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
展开民勤一中 2022-2023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卷高一生物
一、单项选择题
1. 下图A表示细胞进行有丝分裂的一个细胞周期所用的时间,图B表示连续分裂的细胞相邻的两个细胞周期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一个细胞周期是指乙→乙的全过程
B. c段消耗ATP, d段不消耗ATP
C. 在高等植物细胞内,两组中心体之间发射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发生在甲→乙过程
D. b段的主要变化是DNA的复制及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答案】A
【解析】
【分析】有丝分裂的细胞具有细胞周期,一个细胞周期由间期(时间长)和分裂期(时间短)组成,据图分析,A图中乙→甲为间期,甲→乙为分裂期,乙→甲→乙为一个细胞周期;B图中a、c为间期,b、d为分裂期。
【详解】A、一个细胞周期由间期(时间长)和分裂期(时间短)组成,图A中一个细胞周期是指乙→甲→乙的过程,A正确;
B、细胞中每时每刻都需要消耗能量,c为间期,d为分裂期,两个阶段细胞中均存在耗能的反应,c和d两段都要消耗ATP,B错误;
C、高等植物细胞没有中心体,C错误;
D、DNA的复制及有关蛋白质的合成主要发生在间期(a段和c段),而b段为分裂期,D错误。
故选A。
2. 如图表示某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a→b的过程,形成染色单体,DNA分子含量加倍
B. d→e的过程,着丝粒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
C. b→d的过程中,存在核膜消失,核仁逐渐解体
D. d时期染色体的着丝粒可能排列在细胞板上
【答案】D
【解析】
【分析】1、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4)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2、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中a→b表示染色质的复制;b→c表示前期染色质变成染色体;d图表示中期染色体,其形态比较固定;e表示后期着丝粒的分裂。
【详解】A、图中a→b表示染色质的复制,形成染色单体,一条染色体上2条姐妹染色单体,2个DNA分子,DNA分子含量加倍,A正确;
B、d→e的过程表示着丝粒的分裂,着丝粒一分为二,染色体数目加倍,B正确;
C、b→c表示前期染色质变成染色体;d图表示中期染色体,其形态比较固定,b→d的过程中,存在核膜消失,核仁逐渐解体(前期),C正确;
D、d时期染色体的着丝粒可能排列在赤道板上(赤道板是虚拟的),发生在中期,而细胞板出现于有丝分裂末期,D错误。
故选D。
3. 下列关于“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甲紫等酸性染料可以使染色质或染色体染成深色
B. 漂洗的主要目的是洗去浮色,便于观察到被着色的染色体
C. 压片可将根尖组织细胞分散成单层,便于观察单个细胞
D. 观察时应首先找到中期细胞,然后跟踪观察其后期、末期变化
【答案】C
【解析】
【分析】洋葱根尖有丝分裂实验,细胞在解离期在由15%的盐酸和95%的酒精组成的解离液的作用下死亡。解离目的:使组织中的细胞互相分离开。由于细胞分裂的间期时间长,分裂期时间短,所以细胞大多数处于分裂间期;制片:镊子尖把根尖弄碎,盖上盖玻片,复加一块载玻片用拇指轻压(使细胞分散开)。
【详解】A、染色体易被碱性染料染色,甲紫等碱性染料可以使染色质或染色体染成深色,A错误;
B、漂洗的目的是洗去解离液,防止解离过度,B错误;
C、压片是指轻轻按压临时装片,可将根尖细胞压成单层,便于观察,C正确;
D、解离时细胞已经死亡,不能跟踪观察其变化,分裂中期的细胞染色体螺旋化程度最大,最容易观察,进行观察时,根据染色体的形态和分布,首先找出分裂中期的细胞,然后再找出前期、后期、末期的细胞,D错误。
故选C。
4. 下图表示细胞有丝分裂的某时期(图1)和不同时期染色体和核DNA分子的数量关系(图2)。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图1表示有丝分裂的中期图,可对应图2的bc段
B. 完成图2中cd段变化的细胞分裂时期是末期
C. 图2中ab段细胞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D. bc段细胞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核DNA分子数为1∶2∶2
【答案】B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1,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的中期。分析图2,ab段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分子数由1变为2 ,应属于间期,bc段属于前期、中期,cd段为着丝粒分裂,发生于后期。
【详解】A、图1中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表示有丝分裂的中期图,每条染色体上含有2个DNA分子,可对应图2的bc段,A正确;
B、图2中cd段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分子数由2变为1,发生着丝粒分裂,对应的细胞分裂时期是后期,B错误;
C、图2中ab段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分子数由1变为2 ,细胞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C正确;
D、bc段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分子数为2个,细胞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核DNA分子数为1∶2∶2,D正确。
故选B。
5. 在一个细胞周期中,会发生在同一时期的是( )
A. 着丝粒的分裂和染色体数目的加倍
B. 染色体数目的加倍和核DNA数目的加倍
C. 细胞板的出现和纺锤丝的出现
D. 纺锤丝出现和核DNA数目的加倍
【答案】A
