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2024版新教材高考地理复习特训卷高频考点训练题
2024版新教材高考地理复习特训卷高频考点27河流特征的描述
展开这是一份2024版新教材高考地理复习特训卷高频考点27河流特征的描述,共7页。
1.“桃花汛”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大气降水丰富
B.季节性积雪融水多
C.上游冰凌消融
D.高山冰雪融水猛增
2.壶口瀑布含沙量最大出现在(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河流中冰块阻塞水流造成水位上涨的现象,称为凌汛。下图示意我国东北平原某河流甲、乙两处水文站2019年记录的即时流量数据(时间点为北京时间13时)。该河流春秋两季有凌汛现象,且仅出现在甲、乙之间河段,该河段长约200 km。该河段结冰期流量来自冰下水流,河面冰层及周边积雪融化,造成流量增大。据此完成3~4题。
3.4月下旬,乙水文站流量变小,其原因是周边地区( )
A.气温上升 B.气温下降
C.积雪厚度变小 D.积雪面积变小
4.甲、乙之间发生凌汛的日期是( )
A.3月16日 B.4月1日
C.4月16日 D.5月1日
下图为“我国某河流水文站以下河段河道主槽纵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
5.相较于1979年,2007年该河段( )
A.含沙量减少 B.流量减小
C.流速减缓 D.河床展宽
6.导致该河段主槽纵剖面发生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
A.水文站以上流域植被覆盖率降低
B.水文站以上流域修建了大型水库
C.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间歇性下降
D.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持续抬升
[2023·山西定远育才学校月考]下面图a为“南美洲局部地区图”,图b为“图a中E地区的地形图”。读图,回答7~8题。
7.下列有关A河流的描述不合理的是( )
A.为外流河,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B.流域面积小
C.越往下游流量越大
D.流程短,流量年际变化小
8.图b中B河流定期改向的原因可能是( )
①全区全年高温,蒸发稳定 ②全区降水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③植被覆盖良好,水土流失少④E附近区域地势平坦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河流输沙量是指在一定时段内通过河道某断面的泥沙数量,其大小主要取决于水量的丰枯和含沙量的大小。下图示意1965~2011年长江月均输沙量所占比例变化。读图,完成9~11题。
9.该段时期内( )
A.长江输沙量呈增加趋势
B.长江输沙量呈减少趋势
C.长江输沙量的季节变化大
D.长江输沙量的年际变化大
10.影响长江月均输沙量季节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降水量的季节变化
B.径流量的季节变化
C.含沙量的季节变化
D.植被覆盖率的季节变化
11.2003~2011年,长江2~3月月均输沙量所占比例明显升高的主要原因是( )
A.该时期流域内降水量增多
B.水利工程的调蓄作用
C.该时期流域内水土流失加剧
D.含沙量较其他月份高
[2023·山东潍坊市模拟]雨洪式河流是指暴雨易引发流域型洪水的河流。流域形态对雨洪式河流的洪水过程影响很大。下图示意两条雨洪式河流流域的形态,M、N为河流流域出口处。据此完成12~13题。
12.下图示意暴雨前后在流域出口处测得的河流流量过程曲线,与M处河流流量变化相符的是( )
13.仅从河流流域形态看,N处河段往往( )
A.洪水持续时间短 B.洪水陡涨陡落
C.洪水不易泛滥 D.流量变化很大
1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20分)
