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江西省赣州市兴国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江西省赣州市兴国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共3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四圈颜色较浅,C错误;,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西省赣州市兴国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春天的公园里,空气新鲜,草色青翠,绿柳垂帘,黄鹂在耳边歌唱,燕子在碧空中翩翩起舞,最惹眼的是一大片粉红的桃花林,枝头朵朵桃花盛开。读完本段文字,请选出分别符合生态系统、个体、器官的一组( )
A.公园、一只黄鹂、绿柳 B.公园、一只燕子、一朵桃花
C.公园、一只燕子、草地 D.公园、各种青草、一朵桃花
【答案】B
【分析】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其中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生物圈是最大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
【详解】A、绿柳属于个体层次,A错误;
B、公园属于生态系统(一定区域的所有生物及其无机环境)层次,一只燕子属于个体层次,一朵桃花属于器官层次,B正确;
C、草地属于生态系统层次,C错误;
D、各种青草不止一个物种,不属于种群层次,也不属于个体层次,D错误。
故选B。
2.如图是两种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与甲细胞相比,乙细胞特有的细胞结构有⑧⑨⑩
B.甲细胞中参与抗体合成和分泌的具膜细胞器有②③⑤⑦
C.乙细胞所构成的组织可作为鉴定还原糖的理想材料
D.甲、乙细胞中的⑦各具有不同的功能
【答案】D
【分析】分析甲图:甲细胞能分泌抗体即分泌蛋白,其中结构①~⑦依次为细胞膜、核糖体、内质网、细胞核、线粒体、中心体、高尔基体。
分析乙图:乙图为植物细胞结构示意图,其中②为核糖体,③为内质网,④为细胞核,⑤为线粒体,⑦为高尔基体,⑧为叶绿体,⑨为液泡,⑩为细胞壁。
【详解】A、⑩为细胞壁,不属于细胞器,A错误;
B、②为核糖体,无膜结构,B错误;
C、乙细胞含有叶绿体,有颜色干扰,因此不适宜作为鉴定还原糖的材料,C错误;
D、⑦为高尔基体,在甲细胞中与分泌物的形成有关,在乙细胞中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D正确。
故选D。
3.淡水水域污染后富营养化,导致蓝细菌和绿藻等大量繁殖,会形成让人讨厌的水华。下列有关蓝细菌和绿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二者都有叶绿素,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B.二者都有呼吸酶,都能进行有氧呼吸
C.二者都有核糖体.细胞的边界都是细胞壁
D.二者都有DNA.都以DNA为遗传物质
【答案】C
【分析】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原核生物没有复杂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原核生物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也含有核酸(DNA和RNA)和蛋白质等物质。
【详解】A、蓝细菌含有叶绿素、藻蓝素,绿藻含有叶绿素,因此二者都能进行光合作用,A正确;
B、蓝细菌和绿藻都能进行有氧呼吸,都有呼吸酶,其中绿藻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而蓝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其细胞中不含线粒体,因此蓝藻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不是线粒体,B正确;
C、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都有核糖体,细胞的边界是细胞膜,C错误;
D、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都含有DNA和RNA,都以DNA为遗传物质,D正确。
故选C。
4.下列广告语在科学性上正确的是( )
A.某品牌鱼肝油富含维生素D,适量服用有助于宝宝骨骼健康,促进骨骼发育
B.某品牌补脑液含丰富的脑蛋白,中小学生服用可直接补充脑蛋白,增强记忆力
C.某品牌八宝粥由桂圆、红豆、糯米等精制而成,不含糖,适合糖尿病病人食用
D.某品牌口服液含有丰富的Ca、Fe、Zn等多种微量元素
【答案】A
【分析】1、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根据其含量不同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
(1)大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包括C、H、O、N、P、S、K、Ca、Mg;
(2)微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下的元素,包括Fe、Mn、Zn、Cu、B、Mo等。
2、细胞中的糖类可以分为单糖、二糖、多糖。
3、维生素D能有效地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的吸收。
4、服用蛋白质类物质,在动物消化道内被分解为氨基酸,不能整体被吸收。
【详解】A、维生素D能有效地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的吸收,适量服用促进宝宝骨骼发育,A正确;
B、蛋白质服用后,在消化道内被分解为氨基酸,吸收后被合成自身蛋白质,不能直接补充脑蛋白,B错误;
C、八宝粥由桂圆、红豆、糯米等富含淀粉,淀粉是多糖,经肠道消化后会分解成葡萄糖,不适合糖尿病人食用,C错误;
D、Ca是大量元素,Fe、Zn是微量元素,D错误。
故选A。
5.下列与实验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蛋白质鉴定:向豆浆中先加入NaOH溶液,再滴入CuSO4溶液,并水浴加热
B.蛋白质鉴定:将双缩脲试剂A液和 B液混合→滴加到豆浆样液中→观察
C.脂肪鉴定:切取花生子叶薄片→染色→去浮色→制片→观察
D.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蔗糖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
【答案】C
【分析】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产生砖红色沉淀。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脂肪可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
