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云南师范大学附中等校高三下学期诊断性联考(三)理综生物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届云南师范大学附中等校高三下学期诊断性联考(三)理综生物试题(含解析),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云南师范大学附中等校高三下学期诊断性联考(三)理综生物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胰腺腺泡细胞中有关细胞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分泌蛋白的肽链最初是在游离核糖体中合成的B.内质网在囊泡运输物质的过程中起重要的枢纽作用C.正常生理状态下,溶酶体对自身机体的细胞结构无分解作用D.高尔基体是由扁平囊状结构连接形成的内腔相通的膜性管道系统2.下表是兴趣小组探究温度对唾液淀粉酶活性影响实验的处理措施,分析错误的是( )步骤操作甲组乙组丙组1加入唾液/mL1112保温5min0℃37℃100℃3加入3%淀粉溶液/mL222437℃保温/min5555碘液检测浅蓝色不变蓝深蓝色 A.甲、乙组对照说明低温能抑制淀粉酶的活性B.乙、丙组对照说明高温能使淀粉酶变性失活C.若颠倒实验步骤2和3的顺序,各组实验结果不变D.若探究温度对蔗糖酶活性的影响,不能用碘液来检测3.如图表示酵母菌细胞内部分呼吸作用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葡萄糖分解成物质X的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B.物质X转化为乙醇的过程中会产生少量的ATPC.物质X彻底分解成CO2的过程不需要O2直接参与D.图中物质转化过程说明细胞呼吸的中间产物能转化为脂肪4.研究发现、活化的T细胞表面的PD-1(程序性死亡受体1)与正常细胞表面的PD-L1(程序性死亡配体1)一旦识别结合,T细胞即可“认清”对方,不触发免疫反应。肿瘤细胞可通过调节表面PD-L1的量来逃避免疫系统的“追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PD-1与PD-L1相互识别的过程,说明细胞膜能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B.与正常细胞相比,肿瘤细胞表面PD-L1的量减少,来逃避免疫系统的“追杀”C.若正常细胞表面的PD-L1含量发生改变,机体可能会出现免疫失调的现象D.体外培养时,若加入PD-L1的抗体可增强活化T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5.某水域生态系统中主要有甲、乙、丙、丁、戊5个种群,假设在这5个种群构成的食物网中,消费者只能以其前一个营养级的所有物种为食。各种群生物体内有机汞的浓度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生物体甲乙丙丁戊有机汞浓度/ppm0.0670.51680.49 A.甲属于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B.与乙相比,丁同化能量的去向不包括流入下一营养级C.若丙的数量大幅降低,一段时间后,戊的数量大幅增加D.甲、乙、丙、丁、戊5个种群都参与了生态系统的碳循环6.科研人员用基因型为Aa的小麦分别完成以下两组遗传学实验:①随机交配;②随机交配并逐代淘汰隐性个体。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实验①中,交配后每一代子代中的A基因频率均不改变B.实验②中,交配后每一代子代中的a基因频率逐渐下降C.实验①和实验②的F1中,同种基因型频率均不相同D.实验①和实验②的F2中,同种基因型频率均不相同 二、综合题7.光合作用的产物有一部分是蔗糖,蔗糖可通过韧皮部运输到植株各处。研究人员获得了一株光合作用速率明显降低的突变体,利用其进行了相关研究。回答下列问题:(1)光合作用产物蔗糖中的化学能来自光反应产物__________中的化学能。(2)已知有机物积累会抑制光合作用速率的增加,为探究该突变体光合作用速率明显降低的原因,研究人员在植株传粉后第10天向该突变体的茎注射适量蔗糖溶液,48小时后检测植株叶片的气孔开放程度,结果如下表所示。 野生型突变型气孔开放程度(mmol·m-2·s-1)255124Ⅰ.据表分析,对照组的处理是___________,48小时后检测植株叶片的气孔开放程度。Ⅱ.根据表格完善下图所示模型,从而解释该突变体植株光合作用速率降低的原因。