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制四年级下册 专题02 判断题知识梳理
展开部编版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期末知识大串讲
专题02 判断题知识梳理
判断题重难点题型讲解与演练——
第一单元:同伴与交往
【教材统揽】
“同伴与交往”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第一个单元,由《我们的好朋友》、《说话要算数》、《当冲突发生》三课组成。本单元主要引导学生理性地看待友谊,做个说话算数的人,并学会解决同伴间冲突,促进自我健康成长。
《我们的好朋友》编写依据是课程标准中主题一“我的健康成长”第5条“懂得感恩和基本的礼仪常识;学会欣赏、宽容和尊重他人”,主题三“我们的学校生活”第4条“体会同学之间真诚相待、互相帮助的友爱之情;学会和同学平等相处。知道同学之间要相互尊重,友好交往”
《说话要算数》编写依据是课程标准中主题一“我的健康成长”第4条“理解做人要诚实守信,学习做有诚信的人”,第5条“懂得感恩和基本的礼仪常识;学会欣赏、宽容和尊重他人”,以及 主题三“我们的学校生活”第4条“体会同学之间真诚相待、互相帮助的友爱之情;学会和同学平等相处”。知道同学之间要互相尊重。
《当冲突发生》编写的依据是课程标准中主题之一“我的健康成长”地五条“懂得感恩和基本的礼仪常识”:学会欣赏、宽容和尊重他人,主题三“我们的学校生活”第4条“体会同学之间真诚相待、相互帮助的友爱之情;学会和同学平等相处。知道同学之间要相互尊重;友好交往。”
知识互联网
【思路引导】
在逻辑判断中,前提与结论之间有必然性的联系,结论不能超出前提所断定的范围。因此,在解答此种试题时,必须紧扣陈述的主要表达内容。正确答案应与其所给的陈述相符,能从陈述中直接推导出来。
做题时,千万不要质疑试题中所给的陈述是否合乎常理。因为题目中所出的陈述被假设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在做题,不管陈述是否合理,始终不能对试题所陈述的事实的正误抱有怀疑,也不能自作聪明地以自己具备的这方面的知识进行推理去寻找答案。
【典型例题展示】
1.友谊总是带给我们温暖。( )
2.当朋友帮助自己时,我们没必要心存感激,因为朋友之间就该如此。( )
3.小谭总是把过错推卸给别人,他这样做会影响自己交朋友。( )
4.好朋友的不合理要求也应该答应。( )
5.考试时,小明应该给好朋友小王说答案。( )
6.朋友之间相处时,要敢于对对方的错误提出批评。( )
7.小明向妈妈保证每天晚上九点睡觉,但偶尔看电视看到十点。( )
8.“立木为信”这个成语说的是战国时 秦国的商鞍讲诚信的故事。( )
9.璐璐总是向朋友做保证,但从来没做到过,这是不守信的表现。( )
10.对别人说话不算数没关系,对自己说话一定要算数。( )
11.课本上的“爱保证”的行为在伤害到别人的 同时,也会伤害到自己。( )
12.守信用的人可以得到他人的尊重。( )
13.捉弄同学不属于欺负行为。( )
14.对于一些冲突,我们可以使用拳脚去解决。( )
15.遇到同学在校园里被欺负时,不应当赶紧躲开,装作没看见。( )
16.被同学欺负时,我们要大打出手,用拳头保护自己。( )
17.明明和亮亮为了一本书争吵起来,这就是冲突。( )
18.发生冲突后,冲突双方首先要控制情绪,保持冷静。( )
19.在学校里受到欺负时,一定不能告诉老师,这样会引来报复。( )
20.在学校和生活中,有些冲突是 可以避免的。( )
21.在校外受到欺负时,可以向路边的大人或 附近的居民求助。( )
22.被人欺负是痛苦的,我们要想办法抵抗。( )
【参考答案及考察注意点】
对错对错错 对错对对错
对对错错对 错错对错对
对对
与辨析题相比,判断题难度不大,它是一种判断正误的题型。这种题型一般考查学生对《同伴与交往》这一单元中的理论基础知识理解和掌握程度。
第二单元:做聪明的消费者
【教材统揽】
“做聪明的消费者”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第二个单元,由《买东西的学问》、《合理消费》、《有多少浪费可以避免》三课组成。本单元主要引导学生学会选购商品的初步知识,具备初步的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做一个文明的小顾客,做聪明的消费者。
《买东西的学问》通过学看食品包装上的信息和交流购买物美价廉商品的小窍门,让学生初步识别食品包装信息,同时认识到购物过程有很多学问,感受到购物的乐趣。这就契合了《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中的要求:“学生的道德与法治观念发展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学生的生活对本课程的构建具有重要价值。”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