【详解】AB、蛋白质鉴定实验中应先加入NaOH溶液(A液),再滴入CuSO4溶液(B液),不需要水浴加热,AB错误;
C、鉴定脂肪时的操作步骤为:切取花生子叶薄片→染色→去浮色→制片→观察,C正确;
D、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蔗糖不属于还原性糖,D错误。
故选C。
6.如图所示,关于动植物糖类、脂质的分类与比较,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A
【分析】1、糖类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二糖包括麦芽糖、蔗糖、乳糖;多糖包括淀粉、纤维素和糖原。
2、脂质分为脂肪、磷脂和固醇,固醇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
3、多糖、蛋白质、核酸等都是生物大分子,都是由许多基本的组成单位连接而成的,这些基本单位称为单体。
【详解】A、动植物细胞共有的糖是葡萄糖、核糖、脱氧核糖。麦芽糖、蔗糖、淀粉、纤维素是植物细胞特有的糖,糖原、乳糖是动物细胞特有的糖,A正确;
B、葡萄糖、果糖是单糖,也属于还原性糖,蔗糖不是还原性糖,B错误;
C、脂肪和固醇都属于脂质,是并列关系,不存在包含关系,C错误;
D、固醇不是生物大分子,D错误。
故选A。
7.下列关于细胞器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溶酶体内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够使衰老损伤的细胞“自溶”
②动植物细胞都有两个互相垂直排列的中心粒
③用高倍镜观察叶绿体可以选用黑藻叶
④所有酶、抗体、激素都在核糖体上合成
⑤腹肌细胞比骨骼肌细胞中线粒体数量多
⑥植物细胞形成细胞壁时需要较多的高尔基体
⑦乳酸杆菌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
A.②④⑦ B.④⑤⑦
C.①③⑥ D.①③⑦
【答案】C
【分析】1、溶酶体内含有许多种水解酶,能够分解很多种物质以及衰老、损伤的细胞器,被比喻为细胞内的“酶仓库”“消化系统”。
2、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都有两个互相垂直排列的中心粒,而高等植物细胞没有中心粒。
3、核糖体将氨基酸缩合成蛋白质。
4、高尔基体在动物细胞中与分泌物的形成有关,植物中与有丝分裂中细胞壁形成有关。
【详解】①溶酶体内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够分解多种物质,是细胞的“消化车间”,①正确;
②中心体存在于低等植物和动物细胞中,高等植物细胞不含有中心体,因此无中心粒,②错误;
③黑藻叶片薄,用高倍镜观察叶绿体可选用黑藻幼叶,③正确;
④核糖体只能合成蛋白质,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是RNA;胰岛素,生长激素等部分激素是蛋白质,性激素的化学本质是固醇;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核糖体只能合成蛋白质,④错误;
⑤骨骼肌细胞新陈代谢旺盛,需要消耗的能量多,因此骨骼肌细胞中的线粒体数量比腹肌细胞的多,⑤错误;
⑥高尔基体与植物细胞壁的形成有关,因此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细胞板周围分布着较多的高尔基体,⑥正确;
⑦乳酸杆菌属于原核细胞,没有线粒体,⑦错误。
故选C。
【点睛】
8.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生物种类
碱基种类
核酸种类
遗传物质
核苷酸种类
A
新冠病毒
4
1
DNA
4
B
玉 米
8
2
DNA
5
C
大肠杆菌
5
1
RNA
8
D
酵母菌
5
2
DNA
8
A.A B.B C.C D.D
【答案】D
【分析】核酸包括DNA和RNA,DNA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脱氧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四种碱基分别是A、T、C、G;R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核糖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核糖,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四种碱基分别是A、U、C、G
【详解】A、新冠病毒的核酸只有1种,遗传物质是RNA,碱基有4种,含有4种核糖核苷酸,A错误;
B、玉米属于细胞生物,含DNA和RNA两种核酸;碱基种类有ATGCU,共5种;遗传物质是DNA,含有8种核苷酸,B错误;
C、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是DNA,C错误;
D、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细胞内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共有8种核苷酸(4种核糖核苷酸和4种脱氧核苷酸),5种碱基(ATGCU),遗传物质是DNA,D正确。
故选D。
9.温度降低时膜的流动性减小,磷脂处于紧密排列的状态,膜于是固化。膜固化后,其透性发生变化,其中的酶也失去活性。下列关于细胞膜结构和特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膜的流动性受温度的影响
B.细胞膜中的糖蛋白具有识别和信息传递功能
C.细胞膜的屏障作用与磷脂分子的结构有关
D.细胞膜固化不会影响物质进出细胞膜
【答案】D
【分析】细胞膜的主要组成成分是蛋白质和磷脂,其中磷脂双分子层构成基本骨架,在细胞膜的外侧,含有多糖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的糖被,即糖蛋白,糖蛋白在细胞间的信息传递和识别作用中发挥重要作用。
【详解】A、温度会影响分子运动,细胞膜的流动性受温度的影响,一般温度越高,流动性越大,A正确;
B、细胞膜中的糖蛋白在细胞间的信息传递和识别作用中发挥重要作用,B正确;
C、细胞膜的两层磷脂分子的亲水端排列在外侧,内部是磷脂分子的疏水端,水溶性分子不能自由通过,因此具有屏障作用,C正确;
D、细胞膜具有选择透性,细胞膜固化影响物质进出细胞膜,D错误。
故选D。
10.下图为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a指磷脂分子的尾部,具有亲水性 B.c指磷脂分子的头部,具有亲脂性
C.a、b和d都具有分子运动性 D.e在细胞膜的内外侧均有分布
【答案】C
【分析】细胞膜也称质膜,是围绕在细胞外层,将细胞与周围环境区分开的结构。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还有少量糖类。磷脂分子双层排列,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骨架。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统称为膜蛋白,通常细胞的功能越多,其膜蛋白的种类和数量越多,细胞膜的功能主要通过膜蛋白来实现。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都能运动,导致细胞膜的结构特点为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磷脂为两性分子,一端为亲水的含氮或磷的头,另一端为疏水(亲油)的长烃基链。图中c为磷脂的头部,a为磷脂的尾部,b、d、e(糖蛋白)为膜蛋白。
