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4版新教材高考地理复习特训卷高频考点训练题
2024版新教材高考地理复习特训卷高频考点49城镇化
展开这是一份2024版新教材高考地理复习特训卷高频考点49城镇化,共4页。
高频考点49 城镇化
[2023·河南省鹤壁市高三模拟]2020年8月26日中国特色小镇品牌战略高峰论坛暨“CCTV一镇一品”项目启动仪式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召开,会议共同探讨“特色小镇”在中国新经济形势下的方向和途径。我国特色小镇的“一镇一品”简单来说就是在一个小镇(区域)挖掘当地地方特色文化,培育一个(几个)有匠心匠人精神的好企业、好品牌,形成一个标杆,带动一个区域。德国特色小镇采用“一镇一业,多镇抱团”的发展模式,产业互联,形成区域大产业链,实现更加高效率、低成本的运营。经过多年发展,小城镇成为德国城市和乡镇结构的基础。据此完成1~3题。
1.我国“一镇一品”发展模式有利于( )
①传播我国匠人精神 ②促进产业振兴
③推进产城融合发展 ④提升城市等级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2.德国工业小镇发展模式有利于( )
①缓解“大城市病” ②优化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③提高城镇化率 ④产业互联,实现高效率、低成本运营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3.推测德国城市( )
A.小城镇众多,等级分明
B.大城市为城市主体
C.小城镇数量少,占比小
D.分布均衡,特大城市少
俄罗斯的城镇化经历了沙俄的城市兴起与发展、苏联急速工业化带来的城市膨胀、转轨时期的城镇化停滞、俄罗斯时期的城镇体系不稳定等阶段。下图为俄罗斯的城镇空间结构。据此完成4~6题。
4.影响俄罗斯超大城市群和大城市群分布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
A.气候差异 B.资源条件
C.地势起伏 D.河流分布
5.俄罗斯城镇化( )
A.沙俄时期为加速阶段
B.苏联时期水平较低
C.俄罗斯时期发展迅速
D.已经进入后期阶段
6.应对俄罗斯城镇体系不稳定的问题需要( )
A.优化城镇内部结构
B.统筹规划城镇体系
C.鼓励人口向东迁移
D.大力建设中小城镇
[2023·辽宁大连市月考]进入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鬼城”频频见诸报端,大量的空置住宅是“鬼城”的共同特点,“这里什么都不缺,就是缺人”。在我国,城区人口与建成区面积比值(鬼城指数)低于0.5或稍微高于0.5的新城、新区可称为“鬼城”。下图为“2014年我国‘鬼城’排行前50名区域分布图”。据此完成7~9题。
7.由图可知,我国( )
A.“鬼城”排行前50名中,华南较西北数量多
B.东北地区“鬼城”出现主要是因为城市开放性不够
C.西南地区“鬼城”出现与旅游地产过度开发密切相关
D.华南地区“鬼城”出现是因为经济发展落后,地产过度开发
8.“鬼城”指数越低,反映了( )
A.逆城镇化现象更加明显
B.虚假城镇化越明显
C.城镇土地扩张相对过快
D.城镇人口规模越大
9.“鬼城”的出现暴露了过去十几年我国城镇化最突出的问题是( )
A.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
B.工业化快于城镇化
C.城市文明的扩散过快
D.土地资源利用率高
我国一些农村地区,由于人口大量流出,出现了数量众多的老人、儿童等留守人员。在这些地方人口的大量流出反而推动了当地留守人群从乡村迁移到县城和乡镇驻地居住,进而提高了当地的城镇化水平。有学者将这种城镇化过程称之为“生活城镇化”。据此完成10~11题。
10.“生活城镇化”现象的出现,是因为当地城镇有较好的( )
A.就业收入 B.社会福利
C.教育条件 D.住房条件
11.长远来看,“生活城镇化”( )
A.是工业化推动城镇化的必然结果
B.是提高城镇化水平的必由之路
C.有利于农村养老问题的解决
D.不利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2023·湖南长沙市调研]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建筑物的高度不断增高,密度不断增大,同时对城市生态也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下图示意我国某大城市空间剖面。读图,回答12~14题。
12.2012~2018年间,该市城镇化特征是( )
A.城市绿地面积扩大
B.城市向东北方向扩张明显
C.人口数量变化不大
D.出现逆城镇化现象
13.城市高层建筑物的不断增多产生的问题包括( )
①减慢了地面的沉降速度 ②减弱了城市热岛效应 ③增加了光反射污染 ④加强了局部的强风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4.改善城市生态的可行措施是( )
