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一中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
展开民勤一中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开学考试试卷
高一生物
一、选择题
1. 在将显微镜的低倍物镜转换成高倍物镜并寻找物像的过程中,不应出现的操作过程是( )
A. 调节粗准焦螺旋 B. 调节细准焦螺旋
C. 转动转换器 D. 调节光圈
【答案】A
【解析】
【分析】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是:低倍镜下找到清晰的物像→移动装片使物像移至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换用高倍物镜→调节反光镜和光圈使视野亮度适宜→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
【详解】A、换用高倍物镜后,不能使用粗准焦螺旋,A符合题意;
B、高倍显微镜观察细胞,可以通过调节细准焦螺旋进行调焦,使物像更加清晰,B不符合题意;
C、由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通过转动转换器完成,C不符合题意;
D、换用高倍物镜后,可以调节反光镜和光圈,使视野亮度适宜,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 下列对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的认识,正确的是( )
A. 每一种生物个体都只能对应生命系统中的个体层次
B. 玉米和兔子都可以拥有生命系统中的所有结构层次
C. 生命系统中最小结构层次是细胞,最大结构层次是生物圈
D. 病毒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因此病毒不属于生物
【答案】C
【解析】
【分析】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包括: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和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详解】A、有些生物个体可能对应生命系统中的细胞层次和个体层次,如:单细胞生物,A错误;
B、玉米是植物,植物没有系统这一生命系统结构层次,B错误;
C、生命系统中能完整地表现出生命活动的最小结构层次是细胞,最大结构层次是生物圈,C正确;
D、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但病毒可以生在繁殖,属于生物,D错误。
故选C。
3. 下列不符合细胞学说主要内容的是( )
A. 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B. 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
C. 新细胞是由老细胞分裂产生的 D. 细胞的作用既有独立性又有整体性
【答案】A
【解析】
【分析】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内容包括:
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3.新细胞是老细胞经过分裂产生的。
【详解】A、细胞学说中的内容包括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A错误;
B、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B正确;
C、新细胞是由老细胞分裂产生的,C正确;
D、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所以细胞的作用既有独立性又有整体性,D正确。
故选A。
4. 微生物的种类繁多, 下列微生物中属于原核生物的是( )
①霉菌 ②酵母菌 ③蓝细菌 ④大肠杆菌 ⑤乳酸杆菌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③④⑤ D. ①④⑤
【答案】C
【解析】
【分析】科学家根据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将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原核生物包括:细菌、蓝藻、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等;真核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原生动物、低等植物、真菌等。
【详解】①霉菌属于真核生物;②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③蓝细菌属于原核生物;④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生物;⑤乳酸杆菌属于原核生物,C正确。
故选C
5. 下列物质的鉴定与所用试剂、实验手段、实验现象搭配,正确的是( )
A. 脂肪一苏丹Ⅲ染液一显微镜观察一染成红色的脂肪颗粒
B 葡萄糖一斐林试剂一直接观察一砖红色沉淀
C. 蛋白质一双缩脲试剂一直接观察一紫色反应
D. 淀粉一碘液一观察一棕色
【答案】C
【解析】
【分析】1、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
(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蔗糖)。
(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
(4)淀粉遇碘液变蓝。
2、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实验的原理: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利用甲基绿和呦罗红混合染色剂对细胞染色,同时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观察的结果是细胞核呈绿色,细胞质呈红色,说明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
【详解】A、脂肪一苏丹Ⅲ染液——显微镜观察——染成橘黄色的脂肪颗粒,A错误;
B、葡萄糖——斐林试剂——水浴加热后观察——砖红色沉淀,B错误;;
C、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直接观察——紫色反应,C正确;
D、淀粉——碘液——直接观察——蓝色反应,D错误。
故选D。
6. 下列有关细胞中无机物叙述正确的是( )
A. 呕吐、腹泻的病人,需及时补充葡萄糖盐水
B. 人体血液中钙离子浓度过高,则会出现抽搐症状
C. 某地大棚蔬菜,天然种植,不含任何化学元素,是真正的绿色食品
D. 将作物秸秆充分晒干后,其体内剩余的物质主要是无机盐
【答案】A
【解析】
【分析】无机盐的作用以及实例主要有:①参与构成细胞内重要的化合物,如镁参与叶绿素的构成,铁参与血红蛋白的构成;②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正常生命活动,如缺钙会引起抽搐,钙过多会引起肌无力;③维持生物体内的酸碱平衡和渗透压,如患急性肠炎的病人脱水时要及时补充葡萄糖生理盐水。
【详解】A、呕吐、腹泻的病人,体内的营养物质流失,渗透压容易失衡,此时需及时补充葡萄糖盐水,A正确;
B、如缺钙会引起抽搐,钙过多会引起肌无力,B错误;
C、化学元素参与构成细胞中的各种化合物,因此蔬菜中含有各种化学元素,C错误;
D、作物晒干失去自由水,此时主要的剩余物质是纤维素,D错误。
故选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无机盐的作用以及对应的实例。
7. 下列关于生物体内水分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植物体内含有较多自由水,可作为多种生物化学反应的反应物
B. 细胞内的结合水向自由水转化时,细胞的抗寒性得到增强
C. 种子储存前晒干是为了减少自由水含量,降低种子代谢速率
D. 细胞内核糖体合成蛋白质时生成水,水中的氢来自氨基和羧基
【答案】B
【解析】
【分析】细胞内的水的存在形式是自由水和结合水,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自由水是良好的溶剂,是许多化学反应的介质,自由水还参与许多化学反应,自由水对于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运输具有重要作用;自由水与结合水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相互转化,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越高,细胞代谢越旺盛,抗逆性越低,反之亦然。
