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全国通用】近10年(2013-2022)高考地理真题分项汇编(原卷版+解析版)
- 专题12 交通——【全国通用】近10年(2013-2022)高考地理真题分项汇编(原卷版+解析版) 试卷 1 次下载
- 专题13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全国通用】近10年(2013-2022)高考地理真题分项汇编(原卷版+解析版) 试卷 1 次下载
- 专题14 区域与区域发展——【全国通用】近10年(2013-2022)高考地理真题分项汇编(原卷版+解析版) 试卷 1 次下载
- 专题15 生态安全与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全国通用】近10年(2013-2022)高考地理真题分项汇编(原卷版+解析版) 试卷 1 次下载
- 专题17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全国通用】近10年(2013-2022)高考地理真题分项汇编(原卷版+解析版) 试卷 1 次下载
专题16 资源安全与区域资源开发利用——【全国通用】近10年(2013-2022)高考地理真题分项汇编(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16 资源安全与区域资源开发利用——【全国通用】近10年(2013-2022)高考地理真题分项汇编(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专题16资源安全与区域资源开发利用全国通用近10年2013-2022高考地理真题分项汇编解析版docx、专题16资源安全与区域资源开发利用全国通用近10年2013-2022高考地理真题分项汇编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1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16 资源安全与区域资源开发利用
目录
〖2022年高考真题〗 1
〖2021年高考真题〗 10
〖2020年高考真题〗 14
〖2019年高考真题〗 15
〖2018年高考真题〗 16
〖2017年高考真题〗 19
〖2016年高考真题〗 22
〖2015年高考真题〗 27
〖2014年高考真题〗 28
〖2013年高考真题〗 29
〖2022年高考真题〗
(2022年全国甲卷)3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瑞士矿产资源贫乏,经济发达。年降水量1000毫米以上,河湖众多。工业、金融业、旅游业为经济的三大支柱,工业以低原料消耗的机械制造、精细化工、医药、钟表等为主,技术先进。有完整的金融法律和监管体系,提供广泛、专业、高度国际化的金融服务。在能源消费构成中,水电占30%以上。下图示意瑞士的地形。
(1)(自然资源及其利用)说明瑞士利用优势自然资源发展的非农产业。
(2)(工业区位)分析瑞士主要发展低原料消耗的工业部门的原因。
(3)(工业区位)指出瑞士发展金融业的自身优势因素。
(4)(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简述瑞士经济发展特点给区域经济发展带来的启示。
【答案】(1)降水丰富,河湖众多,地势起伏大,可发展电力工业;河湖众多,风景优美,经济发达,可发展旅游产业。
(2)山地多,矿产资源、能源贫乏,客观上趋向发展占地少、耗费原料和燃料少的工业部门。
(3)位于欧洲中部,地理位置优越,且经济发达;作为中立国,政局稳定。
(4)利用自身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建立完善的法律和监管体系,为产业发展提供稳定的环境。
【解析】
【分析】本题以瑞士的相关介绍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资源、气候、工业、地形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区域认知的地理核心素养。
(1)由材料可知,瑞士每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降水丰富,由图可知,瑞士地势起伏大,河流落差大,有丰富的水能资源,可发展电力工业,经济发达,基础设施完善,旅游资源丰富,有世界公园的美誉。
