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九年级下科粤版第八章章末2 试卷01](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428609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化学九年级下科粤版第八章章末2 试卷02](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4286091/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化学九年级下科粤版第八章章末2 试卷03](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4286091/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 初中化学九年级下科粤版第八章章末3 试卷 试卷 0 次下载
- 初中化学九年级下科粤版第六章章末1 试卷 试卷 0 次下载
- 初中化学九年级下科粤版第六章章末2 试卷 试卷 0 次下载
- 初中化学九年级下科粤版第六章章末3 试卷 试卷 0 次下载
- 初中化学九年级下科粤版第七章章末2 试卷 试卷 0 次下载
初中化学九年级下科粤版第八章章末2
展开第八章章末2
1.初中化学九年级下科粤版第八章章末2 将一定质量的铁粉和氧化铜粉末投入到一定质量的稀硫酸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M和滤渣N,下列有关说法:
①滤液M中一定含有硫酸铁,可能含有硫酸和硫酸铜;
②在滤液M中放入一块刚打磨过的锌片,一定有置换反应发生;
③向滤渣N中滴加稀硫酸.可能有气泡产生;
④当滤液M中含有硫酸铜时,滤渣N中一定没有氧化铜
其中一定正确的说法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专题】选择题
【难度】易
【分析】根据硫酸会与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氧化铜和硫酸反应会生成硫酸铜和水,硫酸铜和铁反应会生成硫酸亚铁和铜,依据题中的选项进行分析.
【解答】解:硫酸会与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氧化铜和硫酸反应会生成硫酸铜和水,硫酸铜和铁反应会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所以
①铁会与硫酸、硫酸铜转化成硫酸亚铁,所以滤液M中一定含有硫酸亚铁,可能含有硫酸和硫酸铜,故错误;
②锌的金属活动性排在铜、铁、氢之前,所以在滤液M中放入一块刚打磨过的锌片,一定有置换反应发生,故正确;
③滤渣中可能含有铁,所以向滤渣N中滴加稀硫酸,可能有气泡产生,故正确;
④加入的硫酸不足以将氧化铜完全反应时,所以当滤液M中含有硫酸铜时,滤渣N中可能有氧化铜,故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意义进行解答.
2.初中化学九年级下科粤版第八章章末2 下列生活中常见物质的主要成分,属于盐的是( )
A.纯碱 B.生石灰
C.醋 D.烧碱
【专题】选择题
【难度】易
【分析】根据盐的概念分析,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
【解答】解:A、纯碱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故选项正确;
B、生石灰是由钙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氧化物.故选项错误;
C、醋的主要成分是醋酸,醋酸属于酸.故选项错误;
D、烧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属于碱.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盐的概念,解答时要分析各种物质的组成,然后再根据盐的概念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3.初中化学九年级下科粤版第八章章末2 浓硫酸和氢氧化钠固体都可用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下列气体混有水蒸气时,不能用氢氧化钠固体作干燥剂的是( )
A.O2 B.NH3
C.CO D.CO2
【专题】选择题
【难度】易
【分析】能用NaOH固体干燥,说明该气体不能与氢氧化钠反应;氢氧化钠固体不能干燥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等溶于水显酸性的气体.
【解答】解:A、O2不与氢氧化钠反应,能用氢氧化钠干燥,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NH3不与氢氧化钠反应,能用氢氧化钠干燥,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CO不与氢氧化钠反应,能用氢氧化钠干燥,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CO2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不能用NaOH固体干燥,故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是对干燥剂知识的考查,掌握干燥剂不能与被干燥的气体发生化学反应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4.初中化学九年级下科粤版第八章章末2 课上,老师在滤纸上用酚酞溶液画漫画,然后再喷洒某种液体X,滤纸上立即显示出红色图像,则X可能是( )
A.稀盐酸 B.蒸馏水
C.石灰水 D.食盐水
【专题】选择题
【难度】易
【分析】酚酞遇碱性溶液会变红色,而遇中性物质和酸性物质都不变色,可以据此结合题中所给物质的酸碱性来解答即可.