【详解】A、植物体内含有较多自由水,自由水是良好的溶剂,是许多生物化学反应的介质,自由水还作为反应物参与许多化学反应,A正确;
B、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越高,细胞代谢越旺盛,抗逆性越低,因此细胞内的自由水向结合水转化时,细胞的抗寒性得到增强,B错误;
C、种子储存前晒干是为了减少自由水含量,降低种子代谢速率,延长储存时间,C正确;
D、氨基酸在核糖体上通过脱水缩合的方式形成多肽,由氨基酸形成多肽链时,生成物水中的氢来自氨基和羧基,氧来自羧基,D正确。
故选B。
8. 在健康人体的血液中,HCO3–浓度约为H2CO3浓度的20倍,如果HCO3–浓度与H2CO3浓度之比小于15时,就会发生酸中毒。此例说明无机盐具有( )的功能。
A. 调节细胞渗透压 B. 调节细胞的pH
C. 组成细胞的结构 D. 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
【答案】B
【解析】
【分析】无机盐对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正常生理功能、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和渗透压具有重要作用。
【详解】许多无机盐对于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有的对于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酸碱平衡和渗透压具有重要作用。在健康人体的血液中,碳酸氢根浓度约为碳酸浓度的20倍,如果碳酸氢根浓度与碳酸浓度之比小于15时,就会发生酸中毒。此例说明无机盐具有调节细胞的pH的功能,故B正确,ACD错误。
【点睛】
9. 在组成生物体蛋白质的氨基酸中,酪氨酸几乎不溶于水,而精氨酸易溶于水,这种差异的产生取决于( )
A. 两者的R基不同 B. 酪氨酸的氨基多
C. 两者的结构完全不同 D. 精氨酸的羧基多
【答案】A
【解析】
【分析】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其结构通式为: ,根据结构通式可知组成生物体的氨基酸的结构中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氨基酸的种类因为R基的不同而不同,目前发现组成生物体的氨基酸有21种。
【详解】在组成生物体蛋白质的氨基酸中,酪氨酸几乎不溶于水,而精氨酸易溶于水,这种差异的产生取决于两者的R基不同,即氨基酸的不同因为R基而有差异,A正确。
故选A。
10. 人体细胞中,由 A、G、T、C、U 五种碱基参与构成的核苷酸种类有
A. 4 种 B. 5 种 C. 6 种 D. 8 种
【答案】D
【解析】
【分析】人是真核生物,细胞中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其中DNA由四种脱氧核糖核苷酸组成(腺嘌呤脱氧核苷酸、鸟嘌呤脱氧核苷酸、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胞嘧啶脱氧核苷酸),RNA由四种核糖核苷酸组成(腺嘌呤核糖核苷酸、鸟嘌呤核糖核苷酸、尿嘧啶核糖核苷酸、胞嘧啶核糖核苷酸)。
【详解】人体细胞中,含有碱基A的核苷酸有两种(腺嘌呤脱氧核苷酸和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含有碱基G的核苷酸有两种(鸟嘌呤脱氧核苷酸和鸟嘌呤核糖核苷酸),含有碱基C的核苷酸有两种(胞嘧啶脱氧核苷酸和胞嘧啶核糖核苷酸),含有碱基T的核苷酸只有一种(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含有碱基U的核苷酸只有一种(尿嘧啶核糖核苷酸),共8种。故选D。
11. 蛋白尿是诊断肾炎的重要依据,也是评定肾炎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鉴定尿中是否有蛋白质常用加热法来检验。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加热使蛋白质的肽链充分伸展并断裂
B. 加热使蛋白质发生变性,其原理与盐析相同
C. 加热后的蛋白质仍然可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并产生紫色反应
D. 加热后的蛋白质肽链的盘曲和折叠被解开后,其特定功能并未发生改变
【答案】C
【解析】
【分析】1、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的结构多样,在细胞中承担的功能也多样。
2、蛋白质的理化性质:(1)蛋白质的水解:蛋白质在酸性、碱性、酶等条件下发生水解,水解的最终产物是氨基酸。(2)盐析:盐析为蛋白质在水溶液中溶解度的降低,不影响活性。加水后还可以溶解。(3)蛋白质的变性:受热、酸碱、重金属盐、某些有机物(乙醇、甲醛等)、紫外线等作用时蛋白质可发生变性,失去其生理活性;变性是不可逆过程,是化学变化过程。
3、蛋白质中含有肽键,可与双缩脲试剂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详解】A、水浴加热后,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但是肽链不会断裂,A错误;
B、盐析是蛋白质的物理性质,析出的蛋白质的结构不变,因此蛋白质不会变性,B错误;
C、加热变性后的蛋白质其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但其肽键没有断裂,仍能与双缩脲试剂作用产生紫色反应,C正确;
D、蛋白质的结构决定功能,蛋白质肽链的盘曲和折叠被解开后,其结构会发生改变,特定功能也必将发生改变,D错误。
故选C。
【点睛】
12. 一个由n条肽链组成的蛋白质分子共有m个氨基酸。该蛋白质分子完全水解共需水分子( )
A. n个 B. m个 C. (n+m)个 D. (m-n)个
【答案】D
【解析】
【分析】在m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1条多肽链时,脱去的水分子数=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的条数=m-1;在m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n条多肽链时,脱去的水分子数=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的条数=m-n。水解需要的水分子数等于脱水缩合产生的水分子数。
【详解】蛋白质形成过程中脱去水分子数目=氨基酸数目-肽链数目,反过来水解需要的水与缩合形成的水分子数是一样的,m个氨基酸组成n条肽链,在合成时脱去了m-n个水分子,如果完全水解共需m-n个水分子。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13. 下列关于脂质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脂质遇苏丹Ⅲ染液都呈现橘黄色
B. 脂肪酸是构成脂肪的基本结构之一,所有的脂肪酸都有一个长的碳氢链,且碳氢链中总有双键
C. 脂肪一般不能大量转化为糖类
D. 动物在准备度过缺少食物的冬季之前,要吃大量的食物,这些食物在体内主要转变成糖原储存
【答案】C
【解析】
【分析】脂质的种类与作用:
1、脂肪:主要的储能物质、减压和缓冲、维持体温;
2、磷脂:构成膜(细胞膜、液泡膜、线粒体膜等)结构的重要成分;
3、固醇:分为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性激素能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以及生殖细胞的形成;维生素D能有效地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
【详解】A、脂肪遇苏丹Ⅲ染液呈现橘黄色,A错误;
B、脂肪是由脂肪酸和甘油构成的,其中饱和脂肪酸不含有双键,B错误;
C、糖类在供应充足的情况下,可以大量转化为脂肪;而脂肪一般只在糖类代谢发生障碍,引起供能不足时,才会分解供能,而且不能大量转化为糖类,C正确;
D、脂肪是良好的储能物质,动物在准备度过缺少食物的冬季之前,要吃大量的食物,这些食物在体内主要转变成脂肪储存,D错误。
故选C。
14. 用碘液、苏丹Ⅲ染液和双缩脲试剂测得甲、乙、丙三种植物的干种子中三大类有机物的颜色反应如表所示,其中“+”的多少代表反应颜色的深浅,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试剂
种类
碘液
苏丹III染液
双缩脲试剂
甲
+ + + +
+ +
+
乙
+ +
+ + + +
+ +
丙
+
+ +
+ + + +
A. 乙种子中主要含蛋白质
B. 碘液和双缩脲试剂与相应的物质发生的颜色反应分别是蓝色和紫色
C. 在观察颜色时会用到光学显微镜
D. 这三种试剂的使用均不需要水浴加热
【答案】A
【解析】
【分析】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
