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五次调研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五次调研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三上学期第五次调研考试生物试题
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1.生物体由化学分子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分子又是特殊的,可被赋予一些生命特征。下列关于化学分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磷脂分子既亲水又疏水,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
B.在低温条件下,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不会遭到破坏
C.植物中结合水的含量与植物的抗旱、抗寒能力大小有密切关系
D.DNA多样性的原因之一是其空间结构千差万别
【答案】D
【解析】A、由于磷脂分子有亲水的头部和疏水的尾部,亲水性的头部与水结合,在空气—水界面上排成单层,A正确;B、在低温条件下,蛋白质活性会降低,但其空间结构不会遭到破坏,B错误;C、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植物中结合水的含量与植物的抗旱、抗寒能力大小有密切关系,C正确;D、DNA分子具有多样性的原因是组成DNA分子的四种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D错误。故选D。
2.幽门螺杆菌是寄生在胃部的厌氧型微生物,属于生物致癌因子,感染后可引起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疾病,与胃癌有密切关系。下列关于幽门螺杆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和肺炎双球菌一样,都利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
B.和破伤风杆菌一样,都可以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有氧呼吸
C.和大肠杆菌一样,DNA均可与蛋白质结合
D.和硝化细菌一样,都能把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
【答案】C
【解析】A、幽门螺杆菌和肺炎双球菌一样,都是原核生物,都能利用自身细胞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A错误;B、幽门螺杆菌和破伤风杆菌一样,都可以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无氧呼吸,B错误;C、幽门螺杆菌和大肠杆菌都是原核生物,原核细胞在转录时DNA与RNA聚合酶结合,而RNA聚合酶的本质是蛋白质,故原核细胞中DNA可以与蛋白质结合,C正确;D、幽门螺杆菌是异养微生物,不能把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D错误。故选C。
3.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实验中,叶绿体和线粒体都不需要染色
B.不能直接将藓类叶片放入水滴中制成装片用于观察叶绿体
C.在制作低温诱导的根尖装片时,需要用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洗去卡诺氏液
D.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加入体积分数为8%的盐酸的目的是使DNA水解
【答案】C
【解析】A、叶绿体有颜色,不需要染色,线粒体需要用健那绿染色,A错误;B、藓类叶片比较薄,可直接制成装片用于观察叶绿体,B错误;C、卡诺氏液用于固定细胞的形态,在“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中需要用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洗去卡诺氏液,C正确;D、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加入体积分数为8%的盐酸的目的是破坏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并且使染色体中的DNA和蛋白质分离,有利于染色,D错误。故选C。
4.铁是人体内必不可少的微量元素,下图表示铁被小肠吸收和转运至细胞内的过程。图中转铁蛋白(Tf)可运载Fe3+,以Tf-Fe3+结合形式进入血液。Tf-Fe3+与转铁蛋白受体(TfR)结合后进入细胞,并在囊泡的酸性环境中将Fe3+释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Fe2+顺浓度梯度通过蛋白1通道的过程属于协助扩散
B.Tf与TfR结合后携带Fe3+进入细胞的过程属于胞吞
C.蛋白2和转铁蛋白(Tf)都是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
D.H+进入囊泡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
【答案】C
【解析】A、通过题图可知,Fe2+ 从小肠上皮细胞进入组织液时,是顺浓度梯度且需要载体,但不需要能量,属于协助扩散,A正确;B、由题图知细胞膜上的转铁蛋白受体(TfR)具有识别作用,与 Tf-Fe识别并结合后通过胞吞进入细胞,B正确;C、转铁蛋白(TF)是血液中运载 Fe3+ 的蛋白,不在细胞膜上,C错误;D、由图可知 H 进入囊泡是通过质子泵逆浓度梯度进行的,属于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D正确。故选C。
5.某生物兴趣小组对粳稻、籼稻和杂交稻三种水稻中的H2O2酶在不同重金属离子及浓度下的活性[单位:U/(g·FW)]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如表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不同浓度的Cd2+、Cu2+对不同水稻品种中H2O2酶活性的影响