【详解】A、a指磷脂分子的尾部,具有亲脂性,A错误;
B、c指磷脂分子的头部,具有亲水性,B错误;
C、a、b和d都可以移动,且a的移动性大于b和d,C正确;
D、e为糖蛋白,只分布在细胞膜的外侧,D错误。
故选C。
11.许多科学家认为,线粒体起源于原始真核细胞内共生的细菌。线粒体的祖先:原线粒体则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菌,当这种细菌被原始真核细胞吞噬后,即与宿主细胞间形成互利的共生关系,原始真核细胞利用这种细菌 (原线粒体) 充分供给能量,而原线粒体从宿主细胞获得更多的原料。具体演化过程可用如图表示。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古代厌氧真核细胞吞噬需氧原核细胞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
B.原核细胞和线粒体的 DNA 都是裸露的环状结构,这一事实能支持该学说
C.利用该学说可解释线粒体的内、外膜的化学成分和功能不同
D.原始真核细胞吞噬革兰氏阴性菌后使其解体,解体后的物质组装成线粒体
【答案】D
【分析】线粒体是半自主性细胞器,线粒体内具有核糖体,能进行某些基因的表达,故存在以mRNA为模板合成肽链的翻译过程。
【详解】A、古代厌氧真核细胞吞噬需氧原核细胞的过程是胞吞,细胞膜内陷,体现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A正确;
B、原核细胞和线粒体的 DNA 都是裸露的环状结构,被吞噬的细菌演化成线粒体,这一事实能支持该学说,B正确;
C、线粒体的外膜蛋白质种类较少,内膜有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酶,利用该学说可解释线粒体的内、外膜的化学成分和功能不同,C正确;
D、题中材料表明,原始真核细胞吞噬革兰氏阴性菌后使其演化为线粒体,D错误。
故选D。
12.以动物受精卵为实验材料进行如图实验,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实验①和实验③说明了细胞核对维持细胞正常生命活动的重要性
B.实验②和实验③说明了细胞质对维持细胞正常生命活动的重要性
C.该实验结果可以说明细胞只有保持结构的完整性才能正常地进行各项生命活动
D.实验①说明了细胞核对细胞质的重要性,实验②说明了细胞质对细胞核的重要性
【答案】C
【分析】分析题意,实验①去质留核,培养一段时间后死亡,实验②去核留质,培养一段时间后死亡,实验③将分离的细胞核和细胞质重组,培养一段时间后细胞能够正常分裂。此实验说明细胞核和细胞质都不能单独成活,细胞只有保持结构的完整性才能正常地进行各项生命活动。
【详解】A、实验①去质留核,培养一段时间后死亡,实验①和实验③说明了细胞质对维持细胞正常生命活动的重要性,A错误;
B、实验②去核留质,培养一段时间后死亡,实验②和实验③说明了细胞核对维持细胞正常生命活动的重要性,B错误;
C、该实验可以证明细胞核和细胞质都不能单独成活,细胞只有保持结构的完整性才能正常地进行各项生命活动,细胞是生物体代谢和遗传的基本单位,C正确;
D、实验①说明了细胞质对细胞核的重要性,实验②说明了细胞核对细胞质的重要性,D错误。
故选C。
13.人体成熟红细胞能够运输O2和CO2,其部分结构和功能如图,①~⑤表示相关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血液流经肌肉组织时,气体A和B分别是O2和CO2
B.①、②和⑤是自由扩散,④是协助扩散
C.人体成熟红细胞通过无氧呼吸分解葡萄糖产生ATP,为③提供能量
D.成熟红细胞能合成蛋白质,其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处于不断流动和更新中
【答案】C
【分析】据图分析可知,①和②为自由扩散,③为主动运输,④和⑤为协助扩散。
【详解】A、血液流经肌肉组织时,肌肉组织进行有氧呼吸需要氧气,氧气从红细胞出来进入肌肉细胞,肌肉细胞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进入红细胞被带走,故气体A是二氧化碳,气体B是氧气,A错误;
B、①和②没有转运蛋白,也不需要消耗能量,为自由扩散,⑤需要通道蛋白,为协助扩散,④需要载体蛋白,为协助扩散,B错误;
C、人体成熟红细胞没有线粒体细胞器,只能通过无氧呼吸分解葡萄糖产生ATP,为③主动运输提供能量,C正确;
D、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细胞器,不能合成蛋白质,表面的糖蛋白不能持续更新,D错误。
故选C。
14.如图是研究渗透作用的实验装置,其中a为半透膜,b、c为膜两侧的不同溶液,实验一段时间后,漏斗内的液面上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渗透作用是指溶质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
B.实验开始时,装置中b溶液浓度高于c溶液浓度
C.漏斗液面停止上升时,a内外两侧溶液浓度相等
D.若用纱布代替a,则漏斗内的液面将上升更快
【答案】B
【分析】渗透作用是指水分子等溶剂分子透过半透膜,从相对含量高的地方向相对含量低的地方(低浓度溶液向高浓度溶液)的扩散。渗透作用发生的条件:具有半透膜和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
【详解】A、渗透作用是指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A错误;
B、据题意可知,实验一段时间后,漏斗内的液面上升,说明实验开始时,装置中b溶液浓度高于c溶液浓度,B正确;
C、漏斗液面停止上升时,达到渗透平衡,此时通过半透膜进出的水分子数相等,装置中b溶液浓度仍然高于c溶液浓度,C错误;
D、若用纱布代替a,纱布两侧的溶液可随意进出,则纱布两侧的溶液浓度相同,漏斗内的液面不会上升,D错误。
故选B。
15.在绿叶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中,在滤纸中央滴一滴色素滤液,然后进行分离(如图),得到四个不同颜色的同心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可以用层析液提取绿叶中的光合色素
B.由外向内的第三圈呈蓝绿色,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
C.如实验中未加CaCO3,则导致由外向内的第一、二圈颜色较浅
D.由外向内第一、二圈中的色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答案】B
【分析】1、分离色素原理: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分离色素.溶解度大,扩散速度快;溶解度小,扩散速度慢.滤纸条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最窄)、叶黄素、叶绿素a(最宽)、叶绿素b(第2宽),色素带的宽窄与色素含量相关。