【解答】解:A、稀盐酸呈酸性,所以不能使酚酞变红,故A错误;
B、蒸馏水呈中性,不能使酚酞变红,故B错误;
C、石灰水呈碱性,可以使酚酞变红,故C正确;
D、食盐水呈中性,不能使酚酞变红,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和应用等相关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
5.初中化学九年级下科粤版第八章章末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下列实验方法错误的是( )
A.用水鉴别硝酸铵固体和氢氧化钠固体
B.用紫色石蕊溶液鉴别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C.用稀盐酸除去铁粉中混有的少量铜粉
D.用浓硫酸除去氧气中混有的少量水蒸气
【专题】选择题
【难度】易
【分析】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
二氧化碳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而一氧化碳不能和水反应,不能使石蕊试液变色;
稀盐酸能和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不能和铜反应;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以用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
【解答】解:A、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因此可以用水鉴别硝酸铵固体和氢氧化钠固体;
B、二氧化碳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而一氧化碳不能和水反应,不能使石蕊试液变色,因此可以用紫色石蕊溶液鉴别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C、稀盐酸能和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不能和铜反应,因此不能用稀盐酸除去铁粉中混有的少量铜粉;
D、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因此可以用浓硫酸除去氧气中混有的少量水蒸气.
故选:C.
【点评】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6.初中化学九年级下科粤版第八章章末2 物质的性质不仅决定了它的用途,还决定了它的保存方法.固体氢氧化钠具有以下性质:①有腐蚀性;②易吸收水蒸汽而潮解;③易溶于水,溶解时放出热量;④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实验室中固体氢氧化钠必须密封保存的主要原因是( )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专题】选择题
【难度】易
【分析】固体氢氧化钠在空气中易吸收水蒸气而潮解,且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利用这些知识对相关性质进行分析可解决此题.
【解答】解:由于固体氢氧化钠在空气中易吸收水蒸气而潮解,且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所以固体氢氧化钠必须密封保存,以防止其变质,因此相关的性质主要是潮解及能与二氧化碳反应.
故选B.
【点评】此题是对固体烧碱的考查,解决的重点是能够对烧碱的变质特性有所了解,能知道其变化的实质,属常规性基础知识考查的题目.
7.初中化学九年级下科粤版第八章章末2 往装有25mL盐酸的锥形瓶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用V(NaOH)代表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在表示此变化过程的下列图象中,合理的是( )
A. B.
C. D.
【专题】选择题
【难度】易
【分析】A、根据加入氢氧化钠后溶液的pH值会增大进行分析,
B、根据盐酸的PH值不可能为0进行分析,
C、根据氢氧化钠会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进行分析,
D、根据中和反应的原理进行分析.
【解答】解:A、盐酸是一种强酸,pH值应该从大于0开始.随着加入氢氧化钠,pH值逐渐的增大,中和完盐酸后,溶液的pH值应该等于慢慢稀释的氢氧化钠的pH值,转变成,故A错误,
B、盐酸是一种中强酸,pH值不会等于0,起点应该从大于0开始,故B错误,
C、在加入氢氧化钠之前,溶液中没有氯化钠,加入氢氧化钠后和盐酸中和生成了氯化钠,起点从0开始,但是中和完盐酸就不再产生氯化钠了,图象转成水平,故C错误,
D、在加入氢氧化钠之前,溶液中没有氯化钠,加入氢氧化钠后和盐酸中和生成了氯化钠,起点从0开始,但是中和完盐酸就不再产生氯化钠了,图象转成水平,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数形结合思想在化学中的应用,要多加训练,加以掌握.
8.初中化学九年级下科粤版第八章章末2 蒸馒头时,在发酵面团中加入某种物质,既能除去面团发酵过程中产生的酸,又能使馒头松软,加入的这种物质是( )
A.NaOH B.Na2CO3
C.CaO D.NaCl
【专题】选择题
【难度】易
【分析】加入的物质能与面团发酵过程中产生的酸反应生成气体,才会使馒头松软.