《合理消费》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本课目标是让学生懂得家里的每一分钱都是父母辛苦挣来的,体会到家庭责任感,学会为家庭分忧,不向父母提不合理的要求。最后,学会合理消费,提高适度消费、理性消费的能力。并把个人消费纳入社会范畴,树立正确的消费新理念。
《有多少浪费可以避免》编写的依据是课程标准中主题二“我的家庭生活”第 4条“了解家庭经济来源和生活必要的开支。学习合理消费、勤俭节约的途径和方法”,主题四“我们的社区生活”第 11条“了解本地区生态环境,参与力所能及的环境保护活动,增强环境保护意识”。要求学生体会生态环境与人类生存的关系,爱护环境,形成勤俭节约、珍惜资源的意识。
知识互联网
【思路引导】
在逻辑判断中,前提与结论之间有必然性的联系,结论不能超出前提所断定的范围。因此,在解答此种试题时,必须紧扣陈述的主要表达内容。正确答案应与其所给的陈述相符,能从陈述中直接推导出来。
做题时,千万不要质疑试题中所给的陈述是否合乎常理。因为题目中所出的陈述被假设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在做题,不管陈述是否合理,始终不能对试题所陈述的事实的正误抱有怀疑,也不能自作聪明地以自己具备的这方面的知识进行推理去寻找答案。
【典型例题展示】
1.文明购物既包括行为文明,也包括语言文明。( )
2.商家告诉小丽,如果她不要发票的话,漫画书可以便宜点,小丽不应该答应。( )
3.商场丢了东西,老板有权对现场的顾客进行搜身。( )
4.买水果时一定要先尝一尝、捏一捏,再决定买不买。( )
5.我们要学会协商与投诉,维权意识不能少。( )
6.在购物时不需要的商品要放回原位,轻拿轻放。( )
7. 在网上购物时,我们要注意货物的销售量、顾客评价等重要信息。( )
8.购买食品时,要看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尽量购买绿色、天然的产品。( )
9.买到劣质商品,应该悄悄地吃个哑巴亏。( )
10.食品只要吃着香,就可以买着吃。( )
11.购物时随意拆包装是 不文明行为。( )
12.价格便宜的商品一定是假冒伪劣商品,我们不能购买。( )
13.同桌买了一个昂贵的书包,你也要求父母为你 买。( )
14.生活中应做到不攀比,不赶时髦。( )
15.无论何时都应该注意节约,合理消费。( )
16.合理开支意味着一味省钱。( )
17.合理消费就是在能力范围内 买自己需要的物品。( )
18.我们要体贴父母,多想父母的辛苦和难处,不提让父母为难的要求。( )
19.过度消费会造成资源浪费,入不敷出。( )
20.消费习惯一旦形成,短期内是不可逆转的。( )
21.父母带我去饭店时,只点两个菜是抠门儿的表现。( )
22.买东西应该不知节制,超过预算。( )
23.浪费粮食不单是粮食的浪费。 ( )
24.小丽认为把不爱 用的文具扔掉不算是浪费。 ( )
25.小明认为既然预缴了 电费,就可以随意用电。( )
26.买东西不知节制,想买什么就买什么,反正花的是自己的钱,不算浪费。( )
27.请客人吃饭时,妈妈说如果餐桌上的 菜都吃完了会让人难堪,所以应该点很多的菜。( )
28.每次浪费的量看起来并不多,但日积月累就是个很大的数目。( )
29.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既不低碳,也是浪费的表现。( )
30.节约食物、拒绝浪费,既能减轻农业对环境的压力,也能节约食品生产所需的资源。( )
31.莉莉一张纸两面都用,这并不是小气的表现。( )
32.浪费行为是对劳动者的不尊重,也是对劳动者劳动成果 的不尊重。( )
【参考答案及考察注意点】
对对错错对 对对对错错
对错错错对 错对对对对
错错错错对 错对对对对
错错
与辨析题相比,判断题难度不大,它是一种判断正误的题型。这种题型一般考查学生对《做聪明的消费者》这一单元中的理论基础知识理解和掌握程度。
第三单元:美好生活哪里来
【教材统揽】
“美好生活哪里来”以“工农业生产与劳动者”为主钮,一方面引导学生了解和学习工农业生产相关的基本知识, 另一方面引导学生认识和尊重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及其劳动,部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动观念.认识到劳动是美好生活的源泉。
《我们的衣食之源》是第三单元“美好生活哪里来”的第一课,首先从“一粒米”的生产过程入手,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农业生产,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水稻的种植和生长过程,拉近农业与学生生活距离,从而体会农民的辛勤劳动的辛苦,引导学生尊重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
