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青海省西宁市海湖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
展开西宁市海湖中学
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卷
高 一 生 物
第I卷(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 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下列有关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新细胞是从老细胞的细胞核中产生的
B. 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C. 除病毒外,一切生物体都是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构成
D.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有明显的区别,所以不具有统一性
【答案】C
【解析】
【分析】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生命起作用;新细胞是由老细胞分裂产生的。
【详解】A、新细胞是由老细胞分裂产生的,但不是从老细胞的细胞核中产生的,A错误;
B、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B错误;
C、除病毒外,一切生物体都是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的,C正确;
D、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有明显的区别,具有差异性,但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都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都以 DNA 作为遗传物质,这体现了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统一性,D错误。
故选C。
2. 下列关于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真核细胞的结构比原核细胞的结构复杂,大多数具有生物膜系统
B. 多细胞生物都是真核生物,单细胞生物都是原核生物
C. 蓝细菌无叶绿体,所以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D.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都有细胞膜、细胞质和核糖体,体现了细胞的多样性
【答案】A
【解析】
【分析】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原核生物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也含有核酸和蛋白质等物质。真核细胞分裂的方式为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原核细胞一般进行二分裂。
【详解】A、真核细胞的结构比原核细胞的结构复杂,有成形的细胞核和多种复杂的细胞器,大多数具有生物膜系统,A正确;
B、多细胞生物都是真核生物,单细胞生物有的是原核生物,有的是真核生物,如酵母菌是单细胞真菌,B错误;
C、蓝藻无叶绿体,但有叶绿素和藻蓝素,能进行光合作用,C错误;
D、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都有细胞膜、细胞质和核糖体,体现了细胞的统一性,D错误。
故选A。
3. 某生物兴趣小组在野外发现一种组织颜色为白色的不知名野果,该小组把这些野果带回实验室欲鉴定其中是否含有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脂肪鉴定中50%的酒精是为了溶解组织中的油脂
B. 加入斐林试剂并水浴加热,溶液呈砖红色,说明野果中含有葡萄糖
C. 鉴别蛋白质时,加入的双缩脲试剂A量比双缩脲试剂B多
D. 蛋白质鉴定时,将NaOH溶液和CuSO4溶液混合后再加入样液
【答案】C
【解析】
【分析】斐林试剂是由甲液(质量浓度为0.1g/mL氢氧化钠溶液)和乙液(质量浓度为0.05g/mL硫酸铜溶液)组成,用于鉴定还原糖,使用时要将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含样品的试管中,且需水浴加热;
双缩脲试剂由A液(质量浓度为0.1g/mL氢氧化钠溶液)和B液(质量浓度为0.01g/mL硫酸铜溶液)组成,用于鉴定蛋白质,使用时要先加A液后再加入B液。
【详解】A、脂肪鉴定中50%的酒精是为了溶解染色剂,以便洗去浮色,A错误;
B、加入斐林试剂并水浴加热,溶液呈砖红色,说明该野果中含有还原糖,但不一定是葡萄糖,B错误:
CD、用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时,应先加入A液,再加入B液,且B液的滴加量要少,否则A液和B液会发生反应,影响实验结果,因此在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中,先滴加1ml双缩脲A液,再滴加4滴双缩脲B液,C正确,D错误。
故选C。
4. 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袁隆平院士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他培育的杂交水稻,解决了我国众多人口的吃饭问题。下列有关水稻种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水稻种子中主要含有C、H、O、N、P等元素
B. 萌发水稻种子的匀浆加入斐林试剂并水浴加热后可出现砖红色沉淀
C. 水稻种子在萌发过程中有机物种类会增加
D. 水稻种子晒干过程中,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降低,细胞代谢水平下降
【答案】D
【解析】
【分析】按照元素的含量不同,细胞中的元素分成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大量元素包括C、H、O、N、P、S、K、Ca、Mg,微量元素包括Fe、Mn、Zn、Cu、B、Mo等;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有:C、H、O、N、P、S。还原糖和斐林试剂通过水浴加热会形成砖红色沉淀。
【详解】A、C、H、O、N、P、S是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故水稻种子中主要含有C、H、O、N、P等元素,A正确;