(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
(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
(4)淀粉遇碘变蓝。
根据表格分析可知,甲种子中主要含淀粉,乙种子中主要含脂肪,丙种子中主要含蛋白质。
【详解】A、根据以上分析已知,乙种子中主要含脂肪,A错误;
B、碘液用于检测淀粉的存在,反应颜色为蓝色;双缩脲试剂用于检测蛋白质的存在,反应颜色为紫色,B正确;
C、在脂肪的检测实验中需要用光学显微镜进行观察,C正确;
D、题干所述的三种试剂的使用均不需要水浴加热,而在检测还原糖时需要水浴加热,D正确。
故选A。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细胞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原理,弄清楚每一个鉴定实验所用的试剂和产生的颜色反应,进而判断表格中三种种子所含有的主要成分。
15. 从细胞膜上提取了某种成分,加入双缩脲试剂后呈紫色,若加入斐林试剂后水浴加热,出现砖红色沉淀,则该物质是( )
A. 糖蛋白 B. 磷脂 C. 糖脂 D. 脂蛋白
【答案】A
【解析】
【分析】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4)淀粉遇碘液变蓝。
【详解】由题干信息可知,加入双缩脲试剂处理后出现紫色,可得出含有蛋白质,由加入斐林试剂并水浴加热,出现砖红色,可得出该成分含有还原性糖,故该成分为糖蛋白,A正确。
故选A。
16. 下列关于细胞膜流动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科学家用红、绿两种颜色的荧光染料分别标记人与小鼠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然后再将两种细胞融合成一个细胞,最终发现细胞膜上红、绿荧光染料均匀分布,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B. 膜的流动性与温度有关,在一定范围内,温度越高,膜的流动性越大
C. 细胞膜的流动性决定了大部分的物质能够自由地通过细胞膜
D. 细胞膜的流动性对于完成各种生理功能,如物质的透过、膜内外信息的传递等非常重要
【答案】C
【解析】
【分析】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1)原因:膜结构中的大部分蛋白质分子和脂质分子是可以运动的;(2)表现:变形虫的变形运动、细胞融合、胞吞、胞吐及载体对相应物质的转运等;(3)影响因素:主要受温度影响,适当温度范围内,随外界温度升高,膜的流动性增强,但温度超过一定范围,则导致膜的破坏。
【详解】根据题意分析,科学家将融合细胞在37℃下培养40分钟,用红色荧光染料标记人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与用绿荧光染料标记鼠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在融合细胞中分布均匀,说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分子是可以运动的,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特点,A正确;膜的流动性与温度有关,在一定范围内,温度越高,膜的流动性越大,但超过一定温度,膜可能会失去活性,B正确;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决定了大部分的物质能够通过细胞膜,但是并不是都可以自由的通过,C错误;细胞膜的流动性对于完成各种生理功能,如物质的透过、膜内外信息的传递等非常重要,D正确。
17. 变形虫可以吞噬整个细菌,这一事实说明了( )
A. 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B. 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C. 细胞膜具有全透性 D. 细胞膜具有保护性
【答案】B
【解析】
【详解】变形虫可吞噬整个细菌,说明变形虫的细胞膜可以发生运动,能够说明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故选B。
18. 各种的细胞器在功能上既有分工又有合作。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植物细胞中的液泡与维持细胞的渗透压有关
B. 叶绿体、线粒体与细胞内物质和能量的转化有关
C. 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与分泌蛋白的加工有关
D. 中心体和核糖体与蛋白质的合成有关
【答案】D
【解析】
【分析】中心体与细胞分裂时纺锤体的形成有关;核糖体是蛋白质的合成场所;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详解】A、植物细胞液泡内含有很高的浓度,可以调节细胞内的环境,所以与维持细胞的渗透压有关,A正确;
B、叶绿体可以将光能转化成化学能,而线粒体将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转化成ATP中活跃的化学能和热能,B正确;
C、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与分泌蛋白的加工有关,C正确;
D、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中心体不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D错误;。
故选D。
19. 异体器官移植手术往往很难成功,最大的障碍就是异体细胞间的排斥,这主要是由于细胞膜具有识别作用,这种生理功能的结构基础是( )
A. 细胞膜由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组成 B. 细胞膜的外表面有糖蛋白
C. 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D. 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答案】B
【解析】
【分析】细胞膜的外表面,有蛋白质和糖类结合形成的糖蛋白,糖蛋白具有识别、保护、润滑等作用。
【详解】ABCD、结构决定功能,异体器官移植手术往往很难成功,最大的障碍就是异体细胞间的排斥,这主要是由于细胞膜具有识别作用,在细胞膜的外表,有一层由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与糖类结合形成的糖蛋白, 糖蛋白与细胞膜表面的识别有密切关系,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20. 下面是某细胞在进行某生命活动前后几种生物膜面积的变化图,在此变化过程中最可能合成( )
A. 血红蛋白 B. 性激素 C. 呼吸酶 D. 抗体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析柱形图: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这样内质网膜面积减少,细胞膜面积增多,高尔基体膜面积几乎不变,所以图示为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中内质网膜、高尔基体膜和细胞膜面积变化。
【详解】A、血红蛋白不属于分泌蛋白,A错误;
B、性激素不是蛋白质,B错误;
C、呼吸酶属于胞内膜,不是分泌蛋白,C错误;
D、抗体属于分泌蛋白,根据分析可知,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中能够引起膜面积的变化,D正确。
故选D。
21. 细胞核中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结构是( )
A. 核膜 B. 核仁 C. 染色质 D. 核基质
【答案】C
【解析】
【分析】染色质(体)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实验中对染色质(体)进行染色,须使用碱性染色剂进行染色。
【详解】细胞核中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结构是染色质,C正确。
故选C。
22. 下列各项中,高等植物细胞有而动物细胞没有的细胞器是 ( )
A. 中心体、叶绿体 B. 叶绿体、液泡
C. 叶绿体、液泡、中心体 D. 中心体、细胞壁、线粒体
【答案】B
【解析】
【分析】细胞器分布的归纳:动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中心体(低等植物细胞也有);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叶绿体和液泡;动植物细胞共有的细胞器: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核糖体.