B.该实验需要在H2O2酶所需的适宜温度和pH条件下进行
C.杂交稻更适宜在Cd2+、Cu2+等重金属离子污染严重的土地上种植
D.Cd2+、Cu2+等重金属离子可能通过影响H2O2酶的空间结构,从而引起酶活性的改变
【答案】C
【解析】A、根据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可知,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不同浓度的Cd2+和Cu2+对不同水稻品种中H2O2酶活性的影响,A正确;B、探究H2O2酶的活性,应该在该酶所需的适宜温度和pH条件下进行,B正确;C、分析表中数据,在Cd2+、Cu2+等重金属离子浓度较高时,杂交稻中H2O2酶的活性最低,所以杂交稻最不适宜在Cd2+、Cu2+等重金属离子污染严重的土地上种植,C错误;D、蛋白质的结构决定功能,Cd2+、Cu2+等重金属离子可能影响了H2O2酶的空间结构,从而引起酶活性的改变,D正确。故选C。
6.下列有关细胞呼吸的原理及其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用谷氨酸棒状杆菌制作味精时,应密封,以利于谷氨酸棒状杆菌的发酵
B.稻田定期排水,主要是为了防止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对细胞造成毒害
C.中耕松土能促进根部细胞的有氧呼吸,有利于根部细胞对矿质离子的吸收
D.用透气的消毒纱布包扎伤口,主要是为了避免组织细胞缺氧死亡
【答案】C
【解析】A、谷氨酸棒状杆菌是好氧细菌,在有氧的情况下可以生产味精,A错误;B、稻田定期排水,可防止根细胞因无氧呼吸产生酒精而中毒变黑、腐烂,B错误;C、中耕松土能促进根部细胞的有氧呼吸,释放大量的能量,有利于根部细胞吸收矿质离子(根部细胞吸收矿质离子的方式为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C正确;包D、扎伤口时选用透气的消毒纱布,主要是为了防止厌氧菌(如破伤风杆菌)的繁殖,D错误。故选C。
7.如图表示夏季玉米地里距地面高度不同处CO2浓度的变化,实线表示10时的测定结果,虚线表示22时的测定结果。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在富含有机肥的农田中,图中c点会左移
B.10时,植株不同高度处的光反应强度相同
C.22时,植株高处比低处固定CO2的能力强
D.b点对应处是玉米植株叶面积较大处
【答案】D
【解析】A、从图中可以看出,上午10时,由于距离地面高度不同处CO2浓度不同,光合速率也不同,夜晚,无光照,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不固定二氧化碳。富含有机质的农田中,由于微生物分解作用,会释放出二氧化碳,故C点将会右移,A错误;B、图中实线可知,上午10时玉米植株不同高度CO2的吸收量不同,植株不同高度处接收到的光照强度不同,故植株不同高度处的光反应强度不同,B错误;C、夜晚,无光照,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不固定二氧化碳,C错误;D、右图可知,b点二氧化碳浓度最低,是玉米光合作用面积较大处的高度,D正确。故选D
8.某些癌细胞常常具有免疫逃逸机制,能躲避NK细胞(一种淋巴细胞)的攻击,其机理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癌细胞形成过程中,正常基因突变成原癌基因,导致蛋白质发生改变
B.致癌因子是癌细胞产生的根本原因,所以定期检查,远离致癌因子,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预防癌症的有效措施
C.逃逸癌细胞与正常细胞表面都有与PD-1蛋白识别的物质,从而不被NK细胞攻击
D.PD-1抑制剂类药物会使NK细胞清除癌细胞,不会有副作用
【答案】C
【解析】A、癌细胞的形成过程原癌基因或抑癌基因发生了基因的突变,核酸发生了改变,蛋白质也发生了改变,A错误;B、基因突变是癌细胞产生的根本原因,致癌因子是癌变的外界因素,B错误;C、如图所示,逃逸癌细胞与正常细胞表面都有与PD-1蛋白识别的物质,从而不被攻击,C正确;D、PD-1抑制剂类药物会使NK细胞清除癌细胞,也有可能清除正常的细胞,所以有副作用,D错误。故选C。
9.科学家以果蝇为实验材料,发现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换也可以发生在有丝分裂中,这种现象称为有丝分裂交换。已知果蝇的灰身(A)对黄身(a)为显性、直刚毛(B)对焦刚毛(b)为显性。如图是基因型为XA BXab的灰身直刚毛果蝇个体发育过程中某一体细胞发生有丝分裂交换后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细胞中所有同源染色体均正在进行联会
B.该个体可能出现黄身和焦刚毛
C.该细胞产生的子细胞基因型为XA b和Xab
D.与减数分裂交换相比,有丝分裂交换对遗传多样性的贡献更大
【答案】B
【解析】A、联会是减数分裂的特有现象,据题意可知,图示为体细胞发生有丝分裂交换后的示意图,不能发生联会,A错误;BC、结合题意可知,该个体基因型为XABXab,图示细胞发生了有丝分裂交换,该细胞可能产生XABXAB、XABXab和XabXab的子细胞,故子代可能出现黄身和焦刚毛,B正确,C错误;D、在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中都可能发生交换,因为减数分裂所产生的重组配子能遗传给下一代,而有丝分裂产生的细胞只是对个体的局部有影响,所以减数分裂对遗传多样性的贡献更大,D错误。故选B。
10.已知果蝇的灰体和黄体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某间学用一只灰体雌蝇与一只黄体雄蝇杂交,子代中♀灰体:♀黄体:♂灰体:♂黄体为1:1:1:1。下列哪一组交配既能判断基因的显隐性关系又能判断基因是位于X染色体还是常染色体上
A.子代♀灰体×♂灰体
B.子代♀黄体×♂黄体
C.子代♀黄体×♂灰体
D.子代♀灰体×♂黄体
【答案】A