(2)瑞士矿产资源贫乏,地形高峻,大宗货物运输成本高,难度大,低原料消耗的的工业占地小,运输方便,同时又可以减少对资源的损耗。
(3) 瑞士位于欧洲中南部,经济发达,资金和法律相对完备,中立国家不会轻易遭遇战争,并且政治局势比较稳定。客户更愿意在瑞士享受金融服务。
(4)一个区域想要发展,就需要因地制宜,不能强行违背自然环境造就的区位条件,故可以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同时,法治环境、稳定的社会环境也是众多投资人看重的点。
(2022年湖南卷)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研究小组调查发现,在金沙江部分干热河谷的缓坡上发育着一定厚度的黄土状物质,其下部及附近谷底广布古堰塞湖沉积物(如下图)。在冬春季,常见谷风裹换着尘土从谷底吹向谷城。即将建成的白鹤滩水电站位于金沙江下游。
(1)(热力环流)分析金沙江干热河谷段冬春季谷风势力强的原因。
(2)(河流地貌)研究小组通过调查和实验,认为该地黄土状物质主要来源于附近古堰塞湖沉积物,推测其判断的主要依据。
(3)(流域开发、水电站建设的影响)白鹤滩水电站蓄水后,甲地谷底有部分被淹没,该地的黄土状物质沉积速率可能减小还是增大?表明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答案】(1)该地河谷受季风干扰小;山高谷深,相对高差大;冬春季睛天多,太阳辐射强,加之植被稀少,山坡与河谷上方同高度的大气温差大。
(2)黄土状物质空间分布与古堰塞湖沉积物临近;粒径由谷底向山坡由粗到细;物质组成与古堰塞湖沉积物相似;堆积年代晚于古堰塞湖沉积物的沉积年代。
(3)可能减小:水电站蓄水后,淹没区域增加,古堰塞湖沉积物出露减少;大气湿度增加,植被覆盖率增加,抑制起沙。可能增大:水电站蓄水后,谷风势力增强;水位抬升,流速减慢,水库大坝上游附近河段泥沙沉积加强。
【解析】本大题以金沙江谷地沉积物等相关图文信息为背景设置试题,涉及山谷风环流、河流和风力沉积、水电站建设对环境的影响等相关内容,主要考查学生对区域相关认识、地理原理的应用、情境的描述等相关能力。
(1)本题审题时学生容易出错,错误认为这是一个比较问题,夏秋与冬春季相比,实际上这个试题并没有这个意思,仅仅需要分析此季风谷风为什么强。其中谷风势力强的基础条件有:一是该地处于横断山区,山高谷深,相对高差大,谷地与山坡的差异大;二是该地具有重重山脉,河谷地区的谷风受冬、夏季风干扰小。谷风势力强的季节性条件是:当地冬春季降水少,睛天多,太阳辐射强,山坡与河谷上方同高度的大气温差大,加之冬春季部分植被落叶,一年生的草本枯死,因此植被稀少,对谷风的阻挡作用较弱。
(2)本题的难点也在审题,从调查和实验角度说明两种物质同源性。通过调查可发现,黄土状物质空间分布与古堰塞湖沉积物临近(图中有显示),有可能同源;通过调查可发现,黄土状物质粒径离古堰塞湖沉积物越近,颗粒越粗,相反越细,即由谷底向山坡由粗到细,表明黄土状物质可能是风力搬运至此沉积形成;通过实验可发现,两地物质组成是相似的;通过实验可发现,黄土状物质的堆积年代晚于古堰塞湖沉积物的沉积年代,因此黄土状物质主要来源于附近古堰塞湖沉积物。
(3)本题为开放性试题,一定要明确的表明观点,不是模棱两可,然后说明理由。如果选择“该地的黄土状物质沉积速率可能减小”,其理由应是:水电站蓄水后,古堰塞湖沉积物大量被淹没,古堰塞湖沉积物出露减少,则黄土状物质的来源减少;水电站蓄水后,谷地内水面增加,蒸发加强,大气湿度增加,水分条件变好,植被覆盖率增加,从而抑制起沙,使得黄土状物质沉积速率减小。如果选择“该地的黄土状物质沉积速率可能增大”,其理由应是:水电站蓄水后,谷地内热容量增加,白天升温更慢,谷地与两侧的温差更大,从而使得谷风势力增强,风力搬运能力增加,从而使黄土状物质沉积速率增加;水位抬升,流速减慢,水库大坝上游附近河段泥沙沉积加强,黄土状物质的泥沙来源有可能增加,从而使黄土状物质沉积速率增加。
(2022年湖南卷)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耕地由种植粮食作物改种非粮食作物的现象,称为种植结构“非粮化”。山东省种植结构“非粮化”率空间差异明显,2019年鲁中南山地丘陵地区明显高于鲁西北平原地区。下图示意山东省山脉水系分布。
