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辽宁省沈阳市法库县七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辽宁省沈阳市法库县七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含解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解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辽宁省沈阳市法库县七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0分)1. 它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继秦汉以后第二次大一统的局面,在此将孕育了华夏文明的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凝结在一个政权之下。这段话中的“它”指的是( )A. 汉武帝的大一统 B. 隋朝的统一 C. 北宋的建立 D. 元朝统一中国2. 隋朝大运河的主要功能是漕运,漕运的主要物资是粮食,全国半数以上的漕粮通过运河集中在洛阳。1969年考古学家在洛阳发现的隋朝含嘉仓遗址,是隋朝最大的国家粮库。这一考古发现有力地证明了( )A. 大运河加强南北文化交流 B. 隋朝是统治短暂的朝代
C. 洛阳是隋朝大运河的中心 D. 大运河加速了隋朝灭亡3. 《荀子》一书中有:“用国者,得百姓之力者富,得百姓之死者强,得百姓之誉者荣。三得者具而天下归之……”,下列历史人物中与材料所示治国理念一致的是( )A. 商纣王 B. 周幽王 C. 晋惠帝 D. 唐太宗4. 唐朝“胡风盛行”,许多外来宗教得到传播,妇女有较高的社会地位,这些现象反映了唐朝社会风尚呈现的特点是( )A. 奢侈浪费 B. 单一保守 C. 多元开放 D. 繁荣创新5. 在抗击新冠肺炎日本援华物资上写有“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的字样,据考证这与唐朝一位东渡的高僧有关,这位高僧应是( )A. 玄奘 B. 鉴真 C. 阿倍仲麻吕 D. 空海6. 有学者认为,如果说安史之乱以前,唐诗以豪放、浪漫色彩引人注目;那么安史之乱以后,则代之以沉郁、悲怆的情调了。对这一评论理解正确的是( )A. 社会变迁影响唐诗创作 B. 科举制促进了唐诗的繁荣
C. 唐诗全景再现社会真实 D. 安史之乱导致唐诗的衰微7. 钱穆在《国史大纲》中写道:“宋王室的一个历世相传的家训,厥为优待士大夫,永远让文人压在武人的头上。”这反映了宋朝的治国策略是( )A. 强干弱枝 B. 分解相权 C. 民贵君轻 D. 重文轻武8. 如图是一幅我国古代民族政权并立时代的形势图。图中★所代表的政权是下列哪一民族建立的( )
A. 蒙古族 B. 女真族 C. 党项族 D. 契丹族9. 辽与北宋“和好年深,双方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双方这一相对和平局面出现在下列哪一事件后( )A. 金灭北宋 B. 澶渊之盟
C. 宋金和议 D. 签订《尼布楚条约》10. 小明同学进行探究性学习,他搜集了“契丹的兴起”、“澶渊之盟”、“宋夏和战”、“岳飞抗金”的相关资料,由此可知他探究的主题是( )A. 中华文明的起源 B. 统一国家的建立 C. 多民族政权的并立 D. 繁荣与开放的唐朝11. 南宋时有“国家根本,仰给东南”“苏湖熟,天下足”的说法,这表明宋代( )A. 经济重心南移 B. 南方社会动荡
C. 市民文化生活丰富 D. 政府财政收入依靠北方12. “宋朝时很多大城市中的夜市每日从天未暗到深夜,甚至通宵都有营业,流动商业深入各街各巷,居民不跑远路就能方便地买到东西。”这说明( )A. 商业不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 B. 市民居住、商业活动分区明显
C. 政府对市场交易进行严格管理 D. 市场中交易须按时开始和结束13. 元朝时,境内出现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民族的交融。此时形成的一个新的民族是( )A. 畏兀儿族 B. 回族 C. 藏族 D. 突厥族14.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首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疆域辽阔,民族众多、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元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它开创的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地方行政制度是( )A. 郡县制度 B. 分封制 C. 行省制度 D. 三省六部制15. 历代中央政府都十分注重对边疆地区的管理,努力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元朝时为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辖而设置了( )A. 宣政院 B. 安西都护府 C. 西域都护 D. 澎湖巡检司16. 元朝统治者为了对辽阔的疆域进行有效治理,在东北、西北、东南、西南等地区设置相应的管理机构,加强中央对这些地区的统治。其中属于东南地区的是( )A. 中书省 B. 宣政院 C. 澎湖巡检司 D. 北庭都元帅府17. 《水浒传》中写道:燕青带着李逵在东京城内游玩,来到一热闹处,听得里边既有敲锣表演的,又有说评话(评书)的,李逵定要进去听听。书中的“热闹处”应该是()A. 酒肆 B. 草市 C. 瓦子 D. 票号18. 美国学者卡特说:“造纸术和印刷术替宗教改革开了先路,并使推广民众教育成为可能。火药的发明清除了封建制度,创立了国民军制。指南针的发明导致了发现美洲,因而使全世界而不再是欧洲成为历史舞台。”他的表述主要体现了中国四大发明的()A. 发明过程 B. 传播途径 C. 先进程度 D. 世界贡献19. 有一本史书,历时19年编撰,宋神宗认为这部史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并为此书赐名。该史书是( )A. 《史记》 B. 《资治通鉴》 C. 《天工开物》 D. 《本草纲目》20. 《华夷一体与元代开阔正大的文化气象》一书中记载:疆域的辽阔、民族的众多,带来恢弘的气象,曲之所包容者也广;无为而治的文化政策,使得曲作家不仅什么都能写,而且什么都敢写,无所忌惮,遂以“驳杂”称之。材料反映了( )A. 元曲产生的背景 B. 元曲形成的历程 C. 元曲形成的影响 D. 元曲的本质内涵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30.0分)2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北宋印造纸币的铜版拓片。正面上部有十枚方孔圆钱纹,中部有铭文“除四川外许于诸路州县公私从便主管并同见钱七百七十陌流转行使”。下部有一仓廪图,有三人正忙于搬运货物。铜版长16.2厘米,宽9.2厘米,约在20世纪30年代流落到日本,为田中清岳堂收藏,国内仅存原铜版拓片,该印版的出现,在我国引起极大反响。
