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七次调研测试理综生物试卷(带解析)
展开2017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七次调研测试理综生物试卷(带解析)
1.噬藻体是一种能感染蓝藻的病毒。它能在蓝藻细胞中复制增殖,产生许多子代噬藻体。下列关于该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组成噬藻体和蓝藻的化合物的种类基本相同
B. 噬藻体和蓝藻共有的细胞器是核糖体
C. 噬藻体的核酸中只有4种核苷酸
D. 钠离子和噬藻体进入蓝藻的方式相同
【答案】C
【解析】
噬藻体是一种病毒,其化合物主要是DNA和蛋白质,没有RNA,而组成蓝藻的化合物糖类、脂质、蛋白质、DNA和RNA等,A错误;噬藻体是一种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没有核糖体,B错误;噬藻体只有一种核酸,其由4种核苷酸组成,C正确;钠离子进入蓝藻的方式是主动运输,噬藻体进入蓝藻的方式是胞吞,D错误。
2.图甲表示人和植物的淀粉酶在不同pH条件下的活性,图乙表示a、b、c三种脱氧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的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植物和人的淀粉的活性相同时,pH也可以相同
②若环境由中性变成酸性,人淀粉酶的活性逐渐升高
③a、b酶活性相同时,温度对酶的影响相同
④c酶的最适温度应等于或大于40°C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图甲中两条曲线的交点表示在PH值为6的条件下,植物和人的淀粉的活性相同时,①正确; PH值为7时,人的淀粉酶活性最高,所以若环境由中性变成酸性,人淀粉酶的活性逐渐降低,②错误;图乙中两条实线的两个交点说明 a、b酶活性相同,其中右侧的交点下,温度对a酶是促进作用,对b酶是抑制作用,③错误; 根据乙图中虚线分析,c酶的最适温度应等于或大于40°C,④正确。故选B。
3.下列有关高中生物实验中实验材料、试剂的使用及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 用甲基绿染液单独对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染色,观察细胞内DNA的分布
B. 用蒸馏水对猪血细胞稀释处理后,再进行细胞膜制备实验
C. 用苏丹Ⅲ染液对花生组织切片进行染色,可观察到橘黄色的脂肪颗粒
D. 用卡诺氏液对低温处理的根尖进行固定后,可直接制作临时装片
【答案】C
【解析】
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液对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染色,观察细胞内DNA和RNA的分布,A错误;制备纯净细胞膜的生物材料是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而猪血细胞中有多种细胞,B错误;苏丹Ⅲ染液可以将脂肪颗粒染成橘黄色,C正确;在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实验中,用卡诺氏液固定后,需要用酒精冲洗2次,然后制作临时装片,D错误。
4.mRNA的某个碱基被氧化会导致核糖体在该碱基处停止移动,而神经细胞中的质控因子能切碎mRNA解救被卡住的核糖体,否则受损的mRNA会在细胞中积累,进而引发神经退行性疾病。下列相关推测正确的是
A. 质控因子是一种DNA水解酶或RNA水解酶
B. 质控因子能阻止异常多肽链的合成
C. mRNA上的碱基被氧化会导致合成的相关肽链变长
D. 若质控因子的合成受阻,可能会引发神经退行性疾病
【答案】D
【解析】
根据酶的专一性的特性,神经细胞中的质控因子能切碎mRNA,说明质控因子可能是一种RNA水解酶,A错误;质控因子的作用是切碎mRNA解救卡住的核糖体,根据题意,mRNA的某个碱基被氧化会导致核糖体在该碱基处停止移动,说明细胞内原本就不能合成异常多肽链,B错误;根据题意,如果mRNA的某个碱基被氧化会导致核糖体在该碱基处停止移动,则合成的蛋白质的长度会变短,所以mRNA上的碱基被氧化会导致合成的相关肽链变短,C错误;控制质控因子合成的基因突变,则细胞内缺少质控因子,会导致受损的mRNA就会在细胞中累积,进而引发神经退行性疾病,D项正确。
【点睛】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步骤,在真核细胞中,转录是以DNA分子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翻译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该过程发生在核糖体上。题干中关键信息“mRNA的某个碱基被氧化会导致核糖体在该碱基处移动停止,而神经细胞中的质控因子能切碎mRNA从而解救卡住的核糖体,否则受损的mRNA就会在细胞中积累,进而引发神经退行性疾病”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5.为探究影响扦插枝条生根的因素,某兴趣小组以同一植物的枝条为材料,用营养素和生长调节剂X处理,得到的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 生长调节剂X对不同枝条的生根均具有促进作用
B. 营养素对有叶枝条的根的形成无明显影响