(1)(区域发展差异)鲁中南山地丘陵地区与鲁西北平原地区的种植结构“非粮化”率差异大,请从自然条件方面作出解释。
(2)(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近年来,山东省部分经济发达地区种植结构“非粮化”类型逐渐由棉花、花生、蔬菜向蔬菜、瓜果转变,说明其变化的主要原因。
(3)(耕地安全与粮食安全)为保障粮食安全,请提出防止耕地种植结构“非粮化”的合理建议。
【答案】(1)与鲁西北平原地区相比,鲁中南山地丘陵地区地形多样,气候温暖湿润,水、热、土组合多样,适宜种植多种农作物。(或与鲁中南山地丘陵地区相比,鲁西北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开阔,水、热、土组合相对单一,适合粮食作物规模经营。
(2)经济发达地区对蔬菜、瓜果需求量变大;农户种植蔬菜、瓜果经济效益更高;农业生产技术经济条件好。
(3)加大粮食种植补贴力度,提高粮食种植的积极性;推进耕地适度规模经营,增加粮食种植收益;改善粮食生产条件,提升农业科技水平,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严格耕地用途管制,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
【解析】本题以山东省山东省种植结构“非粮化”现象及山东省山脉水系分布示意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农业区位因素、农业结构转变、保障粮食安全的措施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和题中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树立粮食安全意思。
(1)根据图中信息和两个地区的名称可知,鲁西北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开阔,受地形影响,当地水、热、土组合相对单一,适合粮食作物规模经营,种植粮食的效益相对较好,从而使得“非粮化”率较低;而鲁中南山地丘陵地区地形多样,气候相对温暖湿润,使得水、热、土组合多样,适宜种植多种农作物,不适合粮食作物规模经营,因此种植其他经济作物的效益远高于种植粮食,因此“非粮化”率较高。
(2)经济发达地区人口集中,城市化水平高,城市居民对蔬菜、瓜果需求量变大,使得当地农业中“非粮化”类型向蔬菜、瓜果转变,这是市场需求的结果;与种植棉花、花生等作物相比,农户种植蔬菜、瓜果经济效益更高,促使当地“非粮化”类型逐渐由棉花、花生、蔬菜向蔬菜、瓜果转变;蔬菜、瓜果种植对技术要求相对较高,而经济发达地区的农业生产技术经济条件好,有利于“非粮化”类型逐渐由棉花、花生、蔬菜向蔬菜、瓜果转变。
(3)种植结构“非粮化”现象主要原因是种植粮食的经济效益较差,农民种植的积极性不够,因此应加大粮食种植补贴力度,提高粮食种植的积极性;提高种植粮食的经济效益还可以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入手,如推进耕地适度规模经营,提高机械化水平,从而增加粮食种植收益;提高种植粮食的经济效益还可以从技术投入入手,如改善粮食生产条件,提升农业科技水平,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防灾抗灾能力,从而提高农民种植粮食的积极性;还可以通过政策手段抑制种植结构“非粮化”现象,严格耕地用途管制,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
(2022年1月浙江卷)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我国跨流域调水某水源区示意图。该区域水源涵养能力突出,水质优良,承担着向京津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和陕西渭河平原(引汉济渭工程)的调水任务。
材料二: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后产生大量移民,部分移民后靠安置(安置到附近海拔更高区域)。
(2)【资源安全与区域资源开发利用】春季甲地区农业灌溉用水与引汉济渭调水的矛盾突出,简析其原因。
(3)【资源安全与区域资源开发利用】影响后靠安置移民村规模的主要因素是____,并指出移民村可扶持发展的产业____。