材料三:南宋发行了多种纸币,最主要的一种是会子。1160年临安府知府钱端礼率先统一由政府出面发行“会子”,后在全国范围内发行。直到元朝,马可•波罗才将纸币传播到伊朗,而后传到日本、高丽。在南宋152年的历史中,使用纸币的时间长达100多年,共发行“会子”近14亿贯,相当于发行了1600多吨黄金,纸币的重要用途由此可见。(1) 材料一属于史料类别的哪一类?
A.文献资料
B.实物资料(2)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北宋印造的纸币是什么?它的地位如何?(3) 根据以上材料介绍,说出纸币在我国宋代经济发展中起到什么作用?2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元两朝都强化了驿站制度,修建了覆盖全国的陆路交通网,建立了四通八达的驿站。元朝中书省以及行省所辖驿站共有1400余处,推动了陆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国内现存最好规模最大的一处驿站是位于河北省的鸡鸣驿,始建于元朝。
材料二:由于航海技术的进步,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宋元时期的交通以海上为主。往南可以到达今越南、印度尼内亚等地,甚至到达大食(阿拉伯)地中海沿岸;往东可以到达日本和高丽。宋元时,中国与阿拉伯、波斯以及东非之间有大量商船往返。宋代与中国有直接贸易关系的国家和地区有五六十个,元代时达到140多个。中国的创造发明输入西方,天文、历法、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传入亚洲各国,对欧亚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西方的药物、天文、历法、数学等也传到中国,外来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在元朝受到重视。(1) 根据材料一,指出宋元时期建立了什么制度?(2) 以上材料内容介绍了宋元哪方面的情况?(3) 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宋元发达的海陆交通有什么历史影响?23. 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是中国最早的经济中心。随着历史的发展,经济重心出现了南移。经济重心南移过程中,南北经济的发展促成了宋代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时期,许多中原人民流入江南。南宋时期,北方人纷纷迁往南方,使南方经济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由于宋朝朝廷大力提倡,南方的水稻在北方也得到较大推广,并出现“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形象地反映了太湖流域农业生产在全国所占的重要地位。南方的经济情况都是北方所不能及的,这都说明南方经济已经超过北方,取得了不可动摇的经济重心地位。
材料二: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有闻名世界的大商港。两汉至唐代,中国的对外交通以陆上丝绸之路为主。入宋以后,特别是南宋,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一一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主了。元代又开创了对外交通的新局面,达到了“古代中西交通史之极”的地步。 ——摘编自王介南《中外文化交流史》 (1) 根据材料一,指出北方人纷纷迁往南方的原因。(2)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经济重心南移是从哪个朝代开始的?又是在什么时期最后完成的?(3) 根据材料二,写出课文中当时“闻名世界的两个大商港”。(4) 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的对外交通发生了什么变化?24. 生产技术和劳动工具的不断改进,促进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经济繁荣为科技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材料二:见如图
材料三: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苏轼材料四:鲁迅在《电的利弊》中说:外国用火药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外国用鸦片医病,中国却拿来当饭吃。
材料五:如图
(1) 材料一所说的是我国古代的哪项伟大工程?当时统治者开通这一工程的目的是什么?(2) 农业工具的创新极大地促进了生产的发展,材料二中唐朝出现的两种新农具分别是什么?(3) 根制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出我国唐朝、宋朝主要的文学形式分别是什么?(4) 材料四运用“在航海方面”的科技发明最早运用于航海是在何时?其发明的影响是什么?(5) 材料五图中的古代发明家是谁?他最主要的发明是什么?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解析】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年号开皇,杨坚就是隋文帝。589年,隋朝灭掉了南方的陈朝,结束了南北朝时期分裂割据局面,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继秦汉以来第二次大统一的局面。故题干中的“它”指的是隋朝的统一。