《这些东西哪里来》编写依据是《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主题四“我们的社区生活”第 3条“关心了解周围不同行业的劳动者,感受并感激他的劳动给人们带来的便利,尊重并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主题五“我们的国家”第 6条“初步了解我国的工农业生产,以及工农业生产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知道工人、民付出的辛勤劳动与智慧,尊重他们的劳动”。
《生活离不开他们》编写依据是课程标准中主题一“我的健康成长”第 5条“懂得感恩和基本的礼仪常识;学会欣赏、宽容和尊重他人”,主题四“我们的社区生活”第 3条“关心了解周围不同行业的劳动者,感受并感激他们的劳动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尊重并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和主题五“我们的国家”中第六条“初步了解我国的工农业生产以及工农业生产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知道工人,农民付出的辛勤劳动和智慧,尊重他们的劳动。”
知识互联网
【思路引导】
在逻辑判断中,前提与结论之间有必然性的联系,结论不能超出前提所断定的范围。因此,在解答此种试题时,必须紧扣陈述的主要表达内容。正确答案应与其所给的陈述相符,能从陈述中直接推导出来。
做题时,千万不要质疑试题中所给的陈述是否合乎常理。因为题目中所出的陈述被假设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在做题,不管陈述是否合理,始终不能对试题所陈述的事实的正误抱有怀疑,也不能自作聪明地以自己具备的这方面的知识进行推理去寻找答案。
【典型例题展示】
1.我们要自觉尊重和珍惜种田人的劳动成果,不要浪费粮食。( )
2.我们穿的羽绒服、皮鞋等物品离不开畜牧业。( )
3.我们的衣食住行可以离开农业。( )
4.把吃不完的米饭偷偷倒进垃圾桶是不尊重劳动人民的表现。( )
5.我国历来有重视农业、尊重农民、感恩劳动的文化传 统。
6.海参、海带来自淡水渔业。( )
7.农村盖房用的橡子和门框来自林业。( )
8.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我国非常重视农业。( )
9.我国将每年的春分日定为“中国农民丰收节”。( )
10.林业是农业的一种,与它同级的分类还有种植业、渔业等。( )
11.“中国制造”与“中国创造”意思一样 ,没什么区别。( )
12.我们的很多日常生活用品是由 工业生产提供的。( )
13.工业生产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 )
14.如今,走到世界各国 ,我们都可 以看到“ 中国制造”的商品。( )
15.一支铅笔才 6 角钱,工业成本一定也很低。( )
16.工业产品的创新和发展 ,使我们的生活更加舒适和方便。( )
17.工业强国依然是中国的奋斗目标。( )
18.“中国制造”逐渐成为品牌和质量的象征。( )
19.“神舟”系列都是“中国创造”。( )
20.以前穿欧美日韩,现在穿“国货”,凸显出中国制造水平的提高。( )
21.我们应该以收入多少判断职业的高低 贵贱。( )
22.“五一”国际劳动节是每年的 5 月 1 日,每年的这一天,我国举国欢庆,并对有突出贡献的劳动者进行表彰。( )
23.我们应该尊重并感谢为大家服务的 人。( )
24.我们可以随便扔垃圾,反正有清洁工打扫。( )
25.各行各业的劳动者都是我们生活中 不可缺少的人。 ( )
26.每天放学走到学校大门时,和门卫大爷打招呼是应该的。( )
27.服务员给丁丁送来 了面包,丁丁应该说:“谢谢!” ( )
28.尽管不同的职业在劳动方式上存在着差别,但劳动者之间是平等的。( )
29.环卫工不是我们的仆人。( )
【参考答案及考察注意点】
对对错对对 错对对错对
错对对对错 对对对对对
错对对错对 对对对对
与辨析题相比,判断题难度不大,它是一种判断正误的题型。这种题型一般考查学生对《美好生活哪里来》这一单元中的理论基础知识理解和掌握程度。
第四单元:感受家乡文化 关心家乡发展
【教材统揽】
“感受家乡文化 关心家乡发展”是家乡主题的循环单元,侧重从家乡的文化形态与家乡整体发展变化的角度,提升学生对社区和家乡生活领域的社会性学习。教材有意识地选取了学生较为熟悉的、与他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一方面帮助学生认识家乡风俗、民间艺术对自己生活的影响, 另一方面引导学生理性待家乡的风俗,关注家乡民间艺术的发展与衰落问题,培养他们对家乡发展的忧患意识与公共参与意识,