【解析】
【分析】1、有丝分裂间期:核DNA复制,核DNA数目加倍;有丝分裂前期,出现染色体和纺锤体;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粒断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形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加倍。
2、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出现细胞板,细胞板最终发展成新的细胞壁,一个细胞变成两个细胞。
【详解】A、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形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加倍,发生于有丝分裂后期,A正确;
B、染色体数目加倍发生于有丝分裂后期,核DNA数目加倍发生于有丝分裂间期,B错误;
C、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细胞中央出现细胞板,纺锤丝在有丝分裂前期出现,C错误;
D、有丝分裂前期出现纺锤丝,核DNA数目加倍发生于有丝分裂间期,D错误。
故选A。
6. 下列有关细胞周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肝细胞的细胞周期中染色体存在的时间比染色质的长
B. 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不同体现在前期和后期
C. 若用DNA合成抑制剂处理连续分裂的细胞,细胞将会停留在分裂间期
D. 在高等植物细胞的细胞周期中,细胞板的出现和纺锤体的出现发生在同一时期
【答案】C
【解析】
【分析】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所经历的全过程,分裂间期主要完成DNA复制和蛋白质合成,分裂期主要完成染色体的平均分配。
【详解】A、肝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不能进行有丝分裂,无细胞周期,A错误;
B、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不同体现在前期纺锤体的形成方式和末期形成子细胞的方式,B错误;
C、若用DNA合成抑制剂处理连续分裂的细胞,DNA合成抑制剂抑制DNA复制,DNA复制发生在分裂间期,所以细胞将会停留在分裂间期,C正确;
D、在高等植物细胞中,细胞板的出现发生在分裂的末期,纺锤体的出现发生在分裂的前期,D错误。
故选C。
7. 涡虫是具有较强再生能力的雌雄同体动物,其80%的基因与人类同源。实验表明,将2cm长的涡虫切成200多块,每块都能很快发育成一条完整的涡虫。下列叙述欠妥当的是( )
A. 被切成小块的涡虫具有发育的全能性
B. 离体涡虫切块的细胞发育成完整涡虫的过程中会发生增殖分化
C. 涡虫细胞通过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等方式增殖
D. 研究涡虫的再生基因利于寻找延缓人体器官衰老的方法
【答案】C
【解析】
【分析】细胞的全能性是指细胞经分裂分化后,仍具有产生完整有机体或分化成其他各种细胞的潜能和特性。
【详解】AB、将2cm长的涡虫切成200多块,每块都能很快发育成一条完整的涡虫。说明被切成小块的涡虫具有发育的全能性,离体涡虫切块的细胞发育成完整涡虫的过程中会发生增殖分化,形成各种组织和器官,AB正确;
C、涡虫是具有较强再生能力的雌雄同体动物,所以涡虫细胞通过有丝分裂方式增殖,C错误;
D、涡虫是具有较强再生能力的雌雄同体动物,其80%的基因与人类同源,所以研究涡虫的再生基因利于寻找延缓人体器官衰老的方法,D正确。
故选C。
8. 小麦粒色受三对基因A/a、B/b、D/d控制(独立遗传)。A、B和D决定红色,每个基因对粒色增加效应相同且具有叠加性,、和决定白色。将粒色最浅和最深的植株杂交得到。的自交后代中,与基因型为的个体表型相同的个体所占比例为(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分析】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
【详解】由于三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因此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粒色最浅的小麦的基因型是aabbdd,最深的小麦的基因型是AABBDD,杂交子一代的基因型是AaBbDd,子一代自交,与基因型为AaBbdd 的个体表型相同的个体含两个显性基因,(1)含有两对杂合基因和一对隐性纯合基因:AaBbdd、AabbDd、aaBbDd;(2)含有一对显性纯合基因和两对隐性纯合基因:AAbbdd、aabbDD、aaBBdd。比例是1/2×1/2×1/4×3+1/4×1/4×1/4×3=15/64。
故选D。
9. 位于染色体两端的“端粒”结构被形象地比喻为控制细胞分裂次数的“时钟”,它会随着细胞分裂而变短。恶性肿瘤细胞具有一种高活性的端粒酶,它能维持癌细胞端粒的长度,使其无限制扩增。据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端粒的长度可决定细胞的寿命
B. 端粒酶和端粒的化学本质相同
C. 正常细胞分裂次数有限是因为缺少高活性的端粒酶
D. 细菌中无端粒结构
【答案】B
【解析】
【分析】人体所有体细胞都是由受精卵有丝分裂而来的,含有相同的遗传物质,正常人的生殖细胞中有延长染色体端粒的酶,即含有控制端粒酶合成的基因,则体细胞中也含有控制端粒酶合成的基因,但该基因不能表达,所以染色体随着细胞分裂而变短,导致体细胞不能无限分裂。
【详解】A、端粒DNA序列在每次细胞分裂后就缩短一截,随着DNA复制与细胞分裂的不断进行,端粒会逐渐缩短,待缩短至一定程度,同时细胞不能继续分裂而逐渐走向衰老与死亡,因此,端粒的长度可决定细胞的寿命,A正确;
B、端粒是真核生物染色体末端的DNA重复序列,端粒酶属于酶,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RNA,因此二者化学本质不同,B错误;
C、正常细胞分裂次数有限是因为缺少端粒酶导致细胞分裂次数受限,C正确;
D、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染色体,因此无端粒,D正确。
故选B。