2、把在滤纸中央滴一滴提取液,然后进行纸上层析,得到四个不同颜色的同心圆,四个圆圈中扩散最慢的即为圆圈最小的,四个圆圈中扩散最快的即为圆圈最大的,圆圈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叶绿素a(蓝绿色)、叶绿素b(黄绿色)
【详解】A、根据叶绿体中色素的分离原理可知,可以用层析液分离绿叶中的光合色素,提取光合色素常用无水乙醇,A错误;
B、根据分析可知,由外向内的第三圈是叶绿素a,呈蓝绿色,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B正确;
C、光合色素的提取实验中加入CaCO3的作用是防止叶绿素被大量破坏,所以如果实验中未加CaCO3,叶绿素a和叶绿素b较少,即由外向内的第三、四圈颜色较浅,C错误;
D、由外向内第一、二圈中的色素是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它们主要吸收蓝紫光,D错误。
故选B。
【点睛】熟记绿叶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的原理以及实验结果是分析解答本题的基础。
16.ATP快速荧光检测仪是利用“荧光素-荧光素酶体系”与ATP发生反应产生荧光,可用来估测食物上活微生物的残留量,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AMP是ATP脱去两个磷酸基团后的产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ATP是微生物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
B.ATP与ADP的相互转化主要发生在线粒体中
C.反应中形成的AMP可作为合成RNA的原料
D.检测时荧光强度与食物上活微生物残留量呈正相关
【答案】B
【分析】1、ATP为直接能源物质,在体内含量不高,可与ADP在体内迅速转化。
2、放能反应一般与ATP的合成相联系,吸能反应一般与ATP的水解相联系。
【详解】A、ATP是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因此是微生物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A正确;
B、线粒体中进行有氧呼吸会产生ATP,但ATP可用于各项生命活动,故ATP转化为ADP的场所不仅在线粒体中,B错误;
C、反应中形成的AMP也叫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可作为合成RNA的原料,C正确;
D、微生物越多,提供的ATP就越多,荧光强度越强,所以检测时荧光强度与食物上微生物残留量呈正相关,D正确。
故选B。
17.某同学测得不同O2浓度下酵母菌在一段时间内分解葡萄糖时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O2浓度为a时,葡萄糖的氧化分解不彻底
B.O2浓度为b时,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是有氧呼吸所消耗的葡萄糖的5倍
C.O2浓度为c时,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释放的CO2量相等
D.O2浓度为d时,产生的CO2全部来自线粒体
【答案】C
【分析】1、据题图分析可知:氧气浓度为a时,只有CO2释放量,表明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氧气浓度为b或c时,CO2释放量大于O2吸收量,表明酵母菌既进行无氧呼吸又进行有氧呼吸,且无氧呼吸作用大于有氧呼吸;氧气浓度为d时,CO2释放量等于O2吸收量,表明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
2、有氧呼吸中比例关系:C6H12O6: 6O2→6CO2: 12H2O。
3、无氧呼吸中比例关系:C6H12O6→2C2H5OH: 2CO2。
【详解】A、O2浓度为a时,酵母菌释放二氧化碳,不吸收氧气,说明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无氧呼吸过程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不彻底,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A正确;
B、O2浓度为b时,CO2释放量为8个单位,O2吸收量为3个单位,则有氧呼吸释放CO23个单位,无氧呼吸释放CO25个单位,因此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为2.5个单位,有氧呼吸所消耗的葡萄糖为0.5个单位,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是有氧呼吸所消耗的葡萄糖的5倍,B正确;
C、O2浓度为c时,O2吸收量为4个单位,有氧呼吸释放的CO2量为4个单位,无氧呼吸释放的CO2量为1个单位,C错误;
D、O2浓度为d时,CO2释放量等于O2吸收量,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产生的CO2全部来自线粒体基质,D正确。
故选C。
18.老年人有老年斑,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 )
A.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 B.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
C.细胞中的酪氨酸酶活性降低 D.细胞内脂褐素增多
【答案】D
【分析】1、衰老细胞的特征:
(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
(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如老年斑;
(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如白头发;
(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
【详解】进入老年后,细胞代谢机能减退,体内脂肪容易发生氧化,产生脂褐素。这种色素不能排除体外,会随着细胞的衰老而逐渐积累,于是沉积在细胞内,从而形成老年斑,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19.下列关于农业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方法及原理叙述,不正确的是
A.轮作能够避免农作物减产,是因为不同农作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有差异
B.阴生植物和阳生植物间行种植,通过提高光能利用率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C.农作物栽种密度越大,接受到光照的叶面积也越大,单位面积产量越高
D.施肥后及时松土,可以提高根尖有氧呼吸强度,为吸收矿质元素提供能量
【答案】C