【答案】(2)农业灌溉用水需求量大;春季降水量少,上游集水面积小,水源供给相对较少。
(3)环境承载力(人口容量) 生态农业、农产品加工、生态旅游等。
【解析】(2)春季甲地区锋面未到达,降水少,上游集水面积小,水源供给相对较少。同时,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农作物正在返青,需水量大,出现农业灌溉用水与引汉济渭调水的矛盾突出。
(3)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后部分移民后靠安置,因安置地海拔高,地形崎岖,耕地少,所以环境承载力(人口容量)低,影响后靠安置移民村规模。由于移民大多是农民,安置地耕地少,开发不当容易引起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问题。同时安置地处群山环绕之中,且靠近水库,气候适宜,空气清新,可扶持民村因地制宜,发展生态农业、农产品加工、生态旅游等,农民即发展了经济又保护当地生态环境。
(2022年6月浙江卷)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1为中南半岛所在国家拼地面积占国土面积比重图。
材料二 图2为中南半岛主要稻米生产国2001-2020年稻米产量和单产年均变化统计图。
(3)【资源安全与区域资源开发利用】从耕地资源的角度,说明图2中国家稻米生产对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的启示。
【答案】(3)土地整理和生态修复,增加耕地面积和提高耕地质量;严格保护耕地,控制非农占用;加大技术投入,提升耕地综合生产能力。
【解析】(3)启示:我国山地高原众多,平原面积狭小,受人口增多、城市面积扩大影响,我国耕地面积日益受到危机,故要控制城市面积,防止任意扩大,要切实保护耕地,严格管控非农用地的比重;从东南亚粮食产量上升的原因中我们可以看到,东南亚大部分国家由于单产提高,粮食总产量明显上升,我国应继续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加大对中低产田的综合治理,恢复土壤肥力,提升耕地的综合生产能力;同时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防止土地污染,提高耕地的品质,平整土地资源,扩大土地耕种面积。
(2022年6月浙江卷)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南方电网由广东等五省区电网构成,并与港澳电网相连,大规模的西电东送是区域资源优化配置的必然要求。广东电网的调峰任务主要由西部送电承担,省内的火电、燃机采取昼启夜停的方式参与调峰,其承担的调峰量在电力负荷高峰季节较为明显。从调峰、调频、电网安全稳定性及经济运行要求来看,广东建设适当的抽水蓄能电站是必要的。
材料二 下图为南方电网电力资源分布略图。下表为广东电网主要机组各类特性指标表。
电源类别
占本网装机比例(%)
调节容量比例(%)
调节负荷升降速度
火电
59
40~100
慢
水电
10
0~100
较快
抽水蓄能
5
-100~100
较快
液化天然气燃机
15
60~100
较慢
(2)【能源开发与利用】根据表中信息,指出广东电网建设适当的抽水蓄能电站的合理性。
(3)【能源开发与利用】分析广东建设抽水蓄能电站对“西电东送”输电效益的有利影响。
【答案】(2)抽水蓄能调峰能力强、速度较快,谷电转为峰电,提升价值;水电占比低,调节作用有限;火电、燃机调节速率慢。
(3)改善电源的运行环境,提高火电运行效率和水能利用率;增加西电东送电量,提高综合效益;提高输电线路的利用率,降低输电成本;促进节能环保,提高电网安全稳定性。
【解析】(2)由表中数据可以分析可知,抽水蓄能调节负荷升降速度较快、调峰能力强,利用谷电廉价的电能转化为水能,在用电高峰时,可以将水能转化为电能,提升了谷电时电能的价值,由图中可看出水电仅占10%,水电占比低,调节作用有限;火电、燃机占比虽大,但调节速率慢。
(3)抽水蓄能利用谷电廉价的电能转化为水能,在用电高峰时,又可以将水能转化为电能,改善电源的运行环境,提高火电运行效率和水能利用率;抽水蓄能可以增加西电东送的总电量,经过电能与水能的相互转化,提高能源综合效益;由图可知,抽水蓄能电站主要建在东部用电需求多的地区,可以减少输电量,提高输电线路的利用率,降低输电成本;抽水蓄能可以补充用电高峰期的用电量,减少火电的使用,促进节能环保,提高电网运行安全。
