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新高考适用2024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练案(38份)
- 新高考适用2024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练案21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七单元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第2讲染色体变异及其应用 试卷 0 次下载
- 新高考适用2024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练案22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七单元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第3讲生物的进化 试卷 0 次下载
- 新高考适用2024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练案24选择性必修1稳态与调节第八单元稳态与调节第2讲神经调节的基础方式与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试卷 0 次下载
- 新高考适用2024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练案25选择性必修1稳态与调节第八单元稳态与调节第3讲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与人脑的高级功能 试卷 0 次下载
- 新高考适用2024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练案26选择性必修1稳态与调节第八单元稳态与调节第4讲体液调节 试卷 0 次下载
新高考适用2024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练案23选择性必修1稳态与调节第八单元稳态与调节第1讲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展开
这是一份新高考适用2024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练案23选择性必修1稳态与调节第八单元稳态与调节第1讲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练案[23]选择性必修1 第八单元 稳态与调节 第1讲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A组一、选择题1.(2023·湖北恩施市第一中学模拟预测)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某同学早上经常来不及吃早餐就去上学。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C )A.该同学不吃早餐时,血浆流经肝脏细胞后血糖浓度会升高B.该同学气喘吁吁赶到学校时,呼吸系统加快排出CO2并获取O2,维持机体正常C.该同学即便来不及喝水,90%以上的血浆渗透压也能靠血浆中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来维持稳定D.该同学的血浆pH在7.35~7.45之间波动,与HCO等物质有关解析:不吃早餐时,血糖浓度降低,当血浆流经肝脏细胞后肝细胞中的肝糖原分解产生葡萄糖,进入血浆,血糖浓度会升高,A正确;剧烈运动时,机体产生更多的CO2经呼吸系统加快排出,并获取O2供细胞有氧呼吸,B正确;90%以上的血浆渗透压由晶体渗透压维持,主要是Na+和Cl-,其为无机物,C错误;该同学的血浆pH在7.35~7.45之间波动,与HCO等缓冲物质有关,D正确。故选C。2.(2023·广东深圳市光明区高级中学模拟预测)如图为血液流经人体某器官的模式图。①表示进器官的血液,②表示出器官的血液,甲、乙为两种体液。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C )A.甲、乙分别为组织液和血浆,甲、乙构成了人体的内环境B.若该器官是肺,则运动状态下的O2浓度①处高于②处C.若该器官是胰腺,则饥饿状态下胰高血糖素浓度②处高于①处D.若该器官是肾脏,则正常人尿素的浓度②处高于①处解析:甲、乙分别为组织液和血浆,甲、乙和淋巴液等构成了人体的内环境,A错误;血液与肺进行气体交换,吸收O2排出CO2,因此O2浓度②处高于①处,B错误;胰腺中的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饥饿状态下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因此胰高血糖素浓度②处高于①处,C正确;血浆经过肾脏形成尿液,血浆中的尿素等废物进入肾小管,因此正常人尿素的浓度①处高于②处,D错误。故选C。3.(2022·黑龙江三模)今年在我国首都北京举办的冬奥会上各国运动员展现了自信开放、迎难而上、追求卓越、共创未来的冬奥精神。运动员在寒冷赛场上进行着体力和毅力的比拼,超越自己,为国争光。如图所示为某比赛项目中运动员运动强度与血液中乳酸含量和氧气消耗率的关系,结合所学知识,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C )A.运动强度大于b后,产生大量乳酸,导致血浆pH值明显降低B.运动强度大于c后,肌肉细胞CO2的产生量将大于O2的消耗量C.此比赛项目为长距离赛事,若运动强度长时间超过d身体会因产生乳酸积累使肌肉酸胀乏力D.