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高三地理 一轮复习 同步课件 同步练习
- 课时跟踪检测(三十一) 服务业的区位选择 试卷 0 次下载
- 课时跟踪检测(十) 岩石圈物质循环 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 试卷 0 次下载
- 课时跟踪检测(十二)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试卷 0 次下载
- 课时跟踪检测(十九) 陆地水体间的相互关系 试卷 0 次下载
- 课时跟踪检测(十六) 气压带、风带与气候 试卷 0 次下载
课时跟踪检测(十八) 水循环
展开
这是一份课时跟踪检测(十八) 水循环,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湖北武汉期中]下表是我国干旱区多年平均水汽输送统计表。据此回答1~2题。
1.影响我国干旱区水汽输入的最主要气流与主要源地对应正确的是( )
A.东南季风——太平洋
B.中纬西风——大西洋
C.极地东风——北冰洋
D.东北季风——北冰洋
2.我国干旱区盈余的水汽主要储存于( )
A.河湖 B.植被
C.土壤 D.冰雪
[2022·河南名校联考]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城市水生态环境正发生着变化。下图为城市某小区雨水开发应用排放模式与传统雨水排放模式比较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对区域水循环造成的影响是( )
A.蒸发量增加
B.地下径流量增加
C.降水量增加
D.雨季地表径流量增加
4.图示小区雨水开发应用排放模式与传统雨水排放模式相比,具有的优点包括( )
①减少土壤侵蚀 ②补充地下水 ③增加下渗量 ④解决城市洪灾 ⑤解决城市缺水问题
A.①② B.④⑤
C.③④ D.②③
城市内涝的发生与城市的水循环密切相关。下图为某城市水系统的自然循环和社会循环模式示意图。据此回答5~6题。
5.图中甲、乙、丙、丁分别为( )
A.蒸发、地表径流、跨流域调水、降水
B.降水、地表径流、蒸发、跨流域调水
C.跨流域调水、下渗、地下径流、蒸发
D.降水、蒸发、地表径流、跨流域调水
6.近年来,我国许多城市内涝严重,从水循环的角度来看,造成城市内涝的主要人为原因有( )
①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频发,特大暴雨不断增多 ②城市化速度加快,地面硬化率扩大,地面渗透力下降 ③城市多地处平原或谷地,地势低洼,容易形成积水 ④城市河湖的蓄、泄洪和排水管网的排水设计能力偏低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径流深为径流总量和流域面积之比,径流深分为地表径流深和地下径流深。下图示意我国西南地区某小流域多年平均月降水量与径流深,该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约1 334 mm,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约920 mm,地表和地下多年平均径流深合计约为757 mm。据此完成7~9题。
7.该流域5月降水量较4月明显增加,而径流深增加缓慢,下列说法与此相关的是( )
A.3~4月地表较为干燥
B.流域内植被茂盛,水流汇聚速度慢
C.4~5月农业用水较少
D.3~4月地下溶孔裂隙处于饱和状态
8.若不考虑人为因素,下列有关该流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流域水资源总量减少
B.有流域外地表径流汇入
C.有流域外地下径流汇入
D.流域内地表水下渗严重
9.地下水矿化度是指单位体积地下水中可溶性盐类质量,浅层地下水矿化度与农业生产和植被状态等密切相关。调查发现,当地秋季地下水矿化度最低,水质最好。有关这一现象的解释合理的是( )
A.植被生长旺盛,消耗土壤矿物质最多
B.秋季降水量大,雨水淋溶作用较强
C.作物大多已成熟,化学肥料施用量少
D.河流径流较大,流水溶蚀作用较强
二、非选择题
10.读青海湖流域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指出青海湖参与的水循环类型。(2分)
(2)运用水循环的相关知识,分析青海湖湖水盐度高的原因。(4分)
(3)试分析青海湖的水体面积及水位已连续多年呈递增趋势的可能原因。(4分)
11.[2021·浙江1月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0分)
材料 我国东部地区夏季风带来的降水是洪水的主要来源,下垫面状况会影响洪峰的形成,夏季暴雨易引发洪灾。图1为我国局部地区单位面积50年一遇洪峰流量等值线图,图2为我国3个地区夏季暴雨出现概率随日期变化图。
(1)甲地地形为________(填类型),夏季盛行________(填风向)风,降水较多。(2分)
(2)指出我国东部夏季暴雨高概率出现时间的规律。从降水角度说明乙地防洪难度大的原因。(5分)
(3)从地形影响角度,分析丙岛东部易发山洪的原因。(3分)
课时跟踪检测(十八) 水循环