【详解】高等植物细胞没有中心体,动物细胞有中心体,A错误;叶绿体和液泡只存在于高等植物细胞,动物细胞没有,B正确;高等植物细胞无中心体而动物细胞有中心体,C错误;高等植物细胞无中心体,而动物细胞有线粒体与中心体,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结构的相关内容,要求考生识记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分布和功能,掌握动植物细胞结构的异同,能根据题干要求准确判断各选项.
23. 下列关于生物膜和半透膜说法正确的是 ( )
A. 半透膜是生物膜的一种
B. 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时,细胞膜相当于半透膜
C. 生物膜和半透膜的主要成分都是脂质和蛋白质
D. 半透膜可以让小分子通过,生物膜可以让部分离子和部分小分子通过
【答案】D
【解析】
【详解】A、半透膜仅能根据微粒的大小控制物质通过,生物膜可根据微粒大小和性质控制微粒通过,生物膜是半透膜的一种,A错误;
B、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时,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B错误;
C、生物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半透膜的成分不一定是脂质和蛋白质,C错误;
D、半透膜可以让小分子通过,生物膜可以让部分离子和部分小分子通过,D正确。
故选D。
24. 下列有关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水分子进出细胞,取决于细胞内外溶液的浓度差
B. 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相同
C. 当外界溶液的浓度比细胞质的浓度低时,哺乳动物红细胞失水皱缩
D. 当外界溶液的浓度比细胞液的浓度低时,洋葱磷片叶的表皮细胞吸水涨破
【答案】A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细胞吸水和失水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考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水分子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取决于细胞内外溶液的浓度差,A正确;因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细胞的细胞液的浓度不一定相同,所以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也不一定相同,B错误;当外界溶液的浓度低时,红细胞一般会因持续吸水而涨破,C错误;当外界溶液的浓度比细胞液的浓度低时,洋葱鳞片叶的表皮细胞将吸水,但因有细胞壁的支持和保护作用,所以不会涨破,D错误。
【点睛】植物的质壁分离是指细胞壁与原生质层的分离;原生质层指的是成熟植物细胞的细胞膜、液泡膜和介于这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25. 如图为某渗透装置,蔗糖分子不能通过半透膜,水分子可自由通过。图中A.B为体积相等的蔗糖溶液,其浓度分别为MA,MB,且MA
A. H1>H2,t1=t2
B. H1=H2,t1>t2
C. H1=H2,t1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渗透原理和物质跨膜运输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理解渗透作用的原理,了解细胞失水和吸水的过程,难度一般。
【详解】由题干信息知, MA<MB,但是甲装置和乙装置中的A侧溶液浓度相等,B侧溶液浓度相等,故平衡时,液柱高度一样,H1=H2;甲、乙装置的区别在于半透膜的面积不同,面积越大,水分子透过越快,所以时间越短,故t1
26. 将人的红细胞置于一定浓度的溶液中,水分子的跨膜运输示意图如下。图中箭头方向表示水分子的进出,箭头粗细表示水分子出入的多少。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该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水
B. 此时细胞内液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浓度
C. 一段时间后,该细胞会发生质壁分离
D. 血红蛋白会通过细胞膜进入外界溶液
【答案】B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细胞处于高浓度溶液中,细胞失水量大于吸水量,使得细胞皱缩。
【详解】该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失水,A错误;此时细胞失水量大于吸水量,故细胞内液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浓度,B正确;该细胞没有细胞壁,故不会发生质壁分离,C错误;血红蛋白是大分子,不会通过细胞膜进入外界溶液,D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以红细胞为素材,考查动物细胞的渗透作用的相关内容,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动物细胞不能发生质壁分离的原因,了解渗透作用的条件,理解水分子的运输方向,难度不大。
27. 在人体肠道内寄生的一种变形虫——痢疾内变形虫,能通过胞吐作用分泌蛋白分解酶,溶解人的肠壁组织,通过胞吞作用“吃掉”肠壁组织细胞,并引发阿米巴痢疾。这种病原体通过饮食传播,注意个人饮食卫生、加强公共卫生建设是预防阿米巴痢疾的关键措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参与了蛋白分解酶的合成
B. “吃掉”肠壁组织细胞时,首先是肠壁组织细胞与变形虫膜上的蛋白质结合
C. 包围着肠壁组织的细胞膜内陷形成的囊泡,在细胞内可以被溶酶体降解
D. 变形虫胞吞与胞吐过程不需要消耗细胞呼吸所释放的能量
【答案】D
【解析】
【分析】1、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和运输过程:最初是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中由氨基酸形成肽链,肽链进入内质网进行加工,形成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由囊泡包裹着到达高尔基体,高尔基体对其进行进一步加工,然后形成囊泡经细胞膜分泌到细胞外。
2、大分子、颗粒性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是胞吞或胞吐,胞吞或胞吐不需要载体蛋白,需要消耗能量。
【详解】A、蛋白分解酶属于分泌蛋白,由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参与合成,A正确;
B、“吃掉”肠壁组织细胞时,首先是肠壁组织细胞与变形虫膜上的蛋白质结合,B正确;
C、包围着肠壁组织的细胞膜内陷形成的囊泡,在细胞内可以被溶酶体降解,C正确;
D、胞吞与胞吐都要消耗能量,D错误。
故选D。
【点睛】
28. 下列关于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都不需要能量 ②都不需要载体 ③自由扩散只能顺浓度梯度,而协助扩散既可以顺浓度梯度也可以逆浓度梯度 ④都是被动运输 ⑤离子和一些有机分子如葡萄糖,可以通过协助扩散顺浓度梯度运输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①④⑤ D. ①②⑤