B、萌发水稻种子匀浆中含有还原糖,加入斐林试剂后,水浴加热能发生砖红色反应,B正确;
C、从种子到萌发成幼苗的整个过程中,有机物的质量会减少,但有机物种类会增加,原因是有机物分解过程中产生了许多的中间产物,C正确;
D、水稻种子在晒干过程中丢失大量的自由水,导致结合水与自由水水的比值上升,细胞代谢水平下降,D错误。
故选D。
5.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造成多脏器损伤,以肺部感染最为常见。下列关于结核杆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菌是营寄生生活的自养型生物 B. 该菌的遗传物质分布于细胞核内
C. 该菌由DNA和蛋白质外壳构成 D. 结核杆菌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
【答案】D
【解析】
【分析】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主要区别是原核生物的细胞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细胞内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结核病的病原体为结核杆菌,属于细菌,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详解】A、结核杆菌不能把无机物合成有机物,是异养型生物,A错误;
B、结核杆菌属于原核生物,没有具膜的细胞核,其遗传物质主要分布在拟核中,B错误;
C、该菌细胞具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壁等细胞结构,C错误;
D、结核杆菌属于原核生物,细胞内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D正确。
故选D。
6. 从某些动物组织中提取的胶原蛋白,可以用来制作手术缝合线。手术后过一段时间,这种缝合线就可以被人体组织吸收,从而避免拆线的痛苦。下列关于胶原蛋白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作为缝合线的胶原蛋白之所以被人体吸收是因为已被分解成小分子的氨基酸
B. 被分解成的氨基酸种类最多有21种,其中有8种是人体细胞不能合成的必需氨基酸
C. 变性后的蛋白质不可以与双缩脲试剂发生颜色反应
D. 在核糖体上合成胶原蛋白时,产生的水分子中的氢来自氨基和羧基
【答案】C
【解析】
【分析】胶原蛋白是动物体内普遍存在的一种蛋白质,属于大分子化合物,经人体消化分解成小分子氨基酸后才能被吸收。胶原蛋白的组成单体是氨基酸,在核糖体上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多肽,没有生物活性,多肽经加工折叠成具有一定空间的蛋白质才有活性。
【详解】A、作为缝合线的胶原蛋白成分是蛋白质,之所以被人体吸收是因为已被分解成其基本单位——小分子的氨基酸,A正确;
B、组成生物体的氨基酸种类最多有21种,其中有8种是人体细胞不能合成的,如赖氨酸、蛋氨酸、色氨酸、亮氨酸、苏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缬氨酸,B正确;
C、变性后的蛋白质破坏的是空间结构,依然可以与双缩脲试剂发生颜色反应,C错误;
D、胶原蛋白成分是蛋白质,在核糖体上合成时,产生的水分子中的氢来自氨基和羧基,D正确。
故选C。
7. 如下图是生物体细胞内部分有机化合物的概念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a包含脂肪、磷脂和固醇等,通常都不溶于水,都含有C、H、N、P
B. 高温、过酸、过碱、重金属盐使b变性时破坏了氨基酸空间结构和肽键
C. 艾滋病病毒的遗传信息储存在c中,其基本单位是核糖核苷酸
D. 二糖都是还原糖,都能与斐林试剂反应成砖红色沉淀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a为脂肪、磷脂、固醇;b是由氨基酸组成的,则b为蛋白质;核酸分为DNA、RNA,则c是RNA。
【详解】A、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一般都不溶于水,其中脂肪和固醇的组成元素只有C、H、O,A错误;
B、高温、过酸、过碱、重金属盐使蛋白质变性时破坏了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未破坏氨基酸的空间结构和肽键,B错误;
C、艾滋病病毒属于RNA病毒,其遗传物质是RNA,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C正确;
D、二糖中的蔗糖是非还原糖,D错误。
故选C。
8. 细胞膜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膜的流动性保证了能够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B. 细胞膜上的受体是细胞间进行信息交流的必需结构
C. 一切细胞均具有以磷脂双分子层为骨架的细胞膜
D. 不同生物膜的膜蛋白种类和含量不同,但脂质的种类和含量相同
【答案】C
【解析】
【分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的种类、数目不同,其功能存在着差异;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膜的基本骨架,蛋白质分子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或部分、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或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流动性,功能特点是选择透过性。细胞膜的功能为: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开;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详解】A、细胞膜能够控制物质进出细胞,主要依赖于膜蛋白,A错误;
B、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有多种形式,不一定依赖细胞膜上的受体,如高等植物细胞之间可通过胞间连丝进行信息交流,B错误;
C、一切细胞均具有细胞膜,细胞膜的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蛋白质覆盖、贯穿、嵌入其中,C正确;
D、不同生物膜的膜蛋白种类和含量不同,脂质的种类和含量也不相同,与植物细胞相比,动物细胞膜含有胆固醇,D错误。
故选C。