10. 细胞自噬是将细胞内受损、变性、衰老的蛋白质或细胞器运输到溶酶体内并降解的过程。图中①②③表示细胞自噬的三种方式,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细胞通过③减少有害蛋白在细胞内的积累,从而延长细胞寿命
B. 自噬体与溶酶体融合能体现细胞膜的流动性
C. 细胞自噬被维持在一定水平,能确保细胞内的正常生命活动
D. 细胞自噬贯穿正常细胞生长、分化、衰老和凋亡的全过程
【答案】B
【解析】
【分析】细胞自噬是将细胞内受损、变性、衰老的蛋白质或细胞器运输到溶酶体内并降解的过程。溶酶体中含有水解酶,能水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
【详解】A、细胞通过③将细胞内变性失活或有害的蛋白质降解,可减少有害蛋白在细胞内的积累,从而延长细胞寿命,A正确;
B、自噬体与溶酶体融合、溶酶体吞噬颗粒的过程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而不是细胞膜的流动性,B错误;
C、细胞自噬被维持在一定水平,可将细胞内受损、变性、衰老的蛋白质或细胞器降解,同时不影响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C正确;
D、细胞自噬有利于细胞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贯穿正常细胞生长、分化、衰老和凋亡的全过程,D正确。
故选B。
11. 玉米的早熟和晚熟性状分别由等位基因D和d控制,纯合早熟亲本与晚熟亲本杂交得到F1,F1自交产生F2的过程中,若F1产生的雌配子均存活,产生的雄配子中含D基因的有50%致死、含d基因的均存活,则F2出现的性状及比例为( )
A. 早熟:晚熟=5:1 B. 早熟:晚熟=2:1
C 早熟:晚熟=3:1 D. 早熟:晚熟=4:1
【答案】B
【解析】
【分析】玉米的早熟和晚熟性状分别由等位基因D和d控制,纯合早熟亲本(DD)与晚熟亲本(dd)杂交得到F1(Dd),F1产生的雌配子均存活,种类和比例为1/2D、1/2d;F1产生的雄配子中含D基因的有50%致死、含d基因的均存活,则雄配子种类和比例为1/3D、2/3d。
【详解】纯合早熟亲本(DD)与晚熟亲本(dd)杂交得到F1(Dd),F1产生的雌配子均存活,其种类和比例为1/2D、1/2d;F1产生的雄配子中含D基因的有50%致死、含d基因的均存活,则雄配子的种类和比例为1/3D、2/3d;故F2的晚熟(dd)=1/2×2/3=1/3,早熟(D_)=1-1/3=2/3,即早熟:晚熟=2:1,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12. 已知豌豆的花色有红花和白花两种,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选用纯种红花豌豆和纯种白花豌豆杂交,F1均为红花豌豆,F1自交得F2,取F2的红花豌豆自交,F3中白花豌豆所占比例为( )
A. 1/4 B. 1/6 C. 1/8 D. 1/9
【答案】B
【解析】
【分析】依题意“选用纯种红花豌豆和纯种白花豌豆杂交,F1均为红花豌豆”可知红花为显性性状,进一步推出亲本的基因型为AA和aa,F1的基因型为Aa。
【详解】依题意“选用纯种红花豌豆和纯种白花豌豆杂交,F1均为红花豌豆”可知红花为显性性状,P:AA×aa,F1:Aa,F2:1AA、2Aa、1aa,取F2的红花豌豆(1/3AA、2/3Aa)自交,F₃中白花豌豆所占比例为(2/3)×(1/4)=1/6,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13. 孔雀鱼尾色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科研人员选用深蓝尾和紫尾进行杂交实验,F1均为浅蓝尾,F1随机交配,F2中同时出现深蓝尾、浅蓝尾和紫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孔雀鱼尾色的表型可以反映它的基因型
B. F1出现浅蓝尾的现象称为性状分离
C. 孔雀鱼尾色的显性现象的表现形式为共显性
D. F2中出现深蓝尾、浅蓝尾和紫尾是基因自由组合的结果
【答案】A
【解析】
【分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
题意分析,深蓝尾和紫尾进行杂交实验,F1均为浅蓝尾,F1随机交配,F2中同时出现深蓝尾、浅蓝尾和紫尾,据此可推测,若相关基因用B/b表示,则浅蓝尾的基因型为Bb,该个体产生的配子的类型及比例是B∶b=1∶1,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BB∶Bb∶bb=1∶2∶1,即深蓝尾和紫尾均为纯合子。
【详解】A、根据题意可知,控制孔雀鱼尾色的一对等位基因之间表现为不完全显性,因此,根据孔雀鱼尾色的表型可以判断它的基因型,A正确;
B、F2中同时出现深蓝尾、浅蓝尾和紫尾的现象称为性状分离,B错误;
C、 孔雀鱼尾色的显性现象的表现为不完全显性,C错误;
D、 F2中出现深蓝尾、浅蓝尾和紫尾是基因分离的结果,是因为F1为杂合子,减数分裂过程中产生了两种比例均等的配子,经过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产生了子二代的性状分离现象,D错误。
故选A。
14. 香豌豆的花色有紫花和白花两种表现,显性基因C和P同时存在时开紫花。两个纯合白花品种杂交,F1开紫花,F1自交,F2的性状分离比为紫花∶白花=9∶7。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两个白花亲本的基因型为ccPP与CCpp
B. F2中白花的基因型有5种
C. F2紫花中纯合子的比例为1/9
D. F1测交结果紫花与白花的比例为1∶1
【答案】D
【解析】
【分析】题意分析,紫花的基因型是C_P_,白花的基因型是C_pp或ccP_或ccpp。F1开紫花(C_P_),其自交所得F2的性状分离比为紫花:白花=9:7,9:7是9:3:3:1的变式,说明F1的基因型是CcPp,由F1的基因型可推知两个纯合白花亲本的基因型为CCpp与ccPP。
【详解】A、根据题意可知,紫花的基因型是C_P_,白花的基因型是C_PP或ccP_或ccPP。F1开紫花(C_P_),其自交所得F2的性状分离比为紫花:白花=9:7,9:7是9:3:3:1的变式,说明F1的基因型是CcPp,由F1的基因型可推知两个纯合白花亲本的基因型为CCpp与ccPP,A正确;
B、F2中白花的基因型有5种,即CCpp、CcPP、ccPP、ccPp、ccPp,B正确;
C、F1(CcPp)自交所得F2中紫花植株(C_P_)占 916 ,紫花纯合子(CCPP)占总数的 1/16 ,所以F2紫花中纯合子的比例为 1/9 ,C正确;