20.(2022·辽宁·高考真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镍矿是战略性资源。目前我国镍矿资源占全球总量3%左右,但消费量居全球第一。印度尼西亚低品位红土镍矿储量丰富,易开采,难冶炼。2006年后中国企业在印度尼西亚投资采矿。2014年印度尼西亚政府颁布禁止镍矿出口政策后,中国企业利用其全球领先的低品位红土镍矿规模化冶炼技术,开始在该国建设镍冶炼厂,产品大部分销往中国。下图为2006-2016年中国镍矿进口量及从印度尼西亚、菲律宾镍矿进口占中国镍矿进口总量之比变化图。
(1)据图说明中国镍矿进口的基本特点。
(2)分析中国镍资源安全存在的主要风险。
(3)依据材料阐述保障中国镍资源安全的途径。
【答案】(1)进口总量大、进口总量自2006年开始上升,于2013年到达顶峰,随后下降。从菲律宾进口量先下降后上升,从印尼进口量先上升后下降,直至2015年不再从印尼进口镍矿。
(2)镍矿对外依存度高,本国镍矿储量占比小,人均量小且需求量大,价格波动对工业生产影响大,大规模涨价易造成本国含镍工业品成本提高。镍矿进口集中于少数国家。进口易受国外法规与国际关系影响。
(3)进口多元化,从不同国家进口镍矿。提高技术水平,提高利用率与镍金属回收。对外合作,从国外进口加工过的镍板以减轻镍矿出口限制。提高镍资源的战略储备、积极探查国内未被发现的镍矿。通过加工技术和产量,提高对于镍矿、镍板与制成品的定价权。
【分析】本题背景取自于我国企业2022年遭遇的一次镍矿期货逼仓事件。我国某公司在印尼拥有采矿权、有工厂。本题借镍资源考察学生对于国家资源安全的相关理解。
(1)从图中和材料中得知,镍矿在我国储量并不高,而进口总量大,且趋势为先升高后降低,根据曲线与柱状图判断出主要从菲律宾和印尼进口镍矿。根据材料描述,禁止镍矿出口,结合图表,推断我国无法从印尼进口矿石。而从菲律宾进口镍矿总量走高。
(2)矿产资源本国储量小,但需求量大,是重要风险点。除此之外,镍矿作为战略资源,价格的波动会传导到工业生产的下游。进口越多元,资源安全程度越高,若只依赖于一两个国家,则存在地缘政治恶化的风险,造成较大的资源安全风险。
(3)对于矿产资源,可以开拓不同进口渠道。而我国本身也要提高利用率,把废弃镍金属资源化。降低对外的依赖。同时,在拥有技术的情况下,可以在外投资设厂,扩大开放,进口镍板可以替代镍矿石。作为生产加工大国,我国也应该对原材料具有一定的定价权,以维护资源安全,防止原材料价格暴涨暴跌造成损失。在资源价格低的时候,国家可以增加收储,做好战略储备。
18.(2022年海南卷)【耕地资源安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考察时强调:“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就必须把种子牢牢攥在自己手里”“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用中国种子保障中国粮食安全”。建成不到一年的海南省崖州湾种子实验室,依托南繁科技城正在加快精准设计育种中心等12个科研平台,已建成投入使用生物育种专区等多个实验平台,正在成为世界种业的科研高地。
耕地安全与种子安全同等重要,2022年5月颁发的《海南省关于进一步加强耕地保护工作的若干措施》明确提出:海南要进一步强化耕地保护监督,严守耕地保护红线,确保粮食安全,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严格管控耕地“非粮化”,切实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制度。
(1)从政策和技术的角度,说出崖州湾种子实验室建设的优势。
(2)列举严格管控耕地“非粮化”的主要措施。
【答案】(1)政策:国家为保障粮食安全,需优先实现中国种子安全,国家大力支持种子实验室建设。技术:实验室依托南繁科技城提供的多个科研平台,建成生物育种专区等多个实验平台,科技实力强,正在成为种业科研高地。
(2)加强耕地保护监督,严守耕地红线,落实监管责任人;建立耕地“非粮化”的管理制度;严肃查处、严厉打击违法占用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的行为;清晰划分粮食和非粮基本农田范围并进行专门保护;严格落实国家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保证种粮积极性。
