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第13课《背影》教学设计5-八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第13课《背影》教学设计5-八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第1页
    第13课《背影》教学设计5-八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第2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背影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背影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课时 3课时,教学方法 自主,教学过程,初步感受父子之情,精读品析“买橘子”这一段,诵读“买橘子”这一段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背影》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文章蕴含的思想感情学习本文抓住人物特征刻画人物的方法。体会本文朴实的语言风格。2.过程和方法目标:   提高学生品味语言的能力和从写作中精选材料、谋篇布局的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体味文章所表现的父亲的深深的爱子之情,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优良品德。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体会朴实、饱含深情的语言,学习叙事中的选材方法——截取法。难点:明确背影是课文的明线,父子深情是课文的暗线,二者和谐统一,体会文章情思绵绵的意蕴。三、教学课时    3课时四、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法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营造氛围。
      放《父亲》这首歌,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二、作者及写作背景介绍。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省扬州市人,散文家、诗人、学者。有诗文集《踪迹》、《欧游杂记》,散文集《背影》,都收在《朱自清文集》里 。《背影》是我国现代文学的名篇。写于1925年10月,是作者追忆8年前的事。1917年冬,作者的祖母死了,父亲(朱鸿钧)原任徐州烟酒公卖局局长,也被解聘了。父亲没有积蓄,还欠了五百元债。作者当时在北京大学哲学系念书,得知祖母去世,便从北京赶到徐州与父亲一道回家奔丧。回扬州后,父亲将金银首饰都拿出来,又当了一件狐皮袍,才还上欠债。又借钱办了丧事。丧事完毕,父亲到南京找工作,作者回北京念书,父子在浦口惜别。本文所写的就是惜别的感人场面。三、检查预习1、读准下划线的字的读音。使(     )   (     )   (      ) 狼(      )    闲 (       )     簌(    )   (     )   唐(      ) 琐(       )     蹒跚 (      )  踌躇 (     ) 记 (    )    (      ) 腐 (       )
     2、下列字词的意思你掌握了吗?
     奔丧        狼藉    赋闲         颓唐     蹒跚      琐屑   祸不单行  惨淡   变卖典质    踌躇 四、听读课文录音,感知课文内容。1、这是一篇 散文,它以 背影为线索,表现父亲的 爱子之情2、本文几次写到背影? 各在什么地方?哪一次背影写得最具体、最感人?(四次背影。第一次在开头,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第二次在浦口车站送别时,父亲去买橘子的背影。这次写得最具体、最感人。第三次在车门话别,望着父亲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群里。第四次在结尾,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3、文章写了作者的几次流泪?为什么流泪?(第二段,是因为悲伤:祖母死了;父亲失业了。第六段父亲爬月台买橘子时,流下了感动之泪。第六段,父亲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群中,流下了依恋之泪。第七段,读父亲来信时,流下怀念之泪。)4、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第一部分(1)开篇点题。思念父亲,最难忘怀的是父亲的背影。  第二部分(26)回忆往事。追忆车站离别的情景,表现父亲爱子之情。其中: 2、3段,交代家境,为写背影渲染悲凉的气氛。4、5段,叙述父亲对我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爱护,为写背影作铺垫。6段,描写父亲爬铁道买橘子的背影,抒发父子情深。  第三部分(7)别后思念。泪光中再现背影。喟然长叹,抒发怀念父亲之情。)五、归纳小结,完成板书(展示)。【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六、初步感受父子之情。(一)初步感受一:父疼子1、在送行过程中,父亲为儿子做了哪些事?(亲自送行,照看行李,讲定价钱,送子上车,拣定座位,叮嘱儿子,嘱咐茶房,为子买橘。 体现:细心关照,周到入微) 2、其中哪一件事最让你感动?为什么?(望父买橘见背影)     3、父亲对儿子的关怀,除了为儿子做了这么多繁琐细小的小事以外,还以什么方式表达这种关爱?{父亲的语言:不要紧,他们去不好!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走了,到那边来信!进去吧,里面没人.    体现:怜惜体贴,依依不舍(朴实而简洁的语言,表现出父亲无微不至的关心,深挚的关爱,怜惜体贴儿子,依依不舍,语言朴实,感情深沉。) }4、朗读,分析望父买橘