9. 真核细胞具有复杂的生物膜系统,在细胞生命活动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关于生物膜系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口腔黏膜是生物膜
B. 不同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差异较大
C. 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都是单层膜的细胞器
D. 线粒体、叶绿体等细胞器可以增大膜的面积,增加酶的附着位点
【答案】D
【解析】
【分析】生物膜系统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作用极为重要。第一,细胞膜不仅使细胞具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同时在细胞与外部环境进行物质运输、能量转化和信息传递的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第二,许多重要的化学反应需要酶的参与,广阔的膜面积为多种酶提供了附着位点。第三,细胞内的生物膜把各种细胞器分隔开,如同一个个小的区室,这样使得细胞内能够同时进行多种化学反应,而不会互相干扰,保证了细胞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
【详解】A、在细胞中,细胞器膜、细胞膜、核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统,口腔黏膜是由细胞构成,不是生物膜,A错误;
B、不同生物膜的成分和结构相似,功能上紧密联系,B错误;
C、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都是单层膜,但细胞膜不属于细胞器,C错误;
D、线粒体通过内膜向内折叠成嵴增大膜面积,叶绿体通过类囊体增大膜面积,都能增加酶的附着位点,D正确。
故选D。
10. “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生物学的基本观点之一。下列关于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叙述正确的是( )
A. 植物细胞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作用是作为细胞的边界将细胞与外界环境隔开
B. 细胞膜表面的糖被与细胞表面的识别等功能密切相关
C.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中心
D. 肾小管上皮细胞中有很多线粒体,有利于为水的重吸收供能
【答案】B
【解析】
【分析】1.细胞膜的组成成分:主要是蛋白质和脂质,其次还有少量糖类,脂质中主要是磷脂,动物细胞膜中的脂质还有胆固醇;细胞膜的功能复杂程度与细胞膜的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有关,功能越复杂,膜蛋白的种类和数量越多。2.细胞膜的功能:作为细胞边界,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开,保持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控制物质进出;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传递。
【详解】A、植物细胞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作用是支持和保护细胞;将细胞与外界环境隔开属于细胞膜的功能,A错误;
B、细胞膜外表面的糖被,与细胞表面的识别、细胞间的信息传递等功能密切相关,这体现了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B正确;
C、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C错误;
D、肾小管上皮细胞中有很多线粒体,与肾小管上皮细胞通过主动运输吸收葡萄糖、无机盐等物质有关,而水的重吸收不需要消耗能量,D错误。
故选B。
11. 医生常给脱水病人注射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而不注射蒸馏水或浓度更高的浓盐水。这是因为红细胞在蒸馏水中会因吸水过多而涨破,在浓盐水中会因失水过多而皱缩,从而失去输送氧气的功能。这说明( )
A. 无机盐对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有重要作用
B. 无机盐离子容易进出细胞
C. 无机盐对维持细胞的形态和生理功能有重要作用
D. 水分子容易进出细胞
【答案】C
【解析】
【分析】0.9%的NaCl溶液属于等渗溶液,红细胞在这样的溶液中可以维持正常的细胞形态,完成正常的功能。
【详解】由题干信息“红细胞在蒸馏水中会因吸水过多而涨破,在浓盐水中会因失水过多而皱缩,从而失去输送氧气的功能”分析可知,无机盐对维持细胞的形态和生理功能有重要作用,C正确。
故选C。
12. 下图是不同物质进入人体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的几种方式,其中ATPase为ATP水解酶,该酶在图示中还有载体功能。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甘油和脂肪酸进入该细胞的方式为①
B. 与方式①相比,方式②还需载体蛋白的协助
C. 氧气供应不足只会影响方式③对物质的转运
D. 物质通过④进入细胞时需要与膜蛋白结合,引起细胞膜内陷
【答案】C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图中①过程属于自由扩散,特点是从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不需要载体和能量;②属干协助扩散,特点是从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③属主动运输,特点是从低浓度运输到高浓度,需要载体和能量;④过程属于胞吞作用,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
【详解】A、甘油和脂肪酸都通过自由扩散方式进入细胞,A正确;
B、②是协助扩散,与方式①相比,方式②还需载体蛋白的协助,B正确;
C、④过程属于胞吞作用,需要消耗能量,因此,氧气供应不足会影响方式③和④对物质的转运,C错误;
D、④过程属于胞吞作用,依赖于细胞膜流动性,物质通过④进入细胞时会引起细胞膜内陷,D正确。
故选C。
13. 研究人员从一种野生植物的种子中提取出一种蛋白质,发现该物质是在种子的糊粉层的细胞中合成,在胚乳中促进淀粉分解,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该物质从糊粉层细胞排到细胞外的方式是胞吐
B. 该物质的空间结构的形成与肽链的盘曲、折叠方式等有关