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8.回答下列与神经调节有关的问题:(1)当人坐过山车时,血压会升高,动脉血管壁上的压力感受器能产生传向神经中枢的___________;乘客知道过山车是安全的,但心跳还是会加速,这是因为心脏活动受___________神经系统支配。当人体处于兴奋状态时,__________神经活动占优势,从而使心跳加快。(2)神经系统调节心跳活动过程中,脑干能发出“指令”对脊髓进行不断调整,这属于神经系统的__________调节,其意义是___________。该过程中__________(填“存在”或“不存在”)反馈调节。“指令”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速度比在神经纤维上要慢,其原因是__________。9.某种野生植物花色有白色、绿色、红色、褐色四种类型。某兴趣小组为探究花色的遗传规律,进行了如图所示杂交实验。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根据实验结果,可以推测F2褐色植株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种,F2红色植株中杂合子的比例为__________。(2)兴趣小组根据以上杂交实验结果推测花色相关色素的代谢途径,如图。①据图分析,杂交实验中亲本红色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②为探究R/r基因与G/g基因之间的位置关系,兴趣小组利用亲本中绿色植株与基因型为rrggbb的白色植株进行杂交实验,F1自交获得F2。预测实验结果及结论(不考虑染色体互换)。____________10.研究人员在A、B两个玻璃箱中均加入等量的甲、乙、丙三种藻类,并在B箱中加入某种螺(能以甲、乙、丙三种藻类为食),一段时间后,对三种藻类进行计数并作为图中第0天时的数量。再将B箱中的螺全部移入A箱(实验期间螺的数量不变),并开始统计A、B箱中的藻类数量变化,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甲、乙、丙三种藻类之间存在种间竞争的关系。种间竞争是指___________。(2)据图可知,在三种藻类中,螺最喜欢捕食的是___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3)据图分析,将B箱中的螺全部移入A箱后,A箱中乙藻的种群数量首先逐渐升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一段时间后,乙藻的种群数量又开始大幅下降,其原因是__________。(4)除了种间关系外,___________(答出2点即可)等因素也能对群落产生影响。11.某种新型病毒的A蛋白能与人体细胞的受体结合后使病毒能侵入细胞内部。抗A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可阻断病毒的黏附或入侵。如图为筛选、制备抗A蛋白单克隆抗体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过程①给小鼠注射新型病毒、该处理的目的是__________。(2)过程②后,融合体系中除含有未融合的细胞和杂交瘤细胞外,可能还有__________,体系中出现多种类型细胞的原因是__________。(3)过程③采用的培养基从功能上划分属于___________,在该培养基中只有杂交瘤细胞能够生存。经过这次筛选后,获得的杂交瘤细胞仍有多种,还需进行___________,经多次筛选后,才能获得足够数量的能分泌抗A蛋白抗体的细胞。
参考答案:1.A【分析】溶酶体中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够分解很多种物质以及衰老、损伤的细胞器,清除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被比喻为细胞内的“酶仓库”“消化系统”。【详解】A、分泌蛋白的初期合成过程:先在游离核糖体中以氨基酸为原料合成多肽链,当合成了一段肽链后,该肽链与核糖体一起转移到粗面内质网上继续其合成过程,并且边合成边转移到内质网腔内,A正确;B、在囊泡运输物质的过程中起重要交通枢纽作用的是高尔基体,B错误;C、正常生理状态下,溶酶体内的水解酶能分解自身衰老、损伤的细胞器,C错误;D、内质网是由膜围成的管状、泡状或扁平囊状结构连接形成的连续的内腔相通的膜性管道系统,高尔基体由两种膜结构即扁平膜囊和大小不等的液泡组成,高尔基体各部分膜囊的腔之间是不连通的,D错误。故选A。2.C【分析】题干为探究温度对唾液淀粉酶活性影响实验,各组的自变量为温度,因变量唾液淀粉酶活性通过用碘液检测淀粉的剩余量进行比较,变色越浅说明淀粉水解越多,唾液淀粉酶活性越强。