中生,株高30﹣100 cm,海拔2000米以下,花果期3﹣7月;皱叶酸模的生态位宽度:水分生态状态中生,株高50﹣100 cm,海拔30﹣2500米,花果期6﹣7月开花,7﹣8月结果;两者的生态位重叠程度较高
(3)天敌、与其他物种的关系 多维
(4)应保证水分充足、排水良好,且不影响本地物种的生存
【点评】本题考查了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和生态位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识记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的概念,并且会对比分析表格数据,属于基础题。
21.【分析】1、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其具体的传递过程为: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通过胞吐释放神经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由于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
2、胞吐胞吞需要能量,由线粒体为其提供。
【解答】解:(1)神经递质储存在轴突中的突触小泡内,而多巴胺是神经递质,因此多巴胺储存在轴突的突触小泡中。神经递质通过胞吐的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胞吐需要能量,由线粒体提供。根据图1可知,黑质区多巴胺能神经元的①②也能释放多巴胺。
(2)因为该小鼠编码线粒体蛋白的N基因被敲除了,其线粒体损伤了,则有氧呼吸受损,因此该小鼠黑质区多巴胺能神经元主要依赖无氧呼吸提供能量。实验的自变量是小鼠种类,因此分别检测出生后不同时间的野生小鼠、基因敲除小鼠的相关指标。结合图2可知,编码线粒体蛋白的N基因被敲除了,其线粒体损伤,线粒体为多巴胺和合成和释放提供能量,因此纹状体处多巴胺合成和释放减少,精细运动会出现障碍,之后黑质区多巴胺合成和释放减少,黑质纹状体处轴突退化,运动功能出现障碍,则黑质区多巴胺能神经元数量减少。因此,基因敲除小鼠的病情发展进程如下图所示:
根据实验结果可知,线粒体损伤是PD的病因。前期的研究表明大脑黑质区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数量减少后引发PD,而根据图3的实验结果可知,在出现PD症状时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数量无明显差异,并没有减少,说明实验结果不支持前期研究结论。
(3)根据前面的分析可知,线粒体损伤是PD的病因,因此延缓线粒体的损伤是延缓PD的方法,可利用药物减缓黑质、纹状体中线粒体功能损伤来延缓PD。
故答案为:
(1)突触小泡 线粒体 ①②
(2)无氧 野生小鼠、基因敲除 线粒体损伤是PD的病因 不支持。在出现PD症状时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数量并没有减少
(3)利用药物减缓黑质、纹状体中线粒体功能损伤
【点评】本题以帕金森病为载体,考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以及胞吐的运输方式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根据题图以及实验结果进行相关的分析探究的能力,难度较大。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北京朝阳高一(下)期末生物(教师版),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以下化合物中不含N元素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北京朝阳高二(上)期末生物(教师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北京顺义高二(上)期末生物(教师版),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