【分析】本大题以海南岛为背景,涉及农业育种、粮食安全等相关内容(知识点),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基本原理的理解掌握能力,考查学生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能力的地理学科素养。
(1)崖州湾种子实验室建设的优势从政策来看,根据材料及背景,国家为保障粮食安全,需优先实现中国种子安全,国家大力支持种子实验室建设;从技术的角度来看,材料中提到,“建成不到一年的海南省崖州湾种子实验室,依托南繁科技城正在加快精准设计育种中心等12个科研平台,已建成投入使用生物育种专区等多个实验平台”实验室依托南繁科技城提供的多个科研平台,建成生物育种专区等多个实验平台,科技实力强,正在成为种业科研高地。
(2)严格管控耕地“非粮化”的主要措施可以从制度层面和法律层面进行思考。政府方面要加强耕地保护监督,严守耕地红线,要责任到人;建立耕地“非粮化”的管理制度;对于违法占用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的行为要严肃查处、严厉打击;政府部门要清晰划分粮食和非粮基本农田范围并进行专门保护;为保证农户种粮积极性,政府要严格落实国家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
〖2021年高考真题〗
(2021·全国甲卷·高考真题)2011年日本福岛核泄漏事件之后,德国宣布逐步放弃核电而重点发展光伏发电。下图示意2014年某日德国电力总需求和电力净需求的变化(电力净需求量=电力总需求量一光伏发电量)。据此完成下面1-3题。
1.图中所示这一天所在的月份是( )
A.3月 B.6月 C.9月 D.12月
2.随着光伏发电量的增加,电力净需求量( )
A.全天性减少 B.时段性增加 C.时段性减少 D.不发生变化
3.降低夜间的电力净需求量,关键是发展( )
A.火力发电技术 B.光伏发电技术 C.特高压输电技术 D.电能储存技术
【答案】1.B 2.C 3.D
【解析】1.根据材料,电力净需求量=电力总需求量一光伏发电量,当电量总需求量等于电量净需求量时,光伏发电量为0,说明此时为黑夜;读图可知,电量总需求量等于电量净需求量的时段为格林尼治时间大约19点到凌晨3点多,远小于12个小时,昼长夜短,为北半球夏季,德国位于北半球,B正确;3月和9月昼夜大致等长,12月昼长远小于夜长,ACD错误。故选B。
2.读图观察“光伏发电量增加200%时电力净需求量预测曲线”,与电力净需求量曲线对比可看出,随着光伏发电量的增加,电力净需求量在大约3点多到18点减少,其余时段没有变化,C正确,ABD错误。故选C。
3.根据公式,电力净需求量=电力总需求量一光伏发电量,要降低夜间电力净需求量,需要增加光伏发电量;而光伏发电在白天进行,夜间要使用必须提高电能的储存量,就要提高电能储存技术,B错误,D正确;火力发电技术和特高压输电技术与此无关,AC错误。故选D。
(2021·辽宁·高考真题)墨西哥拥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但石油加工能力弱。2010年以来,墨西哥天然气消费量超过生产量,缺口逐年扩大,一半以上需从美国进口。目前墨西哥逐渐用天然气替代石油作为发电的主要燃料,并大力提高可再生能源的份额。图为墨西哥及周边地区地理要素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4-5题。
4.墨西哥用天然气替代石油作为发电的主要燃料是由于( )
①天然气从美国进口价格较低②天然气发电比石油清洁③天然气远景储量比石油更大④天然气开采比石油容易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墨西哥可再生能源主要分布在图中椭圆形区域的是( )
A.水能 B.风能 C.太阳能 D.生物能
【答案】4.A 5.C
【解析】4.墨西哥与美国邻近,天然气从美国进口价格较低,①正确;与石油相比,天然气更清洁,②正确;由材料可知,墨西哥拥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但无法判断天然气远景储量比石油更大,③错误;天然气开采难度更大,④错误。A正确。故选A。