【解答】解:A、氢氧化钠具有极强的腐蚀性,不能用于食品工业,故A错误;
B、碳酸钠可以与面团发酵过程中产生的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故B正确;
C、氧化钙具有腐蚀性,不能用于食品工业,故C错误;
D、氯化钠不与面团发酵过程中产生的酸反应,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用途,完成此题,可以依据物质的性质进行.
9.初中化学九年级下科粤版第八章章末2 氧化钙和过氧化钙(CaO2)是钙的两种氧化物.过氧化钙是一种淡黄色的固体,与水反应能放出氧气,过氧化钙在受热时生成氧化钙和氧气.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组成两种物质的元素不同
B.两种物质的化学性质相同
C.过氧化钙在受热时发生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D.过氧化钙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2+H2O=CaCO3↓+O2↑
【专题】选择题
【难度】易
【分析】A、根据氧化钙和过氧化钙的化学式分析元素组成;
B、根据氧化钙的性质及信息提供的过氧化钙的性质分析;
C、根据分解反应的特征分析:一边多的化学反应;
D、根据元素守恒的观点分析方程式.
【解答】解;A、氧化钙和过氧化钙都是由钙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选项错误;
B、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而过氧化钙能与水反应放出氧气,故选项错误;
C、过氧化钙在受热时生成氧化钙和氧气符合分解反应的定义,故选项正确;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不变,所以过氧化钙与水反应不能生成碳酸钙,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的元素组成、物质的性质、化学反应类型及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考查较为全面,所以基础性的考查,难度不大.
10.初中化学九年级下科粤版第八章章末2 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见图.下列有关认识错误的是( )
A.反应结束时溶液的pH=7
B.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变化
C.酸与碱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D.该微观图还可说明所有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专题】选择题
【难度】易
【分析】A、根据酸与碱恰好完全反应,可以分析溶液呈中性.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分析解答.
C、利用复分解反应的定义和条件分析解答.
D、根据氢氧化钠和盐酸的构成离子回答.
【解答】解:A、因为题中给出了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可以判断出溶液中的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都无剩余,可知溶液呈中性,故A正确,
B、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都不变,故B正确,
C、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就是复分解反应,该反应交换成分后生成了水,满足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故C正确,
D、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但氯化钠和氢氧化钠是由离子构成的,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和反应的概念以及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要加强理解记忆.
11.初中化学九年级下科粤版第八章章末2 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不用其他试剂,不能将它们鉴别出来的是( )
A.CuSO4、HCl、MgSO4、NaOH
B.H2SO4、FeCl3、NaOH、NaCl
C.NaCl、Ba(OH)2、Na2CO3、Na2SO4
D.K2SO4、Na2CO3、BaCl2、HCl
【专题】选择题
【难度】易
【分析】在不另加试剂就能鉴别的题目中,首先观察有无有特殊颜色的物质,若有,将有颜色的溶液鉴别出来,然后再借用这种溶液鉴别其它溶液;若都没有颜色就将溶液两两混合,根据混合后的现象进行分析鉴别.
【解答】解:A、CuSO4溶液是蓝色的,首先鉴别出蓝色的CuSO4溶液;能与CuSO4溶液反应产生蓝色沉淀的是NaOH溶液,能与NaOH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的是MgSO4溶液,无明显变化的是HCl,故不加其他试剂可以鉴别.
B、FeCl3溶液是黄色的,能与FeCl3溶液反应产生红褐色沉淀的是NaOH溶液,再将剩余的两种溶液分别滴加只红褐色沉淀中,能使沉淀消失的是硫酸,无明显变化的是氯化钠溶液,故不加其他试剂可以鉴别.