D、已知F1的基因型是CcPp,其测交后代的基因型为CcPp(紫花):Ccpp(白花):ccPp(白花):ccpp(白花),则紫花:白花=1:3,D错误。
故选D。
15. 决定配子中染色体组合多样性的因素包括( )
A. 染色体的复制和平均分配
B. 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C. 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和互换
D. 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互换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答案】D
【解析】
【分析】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的重新组合,这是配子中染色体组合具有多样性的根本原因,包括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详解】A、染色体的复制和平均分配不会导致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A错误;
B、同源染色体分离不会导致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B错误;
C、同源染色体的联会不会导致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C错误;
D、减数分裂过程中,四分体时期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都会增加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D正确。
故选D。
16. 现有一只雄果蝇,基因型如图,Ⅱ、Ⅲ、Ⅳ表示三对常染色体,已知该雄果蝇同源染色体间的片段不交换。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果蝇一个初级精母细胞产生的精细胞的基因型为AbD、abd或Abd、abD
B. 该果蝇减数分裂过程中复制形成的两个D基因发生分离的时期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C. 该果蝇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移向细胞同一极的基因有A、a、b、b、D、d
D. 为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可用基因型为AaBBDd的雌果蝇与之交配
【答案】B
【解析】
【分析】分析图:该果蝇基因型为AabbDd,其中A/a和D/d遵循自由组合;A/a和b/b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而是连锁在一起。
【详解】A、通过分析可知,该果蝇基因型为AabbDd,因为A/a和D/d遵循自由组合,A/a和b/b连锁在一起,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所以其一个初级精母细胞产生的精细胞的基因型为AbD、abd或Abd、abD,A正确;
B、该果蝇减数分裂中复制形成的两个D基因在一条染色体上,同源染色体间的片段没有发生互换,则其发生分离的时期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B错误;
C、有丝分裂形成的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和母细胞染色体数目一样,所以该果蝇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移向细胞同一极的基因有A、a、b、b、D、d,C正确;
D、通过分析可知,A/a和D/d遵循自由组合,故为验证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可用基因型为AaBBDd的雌果蝇与之交配,D正确。
故选B。
17. 下列有关二倍体动物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生物体中同一种细胞可同时进行这两种形式的细胞分裂
B. 这两种形式的细胞分裂都要进行DNA的复制
C. 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分裂Ⅱ后期染色体数相同
D.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过程中,细胞均均等分裂
【答案】D
【解析】
【分析】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类似于有丝分裂)。
【详解】A、睾丸中的精原细胞和卵巢中的卵原细胞都可以进行减数分裂,也可以进行有丝分裂,A正确;
B、这两种形式的细胞分裂都要在分裂前的间期进行DNA的复制,B正确;
C、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的数目等于体细胞中的数目,由于减数分裂Ⅰ同源染色体的分离,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所以减数分裂Ⅱ中期染色体数目等于体细胞中的一半,但减数分裂Ⅱ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等于体细胞数目,C正确;
D、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均均等分裂,减数分裂形成精子过程中,细胞均均等分裂,而减数分裂形成卵细胞过程中,减数分裂Ⅰ初级卵母细胞不均等分裂,形成大的次级卵母细胞和小的第一极体,减数分裂Ⅱ次级卵母细胞不均等分裂,形成卵细胞和极体,而第一极体均等分裂形成两个第二极体,D错误。
故选D。
18. 下列有关人体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中都会出现同源染色体的联会现象
B. 精子的形成需要经过变形,而卵细胞的形成不需要经过变形
C. 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中均发生细胞质的不均等分裂
D. 一个精原细胞和一个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的生殖细胞数量不同
【答案】C
【解析】
