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云浮市郁南县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广东省云浮市郁南县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题,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作图题,简答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广东省云浮市郁南县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题
一、单选题
1.某学生在记录测量结果时忘记写单位,试判断下列哪个数据的单位是“厘米”( )
A.物理书的长度是2.52 B.一支铅笔的直径是7.1
C.茶杯的高度是11.2 D.他自己的身高是16.75
2.采用如图所示的甲、乙两把刻度尺测量同一物块的长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采用甲刻度尺读数更精确些
B.乙刻度尺的分度值是0.1mm
C.采用乙刻度尺,物块长度应记录为2.80cm
D.甲刻度尺零刻度线没有对齐物块的一端,故测量方法是错误的
3.音乐会上,听众能够分辨出不同乐器的声音,是根据声音的( )
A.响度 B.音调 C.速度 D.音色
4.如图所示,扬声器播放音乐时,放在纸盒上的小纸片会不断地跳动。这个实验是用来研究( )
A.声音产生的原因 B.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C.声音传播的条件 D.乐音与噪声的区别
5.下列现象不能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是( )
A.在地球上可以看到日食和月食
B.打雷时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
C.太阳穿过茂密的树叶,在地面形成圆形的光斑
D.“手影”游戏
6.关于透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利用投影仪可以把图片缩小
B.利用望远镜可看清血液中的细胞
C.照相机可成倒立、放大的虚像
D.放大镜可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7.在凸透镜的主轴上放着一根粗细均匀的木棒,A端在1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B端在2倍焦距之外,则木棒所成的像( )
A.a端变粗,b端变细 B.b端变粗,a端变细
C.a,b端都变细 D.ab端都变粗
8.有关声音的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听声识人,是因为不同人发声时音色不同
B.用大小不同的力击打鼓面是为了改变其音调
C.摩托车安装消音器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演奏古筝时按压不同的弦是为了改变其响度
9.下列四幅图是眼睛视物的光路图,其中需要利用凸透镜进行矫正的是( )
A. B.
C. D.
10.小红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水平桌面上,并在桌面上垫一张白纸,再将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放在白纸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为了使实验效果更加明显,应该将蜡烛B也点燃
B.取下蜡烛B,在其位置上放一张光屏,光屏上不会出现蜡烛A的像
C.将蜡烛A靠近玻璃板,像会变大
D.本实验中做多次实验获得多组数据是为了减小误差
11.夏天来了,一些同学喜欢自制冰棒,他们将一杯80g的水放入冰箱中,完全结冰后,其质量( )
A.仍是80g B.大于80g C.小于80g D.不能确定
12.一般情况下空气的密度约为1.29kg/m3,由此估算普通教室里空气的质量最合理的是( )
A.30kg B.300kg C.3000kg D.3.0×104kg
13.质量和密度的知识在生活中运用非常广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乒乓球被挤瘪但无破损,球内气体质量不变,密度变大
B.冬天户外的水管被冻裂,水结冰后质量变大,密度变大
C.一根粗铜丝拉伸后变成了细铜丝,质量不变,密度变大
D.一瓶水喝掉一半以后,剩余的水质量变小,密度变小
14.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关于眼睛及其视力矫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凹透镜
B.物体通过晶状体所成的像是虚像
C.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物体,是因为物体的像落在视网膜后方
D.正常眼睛观察近处物体最清晰的距离大约是25cm
15.为践行“绿色出行、低碳生活”理念,三个同学(已满16岁)周末进行了一场有趣的运动比赛,小王驾驶电瓶车以18km/h的速度前进,小江以5m/s的速度跑步前进,小林骑自行车,他每分钟通过的路程是0.3km,其中运动速度最小的是( )
A.小王 B.小江 C.小林 D.一样慢
16.小东骑自行车去上学,他在前一半路程的速度是4m/s,他感觉要迟到了,便以6m/s的速度完成了后一半路程,那么他在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
A.4m/s B.4.8m/s C.5m/s D.5.8m/s
二、填空题
17.京沪高铁的列车速度可达到300千米/小时,上海到北京的铁路线距离约为1500千米,届时上海直达北京的行程最快需约 小时。一名坐在行驶列车中的乘客,以驾驶员为参照物,他是 的(选填“静止”或“运动”)。当列车刹车时,它所具有的惯性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8.冬天,0℃以下冰冻的衣服也会干,是 现象,在这个过程中需要 。
19.如图甲所示,小明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只有镜前的蜡烛A被点燃。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1)玻璃板放置时应与水平桌面保持 ;
(2)实验中,小明看到了玻璃板后面烛焰的像,他把蜡烛B移开,将光屏放到像的位置,光屏 (填“能”或“不能”)承接到像;