【答案】C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相关知识。物质跨膜运输包括被动运输(自由扩散、协助扩散):运输方向为高浓度到低浓度,不需要消耗能量和主动运输:运输方向为低浓度到高浓度,需要消耗能量。
【详解】①都不需要能量,正确;
②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协助扩散需要载体,错误;
③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都只能顺浓度梯度,错误;
④都是被动运输,动力是浓度差,正确;
⑤离子和一些较大的分子如葡萄糖,可以通过协助扩散顺浓度梯度运输,如神经细胞钠离子进入细胞、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等,正确。
所以正确的是①④⑤。
故选C。
29. 取两个完全相同的洋葱表皮细胞,分别放置在甲、乙两种不同的溶液中,细胞的失水情况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甲溶液比乙溶液浓度高导致植物细胞失水较快
B. 该实验可选用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来进行
C. 若将乙溶液的浓度适当升高,则曲线中的b点要向左移动
D. 实验结果可以说明植物细胞对物质的输入和输出有选择性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可以知道,植物细胞放在甲溶液中,植物细胞的失水量逐渐增加,当达到一定的时间后,失水速率减慢,甲溶液是高渗溶液;放在乙溶液中,植物细胞失水量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加,达到一定时间后,细胞的失水量逐渐减少,超过b点细胞失水量为负值,即细胞吸水,逐渐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因此乙溶液是细胞可以通过吸收溶质的溶液,如硝酸钾溶液等。
【详解】A、据图分析,植物细胞在甲溶液中,细胞逐渐失水然后达到稳定;植物细胞在乙溶液中,先失水后吸水,且曲线甲在曲线乙的上方,说明甲溶液的浓度高于乙溶液,正确;
B、内表皮细胞是无色的,也有质壁分离与复原现象,只是不容易观察,正确;
C、若乙溶液的浓度适当升高,则质壁分离的程度变大,质壁分离复原需要的时间更长,b点要向右移动,错误;
D、由图可知,曲线甲的细胞失水量持续上升,曲线乙因为溶液乙中有可进入细胞的离子,细胞失水量先上升后下降,说明植物细胞对物质的输入和输出有选择性,正确。
故选C。
【点睛】质壁分离是植物生活细胞所具有的一种特性(细胞体积大,成熟的细胞才能发生质壁分离)。当外界溶液的浓度比细胞液的浓度高时,细胞液的水分就会穿过原生质层向细胞外渗出,液泡的体积缩小,由于细胞壁的伸缩性有限,而原生质体的伸缩性较大,所以在细胞壁停止收缩后,原生质体继续收缩,这样细胞膜与细胞壁就会逐渐分开,原生质体与细胞壁之间的空隙里就充满了外界浓度较高的溶液。
如果把发生了质壁分离现象的细胞再浸入浓度很低的溶液或清水中,外面的水就进入细胞,液泡变大,整个原生质层又慢慢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这种现象叫做质壁分离复原。
30. 下列关于膜蛋白和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膜蛋白在细胞膜上的分布是不对称的
B. 膜蛋白不参与物质跨膜的被动运输过程
C. 主动运输可以保持离子在细胞内外的离子浓度差
D. 物质通过脂质双分子层的扩散速率与其脂溶性有关
【答案】B
【解析】
【分析】自由扩散的方向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不需载体和能量,常见的有水、CO2、O2、甘油、苯、酒精等;协助扩散的方向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如红细胞吸收葡萄糖;主动运输的方向是从低浓度向高浓度,需要载体和能量,常见的如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葡萄糖,K+等。
【详解】A、膜蛋白在细胞膜上的分布是不对称的,因为膜蛋白以三种方式,即镶在、嵌入和贯穿三种方式分布在细胞膜中,A正确;
B、被动运输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其中协助扩散需要转运(膜蛋白)蛋白的协助,B错误;
C、主动运输可以逆浓度梯度运输,使被运输离子在细胞内外浓度不同,即主动运输可以保持离子在细胞内外的离子浓度差,C正确;
D、脂溶性的物质容易通过脂质双分子层,因此物质通过脂质双分子层的扩散速率与脂溶性有关,D正确。
故选B。
31. 下列物质进入细胞的过程中,既不需要载体也不需要消耗能量的是( )
A. 氨基酸 B. 钠离子 C. 乙醇 D. 葡萄糖
【答案】C
【解析】
【分析】自由扩散的方向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不需载体和能量,常见的有水、CO2、O2、甘油、苯、酒精等;协助扩散的方向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如红细胞吸收葡萄糖;主动运输的方向是从低浓度向高浓度,需要载体和能量,常见的如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葡萄糖、K+等。
【详解】A、氨基酸进入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该过程既需要消耗能量,也需要载体蛋白协助,与题意不符,A错误;
B、钠离子进入细胞的方式为主动运输或协助扩散,其转运过程均需要转运蛋白,不符合题意,B错误;
C、乙醇进入细胞的过程是自由扩散,自由扩散过程中既不需要载体也不需要消耗能量,符合题意,C正确;
D、葡萄糖进入细胞的方式为主动运输或协助扩散,其转运过程均需要转运蛋白,不符合题意,D错误。
故选C。
32. 细胞要维持正常的生活,必须与周围的环境发生物质交换。下列对图中物质出入细胞的两种方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易化扩散相比简单扩散(自由扩散)转运速率高
B. 易化扩散和简单扩散的转运速率与被转运物质的浓度呈正相关
C. 易化扩散和简单扩散都需要转运蛋白的帮助
D. 易化扩散和简单扩散均不需要消耗能量
【答案】D
【解析】
【详解】A、图示显示:被转运分子的浓度在一定范围内,易化扩散比简单扩散的转运速率高,超过这一范围,简单扩散的转运速率比易化扩散的高,A错误;
B、简单扩散速率取决于膜两侧被转运分子的浓度差,与被转运物质的浓度呈正相关,但易化扩散速率除了取决于膜两侧被转运分子的浓度差外,还与转运蛋白数量有关,不与被转运物质的浓度呈正相关,B错误;
C、易化扩散需要转运蛋白的帮助,简单扩散不需要转运蛋白的帮助,C错误;
D、易化扩散和简单扩散都属于被动运输,均不需要消耗能量,D正确。
故选D。
33. 下图是某同学通过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获得的数据绘制而成。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实验所使用的酶可能是过氧化氢酶
B. 当反应物浓度提高时,酶活性上升
C. 当反应温度由t1调到最适温度时,酶活性上升
D. 当反应温度由t3调到t2时,酶活性上升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析曲线图:图示表示酶活性与温度的关系,在最适温度前,随着温度的升高,酶活性增强;到达最适温度时,酶活性最强;超过最适温度后,随着温度的升高,酶活性降低。另外低温酶不会变性失活,但高温会使酶变性失活。