【分析】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A、联会减数分裂Ⅰ过程中(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该时期DNA已完成复制,染色单体已形成,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均属于减数分裂,会出现同源染色体的联会现象,A正确;
B、精子的形成过程需要经过变形,而卵细胞的形成不需要经过变形,B正确;
C、精子形成过程中细胞质均等分裂,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中细胞质不均等分裂,C错误;
D、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得到4个精细胞,一个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得到1个卵细胞和3个极体,D正确。
故选C。
19. 下列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萨顿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
B. 摩尔根利用果蝇杂交实验,运用假说一演绎法确定基因在染色体上
C. 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D. 性染色体只存在于生殖细胞中,常染色体只存在于体细胞中
【答案】D
【解析】
【分析】摩尔根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测交实验)→得出结论。萨顿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的假说。
【详解】A、萨顿根据基因与染色体行为的一致性、运用类比推理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据说.A 正确;
B、摩尔根在研究果蝇时发现一只突变的白眼雄果蝇、并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B正确;
C、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一条染色体含有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C正确;
D、在正常体细胞中,无论是常染色体还是性染色体,都是成对存在的,并经减数分裂后减半存在于生殖细胞中,所以在体细胞和生殖细胞中都有性染色体的存在;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有的可以控制性别,但是也有不控制性别的,如控制色盲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D错误。
故选D。
20. 摩尔根和他的学生们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发明了测定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的方法,并绘制出第一幅果蝇各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该图说明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B. 控制白眼、朱红眼和深红眼的基因互为等位基因
C. 复制产生的两个白眼基因一般会随染色单体分开而分开
D. 卵细胞中可能同时存在黄身和截翅的基因
【答案】B
【解析】
【分析】1、基因与染色体之间的关系:一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2、等位基因是指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相同位置,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详解】A、该图显示果蝇多种基因在一条染色体上,说明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A正确;
B、控制白眼、朱红眼和深红眼的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不是等位基因,B错误;
C、复制产生的两个白眼基因位于姐妹染色单体上,一般会随染色单体分开而分开,C正确;
D、黄身和截翅位于一条染色体上,两者可能同时出现在卵细胞中,D正确。
故选B。
二、多项选择题
21. 下图所示为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核DNA数目、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甲和图乙的纵坐标分别为核DNA数目和染色体数目
B. 图甲中AC段和图乙中AC段代表细胞有丝分裂的同一时期
C. 图乙中B点到C点是着丝粒分裂的结果
D. 图甲中的CD段和图乙中的DE段表示的分别是后期和末期
【答案】AC
【解析】
【分析】甲图中,间期DNA复制导致核内DNA含量加倍,末期核DNA随染色体平分到两子细胞中导致细胞内核DNA含量减半。所以图甲的纵坐标为核DNA数目:AB段表示DNA的复制,发生在有丝分裂间期:BC段表示前期、中期、后期:DE段表示末期。乙图中,由于染色体数目的判断依据是着丝粒数,后期由于着丝粒分裂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末期染色体平分到两个子细胞中导致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减半,所以图乙的纵坐标为染色体数目,AC段表示有丝分裂的间期、前期、中期,BC段染色体数目加倍是由于后期时着丝粒发生分裂,因此CD段表示后期,DE段表示末期。
【详解】 A、图甲的纵坐标表示核DNA数目,图乙的纵坐标表示染色体数目,A正确;
B、 图甲中AC段表示有丝分裂的间期、前期、中期和后期,图乙中AC段表示有丝分裂的间期、前期、中期,B错误;
C、图乙中B点到C点过程中,DNA和染色体数量都加倍,是后期着丝粒分裂的结果,C正确;
D、 图甲中的CD和图乙中的DE表示的是末期核DNA随染色体平分到两子细胞中,是同一个过程,D错误。
故选AC。
22. 多细胞生物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增殖与分化相伴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肝细胞和肌细胞在形态、核DNA序列及生理功能等方面均存在差异