【详解】A、甲、乙组对照,甲组加入碘液变色,说明淀粉未全部水解,说明低温能抑制淀粉酶的活性,A正确;B、乙、丙组对照,丙组加入碘液显示深蓝色,说明淀粉几乎未水解,说明高温能使淀粉酶变性失活,B正确;C、若颠倒实验步骤2和3的顺序,在到达设定温度前,部分淀粉已经被唾液淀粉酶催化分解,甲组和丙组实验结果会改变,C错误;D、若探究温度对蔗糖酶活性的影响,底物为蔗糖,不能用碘液来检测,D正确。故选C。3.B【分析】有氧呼吸过程图解【详解】A、物质X为丙酮酸,葡萄糖生成丙酮酸的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A正确;B、无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生成少量ATP,转化为乙醇的过程属于无氧呼吸第二阶段,该阶段不产生ATP,B错误;C、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属于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不需要氧气参与,氧气在第三阶段参与反应,C正确;D、由图可知丙酮酸生成甘油三酯即脂肪,D正确。故选B。4.B【分析】细胞膜的功能主要有三点:1、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2、控制物质进出细胞;3、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信息交流的三种方式:1、细胞分泌化学物质(如激素)。2、相邻两个细胞的细胞膜接触(如精子与卵细胞)。3、相邻两个细胞间形成通道(如高等植物细胞间的胞间连丝)。【详解】A、肿瘤细胞膜上的PD-L1为受体,能与T细胞膜表面的PD-1特异性结合,体现了细胞膜具有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A正确;B、与正常细胞相比,肿瘤细胞表面PD-L1的表达量增多,PD-1与PD-L1相互识别结合后,机体不触发免疫反应,使癌细胞逃避免疫系统的“追杀”,B错误;C、结合题干“活化的T细胞表面的PD-1(程序性死亡受体1)与正常细胞表面的PD-L1(程序性死亡配体1)一旦识别结合,T细胞即可“认清”对方,不触发免疫反应”可知,若正常细胞表面的PD-L1含量发生改变,机体T细胞可能会攻击正常的细胞,机体可能会出现免疫失调的现象,C正确;D、根据题意可知,PD-1抗体能阻断PD-1与PD-L1的相互作用,导致肿瘤细胞无法通过调节表面PD-L1的量来逃避免疫系统的“追杀”,从而增强活化T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D正确。故选B。5.C【分析】1、能量沿食物链单向传递,逐级递减。2、生物富集:生物体从周围环境吸收、积蓄某种元素或难以降解的化合物,使其在机体内浓度超过环境浓度的现象。【详解】A、按照生物富集的定义,营养级越高的种群个体中含有有害物质的量越多。则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第一营养级是甲,第二营养级是丙和戊,第三营养级是乙,第四营养级是丁,所以甲属于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A正确;B、由题意,丁是最高级营养级,所以丁同化能量的去向不包括流入下一营养级,B正确;C、丙和戊都是第二营养级,以甲为食物,两者是种间竞争关系,同时两者都被乙捕食,所以若丙的数量大幅降低,一方面由于食物更充足,戊的量会增加,但另一方面,乙会增加对戊的捕食,所以戊的数量不会大幅增加,C错误;D、甲、乙、丙、丁、戊5个种群参与构成食物网,碳以有机物的形式在生物群落流动,构成碳循环的一部分,D正确。故选C。6.D【分析】基因频率是某种基因在某个种群中出现的比例。 基因型频率是某种特定基因型的个体占群体内全部个体的比例。【详解】A、基因型为Aa的小麦中A基因频率为1/2,a基因频率为1/2,随机交配,理论上每一代A和a的基因频率均不改变,都是1/2,A正确;B、Aa的小麦中A基因频率为1/2,a基因频率为1/2,随机交配,F1中AA和aa基因型频率均为1/4,Aa基因型频率为1/2,淘汰aa个体后,显性个体中AA占1/3,Aa占2/3,存活种群中a基因频率为1/2×2/3=1/3, A基因频率为2/3,随机交配,F2中AA占4/9,aa占1/9,Aa占4/9,淘汰aa后,存活种群中AA占1/2,Aa占1/2,此时a基因频率为1/2×1/2=1/4,所以每一代子代中a基因频率逐渐下降,B正确;C、实验①F1中AA和aa基因型频率均为1/4,Aa基因型频率均为1/2,实验②中AA基因型频率为1/3,Aa基因型频率为2/3,故同种基因型频率均不相同,C正确;D、实验①的F2中AA和aa基因型频率均为1/4,Aa基因型频率为1/2,根据B选项解析可知,实验②的F2中,AA基因型频率为1/2,Aa基因型频率也是1/2,则实验①和实验②的F2中Aa基因型频率相同,D错误。