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第十单元 酸和碱》单元测试01
展开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十单元 酸和碱》单元测试
时间:60分钟 满分:5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Na:23 S:32 Cl:35.5 Cu:64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1~10小题每题1分,11~12小题每题2分,共14分)
1.室温时,下列液体的pH小于7的是( )
A.白醋 B.蒸馏水 C.食盐水 D.肥皂水
2.分类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下列物质不属于酸、碱、盐的是( )
A.SO2 B.Na2CO3 C.H2SO4 D.Ba(OH)2
3.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苛性钠、氯化钠、碳酸钠都属于盐
B.浓硫酸可以作干燥剂是因为它具有脱水性
C.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D.浓盐酸和浓硫酸在空气中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溶质质量分数都变小
5.化学的世界五彩缤纷,在化学变化中感受化学之美。下列反应的现象或化学方程式错误的是( )
A.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铝丝上附着红色固体,溶液蓝色变浅:2Al+3CuSO4===Al2(SO4)3+3Cu
B.向黄色的FeCl3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FeCl3+3NaOH===Fe(OH)3↓+3NaCl
C.紫红色的铜丝浸入稀硫酸中,产生无色气泡,溶液变为蓝色:Cu+H2SO4===CuSO4+H2↑
D.黑色的氧化亚铁溶于稀盐酸中,溶液变为浅绿色:FeO+2HCl===FeCl2+H2O
6.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开展下列实验活动:取刚降到地面的雨水水样,用pH计(测pH的仪器)每隔5分钟测一次pH,其数据如表所示。下列对测定结果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
测定时刻 | 17:05 | 17:10 | 17:15 | 17:20 | 17:25 | 17:30 | 17:35 |
pH | 4.95 | 4.94 | 4.94 | 4.88 | 4.86 | 4.85 | 4.85 |
A.在测定期间,该雨水的酸性逐渐减弱
B.该雨水对农作物的生长没有影响
C.若在17:40测定,pH一定小于4.85
D.pH=4.95与某些工厂排放的酸性气体有关
7.恰好中和100 g溶质质量分数为8.0%的氢氧化钠溶液,需要100 g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若将稀盐酸换成100 g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硫酸与其反应,则充分反应后溶液的pH( )
A.小于7 B.大于7 C.等于7 D.无法判断
8.为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物质),下列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
选项 | 物质 | 操作方法 |
A | Fe(Fe2O3) | 加入过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 |
B | CaO粉末(CaCO3粉末) | 加足量的水,充分搅拌后过滤 |
C | NaOH溶液[Ca(OH)2溶液] | 通入过量CO2气体,充分反应后过滤 |
D | CuSO4溶液(硫酸) | 加入过量CuO粉末,加热,充分反应后过滤 |
9.氢氧化钴[Co(OH)2]能与酸性溶液反应,可作涂料和清漆的干燥剂。制备方法为:①Co+2HCl===CoCl2+H2↑;②CoCl2+2NaOH===Co(OH)2↓+2NaCl。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①为置换反应 B.氢氧化钴不可以干燥氯化氢气体
C.②为复分解反应 D.钴的金属活动性比铜的弱
10.归纳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酸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所以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溶液一定呈酸性
B.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因此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C.常温下,pH<7的溶液显酸性,因此pH<7的雨水一定都是酸雨
D.碳酸盐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所以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11.某学校运动会上,学生在进行化学越野赛。如图所示,某同学携带着稀盐酸逆时针奔跑,若稀盐酸分别能与各个红旗点的物质发生反应,就能跑向下一个红旗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若②是铁,稀盐酸与其反应后,溶液呈现浅绿色
B.若③是氧化铜,稀盐酸与其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增加
C.若④是碳酸钠,要检验该反应中稀盐酸是否过量,可选取的试剂为硝酸银溶液
D.若⑤是氢氧化钠,稀盐酸与其充分反应后,所得无色溶液中最多有2种溶质
12.在做酸碱反应的实验时,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逐渐加入稀盐酸。烧杯内相关物质的质量与加入稀盐酸质量的变化关系不正确的是( )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21分)
13.(5分)硫酸和盐酸是实验室常用试剂,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它们既有相似点,又有不同点。
(1)它们水溶液中都含有相同的离子是________,pH都________(填“<”“=”或“>”)7。
(2)它们都能除铁锈,写出用稀盐酸与铁锈的主要成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盐酸过量,一段时间后会发现铁的表面有气泡产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它们都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这类反应叫______________反应,写出硫酸与氢氧化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打开两瓶分别盛有浓硫酸和浓盐酸的试剂瓶瓶塞,瓶口出现白雾的是盛有____________的试剂瓶。
14.(7分)化学与生活密不可分。
(1)生活中常用到如下日用化工产品。
名称 | 洗洁精 | 炉具清洁剂 | 洁厕灵 | “84”消毒液 |
有效成分 | 表面活性剂 | 氢氧化钠 | 盐酸 | 次氯酸钠 |
洗洁精能清洗餐具上的油污,是因为它具有________功能;炉具清洁剂的pH________7,使用时禁止与皮肤接触是因为氢氧化钠具有________性;不能用洁厕灵清洗铝制品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洁厕灵与“84”消毒液不能混合使用,因为两者混合会发生反应:2HCl+NaClO===NaCl+H2O+X↑,生成的气体X有毒。X的化学式为________。
(2)人的胃液中含有胃酸,胃酸分泌过多的患者,应尽量少食用汁液的pH ________(填“>”“<”或“=”)7的水果,可以服用含氢氧化镁的药片来缓解病痛,其化学原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15.(5分)某兴趣学习小组在学习碱的化学性质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甲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
(2)丙实验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后,锥形瓶中气球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
(3)乙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同时向乙和丙装置中分别注入5 mL氢氧化钙饱和溶液、5 mL 40%的氢氧化钠浓溶液(如图所示),乙和丙中观察到的不同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产生这些不同现象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4分)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一种物质可以一步转化为另一种物质,“—”表示相连两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以及反应条件已省略)。其中A是铁锈的主要成分;B是一种生活中常见的金属单质;C、D、E分别属于盐、碱、酸类化合物;C与D、D与E反应的生成物之一都是Na2SO4,且C与D反应生成蓝色沉淀。请写出:
(1)物质A是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物质B是________(填名称)。
(2)B与C发生反应时,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物质B与E、C与D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11分)
图1
17.(6分)中和反应是一类重要的化学反应,化学兴趣小组做了如图1所示实验。
观察到试管①③中共同的明显现象是______________,试管②中没有明显现象。
【提出问题】试管②中没有明显现象,是否发生了反应?