C. 营养素和生长调节剂X均有利于根的形成
D. 叶片可能会产生与生长调节剂X类似作用的物质
【答案】B
【解析】
生长调节剂X处理后,无叶枝条实验结果无变化(与营养素处理),有叶枝条实验结果显著,A错误;据图信息,营养素处理后,无叶枝条和有叶枝条实验结果相同,说明营养素对有叶枝条的根的形成无明显影响,B正确;营养素对根的形成无明显影响,因此营养素和生长调节剂X均有利于根的形成,C错误;综合实验现象,可说明叶片可能产生营养素类似作用的物质,D错误。
【点睛】本题以“探究影响扦插枝条生根的因素”实验为背景,考查了相关的基础知识,重在考查学生对柱形图的理解辨析能力,综合运用能力。
6.下列关于种群数量的变化、群落的结构和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稳定型种群的数量不可能低于K值
B. 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的过程中,在达到K值之前就是呈“J”型增长
C. 近岸区和湖心区生物分布的差异,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
D. 演替过程中,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一直逐渐增加
【答案】C
【解析】
稳定型种群的数量维持在一个平衡的水平,有可能低于K值,A错误;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的过程中,在达到K/2值之前类似于“J”型增长,B错误;近岸区和湖心区生物分布的差异,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C正确;演替过程中,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逐渐增加,然后维持稳定,D错误。
7.图甲表示某植物叶肉细胞内发生的生理过程,图乙表示水稻种子在发育成熟过程中其体内干物质和呼吸速率变化的示意图,图丙是某研究小组将某油料作物种子置于温度、水分(蒸馏水)、通气等条件均适宜的黑暗环境中培养,定期检查萌发种子(含幼苗)的干重变化绘成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③过程进行的场所是________,[H]用于与__________反应释放大量的能量。
(2)图乙中,在20〜30d时,种子干物质量增加速度最快,此时种子含有的DNA量________,种子成熟所需
要的有机物来自图甲中的过程________。
(3)根据图丙曲线分析,实验过程中,导致种子干重增加的主要元素是___________(填“C”“N”或“0”)。实验进行到第11d时,要使萌发种子(含幼苗)的干重增加,必须提供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
(4)大田种植某油料作物时,“正其行,通其风”的主要目的是通过__________来提高光合作用强度,以增加产量。
【答案】 (1). 线粒体内膜 (2). 氧气 (3). 增加 (4). ①② (5). O (6). 一定的光照,适宜的水分和矿质营养(无机盐) (7). 提高CO2含量
【解析】
试题分析:甲图中,①表示光反应,②表示暗反应,③表示有氧呼吸第一、二阶段,④表示有氧呼吸第三阶段。乙图中,随着开花后的天数,干物质逐渐增加,呼吸速率先增加后减少。丙图中,随着时间的增加,种子干重先增加后减少。
(1)图甲中过程①②是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暗反应阶段;④③表示有氧呼吸第一、二阶段和第三阶段;其中③过程表示[H]和氧气结合生成水,释放大量能量,场所为线粒体内膜。
(2)在20-30天,种子干物质增加速度最快,说明种子内细胞在不断增殖,所以种子中DNA总量在不段增加;种子成熟所需要的有机物来自图甲中的过程光合作用合成来,即图甲中①②。
(3)种子萌发时,吸收的水分参与物质合成代谢或者成为结合水,导致增加干重,所以导致种子干重增加的主要元素是O。萌发的种子吸收的矿质元素可参与有机物的合成,另外有机物合成需要光照,所以实验第11d如果使萌发种子的干重(含幼苗)增加,必须提供的条件是光照和矿质营养。
(4)“正其行,通其风”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提高CO2含量来提高光合作用强度以增加产量。
【点睛】本题考查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8.生长激素能促进人的生长,且能调节体内的物质代谢。如图为人体生长激素分泌的调节示意图,请分析并回答有关问题:
(1)人体血糖含量的相对稳定是在__________调节作用下,多个器官和系统协调运动的结果。
(2)细胞a分泌的激素对细胞c的分泌具有促进作用,而细胞b分泌的激素对细胞c的分泌具有抑制作用,则这两种激素对细胞c分泌生长激素的调节呈_________(填“协同”或“拮抗”)关系。若生长激素分泌增多,会____________细胞b的分泌。
(3)发生急性低血糖时,对血糖浓度敏感的神经元可通过细胞a促进细胞c分泌相应信号激素来进行调节。在这个调节过程中,涉及的信号变化是下丘脑神经内分泌细胞的______信号转变为内分泌系统的_______信号。
(4)运动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原因之一是生长激素可作用于胸腺,促进________分化,进而提高________免疫能力。
【答案】 (1). 神经调节和体液 (2). 拮抗 (3). 促进 (4). 电 (5). 激素(或化学) (6). T细胞 (7). 细胞免疫和体液