B. 体细胞克隆猴实验说明已分化的动物体细胞具有全能性
C. 白血病患者血液中出现大量异常增殖、分化的白细胞,可通过骨髓移植治疗
D. 人体内大多数乳腺细胞仍然具有分裂和分化能力
【答案】ABD
【解析】
【分析】1、细胞分化(1)概念: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2)机理: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即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不同的细胞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不同。(3)特点:持久性、不可逆性、普遍性、遗传物质不变性。
2、细胞的全能性(1)概念:细胞经分裂和分化后,仍具有产生完整有机体或分化成其他各种细胞的潜能和特性。(2)原因:细胞内含有形成完整个体所需的全部基因。(3)条件:离体、适宜营养、激素等。(4)全能性比较:①受精卵>生殖细胞>体细胞;②植物细胞>动物细胞。动物和人体内保留着的少数具有分裂和分化能力的细胞,如造血干细胞能分化成各种血细胞。
【详解】A、同一个体肝细胞和肌细胞都是由受精卵分裂、分化而来的,它们的核DNA序列相同,形态、生理功能均存在差异,A错误;
B、体细胞克隆猴实验只能说明已分化的动物体细胞的细胞核具有全能性,B错误;
C、白血病患者血液中出现大量异常增殖、分化的白细胞,可通过将健康人的骨髓移植到白血病患者体内进行治疗,C正确;
D、人体内大多数乳腺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已失去分裂和分化能力,D错误。
故选ABD。
23. 在家鼠中短尾(T)对正常尾(t)为显性。多对短尾鼠杂交,后代中短尾鼠与正常尾鼠之比均为2: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短尾鼠的基因型可能是Tt
B. 短尾鼠与正常尾鼠杂交后代中短尾鼠可能占1/2
C. 正常尾鼠与正常尾鼠杂交后代全为正常尾鼠
D. T、t的遗传不遵循分离定律
【答案】ABC
【解析】
【分析】在家鼠中短尾(T)对正常尾(t)为显性。多对短尾鼠杂交,后代中短尾鼠与正常尾鼠之比均为2:1,可知短尾TT基因型个体死亡。
【详解】A、由多对短尾鼠杂交后代性状分离比均为2:1可知,该鼠种群可能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短尾鼠的基因型可能是Tt,A正确;
B、短尾鼠(Tt)与正常尾鼠(tt)杂交,后代短尾鼠:正常尾鼠=1:1,B正确;
C、由于正常尾为隐性性状,所以正常尾鼠自交后代全为正常尾鼠,C正确;
D、由多对短尾鼠杂交后代性状分离比均为2:1可知,该鼠种群可能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短尾鼠的基因型可能是Tt,但是T、t的遗传仍然遵循分离定律,D错误。
故选ABC。
24. 若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上等位基因的数目在两个以上,就称为复等位基因。例如,人类ABO血型系统有A型、B型、AB型、O型,由IA、IB、i三个复等位基因决定,基因IA和IB对基因i是完全显性,IA和IB是共显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人类ABO血型系统有4种基因型
B. 一个正常人体内一般不会同时含有三种复等位基因
C. IA、IB、i三个复等位基因遗传时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D. A型血男性和B型血女性婚配生下的孩子,其血型最多有4种可能
【答案】AC
【解析】
【分析】1、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复等位基因也遵循基因分离定律。
2、根据题意,人类的ABO血型是受IA,IB和i三个复等位基因所控制的。IA和IB对i基因均为显性,IA和IB为共显性关系,即两者同时存在时,能表现各自作用。A型血有两种基因型IAIA和IAi,B型血型有两种基因型IBIB和IBi,AB型为IAIB,O型为ii。
【详解】A、根据前面的分析可知,人类ABO血型系统有6种基因型,即IAIA、IAi、IBIB、IBi、IAIB、ii,A错误;
B、一个正常人体内细胞中一般不会同时含有三条同源染色体,所以一般不会同时存在三种复等位基因,B正确;
C、由于IA、IB、i三个复等位基因只能有其中两个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所以它们的遗传只能是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不可能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C错误;
D、当A型血男性基因型为IAi,B型血女性基因型为IBi时,二者婚配生下的孩子的基因型最多,分别为IAi、IBi、IAIB、ii,共有4种可能,D正确。
故选AC。
25. 下列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②摩尔根利用果蝇进行杂交实验,运用“假说一演绎”法确定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③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一定是等位基因
④一条染色体上有许多基因,染色体就是由基因组成的
⑤萨顿研究蝗虫的减数分裂,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
A. ②⑤ B. ②③ C. ③④ D. ①
【答案】AD
【解析】
【分析】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基因在染色体上,并且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萨顿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的假说,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详解】①真核生物中,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①正确;