【分析】植物的光合作用原理是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放出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制造的有机物里。呼吸作用的原理是在线粒体里在氧气的作用下把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可见要想提高作物的产量就要想办法促进光合作用,并抑制呼吸作用。根据光合作用的原理可以知道促进光合作用的措施有:增加光照、增加原料二氧化碳和水、适当提高昼夜温差,因为适当提高白天的温度可以促进光合作用的进行。而夜晚适当降温则可以抑制其呼吸作用。
【详解】A、由于各种作物从土壤中吸收各种养分的数量和比例各不相同,因此作物轮换种植,可保证土壤养分的均衡利用,避免农作物减产,A正确;
B、在同一块土地上将阳生植物与阴生植物合理搭配种植可充分利用光照,从而提高光能利用率,进而提高单位面积产量,B正确;
C、作物要合理密植,太密使叶片相互遮光,且呼吸作用总量增加,从而则导致光合作用产物大量被作物自身所消耗,C错误;
D、施肥后及时松土,可以提高根尖有氧呼吸强度,为吸收矿质元素提供能量,D正确。
故选C。
20.下列发生了细胞分化且能体现体细胞全能性的生物学过程是( )
A.玉米种子萌发长成新植株
B.小鼠骨髓造血干细胞形成各种血细胞
C.动物皮肤细胞经培养发育成心脏
D.小麦根部细胞经组织培养发育成新植株
【答案】D
【分析】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成个体的潜能.细胞的全能性以产生个体为标志,若无个体产生,不能体现全能性.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详解】A、玉米种子包含新个体的幼体,不是一个单细胞,萌发长成新植株过程中发生了细胞分化,但没有体现细胞的全能性,A错误;
B、小鼠骨髓造血干细胞形成各种血细胞是细胞分化形成的,但该过程没有体现细胞的全能性,B错误;
C、目前还不能将动物皮肤细胞培养发育成完整个体,动物皮肤细胞经培养发育成心脏,只体现了细胞的分化,C错误;
D、小麦根部细胞经组织培养发育成新植株的过程中发生了细胞分化,该过程也体现了体细胞(小麦根部细胞)的全能性,D正确。
故选D。
21.下图是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核DNA的数量变化曲线,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1为染色体数量变化曲线
B.ab段核DNA复制,染色体数目加倍
C.gh段着丝粒分裂,DNA数目加倍
D.图2中ij段形成是因为细胞一分为二
【答案】D
【分析】分析图1可知,图1中ab段该物质数量加倍,且数量加倍需要一定的时间,cd段该物质又恢复原来的数量,所以图1表示核DNA的数量变化曲线;分析图2可知,该物质在gh段暂时加倍,ij段又恢复原来的数量,所以图2表示染色体的数量变化曲线,据此答题即可。
【详解】A、分析图1可知,该物质在ab段数量加倍,且数量加倍需要一定的时间,bc段数量保持相对恒定,cd段该物质又恢复原来的数量,所以图1表示核DNA的数量变化曲线,A错误;
B、分析图1可知,该物质在ab段数量加倍,表示DNA的复制,使DNA的数量加倍,但染色体的数量不变,B错误;
C、分析图2可知,该物质在gh段暂时加倍,所以gh段表示着丝粒分裂,使染色体数量暂时加倍,但DNA数量保持不变,C错误;
D、分析图2可知,该物质在gh段暂时加倍,ij段又恢复原来的数量,所以图2表示染色体的数量变化曲线,ij段又恢复原来的数量的原因是细胞一分为二,D正确。
故选D。
22.如图为某细胞的细胞分裂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分裂过程的正确顺序是②→④→①→③
B.该分裂过程只能出现在低等植物体内
C.该分裂过程不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
D.该分裂过程中没有进行 DNA 的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
【答案】C
【分析】由图可知,该细胞在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染色体和纺锤体,因此是无丝分裂方式。例如蛙的红细胞进行无丝分裂。
细胞无丝分裂的过程比较简单,一般是细胞核先延长,核的中部向内凹进,缢裂成两个细胞核;接着整个细胞从中部缢裂成两部分,形成两个子细胞。
【详解】A、无丝分裂的正确顺序是细胞核先延长然后缢裂成两个细胞核,接着细胞从中部缢裂,形成两个子细胞,因此正确顺序是②→①→④→③,A错误;
B、该过程为无丝分裂,无丝分裂在高等植物和动物细胞中也存在,如蛙的红细胞的分裂属于无丝分裂,B错误;
C、该过程为无丝分裂,不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C正确;
D、无丝分裂过程也进行DNA复制和蛋白质合成,D错误。
故选C。
23.下列关于人体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已高度分化的动物体细胞仍具有全能性
B.造血干细胞是胚胎发育过程中未分化的细胞
C.某些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属于细胞坏死
D.清除细胞内过多的自由基有助于延缓细胞衰老
【答案】D
【分析】1、细胞凋亡是指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是严格由遗传机制决定的程序性调控,是一种程序性死亡;
2、体内产生的自由基是导致细胞衰老的重要原因之一。
【详解】A、已高度分化的动物体细胞的细胞核具有全能性,A错误;
B、干细胞分化程度较低,是保留着分裂和分化能力的细胞,B错误;
C、某些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C错误;
D、在生命活动中,细胞会产生自由基,自由基会攻击和破坏细胞内各种执行正常功能的生物分子,导致细胞衰老,所以清除细胞内过多的自由基有助于延缓细胞衰老,D正确。
故选D。
24.如图表示人体红细胞经历的几个过程及各个阶段细胞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造血干细胞、幼红细胞和网织红细胞都具有细胞周期
B.原红细胞进行过程②时,细胞中的部分基因处于关闭状态
C.若网织红细胞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会导致白血病
D.成熟红细胞衰老时,细胞核体积增大,细胞膜通透性改变
【答案】B
【分析】据图分析,①②③④均为细胞分化过程,原红细胞开始合成血红蛋白,幼红细胞具有分裂能力,幼红细胞脱去细胞核形成网织红细胞,网织红细胞合成蛋白质最旺盛,说明网织红细胞仍含有核糖体,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细胞器,不再合成蛋白质。
【详解】A、只有连续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才具有细胞周期,网织红细胞无细胞核,不具有细胞周期,A错误;
B、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在原红细胞分化过程中,只有部分基因处于活跃状态,部分处于关闭状态,B正确;
C、网织红细胞无细胞核,不存在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C错误;