【解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果蝇的灰体和黄体,这对相应形状显隐性关系和等位基因所在染色体都是未知,性状角度来看,黄比灰的整体来说还是1:1关系,有可能是常染色体,也可能是性染色体遗传。假设控制灰体的基因为A,控制黄体的基因为a,则实验中亲本黄体雄蝇基因型为XaY或aa,灰体雌蝇基因型为XAXa或Aa,而杂交子代出现性状分离,那么子代的基因型为:♀灰体XAXa或Aa、♀黄体XaXa或aa♂灰体XAY或Aa、♂黄体XaY或aa。因此,A、若选择子代♀灰体XAXa或Aa×♂灰体XAY或Aa杂交,后代若发生性状分离,且只在雄性中出现黄体,则灰体对黄体为显性且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否则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A符合题意;B、若选择子代♀黄体XaXa或aa×♂黄体XaY或aa杂交,后代无论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常染色体上,后代雌雄中均都为黄体,B不符合题意;C、若选择子代♀黄体XaXa或aa×♂灰体XAY或Aa杂交,子代如果出现雌性全为灰体、雄性全为黄体,则说明该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灰体为显性性状,但是若位于常染色体上,则子代无论雌雄都有灰体和黄体,且显隐性无法判断,C不符合题意;D、若选择子代♀灰体XAXa或Aa×♂黄体XaY或aa杂交,无论基因位于常染色体还是X染色体上,后代无论雌雄都是既有灰体又有黄体,D不符合题意。故选A。
11.某种植物的E基因决定花粉的可育程度,F基因决定植株是否存活,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科研人员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某抗病基因导入基因型为EEFF的植株的受精卵中,获得改造后的基因型为EeFF和EEFf的两种植株(e和f分别指抗病基因插入E和F基因),含e基因的花粉育性减少1/3.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将抗病基因插入E基因内部,会引起E基因发生基因突变
B.以♂EeFF和♀EEFf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F1中抗病植株所占比例为7/10
C.基因型为EeFf的植株自交,F1中抗病植株所占比例为11/12
D.某抗病植株所产生的花粉育性相同,则该植株的基因型可能有3种
【答案】C
【解析】A、从基因E和F的角度分析,插入抗病基因,引起其碱基序列发生改变,发生基因突变,A正确;B、以♂EeFF和♀EEFf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EEFf只产生基因型为EF、Ef的配子,EeFF作为父本时,e基因会使花粉的育性减少1/3,故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例为EF∶eF=3∶2,所以F1中不抗病植株(EEFF)所占比例为1/2×3/5=3/10,抗病植株所占的比例为1-3/10=7/10,B正确;C、将两对基因分开,分别进行分析,Ee植株产生的雌配子及其比例为E∶e=1∶1,产生的花粉(雄配子)及其比例为E∶e=3∶2,因此Ee植株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EE∶Ee∶ee=3∶5∶2;Ff植株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FF∶Ff∶ff(死亡)=1∶2∶1,即FF∶Ff=1∶2;基因型为EeFf的植株自交,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则F1中不抗病植株(EEFF)所占比例为3/10×1/3=1/10,抗病植株所占的比例为1-1/10=9/10,C错误;D、抗病植株的基因型有EEFf、EeFf、eeFf、EeFF、eeFF共5种,e基因会使花粉的育性减少1/3,若同一植株所产生的花粉育性都相同,则该植株的基因型可能有EEFf、eeFf、eeFF3种,D正确。故选C。
12.人类肿瘤细胞细胞质中含大量独立于染色体外存在的环状DNA(ecDNA),其上普遍带有癌基因。癌细胞内ecDNA可大量扩增且癌基因能高效表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ecDNA中的每个脱氧核糖与一个或两个磷酸基团相连
B.ecDNA上带有癌基因且能够复制,所以人类的癌症能够遗传给下一代
C.ecDNA容易复制和表达,可能与其呈裸露状态,易解旋有关
D.ecDNA通过复制后能平均分配至子细胞中,保持遗传的稳定性
【答案】C
【解析】A、ecDNA为环状DNA,没有游离的磷酸基团,ecDNA中的每个脱氧核糖都与两个磷酸基团相连,A错误;B、只有发生在生殖细胞内的遗传物质的改变才能遗传,ecDNA是存在于细胞质中的环状DNA,若存在于体细胞中,再加上复制后随机分配至子细胞中,不能遗传给下一代,B错误;C、ecDNA是独立于染色体外存在的环状DNA,容易复制和表达,可能与其呈裸露状态不与蛋白质结合易解旋有关,C正确;D、ecDNA是细胞质中DNA,复制后随机分配至子细胞中,D错误。故选C。
13.下列有关化学键和氢键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肽键既可以在叶绿体内形成,也可以在线粒体内形成
B.磷酸二酯键既可以在细胞核内形成,也可以在细胞核内断裂
C.氢键既可以存在于DNA分子中,也可以存在于RNA分子中
D.高能磷酸键既可以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形成,也可以在叶绿体基质中形成
【答案】D
【解析】A、叶绿体和线粒体中有少量的核糖体,在核糖体中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蛋白质,这个过程形成肽键。因此,肽键既可以在叶绿体内形成,也可以在线粒体内形成,A正确;B、细胞核中转录形成RNA时有磷酸二酯键的形成,RNA的剪接涉及磷酸二酯键的断裂,B正确;C、DNA一般为双链,中间有氢键,RNA一般为单链,部分双链区域也有氢键形成,C正确;D、ADP合成ATP时,伴随着高能磷酸键的形成。光合作用过程中,光反应阶段会产生ATP,而暗反应阶段不会产生ATP,故高能磷酸键可以在类囊体薄膜上形成,但不会在叶绿体基质中形成,D错误。故选D。
14.某实验小组以小麦耐旱品种Lngchun16和不耐旱品种98SN146的种子为材料进行相关实验,播种后,待幼苗长到7d龄时洗净根部,吸干表面水分,移入相同浓度的PEG溶液中进行根部干旱胁处理,温度、光照等条件相同且适宜,所得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在小麦叶肉细胞进行呼吸作用的过程中,在线粒体基质中不能消耗水
B.由图可知植物体的含水量可影响呼吸速率不会影响光合速率