太巴列湖(位置见下图)是图示地区最大的淡水湖,四周为山岭及台地,湖岸地势多陡峭。湖面低于地中海海面约213米,水清而味甜,盛产鱼类。水面常平静无波,但时有狂风巨浪。水源自北端流入,再向南端流出,注入约旦河。上游是上约旦河,其注入的水量尚不及流出水量的一半,但该湖在较长的历史时间里水量是比较稳定的。近年来,湖区周边的开发导致水量减少,有时达到危险的低水平。
(1)比较太巴列湖与死海水文特征的差异。(4分)
(2)从地形与热力作用角度分析太巴列湖狂风巨浪的形成过程。(4分)
(3)分析太巴列湖的主要补给类型。(6分)
(4)简述太巴列湖水量减少对湖泊及周边地区产生的不利影响。(6分)
高频考点27 河流特征的描述
1~2.答案:1.C 2.B
解析:第1题,三月下旬到四月上旬,气温回升,黄河的上游部分河段形成的冰凌会融化,形成凌汛,故C正确。当地降水补给主要是在夏季,A错。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主要是在我国东北地区的河流,B错。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主要是在我国西北内陆地区的河流,黄河的补给方式主要是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D错。故选C。第2题,壶口瀑布含沙量最大的季节是夏季,因为夏季降水多,流水侵蚀作用强,河流含沙量大增,故选B。
3~4.答案:3.D 4.B
解析:第3题,图中显示,乙水文站流量3月16日以后明显增加,说明乙水文站周边地区气温明显开始上升,河面冰层和周边积雪融化量增大,4月下旬,乙水文站周边地区的积雪近乎全部融化,积雪面积变小,补给河流的水量减少,使得乙水文站流量变小。故选D。第4题,材料信息表明,凌汛是指河流中冰块阻塞水流造成水位上涨的现象,甲、乙之间发生凌汛时,甲、乙之间的水位上涨,则流进河段的水量应大于流出的水量,根据材料可知,甲水文站所在河段春汛开始时间比乙晚,说明甲水文站所在河段纬度较高,气温回升晚。甲水文站所在河段水量总体比乙大,所以甲水文站所在河段海拔低,即甲位于下游,乙位于上游,甲水文站的流量代表该河段流出流量,乙水文站的流量大致代表该河段流进流量。图中显示,3月16日、4月16日、5月1日,甲水文站的流量大于乙水文站的流量,不会出现凌汛,排除A、C、D。图中显示4月1日,甲水文站的流量小于乙水文站的流量,即流进河段的水量大于流出的水量,水位会上升,则可能出现凌汛,因此甲、乙之间发生凌汛的日期是4月1日,B正确。
5~6.答案:5.A 6.B
解析:第5题,读图可知,距离水文站400 m以内的河段主河槽的高程2007年比1979年有所下降,即2007年比1979年的河道泥沙淤积量有所减少,河流的下切侵蚀作用加强,可知相较于1979年,2007年该河段含沙量有所减少,A正确。第6题,若水文站以上流域植被覆盖率降低,那么该水文站以下河段的含沙量应当增加,由上题解析可知,该水文站以下河段的含沙量是减少的,故A错误;该水文站以上流域修建了大型水库,大量的泥沙在水文站以上的库区沉积下来,使得下游河段的泥沙含量有所减少,故B正确;该区域地壳的运动状况对该水文站以下河段的含沙量影响不大,故C、D错误。
7~8.答案:7.C 8.D
解析:第7题,读图,A河注入海洋,是外流河。根据纬度判断,A位于热带沙漠气候区,河流水源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A正确。从图中可以看到,A河流程短,支流少,又位于热带沙漠气候区,径流量小,故流域面积小,B正确。因中、下游沿途无支流补给,越往下游,流量越小,C不合理,故选C。流程短,径流量主要受气温影响,河流补给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所以年际变化小,D正确。第8题,河流定期改向主要是因为流经地区地势没有明显的倾斜方向。每当河水水位高于湖泊水位时,河水补给湖泊水,B河流向东;当湖泊水位高于河水水位时,湖泊水补给河流,B河流向西。水位的季节变化主要是由降水的季节变化决定的,选项D正确。
9~11.答案:9.C 10.A 11.B