D、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D错误。
故选B。
25.在两个相同的密闭、透明玻璃室内各放置一盆长势相似的甲、乙两种植物幼苗,在充足的水分、光照和适宜的温度等条件下,用红外线测量仪定时测量玻璃室内的CO2含量,结果如下表(假设实验期间光照、水分和温度等条件恒定不变)。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
记录时间(min)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甲种植物(mg/L)
150
113
83
58
50
48
48
48
48
48
乙种植物(mg/L)
150
110
75
50
30
18
8
8
8
8
A.在0 ~ 25min期间,影响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CO2浓度
B.上表数据说明,甲植物比乙植物固定CO2的能力强
C.在0 ~ 25min期间,甲和乙两种植物光合速率都逐渐减小
D.在30 ~ 45min期间,甲、乙两种植物仍然在进行光合作用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关知识。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净光合量=总光合量-呼吸量。因实验期间光照、水分和温度等条件恒定不变,所以在0 ~ 25min期间,影响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CO2浓度;从玻璃室内的CO2含量的减少量逐渐递减可以看出,甲和乙两种植物光合速率都逐渐减小;在30 ~ 45min期间,玻璃室内的CO2含量不再减少,说明此时间内,光合作用强度和呼吸作用强度相当,所以甲、乙两种植物仍然在进行光合作用。故A、C、D正确。从表中可以看出,乙种植物的玻璃室内的CO2含量比甲种植物的玻璃室内的CO2含量低,说明乙植物比甲植物固定CO2的能力强,所以B不正确。
26.某生物研究小组在密闭恒温玻璃温室内进行植物栽培实验,连续48小时测定温室内CO2浓度及植物CO2吸收速率,得到如图所示曲线(整个过程呼吸速率恒定),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图中植物呼吸速率与光合速率相等的时间点有4个
B.经过48小时,该植物体内有机物的积累量大于零
C.实验开始的前24小时比后24小时的平均光照强度弱
D.该植物的CO2吸收速率在第45小时达到最大值
【答案】D
【分析】据图分析:图中的CO2吸收速率为可表示该植物的净光合速率,室内CO2浓度变化可表示该植物有机物的积累量。从曲线可知,实验的前3小时内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6h时叶肉细胞呼吸速率与光合速率相等,此时细胞既不从外界吸收也不向外界释放CO2,其呼吸产生的CO2正好供应给光合作用,所以呼吸速率与光合速率相等的时间点有4个,即6、18、30、42小时。图中的CO2吸收速率为净光合速率,当CO2吸收速率大于0时有有机物的积累,因此图中6~18h、30~42h均有有机物的积累。
【详解】A、呼吸速率与光合速率相等时,从外界吸收CO2速率为零,所以呼吸速率与光合速率相等的时间点有4个,即6、18、36、42小时,A正确;
B、实验进行48h时,室内二氧化碳浓度比0h时低,说明48h内植物体有有机物的积累,B正确;
C、由温室内CO2浓度曲线及植物CO2吸收速率曲线,前24小时比后24小时CO2浓度变化及CO2吸收速率小,所以前24小时比后24小时的平均光照强度弱,C正确;
D、叶绿体利用CO2速率最大的时刻是植物CO2吸收速率曲线的最高点,即36h时,D错误。
故选D。
【点睛】关键:抓住图中的CO2吸收速率为可表示该植物的净光合速率,室内CO2浓度变化可表示该植物有机物的积累量;其次确定图中光合速率=呼吸速率的几个关键点。
27.用等体积的三个玻璃瓶甲(透光)、乙(透光)、丙(不透光),同时从某池塘水深0.5m处的同一位置取满水样,立即测得甲瓶中的氧气含量为a mg,并将乙、丙瓶密封后沉回原处.白天光照适宜,一昼夜后取出玻璃瓶,测得乙、丙瓶中的氧气含量分别为b mg和c mg.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A.丙瓶中浮游植物的细胞产生ATP的场所是线粒体
B.乙瓶中光合作用形成的糖类和O2可在线粒体中被利用
C.白天丙瓶生物细胞呼吸消耗的氧气量约为(a﹣c)mg
D.白天乙瓶中生产者实际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量约为(b﹣c)mg
【答案】D
【分析】从题中实验设计可以看出,甲瓶中的氧气含量可作为乙和丙的对照,乙中氧气浓度增加,这是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的积累的,即为净光合作用量;由于丙为不透光的玻璃瓶,因此消耗的氧气可代表浮游植物的呼吸消耗。
【详解】A、丙瓶中浮游植物的细胞只进行呼吸作用,产生[H]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A错误;
B、光合作用产生的糖类必须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成丙酮酸才能进入线粒体内进一步分解,不能直接在线粒体中分解,B错误;
C、一昼夜,丙瓶生物细胞呼吸消耗的氧气量约为(a-c)mg,C错误;
D、实际光合作用=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则白天乙瓶中生产者实际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量约为(a-c)+(b-a)=(b-c)mg,D正确。
故选D。
28.下图是以18O为线索绘制的植物叶肉细胞中发生的物质转化关系。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过程主要经过CO2固定和C3还原阶段
B.②过程与丙酮酸转化为CO2同时消耗[H]
C.③过程需要叶绿素,但不需要酶参与
D.④过程需要的[H]来自线粒体中的葡萄糖
【答案】A
【分析】据图分析,①~④依次代表暗反应(CO2固定和C3还原)、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光反应和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光反应不仅需要色素吸收光能,还需要酶参与ATP合成等过程。线粒体中不能分解葡萄糖。
【详解】A、CO2参与暗反应,①过程代表暗反应,包含CO2固定和C3还原两个阶段,A正确
B、②过程是在水的参与下,经过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产生二氧化碳的过程,反应物为丙酮酸和水,产物为CO2、[H]和少量能量,因此并不消耗[H],B错误;
C、③过程为水的光解,该过程需要叶绿素吸收光能,且H+、e-、NADP+形成NADPH,需要酶催化,C错误;
D、④过程为氧气还原产生水,其场所为线粒体内膜,葡萄糖不能进入线粒体即线粒体中的不存在葡萄糖,D错误。
故选A。
29.人体蛋白质被水解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示表示的是某蛋白酶作用的模型,该模型解释了酶的专一性
B.该过程中酶的活性部位与蛋白质结合后其空间结构会发生改变,催化反应完成后酶的空间结构又可恢复