1~2.解析:第1题,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的气候。我国干旱区位于西北地区,水汽来源主要是来自大西洋的中纬西风,故B项正确;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主要为东部湿润地区带来降水,故A项错误;极地东风、东北季风对该地影响很小,故C、D两项错误。第2题,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的气候,我国干旱区高山顶部气温低,蒸发较少,所以盈余的水汽主要存在于高山顶部的冰雪中,故D项正确;该地降水少,蒸发旺盛,年盈余水汽在土壤、植被、河湖中的储存量较少,故A、B、C三项错误。
答案:1.B 2.D
3~4.解析:第3题,随着城市不断发展,城市道路逐渐硬化,使用不透水砖,导致下渗量逐渐减少,地下径流量减少,地表径流量增加,实际蒸发量减少,对降水量影响不大,故D正确。第4题,读图可知,雨水开发应用排放模式,使用了渗水路面,下渗量增加,补充地下水资源;增加了绿化带,可以延长径流汇聚的时间,缓解城市内涝,但是不能解决城市洪灾;图中对雨水进行收集,可以缓解城市缺水问题,但不能解决城市缺水问题,故D正确。
答案:3.D 4.D
5~6.解析:第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甲为降水,排除A、C选项;丙为蒸发,排除D选项。第6题,题干要求分析的是人为原因,据此分析即可。
答案:5.B 6.D
7~9.解析:第7题,该流域5月降水量较4月明显增加,但3~4月地表较干燥,地下溶孔裂隙处于非饱和状态,因此下渗到土壤和地下溶孔裂隙中的水分较多,A项正确,D项错误。12月至次年4月该流域内降水少,气候较干旱,植被生长不旺盛;植被生长主要影响流域水流汇聚速度,对地表径流下渗为地下径流有一定影响,但对径流深(地表径流深+地下径流深)没有影响,B项错误。4~5月农业用水较少,对这两个月的径流都有影响,C项错误。第8题,该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大于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地表和地下径流量盈余,故该流域水资源总量只会增加不会减少,A错。自然状态下,该流域与其他流域之间被分水岭分隔,因此不会有流域外地表径流汇入,B错。用该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减去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可知,该流域理论上多年平均径流深为1 334-920=414 mm,但该流域地表和地下多年平均径流深约757 mm,大于414 mm,说明有流域外径流汇入,最可能是地下径流汇入,可能是地下含水层相通,C对。据图可知,该流域内地表水和地下水径流量差别不大,说明地表水下渗不严重,D错。第9题,秋季当地作物大多已经成熟,需要施用的化肥量较少,农业生产对地下水矿化度的影响较小,C对。夏季植物生长比秋季更旺盛,但矿化度并不比秋季低,A错。秋季(9~11月)的降水量明显小于夏季,B错。若流水溶蚀作用较强,水中溶解的盐类应该较多,地下水矿化度较高,D错。
答案:7.A 8.C 9.C
10.解析:第(1)题,青海湖地处内流区,参与陆地内循环。第(2)题,可以从降水、蒸发、径流三个环节分析青海湖湖水盐度高的原因。第(3)题,青海湖水体面积及水位连续多年递增可能与冰川加速融化、入湖水量增大及湖区生态环境改善有关。
答案:(1)陆地内循环。
(2)青海湖流域地处内陆,气候干旱少雨,湖水补给量小,但蒸发旺盛;青海湖为内流湖,盐分随径流汇入而不断积累。
(3)全球气候变暖使冰川加速融化,造成冰川萎缩、入湖水量增大;流域内实施了生态保护措施,如保护植被、植树种草等。
11.解析:本题以我国局部地区单位面积洪峰流量等值线及夏季暴雨出现频率随日期变化图为材料,考查发生洪涝灾害的原因等问题,难度一般。第(1)题,本题考查中国的地形和气候。读图根据经纬网和等高线判断,甲地为长白山地,夏季盛行东南风,水汽受地形阻挡故而降水较多。第(2)题,本题考查中国雨带的推移规律和洪涝灾害的成因。结合图2,可发现我国东部夏季暴雨高概率出现时间自南向北推迟。降水角度可从降水量、降水年际和季节分配等方面分析。由于降水多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季节变化大,另外,夏季风的强弱年际变化大,导致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大。第(3)题,本题考查洪涝灾害的成因。结合台湾东西部差异,可知台湾东部,地形起伏更大,又是迎风坡降水多,因而更易爆发山洪。
答案:(1)山地 东南
(2)规律:自南向北推迟。
原因:降水集中,季节变化明显,年际变化较大;暴雨出现概率高。
(3)中部有山脉,东部迎风坡降水量大;东部地形陡峭,河流短,汇流时间短。
年输入总
量/107 t
各边界输入总量
所占比例/%
年输出
总量/107 t
各边界输出总量
所占比例/%
东
南
西
北
东
南
西
北
14.78
0
16.6
54.8
28.6
12.86
96.2
3.0
0
0.8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检测十八以“降水”为微专题融会贯通知识,共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3 ℃,乙地气温年较差约为14,A 2,C 5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13) 水循环 Word版含解析,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课时跟踪检测(三十八)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