故选D。7.(1)ATP和NADPH(2) 在植株传粉后第10天向野生型植株的茎(相同部位)注射等量蔗糖溶液 气孔开放程度降低 CO2吸收量减少(或胞间CO2浓度降低) 暗反应速率降低 【分析】光合作用通常是指绿色植物(包括藻类)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光合作用分为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光反应阶段的特征是在光驱动下生成氧气,ATP和NADPH的过程。暗反应阶段是利用光反应生成NADPH和ATP进行碳的同化作用,使气体二氧化碳还原为糖,由于这阶段基本上不直接依赖于光,而只是依赖于NADPH和ATP的提供,故称为暗反应阶段。【详解】(1)光合作用分为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光反应阶段的特征是在光驱动下生成氧气,ATP和NADPH的过程。暗反应阶段是利用光反应生成NADPH和ATP进行碳的同化作用,使气体二氧化碳还原为糖,因此光合作用产物蔗糖中的化学能来自光反应产物ATP和NADPH中的化学能。(2)研究人员在植株传粉后第10天向该突变体的茎注射适量蔗糖溶液,48小时后检测植株叶片的气孔开放程度,作为对照,应该在植株传粉后第10天向野生型植株的茎(相同部位)注射等量蔗糖溶液。由表格可知,注射蔗糖溶液的野生型与突变体相比气孔开放程度降低,故推测某些原因造成叶中光合作用产物输出受阻,降低气孔开放程度,进而使CO2吸收量减少,暗反应速率降低,光合作用速率降低。8.(1) 兴奋 自主 交感(2) 分级 使心跳活动变得更加有条不紊与精准 存在 突触处的兴奋传递需要通过化学信号的转换 【分析】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组成。它们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当人体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减弱;当人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此时,心跳减慢,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会加强,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同一器官的调节作用通常是相反的,对机体的意义是使机体对外界刺激作出更精确的反应,更好的适应环境的变化。【详解】(1)当人坐过山车时,血压会升高,动脉血管壁上的压力感受器能产生传向神经中枢的兴奋。乘客意识知道过山车安全,心跳还会加速,说明心跳加速是不受意识支配的,受到自主神经系统控制。当人体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减弱,同时支配分泌更多的肾上腺素。(2)脑干能发出“指令”对脊髓进行不断调整,这是高级中枢调节低级中枢,属于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其意义是使心跳活动变得更加有条不紊与精准。该过程中存在反馈调节。由于突触处的兴奋传递需要通过化学信号的转换,因此“指令”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速度比在神经纤维上要慢。 9.(1) 4 1/2(2) RRggBB 若F2植株中绿色:白色=3:1,则说明R/r基因与B/b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若F2植株中绿色:红色:白色=9:3:4,则说明R/r基因与B/b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分析】由题图,F2褐色:绿色:红色=9:3:4,是9:3:3:1的变式,推测花色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得F1是双杂合子,亲本都是一对等位基因纯合显性,一对等位基因纯合隐性。【详解】(1)F2褐色:绿色:红色=9:3:4,是9:3:3:1的变式,所以F2褐色植株的基因型有4种,F2红色植株中杂合子占2/(3+1)=1/2。(2)由题图,白色植株的基因型为rrggbb,红色植株的基因型为R_ggbb,绿色植株的基因型为R_G_bb,褐色植株的基因型为R_G_B_,因为杂交实验中没有白色植株,所以推测亲本红色植株的基因型为RRggBB,绿色植株的基因型为RRGGbb,F1褐色植株的基因型为RRGgBg。