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广东省广州市中山大学附中高一(上)期中化学试卷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428786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2022学年广东省广州市中山大学附中高一(上)期中化学试卷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4287866/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2022学年广东省广州市中山大学附中高一(上)期中化学试卷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4287866/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2022学年广东省广州市中山大学附中高一(上)期中化学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广东省广州市中山大学附中高一(上)期中化学试卷,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广东省广州市中山大学附中高一(上)期中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2小题,每小题3分,共6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代号填(涂)在答题卡上.
1.(3分)物质俗名与化学式相匹配的一组是( )
A.烧碱——Na2CO3 B.纯碱——NaHCO3
C.小苏打——NaOH D.胆矾——CuSO4•5H2O
2.(3分)分类是认识和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常用的科学方法.下列分类不合理的是( )
A.H2SO4属于酸 B.Ca(OH)2属于碱
C.NaHCO3属于盐 D.Cu属于电解质
3.(3分)下列小实验不能制得溶液的是( )
A.往水中加食盐
B.往沸水中滴加饱和FeCl3溶液
C.往水中加蔗糖
D.往酒精中加碘
4.(3分)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描绘了月光穿过薄雾形成缕缕光束美景。这种美景主要源于( )
A.焰色反应
B.水面反光
C.光、雾形成的丁达尔效应
D.荷叶发光
5.(3分)关于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钠是银白色金属,熔点低,硬度大
B.钠与氧气反应时,产物是由O2的用量决定的
C.加热时,金属钠剧烈燃烧,产生黄色火焰
D.金属钠着火可以用水或用干燥的沙土灭火
6.(3分)下列氯化物既可以由氯气与金属反应制得,又可以由金属与盐酸反应制得的是( )
A.FeCl2 B.MgCl2 C.FeCl3 D.CuCl2
7.(3分)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Cl2与金属反应的产物中Cl显负价
B.任何物质的燃烧必须有O2参与
C.Cl2与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l2+H2O=HCl+HClO
D.漂白粉的主要成分是Ca(ClO)2和CaCl2
8.(3分)下列过程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钠在空气中表面生成白色物质
B.铜器生铜绿
C.用氯化钠溶液做焰色试验
D.光照氯水,溶液褪色
9.(3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钠,起消毒作用的成分为次氯酸
B.漂白粉的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钙,是纯净物
C.ClO2也可用于漂白消毒,消毒能力比氯气弱
D.干燥的氯气不能使鲜花褪色
10.(3分)为了除去NaHCO3溶液中含有的Na2CO3,下列方案可行的是( )
A.滴加适量盐酸 B.滴加BaCl2溶液,后过滤
C.通入足量CO2气体 D.加热溶液
11.(3分)小苏打,用途广。下列不是小苏打用途的是( )
A.治疗胃酸过多 B.制苏打
C.制发酵粉 D.制漂白粉
12.(3分)下列有关钠及其化合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Na2O2吸收CO2产生O2,可用作呼吸面具供氧剂
B.高压钠灯发出的黄光透雾能力强,可用于道路和广场照明
C.氢氧化钠具有强碱性,可用于制胃酸中和剂
D.钠着火可以用干燥的沙土来灭火
13.(3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有单质参加的化学反应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B.氧化还原反应中,如果一种元素化合价升高,必然有另外一种元素化合价降低
C.某物质不是电解质,则其必定属于非电解质
D.氧化钠和过氧化钠两者阴阳离子个数比相等
14.(3分)海水中NaCl质量分数约为2.72%。工业上利用NaCl为原料可制取钠的单质和化合物,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①的原理是电解饱和食盐水
B.反应②应向饱和食盐水中依次通入过量的NH3和CO2
C.反应③的转化条件可以是加热
D.反应④的副产物为H2、Cl2可用于工业上制盐酸
15.(3分)下列电离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 )
A.BaCl2=Ba2++2Cl﹣ B.KOH=K++O2﹣+H+
C.HCl=H++Cl﹣ D.Na2SO4=2Na++SO42﹣
16.(3分)下列离子方程式与所述事实相符且正确的是( )
A.实验室用MnO2和浓盐酸制取Cl2:MnO2+4HCl(浓)Mn2++2Cl﹣+Cl2↑+2H2O