C. 探究pH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宜选择淀粉酶,需要考虑温度等无关变量的影响
D. 探究温度对该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时,应先将酶和反应物在实验温度下保温后再混合
【答案】C
【解析】
【分析】淀粉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其先在核糖体合成,然后先后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最后通过细胞膜的胞吐作用分泌到细胞外,该过程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且整个过程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
【详解】A、蛋白质是生物大分子,跨膜运输的方式是胞吞胞吐,A正确;
B、肽链能够盘曲、折叠,形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分子,B正确;
C、淀粉在酸性水溶液中易被水解成麦芽糖等,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酸性条件下无法通过单位时间内产物的增加量或淀粉的剩余量正确判断淀粉酶活性的高低,C错误;
D、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时,将酶和反应物在实验温度下保温后再混合,可确保反应体系从一开始就达到实验预设温度,D正确。
故选D。
14. 电鳗捕食的时候会连续放出电流,导致受到电击的鱼马上晕厥过去。电鳗形成电流所需要的直接能量来自ATP。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ATP是驱动电鳗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
B. 形成电流时,ATP中靠近腺苷的磷酸基团先发生脱离
C. 电鳗形成电流的过程常与ATP水解相联系
D. 组成ATP的物质有腺嘌呤、核糖和磷酸基团
【答案】B
【解析】
【分析】ATP中文名叫腺苷三磷酸,结构式简写A-P~P~P,其中A表示腺嘌呤核苷,T表示三个,P表示磷酸基团,ATP是细胞中的直接供能物质。
【详解】A、ATP是驱动电鳗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A正确;
B、形成电流时,ATP中远离腺苷的磷酸基团先发生脱离,B错误;
C、电鳗形成电流的过程常是吸能反应,ATP水解过程常与吸能反应相联系,推动吸能反应的进行,C正确;
D、ATP的结构中包括一个腺嘌呤、一个核糖和三个磷酸基团组成的,D正确。
故选B。
15. 下列物质中,其单体相同的是( )
A. 胰岛素、性激素、维生素 D B. DNA、RNA
C. 糖原、淀粉、固醇 D. 胰岛素、抗体、多肽
【答案】D
【解析】
【分析】核酸的基本单位是核苷酸,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多糖的基本单位是葡萄糖。
【详解】A、胰岛素属于蛋白质,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性激素和维生素 D属于固醇类,A错误;
B、DNA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RNA的基本单位是核糖核苷酸,B错误;
C、糖原和淀粉属于多糖,基本单位都是葡萄糖,固醇属于脂质,C错误;
D、胰岛素、抗体、多肽的基本单位都是氨基酸,D正确。
故选D。
16. 如图是由3个圆所构成的类别关系图,符合这种类别关系的是( )
A. Ⅰ脱氧核糖核酸、Ⅱ核糖核酸、Ⅲ核酸
B. Ⅰ染色体、ⅡDNA、Ⅲ基因
C. Ⅰ固醇、Ⅱ胆固醇、Ⅲ维生素D
D. Ⅰ蛋白质、Ⅱ酶、Ⅲ激素
【答案】C
【解析】
【分析】核酸包含DNA和RNA;染色体主要是DNA和蛋白质构成,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固醇类包括胆固醇和性激素等;酶有的是RNA,激素并不都是蛋白质。
【详解】A、核酸只包括脱氧核糖核酸和核糖核酸,A错误;
B、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构成,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属于DNA,B错误;
C、固醇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C正确;
D、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RNA,激素的化学本质有蛋白质、固醇类等,D错误。
故选C。
17. 果蝇体细胞含有8条染色体。下列关于果蝇体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在间期,DNA进行半保留复制,形成16个DNA分子
B. 在前期,每条染色体由2条染色单体组成,含2个DNA分子
C. 在中期,8条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易于观察染色体
D. 在后期,成对的同源染色体分开,细胞中有16条染色体
【答案】D
【解析】
【分析】1、有丝分裂过程:(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2、染色体、染色单体、DNA变化特点(体细胞染色体为2N):(1)染色体数目变化:后期加倍(4N),平时不变(2N);(2)核DNA含量变化:间期加倍(2N→4N),末期还原(2N);(3)染色单体数目变化:间期出现(0→4N),前期出现(4N),后期消失(4N→0),存在时数目同DNA。
【详解】A、已知果蝇体细胞含有8条染色体,每条染色体上有1个DNA分子,共8个DNA分子,在间期,DNA进行半保留复制,形成16个DNA分子,A正确;
B、间期染色体已经复制,故在前期每条染色体由2条染色单体组成,含2个DNA分子,B正确;
C、在中期,8条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此时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易于观察染色体,C正确;
D、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染色体数目加倍,由8条变成16条,同源染色体不分离,D错误。
故选D。
18. 农业生产中的谚语顺口溜都是劳动人民一代代积累的经验,是一种宝贵财富。下列关于生物学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叙述错误的是( )
A. “正其行,通其风”——能为植物提供更多的CO₂,提高光合作用效率
B. “麦种深,谷种浅,荞麦芝麻盖半脸”一一不同类型的种子萌发时对光的需求不同
C. “上粪不浇水,庄稼撅着嘴”——只施肥不浇水,不利于植株吸收无机盐,甚至会造成植株因失水而萎蔫