C.在上述实验时间内,Lngchun16的总呼吸速率的变化与相对含水量的变化趋势相似
D.随PEG溶液浓度的升高,抗旱小麦品种的总呼吸速率高于不抗旱品种的
【答案】C
【解析】A、有氧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中丙酮酸和水生成CO2和[H],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在线粒体内膜上[H]与O结合形成水,显然线粒体基质中消耗水,A错误;B、由实验结果可知,植物体的含水量可影响呼吸速率,水作为光合作用的原料,含水量的变化应该会影响光合速率,B错误;C、由实验结果可知,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变化,Lngchun16的总呼吸速率的变化与相对含水量的变化趋势相似,C正确;D、本实验的自变量为是用相同浓度的PEG溶液处理不同时间,即自变量为PEG溶液的处理时间的变化,故无法推测不同浓度PEG溶液的相关实验结果,D错误。故选C。
15.图甲为某种人类遗传病的系谱图,已知用某种方法能够使正常基因显示为一个条带,致病基因则显示为位置不同的另一个条带。用该方法对该家系中的每个个体进行分析,条带的有无及其位置如图乙所示。下列有关该遗传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且1号个体为致病基因的携带者
B.若13号个体与该病致病基因的携带者婚配,则生育患病孩子的概率为1/4
C.10号个体中含有的致病基因来源于基因突变
D.若12号个体与患病个体婚配,则他们生育的女儿患病概率为1/4
【答案】D
【解析】A、由以上分析可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并且条带1代表的是A基因,条带2代表的是a基因,因此1号个体为致病基因的携带者,A正确;B、由图乙可知,13号个体的基因型为Aa,因此,若13号个体与该病致病基因的携带者婚配,后代患病的概率为1/4,B正确;C、由图乙可知,3号和4号个体的基因型均为AA,而10号个体的基因型为Aa,因此10号个体可能发生了基因突变,C正确;D、由图乙可知,若12号个体(基因型为Aa)与该病患者(基因型为aa)婚配,生育的女儿患病的概率为1/2,D错误。故选D。
16.已知肺炎双球菌有致病的S菌和不致病的R菌两种类型,如图是R菌转化为S菌的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使R菌转化为S菌的物质是Caps基因,其表达产物是荚膜
B.R菌转化为S菌后,DNA的嘌呤碱基所占比例不发生改变
C.S菌拟核DNA分子上与RNA聚合酶结合的启动部位有多个
D.S菌可能因荚膜的保护作用在小鼠体内大量繁殖而致其死亡
【答案】A
【解析】A、分析图可知,使R菌转化为S菌的物质是Caps基因,但组成荚膜的成分不是蛋白质,是多糖,所以不是Caps基因的表达产物,A错误;B、R菌转化为S菌后,DNA的嘌呤碱基(即A+G)所占比例不发生改变,还是为50%,因为DNA分子中A=T,G=C,B正确;C、RNA聚合酶与基因的启动子结合,参与基因的转录,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S菌拟核DNA分子上含有多个基因,因此其上有多个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C正确;D、细菌的夹膜是细菌的保护结构,S菌可能因荚膜的保护作用在小鼠体内大量繁殖而致其死亡,D正确。故选A。
17.冠状病毒是单股正链RNA病毒,其RNA可直接起mRNA作用,翻译合成蛋白质。科研人员在研究冠状病毒的增殖过程时发现,宿主细胞的细胞骨架在病毒与宿主互作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细胞骨架作为宿主细胞的固有结构,病毒从入侵开始便利用错综复杂的细胞骨架到达复制位点,通过破坏或诱导细胞骨架的重排,完成复制和组装并释放子代病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冠状病毒跟噬菌体一样,只有遗传物质在合成子代病毒中发挥作用
B.细胞骨架主要是由纤维素组成的网架结构,锚定并支撑着许多细胞器
C.宿主细胞最终通过细胞凋亡释放子代冠状病毒
D.细胞骨架与病毒的相互作用可为抗病毒药物的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答案】AD
【解析】A、冠状病毒是RNA病毒,噬菌体是DNA病毒,病毒侵入宿主细胞,只有遗传物质才能注入细胞,因此只有遗传物质在合成子代病毒中发挥作用,A正确;B、真核细胞中有维持细胞形态、保持细胞内部结构有序性的细胞骨架,细胞骨架主要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能锚定并支撑着许多细胞器,B错误;C、当病毒增殖到一定的数量时,会将宿主细胞裂解,此种死亡称为细胞坏死,C错误;D、细胞骨架作为宿主细胞的固有结构,与病毒的相互作用,可为抗病毒药物的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D正确。故选AD。
18.研究发现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产生的ATP与NADPH的数量比是2.57:2,而暗反应阶段消耗的ATP与NADPH的数量比是3:2,NADPH积累成为光合作用的限速因素之一、我国科学家向蓝藻中导入了合成异丙醇(一种工业原料)的三种关键酶基因——辅酶A转移酶(CTFAB)基因、乙酰乙酸脱羧酶(ADC)基因、仲醇脱氢酶(sADH)基因,以期提高细胞光合速率,相关机理如图1.研究人员培育出了两种蓝藻( SM6、SM7),提取这两种蓝藻的(总)RNA,利用RT-PCR技术,比较SM6、SM7细胞中三种关键酶基因的转录情况,得到图2所示结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蓝藻的光反应阶段将光能转化为ATP和NADPH中的化学能
B.蓝藻的光反应阶段需要叶绿素和藻蓝素等物质的参与
C.与野生型蓝藻相比,SM6细胞中积累的物质最可能是丙酮
D.野生型、SM6、SM7三种菌株在适宜条件下,光合速率最快的可能是SM6
【答案】ABC
【解析】A、蓝藻的光反应阶段产物为O2、ATP和NADPH,将光能转化为ATP和NADPH中的化学能,A正确;B、叶绿素和藻蓝素都是蓝藻的光合色素,参与蓝藻的光反应阶段,B正确;C、据图2所示结果可知,SM6中有CTFAB基因、ADC基因,无sADH基因,而sADH能催化丙酮形成异丙醇,故与野生型蓝藻相比,SM6细胞中积累的物质最可能是丙酮,C正确;D、SM7中有sADH基因,在sADH的催化下消耗NADPH,将丙酮转化成异丙醇,NADPH不会积累,从而提高光合速率,故三种菌株在适宜条件下,光合速率最快的可能是SM7,D错误。故选ABC。