C、组内四种物质的溶液两两混合时,Ba(OH)2溶液与Na2CO3、Na2SO4溶液反应均能产生白色沉淀,但其余两两混合均没有明显现象,故不加其他试剂无法鉴别.
D、组内四种物质的溶液两两混合时,其中有一种溶液与其它三种溶液混合时出现一次白色沉淀和一次放出气体,该溶液为碳酸钠溶液;与碳酸钠溶液产生气体的溶液为盐酸,产生白色沉淀的为氯化钡;与碳酸钠溶液混合无任何明显现象的为K2SO4溶液;故不加其他试剂可以鉴别.
故选:C.
【点评】解答不另加试剂就能鉴别的题目时,若选项中有带色的离子,首先鉴别,然后再鉴别其它的物质;若都没有颜色,可将溶液两两混合,根据混合后的现象进行鉴别.
12.初中化学九年级下科粤版第八章章末2 现有稀盐酸、澄清石灰水、氯化钠溶液三种无色溶液,小丽认为可用下列四种试剂进行一次性鉴别,你觉得不可行的是( )
A.无色酚酞溶液
B.pH试纸
C.Na2CO3溶液
D.紫色石蕊溶液
【专题】选择题
【难度】易
【分析】A、无色酚酞试液遇到酸或中性溶液都不变色;B、pH试纸可测出溶液的酸碱度;C、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气体,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沉淀;D、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遇中性溶液不变色,遇碱变蓝色.
【解答】解:A、稀盐酸是酸,澄清石灰水是碱,氯化钠溶液是中性溶液,酚酞试液遇到盐酸、氯化钠溶液都不变色,所以不能鉴别开,故A正确;
B、稀盐酸是酸,澄清石灰水是碱,氯化钠溶液是中性溶液,用pH试纸可测出溶液的酸碱度,所以完全能鉴别开,故B错;
C、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二氧化碳,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氢氧化钠,碳酸钠与氯化钠不反应,所以能鉴别开,故C错;
D、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遇中性溶液不变色,遇碱变蓝色.稀盐酸是酸,澄清石灰水是碱,氯化钠溶液是中性溶液,所以能鉴别开,故D错.
故选A.
【点评】在解此类物质的鉴别题时,首先要知道需要鉴别的物质性质的不同,然后根据各自的性质选择合适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进行鉴别,或者利用本组中鉴别出的物质在鉴别其他的物质.
13.初中化学九年级下科粤版第八章章末2 下面是某同学进行碱的化学性质实验时记录的实验现象,其中与事实不相符的是( )
A.在Ca(OH)2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无明显变化
B.在NaOH溶液中通入CO2气体,有白色沉淀生成
C.在Ca(OH)2溶液中加入几滴石蕊溶液,溶液呈蓝色
D.在NaOH溶液中加入CuSO4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
【专题】选择题
【难度】易
【分析】A、氢氧化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再考虑实验现象;
B、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考虑;
C、紫色石蕊试液遇碱变蓝色;
D、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硫酸钠考虑.
【解答】解:A、氢氧化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现象不明显,故A与事实相符;
B、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易溶于水,不是白色沉淀,故B与事实不相符;
C、紫色石蕊试液遇碱变蓝色,Ca(OH)2溶液属于碱溶液,所以在Ca(OH)2溶液中加入几滴石蕊溶液,溶液呈蓝色,故C与事实相符;
D、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硫酸钠,有蓝色沉淀生成,故D与事实相符.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判断反应后实验现象时要考虑生成物的颜色、状态等.
14.初中化学九年级下科粤版第八章章末2 下列气体中,既可以用浓硫酸干燥,又可以用氢氧化钠固体干燥的是( )
A.氯化氢 B.氨气
C.氢气 D.二氧化碳
【专题】选择题
【难度】易
【分析】本题考查了气体的干燥,应用了两种干燥剂浓硫酸和氢氧化钠固体.要满足:气体不能与干燥剂反应这个条件.浓硫酸不能干燥氨气等溶于水显碱性的气体;氢氧化钠固体不能干燥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等溶于水显酸性的气体.