D. “缺镁后期株叶黄,老叶脉间变褐亡”——镁是大量元素,缺镁影响叶绿素的合成
【答案】B
【解析】
【分析】1、农田施肥时,无机盐离子溶解在土壤溶液中,会导致土壤溶液浓度较高,从而使植物根出现失水现象,不利于植物生长,此外,无机盐离子溶解在水中才能被作物根吸收,所以农田在施肥的同时,还需要浇水。2、光照、二氧化碳、温度、矿质元素、水分是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光合作用是一个光生物化学反应,所以光合速率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加快。二氧化碳浓度高低影响了光合作用暗反应的进行。光合作用暗反应是一系列酶促反应,明显地受温度变化影响和制约。
【详解】A、“正其行,通其风”,可以增加植物间的气体 (如氧气和二氧化碳)流通,为植物提供更多的CO2,有利于植物提高光合速率,A正确;
B、“麦种深,谷种浅,养麦芝麻盖半脸,土层深度不同“,含氧量也不同,这说明种子萌发与氧气的含量有关,种子萌发需要有机物氧化分解提供能量,而不是需要不同的光照条件,B错误;
C、“上粪不浇水,庄稼撅着嘴”,说明如果只施肥不浇水,虽然由于微生物的分解士壤中有多种无机盐但是无机盐不溶于水植物无法吸收,反而会因为土壤溶液浓度过高导致植物细胞失水过多而萎蔫,C正确;
D、“缺镁后期株叶黄,老叶脉间变褐亡”,镁是大量元素,是合成叶绿素的原料之一,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如果缺少镁,植物的叶绿素无法合成,叶片会发黄甚至死亡,D正确。
故选B。
19. 细胞的衰老和死亡与个体的生命历程密切相关,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人体内寿命短的细胞不能进行分裂
B. 人体内白细胞凋亡的速率大于红细胞
C. 凋亡细胞中的内容物释放会引起炎症反应
D. 细胞自噬通过溶酶体降解自身组分不引起细胞死亡
【答案】B
【解析】
【分析】1、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发育的基础、能维持组织细胞数目的相对稳定、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在成熟的生物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2、细胞衰老的原因:自由基学说和端粒学说。
【详解】A、人体内寿命短的细胞也能进行分裂,如白细胞,A错误;
B、白细胞凋亡的速率比红细胞快的多,与白细胞的吞噬病菌功能有关,B正确;
C、凋亡细胞不会引起炎症反应,细胞坏死会引起炎症反应,C错误;
D、细胞自噬通过溶酶体降解自身组分会引起细胞凋亡,D错误。
故选B。
20. 下图为动物体内干细胞分化为不同种类细胞的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干细胞分化程度较低,保留着分裂和分化的能力
B. 利用自身干细胞分化形成的器官进行器官移植可避免免疫排斥的发生
C. 干细胞分化成不同细胞的过程中,遗传物质和蛋白质种类都发生了变化
D 正常情况下小肠上皮细胞不能恢复成干细胞,说明细胞分化具有不可逆性
【答案】C
【解析】
【分析】干细胞是一类具有分裂能力的细胞,细胞分化的机理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详解】A、干细胞具有分裂和分化的能力,说明干细胞分化程度较低,A正确;
B、自身干细胞没有外部抗原,所以利用自身干细胞分化形成的器官进行器官移植可避免免疫排斥的发生,B正确;
C、干细胞分化成不同细胞的过程中,遗传物质未变,而蛋白质种类发生了变化,C错误;
D、细胞分化的特点具有普遍性、稳定性、不可逆性,正常情况下小肠上皮细胞不能恢复成干细胞说明细胞分化具有不可逆性,D正确。
故选C。
21. 下列关于组成细胞的化合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糖尿病患者的尿液用双缩脲试剂检测可产生砖红色沉淀
B. RNA与DNA的分子结构相似,分别由四种核苷酸组成
C. DNA分子碱基的特定排列顺序,构成了DNA分子的特异性
D. 维生素D可以促进人体对Ca和P的吸收
【答案】A
【解析】
【分析】1、还原糖可用斐林试剂检测,水浴加热条件下生成砖红色沉淀。
2、核酸包括DNA和RNA,其基本组成单位为核苷酸。
3、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脂肪可以储藏能量,缓冲压力,减少摩擦,起到保温作用;磷脂是细胞膜、细胞器膜和细胞核膜的重要成分;固醇又分为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
【详解】A、糖尿病患者的尿液中含有还原糖,用斐林试剂检测可产生砖红色沉淀,A错误;
B、RNA和DNA的空间结构虽不同,但它们的分子结构相似,分别由四种核苷酸组成,B正确;
C、DNA分子碱基的特定排列顺序,构成了DNA分子的特异性,C正确;
D、维生素D属于固醇,可以促进人体对Ca和P的吸收,D正确。
故选A。
22. 下列关于细胞核各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核膜属于生物膜系统 B. 染色体是遗传物质DNA和RNA的载体
C. 核仁与蛋白质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D. 核孔有利于DNA和RNA从细胞核进入细胞质
【答案】A
【解析】
【分析】1、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2、生物膜系统是指真核细胞内由细胞膜、核膜以及细胞器膜(内质网膜、高尔基体膜、线粒体膜、叶绿体膜、溶酶体膜等)等结构共同构成的膜系统。
【详解】A、生物膜系统是指真核细胞内由细胞膜、核膜以及细胞器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的膜系统,所以核膜属于生物膜系统,A正确;
B、染色体是遗传物质DNA的载体,不是RNA的载体,B错误;
C、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蛋白质合成的场所是核糖体,C错误;
D、核孔有利于RNA从细胞核进入细胞质,但DNA不能自由进出细胞核,D错误。
故选A。
23. 下列关于观察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解离的目的是使组织细胞彼此分离开来
②在显微镜下可观察到细胞连续分裂的过程
③装片制作的流程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④视野中处于分裂期的细胞数目最多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答案】A
【解析】