C.该过程为放能反应,释放的能量可用于合成ATP
D.可用单位时间内水解蛋白质的量表示酶促反应速率
【答案】C
【分析】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
2、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温和的特性。
3、酶促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底物浓度的减小量或产物浓度的增加量来表示。
4、分析题图:酶的活性中心往往与底物分子在空间结构上具有特殊的匹配关系,当酶与底物结合形成酶-底物复合物后,便启动酶催化化学反应的发生,反应结束后,酶分子的数量和性质不发生改变。
【详解】A、该图中模型是物理模型,酶和蛋白质的特异性结合能反映出酶的专一性,A正确;
B、酶是催化剂,在与蛋白质结合后其空间结构会发生改变,反应前后酶的数量和性质保持不变,B正确;
C、该蛋白质的水解反应不能释放能量用于合成ATP,用于合成ATP的能量来自光合作用或呼吸作用,C错误;
D、用单位时间内分解蛋白质的量可代表酶促反应的速率,单位时间内分解蛋白质的量不能代表酶活性,D正确。
故选C。
30.下表表示验证或探究酶的作用或特性的相关实验,合理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材料
底物
检测试剂或观察指标
A
验证酶具有催化作用
胰蛋白酶和蒸馏水
蛋白液
双缩脲试剂
B
验证酶的催化具有专一性
淀粉酶
淀粉和蔗糖
碘液
C
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淀粉酶、热水、常温蒸馏水、冰块
淀粉
斐林试剂
D
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
过氧化氢酶、蒸馏水、盐酸和氢氧化钠
过氧化氢
产生气泡的快慢
A.A B.B C.C D.D
【答案】D
【分析】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作用条件温和。
酶的定义: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功能的有机物,区中绝大多数是蛋白质。
【详解】A、蛋白酶本质也是蛋白质,也会和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A错误;
B、碘液只能证明淀粉是否被水解,但是无法证明蔗糖是否被水解,B错误;
C、斐林试剂使用时需要水浴加热,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C错误;
D、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自变量为pH,因变量为酶活性,可以通过酶促反应速率体现,本实验通过观察气泡产生的速率得到酶促反应速率,该实验材料和试剂能满足这些要求,D正确。
故选D。
二、综合题
31.关于物质运输,请回答下列问题。
(1)某种毒素会抑制线粒体的活性,对肝细胞施用该毒素后,结果肝细胞对某种小分子物质的吸收大大减少,则肝细胞对这种小分子物质的吸收方式是____________。
(2)若对离体的心肌细胞使用另一种毒素,结果对Mg2+的吸收显著减少,而对Ca2+、K+、葡萄糖等物质的吸收没有影响,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
(3)细胞膜和核膜都允许某些大分子物质进出,大分子物质在进出细胞膜时是以胞吞、胞吐的方式进行,大分子物质进出核膜时是从核孔处通过,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膜和核膜的共同点是___________(说出一项)。
(4)下图为肝细胞膜运输葡萄糖分子的示意图。请回答问题:
①葡萄糖进入肝细胞的运输方式是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
【答案】(1)主动运输
(2)毒素抑制了Mg2+载体蛋白的活性
(3)都要消耗能量、都有选择性
(4) 协助扩散 葡萄糖是从高浓度一侧运输到低浓度一侧,且需要载体蛋白协助
【分析】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包括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胞吞胞吐,其中被动运输又包括自由扩散与协助扩散。
自由扩散:即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进出细胞的方式。由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顺浓度梯度),不需要消耗细胞内的能量,也不需要膜上载体蛋白协助。例如:水分子、气体分子、脂溶性的小分子物质等。
协助扩散:物质借助转运蛋白顺浓度进出细胞的扩散方式,也是顺浓度梯度方向进行的,也不需要消耗细胞内的能量,但是需要膜上转运蛋白的协助。例如: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主动运输: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并借助载体蛋白的协助逆浓度梯度(从低浓度的一侧向高浓度的一侧方向)跨膜运输的过程。此过程中需要消耗细胞生产的能量,也需要膜上载体蛋白的协助。例如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质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
【详解】(1)由题干“某种毒素会抑制线粒体的活性”可知,对肝细胞施用该毒素,会影响其能量供应,而主动运输是耗能的,胞吞、胞吐一般是针对大分子物质,因此若某种小分子物质的吸收大大减少,说明该小分子的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
(2)使用某种毒素后,心肌细胞对Mg2+的吸收显著减少,而对Ca2+、K+、葡萄糖等物质的吸收没有影响,说明该毒素没有影响能量的供应,而是抑制了Mg2+载体蛋白的活性。
(3)细胞膜与核膜都是生物膜,生物膜在控制物质进出方面都具有选择性;胞吞胞吐是耗能的,核孔处进行大分子物质运输也是需要能量供应的,因此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膜和核膜的共同点是都需要消耗能量,都有选择性。
(4)由图可知,细胞膜外葡萄糖浓度高于细胞膜内葡萄糖浓度,因此葡萄糖进入肝细胞为顺浓度梯度运输,且需要图中载体蛋白参与,因此是协助扩散。
32.如图甲表示细胞周期中染色体(质)出现的螺旋化和解螺旋的周期性变化,图乙是某生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某一时期细胞图,图丙为细胞周期中细胞内核DNA含量变化的曲线图,图丁为某生物细胞周期各时期图像(未排序)。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细胞不能无限长大,这是因为细胞体积越大,________越小,细胞物质运输的效率越低。
(2)染色体处于图甲中e的状态下,细胞中的染色体、染色单体、核DNA数目比为_________。
(3)请用图丁中的字母和箭头表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_______。图丁中结构1的名称是________。若丙、丁两图表示同一种生物的细胞分裂,则图丙中的2n=__________。