探究R/r基因与G/g基因之间的位置关系,预期结果有两种,若两者位于同源染色体上,则亲本绿色植株RRGGbb和基因型为rrggbb的白色植株进行杂交得到的F1基因型为RrGgbb,其中RG基因、rg基因连锁,所以F1自交获得F2表现型及比例为绿色:白色=3:1;若两者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则R/r基因与B/b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F2植株应为绿色:红色:白色=9:3:4。10.(1)两种或更多种生物共同利用同样的有限资源和空间而产生的相互排斥的现象(2) 甲藻 B箱中放入了等量的甲、乙、丙三种藻类,经过螺一段时间的捕食后(第0天时),甲藻数量最低(或A箱中加入螺后,甲藻的数量最早下降)(3) 将B箱中的螺全部移入A箱后,螺大量捕食甲藻,从而导致甲藻数量大幅降低;乙藻和甲藻之间存在种间竞争关系,甲藻数量大幅降低使乙藻能获得更多的资源和空间,从而使乙藻数量大幅升高 甲藻数量较低时,螺开始大量捕食乙藻,使其数量大幅下降(4)种内竞争等生物因素,光照、温度、水、无机盐等非生物因素,人为因素 【分析】题干分析:将B箱中的螺全部移入A箱,A箱中随着时间的变化,甲藻数量减少,乙藻数量先升后降,丙藻数量慢慢上升。B箱中没有该种螺,甲藻数量增加,乙藻和丙藻数量减少,甲藻成为优势物种。【详解】(1)种间竞争是指两种或更多种生物共同利用同样的有限资源和空间而产生的相互排斥的现象。(2)B箱中放入了等量的甲、乙、丙三种藻类,经过螺一段时间的捕食后(第0天时),甲藻数量最低(或A箱中加入螺后,甲藻的数量最早下降),由此可以判断,在三种藻类中,螺最喜欢捕食的是甲藻。(3)将B箱中的螺全部移入A箱后,A箱中乙藻的种群数量首先逐渐升高,这是因为将B箱中的螺全部移入A箱后,螺大量捕食甲藻,从而导致甲藻数量大幅降低;乙藻和甲藻之间存在种间竞争关系,甲藻数量大幅降低使乙藻能获得更多的资源和空间,从而使乙藻数量大幅升高。一段时间后,甲藻数量较低时,螺开始大量捕食乙藻,乙藻的种群数量又开始大幅下降。(4)种内竞争等生物因素、光照、温度、水、无机盐等非生物因素、人为因素都能对群落产生影响。11.(1)诱导小鼠产生能分泌抗A蛋白抗体的B淋巴细胞(2) B淋巴细胞相互融合形成的细胞、骨髓瘤细胞相互融合形成的细胞 细胞融合是随机的,且融合率达不到100%(3) 选择培养基 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 【分析】1、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是将骨髓瘤细胞与浆细胞结合,经过选择培养基的筛选得到杂交瘤细胞并经专一抗体检测后,培养能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即可得单克隆抗体。涉及动物细胞培养和动物细胞融合技术;杂交瘤细胞集合了两个细胞的遗传物质,但不一定全部表达。2、单克隆抗体最广泛的用途是用作体外诊断试剂,具有准确、快速等优点。【详解】(1)过程①给小鼠注射新型病毒,该处理的目的是诱导小鼠产生能分泌抗A蛋白抗体的B淋巴细胞。(2)细胞融合实验完成后,融合体系中除含有未融合的细胞和杂交瘤细胞外,可能还有B淋巴细胞相互融合形成的细胞、骨髓瘤细胞相互融合形成的细胞,出现多种类型细胞的原因是细胞融合是随机的,且融合率达不到100%。(3)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是将骨髓瘤细胞与B细胞结合,经过选择培养基的筛选得到杂交瘤细胞,之后对杂交瘤细胞进行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目的是获得足够数量、能分泌所需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全2022届云南省“3+3+3”高考备考诊断性联考(二)理综生物试题(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读图填空题,实验探究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云南省昭通市高三诊断性监测理综生物试题【附参考答案】,共5页。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范大学附中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卷(三)理综生物试题含解析,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