《我们当地的风俗》对应《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以下课程内容:能够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倾听他人的意见,体会他人的心情和需要;通过角色扮演,学习日常生活中得体的言谈举止和交往的基本礼仪;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尊老爱幼等基本要求,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形成初步的道德认知判断,通过体验、认知和践行,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代表性成果及其意义,感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坚定文化自信。
《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编写依据是课程标准中主题四“我们的社区生活”第 10条“了解本地区的民风、民俗和文化活动,体会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能够识别不良的社会风气,不参与迷信活动”。我国民间艺术丰富多彩。民间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的历史悠久,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体现了当地民间艺人的聪明才智,通过了解和认识当地民间艺术及其与当地人们生活密切的关系,可以深化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家乡的喜与忧》落实了课程标准“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手动脑、有创意地生活”并引导学生“学习用观察、比较、调查等方法进行简单的生活和社会探究活动”、“能与同伴交流、分享、反思探究的过程或成果”,激发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
知识互联网
【思路引导】
在逻辑判断中,前提与结论之间有必然性的联系,结论不能超出前提所断定的范围。因此,在解答此种试题时,必须紧扣陈述的主要表达内容。正确答案应与其所给的陈述相符,能从陈述中直接推导出来。
做题时,千万不要质疑试题中所给的陈述是否合乎常理。因为题目中所出的陈述被假设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在做题,不管陈述是否合理,始终不能对试题所陈述的事实的正误抱有怀疑,也不能自作聪明地以自己具备的这方面的知识进行推理去寻找答案。
【典型例题展示】
1.各地方都有独特的风俗,相同的节日有不同的庆祝方式。( )
2.农历五月十五是端午节。它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产生的。( )
3.有些风俗不符合时代的要求应该淘汰,有些良好的风俗要保留。( )
4.中国的“十二生肖”即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猫。( )
5.重阳节又叫“双九节”“老人节”“茱萸节”,因为久久重阳与久久谐音,也包含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寓意。( )
6.元宵节也被称作“踏青节”。( )
7.端午节有吃的粽子最初是防止鱼吃屈原,后成为节日食品。( )
8.舞狮是广东的一项民间艺术。( )
9.风俗是一个地方自古流传下来的,是不能改变的。( )
10.春联没什么用,所以被淘汰了。( )
11.四川变脸和苏州刺绣不属于民间艺术。( )
12.甘肃省庆阳市的人们常常把香包挂在门庭,以此表达祥和平安的美好祝愿。( )
13.北京“泥人张”是清代著名泥塑艺人张明山开创的泥人流派。( )
14.许多独具特色的民间艺术形式正面临着衰落的困境。( )
15.《阿诗玛》是云南石林彝族自治县的民间叙事长诗。( )
16.民间艺术是非常低俗的,所以要摒弃。( )
17.唢呐技艺也是民间艺术的一种。( )
18.京韵大鼓是北京的民间艺术。( )
19.唢呐是一种乐器,河南沁阳有很多吹奏唢呐的高手。( )
20.外来文化和城市文化正冲击着许多独具特色的民间艺术。( )
21.海峡两岸人们的共同心愿是:实现祖国统一。( )
22.家乡的不文明的现象很多,我们也不用管。( )
23.建设家乡现在是大人们的事情,将来才是我们的事情。( )
24.为建设家乡做贡献,是大人的事,我们谈论这个为时过早。( )
25.家乡的过去和现在差不多、变化不大。( )
26.小学生不能为家乡建设做什么,看到环境污染等现象可以置之不理。( )
27.如果家乡在发展时出现了问题,我们面对问题不能回避。( )
28.家乡的变化代表了我国蒸蒸日上的国力。( )
29.家乡的建设过程中,出现了污染问题,为了家乡能够很好地发展,不用理会这些问题。( )
30.破坏环境所换来的发展,是我们所摒弃的。( )
【参考答案及考察注意点】
对错对错对 错对对错错
错对错对对 错对对对对
对错错错错 错对对错对
与辨析题相比,判断题难度不大,它是一种判断正误的题型。这种题型一般考查学生对《感受家乡文化 关心家乡发展》这一单元中的理论基础知识理解和掌握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