【解答】解:A、氯化氢溶于水是盐酸,能与氢氧化钠反应,故选项A错误;
B、氨气溶于水是氨水,能与浓硫酸反应,故选项B错误;
C、氢气既不与浓硫酸反应,也不与氢氧化钠反应,因此可以干燥.故选项C正确;
D、二氧化碳与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故选项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气体的干燥,经常应用的干燥剂有:氢氧化钠固体、浓硫酸、生石灰和碱石灰等,属于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常用的干燥剂要记牢,而且要掌握干燥剂的性质,了解干燥剂能与哪一类物质反应,能做哪些气体的干燥剂等.
15.初中化学九年级下科粤版第八章章末2 小明同学在实验室中测定某未知溶液的pH,他的实验操作如下:先用蒸馏水将pH试纸润湿,然后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于pH试纸上进行测定,你认为小明同学这样测得的结果与该溶液的实际pH比较( )
A.偏低 B.偏高
C.不变 D.无法判定
【专题】选择题
【难度】易
【分析】小明同学在测量溶液PH时先用蒸馏水将pH试纸润湿时,再滴加待测液会使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减小,利用这一知识解决此题即可.
【解答】解:先用蒸馏水将pH试纸润湿,相当于把原溶液用水稀释,若待测液呈酸性,则pH偏高;若待测液呈碱性,则pH偏低;若待测液呈中性,则pH不变.故选D.
【点评】此题是对酸碱度检验方法的考查,解题的关键点在测定过程及方法上,即一定要保证溶液在测定过程中不会改变.
16.初中化学九年级下科粤版第八章章末2 将浓硫酸长时间放在敞口容器中,硫酸的质量分数会 ,这是因为浓硫酸具有 性;将浓硫酸滴在纸上或布上时,纸或布的颜色会变黑,这是浓硫酸使它们碳化(即脱水作用)的缘故,因为浓硫酸具有强烈的 性.
【专题】填空题
【难度】易
【分析】硫酸是实验室常用的一种酸.浓硫酸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并具有强的吸水性与脱水性.
【解答】解:因为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浓硫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溶质质量分数会变小;浓硫酸溅到木材或纸上,木材或纸变黑,是因为浓硫酸具有脱水作用,吸收了木材或纸中的水份,使其碳化.
故答案是:变小;吸水;脱水.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浓硫酸敞口放置后溶液组成的变化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7.初中化学九年级下科粤版第八章章末2 氢氧化钠有强烈的 性,所以它的俗名叫苛性钠、火碱或烧碱,氢氧化钠固体曝露在空气中时容易吸收水分而溶解,还易与空气中的
发生反应而变质,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专题】填空题
【难度】易
【解答】解: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易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而变质,方程式是CO2+2NaOH═Na2CO3+H2O;
故答案为:腐蚀; 二氧化碳(CO2); CO2+2NaOH═Na2CO3+H2O.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氢氧化钠的性质及方程式的书写,难度不大,了解相关知识即可正确解答.
18.初中化学九年级下科粤版第八章章末2 如图是浓盐酸试剂瓶上标签的内容.请回答:
1)该浓盐酸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
2)现要配制3%的稀盐酸120g,需要这种浓盐酸 g.
3)使用一段时间后,浓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36%,原因是
.
【专题】填空题
【难度】中
【分析】(1)盐酸是氯化氢的水溶液,比较容易,看着信息就可以写出来,是送分题;
(2)需要根据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进行简单的计算,难度不大.解题的关键是明确图中所给的信息,然后再作出解答;
(3)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打开瓶盖,挥发出的氯化氢遇到空气中的水蒸气,在瓶口形成白雾.因此,敞口久置后质量会减轻.
【解答】解:(1)盐酸是氯化氢的水溶液,所以溶质是氯化氢,化学式是HCl;故答案为:HCl.