(3)如图乙所示,A'O′是AO在平面镜中的像,请你利用平面镜的成像特点画出平面镜。
20.如图所示,将刻度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拨动伸出桌面的一端会听到声音,这说明声音是由于 而产生的;显著改变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与上次相同的力拨动,能够听出声音的 发生了变化(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我们应该避免在公众场所高声喧哗,在公众场所高声喧哗会产生 污染,这里高声喧哗的“高”是指声音的 ,“闻其声知其人”是指声音的 (后两空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21.如图所示,S'是人眼在P处透过水面看见的河底一颗白色鹅卵石的虚像,这虚像是由光的 形成的,鹅卵石真实位置在S'的 方。若在P处用激光手电对准虚像S'照射,则手电发出的光 (选填“能”或“不能”)照射到河底的鹅卵石上。
22.一个瓶子最多能装下1kg水,则瓶子的容积为 L,如果用它来装酒精(ρ酒精=0.8×103kg/m3),最多能装 kg,如果用它来装某种液体(ρ液=2×103kg/m3),最多能装 kg。
三、作图题
23.如图,阳光下水平地面上站着小明和小红,请根据小红的影长,画光路图标出小明的影长。
24.如图所示,图甲是在学习声音的特性时,李涛同学敲击频率为50Hz的a音叉时发出的声音在示波器上显示出来的波形,待该音叉发声停止后,他用同样大小的力敲击了另一频率为60Hz的b音叉,请在图乙中作出敲击b音叉时,示波器上大致显示出来的波形。
四、简答题
25.请你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回答:
(1)暑假,小强在家完成综合实践作业时,从冰箱取出一枚鸡蛋,准备做蛋炒饭,过了一会儿他发现鸡蛋好像“冒汗了”,请解释这种现象;他马上用干毛巾檫拭冒汗的鸡蛋,鸡蛋表面会不再“出汗”吗?
(2)纸包不住火,而纸锅却能烧水,为什么烧水时纸锅不会燃烧?(纸的着火点约183℃)
五、实验题
26.如图所示,小欣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1)该实验的原理是 。
(2)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角 。(填“较大”或“较小”)
(3)小车通过AB段时,测得时间t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 m/s。
(4)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 (填“大”或“小”)。
(5)根据实验,小车由静止释放,通过上半程的平均速度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通过下半程的平均速度。
27.利用蜡烛和薄玻璃板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实验中选用玻璃板作为“平面镜”来进行实验的目的是 ;
(2)探究像和物的大小关系时,点燃了一支蜡烛A置于玻璃板前,如图乙所示;此时为了观察这支蜡烛的像,应该利用图乙中 (选填“a”、“b”或者“c”)的视角进行观察;然后用另一根完全相同的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前后左右移动蜡烛B,直至看上去与A的像完全重合,由此可初步得出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大小关系是 ;
(3)如果将玻璃板竖直向上移动一段距离,观察到蜡烛A的像 (选填“向上移动”、“向下移动”或“不动”)。
(4)小明想确定家中穿衣镜成像的反射面,他将笔尖紧贴镜面A,如图丙所示,发现笔尖的像与笔尖之间有一段距离,说明 (选填“A”或“B”)是反射面;
28.小明用天平、烧杯和量筒测牛奶的密度,如图从左向右表示了他主要的操作过程,调节天平平衡时,指针偏左,应将平衡螺母向 移动,按如图所示A→B→C的顺序进行了实验,测出的米酒的质量是 g,由图所示数据求得牛奶的密度为 g/cm3。按照小明的实验方案测出的米酒密度是偏 (填“大”“小”),改进他的实验方案可使测出的米酒密度更准确的步骤顺序为 。
29.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甲,平行光正对透镜照射,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此凸透镜的焦距是: cm,如图乙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此像的性质是 的实像(选填“放大”或“缩小”),若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移动凸透镜至 cm刻度线处,光屏上能再次呈现清晰的像;
(2)在图乙所示情况下,将远视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让光线通过远视眼镜后再通过凸透镜,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在不移动远视眼镜和凸透镜的条件下,为了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你可以将蜡烛适当 (选填“靠近”、“远离”)凸透镜。
(3)课后,小丽和小明又尝试,当他们相距2m,用图甲中的凸透镜观看对方,小明刚好通过透镜能看到小丽眼睛正立的像,如图丙,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此时小丽的眼睛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
B.若图片中小丽将凸透镜水平向右移动一定距离,小明看到正立的像可能变大
C.小丽从凸透镜中看不到小明的像
D.小丽从凸透镜中看到小明倒立缩小的像
30.如图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钟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空气,发现铃声明显减小。这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实验进一步推理可以得出 不能传声,这种研究方法叫做实验推理法。
六、计算题
31.中国高铁享誉全球,一列从深圳开往北京的高铁,车身长度120m,途中以时速360km/h通过一座桥,只用了8s。求:
(1)这座桥的长度是多少?
