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诗词三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学设计2-九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4343535/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13课《诗词三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学设计2-九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4343535/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13课《诗词三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学设计2-九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4343535/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水调歌头教案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水调歌头教案及反思,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学设计表 章节名称《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教学设计计划学时1学习内容分析《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选自初中八年级语文第六单元。古代诗词是我国最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在中学阶段对学生进行诗词学习,可以使学生学习和继承祖国的优秀的文化遗产,并能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培养积极、乐观、健康的生活态度,体会诗词所表达的强烈的真挚的情感,更能引起他们的共鸣,从而能受到思想教育和美好情操的陶冶。学习者分析八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古诗诵读、理解和赏析能力。已经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教学目标课程标准:知识与技能:1、积累5个生字。了解苏轼及词的有关知识。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朗读能力和联想、想象能力。通过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学生培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健康、乐观的人生态度。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措施【教学重点】训练学生朗读能力,借助联想和想象在古代诗词中的运用训练学生合理、大胆、独特的联想和想象。【教学难点】联想和想象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及其旷达胸襟在词中的体现。解决措施:通过阅读,品味词句,利用多媒体调动起学生各种感官,想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反复诵读积累语言,从中学习作者的表现方法。教学设计思路本课语言优美、意境清新,我主要利用多媒体借助大量的图片,优扬的音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入境入情,品读课文,从而完成教学目标。 1、充分发挥学生的自学能力,课前指导学生预习,查询有关作者和理解诗词的资料。2、课堂上展开多边活动,师生互动,学生讨论,师生协同探究,共同完成学习任务。3、让音乐、绘画走进语文课堂,培养学生的美感。依据的理论结合教材以及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以读促悟,以读促学。信息技术应用分析知识点学习水平媒体内容与形式使用方式使用效果生字词词义读准字音,理解词义。多媒体课件及图片 教师展示,学生自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记忆。词的知识及苏轼感悟文中的优美词句,边品边想象那里的美丽景色。多媒体音像资料教师展示,学生听、看、感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多角度刺激学生理解课文。文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写作方法学会运用文中的修辞手法及写作方法。多媒体课件教师展示,学生讨论、交流激发学生兴趣,巩固掌握知识。教学过程(可续页)教学环节(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所用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导入 51.师引导学生明确月亮这一意象在唐诗宋词中的意蕴。2.简介苏轼中秋词的影响。3.介绍词的有关知识。1.学生回忆与月亮有关的故事、传说和诗句,如果有困难也可与同学小声相互启发、相互讨论,然后找学生起来回答,同学补充。2.生谈谈对苏轼的了解。趣味导入,激发兴趣。二、自学课文,整体感知字正腔圆地读。5注意“阙”“不胜”“绮”等字音的准确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有板有眼地读。5提醒注意朗读中的停顿与节奏。体会声音形式的有板有眼培养学生朗读能力。 三、 疏通全文 10 (1) 学生对照全文,自主疏通全文,并记下读不懂、有问题的地方。
(2) 小小组交流问题
(能小组内解决的自主解决,不能解决的有组长整理提出)
3) 全班交流、解决问题
(4) 打出全文注释,学生自主整理在课本上。小组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四、有情有味地读 10教师预设穿插问题:①解读小序,从“兼”字入手,读懂怀子由的思念之情;(补充作者与子由兄弟情深的资料与词作)②重点理解“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的含义与“无眠”的细读;③赏析上阙,抓住“不知” “归去”读懂词人内心祈愿,从 “欲”“恐”的矛盾中,理解作者的抱负及遭遇,从而体会“寒”字背后的愁苦与幽愤。④对照注释你认为词的上下阕主要写了什么?两者联系何在?词中哪些是实景?哪些是虚景?
(上阕——望月写景;下阕——怀人抒情。两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⑤重点读解“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深刻意蕴和旷达情怀。生先听录音朗读感受,然后自由读,要求读出味道与感觉来。读读议议,品味词的意蕴。 五、能力训练 4(1)什么是联想?什么是想象?
(2)文中哪处是联想?哪处是想象?
(3)看图一,发挥联想,你能联想到什么?
(4)看图二,发挥想象,你能想象到什么? 六、音乐欣赏 3(1)播放王菲的 《水调歌头》
(2)第二遍播放,学生轻声跟唱
七、总结 2 (1)一生总结本课教学思路
(2)由学生从主题及写作特色等方面总结学习本课的收获 五、布置作业 11、背诵这首词
2、小作文:根据下文开头,发挥丰富想象和联想,续写文章。以“遥望夏夜的星空……”开头,写一篇短文,抒发你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抄作业 课堂教学流程 教学反思一、重视朗读。《水调歌头》这首词情景交融,是苏词的代表作之一,如何让学生感受到这一点呢?首先我用图片和音像资料,激发了兴趣,结合图片,引导学生主动体会,形成读的见解,并通过读表现出来,读出美、读出情趣、读出感情。在学生对朗读的评价中,教师顺其自然地引导学生确定重点词句进行品析与体会,或结合语境理解,或积极启发想象,或对照图像认知,在读中感悟意思,用感悟促进朗读。二、重视语言品味,给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本课存在的不足是对学生课件设计的还不够精细,某些细节掌握还不是很精确,对此我将继续努力,进一步优化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逐步改进、提高自己的教学。专家点评
提示:如果你的教案被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计划选中,你想在上面签署你的名字吗? 请单击选择: 是 否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语文九年级上册水调歌头教学设计及反思,共9页。
这是一份语文九年级上册水调歌头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情境导入,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作者,解题,研习课文,欣赏品味,归纳小结,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九年级上册水调歌头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 教材分析, 教学准备, 教学课时, 初步感知——音乐赏读, 拓展探究——抢答活动, 月中见情——课文总结, 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m.enxinlong.com/img/images/27f0ad84943772f8cdf3a353ba2877c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