19.如图表示牛精原细胞(仅表示部分染色体),其分裂过程中用3种不同颜色的荧光标记图中的3种基因。观察精原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
A.某个初级精母细胞中有3种不同颜色的8个荧光点
B.某个次级精母细胞中有2种不同颜色的4个荧光点
C.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中有3种不同颜色的4个荧光点
D.某个次级精母细胞中有3种不同颜色的4个荧光点
【答案】ABD
【解析】A、初级精母细胞中,每条染色体都含有两条复制而来的姐妹染色单体,染色体复制时基因也加倍,所以细胞中含有3种颜色,8个荧光点,A正确;B、若减数第一次分裂没有发生过交叉互换,则次级精母细胞中不会同时存在等位基因A和a,所以有2种颜色,4个荧光点,B正确;C、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但是仍然在同一个细胞内,所以细胞内有3种颜色,8个荧光点,C错误;D、若减数第一次分裂发生交叉互换,则次级精母细胞中可能含有A、a、R、R基因,所以可能出现3种颜色,4个荧光点,D正确。故选ABD。
20.某研究小组将不含同位素标记的T2噬菌体与含3H标记的大肠杆菌共同培养,一段时间后在搅拌器中搅拌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的放射性含量,结果发现上清液和沉淀物的放射性含量均较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T2噬菌体的DNA需整合到大肠杆菌的染色体基因组中进行复制
B.上清液中的放射性物质一定是蛋白质
C.搅拌的目的是将T2噬菌体的DNA与蛋白质分开
D.减少培养时间,会降低上清液的放射性
【答案】ABC
【解析】A、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染色体,A错误;B、一段时间后在搅拌器中搅拌并离心,释放出的子代噬菌体会分布在上清液中,没有释放出的噬菌体会随大肠杆菌一起分布在沉淀物中,所以上清液有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和子代噬菌体,B错误;C、搅拌的目的是为了将T2噬菌体的蛋白质与大肠杆菌分开,C错误;D、减少培养时间,释放出的子代噬菌体数量减少,故会降低悬浮液的放射性,D正确。故选D。
21.红薯下侧叶片光合作用合成的糖类主要运输到地下的块根,用于分解供能或储存。图1 表示红薯叶肉细胞光合作用的过程,甲~戊表示相关物质,①~⑥表示相关生理过程。图2表示某生物兴趣小组测得不同光照条件和温度下红薯的CO2吸收速率。镉(Cd)是一种土壤中污染范围广的重金属,H2S是一种气体信号分子。研究人员为研究镉对红薯光合作用的影响,以及H2S对镉胁迫红薯光合作用的缓解作用,进行了相关研究,实验结果如图3(注:CK为对照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在红薯形成块根时期,摘除一部分块根,继续培养一段时间后,下侧叶片光合速率增大
B.40℃后,重度遮光组曲线回升的主要原因是呼吸酶活性降低,呼吸强度减弱
C.分析图1可知,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暗反应阶段都需要消耗水,而水的产生发生于光反应阶段
D.H2S主要通过缓解镉(Cd)对叶绿素含量的抑制作用来提高镉胁迫下红薯的光合速率
【答案】BCD
【解析】A、若在红薯形成块根时期,摘除一部分块根,则红薯下侧叶片光合作用合成的糖类运输到地下的块根的过程受到抑制,下侧叶片光合作用的产物积累,会抑制光合作用的进行,即下侧叶片光合速率会减小,A错误;B、40℃后,温度过高,呼吸酶活性降低,呼吸强度减弱,CO2释放速率降低,从而导致重度遮光组曲线回升,B正确;C、由图1可知,①③④⑤阶段消耗水,②阶段生成水,即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暗反应阶段需要消耗水,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产生水,C正确;D、镉主要影响叶绿素的含量和R酶的活性,依据图1可知镉对红薯光合作用中①④过程造成直接影响;结合图3柱状图分析可知,H2S使镉胁迫红薯的叶绿素含量升高,吸收更多的光能,促进了光反应,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镉胁迫下红薯的光合速率,缓解了镉胁迫对红薯光合作用的影响,但不能缓解对R酶活性的影响,D正确。故选BCD。
第II卷(非选择题)
22.图1是某植物叶肉细胞中部分代谢过程的模式图;图2为科研人员在一晴朗的白天,检测了自然环境中该植物在夏季晴朗的一天中上下午不同光照强度下光合速率的变化。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分布于叶绿体的______。据图1可知,光合作用过程中R酶催化C5与CO2形成的物质是______。
(2)在某些条件下,R酶还可以催化C5和O2反应生成1分子C3和1分子2磷酸乙醇酸,后者在酶的催化作用下转换为______后经载体T运离叶绿体,再经过叶绿体外的代谢途径转换为甘油酸回到叶绿体。经测定,由叶绿体外的代谢途径回到叶绿体中的碳有所减少,从图1分析,原因是______。
(3)据图1分析,下列选项中能提高光合效率的方法可以有______(填序号)。
①设法将释放的CO2回收至叶绿体中 ②使用抑制剂降低载体T的活性
③抑制R酶的活性 ④敲除T蛋白基因
(4)图2中,AB段限制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主要是______。CD段光照速率下降的原因是______。
(5)BC段和EB段表明,在上下午相同光照强度测得光合速率数值上午高于下午,原因是叶片中______对光合速率有抑制作用。
【答案】类囊体薄膜和叶绿体基质 3—磷酸甘油酸 乙醇酸 叶绿体外代谢途径中,产生了CO2释放出去 ①②④ 光照强度 气孔关闭,植物从外界获得的CO2减少 光合产物的积累
【解析】(1)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分布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和叶绿体基质中;从图中看出C5与CO2形成的物质是3—磷酸甘油酸。