B.Ca(HCO3)2溶液中加入少量烧碱溶液:Ca2++2HCO3﹣+2OH﹣=CaCO3↓+CO32﹣+2H2O
C.工业漂白液的制备:Cl2+2OH﹣=Cl﹣+ClO﹣+H2O
D.氯气与水反应:Cl2+H2O=2H++Cl﹣+ClO﹣
17.(3分)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
碱
酸
盐
碱性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
A
Na2CO3
H2SO4
Cu2(OH)2CO3
Fe2O3
SO3
B
NaOH
HCl
NaCl
Na2O
CaO
C
NaOH
NaHSO4
CaF2
MgO
SO2
D
KOH
HNO3
NaHCO3
CaO
CO2
A.A B.B C.C D.D
18.(3分)下列各选项中,前者属于电解质,后者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
A.NaOH、氯气 B.浓硫酸、蔗糖
C.BaSO4、酒精 D.二氧化碳、水
19.(3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复分解反应都是非氧化还原反应
B.化合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C.盐电离生成的离子都是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
D.溶于水形成溶液能导电的物质都是电解质
20.(3分)下列有关胶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胶体一定是混合物
B.胶体与溶液的本质区别是有丁达尔效应
C.将饱和氯化铁溶液滴入稀氢氧化钠溶液中加热,可得氢氧化铁胶体
D.胶体和溶液都是均一透明,性质完全一样
21.(3分)已知氧化性强弱:PbO2>MnO4﹣>Cl2>Fe3+>Cu2+。下列反应不可能发生的是( )
A.2Fe+3Cl22FeCl3
B.5Pb2++2MnO4﹣+2H2O═5PbO2↓+2Mn2++4H+
C.Cu+2Fe3+═Cu2++2Fe2+
D.10Cl﹣+2MnO4﹣+16H+═2Mn2++5Cl2↑+8H2O
22.(3分)下列用单、双线桥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二、非选择题(34分)
23.(8分)某课外活动小组进行Fe(OH)3胶体的制备实验并检验其性质。
(1)若将饱和FeCl3溶液分别滴入下列液体中,能形成胶体的是 (选填字母)。
A.冷水
B.沸水
C.NaOH浓溶液
D.NaCl浓溶液
(2)制备Fe(OH)3胶体的化学方程式为 。
(3)检验制得的物质是胶体的实验方法是(写出具体操作、现象和结论) 。
(4)向Fe(OH)3胶体中逐滴加入盐酸溶液,先出现红褐色沉淀,其原因是 ;继续滴加最终沉淀溶解,溶液呈黄色,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24.(12分)用MnO2和浓盐酸制取纯净干燥的氯气,并让氯气与铜粉反应制取纯净的无水CuCl2,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前检查整套装置的气密性的方法是 ,写出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B中选用的试剂是 ,其作用是 ;C中选用的试剂是 ,其作用是 .
(3)D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4)装置E的目的是 ,写出E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5)但实验发现D中得到的无水CuCl2总是偏蓝色,请你帮他们分析这是为什么? 提出改进方案: .
25.(6分).已知钠与氧气在不同条件下会发生不同的反应。
(1)将金属钠长时间放置于空气中可发生如下一系列变化,写出此变化中①③步转化的化学方程式:NaNa2ONaOHNa2CO3•10H2O→Na2CO3
① ;
③ 。
(2)将钠置于坩埚内,在空气中加热,可燃烧生成一种淡黄色物质。
①钠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某学习小组通过实验研究Na2O2与水的反应。
操作
现象
向盛有4.0gNa2O2的烧杯中加入50mL蒸馏水
剧烈反应,产生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得到的无色溶液a
向溶液a中滴入两滴酚酞
ⅰ.溶液变红
ⅱ.10分种后溶液颜色明显变浅,稍后,溶液变为无色
Na2O2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甲同学认为过氧化钠中阴离子结合水中氢离子生成了H2O2,溶液a中的H2O2将酚酞氧化导致褪色。用实验证实H2O2的存在:取少量溶液a,加入试剂 (填化学式),有气体产生。
26.(8分)为了探究新制备的饱和氯水的组成和性质而进行了科学实验:先观察了氯水的外观性质以后,再用胶头滴管将新制备的饱和氯水逐滴滴入含有酚酞的红色NaOH溶液中,边滴边振荡,并连续观察现象,结果溶液的红色逐渐褪去,得无色溶液。
(1)请写出新制备的饱和氯水中含有氯元素的物质的化学式: 。
(2)若不再进行更多的实验,请说明能证明氯水中含有Cl2的主要依据: 。
(3)根据预测,实验中溶液红色褪去的原因可能有两种,请用简要的文字说明之:
① ;② 。
(4)他们要通过科学实验探究溶液的红色褪去的原因是上述原因中的①还是②。
[实验步骤]
①取试管内的无色溶液3mL盛于另一支洁净的试管中;
② ,振荡试管。
[实验现象及结论]
①若 ,则证明溶液红色褪去的原因是①而不是②;
②若 ,则证明溶液红色褪去的原因是②而不是①。
2021-2022学年广东省广州市中山大学附中高一(上)期中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2小题,每小题3分,共6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代号填(涂)在答题卡上.