(4)图乙与图丁所示细胞有丝分裂在分裂期的区别表现在__________期。
(5)在观察有丝分裂实验时,可用龙胆紫溶液使染色体着色。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常用根尖分生区细胞,该区细胞的特点是________。
(6)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装片的制作流程为__________。
A.解离→染色→漂洗→制片 B.漂洗→解离→染色→制片
C.染色→漂洗→解离→制片 D.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答案】(1)细胞的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或“细胞的相对表面积”)
(2)1:2:2
(3) C→E→D→A→B→F 细胞板 6
(4)前期和末
(5)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
(6)D
【分析】分析题图:
1、图甲中c表示间期、d表示前期、e表示中期、a表示后期、b表示末期(或间期)。
2、图乙表示有丝分裂后期。
3、丙图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核内DNA含量变化规律,f→l段可表示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
4、丁为有丝分裂各时期图象,其中A是后期;B和F都是末期,该时期染色体解螺旋成为染色质,染色体消失;C是细胞分裂间期;D是细胞分裂中期,此时期是研究染色体数目和形态的最佳时期;E是细胞分裂前期。其中1是细胞板,2是细胞核,3是纺锤丝,4是染色体,5是细胞壁。
【详解】(1)细胞体积越大,细胞的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越小,即细胞的相对表面积越小,细胞物质运输的效率越低。
(2)图甲中e的过程发生在分裂中期,此时每条染色体上都含有姐妹染色单体,所以染色体、染色单体、DNA数目比为1:2:2。
(3)分析图丁可知,A表示有丝分裂后期,B、F表示有丝分裂末期,C表示有丝分裂间期,D表示有丝分裂中期,E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因此C→E→D→A→B→F可以表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图丁中结构1的名称是细胞板,从图丁可知该生物体细胞中含有6条染色体,所以图丙中的2n=6。
(4)图乙是动物细胞,图丁是植物细胞,动物和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不同主要表现在前期: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前期纺锤体的形成方式不同;末期: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细胞质一分为二的方式不同。
(5)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常用根尖分生区细胞,该区细胞的特点是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
(6)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装片的制作流程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故选D。
33.下面是某植物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物质变化示意图,其中I~V为生理过程,a~h为物质名称,请回答:
(1)物质a分布在叶绿体的___________。可通过对比各组提取液对_____(填“红光”、“蓝紫光”或“绿光”)的吸收率来比较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光合色素吸收光能有两方面的用途:一是将水的光解;二是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促成c和e的生成,这些物质会直接参与卡尔文循环中__________反应的进行,进而形成糖类。
(2)上述I~V过程中,能够产生ATP的过程是_________,ATP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必须有氧气参与进行的过程是_____。
(3)呼吸作用是合成ATP的主要途径,请写出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___________。
【答案】(1) 类囊体薄膜 红光 三碳化合物还原
(2) I、III、IV、V A-P~P~P V
(3)
【分析】由题干中的物质变化可以推知,Ⅰ(光反应)、Ⅱ(暗反应)、Ⅲ(有氧呼吸第一阶段)、Ⅳ(有氧呼吸第二阶段)、Ⅴ(有氧呼吸第三阶段),a为光合色素,b是水的光解的产物之一O2,c为ATP,d为ADP,h为C3,g为CO2,f为C5,e为NADPH。
【详解】(1)物质a可以吸收传递转化光能,所以为光和色素,分布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叶绿素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只吸收蓝紫光,因此用红光的吸收率来比较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可以排除类胡萝卜素对光吸收值的影响。c为ATP,e为NADPH,二者参与暗反应中三碳化合物(C3)还原,进而形成糖类。
(2)由分析可知,Ⅰ(光反应)、Ⅱ(暗反应)、Ⅲ(有氧呼吸第一阶段)、Ⅳ(有氧呼吸第二阶段)、Ⅴ(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在这些反应中能产生ATP的有I、III、IV、V,暗反应不产生ATP,消耗ATP。ATP为翔安三磷酸,其结构简式为A-P~P~P。O2参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即Ⅴ过程。
(3)有氧呼吸以葡萄糖为底物,并且消耗O2和水,最终生成CO2和水,并释放能量,因此其总反应式为: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兴国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开学生物试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江苏省盐城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共3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实验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江西省赣州市兴国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