【详解】A、由于温度会影响过氧化氢的分解,不能使用过氧化氢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A错误;
B、酶活性不受底物浓度的影响,B错误;
C、由图可知,当反应温度由t1调到最适温度时,酶活性上升,C正确;
D、t3时,酶失活,温度降低也不能使酶活性上升,D错误。
故选C。
34. 某同学按照教材活动设置,进行“探究pH对过氧化氢酶的影响”的实验,实验结果如表。据表分析正确的是( )
缓冲液
pH5.0
pH6.0
pH7.0
pH8.0
收集的气体体积
(mL)
0.5min
a1
b1
c1
d1
1min
a2
b2
c2
d2
A. 若b1=b2,说明pH6.0时,过氧化氢酶失活
B. 若c2最大,说明pH7.0是过氧化氢酶的最适pH
C. 该实验各组别之间相互对照,不需另设空白对照组
D. 为使效果更明显,本实验需沸水浴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析表格数据:H2O2是底物,过氧化氢酶能催化H2O2的水解,产生氧气和水,所以产生的气泡是氧气,且气泡产生速率代表了在不同pH条件下化学反应的速率。
【详解】A、若b1=b2,说明pH6.0时,在0.5min内过氧化氢已全部分解了,A错误;
B、若c2最大,说明过氧化氢酶的最适pH在7.0左右,B错误;
C、该实验设置了不同pH条件下探究过氧化氢酶活性的相互对照,不需要设置空白对照组,C正确;
D、加热会促进过氧化氢分解,也会影响过氧化氢酶的活性,所以本实验不能进行沸水浴,D错误。
故选C。
35. 下列有关生物体内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低温、高温、过酸或过碱都会使酶的空间结构改变而失活
B. 酶能为化学反应的顺利进行提供活化能
C. 酶的活性与温度、pH的变化都有关系
D. 酶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
【答案】C
【解析】
【分析】1、酶的本质:酶的本质是具有催化功能的有机物,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2、酶的作用:降低活化能。(1)活化能: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2)作用机理:酶能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使一个原本在较温和条件下不能进行的反应可以高效快速地进行。
3、酶的特性(1)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3倍,这说明酶具有高效性的特点。(2)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化合物或一类化合物的化学反应,这说明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的特点,酶的专一性的解释常用“锁和钥匙学说”。(3)温和性:酶的作用条件比较温和,都有最适的温度和最适的pH值,高于或低于最适的温度和最适的pH值,都会导致酶的活性降低。
【详解】A、高温、过酸或过碱都会使酶的空间结构改变而失活。低温酶的活性受到抑制,但是酶的空间结构稳定,A错误;
B、酶的作用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不能为化学反应提供活化能,B错误;
C、温度、pH的变化都会影响酶的活性,C正确;
D、酶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RNA 的基本单位是核糖核苷酸,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酶的化学本质,酶的特性,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难度适中。
36. ATP是腺嘌呤核苷的衍生物,如图是ATP的分子结构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ATP分子的结构简式可表示为A—P~P~P
B. 图中虚线部分的名称是腺苷
C. 组成ATP的化学元素是C、H、O、N、P
D. 图中①处的化学键易断裂,ATP转化为ADP
【答案】D
【解析】
【分析】ATP又叫腺苷三磷酸,简称为ATP,其结构式是:A-P~P~P。A-表示腺苷、P-表示磷酸基团,“~”表示特殊化学键。
【详解】A、ATP分子的结构简式可表示为A—P~P~P,A正确;
B、图中虚线部分的是腺嘌呤和核糖组成的腺苷,B正确;
C、组成ATP的化学元素是C、H、O、N、P,C正确;
D、ATP中远离A的化学键②易断裂,ATP转化为ADP,D错误。
故选D。
37. 如图表示过氧化氢在过氧化氢酶和无酶催化条件下分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假设酶所处的环境为最适条件,对于图中曲线分析正确的是:
A. ①示过氧化氢在过氧化氢酶催化条件下分解
B. 若将有酶催化的反应温度下降10℃,则E会增大
C. 图中E表示过氧化氢酶使活化能降低的数值
D. 图示可说明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可知,曲线①表示无酶条件的能量变化,曲线②表示有酶条件下的能量变化;E段表示在有酶催化的条件下降低的化学反应活化能,由此可以看出,酶促反应的原理是降低化学反应需要的活化能;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更显著,因此酶具有高效性。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①表示过氧化氢在没有酶催化条件下的分解,A错误;题干中假设酶所处的环境为最适条件,故将有酶催化的反应温度下降10℃,酶的活性下降,降低的活化能减小,故E会减小,B错误;根据分析可知,图中E表示过氧化氢酶使活化能降低的数值,C正确;酶的高效性是与无机催化剂相比,图示没有描述无机催化剂的催化效果,故不能体现酶具有高效性,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酶催化作用的机理,要求考生能够分析题图曲线,获取有效解题信息,同时识记酶促反应机理。
38. 如图所示为影响酶促反应的温度、pH和底物浓度与反应速率关系的曲线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曲线乙、丙分别表示pH、温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
B. 在B点适当增加酶的浓度,反应速率将增大
C. 图中D点与F点酶促反应速率很小都是因为酶的结构被破坏
D. 将处于G点条件下的该酶溶液调整到H点条件下,酶活性显著升高
【答案】B
【解析】
【分析】由于低温时酶的活性很低,但是酶并不失活,酶活性不为0,高温使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酶失活,酶活性为0,过酸和过碱都会使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酶失活,酶活性为0,故图中乙曲线是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丙曲线是pH值对酶活性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底物浓度上升反应速率上升,达到一定程度后,酶达到饱和,反应速率不再随着底物浓度上升而上升,如图甲。
【详解】A、根据分析可知,曲线丙、乙分别表示pH、温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A错误;