运动员ab段为有氧呼吸,bc段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cd段为无氧呼吸解析:运动强度大于b后,产生的乳酸可以与血液中的碳酸氢钠(缓冲物质)反应生成乳酸钠和碳酸,因此乳酸不会大量积累,也不会导致内环境pH持续下降,A错误;人体有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消耗的氧气相等,无氧呼吸不消耗氧气,也不产生二氧化碳,故肌肉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量始终等于氧气的消耗量,B错误;据图可知,如果运动强度长期超过d,血液中乳酸水平过高,会使肌肉酸胀乏力,C正确;分析题图曲线可知,cd段氧气消耗率较高,血液中乳酸水平升高,因此该阶段既进行有氧呼吸也进行无氧呼吸,D错误。4.(2023·湖北华中师大一附中模拟预测)脑卒中又称中风,是一类突发且发展迅速的脑缺血性或脑出血性疾病,其发病率及死亡率均较高,并发症多样,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的三大疾病之一。研究表明脑卒中出现血浆渗透压升高、呼吸性碱中毒和代谢性酸中毒的患者死亡率明显增高,机体内环境稳态失调是脑卒中的主要死因。下列相关表述错误的是( B )A.内环境酸碱平衡的维持与肺和肾两种器官密切相关B.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可能是脑卒中死亡的诱因之一C.血液中含氧不足可能是引起呼吸性碱中毒的重要原因D.静脉注射碳酸氢钠可能会纠正患者酸碱失衡的状态解析:呼吸性碱中毒、代谢性酸中毒的出现与肺部和肾脏功能的异常有关,因此两种器官与内环境酸碱平衡的维持密切相关,A正确;由题干可知,脑卒中患者血浆渗透压会升高,而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会降低细胞外液的渗透压,B错误;血液中含氧不足会引起机体呼吸加深加快,造成肺通气过度,使CO2大量排出,造成血浆pH升高,C正确;代谢性酸中毒主要是因为血浆中HCO丢失过多,因此静脉注射碳酸氢钠可以补充血浆中的HCO,纠正酸碱失衡的状态,D正确。故选B。5.(2022·山东德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三模)稳态揭示了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是生命活动及其功能调节的基础;适稳态是指人体可适应外环境的持续改变而建立新稳态以维持健康,强调机体同时具有稳定性和灵活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A.适稳态是机体的一种适应和保护性调节机制B.适稳态现象表明人体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C.稳态与适稳态的调节过程都存在反馈调节机制D.移居高原后人体血氧处于较高水平是机体适稳态调节的结果解析:稳态是机体通过调节作用,在各器官、系统协调活动下实现的,是机体的一种适应和保护性调节机制,A正确;适稳态现象表明人体稳态的调节能力具有一定的灵活性,B错误;负反馈调节可以维持稳态,稳态与适稳态的调节过程都存在反馈调节机制,C正确;移居高原后人体血氧处于较高水平是人体可适应外环境的持续改变而建立新稳态的结果,D正确。故选B。6.(2023·湖北黄石市有色第一中学模拟预测)近期,中国科学家设计出一种传感器,可以实现对血液中凝血酶浓度的精准检测。凝血酶是一种蛋白水解酶,催化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在正常情况下血液中不存在凝血酶,凝血过程中凝血酶原与凝血因子结合后,转变为有活性的凝血酶,而凝血酶的产生又能加速凝血酶原与凝血因子的结合。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A.凝血酶原、凝血酶、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是内环境成分B.凝血过程中凝血酶的形成过程存在负反馈调节C.凝血酶的浓度异常与血栓性疾病密切相关D.血样保存时可通过抑制凝血酶原转化达到抗凝目的解析:由题意可知,这些蛋白质都可以存在于血浆中,都是内环境成分,A正确;凝血酶的产生加速凝血酶原与凝血因子的结合,进一步促进凝血酶的产生,这属于正反馈调节,B错误;凝血酶浓度过高,可能会造成异常凝血而形成血栓,C正确;由题意可知,血样保存时会由于凝血酶的产生而致血液凝固,因此抑制凝血酶原转化为凝血酶有利于防止血液凝固,D正确。故选B。二、非选择题7.(2022·宁夏六盘山高级中学三模)健康是人生宝贵的财富,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下图为人体某器官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肌肉注射和静脉滴注某药物治疗时,药物首先进入的内环境分别是:⑥和④(填序号),两者之间在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蛋白质的含量不同。(2)肺气肿病人由于呼吸不畅,会使内环境中的pH略变小(填“大”“小”)。(3)若图1所示器官为胰脏,则饭后胰岛素的浓度A处低(填“高”“低”“等”)于B处。(4)O2由体外进入到组织细胞需要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系统)协助完成,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解析:(1)假如此人进行了肌肉注射和静脉滴注某种药物治疗时,药物首先进入的内环境分别是:⑥组织液和④血浆,两者之间在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蛋白质的含量不同。