【分析】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解离的目的是使组织细胞彼此分离开来,①正确;因解离时致使细胞死亡,所以在显微镜下不能观察到细胞连续分裂的过程,②错误;装片制作的流程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③正确;因分裂间期持续的时间大于分裂期,所以视野中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数目最多,④错误。综上分析,A正确,B、C、D均错误。
24. 新生儿小肠上皮细胞通过消耗ATP,可以直接吸收母乳中的免疫球蛋白和半乳糖,这两种物质被吸收到血液中的方式分别是( )
A. 主动运输、主动运输 B. 胞吞、主动运输
C. 主动运输、胞吞 D. 被动运输、主动运输
【答案】B
【解析】
【分析】小分子的物质运输方式一般是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其中被动运输又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大分子物质运输方式是胞吐(内吞)和胞吐(外排),依赖于膜的流动性,需要消耗能量。
【详解】免疫球蛋白是大分子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是胞吞,半乳糖是小分子物质,进入细胞消耗能量(ATP),是主动运输,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25. 如图表示细胞呼吸过程中葡萄糖分解的三个途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催化过程②③④的酶均分布于细胞质基质
B. 过程①②③④中均有ATP生成
C. 过程①②③均能发生在酵母细胞中
D. 过程③中的二氧化碳产生于线粒体内膜上
【答案】C
【解析】
【分析】本题以“细胞呼吸过程中葡萄糖分解的三条途径”为主线,综合考查学生对细胞呼吸的过程、场所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过程②和④都是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催化过程②④的酶都分布于细胞质基质中,过程③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二、第三阶段,催化过程③的酶分布于线粒体基质中和线粒体内膜上,A错误;过程①是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过程①③中均有ATP生成,B错误;酵母菌是兼性厌氧菌,无氧呼吸的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有氧呼吸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因此过程①②③均能发生在酵母细胞中,C正确;过程③中的二氧化碳产生于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其场所是线粒体基质,D错误。
第Ⅱ卷(非选择题,每空1分,共50分)
26. 图甲是组成生物体的部分大分子化合物与相应组成元素的关系图,图乙是F2所对应的相应抗原的结构式,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构成小分子A、B、C、D、E的化学元素中相同的是________。
(2)写出下列大分子化合物的名称:⑦________;⑨________。
(3)小分子C和D的在碱基组成上的差别是前者含________,后者含________。
(4)写出下列物质的具体名称:F2为________; F4为________。
(5)组成乙图化合物的氨基酸有________种,乙图化合物含有________个肽键。
(6)氨基酸的结构通式是________。
(7)该抗毒素在形成环状肽过程中失去了________个水分子,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________。
【答案】(1)C、H、O
(2) ①. 脂肪 ②. DNA##脱氧核糖核酸
(3) ①. 尿嘧啶##U ②. 胸腺嘧啶##T
(4) ①. 抗体 ②. 胰岛素
(5) ①. 5 ②. 7
(6) (7) ①. 7 ②. 126
【解析】
【分析】图甲中的⑥动物特有的储能物质是糖原,A是葡萄糖,①是C、H、O;⑦动植物普遍的储能物质是脂肪,B是甘油和脂肪酸,②是C、H、O;⑧少数生物的遗传物质(RNA病毒)是RNA,C是核糖核苷酸,③是C、H、O、N、P;⑨生物界主要的遗传物质是DNA,D是脱氧核苷酸,④是C、H、O、N、P;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⑩是蛋白质,蛋白质具有催化、调节、运输等功能,E是氨基酸,⑤是C、H、O、N。
图乙是F2所对应的相应抗原的结构式,该化合物含有7个肽键、7个R基(分别为-CH3、-CH2-C8H6N、-CH2-C(OH)(CH3)(CH2-OH)、-CH3、-CH(OH)(CH3)、-CH3、-CH2-CH(CH3)2,是由7个氨基酸形成的环状七肽化合物。
【小问1详解】
由图可知,小分子 A、B、C、D、E 分别为葡萄糖、甘油和脂肪酸、核糖核苷酸、脱氧核苷酸、氨基酸,以上几种物质中均含有的元素是C、H、O。
【小问2详解】
⑦动植物普遍的储能物质是脂肪,B是甘油和脂肪酸;⑨生物界主要的遗传物质是DNA,D是脱氧核苷酸。
【小问3详解】
C核糖核苷酸与D脱氧核苷酸的差异:①五碳糖不同,核糖核苷酸中的五碳糖是核糖,脱氧核苷酸中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②碱基不完全相同,T是脱氧核苷酸中特有的碱基,U是核糖核苷酸中特有的碱基。
【小问4详解】
F2具有消灭抗原的作用,其为抗体;F4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其为胰岛素。
【小问5详解】
由图可知,组成乙图化合物的氨基酸的7个R基中,其中-CH3出现三次,则有5种氨基酸,7个氨基酸形成环状七肽化合物,含有7个肽键。
【小问6详解】
氨基酸由一个氨基、一个羧基、一个氢原子和一个R基连接在一个中心碳原子上,结构通式如下:
。
【小问7详解】
该抗毒素是7个氨基酸形成环状七肽化合物,含有7个肽键,形成过程中失去7分子水,相对分子质量减少7×18=126。
27. 下图为细胞中生物膜系统的概念图,A~F为结构名称(C、D均为双层膜),①②代表分泌蛋白的转移途径。请据图回答:
(1)A结构的名称是________,未能在图中表示出来的具膜细胞器有________和溶酶体等。
(2)磷脂、性激素等脂质合成的场所是________(填图中字母)。
(3)①②过程的膜融合依赖于生物膜具有________的结构特点。科学家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常用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分离细胞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