1.(3分)物质俗名与化学式相匹配的一组是( )
A.烧碱——Na2CO3 B.纯碱——NaHCO3
C.小苏打——NaOH D.胆矾——CuSO4•5H2O
【分析】A.烧碱为氢氧化钠的俗名,碳酸钠的俗名为纯碱;
B.纯碱为碳酸钠的俗名;
C.小苏打为碳酸氢钠的俗名;
D.胆矾为无水硫酸铜的俗名。
【解答】解:A.Na2CO3的俗名为纯碱,烧碱的化学式为NaOH,故A错误;
B.纯碱为碳酸钠的俗名,化学式为Na2CO3,故B错误;
C.NaOH的说明为烧碱,小苏打为碳酸氢钠,其化学式为NaHCO3,故C错误;
D.胆矾为五水合硫酸铜的俗名,化学式为CuSO4•5H2O,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常见物质的组成、名称与俗名的判断,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组成与俗名之间的关系为解答关键,试题侧重考查学生灵活应用基础知识的能力,题目难度不大。
2.(3分)分类是认识和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常用的科学方法.下列分类不合理的是( )
A.H2SO4属于酸 B.Ca(OH)2属于碱
C.NaHCO3属于盐 D.Cu属于电解质
【分析】A.电离产生阳离子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为酸;
B.电离产生阴离子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为碱;
C.金属阳离子或者铵根离子与酸根离子结合而成的化合物为盐;
D.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导电的化合物为电解质。
【解答】解:A.H2SO4属于酸类化合物,故A正确;
B.Ca(OH)2属于碱类化合物,故B正确;
C.NaHCO3属于盐类化合物,故C正确;
D.Cu是金属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分类、物质组成等知识点,注意概念的理解应用,题目难度不大。
3.(3分)下列小实验不能制得溶液的是( )
A.往水中加食盐
B.往沸水中滴加饱和FeCl3溶液
C.往水中加蔗糖
D.往酒精中加碘
【分析】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它的基本特征是均一性和稳定性;根据物质的溶解性分析。
【解答】解:A、食盐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A错误。
B、饱和FeCl3溶液滴加入沸水中会形成胶体,即不能够形成溶液,故B正确。
C、蔗糖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C错误。
D、碘易溶于酒精,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的溶解性和胶体的制备,解答本题要掌握要掌握溶液的本质特征、各种物质的水溶性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题目难度不大。
4.(3分)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描绘了月光穿过薄雾形成缕缕光束美景。这种美景主要源于( )
A.焰色反应
B.水面反光
C.光、雾形成的丁达尔效应
D.荷叶发光
【分析】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不同,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浊液,它们本质区别就是其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不同,胶体的颗粒直径大小约为1~100nm,雾在空气中形成的是胶体,胶体有丁达尔效应,据此分析。
【解答】解:月光穿过薄雾形成缕缕光束美景,是雾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当有光照射时,穿过薄雾形成缕缕光束美景,这个现象为胶体的丁达尔效应,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胶体特有的性质丁达尔效应,题目难度不大,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注意基础知识的积累掌握。
5.(3分)关于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钠是银白色金属,熔点低,硬度大
B.钠与氧气反应时,产物是由O2的用量决定的
C.加热时,金属钠剧烈燃烧,产生黄色火焰
D.金属钠着火可以用水或用干燥的沙土灭火
【分析】A.钠的硬度很小,可用小刀切割;
B.钠与氧气反应时,产物是由反应的温度决定;
C.钠与氧气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过氧化钠,火焰呈黄色;
D.金属钠着火可以用干燥的沙土灭火,不能用水。
【解答】解:A.钠为银白色金属,熔点低、硬度小,故A错误;
B.钠在常温下与氧气反应生成白色的氧化钠,与氧气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淡黄色的过氧化钠,故B错误;
C.钠与氧气在加热条件下反应,钠烈燃烧,火焰呈黄色,生成过氧化钠,故C正确;
D.金属钠着火可以用干燥的沙土灭火,钠可以和水剧烈反应且生成可燃性的气体氢气,所以金属钠着火不能用水灭火,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钠的性质,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元素化合物知识综合理解和运用的考查,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题目难度不大。
6.(3分)下列氯化物既可以由氯气与金属反应制得,又可以由金属与盐酸反应制得的是( )
A.FeCl2 B.MgCl2 C.FeCl3 D.CuCl2
【分析】氯气具有强氧化性,与变价金属反应生成最高价态,盐酸具有弱氧化性,与变价金属反应生成低价化合物,金属铜不活泼,与盐酸不反应,铝不存在多种化合价,以此解答该题。
【解答】解:A.FeCl2只能由Fe和盐酸反应生成,Fe与氯气反应生成FeCl3,故A错误;
B.MgCl2由可金属和氯气直接反应制得,又能由金属和盐酸反应制得,故B正确;
C.FeCl3只能由Fe和氯气反应生成,Fe与盐酸反应生成FeCl2,故C错误;
D.Cu为不活泼金属,与盐酸不反应,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元素化合物知识,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综合理解和运用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注意铁在氯气中燃烧时,无论铁是否过量都生成氯化铁,为易错点。
7.(3分)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Cl2与金属反应的产物中Cl显负价
B.任何物质的燃烧必须有O2参与
C.Cl2与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l2+H2O=HCl+HClO
D.漂白粉的主要成分是Ca(ClO)2和CaCl2
【分析】A.氯气与金属反应生成金属氯化物,金属只显正价;
B.氢气可在氯气中燃烧;
C.Cl2与H2O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
D.氯气与石灰乳反应可制备漂白粉。
【解答】解:A.氯气与金属反应生成金属氯化物,金属只显正价,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则产物中Cl显负价,故A正确;
B.氢气可在氯气中燃烧,可知燃烧不一定有氧气参加,故B错误;
C.Cl2与H2O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反应为Cl2+H2O=HCl+HClO,故C正确;
D.氯气与石灰乳反应可制备漂白粉,可知漂白粉的主要成分是Ca(ClO)2和CaCl2,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氯气的性质,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发生的反应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应用,题目难度不大。
8.(3分)下列过程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钠在空气中表面生成白色物质
B.铜器生铜绿
C.用氯化钠溶液做焰色试验
D.光照氯水,溶液褪色
【分析】物质变化过程中生成新物质的变化为化学变化,过程中无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为物理变化。
【解答】解:A.钠在空气中被氧气氧化,表面生成白色物质为氧化钠,为化学变化,故A错误;
B.铜器生铜绿是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新物质,故B错误;
C.用氯化钠溶液做焰色试验,是电子的跃迁过程,无新物质生成,为物理变化,故C正确;
D.光照氯水,溶液中次氯酸见光分解生成盐酸和氧气,氯气和水反应,溶液褪色,为化学反应,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变化的分析判断,主要是物质变化的实质理解应用,题目难度不大。
9.(3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钠,起消毒作用的成分为次氯酸
B.漂白粉的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钙,是纯净物
C.ClO2也可用于漂白消毒,消毒能力比氯气弱
D.干燥的氯气不能使鲜花褪色
【分析】A.84消毒液由氢氧化钠溶液和氯气反应生成;
B.漂白粉的主要成分为氯化钙、次氯酸钙;
C.ClO2的消毒能力比氯气强;
D.干燥的氯气和鲜花中的水反应生成具有漂白性的次氯酸.