【解析】
试题分析:据图分析,下丘脑受到急性低血糖、运动的刺激,通过神经调节a细胞分泌激素,通过血液运输到垂体,促进c细胞分泌生长激素,生长激素对脂肪、软骨、胸腺都有促进作用。
(1)由图可知,人体血糖含量的相对稳定是神经和体液调节作用下,多个器官和系统协调运动的结果。
(2)由于细胞a分泌的激素对细胞c的分泌具有促进作用,而细胞b分泌的激素对细胞c的分泌具有抑制作用,则这两种激素对c分泌生长激素的调节呈拮抗关系;若生长激素分泌增多,将促进细胞b的分泌。
(3)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如果发生急性低血糖时,对血糖浓度敏感的神经元可通过细胞a促进细胞c分泌.由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是电信号,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化学信号,所以下丘神经内分泌细胞的作用是将神经系统活动的电信号转变为调节内分泌系统活动的激素信号。
(4)由于在胸腺中成熟的淋巴细胞是T细胞,而生长激素可作用于胸腺,促进T细胞分化,所以运动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点睛】本题虽然是一个有关生命活动调节的综合题,但是由于每个小题都是补充完善式的填空类型,只要学生对相关基本知识掌握得较扎实,就容易根据所学的相关知识按题意要求将相关内容填出,但是本题需要学生能准确把握题意,恰当的组织生物学术语才能得出正确答案,这需要学生平时的练习中有针对性训练才能做到。
9.为了研究小家鼠的毛色与尾形的遗传规律,科研工作者以黄毛弯曲尾、灰毛弯曲尾、灰毛正常尾三个品系的小家鼠为材料,进行杂交实验。控制毛色和尾形的基因分别用B(b)和D(d)表示,其中至少有一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请分析回答:
(1)实验一中,亲本无论正交、反交,Fl的弯曲尾和正常尾个体中,雌雄比例均接近1:1,说明控制尾形的基因位于_______染色体上;控制毛色和尾形的两对基因的遗传符合_______定律。实验二亲本中黄毛弯曲尾和灰毛正常尾个体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研究者在解释以上尾形的遗传现象时提出,弯曲尾基因具有致死效应,致死的基因型为_________。
(3)另一些研究者在解释以上尾形的遗传现象时提出,黄毛弯曲尾品系和灰毛弯曲尾品系中,弯曲尾基因所在染色体上存在隐性致死基因(a),该基因纯合致死。
①不考虑染色体交叉互换,a基因的存在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解释F2弯曲尾和正常尾的数量比。
②在进一步研究中,研究者又提出,黄毛弯曲尾品系和灰毛弯曲尾品系隐性致死基因不同(分别用a1和a2表示),它们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如图2所示。其中a1a1和a2a2致死,a1a2不致死。a1和a2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等位基因,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若以上假设成立,则图2中的黄毛弯曲尾品系和灰毛弯曲尾品系杂交,后代弯曲尾与正常尾的比例为______。
【答案】 (1). 常 (2). 自由组合 (3). DdXbY (4). ddXBXB (5). DD (6). 能 (7). 不属于 (8). a1和a2没有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 (9). 3:1
【解析】
试题分析:实验一:亲本无论正交、反交,F1的弯曲尾和正常尾个体中,雌雄比例接近1:1,说明与性别无关,则控制尾形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F1的弯曲尾相互交配,后代弯曲尾:正常尾=2:1,说明弯曲尾是显性性状,F1的基因型是Dd,且显性纯合致死,则亲本是Dd、dd;
实验二:亲本灰毛和黄毛,子一代全部是灰毛,说明灰毛是显性性状,且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控制该性状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又因为子一代出现了正常尾,则亲本是DdXbY、ddXBXB。
(1)根据题意分析已知控制尾形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而控制毛色性状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所以两对基因遵循基因的作用组合定律。实验二中亲本灰毛和黄毛,子一代全部是灰毛,说明灰毛是显性性状,又因为子一代出现了正常尾,所以亲本基因型为是DdXbY、ddXBXB。
(2)根据题意已知弯曲尾基因具有致死效应,由于有dd个体的存在,则致死的基因型为DD。
(3)根据题意黄毛弯曲尾品系和灰毛弯曲尾品系中,在弯曲尾基因所在染色体上存在隐性致死基因(a),该基因纯合致死,即aD连锁,aaDD致死。
①根据题意若a纯合致死,已知F1的基因型为Od∥aD,其相互交配,后代OOdd(正常尾):OaDd(弯曲尾):aaDD(致死)=1:2:1。
②分析题图可知a1a2没有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所以a1和a2不属于等位基因.