(2)从图中看出2磷酸乙醇酸在叶绿体中生成乙醇酸;从图1中看出叶绿体外代谢途径乙醇酸和O2结合生成X再生成Y的过程中产生CO2,释放出去,所以回到叶绿体中的碳有所减少。
(3)①设法将释放的CO2回收至叶绿体中,可以提高光合作用,①正确;
②④使用抑制剂降低载体T的活性和敲除T蛋白基因可以减少载体的含量或活性,使运出叶绿体的有机物减少,降低了叶绿体外代谢途径,有利于增加光合作用,②④正确;
③抑制R酶的活性,抑制光合作用暗反应过程,不利于光合作用的进行,③错误。
故选①②④。
(4)A→B段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光合速率逐渐增加,因此限制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主要是光照强度;CD段光照增强,但同时是在夏季晴朗的白天进行的,所以可能温度增加,导致气孔关闭,植物从外界获得的CO2减少,所以光合作用速率降低。
(5)由于在白天植物的光合作用一直大于呼吸作用,所以下午存在大量的光合作用产物的积累,而光合产物的积累对光合速率有抑制作用,所以测得光合速率数值上午高于下午。
23.野生型茉莉花瓣的颜色是红色,其花瓣所含色素由核基因控制的有关酶决定。让两个无法产生红色色素的纯种突变品系1和纯种突变品系2及纯种野生型茉莉进行杂交得F1,F1自交得F2,结果如表。研究表明,决定产生色素的基因A对a为显性,但当另一对等位基因B、b中的显性基因B存在时,会抑制色素的产生。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两对基因的遗传_____(填“遵循”或“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判断依据是_____。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_____。
(2)杂交亲本中突变品系1的基因型为_____;突变品系2的基因型为_____。
(3)若让第Ⅱ组的F2中无色素植株与有色素植株进行杂交,则后代中有色素植株所占比例为_____。
(4)第Ⅲ组的F2中,无色素植株的基因型共有_____种,F2无色素植株中,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的植株所占比例为_____。
(5)从第Ⅰ、Ⅲ组F2能产生色素的植株中各取一株,二者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_____。
【答案】(1)遵循 组别Ⅲ中F1自交得到的F2中有色素∶无色素=3∶13,属于9∶3∶3∶1的变式,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2)aabb AABB
(3)1/3
(4)7 7/13
(5)5/9
【解析】根据题意和图表分析可知,决定产生色素的基因A对a为显性。在另一对等位基因B、b中,当显性基因B存在时,会抑制色素的产生,可推知无色素的基因型为A_B_、aa_ _,有色素的基因型为A_bb。
(1)由突变品系1×突变品系2→F1(无色素)→3/16有色素,13/16无色素,属于9∶3∶3∶1的变式,说明其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同时可推知F1的基因型为AaBb;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2)纯种野生型基因型为AAbb,突变品系1×野生型(AAbb)→F1有色素(A_bb)→3/4有色素,1/4无色素,可推知F1基因型为Aabb,进而可推知突变品系1的基因型为aabb;由于突变品系1和突变品系2都是纯合子,又由第Ⅲ组实验可推知突变品系2的基因型为AABB。
(3)第Ⅱ组中,P:AABB×AAbb→F1:AABb→F2:AAbb、AABB、AABb,其中AABB、AABb为无色素,纯合子占1/3.F2中无色素植株(1/3AABB、2/3AABb)与有色素植株(AAbb)杂交,后代有色素植株所占的比例为2/3×1/2=1/3。
(4)第Ⅲ组的F2中,无色素植株的基因型共有7种,分别是1/16AABB、2/16AABb、2/16AaBB、4/16AaBb、1/16aaBB、2/16aaBb、1/16aabb;其中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的植株有1/16AABB、2/16AaBB、1/16aaBB、2/16aaBb、1/16aabb,其在F2无色素植株中所占比例为7/13。
(5)第Ⅰ组实验aabb×AAbb→F1(Aabb),自交得到F2为A_bb(有色素)、aabb(无色素);第Ⅲ组实验AABB×aabb→F1(AaBb),自交得到的F2中有色素为3/16A_bb(1AAbb、2Aabb),无色素为13/16(3aaB_、1aabb、9A_B_),所以从第Ⅰ、Ⅲ组的F2中,各取一株能产生色素的植株,二者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1/3×1/3+2/3×2/3=5/9。
24.蚕(2n=56)的性别决定方式是ZW型。家蚕的野生型和味盲型由A、a基因控制,蚕卵颜色的紫灰和白色分别由10号染色体上的B、b基因控制。让一只野生型白卵雄蚕和一只味盲型紫灰卵雌蚕进行杂交,F1全为野生型紫灰卵。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不考虑性染色体同源区段):
(1)根据这组杂交实验,_____(填“能”或“不能”)判断味盲基因是在常染色体上还是在性染色体上,其亲本中的味盲型紫灰卵雌蚕的基因型为_____。
(2)若让F1中的野生型紫灰卵雌、雄蚕相互交配,F2中雌、雄蚕表现型及比例均为野生型紫灰卵:野生型白卵:味盲型紫灰卵=2:1:1,则继续让F1中雌、雄蚕进行自由交配后,F3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若F3中出现了一只味盲型白卵雌蚕,最有可能是生殖过程中发生了_____。
(3)若让F1中的野生型紫灰卵雌、雄蚕相互交配,F2雌蚕中表现型及比例为野生型紫灰卵:野生型白卵:味盲型紫灰卵:味盲型白卵=3:1:3:1,则可确定A、a基因位于_____染色体上。
(4)已知雄蚕的吐丝率更高,欲通过卵色判断蚕的性别,科研人员用辐射的方法处理获得了一只如图基因型的味盲型紫灰卵雌蚕,可用该突变体与隐性纯合子杂交,后代中卵色为_____的蚕即为味盲型雄蚕。
【答案】(1)不能 aaBB或BBZaW
(2)野生型紫灰卵∶野生型白卵∶味盲型紫灰卵=2∶1∶1 交叉互换
(3)Z
(4)白