(4)B主要是由________组成。各种生物膜结构和化学成分相似,但功能差别较大的原因是________的种类和数量不同。
【答案】(1) ①. 核膜 ②. 液泡
(2)E (3) ①. 一定的流动性 ②. 同位素标记法(或同位素示踪法) ③. 差速离心法
(4) ①. 脂质和蛋白质 ②. 蛋白质
【解析】
【分析】据图示可知,A具有双层膜,且不属于具膜的细胞器,故为核膜;B为单层膜,也不属于具膜的细胞器,因此B是细胞膜;C能产生氧气,故为叶绿体类囊体薄膜;D能消耗氧气,为线粒体内膜,F能转化为细胞膜,为高尔基体;E能转化为F(高尔基体),故为内质网。。
【小问1详解】
生物膜系统包括细胞膜、细胞器膜、核膜等结构,A具有双层膜,且不属于具膜的细胞器,A是核膜;B为单层膜,也不属于具膜的细胞器,B是细胞膜;C能产生氧气,C是叶绿体;D能消耗氧气,D是线粒体;F能转化为细胞膜,F是高尔基体;E能转化为F,E为内质网,因此没有表示出来的具膜细胞器有液泡和溶酶体。
【小问2详解】
内质网是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磷脂、性激素等脂质合成的场所是内质网,即E。
【小问3详解】
①②过程表示分泌蛋白的分泌过程,此过程中的膜融合依赖于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用的是同位素标记法。细胞内不同的细胞器结构和功能不同,密度也不同,常用的分离细胞器的方法是差速离心法,即用旋转离心的方法利用不同的转速将不同的细胞器进行分离。
【小问4详解】
B为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和体现者,生物膜的功能复杂程度与生物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有关,功能越复杂的生物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因此各种生物膜功能差别较大的原因是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不同。
28. 图甲表示高等植物细胞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图像,图乙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每条染色体中DNA含量的变化情况。据图回答问题:
(1)图甲的A中,染色体数是_____________,核DNA数是_____________,染色单体数是_____________。
(2)在图甲的A、B、C、D中,对应图乙中bc段的是_____________。图乙中cd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3)就图甲来说,作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还缺少处于_____________期的细胞,该时期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丝分裂的意义是保证了亲子代细胞之间_____________的稳定性;与有丝分裂相比,无丝分裂过程中无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的变化。
【答案】 ①. 8 ②. 8 ③. 0 ④. B、C ⑤. 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⑥. (分裂)间 ⑦. 进行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⑧. 遗传 ⑨. 染色体 ⑩. 纺锤丝
【解析】
【分析】分析甲图:A细胞中,着丝点分裂,染色体均匀地移向两极,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B细胞中,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染色体和纺锤体,处于有丝分裂前期;C细胞中,染色体的着丝点整齐的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D细胞中,细胞中央出现细胞板,处于有丝分裂末期。
分析乙图:乙图中ab段表示DNA的复制,bc段表示每条染色体上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cd段表示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详解】(1)分析图甲中的A可知,其染色体数是8,每条染色体上均无染色单体,故核DNA数与染色体数相等,也为8,染色单体数是0。
(2)图乙中bc段每条染色体上DNA数为2,含姐妹染色单体,可表示有丝分裂间期的G2期、分裂期的前期、中期,即图甲中的B、C。图乙中cd段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由2变为1,不含姐妹染色单体,原因是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3)一个完整的的细胞周期应包含分裂间期与分裂期;就图甲来说,B表示有丝分裂前期,C表示有丝分裂中期,A表示有丝分裂后期,D表示有丝分裂末期,作为一个完整细胞周期还缺少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间期主要为分裂期进行物质准备,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4)细胞有丝分裂的意义是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实质为DNA的复制)之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由于染色体上有遗传物质DNA,因而在细胞的亲代和子代之间保持了遗传的稳定性。无丝分裂过程一般是细胞核先延长,核的中部向内凹陷,缢裂成为两个细胞核;接着,整个细胞从中部缢裂成两部分,形成两个子细胞。与有丝分裂相比,无丝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
【点睛】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和曲线图,考查细胞有丝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能正确分析题图,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29. 下图为物质出入细胞膜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所示的细胞膜模型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 ] ___________;细胞膜功能的主要承担者是[ ] ___________;C表示__________。