故选:B。
本题考查隋朝的建立和统一。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注意识记隋朝的建立者及隋朝统一的意义。
2.【答案】C【解析】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根据材料分析可知,材料说明洛阳是隋朝大运河的中心,漕粮多数要运到洛阳进行保存或分散,C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漕粮的运输,并不是文化的交流,A错误;材料中没有关于隋朝统治的相关信息,无法看出隋朝统治短暂的原因,B错误;材料中没有隋朝灭亡的相关信息,无法判断大运河加速了隋朝的灭亡,D错误。
故选:C。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能力,涉及隋朝大运河的有关知识。
利用已学知识分析材料是历史答题方法之一,这就要求同学们首先要牢牢掌握基础知识,分析材料后依据所学进行解答。
3.【答案】D【解析】“得百姓之力者富,得百姓之死者强,得百姓之誉者荣。三得者具而天下归之”反映的是民本思想的治国理念。唐太宗注意吸取隋亡的教训,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他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役,这与材料中的治国理念一致。
故选:D。
本题考查唐太宗的统治。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唐太宗的统治措施。
4.【答案】C【解析】唐朝“胡风盛行”,许多外来宗教得到传播,妇女有较高的社会地位,题干表述涉及不同民族与不同国家和地区及妇女地位提高,这些现象反映了唐朝社会风尚呈现的特点是多元开放。
故选:C。
本题考查了盛唐的社会气象,注意从题干材料中获取信息。
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
5.【答案】B【解析】A.唐朝时期,玄奘西行天竺求取佛经,排除A。
B.据材料“据考证这与唐朝一位东渡的高僧有关”及所学可知,唐朝时期高僧鉴真东渡日本弘扬佛法,促进了中日文化交流,故B正确。
C.阿倍仲麻吕,日本著名遣唐留学生,唐左散骑常侍安南都护,中日文化交流杰出的使者,排除C。
D.空海和尚是日本僧人,排除D。
故选:B。
本题考查鉴真东渡的相关内容,掌握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识记鉴真东渡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素养。
6.【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分水岭,题干中唐诗风格的变化体现了唐诗创作受到社会变迁的影响,故A正确。
故选:A。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文学的时代特征。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安史之乱以前……豪放、浪漫”“安史之乱以后……沉郁、悲壮”。
本题主要通过唐诗的变化来考查考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和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素养。
7.【答案】D【解析】据题干“宋王室的一个历世相传的家训,厥为优待士大夫,永远让文人压在武人的头上”可知,这反映了宋朝的治国策略是重文轻武,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宋朝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
故选:D。
本题考查宋代的重文轻武,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宋代的重文轻武,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8.【答案】D【解析】依据题干信息《辽、北宋、西夏形势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读图由东京(汴梁)、兴庆和上京的地名和政权划分的分界线可知,该图反映的是辽、北宋、西夏形势。图中东京所在的位置应为北宋政权,图中★所代表的政权在北宋的北方,应为契丹族建立的辽政权,故D符合题意,蒙古族建立元政权、女真族建立金政权与辽、北宋、西夏形势不符,排除AB;党项族建立西夏政权,西夏与图示位置不符,排除C。
故选:D。
本题考查的是北宋时期民族政权并立的知识点,应把握辽政权的地理位置。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辽、北宋、西夏并立。
9.【答案】B【解析】据辽与北宋“和好年深,双方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可知,双方这一相对和平局面出现在澶渊之盟后。宋真宗时(1004年),辽大举进攻北宋,宰相寇准力劝宋真宗来到澶州城,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第二年辽宋议和,辽朝退兵,宋朝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B符合题意;材料描述的是澶渊之盟,与金灭北宋、宋金和议无关,AC排除;《尼布楚条约》是中俄双方在1689年签订的条约,D排除。
故选:B。
本题以辽与北宋“和好年深,双方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为切入点,考查澶渊之盟的相关知识。
需要熟练掌握“澶渊之盟”的背景,影响。