①禁止建设高层建筑 ②在强风上风向设防风屏障和绿化带 ③对所有高层建筑的开敞空间和屋顶进行绿化 ④从材质及安装角度着手,减少玻璃幕墙的光反射污染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高频考点49 城镇化
1~3.答案:1.B 2.D 3.D
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可知,我国“一镇一品”是挖掘一个小镇(区域)的地方特色文化,打造一个有匠心精神的品牌企业,促进产业振兴,实现产业与城市的高度融合,带动该区域的经济发展,①②③正确。综上所述,B正确。第2题,据材料可知,德国工业小镇,采用抱团发展模式,产业互联,形成区域大产业链,可实现更加高效率、低成本的运营;城镇规模小,可缓解“大城市病”;工业的发展,可以带动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对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影响很小,故①③④正确。故D正确。第3题,据材料可推知,德国小城镇众多,城镇发展水平差别小,等级差异小,小城镇成为德国城市和乡镇结构的基础,城市分布均衡,特大城市少。故D正确。
4~6.答案:4.A 5.D 6.B
解析:第4题,根据图中信息,俄罗斯的大城市群和超大城市群主要分布在该国西南部地区,这些地方受来自大西洋的西风影响大,气候条件较好,因此适合超大城市群和大城市群分布,A正确。第5题,沙俄时期为城镇兴起与发展阶段,属于城镇化发展初期;苏联时期城镇膨胀,说明城镇化水平较高;俄罗斯时期城镇化水平较高,已经进入城镇化后期阶段,其城镇化水平发展速度会比较慢,D正确。第6题,俄罗斯城镇化的主要问题是城镇体系不稳定,因此亟需做的是统筹规划城镇体系,合理布置不同等级城镇的分布格局,B正确。
7~9.答案:7.C 8.C 9.A
解析:第7题,由条形图可知,“鬼城”排行前50名中,华南较西北数量少;东北地区“鬼城”出现主要是因为当地外迁人口较多;西南地区“鬼城”出现与旅游地产过度开发密切相关;华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鬼城”出现是因为地产过度开发。故选C。第8题,依材料鬼城指数=城区人口建成区面积。建成区面积越大,人口规模越小的城市,鬼城指数越低,反映了城市土地扩张相对过快,超过了城镇人口发展;它不是逆城镇化现象,也不是虚假城镇化。故C正确。第9题,“鬼城”的出现暴露了过去十几年我国城镇化最突出的问题是城镇规模扩张过快,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A正确。
10~11.答案:10.C 11.D
解析:第10题,因为当地城镇有较好的教育条件,留守儿童去城镇上学,老人去城镇照顾儿童,进而提高了当地的城镇化水平,故C正确。第11题,由于当地留守人群从乡村迁移到县城和乡镇驻地居住,导致乡村的居住人口数量减少,长远来看,“生活城镇化”不利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故D正确。
12~14.答案:12.B 13.B 14.D
解析:第12题,结合图示(剖面图)可知,与2012年相比,2018年建筑物的数量、高度在城东和城北明显增多、增高,说明城市向东北拓展,B项正确。第13题,高层建筑物增多,单位面积土地上的受重增大,会加快地面沉降速度,①错误;高层建筑的受光面积更大,受光时间更长,吸收和传输热量更多,同时对能源消耗需求增大,会加剧城市热岛效应,②错误;大多数高层建筑通常会包裹一层玻璃幕墙,玻璃幕墙反射太阳光线,影响交通通行和居民生活,增加了光反射污染,③正确;建筑物增多,整体上可减弱城市内的空气流通,但在局部地区受高层建筑物的影响,上升和水平运动的气流均会形成涡流或狭管效应,造成局部强风,④正确。B项正确。第14题,高层建筑在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城市知名度方面作用明显,应合理布局和安排,不应禁止,①错误;高层建筑会产生局地强风,影响人类活动,因此在上风向地带布置防风屏障和绿化带可减少对人类活动的干扰,②正确;高层建筑的屋顶或开敞空间进行绿化,可缓解热岛效应,但对所有的高层建筑的屋顶进行绿化不切实际,③错误;玻璃幕墙可以采用吸光材料,或者确定适当的角度减少光反射污染,④正确。故D项正确。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版新教材高考地理复习特训卷高频考点34河流地貌,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甲、乙两河,M处泥沙堆积较强的原因是,影响壶穴中央岛形成的主要因素是,下列关于沙洲的推测,最合理的是,图中各阶地黄土层形成的原因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版新教材高考地理复习特训卷高频考点33板块运动与地貌,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关于图中A和B的叙述,正确的是,答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版新教材高考地理复习特训卷高频考点25水循环,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