【解答】解:A.84消毒液由氢氧化钠溶液和氯气反应生成,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钠,次氯酸钠可生成具有消毒作用的次氯酸,故A正确;
B.漂白粉的主要成分为氯化钙、次氯酸钙,为混合物,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钙,故B错误;
C.ClO2易与碱反应,其杀菌、漂白能力均优于Cl2,消毒水体时不生成有害物质,也不存在用氯气消毒时残留的臭味,故C错误;
D.干燥的氯气和鲜花中的水反应生成具有漂白性的次氯酸,可使鲜花褪色,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含氯化合物知识,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化学与生活的考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的科学素养,提高学习的积极性,难度不大,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
10.(3分)为了除去NaHCO3溶液中含有的Na2CO3,下列方案可行的是( )
A.滴加适量盐酸 B.滴加BaCl2溶液,后过滤
C.通入足量CO2气体 D.加热溶液
【分析】除去NaHCO3溶液中含有的Na2CO3,可向溶液中通入足量CO2气体,Na2CO3转化为NaHCO3,达到除杂目的,注意除杂时不能引进新的杂质,以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A.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引进了新的杂质,无法达到除杂目的,故A错误;
B.碳酸钠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产生了新的杂质,无法达到除杂目的,故B错误;
C.通入足量CO2气体,Na2CO3转化为NaHCO3,能够达到除杂目的,故C正确;
D.加热溶液,无法除去NaHCO3溶液中含有的Na2CO3,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混合物分离提纯,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发生的反应、混合物分离提纯方法及除杂原则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应用,题目难度不大。
11.(3分)小苏打,用途广。下列不是小苏打用途的是( )
A.治疗胃酸过多 B.制苏打
C.制发酵粉 D.制漂白粉
【分析】小苏打为碳酸氢钠俗称,能够与盐酸反应,消耗盐酸;不稳定,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和二氧化碳、水。
【解答】解:小苏打为碳酸氢钠俗称,能够与盐酸反应,消耗盐酸,可以用于治疗胃酸过多;不稳定,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和二氧化碳、水,可用于制造发酵粉和纯碱,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元素化合物知识,明确碳酸氢钠的性质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12.(3分)下列有关钠及其化合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Na2O2吸收CO2产生O2,可用作呼吸面具供氧剂
B.高压钠灯发出的黄光透雾能力强,可用于道路和广场照明
C.氢氧化钠具有强碱性,可用于制胃酸中和剂
D.钠着火可以用干燥的沙土来灭火
【分析】A.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能产生氧气;
B.钠的焰色为黄色,黄光透雾性强;
C.氢氧化钠具有强的腐蚀性;
D.金属钠着火可以用干燥的沙土灭火,不能用水。
【解答】解:A.Na2O2吸收CO2产生O2,所以 Na2O2可用作呼吸面具供氧剂,故A正确;
B.钠的焰色反应为黄色,则可用作透雾能力强的高压钠灯,故B正确;
C.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不能用于中和胃酸,一般用氢氧化铝、碳酸镁、碳酸氢钠等,故C错误;
D.金属钠着火可以用干燥的沙土灭火,钠可以和水剧烈反应且生成可燃性的气体氢气,所以金属钠着火不能用水灭火,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元素化合物知识,熟悉钠及其化合物性质和用途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13.(3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有单质参加的化学反应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B.氧化还原反应中,如果一种元素化合价升高,必然有另外一种元素化合价降低
C.某物质不是电解质,则其必定属于非电解质
D.氧化钠和过氧化钠两者阴阳离子个数比相等
【分析】A.同素异形体的转化中没有化合价的变化;
B.氧化还原反应可为同种元素之间得失电子;
C.电解质必须首先是化合物;
D.阳离子均为钠离子,阴离子分别为氧离子、过氧根离子;
【解答】解:A.同素异形体的转化中没有化合价的变化,如3O2⇌2O3,则有单质参加或单质生成的化学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故A错误;
B.氧化还原反应可为同种元素之间得失电子,如氯气与水反应,反应中只有Cl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故B错误;
C.电解质必须首先是化合物,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C错误;
D.阳离子均为钠离子,阴离子分别为氧离子、过氧根离子,则氧化钠和过氧化钠都属于离子化合物,它们的阴阳离子个数之比都是1:2,故C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及电解质的概念,侧重考查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应用,题目难度不大。
14.(3分)海水中NaCl质量分数约为2.72%。工业上利用NaCl为原料可制取钠的单质和化合物,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①的原理是电解饱和食盐水
B.反应②应向饱和食盐水中依次通入过量的NH3和CO2
C.反应③的转化条件可以是加热
D.反应④的副产物为H2、Cl2可用于工业上制盐酸