解析:第9题,该图仅能表示长江月均输沙量所占比例变化,不能反映长江输沙量的变化,A、B错误;7~9月月均输沙量所占比例高,而11月~次年4月月均输沙量所占比例低,说明长江输沙量的季节变化大,C正确、D错误。第10题,长江主要流经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大气降水是长江的主要补给水源,因此降水量的季节变化决定了长江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又是影响含沙量季节变化的主导因素,故影响长江月均输沙量季节变化的根本原因是降水量的季节变化,A对,B、C错;长江主要流经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地带性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被覆盖率的季节变化较小,D错。第11题,长江主要流经亚热带季风气候区,2~3月降水少,A错误;2002年以来,随着三峡等水利工程的建成,水利工程的调蓄作用增强,2~3月长江水量增多,该时期月均输沙量所占比例明显升高,B正确;2~3月,降水少,水土流失较弱,C错误;虽然有水利工程的调蓄作用,但是2~3月的径流量明显小于汛期,而径流量大小是影响含沙量多少的重要因素,故2~3月含沙量较汛期时少,D错误。
12~13.答案:12.D 13.C
解析:第12题,M处上游流域比较宽阔,支流众多且分布集中,下暴雨时地表径流随河水很快汇聚到M处,形成较高的洪峰,暴雨过后洪水水位会很快回落,A错、D对。该河流两大支流与M点距离相当,河水汇聚时间接近,基本不会错位,因而只有一次明显的洪峰,B错。暴雨时间一般都比较短,但降水量较大,故河流洪峰涨落都比较快,洪峰较陡,C错。第13题,读图可知,乙河流域形态狭长,主河道长,支流相对较短且少,河水汇聚至N处所用时间较长且水量较少,故N处洪水缓涨缓落,洪峰持续时间较长、峰值较小,不易产生洪水泛滥现象,故选C。
14.答案:(1)太巴列湖有河流流出,是淡水湖;水量稳定,年际变化较小。死海没有河流流出,湖水盐度高;水量年际变化较大。
(2)该湖湖面地势低,温度高;东侧高地空气冷却快,密度增大;地势陡峭,空气下沉重力作用显著,冷、暖空气在湖面相遇,引起狂风巨浪。
(3)约旦河自北向南流经该湖,河水补给较多;冬季受西风带控制,降水较多,雨水补给较多;处于板块张裂边界,断层发育,有大量地下泉水补给。
(4)湖泊及周边地区气候变干,气温日较差变大,风沙灾害增多;该湖湖区渔业资源、沿湖生物资源减少,破坏生物多样性;淡水资源减少,影响沿湖农业、工业及居民生活用水等。
解析:第(1)题,湖泊水文特征主要包括水量多少、季节和年际变化、盐度高低等。根据图中太巴列湖与死海的信息可知,太巴列湖有河流流入、流出,是外流湖、淡水湖,水量年际变化较小。死海没有河流流出,是内流湖、咸水湖,湖水盐度高,水量年际变化较大。第(2)题,结合材料可知,湖面地势低,温度高,东侧高地空气冷却快,密度增大,空气下沉重力作用显著,冷、暖空气在湖面相遇,形成类似于山谷风的热力环流,从而引起狂风巨浪。第(3)题,湖泊的主要补给类型包括河流补给、大气降水补给和地下水补给等。结合材料信息,太巴列湖靠近地中海,冬季受西风带控制,降水较多,冬季雨水补给较多;约旦河自北向南流经该湖,河水补给较多;湖水水面低于地中海海面约213米,断层发育,有地下泉水补给等。第(4)题,湖泊水量减少对湖泊及周边地区产生的不利影响可以结合湿地减少的影响进行分析,主要包括气温、降水、生物资源和水源等方面,再结合太巴列湖水量减少具体分析。气候:湖泊及周边地区水分蒸发减少,气候变干,气温日较差变大,风沙灾害增多。生物资源:该湖湖区渔业资源、沿湖生物资源减少,破坏生物多样性。水资源供给:淡水资源减少,影响沿湖农业、工业及居民生活用水的供给等。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版新教材高考地理复习特训卷高频考点34河流地貌,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甲、乙两河,M处泥沙堆积较强的原因是,影响壶穴中央岛形成的主要因素是,下列关于沙洲的推测,最合理的是,图中各阶地黄土层形成的原因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版新教材高考地理复习特训卷高频考点25水循环,共5页。
这是一份2024版新教材高考地理复习特训卷高频考点23气候特征的描述与分析,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