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高考散文文本阅读答题指导2
展开高考语文散文文本阅读
答题指导
一、高考预测
2023年高考考查散文的可能性是很大的,因为近几年文学类考查小说的次数还是多于散文的,现在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是考查这一类文体,所以还会倾向于考查散文,叙事散文和写景散文的几率会更大一些,都会就散文的构思结构、语言、技巧、标题、主题与写作意图等方面进行考查。
二、应试技巧
高考散文选材特点:
选文是中国现当代散文作品。特别注重那些紧扣时代脉搏,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厚重的民族文化情感以及闪烁着淳朴人性的散文作品。
文章内容多数涉及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冲突,体现现代人对传统文化的眷念,对现代文化的反思与批判,尤其是讨论农耕文化、乡村文化对现代人类的拯救问题。
三、高考散文的命题形式
“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
“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觉作品的意蕴”
“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阅读”
四、各类题型答题指导
1.分析结构思路题
【答题步骤】
四字诀
1.明——明确题材,把握全貌
2.圈——圈点勾画,抓关键语
3.抓——抓住线索,理清思路
4.合——合并段落,概括要点
【答题模板】
首先写了……,其次写了……,最后写了……。
2.散文线索题
①时空缀“线”法
文中有一些表示时空转换的词语,
阅读时只要把这些词语连接起来,就能把握文章线索。
②以物求“线”法
不少托物、叙事类散文,常用一个具体事物或象征事物贯穿全文,作为行文线索以突出主旨,这个事物常作为标题或文中反复出现。
③反复出“线”法
④标题判“线”法
⑤以情导“线”法,理清感情发展变化的轨迹,以此导出文章线索。
【答题技巧】
以物喻人的散文,一般以作者对“物”的理解或情感为线索;写景散文一般以游踪或某一景物为线索;叙事记人散文一般以事情发生、发展的过程或人物交往的过程为线索,抒情散文往往以感情为线索。
合并段落,概括要点。
划分出层次,理清文章各个段落之间的联系等内容。寻找段落中的明显信息,如开头总起句、中心句、结尾总结句、承上启下的过渡句等,另外段落中的议论抒情句往往有助于我们加深理解段意。
要求梳理作者思想感情(心理)变化,必须用感情词(心理词)组织成合理的先后顺序,有的感情词可以从原文中提取,有的需要自己概括。
3.句段作用类题
1.开头句段的作用
①开篇点题,首段的作用往往是呼应题目,总括全文,点明题旨,或奠定感情基调。
②引起下文,与下文形成对照,为下文做铺垫,设置悬念,暗示下文。
③奠定基调,开篇连续感叹,抒发强烈情感。
④引人入胜或发人深思
⑤景物开篇,烘托渲染
2.中间句段作用
①中间段比较短,只有结构上的作用——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前后呼应作用;照应开头的作用;呼应结尾的作用;是全文内容、思路的转折点;引领、引起下文的作用。
②中间段比较长,而且描写的是选文主要物象或议论的与情感有关的事情,除结构作用外,内容上的作用一般有扩展思路、丰富内涵、具体展示深化主题或照应前文。
3.结尾句段作用
①首尾呼应(前后照应),使结构完整,揭示并深化主旨或总结全文,点明题旨,深化中心。
②有暗示主题或强化作者感情的作用
③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深思。
4.插入段的作用
与上下文构成虚实相映、正反对照、层进烘托、总分关系;对全文中心起强化、突出作用;在结构上宕开一笔,形成波澜。
5.反复出现的句子的作用
在内容上,有突出主旨,强化感情等作用;在结构上,有交代线索、前后呼应等作用。在表达效果上,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有强化或一唱三叹之效。
“句段作用”类题目的答题角度
(1)内容角度
该句段写了什么内容,对表现主旨、抒发感情等有哪些作用。
(2)结构角度
答题时一定要结合文本进行具体分析,不可机械照抄。如“承上启下”必须写出承上什么内容,引出下文什么内容。
(3)表现手法
①句段使用的表现手法,构思写法及其表达效果
②读者情感心理,从这个角度可考虑加深印象、激发情感、产生共鸣、深受启发、发人深思、催人想象、回味无穷等作用。
【答题模板】
(1)结构类:
①开门见山,总领下文。
②引起下文:为下文……埋伏笔(做铺垫);奠定了文
章的感情基调;与下文……形成对比(反衬),使文章
有波澜。
③承上启下:既承接了上文……又引起下文……;由……过渡到……
④总结上文:呼应上文……;点明全文……的主旨;卒章显志,表达了……
⑤线索: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在文中n次出现,……层层递进;逐层深入,把……感情推向了高潮。
(2)内容类
是为了写……(主要内容或主题),抒发了者……的感情,营造了……的氛围,奠定了……的感情基调。
(3)表达效果和表达技巧类
一般效果是引入自然,吸引读者,增强感染力;特殊效果须结合语段所用的表达技巧。
(4)读者角度
设置……的悬念,吸引读者;产生共鸣,强化读者印象;给读者留下思考、回味的空间。
4.理解词句含义类题
(一)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1.体现作者情感态度或主旨的词语
2.运用修辞和写作手法的关键词语
3.特殊指代的(远指、近指、不定指)词语
4.在表情达意方面非常出色的动词、形容词、叠词
5.有特殊用法的词语,包含贬义褒用、褒义贬用、大词小用、小词大用、词性活用等。
【答题模板】
1.分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若没有,则不写这一点。
2.表面意义(表面上的意思)和表达效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特点)
3.深层含义(联系上下文、主题、作者意图,蕴含了什么道理、
思想、感情等)肯定了/褒扬了/赞美了/歌颂了或批判了/讽刺了/否定了/反驳了……,或者给了我们……的印象、启示、道理等。
(二)理解句子含意
理解句意往往是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所谓重要句子是指在文中起重要作用的关键性句子。
1.含蓄句——由表及里
①表层含意:句子表面的意义
②句内意义:句子的语境意义(临时意义)
③句外意义:比喻义、象征义、指代义、反语义等
理解句意时,一般需要在理解主旨的基础上,借助“表层义”,联系语境,获取关键信息。
2.结构句——抓住位置
①总领句②总结句③过渡句④照应句
3.修辞句——还原本意
首先,确定修辞手法,把握特点。如比喻的相似性,反语的讽刺性、借代的相关性,比拟的形象性。
其次,将句子还原,即将使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还原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意思明白的句子。
4.主旨情感句——立足全文
联系句子所处的语境,根据对文章内容的归纳,对作者情感、观点态度的把握,结合主旨,整体把握句意。
5.结构复杂句——分清结构层次
要分析句子结构,抓主干,理枝叶,合理切分。理解时特别注意修饰限制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