B、B点的限制因素是酶的浓度,故在B点适当增加酶的浓度,反应速率将增大,B正确;
C、D点为低温条件,酶空间结构未被破坏,C错误;
D、根据试题分析,丙曲线是pH值对酶活性的影响;G点条件下pH过低,酶的空间结构可能已被破坏,将酶溶液调整到H点条件下,酶活性也不能显著升高,D错误。
故选B。
39. 图甲是H2O2酶活性受pH影响的曲线,图乙表示在最适温度下,pH=b时H2O2分解产生的O2量随时间的变化。若该酶促反应过程中改变某一初始条件,以下改变正确的是( )
A. pH=a时,e点下移,d点左移
B. pH=c时,e点为0
C. 温度降低时,e点不移,d点右移
D. H2O2量增加时,e点不移,d点左移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析曲线图:图甲是H2O2酶活性受pH影响的曲线,pH=b时,该酶的活性最强;pH=c时,H2O2酶变性失活。图乙表示在最适温度下,pH=b时,H2O2分解产生的O2量随时间的变化。e点表示化学反应的平衡点,d点表示到达平衡点所需的时间,能代表化学反应的速率。
【详解】A、pH=a时,酶的活性降低,反应速率减慢,但是不会改变反应的平衡点,所以e点不变,d点右移,A错误;
B、pH=c时,酶已失活,但过氧化氢在没有催化剂的条件下,也会分解,所以e不为0,B错误;
C、乙表示在最适温度下的反应,温度降低时,酶的活性降低,反应速率减慢,但是不会改变反应的平衡点,故e点不变,d点右移,C正确;
D、H2O2量增加时,O2产生总量增加,e点上移,而反应速率不变,故反应时间加长,d点右移,D错误。
故选C。
40. ATP是细胞生命活动的能量“通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等有机物中储存了大量ATP
B. 等量的葡萄糖通过酒精发酵和有氧呼吸产生的ATP数量不同
C.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都产生ATP,所需的ADP可共用
D. ATP与ADP的相互转化由不同的酶催化完成
【答案】A
【解析】
【分析】ATP是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由1分子核糖、1分子腺嘌呤、3个磷酸基组成;ATP分子的结构简式A-P~P~P中,A表示腺苷,由腺嘌呤、核糖和磷酸基组成,ATP中远离腺苷的特殊的化学键容易水解,释放特殊的化学键中的能量,供生命活动需要,同时形成ADP和磷酸,ADP和Pi也可以吸收能量合成ATP,通过ATP与ADP的快速转化,满足细胞对ATP的大量需求。合成ATP的生理过程是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
【详解】A、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等有机物中储存了大量能量,不是大量ATP,A错误;
B、由于有氧呼吸能彻底分解有机物,而酒精发酵属于无氧呼吸不能将有机物彻底分解,所以分解等量的葡萄糖有氧呼吸产生ATP的数量比无氧呼吸多,B正确;
C、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都产生ATP,所需的ADP可共用,C正确;
D、催化ATP与ADP相互转化的酶不同,分别为ATP合成酶和ATP水解酶,D正确。
故选A。
二、填空题
41. 如图分别表示生物体内某些物质的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的三种物质都是由许多单糖连接而成的,其中属于动物细胞中的物质是_____,其基本单位是_____。这三种物质中,纤维素是_____的重要成分。
(2)若图乙所示化合物为RNA,其基本组成单位是_____,可用图中字母_____表示,各基本单位之间是通过_____(填“①”“②”或“③”)连接起来的。
(3)图丙所示化合物的名称是_____,是由_____种氨基酸经_____过程形成的。图中含有肽键的是_____(填序号)。
【答案】(1) ①. 糖原 ②. 葡萄糖 ③. 植物细胞壁
(2) ①. 核糖核苷酸 ②. b ③. ②
(3) ①. 四肽 ②. 3 ③. 脱水缩合 ④. ③⑤⑦
【解析】
【分析】题图分析,图甲中淀粉、糖原、纤维素都是多糖,均由单体葡萄糖聚合形成的多聚体。图乙是是一段核苷酸链,其中b可表示一个核苷酸结构;丙图中化合物是由4个氦基酸分子脱水缩合形成的四肽,其中①是氨基,②④⑥⑧都是R基团,⑨是羧基,③⑤⑦表示肽键。
【小问1详解】
图甲中的三种物质都是由许多单糖连接而成的,其中糖原是动物细胞中特有的多糖,其基本单位是葡萄糖。这三种物质中,纤维素是构成植物细胞壁的重要成分,纤维素和淀粉是植物细胞中存在的多糖。
【小问2详解】
若图乙所示化合物为RNA,即核糖核酸,其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可用图中字母b表示,各基本单位之间是通过②连接起来,该化学键的名称为磷酸二酯键。
【小问3详解】
丙图中化合物是由4个氦基酸分子脱水缩合形成,叫四肽,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不同的氨基酸的R基不同,该化合物中,②④⑥⑧都是R基团,④和⑧是相同的R基(-CH3),所以共有3种氨基酸,经过脱水缩合形成该化合物,图中可表示肽键的③⑤⑦。
42. 图为流动镶嵌模型及物质跨膜运输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①是___
(2)b物质的跨膜运输特点是: 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
(3)探究水稻从培养液中吸收Si4+是主动运输还是被动运输?
请完善实验。
①实验步骤:
A.取甲、乙两组生长发育相同的水稻幼苗,放入适宜浓度含有Si4+的完全培养液中。
B.甲组____________,乙组抑制细胞的有氧呼吸。
C一段时间后,测定两组根系____________
②实验结果及实验结论:
A.若两组植株对Si4+的吸收速率相同,则说明水稻从培养液中吸收Si4+的方式是____________
B.若乙组植株对Si4+的吸收速率____________甲组,则说明水稻从培养液中吸收Si4+的方式是 ____________
【答案】 ①. 糖蛋白 ②. 需要载体蛋白 ③. 需要消耗能量 ④. 给予正常的细胞呼吸条件 ⑤. 对Si4+的吸收速率 ⑥. 被动运输 ⑦. (明显)小于 ⑧. 主动运输
【解析】
【分析】分析题中流动镶嵌模型及物质跨膜运输示意图,①为糖蛋白,②为磷脂双分子层,③为蛋白质。根据所在的位置,图中Ⅰ侧为细胞膜的外侧,Ⅱ为内侧。物质a能顺浓度梯度运输且不需要载体和能量,说明为自由扩散;物质b的运输需要载体蛋白和能量,且是逆浓度梯度运输,说明为主动运输。
【详解】(1)根据前面的分析可知,图中①是糖蛋白,②为磷脂双分子层,③为蛋白质。
(2) b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其特点是:需要载体蛋白和消耗能量。
(3)若要探究水稻从培养液中吸收Si4+是 主动运输还是被动运输,关键要在形成对照实验的两组中体现一组正常进行有氧呼吸供能,一组在无氧中不能进行有氧呼吸供能,对比两组的实验结果即可。
实验步骤如下: 取甲、乙两组生长发育相同的水稻幼苗,放入适宜浓度含有Si4+的完全培养液中;甲组给予正常的细胞呼吸条件(有氧),乙组抑制细胞的有氧呼吸(无氧);一段时间后,测定两组根系对Si4+的吸收速率。
实验结果及实验结论:若两组植株对Si4+的吸收速率相同,则说明水稻从培养液中吸收Si4+的方式是被动运输;若乙组植株对Si4+的吸收速率明显小于甲组,则说明水稻从培养液中吸收Si4+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点睛】熟悉细胞膜的结构组成和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的判断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其次设计实验要注意遵循实验的基本原则——对照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确定自变量和因变量,才能得出准确的实验结果和实验结论。