(2)工作人员站在桥头,能听到在桥头发出的声音遇到桥尾反射回来的回声。若高铁从站在桥头的他身边经过时,大声鸣笛,求经过多长时间该工作人员会听到对岸桥尾传回鸣笛的回声?(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取340m/s)
32.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是1080km,一列火车早上7:30从甲地开往乙地,途中停靠了几个车站,共用时40min,并于当日16:30到达乙地;在行驶途中,火车以144km/h的速度匀速通过700m长的隧道,火车全部通过隧道所用时间为25s。求:
(1)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
(2)火车的长度。
33.如图甲所示,柱形容器内的盐水和冰刚好将容器装满,随着温度升高,冰会熔化,冰从开始熔化(图乙中A点)到完全熔化成水(图乙中B点),盐水的密度随熔化冰的体积关系如图乙所示。小明发现冰完全熔化后液面下降,若加入10g的水,液面刚好与容器口相平,不考虑水的蒸发,且冰熔化成水与盐水混合后总体积不变,已知ρ冰=0.9×103kg/m3,求。
(1)冰完全熔化成水时减少的体积。
(2)图甲中冰未熔化时冰的体积。
(3)图甲中冰和盐水的总质量。
广东省云浮市郁南县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题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选题
1.【解答】解:
中学生食指的宽度大约1cm,
物理课本的长度应该为25.2cm=2.52dm;
铅笔的直径比1cm还要小,应该为7.1mm;
茶杯的高度是11.2cm;
学生的身高在170cm=17dm左右,此学生的身高应该为16.75dm。
故选:C。
2.【解答】解:AB、由图可知,甲刻度尺上1cm之间有2个小格,其分度值为0.5cm,乙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其分度值为1mm,使用乙刻度尺测量较准确,故AB错误;
B、物块左侧与乙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对齐,右侧与2.80cm对齐,所以物块的长度为L=2.80cm,故C确;
D、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尺的刻度线要贴紧待测物体,甲刻度尺的整数刻度线对齐物体的左段,能够测出物体的长度,方法正确,故D错误。
故选:C。
3.【解答】解:不同的发声体因材料和结构不同,所发出声音的音色就不同;
所以,音乐会上,听众能分辨出不同乐器的声音,是根据不同乐器的音色不同,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4.【解答】解:A、在实验中,由纸片的跳动可以认识到扬声器的振动,这是一种转换的思想也可理解为放大法。扬声器振动时,听到了声音,由此可知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由此可知A正确。
B、要研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实验中应重在体现物体振动快慢与音调的高低,而此现象中只是观察的现象小纸片会不断地跳动,故B错误。
C、要研究声音传播的条件,实验中应体现人耳与声源之间介质的有无及种类,而此现象中只是观察的现象小纸片会不断地跳动,故C错误。
D、要研究乐音与噪声的区别,实验中要出现这两种声音,然后加以比较,而此现象中只是观察的现象小纸片会不断地跳动,故D错误。
故选:A。
5.【解答】解:A、日食和月食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打雷时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是因为光速比声速快,该选项符合题意;
C、太阳穿过茂密的树叶,在地面形成圆形的光斑,是小孔成像现象,属于光的直线传播,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手影”游戏,是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解答】解:A、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可知,利用投影仪可以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因此把图片放大,故A错误;
B、利用望远镜用来观看远处物体的,利用显微镜可以看见血液中的细胞,故B错误;
C、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可知,照相机可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C错误;
D、放大镜可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D正确。
故选:D。
7.【解答】解:因此时A端位于1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故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
则B端位于2倍焦距之外,故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