(2)肺气肿病人由于长期的呼吸不畅,机体供氧不足,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同时CO2排出不畅,导致pH降低,会变小。(3)饭后半小时,血糖含量过高,会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进入血浆,随体液运送,则A处胰岛素浓度低于B处。(4)O2由体外进入到组织细胞需要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协助完成,因为氧气需要先进入肺部,在肺泡部位完成气体交换进入血液循环系统,随后运输到全身各处去;机体维持稳态主要是指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相对稳定,目前普遍认为,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B组1.(2023·山东东营高三模拟)囊性纤维化患者的CFTR转运Cl-功能异常,导致肺部黏稠分泌物堵塞支气管。CFTR是一种转运器,其细胞质侧具有ATP和Cl-的结合位点,ATP与CFTR结合,将引起CFTR上的Cl-结合位点转向膜外侧,ATP水解后其结构恢复原状,从而实现Cl-的跨膜运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A.CFTR功能异常会导致肺部细胞外渗透压的改变B.CFTR能够转运Cl-是因Cl-与其结合部位相适应C.CFTR可以协助细胞逆浓度梯度从内环境中吸收Cl-D.CFTR的Cl-结合位点由膜内转向膜外不需要ATP直接供能解析:CFTR功能异常会导致肺部细胞中的Cl-不能转运到细胞外,导致细胞内渗透压升高,细胞外渗透压的降低,A正确;CFTR能够与Cl-特异性结合,通过空间结构的改变转运Cl-,B正确;由题意可知,CFTR可以协助细胞逆浓度梯度将Cl-运输到细胞外,C错误;由题意可知,CFTR与ATP结合后,引起Cl-结合位点由膜内转向膜外,当ATP水解后,CFTR结构恢复原状,因此Cl-结合位点由膜内转向膜外时,不需要ATP直接供能,D正确。故选C。2.(2023·广东模拟)下图表示人体中部分体液的关系图,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A.过程2、3受阻时,会引起组织水肿B.乙表示细胞内液C.淋巴细胞可以存在于乙、丙中D.丁中O2浓度一定比甲中高解析:过程1、5受阻会导致组织水肿,A错误;乙表示的是血浆,B错误;淋巴液(丙)中和血浆(乙)中都存在淋巴细胞,C正确;细胞内液中氧气的浓度最低,D错误。故选C。3.(2023·湖北宜昌检测)甲表示人体中部分体液之间的关系,图乙表示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C )A.淋巴细胞的内环境是图甲中的B和CB.从图甲可知细胞内液和组织液之间存在物质交换C.图乙中①②③过程需要消化、呼吸、循环系统的参与而不需要泌尿系统的参与D.图乙中⑤可表示细胞产生的CO2等废物解析:图甲中的B为血浆、C是淋巴液,是淋巴细胞生活的内环境,A正确;图中D表示细胞内液,从图中可看知细胞内液和组织液之间存在物质交换,B正确;代谢废物的排出需要泌尿系统的参与,C错误;图乙中⑤可表示细胞产生的CO2等废物进入内环境,D正确。故选C。4.(2023·吉林长春外国语模拟)某同学以清水、缓冲液和血浆分别为实验材料进行“探究血浆是否具有维持pH稳定的功能”的实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D )A.起对照作用的是清水组和缓冲液组的溶液pHB.三组结果中,所得结果存在不合理的是清水组C.该实验结果说明血浆组缓冲物质的缓冲能力是有限的D.结果表明缓冲液组维持pH稳定的能力强于血浆组解析:根据图中曲线可以分析,缓冲液组具有一定的维持pH的能力,血浆组维持pH的能力最强,由此可得知,实验中清水组和缓冲液组与血浆组起对照作用,A正确;清水组实验前是呈中性,但是加HCl后,溶液pH下降,因此清水组预期结果中明显不符合科学,B正确;该实验结果中当血浆组加入的HCl过量之后,溶液的pH下降,说明血浆组缓冲物质的缓冲能力是有限的,C正确;通过对照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血浆与缓冲液一样具有维持pH相对稳定的功能,且血浆的这种能力比较强,D错误。5.(2023·上海模拟)如图为白细胞与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之间识别、黏着后,白细胞迁移并穿过内皮细胞进入炎症组织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D )A.内皮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B.白细胞与内皮细胞之间存在信息交流过程C.内皮细胞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保证了白细胞的黏着和迁移D.白细胞利用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进入炎症组织解析:内皮细胞一侧是血浆,一侧是组织液,因此其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A正确;白细胞与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之间可相互识别,并进行信息交流,从而使白细胞迁移并穿过内皮细胞进入炎症组织,B正确;白细胞与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之间的识别依靠细胞膜上的特异性的糖蛋白,因此内皮细胞需要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以保证了白细胞的黏着和迁移,C正确;白细胞是通过血管内皮细胞间隙穿过血管壁进入炎症组织的,没有穿过膜结构,白细胞的变形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D错误。