【解析】(1)根据题意可知,一只野生型白卵雄蚕和一只味盲型紫灰卵雌蚕进行杂交,F1全为野生型紫灰卵,仅能判断出两个亲本均为纯合子,且野生型和紫灰卵为显性性状,无法确定味盲基因所在位置,因此,其亲本中的味盲型紫灰卵雌蚕的基因型有两种可能,即aaBB或BBZaW。
(2)让F1中的野生型紫灰卵雌、雄蚕相互交配,若F2中雌、雄蚕表现型及比例均为野生型紫灰卵∶野生型白卵∶味盲型紫灰卵=2∶1∶1,子代雌雄比例相同,说明味盲型基因也位于常染色体上,且无味盲型白卵个体,推测两对基因连锁,即紫灰卵基因和味盲型基因在同一条染色体上,白卵基因和野生型基因在同一条染色体上,故F2中雌、雄蚕自由交配,F3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野生型紫灰卵∶野生型白卵∶味盲型紫灰卵=2∶1∶1;若F3中出现了一只味盲型白卵雌蚕,则最可能是生殖过程中发生了交叉互换。
(3)让F1中的野生型紫灰卵雌、雄蚕相互交配,若F2雌蚕中表现型及比例为野生型紫灰卵∶野生型白卵∶味盲型紫灰卵∶味盲型白卵=3∶1∶3∶1,可发现野生型∶味盲型=1∶1,则可推测味盲型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
(4)由图可知,该突变体基因型为bOZaWB(O表示染色体上无相关基因),若让其与隐性纯合子bbZaZa杂交,子代都是味盲型,且雄性为白卵,雌性为紫灰卵。
25.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种多能干细胞,在组织损伤修复领域有较广泛的应用;成纤维细胞、肌成纤维细胞在创面愈合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科研人员对皮肤的创面愈合与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做了以下研究。回答下列问题:
(1)由皮肤成纤维细胞转变而来的肌成纤维细胞能以_____的方式向细胞外分泌胶原纤维、纤维连接蛋白等蛋白质。在创面愈合过程中,肌成纤维细胞生成过度会造成瘢痕增生。
(2)间充质干细胞可以产生外泌体(由细胞产生并分泌到细胞外的囊泡),外泌体是由成分为磷脂、蛋白质、_____的生物膜和包裹在其内部的蛋白质和RNA等物质组成的。
(3)科研人员以无胸腺裸鼠为实验材料,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一:将背部皮肤有创伤的裸鼠若干,随机均分为三组,处理方法及一段时间后的检测结果如下表所示。
注:αSMA是肌成纤维细胞的标志产物。
据上述实验结果可以推测,间充质干细胞通过产生_____加快创面愈合,同时_____(填“促进”或“抑制”)成纤维细胞向肌成纤维细胞转变。
实验二:为研究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对皮肤创面影响的机理,研究人员检测了不同物质对成纤维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并通过划痕实验(原理如图所示)检测不同物质对成纤维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一段时间后,结果如下表所示。
①上述实验中,组别6的作用是排除_____对实验的影响。
②综合实验一、二,总结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促进伤口愈合且使皮肤瘢痕较小的原因:_____。
(4)用绿色染料标记外泌体,与成纤维细胞混合12 h后发现,绿色标记出现在成纤维细胞内部,表明_____。
(5)外泌体中含有多种物质,确定外泌体中发挥作用的关键物质的实验思路是_____。
【答案】(1)胞吐
(2)糖类、胆固醇
(3)外泌体 抑制 培养基中的成分和间充质干细胞的非外泌体分泌物 增强成纤维细胞的增殖能力和迁移能力,同时抑制成纤维细胞向肌成纤维细胞的转变
(4)外泌体进入细胞内部(发挥作用)
(5)将外泌体中的物质分离,分别观察它们的作用
【解析】(1)胶原纤维、纤维连接蛋白等蛋白质属于大分子物质,肌成纤维细胞以胞吐的方式向细胞外分泌大分子物质。
(2)动物细胞的生物膜由磷脂、蛋白质、糖类、胆固醇构成。
(3)由表中的信息可知,仅向创面皮下四周注射缓冲液,皮肤创伤恢复较差,伤口直径大,瘢痕大;而向创面皮下四周注射间充质干细胞和缓冲液或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和缓冲液,皮肤创伤恢复好,伤口直径小,瘢痕小,即间充质干细胞与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所起的作用相同,由此可以推测,间充质干细胞通过外泌体加快创面愈合。根据组别1可知肌成纤维细胞生成过度会造成瘢痕增生,而组别2此时瘢痕小,表明间充质干细胞抑制成纤维细胞向肌成纤维细胞转变。
①组别6中向创面皮下四周注射的是去除外泌体和间充质干细胞的培养基以及缓冲液,用以排除培养基中的成分和间充质干细胞的非外泌体分泌物对实验的影响。
②由实验二表中的信息可知,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增强了成纤维细胞的增殖能力和迁移能力,综合实验一、二,可以看出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促进伤口愈合且使皮肤瘢痕较小的原因是增强成纤维细胞的增殖能力和迁移能力,同时抑制成纤维细胞向肌成纤维细胞的转变。
(4)用绿色染料标记外泌体,与成纤维细胞混合12h后发现,绿色标记出现在成纤维细胞内部,表明外泌体进入细胞内部发挥作用。
(5)为了确定外泌体中发挥作用的关键物质,可将外泌体中的物质分离,分别观察它们的作用。
26.自生固氮菌是土壤中能独立固定空气中N2的细菌,将玉米种子用自生固氮菌拌种后播种,可显著提高产量并降低化肥的使用量。科研人员进行了土壤中自生固氮菌的分离和固氮能力测定的研究,部分实验流程如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土样应取自当地_____(填“表层”或“深层”)土壤;步骤②需充分振荡20 min,主要目的是_____;步骤③将土壤悬浮液稀释了_____倍。
(2)下列为两种培养基的配方,步骤④应选其中的_____培养基,并加入琼脂后进行高压蒸汽灭菌、倒平板。纯化培养时,需同时进行未接种培养基的培养,目的是_____。
Ashby培养基:甘露醇(C6H14O6) 10 g,KH2PO4 0.2 g,MgSO4·7H2O 0.2 g,NaCl 0.2 g,K2 SO4 0.3 g,CaCO3 5 g,蒸馏水1 000 mL。
LB培养基:蛋白胨10 g,酵母膏5g,NaCl 10 g,蒸馏水1000 mL,pH 7.0~7.2.