所以在凸透镜的主轴上放着一根粗细均匀的木棒,A端在1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B端在2倍焦距之外,
则木棒所成的像将是A端变粗,B端变细。
故选:A。
8.【解答】解:A、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听声识人,是因为不同人发声时音色不同,故A正确;
B、大小不同的力击打鼓面,振幅不同,响度不同,故用大小不同的力击打鼓面是为了改变其响度,故B错误;
C、摩托车安装消音器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错误;
D、演奏古筝时,手指按压不同的弦,这是为了改变琴声的音调,故D错误。
故选:A。
9.【解答】解:远视眼的晶状体较薄,会聚能力较弱,看近处的物体时,将像成在视网膜的后面,需要配戴凸透镜进行矫正。读图可知,A是近视眼的矫正,B是远视眼矫的正,C是近视眼看远处的物体,需要利用凹透镜进行矫正,D是远视眼看近处的物体,需要利用凸透镜进行矫正。
故选:D。
10.【解答】解:A、实验中若将另一侧的蜡烛点燃,结果使得玻璃后面太亮,更不容易发生反射,所以像会更不清晰,效果更不明显。故A错误;
B、光屏只能承接实像,不能承接虚像,而平面镜成虚像,故取下蜡烛B,在其位置上放一张光屏,光屏上不会出现蜡烛A的像。故B正确;
C、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像与物体大小相等,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无关,所以若把蜡烛A靠近玻璃板,像的大小不变,故C错误;
D、本次实验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做多次实验获得多组数据是为了找普遍规律,故D错误。
故选:B。
11.【解答】解:质量是物体的属性,物体由物质组成,物质是组成物体的材料,只与所含物质的多少有关,与物体的位置、状态、形状、温度无关,故将一杯80g的水放入冰箱中,完全结冰后,其质量仍然是80g。
故选:A。
12.【解答】解:教室的长约为9m,宽约为7m,高约为4m,
则教室的容积:
V=abc=9m×7m×4m=252m3,
教室里空气的质量:
m=ρV=1.29kg/m3×252m3=325.08kg。
从选项中可以看出,最接近的是300kg,故选项B是正确的。
故选:B。
13.【解答】解:A.乒乓球不慎被挤瘪但无破损,球内气体质量不变,体积变小,由可知球内气体的密度变大,故A正确;
B.水结冰后质量不变,体积膨胀将水管冻裂,由可知,水变成冰密度变小,故B错误;
C.一根粗铜丝拉伸后变成了细铜丝,质量不变,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的种类、状态和温度有关,与质量、体积、形状无关,故粗铜丝拉伸后变成了细铜丝密度不变,故C错误;
D.一瓶水喝掉一半以后,剩余的水质量变小,密度不变,故D错误。
故选:A。
14.【解答】解: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物体通过晶状体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近视眼看不清楚远处的物体,原因是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但是我们可用发散作用的凹透镜矫正,使光线会聚能力减弱,能使像成在视网膜上,能看清物体;
正常眼睛观察近处物体最清晰的距离大约是25cm;
综上所述,D正确。
故选:D。
15.【解答】解:小王的速度18km/h,
小江的速度5m/s=18km/h,
小林的速度v===18km/h,
比较可知,三人速度一样大,故D正确。
故选:D。
16.【解答】解:
设总路程为s,则前、后一半路程均为s,
前一半路程用的时间:
t1==,
后一半路程所用的时间:
t2==,
物体全程时间t=t1+t2,
全程平均速度:
v=====4.8m/s。
故选:B。
二、填空题
17.【解答】解:根据题目已知路程s=1500km,速度v=300km/h,
则根据v=可得,届时上海直达北京的行程最快的时间t===5h。
以驾驶员为参照物,坐在行驶列车中的乘客与驾驶员之间没有发生位置变化,所以坐在行驶列车中的乘客静止的。
当列车刹车时,列车的质量不变,所以它所具有的惯性不变。
故答案为:5;静止;不变。
18.【解答】解:冬天,0℃以下冰冻的衣服也会干,是固态的冰直接变成了水蒸气,故是升华现象,升华吸热。
故答案为:升华;吸热。
19.【解答】解:(1)实验时玻璃板如果不竖直,不论怎样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可能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就无法验证像的位置和大小,所以玻璃板应与水平桌面垂直放置;
(2)由于平面镜成的是虚像,所以光屏上不能承接到像;
(3)由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和物体各对应点的连线被平面镜垂直平分,可知确定平面镜的位置,如下图所示:
故答案为:(1)垂直;(2)不能;(3)如图。
20.【解答】解:(1)拨动伸出桌面的一端会听到声音,这说明振动的刻度尺会发出声音,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2)用与上次相同的力拨动尺子,显著改变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这会改变尺子振动的频率,从而改变声音的音调;
