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梁甫行教学设计
展开《赠从弟(其二)》《梁甫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结合注释和诗下助读材料读懂诗意
2.调动联想和想象,读出节奏,读出情感,再现诗境。
3.品读两首诗的“风雨”,品出两位文人的“风骨”。
教学重点:调动联想和想象,读出节奏,读出情感,再现诗境。
教学难点:品析两首诗的“风雨”,品出“风骨”。
一、诵读欣赏。
1.请同学们结合注释和助读材料自由朗读两首诗。
赠从弟(其二)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梁甫行 曹植
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
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野。
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
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助读材料1: 刘桢与曹植同为建安时期著名的诗人,刘桢的作品气势激宕,意境峭拔,不假雕琢而格调颇高。世人把他同曹植合称"曹刘",也是从气格方面着眼的。集中体现其风格的是《赠从弟》三首,抒写诗人的胸怀志节,具有悲凉慷慨、高风跨俗的气概。其中第二首:"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怆,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尤为人所称道。
助读材料2:《梁甫行》属曹植前期的作品。这个时期,他曾随其父“南极赤岸,东临沧海,西望玉门,北出玄塞”,对社会比较了解,亲眼目睹了社会下层人民生活的苦难,因而他感慨万端,用 “剧哉”二字便把其见到边海贫民时的深沉的同情之情渲泄无遗地表达了出来。
2.调动联想和想象,读出节奏,读出情感。
3.请调动你的联想和想象,再现诗境。
赠从弟(其二)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参考诗意:高山上的松树挺拔耸立,山谷间的狂风瑟瑟呼啸。风声是多么的猛烈,松枝又是多么的刚劲!即便满天冰霜惨惨凄凄,松树的腰杆终年都是端端正正。
(1)你从 字,读出了这是怎样的“松”?想到了什么?
梁甫行 曹植
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野。
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参考诗意:八方的气候各不相同,千里之内的风雨形态不一。海边的贫民多么艰苦啊,平时就住在野外的草棚里。妻子和儿女像禽兽一样生活,盘桓在险阻的山林里。简陋的柴门如此冷清,狐兔在房屋周围自在地行走,毫无顾忌。
(2)你从 字、词,读出了这是怎样的“边海民”?想到了什么?
二、品读“风雨”。
1.请你诵读,读出两首诗的同和异。
赠从弟(其二)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同:刘桢笔下的“松”和曹植笔下的“边海民”处境都相同,都生在、活在“风雨”中,无情的“风雨”既是大自认的风雨,也是人身上的“风雨”,正猛烈的“击打”在她们(他们、它们)身上,她们(他们、它们)正在遭受着无尽磨难与痛苦……
异:刘桢笔下的“松”越挫越勇,冰霜越严酷,松柏越端正!松柏傲雪凌霜,一身“傲骨”,它仅仅是“松”吗?分明是人的高贵品质的化身啊!
曹植笔下的“边海民”住着草棚,像禽兽一样生活,盘桓在险阻的山林里,可是有人关心他们吗?没有。他们无依无靠,他们凄惨悲凉……
无论是大自然风雨来了,还是心中的风雨来了,他们(它们)都无处躲藏……既然无处“躲藏”,就不惧风雨,迎风而立!
三、品出“风骨”。
《赠从弟(其二)》“松”这个意象在瑟瑟谷风中的恶劣环境,写出风声更加“胜”,松枝更加“劲”,“松”在冰霜中“正惨凄”,一个“正”写出了“松”的“正在遭受的惨凄”,“惨凄”程度如何?一个“盛”字可以寻找到答案。而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终岁”“常端正”,道出了“松”不惧风雨,不惧冰霜的风骨!
《梁甫行》中,曹植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看到“边海民” 在“草野”生活的现实,“妻子和儿女们”象“禽兽”一样,个人到时代,我们看到了“建安时期”的“风雨”。这样的风雨,使这个时代的诗歌有了“松”一样“终年常端正”的“本性”!这就是“建安风骨”!
作业
1.背诵、并默写这两首诗。
2.任选其中连续的两句或以上的诗句,加上适当的修辞,描绘成情境,300字左右。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梁甫行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梁甫行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赠从弟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赠从弟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步赏析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人教部编版龟虽寿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语文人教部编版龟虽寿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激情导入,温故知新,品悟哲理,探讨价值,积累诗句,探讨形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