10.【答案】C【解析】据题干“契丹的兴起”、“澶渊之盟”、“宋夏和战”、“岳飞抗金”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960年赵匡胤建立北宋,916年契丹阿保机统一各部,建立契丹国(辽),1005年北宋与辽达成澶渊之盟,1044年,北宋与西夏达成和议,北宋与辽、西夏并立;1127年金灭北宋,同年赵构建立南宋,南宋抗战派将领岳飞坚持抗金,1141年南宋与金达成和议,南宋与金对峙局面形成。故小明同学探究的主题是多民族政权的并立。
故选:C。
本题考查北宋与辽、西夏的并立和金与南宋对峙,知道这一时期的特点是多民族政权的并立。
本题考查北宋与辽、西夏的并立和金与南宋对峙,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归纳总结能力。
11.【答案】A【解析】“国家根本,仰给东南”是指国家的财政收入主要依靠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苏湖熟,天下足”的意思是苏州、湖州等地的水稻成熟以后,能满足天下人口的吃饭问题。这两种说法都是经济方面的现象,是宋代经济中心南移的表现。宋代南方战乱较少,社会比较安定。市民文化生活丰富是社会生活方面。政府财政收入依靠南方,而不是北方。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经济中心南移,属于材料型选择题。
要注意透过历史现象把握历史规律。
12.【答案】A【解析】据材料“宋朝时很多大城市中的夜市每日从天未暗到深夜,甚至通宵都有营业,流动商业深入各街各巷,居民不跑远路就能方便地买到东西。”可知,宋朝商业不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出现了夜市,市和坊的界限消失。
故选:A。
本题以“宋朝时很多大城市中的夜市每日从天未暗到深夜,甚至通宵都有营业,流动商业深入各街各巷,居民不跑远路就能方便地买到东西。”为切入点,考查宋代社会生活的相关知识。
注意对材料的解读,识记宋代社会生活的相关知识。
13.【答案】B【解析】唐朝以来,有不少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人、阿拉伯人在我国一些地方定居,元朝时又有大批迁入中国,他们同汉、蒙、畏兀儿等各族长期杂居通婚,到元朝时逐渐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元朝境内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融合。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回族的形成。元朝时,境内出现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民族的交融。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民族分化政策与民族融合的相关史实。
14.【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可知,为了加强对辽阔疆域的统治,元朝设立行省制度。中央设中书省,是全国最高行政机构,元朝时在全国设立了10个行省。行省制度有利于对全国的管辖,以后各朝基本沿续下来,我国的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元代,故C符合题意;秦朝实行郡县制度,故A不合题意:西周实行分封制,故B不合题意;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故D不合题意。
故选:C。
本题考查行省制度。理解行省制度对后世的影响。
抓住题干关键词“元朝、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地方行政制度’是解题的关键,行省制度有利于对全国的管辖,以后各朝基本沿续下来,我国的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元代。
15.【答案】A【解析】元朝设置宣政院管理西藏地区军政要务,宣政院是元朝掌管全国佛教事宜和藏族地区军政事务的中央机关。从此,西藏地区正式成为我国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
故选:A。
本题考查元朝加强对西藏地区管辖的措施,考查学生对题干信息准确解读、分析、判断的能力。宣政院是元朝掌管全国佛教事宜和藏族地区军政事务的中央机关。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元朝的统一和元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16.【答案】C【解析】元朝的疆域空前辽阔,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朝忽必烈实行行省制度,是中国省制的开端,此外,元朝在台湾(琉球)设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
故选:C。
本题以为了对辽阔的疆域进行有效的治理,元朝统治者根据各地区的情况,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在东北、西北、东南、西南等地区设置相应的管理机构,加强中央对这些地区的统治为依托,考查宣政院的设置。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元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17.【答案】C【解析】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东京城内就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做瓦子。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许多穷苦艺人在这里卖艺谋生,有说书的、唱曲的、演杂剧的、耍杂技的、表演踢球的,等等,令人眼花缭乱。瓦子里还有许多摊位,十分热闹。大的瓦子,可容纳几千人。瓦子的存在,增添了城市的生气。据题干及所学知识可知,题干书中的“热闹处”应该是瓦子,C项正确;酒肆即酒馆,排除A项;乡镇形成的新商业区叫草市,排除B项;票号是古时一种专门经营汇兑业务金融机构,排除D项。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瓦子的相关史实,“东京城内”“既有敲锣表演的,又有说评话(评书)的”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瓦子的相关史实。