③若以上假设成立,则黄毛弯曲尾(Od∥a1D)品系和灰毛弯曲(Od∥a2D)尾品系杂交,后代OOdd:Oa1Dd:Oa2Dd:a1a2DD=1:1:1:1,所以弯曲尾与正常尾的比例为3:1。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伴性遗传及基因纯合致死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分析图形的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后代的性状分离比是本题的突破口,显性纯合致死是本题的难点和易错点。
10.图1为某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示意图(单位:J·cm-2·a-1),图2为该系统中的食物网。请分析回答:
(1)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_________J·cm-2·a-1。A1、A2、A3代表各营养级中______的能量。
(2)图2中的甲属于图1中的________和________,图2中不可能存在图1中的生物成分是________。若图2中的己大量减少,则从能量流动角度分析,理论上甲的数量会___________。
(3)通常,生态系统内的食物链不会很长,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460 (2). 未被利用 (3). 初级消费者 (4). 次级消费者 (5). 分解者 (6). 增加 (7). 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减少的
【解析】
试题分析:分析题图:某一营养级(最高营养级除外)能量的去向包括:自身呼吸消耗、流向下一个营养级、被分解者分解利用、未被利用,因此A1、A2、A3代表各营养级中未被利用的能量。
(1)流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由图中数据可知,一年内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未被利用(292)+呼吸消耗(96)+被分解者利用(12)+流向下一个营养级(29+2+17+12)=460J•cm-2•a-1。由以上分析可知,图中A1、A2、A3代表各营养级中未被利用的能量。
(2)图2中的甲在戊→甲的食物链中是初级消费者,在戊→已→甲食物链中是次级消费者,图2食物网中不可能出现图1中的生物成分是分解者,若图2中的已大量减少,则从能量流动角度分析,甲由原来的第二、第三营养级降至单纯的第二营养级,理论上甲的数量会增加。
(3)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减少的,所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不会很长。
【点睛】本题结合某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要求考生识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图解,能结合图中数据答题,易错点是对图中每个营养级的能量的来源与去路的平衡。
11.秸秆还田技术既是减少秸秆焚烧的重要措施,也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抉择。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研究发现,秸秆还田的过程中施加外源纤维素酶能起到较好的效果。请回答下列问题:
(1)纤维素酶是一种________酶,包括C1酶、CX酶和葡萄糖苷酶三种,其中能够将纤维二糖分解为葡萄糖
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然界中纤维素分解菌大多分布在____________的环境中。从该环境取回的土样中含有多种微生物,该兴趣小组可在培养基中加入___________来帮助筛选纤维素分解菌。若右图为培养结果,应选择的菌株为_________(填“菌Ⅰ”“菌Ⅱ”或“菌Ⅲ”)。
(3)对筛选得到的微生物还需进一步纯化培养以增加菌种的数量,为方便后续的计数,宜采用的纯化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确定得到的是纤维素分解菌,还需要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的实验。利用纤维素酶能催化纤维素分解为还原性的葡萄糖这一特性,可利用_______________试剂判断微生物提取物是否起到了降解纤维素的作用。
【答案】 (1). 复合 (2). 葡萄糖苷酶 (3). 富含纤维素 (4). 刚果红 (5). 菌Ⅲ (6). 稀释涂布平板法 (7). 发酵产生纤维素酶 (8). 斐林
【解析】
试题分析:纤维素分解菌可以产生纤维素酶,能够将纤维素分解为葡萄糖;纤维素分解菌常采用刚果红染液进行鉴定,刚果红可以与纤维素结合形成红色物质,纤维素分解菌由于能够将纤维素分解而在平板上的菌落周围出现无色的透明圈,透明圈的大小可以反应纤维素分解菌产生的酶的多少。
(1)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由3种酶组成,包括C1酶、CX酶和葡萄糖苷酶,其中葡萄糖苷酶能够将纤维二糖分解为葡萄糖。
(2)纤维素分解菌具有分解纤维素的能力,所以该菌主要分布于富含纤维素的环境中。纤维素分解菌常用刚果红染液进行鉴定。