【分析】电解熔融NaCl生成Na和Cl2,反应②是侯氏制碱法的主要反应,向饱和食盐水中依次通入过量的NH3和CO2,使溶解度较小的NaHCO3从溶液中析出,反应③是将NaHCO3加热分解生成Na2CO3,反应④是电解饱和食盐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Cl+2H2O=2NaOH+H2↑+Cl2↑,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A.反应①是由NaCl生成Na,其原理应为电解熔融NaCl而不是电解饱和食盐水,故A错误;
B.反应②是侯氏制碱法的主要反应,向饱和食盐水中依次通入过量的NH3和CO2,使溶解度较小的NaHCO3从溶液中析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Cl+NH3+H2O+CO2=NaHCO3↓+NH4Cl,故B正确;
C.反应③是将NaHCO3加热分解生成Na2CO3,故C正确;
D.反应④是电解饱和食盐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Cl+2H2O=2NaOH+H2↑+Cl2↑,生成NaOH的同时获得副产物H2、Cl2,二者相互反应得HCl,溶于水可制取盐酸,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以钠及其化合物的转化为素材考查物质转化,涉及物质转化的条件、操作、产物和反应分类,体现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的考查,考查学生理解与辨析和分析与推测能力。
15.(3分)下列电离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 )
A.BaCl2=Ba2++2Cl﹣ B.KOH=K++O2﹣+H+
C.HCl=H++Cl﹣ D.Na2SO4=2Na++SO42﹣
【分析】A.1molBaCl2能电离出1molBa2+和2molCl﹣;
B.含有原子团的物质电离时,原子团应作为一个整体,不能分开;
C.HCl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完全电离出氢离子、氯离子;
D.硫酸钠是强电解质,能完全电离为钠离子和硫酸根。
【解答】解:A.氯化钡为强电解质,完全电离,电离方程式为:BaCl2═Ba2++2Cl﹣,故A正确;
B.氢氧化钾为强碱,完全电离,氢氧根离子不能拆写,正确为:KOH=K++OH﹣,故B错误;
C.氯化氢为强电解质,在水中完全电离,电离方程式为:HCl=H++Cl﹣,故C正确;
D.硫酸钠是强电解质,能完全电离为钠离子和硫酸根,电离方程式为:Na2SO4=2Na++SO42﹣,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电离方程式的书写知识,注意强电解质在溶液中能完全电离,弱电解质部分电离,离子团在电离方程式中不能拆开,强酸的酸式根离子要拆开,弱酸的酸式根离子不能拆开,硫酸氢钠电离为该题易错点,题目难度不大。
16.(3分)下列离子方程式与所述事实相符且正确的是( )
A.实验室用MnO2和浓盐酸制取Cl2:MnO2+4HCl(浓)Mn2++2Cl﹣+Cl2↑+2H2O
B.Ca(HCO3)2溶液中加入少量烧碱溶液:Ca2++2HCO3﹣+2OH﹣=CaCO3↓+CO32﹣+2H2O
C.工业漂白液的制备:Cl2+2OH﹣=Cl﹣+ClO﹣+H2O
D.氯气与水反应:Cl2+H2O=2H++Cl﹣+ClO﹣
【分析】A.浓盐酸中氯化氢应拆成离子形式;
B.氢氧化钠少量反应生成碳酸钙和碳酸氢钠、水;
C.氯气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
D.次氯酸为弱酸,应保留化学式。
【解答】解:A.实验室用MnO2和浓盐酸制取Cl2,离子方程式为:MnO2+4H++2Cl﹣Mn2++Cl2↑+2H2O,故A错误;
B.Ca(HCO3)2溶液中加入少量烧碱溶液,离子方程式为:Ca2++HCO3﹣+OH﹣=CaCO3↓+H2O,故B错误;
C.工业漂白液的制备,离子方程式为:Cl2+2OH﹣=Cl﹣+ClO﹣+H2O,故C正确;
D.氯气与水反应,离子方程式为:Cl2+H2O=H++Cl﹣+HClO,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明确物质的性质及反应实质是解题关键,注意反应物用量对反应的影响,题目难度不大。
17.(3分)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
碱
酸
盐
碱性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
A
Na2CO3
H2SO4
Cu2(OH)2CO3
Fe2O3
SO3
B
NaOH
HCl
NaCl
Na2O
CaO
C
NaOH
NaHSO4
CaF2
MgO
SO2
D
KOH
HNO3
NaHCO3
CaO
CO2
A.A B.B C.C D.D
【分析】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的化合物为碱;
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为酸;
阳离子是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阴离子是酸根离子的化合物为盐;
只能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为碱性氧化物;
只能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为酸性氧化物,据此分析。
【解答】解:A、Na2CO3是盐不是碱,故A错误;
B、CaO是碱性氧化物,不是酸性氧化物,故B错误;
C、NaHSO4是盐不是酸,故C错误;
D、KOH是碱;HNO3是酸;NaHCO3是盐;CaO是碱性氧化物;CO2是酸性氧化物,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酸碱盐和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的概念以及分类,难度不大,注意基础概念的要点。
18.(3分)下列各选项中,前者属于电解质,后者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
A.NaOH、氯气 B.浓硫酸、蔗糖
C.BaSO4、酒精 D.二氧化碳、水
【分析】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为电解质,例:酸、碱、盐、多数金属氧化物等,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不能导电的化合物为非电解质,例:绝大多数有机物、多数非金属氧化物等,据此解答。