(3)在公众场所高声喧哗会影响其他人的工作、生活、学习和休息,会产生噪声污染。
(4)高声喧哗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小;“闻其声知其人”是指声音的音色,不同的发声体所发出声音的音色是不同的。
故答案为:物体振动;音调;噪声;响度;音色。
21.【解答】解:(1)根据折射定律可得,看到水中的鹅卵石的虚像是光的折射现象;
(2)根据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折射角大于入射角,鹅卵石的实际位置在S′点的下方,虚像在白色鹅卵石的上方,即鹅卵石真实位置在S'的下方;
(3)根据光路的可逆性,P处的激光手电发出的光能射到河底的鹅卵石上。
故答案为:折射;下;能。
22.【解答】解:(1)由ρ=得瓶子的容积:
V=V水===1×10﹣3m3=1dm3=1L。
(2)装满酒精的体积:
V酒精=V=1×10﹣3m3,
酒精的质量:
m酒精=ρ酒精V酒精=0.8×103kg/m3×1×10﹣3m3=0.8kg。
(3)装满液体的体积:
V液体=V=1×10﹣3m3,
液体的质量:
m液体=ρ液体V液体=2×103kg/m3×1×10﹣3m3=2kg。
故答案为:1;0.8;2。
三、作图题
23.【解答】解:连接小红头顶与影子顶端,按此光线由小明顶端作平行线,交地面与A点,则小明到A点是小明的影长,如图所示:
故答案为:见解答图。
24.【解答】解:他用同样大小的力敲击了另一频率为60Hz的b音叉,b音叉的振动频率比50Hz的a音叉高,所以波形图更加密集,用同样大小的力,振幅相同,所以在波形图上波峰到波谷的长度一样,如图 所示:
。
四、简答题
25.【解答】答:(1)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鸡蛋液化成小水滴附着在鸡蛋上,因此鸡蛋变湿了。马上用干毛巾去擦拭,因为鸡蛋的温度仍较低,空气中仍不断有水蒸气液化,因此擦不干。
(2)水沸腾后继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达不到纸的着火点,所以纸锅不会被烧着。
五、实验题
26.【解答】解:(1)根据公式v=计算小车的速度;
(2)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过某点的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使计时方便,减小测量时间时造成的误差,应保持斜面的倾角较小;
(3 )AB段的路程:sAB=80.0cm﹣40.0cm=40.0cm,tAB=1.6s,
小车通过AB段的平均速度:v===25cm/s=0.25m/s;
(4)如果让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大,由公式v=知,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会偏小;
(5)小车沿斜面顶端下滑到斜面底端的运动时,做加速运动,速度越来越大,因此小车通过上半程的平均速度小于小车通过下半程的平均速度。
故答案为:(1)v=;(2)较小;(3)0.25;(4)小;(5)小于。
27.【解答】解:(1)由于玻璃板既能代替平面镜成像,又能透光,可以透过玻璃板观察到代替蜡烛A的蜡烛B,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平面镜成的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A蜡烛发出的光线经玻璃板反射,被人眼接收,才能看到像,故眼睛在A蜡烛所在这一侧,即在a侧;
另一根完全相同的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前后左右移动蜡烛B,直至看上去与A的像完全重合,由此可初步得出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大小关系是相等;
(3)由于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所以如果将玻璃板竖直向上移动一段距离,观察到蜡烛A的像不动;
(4)将笔尖紧贴镜面A,发现笔尖的像与笔尖之间有一段距离,这是因为玻璃有一定的厚度,笔尖通过B面成像(穿衣镜的里层镀了膜,镀膜后增强了光的反射),从而造成笔尖的像与笔尖之间有一段距离,由此可见,B是反射面。
故答案为:(1)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a;相等;(3)不动;(4)B。
28.【解答】解:(1)天平调节横梁平衡时,指针向左偏转,应将平衡螺母向右调节;
(2)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加上游码所对的刻度值:图中数据可知牛奶和烧杯的总质量为100g+50g+3.4g=153.4g;
烧杯的质量为20g+10g=30g,那么倒入量筒中的牛奶的质量为m=153.4g﹣30g=123.4g;
根据量筒的示数可知,牛奶的体积为V=100mL=100cm3,
牛奶密度为:ρ===1.234g/cm3;
(3)先测空烧杯的质量,再测烧杯和牛奶的总质量,再将烧杯中的牛奶倒入量筒中测出其体积,因为有一部分牛奶滞留在烧杯中,所以测得牛奶的体积偏小了,所以测得的牛奶的密度偏大;
为了减小误差可先测烧杯和牛奶的总质量,再将烧杯中适量的牛奶倒入量筒中测出其体积,再测出剩余的牛奶和烧杯的质量,即按BCA的顺序进行实验。