(3)将纯化的固氮菌置于完全培养液中扩大培养48 h,经离心后收集下层细胞并转移至箱定培养基中进行固氮能力的测定,筛选出固氮能力最强的菌种CM12,为进一步鉴定其固氮能力,科研人员选用发芽一致的玉米种子进行3组盆栽实验,30 d后测定土壤微生物有机氮含量,结果如下图。
N:尿素处理组[每盆土壤中浇灌50 mL有氮全营养液(在1000 mL无氮植物营养液中加入0.12 g尿素)];CM12:自生固氮菌CM12处理组(每盆土壤浇灌50 mL接种自身固氮菌的无氮植物营养液)。
①对照组(CK)的处理为_____。
②实验结果表明,用尿素处理和接种固氮菌CM12处理均能显著增加土壤微生物有机氮含量。与尿素处理组相比,CM12处理组土壤微生物有机氮含量增加了约_____(保留l位小数)%。
③自生固氮菌较共生固氮菌(如根瘤菌)的应用范围更广,原因是_____。
【答案】(1)表层 使土壤中的微生物充分释放到无菌水中 1000(103)
(2)Ashby 检测培养过程中培养基是否被杂菌污染
(3)每盆土壤浇灌50mL无氮植物营养液 83.3 自生固氮菌能在土壤中独立固氮,不受宿主的限制
【解析】(1)土壤中含有丰富的微生物,同其他生物环境相比,土壤中的微生物数量最大、种类最多。在富含有机质的土壤表层,有更多的微生物生长,故步骤①土样应取自当地表层土壤;步骤②需充分振荡20min,主要目的是使土壤中的微生物充分释放到无菌水中;由图观察可知,步骤③中的稀释梯度分别为10、100、1000倍,实验中取样进行培养的是稀释倍数为1000的试管中的菌悬液。
(2)由题干信息分析可知,科研人员的目的是分离土壤中的自生固氮菌,故为了模拟类似的生长环境,培养基中需要添加多种无机盐来模拟土壤环境,同时不能有含氮物质,因此步骤④应选择其中的Ashby培养基;纯化培养时,需同时进行未接种培养基的培养,目的是检测培养过程中培养基是否被杂菌污染。
(3)①对照组的目的是排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的影响,故对照组(CK)的处理为每盆土壤浇灌50mL无氮植物营养液。
②由柱状图可知,与尿素处理组相比,CM12处理组土壤微生物有机氮含量增加了(22-12)÷12×100%≈83.3%。
③自生固氮菌较共生固氮菌(如根瘤菌)的应用范围更广,原因是自生固氮菌能在土壤中独立固氮,不受宿主的限制。
27.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为RNA。如图为灭活新冠疫苗生产的一般流程。某国产疫苗生产中用于培养的细胞是非洲绿猴肾细胞(Ver细胞),其和著名的Hela细胞系(宫颈癌细胞系)一样是常用的连续细胞系。回答下列问题:
(1)获取非洲绿猴肾细胞(Ver细胞)的一般过程为_____(用箭头和文字描述),并经连续_____培养形成发生了转化的细胞系,此时Ver细胞的细胞核型与正常体细胞_____(填“相同”或“不同”)。
(2)为提高Ver细胞的克隆形成率,除了选择适宜的培养液外,还需往培养液中添加_____等天然成分,将其置于含_____的培养箱中培养。
(3)将新冠病毒接种于Ver细胞培养得到大量病毒株,并经β-丙内酯处理得到灭活疫苗,推测β-丙内酯灭活的成分是病毒的_____,疫苗的有效成分是_____。
(4)上述疫苗制作过程中利用了动物细胞培养技术,该技术还可用于胚胎干细胞的培养。胚胎干细胞是研究体外细胞分化的理想材料,胚胎干细胞在_____(答出两点)条件下能够维持不分化的状态。
【答案】(1)取样→剪碎→经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酶解→制成细胞悬液→转入培养液中进行原代培养 传代 不同
(2)血清(或血浆) 95%空气+5%二氧化碳
(3)RNA 病毒的蛋白质
(4)饲养层细胞上或在添加抑制因子的培养液
【解析】(1)获取非洲绿猴肾细胞的一般过程为取样→剪碎→经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酶解→制成细胞悬液→转入培养液中进行原代培养。并经连续传代培养形成发生了转化的细胞系,此时Ver细胞通常为异倍体核型,与正常体细胞的不同。
(2)为了提高Ver细胞的克隆形成率,应选择适宜的培养液,添加动物血清(或血浆)等天然成分,以滋养细胞支持生长,培养箱中通常要维持一定的CO2浓度,CO2的作用是维持培养液的pH。
(3)灭活疫苗是在体外培养新冠病毒,经过灭活、减毒处理使其失去致病性,注入人体后可以刺激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从而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推测β-丙内酯灭活的成分是病毒的RNA,疫苗的有效成分是病毒的蛋白质。
(4)胚胎干细胞在饲养层细胞上或在添加抑制因子的培养液条件下能够维持不分化的状态。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得分
评卷人
得分
一、单选题
重金属离子及浓度
Cd2+/( mml/L)
Cu2+/( mml/L)
0
0.5
1.0
1.5
0
0.5
1.0
1.5
粳稻
80
40
38
25
80
30
25
10
籼稻
80
35
30
20
80
20
10
8
杂交稻
85
30
20
10
85
10
8
1
评卷人
得分
二、多选题
评卷人
得分
三、综合题
组别
亲本
F1表现型
F2表现型
I
突变品系1×野生型,
有色素
3/4有色素,1/4无色素
Ⅱ
突变品系2×野生型
无色素
1/4有色素,3/4无色素
Ⅲ
突变品系1×突变品系2
无色素
3/16有色素,13/16无色素
组别
向创面皮下四周注射的物质
观察皮肤创面愈合情况
检测αSMA表达量
1
缓冲液
伤口直径大,瘢痕大
+++
2
间充质干细胞+缓冲液
伤口直径小,瘢痕小
+
3
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缓冲液
伤口直径小,瘢痕小
+
组别
向创面皮下四周注射的物质
对成纤维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
划痕距离
4
缓冲液
4.8
1
5
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缓冲液
9.5
0.5
6
去除外泌体和间充质干细胞的培养基+缓冲液
5.0
1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河北省衡水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调研考试(12月)理综生物试题解析,文件包含精品解析全国百强校河北省衡水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调研考试12月理综生物试题解析解析版doc、精品解析全国百强校河北省衡水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调研考试12月理综生物试题解析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7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河北省衡水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生物试题解析,文件包含精品解析全国百强校河北省衡水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生物试题解析解析版doc、精品解析全国百强校河北省衡水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生物试题解析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河北省衡水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