(3)细胞膜从功能上来说,它是一层_______________膜。
(4)动物细胞吸水膨胀时B的厚度变小,这说明B具有__________ 。
(5)在a~e的五种过程中,代表被动运输的是__________。
(6)葡萄糖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过程是__________(填图中字母编号)。
【答案】(1)流动镶嵌模型
(2) ①. [ B ]磷脂双分子层 ②. [ A ]蛋白质 ③. 糖蛋白
(3)选择透过性 (4)一定的流动性
(5)b c d (6)a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A表示蛋白质,B表示磷脂双分子层,C表示糖蛋白;ae物质的运输方向是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和能量,属于主动运输,a表示进入细胞,e表示排出细胞;b物质的运输方向是从高浓度一侧运输到低浓度一侧,不需要载体和能量,属于自由扩散;c、d的运输方向是从高浓度一侧运输到低浓度一侧,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属于协助扩散。
【小问1详解】
图中所示的该细胞膜模型为流动镶嵌模型。
【小问2详解】
细胞膜等生物膜的基本骨架是[B]磷脂双分子层。A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只要承担者,C表示糖蛋白。
【小问3详解】
细胞膜能控制物质进出,从功能上来说,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
【小问4详解】
B磷脂双分子层具有流动性,因此,动物细胞吸水膨胀时B磷脂双分子层的厚度变小。
【小问5详解】
b物质的运输方向是从高浓度一侧运输到低浓度一侧,不需要载体和能量,属于自由扩散;c、d的运输方向是从高浓度一侧运输到低浓度一侧,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属于协助扩散,在a~e的五种过程中,代表被动运输的是b c d。
【小问6详解】
ae物质的运输方向是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和能量,属于主动运输,a表示进入细胞,e表示排出细胞,葡萄糖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过程是主动运输,可用a表示。
30. 下图为北方夏季某晴天棉花叶片的光合作用强度变化曲线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曲线AB段表明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增强而_________。
(2)对于C点光合作用强度减弱的解释是:由于中午气温较高,蒸腾作用过强,叶片的气孔关闭,使光合作用原料之一的________供应大量减少,以致_____反应阶段减弱,使__________的形成大为减少。
(3)DE段光合作用强度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以致光合作用______反应阶段产生的_______________减少,因而影响________反应的进行。
(4)光合作用中吸收光能的色素分布在______________ 。
(5)据测定,从A到B叶片放出的氧气逐渐增加,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增强 (2) ①. 二氧化碳 ②. 暗 ③. 有机物
(3) ①. 光照强度减弱 ②. 光 ③. ATP和NADPH ④. 暗
(4)类囊体薄膜上 (5)光合作用速率大于呼吸作用的速率
【解析】
【分析】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包括:光照强度、光质、光照时间、二氧化碳浓度、温度等。分析图解可以看出,AB段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光合速率增加,DE段光合速率随着光照强度的减弱而减弱,而图中BC段则是由于光照过强、温度过高导致气孔关闭,二氧化碳吸收减少,导致光合速率下降。
【小问1详解】
曲线AB段为上午的一段时间,可以看出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增强而增强。
【小问2详解】
图中C点光合作用强度减弱,原因是由于中午温度过高,蒸腾作用过大,植物为了减少水分的散失使叶片的气孔关闭,进而导致光合作用原料之一的二氧化碳供应大量减少,以致暗反应阶段减弱植物体内的五碳化合物与之结合过程减弱,使三碳化合物的形成大为减少从而导致有机物合成减少。
【小问3详解】
DE段为下午一段时间,此时光照逐渐减弱,以致光合作用光反应产生的NADPH和ATP减少,进而影响暗反应的进行,最终导致光合作用强度下降。
【小问4详解】
吸收光能的色素分布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
【小问5详解】
从A到B的过程中光合作用逐渐加强超过呼吸作用的速率,氧气的释放大于消耗,叶片放出的氧气逐渐增加。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以及光合作用强度随环境因素的变化,掌握相关知识点能够分析图是关键。
2021-2022学年青海省西宁市海湖中学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卷(Word版):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青海省西宁市海湖中学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卷(Word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青海省西宁市海湖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PDF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青海省西宁市海湖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PDF版含答案,
青海省西宁市海湖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PDF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青海省西宁市海湖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PDF版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