【解答】解:A.NaOH是碱,属于电解质,氯气是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A错误;
B.浓硫酸是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蔗糖属于非电解质,故B错误;
C.BaSO4是盐,属于电解质,酒精属于非电解质,故C正确;
D.二氧化碳属于非电解质,水属于电解质,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电解质与非电解质,题目很简单,关键是熟悉常见的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物质类型,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
19.(3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复分解反应都是非氧化还原反应
B.化合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C.盐电离生成的离子都是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
D.溶于水形成溶液能导电的物质都是电解质
【分析】A、有电子转移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B、有电子转移的化合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C、盐是由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阴离子形成的化合物;
D、电解质必须是本身能够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而导电的化合物。
【解答】解:A、复分解反应中各元素的化合价都不变,所以所有的复分解反应都是非氧化还原反应,故A正确;
B、化合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如Na2O+H2O=2NaOH,故B错误;
C、电离生成的离子不一定都是金属阳离子也可能是铵根离子,如氯化铵,故C错误;
D、如氨气溶于水能导电,但是氨气本身不能电离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属于非电解质,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电解质、盐的判断,本题难度不大。
20.(3分)下列有关胶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胶体一定是混合物
B.胶体与溶液的本质区别是有丁达尔效应
C.将饱和氯化铁溶液滴入稀氢氧化钠溶液中加热,可得氢氧化铁胶体
D.胶体和溶液都是均一透明,性质完全一样
【分析】A.胶体属于分散系,分散系属于混合物;
B.分散系根据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C.将饱和氯化铁溶液滴入稀氢氧化钠溶液中,得到的是氢氧化铁沉淀;
D.胶体有丁达尔效应,溶液没有。
【解答】解:A.胶体属于分散系,分散系属于混合物,故胶体一定是混合物,故A正确;
B.分散系根据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故胶体与溶液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故B错误;
C.将饱和氯化铁溶液滴入稀氢氧化钠溶液中,得到的是氢氧化铁沉淀,而非胶体,若想得到氢氧化铁胶体,应将饱和氯化铁溶液滴入沸水中,继续加热,至溶液变为红褐色即停止加热,故C错误;
D.胶体有丁达尔效应,溶液没有,故溶液和胶体的性质不完全相同,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胶体的制备和性质,难度不大,应注意的是丁达尔效应是胶体所特有的性质,但不是其本质特征。
21.(3分)已知氧化性强弱:PbO2>MnO4﹣>Cl2>Fe3+>Cu2+。下列反应不可能发生的是( )
A.2Fe+3Cl22FeCl3
B.5Pb2++2MnO4﹣+2H2O═5PbO2↓+2Mn2++4H+
C.Cu+2Fe3+═Cu2++2Fe2+
D.10Cl﹣+2MnO4﹣+16H+═2Mn2++5Cl2↑+8H2O
【分析】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得出的结果符合题干已知条件的,说明反应成立,据此分析。
【解答】解:A.2Fe+3Cl22FeCl3,反应中Cl2为氧化剂,Fe3+为氧化产物,Cl2的氧化性大于Fe3+的氧化性,反应能发生,故A不选;
B.5Pb2++2MnO4﹣+2H2O═5PbO2+2Mn2++4H+,反应中MnO4﹣为氧化剂,PbO2为氧化产物,MnO4﹣氧化性强于PbO2,与题干中氧化性顺序不同,反应不可能发生,故B选;
C.Cu+2Fe3+═Cu2++2Fe2+,反应中Fe3+为氧化剂,Cu2+为氧化产物,氧化性:Fe3+>Cu2+,反应能发生,故C不选;
D.10Cl﹣+2MnO4﹣+16H+═2Mn2++5Cl2↑+8H2O,反应中MnO4﹣为氧化剂,Cl2为还原剂,MnO4﹣氧化性强于Cl2,反应能发生,故D不选;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氧化还原反应,题目难度不大,把握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氧化产物的判断以及氧化性的比较是解题关键。
22.(3分)下列用单、双线桥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分析】A.P失去电子、O得到电子,得失电子不守恒;
B.C失去电子、C得到电子,转移电子为2e﹣;
C.Zn失去电子、Cu得到电子,转移电子为2e﹣;
D.Cl失去电子,Mn得到电子,转移电子为10e﹣。
【解答】解:A.P失去电子、O得到电子,得失电子不守恒,则双线桥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为,故A错误;
B.C失去电子、C得到电子,转移电子为2e﹣,双线桥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合理,故B正确;
C.Zn失去电子、Cu得到电子,转移电子为2e﹣,单线桥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合理,故C正确;