6.(2023·河北廊坊模拟)如图表示某人从初进高原到完全适应,其体内血液中乳酸浓度的变化曲线,下列对AB段和BC段变化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B )A.AB段上升是因为人初进高原,呼吸频率加快造成的B.BC段下降原因:一是被血液中的缓冲物质转化为其他物质;二是造血功能逐渐增强,红细胞数量增多C.AB段上升是因为此段时间内,人体只进行无氧呼吸,产生大量的乳酸进入血液D.AB段产生的乳酸,在BC段与Na2CO3反应解析:AB段上升是由于人初进高原,空气稀薄,氧气不足,无氧呼吸加强所致,A错误;BC段下降的原因:一是乳酸被血液中的缓冲物质转化为其他物质,乳酸减少;二是造血功能逐渐增强,红细胞数量增多,能运输更多的氧气,无氧呼吸受到抑制,产生的乳酸减少,B正确;AB段上升的原因是人体组织细胞进行了无氧呼吸,产生大量的乳酸进入血液,此过程中不是只进行无氧呼吸,C错误;在BC段,乳酸与NaHCO3反应生成乳酸钠,D错误。二、非选择题7.(2023·全国模拟)尿酸是人和猿类嘌呤代谢的最终产物,具有抗氧化功能。人体内的嘌呤80%来源于自身代谢产生,还有20%来源于食物,嘌呤在肝脏中被代谢转化为尿酸进入内环境。尿酸主要通过肾脏排泄,其次是通过消化道排出。成人男性血尿酸正常值为149~416 μmol/L。当人体尿酸生成过多,或通过肾脏排出尿酸出现障碍,可导致高尿酸血症。回答下列问题:(1)人体自身代谢产生的嘌呤主要来源于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分解。高尿酸血症患者应减少高嘌呤食物的摄入,以控制尿酸来源;增加水的摄入,以增加尿酸排泄。(2)高尿酸血症可导致尿酸盐结晶沉积于肾脏,引起内环境尿酸水平进一步升高,导致肾功能衰竭,代谢废物无法排出,出现尿毒症。该过程不属于(填“属于”或“不属于”)负反馈调节。(3)除人和猿类外,其他哺乳动物的尿酸可在尿酸酶的催化下生成更容易排除出体外的尿囊素。为建立高尿酸血症大鼠模型,研究人员分3组进行相关实验,并测定血清中的尿酸、肌酐(一种反映肾功能的代谢废物)等指标。实验分组和结果如下表所示:分组处理处理时间肌酐(μmol/L)尿酸(μmol/L)A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灌胃10天29.578.520天39.471.9B溶解在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的氧嗪酸灌胃10天28.5114.320天48.9145.4C溶解在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的腺嘌呤灌胃10天57.979.620天86.495.4①A组的作用是为了排除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对实验结果的影响。②氧嗪酸是一种尿酸酶抑制剂。实验结果表明氧嗪酸有助于建立高尿酸血症大鼠模型,其导致大鼠血尿酸水平升高的机制是氧嗪酸抑制了尿酸酶的活性导致尿酸转化为尿囊素减少,使血尿酸水平升高。③腺嘌呤也能导致大鼠的血尿酸水平升高,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其原因可能是腺嘌呤灌胃处理使大鼠肾功能受损,尿酸排泄减少,从而使血尿酸水平升高。解析:(1)DNA和RNA中含有腺嘌呤和鸟嘌呤,推测DNA和RNA降解可产生嘌呤,据题意高尿酸患者应减少高嘌呤食物摄入,同时多喝水促进尿酸通过肾脏排出。(2)高尿酸血症可导致尿酸盐结晶沉积于肾脏引起痛风,最终引起肾功能衰竭,代谢废物无法排出,出现尿毒症;高尿酸导致肾脏损伤,肾脏损伤又影响尿酸排出,进一步使血尿酸水平升高,因此该过程属于正反馈调节。(3)实验中实验组中的氧嗪酸、腺嘌呤均溶解在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中,因此A组为对照组,目的是排除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氧嗪酸与腺嘌呤相比,建立了更加稳定的高尿酸血症大鼠模型,从表中数据分析B组大鼠10天测得的尿酸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此时肌酐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基本不变,20天测得的肌酐水平出现升高,说明氧嗪酸先导致尿酸水平升高,进而影响肾功能,因此氧嗪酸做为一种尿酸酶抑制剂,抑制了尿酸酶的活性,导致尿酸转化为尿囊素减少,使血尿酸水平升高。③从表中数据分析,C组大鼠10天测得的尿酸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基本不变,此时肌酐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20天测得的尿酸水平才出现升高,说明腺嘌呤先引起肾脏损伤,进而引起尿酸水平升高。因此腺嘌呤灌胃处理导致大鼠肾脏损伤,尿酸排泄减少,从而使血尿酸水平升高。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八单元稳态与调节课时跟踪练23神经调节,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八单元稳态与调节课时跟踪练22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高考适用2024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练案28选择性必修1稳态与调节第八单元稳态与调节第6讲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