         父亲的穿戴:黑、深青——家境不好,心情忧伤(黑色给人压抑沉重的感觉,这是一个沉重的背影!) 走路的姿势:蹒跚——年纪较大,腿脚不便,(这是一个蹒跚的背影!) 爬月台动作:探攀缩倾——行动不便,步履艰难(动作描写,,体胖动作不灵便,下铁道小心翼翼;,既写出月台的高度,又可以想象父亲爬月台的吃力;,两脚无处可蹬,把怎样爬写得更细致;,爬上月台虽然十分艰难,但又十分努力的样子。——这是一个艰难的背影!)(二)初步感受二:子爱父5、作者先说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又说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这里聪明是什么意思?这两句话是针对什么而言的?表现了我怎样的感情?(这里的聪明都是糊涂的意思。这是针对父亲和脚夫讲价钱,我总觉得他说话不太漂亮,父亲嘱咐茶房好好照顾我,我心里暗笑他,认为自己已经长大,完全能料理自己,父亲大可不必过分小心。表现我对自己当时不理解父亲的深情而自责。)6、儿子理解了父亲的深情吗?为什么?谈谈你的看法。   {理解。三次流泪,两次自责:A.望父买橘,艰难背影——感动之泪; B.父子离别,惜别背影——惆怅之泪;C.含泪读信,再现背影——思念之泪; D.太聪明了,聪明过分——后悔自责。    儿子对父亲:(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儿子从不理解到理解、体谅、感动、思念。儿子真切地理解了父爱,真诚地感激父爱!}七、精读品析买橘子这一段。感受父子之情。听读课文录音,思考讨论以下问题:1、这一段动词运用准确精当,请找出来体会其内涵。2、哪些语句描写了父亲的外貌?(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他肥胖的身子……3、哪个词表现了父亲身材的特点?(肥胖)4、哪个词表现了父亲步履的特点?(蹒跚)5、蹒跚什么意思?请你学一学蹒跚的样子。(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6、哪些语句具体地写出父亲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7、这一段主要运用了哪两种描写方法?(外貌描写、动作描写。)8、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两个,各怕什么?(怕父亲见了伤心;怕别人见了难为情。 9、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父亲真的很轻松吗?(其实不仅不轻松,还很吃力。只是因为爱儿子,吃苦也心甘情愿,所以心里感到很轻松“……似的表示看似……,其实不是。也许是故意装出轻松的样子,以免儿子心里难受。这也表现了父亲深挚的爱。 10、父亲送儿子上车,前后只说了四句话,请把这四句话找出来。这四句话都很简短,意思也很平常。这样简短平常的话是否缺乏感情?不要紧,他们去不好。(父亲当时急于谋事,在生存的巨大压力之下,忧心如焚,但是儿子在他心目中高于一切,惟恐儿子路上有什么闪失,所以最后决定还是由自己亲自送。)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父亲已经把儿子送上车,已经关照得无微不至,儿子也劝父亲可以走了,而父亲还觉得没有尽够心意,看见站上有卖橘子的,便要去给儿子买橘子。过铁道不容易,自己受点累,能让儿子受用,他是心甘情愿的。他还生怕儿子跟着出来,忘了行李。父亲的关怀真是无微不至。)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惦念路途平安,要等到儿子回到北京来信报平安,才能放心。)进去吧,里边没人。(走了几步就回头,可见心里还是惦记着儿子,依依不舍。又想到儿子所带的行李,叫儿子小心,什么都为儿子着想。)    不是缺乏感情,朴素的言语中往往含有深挚的爱;平淡的话语里往往有不平静的心情。  温馨提示:送你一句名言:真理是朴素的。写作,要善于用朴素的语言写出深挚的感情;选材,也要善于选择那些平常而又饱含深情的素材。11、归纳:写父亲的背影的目的是什么?归纳段意。(写父亲的背影的目的是为了表现父亲的爱子之情。  买桔送别。12、写父亲的4次背影中,过铁道买橘子的背影写得最详细,为什么? {这个背影在全部故事情节中是重中之重,是全文的主脑(叶圣陶语),最能体现父亲的爱心,所以得最详细。八、诵读买橘子这一段。深入感受父子之情。【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九、扩展 迁移。导入:有一句话,值得你铭记一生:世界上最大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大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大的,是父母对儿女的恩情!(播放歌曲《儿行千里》)1、有人认为,父亲年纪大了,身体肥胖而又步履蹒跚,买橘子让儿子自己去不是更好吗?但他却非自己去不可,这不是一种溺爱吗?对此你怎样认为?(这种说法是不理解父亲的爱;为了爱,自己甘愿吃苦,这正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爱得深切,爱得无私。2、有人说: 一个20岁的大男孩面临离别,是不是会这么容易流泪,我很怀疑。你的看法呢?请与大家讨论。(须结合文中交待的特定的背景来理解。当时祖母去世了,父亲也失业了,这双重的打击使全家光景暗淡,大家的心情都很不好受。 所以,的言行可以理解。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相关教案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背影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背影教学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激趣,预习反馈,初入文本,情感解码,深入文本,结语,板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背影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背影教学设计,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学目标,自我研学 生成新知,整体感知 走进文本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背影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背影教学设计,共2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前导入,创设情境,整体感知,理清思路,聚焦背影——望父买橘,细节描绘——书写“背影”,敞开心扉——真情告白,作业布置,拓展延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