②摩尔根利用果蝇进行杂交实验,运用“假说一演绎”法确定了基因在染色体上(控制果蝇白眼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②正确;
③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可能是等位基因,也可能是相同基因,③错误;
④一条染色体上有许多基因,染色体主要由蛋白质和DNA组成,④错误;
⑤萨顿研究蝗虫的减数分裂,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⑤正确。
综上所述,正确的是①②⑤,BC错误,AD正确。
故选AD。
三、非选择题
26. 图1是某植物细胞的细胞周期(进行有丝分裂)中不同物质的曲线变化图,图2为该细胞增殖过程中各时期的图像。请据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的虚线表示的是_____数目变化,b→c数量加倍的原因是___。
(2)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的时期分别是图1实线中的_____(填字母)和图2中的_____(填字母)。处于图2中B细胞所处的时期时, 植物细胞不同于动物细胞的一个重要的特点是_____。
(3)若某种药物可以抑制DNA的复制,则使用该药物后可以使细胞停留在图2中_____(填字母)细胞所处的时期。若纺锤体不能形成,则不能看到图2中C细胞中的染色体_____。图2的D中染色体和DNA的比值为_________。
【答案】(1) ①. 染色体 ②. 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变成染色体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
(2) ①. CD段 ②. D ③. 与动物细胞相比,植物细胞会出现细胞板,最终扩展成细胞壁
(3) ①. E ②. 被拉向细胞两极 ③. 1:2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1中实线表示核DNA含量变化曲线,虚线表示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其中AB段表示分裂间期,BC段表示分裂前期,CD段表示分裂中期,DE段表示分裂后期,EF段表示分裂末期。图2中A细胞处于分裂前期;B细胞处于分裂末期;C细胞处于分裂后期;D细胞处于分裂中期;E细胞处于分裂间期;F细胞处于分裂末期。
【小问1详解】
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规律为后期加倍(4N),平时不变(2N);核DNA变化规律为间期加倍(2N→4N),末期还原(2N),因此图1中实线表示DNA数量的变化,虚线表示染色体数目变化。b→c染色体数量加倍是因为在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变成染色体,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
【小问2详解】
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染色体的数目固定、形态清晰,是观察染色体的最佳时期。由分析可知,图1中CD段表示分裂中期,图2中D细胞处于分裂中期。图2中B细胞处于分裂末期,对于植物细胞来说,在分裂末期赤道板的位置上会出现一个细胞板,细胞板逐渐扩展,形成新的细胞壁。对于动物细胞来说,分裂的末期不形成细胞板,而是细胞膜从细胞的中部向内凹陷,最后把细胞缢裂成两部分,每部分都含有一个细胞核。
【小问3详解】
在分裂间期进行的主要活动是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若某种药物可以抑制DNA的复制,则使用该药物后可以使细胞停留在图2中E细胞所处的间期。植物细胞的纺锤体是在分裂前期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的,而在分裂后期其作用是牵引分开的染色体移向细胞的两极,若纺锤体不能形成,则在C细胞所处的后期无法看到染色体被拉向细胞两极。图2的D中染色体和DNA的比值为1:2。
27. 喷瓜是一种装饰篱栅、墙垣的良好材料,其性别由三个复等位基因(指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点上存在的2种以上的等位基因)D1、D2、D3决定,相关基因型与性别如下表所示,喷瓜的不同性别视为不同表型。回答下列问题:
基因型
D1D2
D1D3
D2D2
D2D3
D3D3
性别
雄株
雄株
两性植株
两性植株
雌株
(1)D1、D2、D3这三个复等位基因的显隐性关系为___________(用“>”表示)。
(2)选取某株两性植株进行自交,若后代只有一种表型,则该两性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若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则该两性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其自交后代的表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
(3)若选取一株雄株与一株雌株进行杂交,子代的表型最多有2种,则所选取的雄株的基因型为________。
(4)若随机选取两株植株进行杂交,子代有3种表型,则这两株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
【答案】(1)D1>D2>D3
(2) ①. D2D2 ②. D2D3 ③. 两性植株:雌株=3:1
(3)D1D2或D1D3
(4)D1D3、D2D3
【解析】
【分析】分析表格,D1D2和D1D3决定雄株,D1决定雄株,D1对D2和D3为显性,D2D2和D2D3为两性植株,可知D2决定两性植株,D2对D3为显性,D3D3决定雌株,可知D3决定雌株。
【小问1详解】
根据分析可知,D1对D2和D3为显性,D2对D3为显性,所以D1、D2、D3这三个复等位基因的显隐性关系为D1>D2>D3
【小问2详解】
据表所知,D2D2和D2D3为两性植株,D2D2植株进行自交,后代还是D2D2,D2D3植株进行自交,后代中有D2D2、2D2D3、D3D3即两性植株:雌株=3:1。
【小问3详解】
若雄株D1D2与雌株D3D3杂交,子代的基因型为D1D3、D2D3,表型分别为雄株、两性植株;若雄株D1D3与雌株D3D3杂交,子代的基因型为D1D3、D3D3,表型分别为雄株、雌株。
【小问4详解】