故答案为:右;123.4;1.234;大;BCA。
29.【解答】解:
(1)由图甲知,焦点到凸透镜的距离为60.0cm﹣50.0cm=10.0cm,所以凸透镜的焦距为f=10.0cm;
由图乙知,当蜡烛在刻度尺的10cm处,u=15cm,2f>u>f,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若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是物距变为原来的像距,即把凸透镜移至40cm刻度处,像距变为15cm,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是照相机的原理;
(2)若将远视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远视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像会成在光屏的前方,为能在光屏上看到蜡烛清晰的像,可以将光屏适当靠近凸透镜;
(3)ACD、由凸透镜成像时,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可知小明刚好通过透镜能看到小丽眼睛正立的像,此时小丽的眼睛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则小明到凸透镜的距离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像距2f>v>f,眼睛中视网膜相当于光屏,而此时小丽的眼睛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所以小丽从透镜中看不到小明的像,故AC正确,D错误;
B、凸透镜成虚像时,物像同侧,若物距越大,像距越大,像越大。因此若图片中小丽的手将透镜水平向右移动一定距离,小明看到正立的像有可能变大,故B正确;
故选D。
故答案为:(1)10.0;放大;40;(2)靠近;(3)D。
30.【解答】解:
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钟罩内,然后逐渐抽出其中空气,发现铃声越来越小,进一步推理出,当钟罩内的空气被完全抽出时,即当钟罩内变为真空状态时,几乎听不到铃声,这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故答案为:真空。
六、计算题
31.【解答】解:(1)高铁的速度v=360km/h=100m/s,
由v=可得高铁全部通过大桥行驶的路程:
s=vt=100m/s×8s=800m,
这座桥的长度:
L桥=s﹣L车=800m﹣120m=680m;
(2)声音传到桥头对岸的时间t1=≈1.55s,
听到桥头对岸传回回声的时间:
t1′=2t1=2×1.55s=3.1s。
答:(1)这座桥的长度为680m;
(2)经过3.1s该工作人员会听到对岸桥尾传回的回声。
32.【解答】解:(1)火车从甲地到乙地运行时间:t=16:30﹣7:30=9h,
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v===120km/h。
(2)火车全部通过隧道所用时间:t'=25s,
火车的速度:v'=144km/h=40m/s,
由v=得,
火车运行距离:s'=v't'=40m/s×25s=1000m,
火车的长度:s车=s'﹣s隧道=1000m﹣700m=300m。
答:(1)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是120km/h;
(2)火车的长度是300m。
33.【解答】解:(1)冰完全熔化成水时减少的体积为:,
(2)冰熔化成水后质量不变,m水=m冰,即ρ冰V冰=ρ水V水,
因为V冰﹣V水=ΔV,所以V冰=V水+ΔV,
0.9g/cm3×(V水+10cm3)=1g/cm3×V水,
V水=90cm3,V冰=100cm3,
(3)由于冰熔化成水后质量不变,所以盐水的总质量也是不变的,
ρ盐水1V盐水+ρ冰V冰=ρ盐水2(V盐水+V水),
由图乙中的数据可得:
1.2g/cm3×V盐水+0.9g/cm3×100cm3=1.1g/cm3×(V盐水+90cm3),
解得:V盐水=90cm3,
冰和盐水的总质量为:
m总=m盐水+m冰=ρ盐水1V盐水+ρ冰V冰=1.2g/cm3×90cm3+0.9g/cm3×100cm3=198g。
答:(1)冰完全熔化成水时减少的体积为10cm3;
(2)图甲中冰未熔化时冰的体积为100cm3;
(3)图甲中冰和盐水的总质量为198g。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广东省云浮市郁南县九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末监测模拟试题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把小灯泡L1,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广东省云浮市罗定市八校联考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物理试题,共8页。
这是一份广东省云浮市罗定市五校联考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物理试题,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