D.Cl失去电子,Mn得到电子,转移电子为10e﹣,单线桥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合理,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为高频考点,把握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的表示方法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转移电子数目,题目难度不大。
二、非选择题(34分)
23.(8分)某课外活动小组进行Fe(OH)3胶体的制备实验并检验其性质。
(1)若将饱和FeCl3溶液分别滴入下列液体中,能形成胶体的是 B (选填字母)。
A.冷水
B.沸水
C.NaOH浓溶液
D.NaCl浓溶液
(2)制备Fe(OH)3胶体的化学方程式为 FeCl3+3H2OFe(OH)3(胶体)+3HCl 。
(3)检验制得的物质是胶体的实验方法是(写出具体操作、现象和结论) 用一束光照射所得的液体,从侧面观察有一条光亮的“通路”出现,说明该物质是胶体 。
(4)向Fe(OH)3胶体中逐滴加入盐酸溶液,先出现红褐色沉淀,其原因是 加入电解质使胶体聚沉 ;继续滴加最终沉淀溶解,溶液呈黄色,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Fe(OH)3+3H+=Fe3++3H2O 。
【分析】(1)依据饱和氯化铁加入沸水中生成氢氧化铁和氯化氢解答;
(2)氯化铁水解生成氢氧化铁胶体和氯化氢;
(3)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特有的性质,据此可以鉴别胶体;
(4)依据胶体聚沉的性质、酸碱中和的反应解答。
【解答】解:(1)制备氢氧化铁胶体方法,将饱和氯化铁溶液逐滴滴入沸水中,
故答案为:B;
(2)氯化铁水解生成氢氧化铁胶体和氯化氢,化学方程式为:FeCl3+3H2OFe(OH)3(胶体)+3HCl,
故答案为:FeCl3+3H2OFe(OH)3(胶体)+3HCl;
(3)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特有的性质,据此可以鉴别胶体,方法为:用一束光照射所得的液体,从侧面观察有一条光亮的“通路”出现,说明该物质是胶体,
故答案为:用一束光照射所得的液体,从侧面观察有一条光亮的“通路”出现,说明该物质是胶体;
(4)向Fe(OH)3胶体中逐滴加入盐酸溶液,先出现红褐色沉淀,加入电解质使胶体聚沉;继续滴加最终沉淀溶解,溶液呈黄色,反应生成铁离子与水,离子方程式为:Fe(OH)3+3H+=Fe3++3H2O,
故答案为:加入电解质使胶体聚沉;Fe(OH)3+3H+=Fe3++3H2O。
【点评】本题考查了胶体的制备和性质检验,明确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方法和性质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24.(12分)用MnO2和浓盐酸制取纯净干燥的氯气,并让氯气与铜粉反应制取纯净的无水CuCl2,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前检查整套装置的气密性的方法是 用酒精灯加热烧瓶,当烧杯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时,停止加热,若导管口部形成一段水柱,表明整套装置不漏 ,写出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MnO2+4HCl(浓)MnCl2+Cl2↑+2H2O .
(2)B中选用的试剂是 饱和食盐水 ,其作用是 除去A中产生的气体中含有的HCl气体 ;C中选用的试剂是 浓硫酸 ,其作用是 除去Cl2中混有的水蒸气 .
(3)D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u+Cl2CuCl2 .
(4)装置E的目的是 吸收氯气,防止污染 ,写出E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l2+2NaOH=NaCl+NaClO+H2O .
(5)但实验发现D中得到的无水CuCl2总是偏蓝色,请你帮他们分析这是为什么? E中NaOH 中的水汽进入D中 提出改进方案: 在D、E之间增加一个含氯化钙的干燥管 .
【分析】实验室用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在加热条件下制备氯气,浓盐酸易挥发,制备的氯气中含有水蒸气,氯化氢杂质,要得到干燥纯净的氯气,应依次通过盛有饱和食盐水、浓硫酸的洗气瓶,加热条件下氯气与铜反应生成氯化铜,氯气有毒应注意尾气处理,以此解答该题.
【解答】解:(1)该装置气密性检验方法:用酒精灯加热烧瓶,当烧杯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时,停止加热,若导管口部形成一段水柱,表明整套装置不漏;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在加热条件下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氯化锰、氯气、水,方程式为MnO2+4HCl(浓)MnCl2+Cl2↑+2H2O,
故答案为:用酒精灯加热烧瓶,当烧杯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时,停止加热,若导管口部形成一段水柱,表明整套装置不漏;MnO2+4HCl(浓)MnCl2+Cl2↑+2H2O;
(2)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所以混合气体中含有氯化氢、水蒸气;氯化氢极易溶于水,氯气的溶解度较小.所以可用盛有饱和食盐水(或水)除去混合气体中的氯化氢;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能够干燥氯气;
故答案为:饱和食盐水;除去A中产生的气体中含有的HCl气体;浓硫酸;除去Cl2中混有的水蒸气;
(3)铜与氯气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氯化铜,化学方程式:Cu+Cl2 CuCl2,
故答案为:Cu+Cl2 CuCl2;
(4)氯气和氢氧化钠反应可防止氯气污染空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l2+2NaOH=NaCl+NaClO+H2O,
故答案为:吸收氯气,防止污染;Cl2+2NaOH=NaCl+NaClO+H2O;
(5)得到的无水CuCl2总是偏蓝色是因为E中水蒸气进入到D中,应在D、E之间增加一个含氯化钙的干燥管;
故答案为:E中NaOH 中的水汽进入D中;在D、E之间增加一个含氯化钙的干燥管.
【点评】本题考查了无水CuCl2的制备,为高频考点,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实验能力,注意把握氯气的实验室制备、净化和尾气处理,明确氯气制备原理和性质,题目难度不大.