【实验探究】
(1)化学兴趣小组取少量实验后试管②中的溶液,分别放入a、b两支试管中,向a试管中滴入酚酞溶液,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填现象),证明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一定发生了化学反应。为进一步探究试管②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成分,还可以向试管b中加入下列物质中的________(填字母)。
A.Zn B.Fe(OH)3 C.FeCl3 D.AgNO3
(2)化学兴趣小组又利用pH传感器探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过程。实验操作和测定结果如图2所示:
图2
①该实验中,乙溶液是________;
②加入甲溶液6 mL时,烧瓶中的溶液溶质成分为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③根据该实验测定结果,判断发生化学反应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5分)在某些食品包装袋内,有一个装有白色颗粒状固体的小纸袋,上面写着“干燥剂,主要成分为生石灰”。如果将小纸袋拿出来放在空气中,过一段时间后,会发现纸袋内的白色固体颗粒黏在一起成为块状。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对纸袋内的物质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白色块状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假设】同学们猜想该固体有CaO、Ca(OH)2中的一种或两种。你认为还可能有________。
【实验验证】
序号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实验1 | 取样品于试管中,加水溶解,用手触摸试管外壁 | 试管外壁________,试管底部有白色固体 | 样品中一定含有CaO |
实验2 | 将实验1中液体过滤,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通入________气体 | 滤液变浑浊 | 样品中一定含有Ca(OH)2 |
实验3 | 取少量实验2中的滤渣,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样品中含有你猜想的物质 |
【反思评价】同学们经过讨论,认为滤液中一定含有Ca(OH)2,样品中不一定含有Ca(OH)2。理由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应用】(1)若证明实验2滤液中Ca(OH)2的存在,选用下列物质中的________ (填字母)也可达到实验目的。
A.稀硝酸 B.酚酞溶液 C.碳酸钠溶液
(2)实验室中,易与空气中某些物质反应的药品更要________保存。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小题,共4分)
19.(4分)某兴趣小组用氧化铜和稀硫酸制取硫酸铜溶液。向盛有一定质量氧化铜的烧杯中加入100.0 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得到104.0 g溶液。回答问题:
(1)稀硫酸的pH________(填“<”“=”或“>”)7。
(2)求所得溶液中硫酸铜的质量分数(精确到0.1%)。
参考答案
一、1.A 2.A 3.D 4.D 5.C 6.D7.B 8.D 9.D 10.A
11.C 12.D
二、13.(1)H+;<
(2)Fe2O3+6HCl===2FeCl3+3H2O;
Fe+2HCl===FeCl2+H2↑
(3)中和;H2SO4+Ba(OH)2===BaSO4↓+2H2O
(4)浓盐酸
14.(1)乳化;>;腐蚀;2Al+6HCl===2AlCl3+3H2↑;Cl2
(2)<;Mg(OH)2+2HCl===MgCl2+2H2O
15.(1)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 (2)气球膨胀
(3)CO2+Ca(OH)2===CaCO3↓+H2O
(4)乙中的气球膨胀程度小于丙;氢氧化钙微溶于水,氢氧化钠易溶于水,5 mL氢氧化钙饱和溶液不如5 mL 40%的氢氧化钠浓溶液吸收二氧化碳的效果好
16.(1)Fe2O3;铁
(2)铁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
(3)Fe+H2SO4===FeSO4+H2↑;2NaOH+CuSO4===Cu(OH)2↓+Na2SO4
三、17.固体溶解
(1)溶液不变色;A、B
(2)①稀盐酸 ②HCl、NaCl ③溶液pH由小于7变为等于7,后大于7
18.【猜想假设】CaCO3
【实验验证】实验1:发热
实验2:二氧化碳
实验3:固体全部溶解,有气泡产生
【反思评价】CaO+H2O===Ca(OH)2
【拓展应用】(1)B、C (2)密封
四、19.解:(1)<
(2)参加反应的氧化铜的质量为104.0 g-100.0 g=4.0 g
设生成硫酸铜的质量为x,则:
CuO + H2SO4===CuSO4 + H2O
80 160
4.0 g x
=
x=8.0 g
所得溶液中硫酸铜的质量分数为×100%≈7.7%
答:所得溶液中硫酸铜的质量分数约为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