43. a、将某一洋葱鳞片叶放在某一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制成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有3种状态的细胞,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细胞B处于何种生理状态?_____。
(2)这3个细胞在未发生上述情况之前吸水能力的大小关系是_____。
(3)细胞C中标号①中的物质是_____。
(4)假设将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制成装片并使之处于高渗溶液中而发生质壁分离,用显微镜观察一个细胞的质壁分离发生过程,发现该细胞形态的变化顺序是_____(用图中字母表示)。
(5)若上述3幅图是同一细胞在不同浓度的外界溶液中发生的现象。则这3种溶液浓度的大小关系是_____。
b、下图为细胞中生物膜系统的概念图,A~F为结构(C、D均为双层膜),①②代表分泌蛋白的转移途径。请据图回答:
(6)A结构的名称是_____,未能在图中表示出来的具膜细胞器有_____和溶酶体。
(7)①②过程的膜融合依赖于生物膜具有_____的结构特点。科学家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常用的实验方法是_____。
【答案】(1)质壁分离或将要进行质壁分离的复原
(2)A>B>C (3)蔗糖溶液
(4)A→B→C (5)C>B>A
(6) ①. 核膜 ②. 液泡
(7) ①. 一定的流动性 ②. 同位素标记法##同位素示踪法
【解析】
【分析】题图分析,A细胞处于动态平衡或吸水状态,B细胞刚发生质壁分离,C细胞质壁分离的程度较大。当外界溶液浓度一样,发生质壁分离程度越大,说明该细胞液与外界溶液浓度差越大,即细胞液浓度越小。由上图质壁分离程度可知ABC细胞未发生图示现象之前,细胞液浓度大小为:A>B>C。
【小问1详解】
由于图示为静态的图像,不能确定下一步细胞的状态,因此,细胞B可能处于质壁分离或将要进行质壁分离的复原状态。
【小问2详解】
图A细胞处于几乎正常的状态,说明A细胞液浓度与外界溶液浓度基本相同;B细胞中细胞壁和原生质层刚刚处于质壁分离状态,说明该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溶液;而C细胞表现得质壁分离程度更大,说明C细胞失水更多,说明该细胞的细胞液浓度远远小于外界溶液浓度,即A、B、C三个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大小为A>B>C,即同时也A、B、C三个细胞吸水力大小为A>B>C。
【小问3详解】
细胞C中标号①指的是细胞壁和原生质层之间的部位,其中的物质是外界溶液,即蔗糖溶液。
【小问4详解】
假设将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制成装片并使之处于高渗溶液中而发生质壁分离,用显微镜观察一个细胞的质壁分离发生过程,则其失水量逐渐增多,即该细胞形态的变化顺序是A→B→C。
【小问5详解】
若上述3幅图是同一细胞在不同浓度的外界溶液中发生的现象。则根据图示A、B、C细胞的状态可知这3种溶液浓度的大小关系是C>B>A,因为C细胞表现得质壁分离程度最大,失水最多,说明C细胞的细胞液浓度最小,即其与外界溶液浓度差最大;而A细胞几乎没有变化,说明其细胞液浓度与外界溶液浓度相当。
【小问6详解】
生物膜系统包括细胞膜、核膜和细胞器膜,图中A结构具有双层膜,为核膜,具膜细胞器中C能产生氧气,代表叶绿体,D能消耗氧气,代表线粒体,E和F为单层膜的细胞器,可表示内质网和高尔基体,B表示的是细胞膜,则未能在图中表示出来的具膜细胞器有液泡和溶酶体。
【小问7详解】
①②过程的膜融合体现了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的特点,科学家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常用的实验方法是同位素标记法,通过同位素的放射性走向明确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途径。
44. 茶叶细胞中存在多种酚类物质,酚氧化酶能使无色的酚类物质氧化生成褐色的物质。实验小组分别在25℃和35℃条件下,测定了的酚氧化酶在不同的pH条件下催化酚类物质氧化所需要的时间,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_。
(2)若酚氧化酶催化的最适温度为35℃,则曲线①是在________(温度)下测定的结果。35℃条件下的实验操作步骤排序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
①加入酚类物质;②加入酚氧化酶;③水浴保持35℃;④控制不同的pH;⑤检测实验结果。
A.①②③④⑤ B.①④③②⑤ C.①③②④⑤ D.①②④③⑤
(3)两种温度条件下,酚氧化酶的最适pH是否相同?______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在pH为1和13的条件下,实验结束后观察到溶液的颜色为无色,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绿茶加工过程中,首先要进行高温炒制才能形成绿叶绿汤的品质特点,你认为这一过程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温度、pH ②. 25℃ ③. B ④. 相同 ⑤. 两条曲线最低点对应的pH值相同 ⑥. 过酸、过碱都能使酶失去活性 ⑦. 高温使酚氧化酶失去活性
【解析】
【分析】酶的特性有:高效性、专一性和温和性。
图中的自变量是:不同的温度和不同的pH,因变量是酶类物质氧化所需要的时间,即时间越短,说明酶活性越强。图中曲线②对应的温度酶活性较强。另外该图中不同温度处理下,曲线的最低点(最适pH)相同,说明2种温度下最适pH相同。
【详解】(1)该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的温度和pH,因变量是酶类物质氧化所需要的时间。
(2)酚类物质氧化所需要的时间越短,酶活性越强,故曲线②对应的温度酶活性较强。若酚氧化酶催化的最适温度为35℃,则曲线②是35℃,曲线1对应的温度是25℃。若探究35℃时不同pH对酶活性的影响,加入酚类物质后,应该先调节pH,水浴保持35℃,再加入酚氧化酶,最后检测实验结果。
(3)由图可知,两曲线的最低点对应的pH相同,故不同温度下的最适pH均为6相同。在
pH为1和13的条件下,酶变性失活,实验结束后观察到溶液的颜色为无色。
(4)绿茶加工过程中利用的高温使酶变性的原理,形成绿叶绿汤的品质。
【点睛】易错点:探究不同温度或pH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应将酶和底物分别用某种温度或pH处理后再进行混合。
民勤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民勤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读图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读图填空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读图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