18.【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中“造纸术和印刷术替宗教改革开了先路,并使推广民众教育成为可能。火药的发明清除了封建制度,创立了国民军制。指南针的发明导致了发现美洲,因而使全世界而不再是欧洲成为历史舞台。”可知,材料描述的是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对世界发展的影响,D项正确;发明过程、传播途径、先进程度题干未体现,排除ABC项。
故选:D。
本题考查四大发明的传播及影响。我国古代“四大发明”反映了我国古代科技领先地位,是我国成为世界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进步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掌握四大发明的传播及影响。
19.【答案】B【解析】北宋司马光编写的《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这部书按年代顺序,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将近三百卷。全书取材广泛,叙事明晰,文笔生动,对研究古代历史有重要参考价值,其史学地位与司马迁齐名,其著作被宋神宗御批为“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本题以有一本史书,历时19年编撰,宋神宗认为这部史书“鉴于往亊,有资于治道”为依托,考查《资治通鉴》。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宋元时期科技、文化和艺术成就。
20.【答案】A【解析】根据“疆域的辽阔、民族的众多,带来恢弘的气象,曲之所包容者也广;无为而治的文化政策,使得曲作家不仅什么都能写,而且什么都敢写,无所忌惮,遂以‘驳杂’称之”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元曲产生的背景,故选A;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元曲形成的历程、影响,也无法体现元曲的本质内涵,排除BCD。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元曲产生的原因的相关史实。识读材料“疆域的辽阔、民族的众多,带来恢弘的气象,曲之所包容者也广”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元曲产生的原因的相关史实。
21.【答案】【小题1】B。【小题2】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小题3】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在世界上影响深远等。【解析】本题考查交子、宋代的社会生活等相关史实,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交子、宋代的社会生活等相关史实。
22.【答案】【小题1】驿站制度。【小题2】中外交通方面。【小题3】使中外经济、文化和科技的交流进一步发展起来;促进了海外贸易的繁荣。【解析】本题考查元朝社会经济的发展、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等相关史实,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元朝社会经济的发展、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等相关史实。
23.【答案】【小题1】北方战乱较多。【小题2】唐朝;南宋。【小题3】广州、泉州。【小题4】两汉至唐代,中国的对外交通以陆上丝绸之路为主,宋代以后中国的对外交通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主。【解析】本题考查经济重心南移、宋代商业贸易的发展、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等相关史实,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经济重心南移、宋代商业贸易的发展、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等相关史实。
24.【答案】【小题1】隋朝大运河。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小题2】曲辕犁和筒车。【小题3】唐诗、宋词。【小题4】北宋末年。大大促进了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小题5】毕昇。活字印刷术。【解析】本题考查隋朝大运河的相关内容,唐代时期的农业工具,唐诗和词的相关内容,指南针技术的相关内容,活字印刷术的相关内容,准确解读材料信息。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识记隋朝大运河的相关内容,识记唐代时期的农业工具,识记唐诗和词的相关内容,识记指南针技术的相关内容,识记活字印刷术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辽宁省沈阳市法库县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含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辽宁省沈阳市法库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题前,考生须用0,《史记》记载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辽宁省沈阳市法库县八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制作时间轴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联合早报》指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