25.(6分).已知钠与氧气在不同条件下会发生不同的反应。
(1)将金属钠长时间放置于空气中可发生如下一系列变化,写出此变化中①③步转化的化学方程式:NaNa2ONaOHNa2CO3•10H2O→Na2CO3
① 4Na+O2=2Na2O ;
③ 2NaOH+CO2+9H2O=Na2CO3•10H2O 。
(2)将钠置于坩埚内,在空气中加热,可燃烧生成一种淡黄色物质。
①钠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O2Na2O2 。
②某学习小组通过实验研究Na2O2与水的反应。
操作
现象
向盛有4.0gNa2O2的烧杯中加入50mL蒸馏水
剧烈反应,产生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得到的无色溶液a
向溶液a中滴入两滴酚酞
ⅰ.溶液变红
ⅱ.10分种后溶液颜色明显变浅,稍后,溶液变为无色
Na2O2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2Na2O2+2H2O=4Na++4OH﹣+O2↑ ,甲同学认为过氧化钠中阴离子结合水中氢离子生成了H2O2,溶液a中的H2O2将酚酞氧化导致褪色。用实验证实H2O2的存在:取少量溶液a,加入试剂 MnO2 (填化学式),有气体产生。
【分析】(1)①钠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钠;②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十水碳酸钠;
(2)①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过氧化钠;②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下可以放出氧气。
【解答】解:(1)①钠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钠,化学方程式为:4Na+O2=2Na2O;②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十水碳酸钠,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9H2O=Na2CO3•10H2O,
故答案为:①4Na+O2=2Na2O;②2NaOH+CO2+9H2O=Na2CO3•10H2O;
(2)①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过氧化钠,化学方程为2Na+O2Na2O2;②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故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H2O=4NaOH+O2↑,离子方程式为:2Na2O2+2H2O=4Na++4OH﹣+O2↑;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下可以放出氧气,
故答案为:①2Na+O2Na2O2;②2Na2O2+2H2O=4Na++4OH﹣+O2↑;MnO2。
【点评】本题以物质的性质为背景,考查了方程式的书写,对学生思维能力要求较高,注意综合运用元素化合物知识,做到分析到位,思维严密,题目难度中等。
26.(8分)为了探究新制备的饱和氯水的组成和性质而进行了科学实验:先观察了氯水的外观性质以后,再用胶头滴管将新制备的饱和氯水逐滴滴入含有酚酞的红色NaOH溶液中,边滴边振荡,并连续观察现象,结果溶液的红色逐渐褪去,得无色溶液。
(1)请写出新制备的饱和氯水中含有氯元素的物质的化学式: Cl2、HCl(或Cl﹣)、HClO 。
(2)若不再进行更多的实验,请说明能证明氯水中含有Cl2的主要依据: 氯水显浅黄绿色 。
(3)根据预测,实验中溶液红色褪去的原因可能有两种,请用简要的文字说明之:
① HCl中和了NaOH ;② HClO氧化了酚酞 。
(4)他们要通过科学实验探究溶液的红色褪去的原因是上述原因中的①还是②。
[实验步骤]
①取试管内的无色溶液3mL盛于另一支洁净的试管中;
② 再向试管内滴加2滴NaOH溶液 ,振荡试管。
[实验现象及结论]
①若 恢复红色 ,则证明溶液红色褪去的原因是①而不是②;
②若 仍为无色 ,则证明溶液红色褪去的原因是②而不是①。
【分析】(1)根据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来分析;
(2)根据氯水的颜色来分析;
(3)含有酚酞的红色NaOH溶液,利用氯水中含有盐酸和次氯酸来分析;
(4)对褪色的溶液,若再加碱,恢复红色,则褪色是酸碱中和的原因;若再加碱,仍为无色,则是HClO的强氧化性的原因使溶液红色褪去。
【解答】解:(1)因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饱和氯水中含有氯元素的物质为Cl2、HCl(或Cl﹣)、HClO,
故答案为:Cl2、HCl(或Cl﹣)、HClO;
(2)因氯气为黄绿色气体,氯水为浅黄绿色,则氯水显浅黄绿色能证明氯水中含有Cl2,
故答案为:氯水显浅黄绿色;
(3)因碱遇酚酞变红,氯水中有盐酸,盐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HCl中和了NaOH,则红色褪去,氯水中还有次氯酸,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HClO氧化了酚酞而使红色褪色,
故答案为:HCl中和了NaOH;HClO氧化了酚酞;
(4)对褪色的溶液,取试管内的无色溶液3mL盛于另一支洁净的试管中,再向试管内滴加2滴NaOH溶液振荡后发现恢复红色,则证明溶液红色褪去的原因是①而不是②;
若再加碱,仍为无色,则证明溶液红色褪去的原因是②而不是①,故答案为:再向试管内滴加2滴NaOH溶液;恢复红色;仍为无色。
【点评】本题为实验探究习题,同时考查氯水的成分、氯气、次氯酸的性质,明确溶液显红色和红色褪去的可能性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难度不大,注重了基础知识的考查。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日期:2022/8/4 19:22:43;用户:李超;邮箱:lichao317807156@126.com;学号:19716718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广东省广州市广雅中学高一(上)期中化学试卷,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广东省广州市三校高一(上)期中化学试卷,共3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19-2020学年广州市华南师大附中高一(上)期中化学试卷,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m.enxinlong.com/img/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