若随机选取两株植株进行杂交,子代有3种表型即雄株、两性植株、雌株,要想出现雌株两个亲本中都必须含有D3,出现两性植株,其中一个亲本中要有D2,即有一个亲本基因型为D2D3,后代要出现雄株,其中一个亲本要含有D1,所以另一个的亲本基因型为D1D3。
28. 月季花为两性花,被誉为“花中皇后”,是我市的市花。其花色有红色、黄色和白色三种,现将纯合的黄花(基因型aaBB)和纯合的红花杂交(基因型AAbb),经F1自交得到的F2中,红花:黄花:白花=12:3:1.回答下列问题:
(1)该种植物花色性状的遗传遵循__________定律。F2红花中纯合子占___________,红花共有___________种基因型。
(2)若红花和黄花的两个亲本杂交,子代的表现型和比例为2红花:1黄花:1白花。则两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
(3)现有一红花植株,基因型可能为AABB或AaBB或Aabb。为确定基因型,最简便的方法是将该植株进行__________实验。实验结果预测及分析如下。
①若子代植株全为红花,则待测红花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
②若子代植株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则待测红花的基因型为AaBB;
③若子代植株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则待测红花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
【答案】(1) ①. (基因)自由组合 ②. 1/6 ③. 6
(2) ①. Aabb ②. aaBb
(3) ①. 自交 ②. AABB ③. 红花:黄花=3:1 ④. 红花:白花=3:1 ⑤. Aabb
【解析】
【分析】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小问1详解】
纯合的黄花(基因型aaBB)和纯合的红花杂交(基因型AAbb),经F1自交得到的F2中,红花:黄花:白花=12:3:1(为9∶3∶3∶1的变式),故该种植物花色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AAbb的红花植株与基因型为aaBB的黄花植株杂交,F1的基因型为AaBb,全开红花;F1自交后代F2中,红花:黄花:白花=12:3:1(为9∶3∶3∶1的变式),说明F2红花植株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AABB∶AABb∶AaBB∶AaBb∶AAbb∶Aabb=1∶2∶2∶4∶1∶2,其中纯合子占1/6,基因型共有6种。
【小问2详解】
若红花(A_B_或A_bb)和黄花(aaB_)的两个亲本杂交,子代的表现型和比例为2红花∶1黄花∶1白花,说明双亲各产生两种比值相等的配子,进而推知两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和aaBb。
小问3详解】
白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现有一紫花植株,其的基因型可能为AABB或AaBB或Aabb。为确定该红花植株的基因型,可将其与白花植株进行测交。①如果待测红花的基因型为AABB,则其与白花植株进行测交,子代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全为红花。②如果待测红花的基因型为AaBB,则其与白花植株进行测交,子代植株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AaBb∶aaBb=1∶1,表现型及比例为红花∶黄花=1∶1。③如果待测红花的基因型为Aabb,则其与白花植株进行测交,子代植株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Aabb∶aabb=1∶1,表现型及比例为红花∶白花=1∶1。
29. 下图1为果蝇染色体组成示意图,下图2为X、Y染色体各区段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1可知,该果蝇的基因型是_______。果蝇通常被科学家用作遗传学研究的材料,优点是(答出两点即可)。_______。
(2)该果蝇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可以产生________种不同类型的配子,其中D、d基因的分离一般发生在_______期。
(3)若该果蝇产生了一个基因组成为AaX B的精子,产生该异常情况的原因为____(只考虑 A、a 和 B、b 两对等位基因)。
【答案】(1) ①. AaDdXBYb ②. 易饲养,繁殖率高,后代数量多;染色体数目少,便于实验分析研究
(2) ①. 8 ②.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3)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等位基因A和a未发生分离
【解析】
【分析】图1含有X和Y染色体,为雄性果蝇的染色体组成。图2为X和Y染色体结构的示意图。
【小问1详解】
由图1可知,该果蝇的基因型是AaDdXBYb。果蝇个体小,易饲养,繁殖快,染色体少易观察,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因而通常被科学家作为遗传学研究的材料。
【小问2详解】
该果蝇的基因型是AaDdXBYb,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可以产生23=8种不同类型配子,图中D、d是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分离。
【小问3详解】
若该果蝇产生了一个基因组成为AaXB的精子,由于A、a属于等位基因,所以产生该异常情况的原因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等位基因A和a未发生分离。
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读图填空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读图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一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一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