(2)由图中所给的信息,可知该浓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36%,根据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可得:需要这种浓盐酸的质量为120g×3%÷36%=10g;故答案为:10.
(3)浓盐酸容易挥发,挥发出的氯化氢在瓶口形成白雾,使溶质HCl减少,根据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质量 溶液质量×100%可知,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了;故答案为:浓盐酸有挥发性,HCl挥发后,溶质的质量分数必然变小.
故答案为:
(1)HCl;
(2)10;
(3)浓盐酸具有挥发性,HCl挥发后溶质的质量分数必然变小.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浓盐酸的性质以及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问题,是初中化学的重要考点.
19.初中化学九年级下科粤版第八章章末2 为探究氢氧化钙溶液和稀盐酸反应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成分,小鸣和同学们通过测定反应后溶液的pH,得到了如图所示的pH曲线,请回答:
1)由图可知该实验操作是将 滴加到另一种溶液中;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实验过程中,小鸣取了a、b、c三处反应后的溶液于三个烧杯中,却忘了做标记,他设计不同的方案(不再用测定pH的方法),探究三种样品分别属于哪处溶液.
【查阅资料】CaCl2溶液显中性,CaCl2+Na2CO3═CaCO3↓+2NaCl.
【探究过程】
①分别取少量样品于三支试管中,加入酚酞溶液,观察到其中一支试管内出现 的现象.结论:该样品是a处溶液.
②为进一步确定b或c处溶液,又设计了以下方案:
【反思评价】探究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除了要考虑生成物之外,还要考虑 .
【专题】实验探究题
【难度】难
【分析】(1)根据溶液的pH变化情况来分析;
(2)酸碱中和生成盐和水,根据反应原理来书写;
(3)根据溶液的酸碱性以及碳酸钠的化学性质来分析.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反应时,可能恰好完全反应,也可能有的反应物有剩余;合理设计实验,通过实验现象可以判断物质的组成情况.
【解答】解:(1)由图象可知,该溶液的pH由大到小,说明是向碱溶液中滴加酸,故填:稀盐酸;
(2)氢氧化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故填:Ca(OH)2+2HCl═CaCl2+2H2O;
(3)【探究过程】
①a处的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红色;故填: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
②b处的溶液呈中性,溶液中只含氯化钙这种溶质,加入碳酸钠后产生白色沉淀,c处的溶液显酸性,溶液中的溶质是氯化钙和氯化氢,其中的阳离子是钙离子和氢离子,溶液显酸性,加入碳酸钠后,先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当盐酸完全反应后再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故答案为:
【反思评价】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的成分时,除了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要考虑反应物是否有剩余.
故填:反应物是否有剩余.(合理即可).
【点评】本题是实验分析题,通过实验现象来判断物质的组成,可见认真观察实验现象是多么重要.
20.初中化学九年级下科粤版第八章章末2 向碳酸钠和氯化钠的混合物15.6g中加入100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后,得到111.2g溶液.试计算:(精确到0.1%)
①产生二氧化碳多少克?
②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专题】计算题
【难度】中
【分析】根据质量差可以计算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可以计算碳酸钠、生成氯化钠的质量,进一步可以计算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解答】①解: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5.6g+100g﹣111.2g=4.4g,
答: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是4.4g.
②解:设碳酸钠的质量为x,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y,
=,=,
x=10.6g,y=11.7g,
碳酸钠和氯化钠的混合物中,氯化钠的质量为:15.6g﹣10.6g=5.0g,
所得溶液中溶质中,溶质氯化钠的质量为:11.7g+5.0g=16.7g,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15.0%,
答: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5.0%.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假设法和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和推断的能力,解答时要注意差量法计算生成二氧化碳质量的简便之处.
初中化学九年级下科粤版第七章章末2: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九年级下科粤版第七章章末2,共11页。
初中化学九年级下科粤版第六章章末2: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九年级下科粤版第六章章末2,共13页。
初中化学九年级下科粤版第八章章末3: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九年级下科粤版第八章章末3,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