(3)微生物纯化常用的接种方法有稀释涂布平板法和平板划线法,其中稀释涂布平板法还可以进行微生物的计数。
(4)为了确定得到的是纤维素分解菌,还需要进行发酵产生纤维素酶的实验。微生物降解后产生了还原糖,可以用斐林试剂进行检测。
12.下图是某实验室通过小鼠纤维母细胞等获得单克隆抗体的实验流程,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1)过程①类似于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中的_________过程。与纤维母细胞相比,诱导干细胞的全能性较
____________。过程②中细胞分化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a是_______________;Z细胞是____________。
(3)骨髓瘤细胞和浆细胞融合所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与诱导植物原生质体融合不同的方法是用____________________诱导。
(4)通过单克隆抗体制备技术得到的抗a的单抗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答案】 (1). 脱分化 (2). 高 (3).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4). 抗原 (5). 能产生抗a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6). 细胞膜的流动性 (7). 灭活的病毒 (8). 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大量制备
【解析】
试题分析:单克隆抗体利用了细胞融合的原理,两种用于融合的细胞分别是骨髓瘤细胞和效应B细胞,形成的杂交瘤细胞具备两种细胞的特点,既可以无限增值,也可以产生特异性抗体。
(1)过程①是将成熟的动物细胞诱导为具有分裂能力的干细胞的过程,类似于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中的脱分化过程。与纤维母细胞相比,诱导干细胞的分化程度很低,全能性较高。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2)据图分析,注入小鼠体内的是物质a是抗原,可以诱导小鼠免疫反应,产生相应的浆细胞。Z细胞为杂交瘤细胞,既可以无限增值,又可以可以产生抗a的抗体。
(3)骨髓瘤细胞和浆细胞融合依据的原理是细胞膜的流动性。动物细胞融合特有的诱导融合的方式是用灭活的病毒诱导。
(4)利用细胞融合技术获得的单克隆抗体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大量制备的特点。
【点睛】本题源于课本中单克隆抗体制备的思路,又高于课本,启发学生联想,学习分析问题,难度适中。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七调考试理综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河北省衡水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七调考试理综生物试题,文件包含精品解析全国百强校河北省衡水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七调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解析版doc、精品解析全国百强校河北省衡水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七调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8页, 欢迎下载使用。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调研考试(12月)理综生物试题解析: 这是一份河北省衡水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调研考试(12月)理综生物试题解析,文件包含精品解析全国百强校河北省衡水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调研考试12月理综生物试题解析解析版doc、精品解析全国百强校河北省衡水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调研考试12月理综生物试题解析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7页, 欢迎下载使用。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生物试题解析: 这是一份河北省衡水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生物试题解析,文件包含精品解析全国百强校河北省衡水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生物试题解析解析版doc、精品解析全国百强校河北省衡水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生物试题解析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2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