5.图中椭圆形区域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的时间长,晴天多,太阳辐射强,太阳能丰富,C正确;该区域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的时间长,风力较小,降水较少,植被稀疏,水能、风能、生物能不丰富、ABD错误。故选C。
6.(2021·山东·高考真题)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山西省大同市是中国大型煤炭能源基地之一,素有“煤都”之称。近年来,大同市多措并举,实现了从“煤都黑”到“大同蓝”的转型。在此过程中,大同市大力发展新能源,把太阳能、风能、煤炭资源富集优势转化为绿色产业优势,打造“新能源产业之都”,并积极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自2017年以来,大同市相继建设能源改革科技创新产业园和新能源产业城培育和发展氢能与燃料电池先导、储能蓄能、新能源汽车装备制造、光伏全产业链和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五大产业集群。下图示意大同市新能源产业链。
(1)指出与太阳能和风能相比,氢能的优点。
(2)分析发展新能源产业对大同市产业结构优化的作用。
(3)简述大同市打造“新能源产业之都”对京津冀地区的生态意义。
【答案】(1)氢能生产受时空限制小;利用方式灵活多样。
(2)改变以煤为主的产业结构,构建以新能源为基础的产业体系,促进产业结构多元化;有利于提高研发能力,带动产业创新,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提高清洁能源使用比例,促使产业向低碳、绿色、可循环方向发展。
(3)为京津冀地区提供清洁能源(新能源),助力其生态环境的改善;巩固“大同蓝”,持续改善大同市的环境质量,为京津冀的生态安全提供保障。
【解析】(1)从图中信息可知氢能原料有水、煤、化工尾气等来源很丰富,且与太阳能和风能相比,受气象能自然环境影响较小;图中可知氢能的用途有燃料、供热、电力、而太阳能和风能只有电力,说明氢能的用途多样,更广泛。
(2)氢能来源多样且利用广泛,氢能属于清洁能源,使用氢能减少化石燃料使用,减少了汽车尾气的排放,有利于资源综合利用,改善能源结构,构建多元化的能源产业体系,建设新型能源基地;材料中“大同市大力发展新能源,把太阳能、风能、煤炭资源富集优势转化为绿色产业优势”说明大同发展新能源产业促进绿色生产,改善环境质量,同时也改善了投资环境,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和第三产业的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大同市相继建设能源改革科技创新产业图和新能源产业城培育和发展氢能与燃料电池先导、储能蓄能、新能源汽车装备制造、光伏全产业链和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五大产业集群”说明大同发展新能源产业可以促进科技创新和新兴工业发展,推动产业结构多元化,合理化。
(3)京津冀地区是大同主要的能源消费地,所以有利于京津冀地区改善能源消费结构,提高环境质量;减少雾霾的产生,减少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为京津冀环境质量的提高提供了稳定的保障。
7.(2021·北京·高考真题)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斯洛文尼亚西南地区年降水量达1000-1500毫米。
(1)若在雷卡河修建一座水电站,请评价选址的自然条件。
【答案】有利条件:降水较丰富,河流径流量大;地势起伏,河流有落差,水能丰富。
不利条件: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明显,夏季流量小,水能不稳定;位于喀斯特地貌区,地质条件复杂,易渗漏。
【解析】雷卡河位于斯洛文尼亚西南部,结合材料信息可知,该地西南部年降水量大,河流径流量大,结合陆高图例可以看出,该地西南部海拔高,地势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但结合图中降水柱状图可以看出,当地降水季节差异大,夏季降水量小,河流径流量不稳定,再结合图中信息,西部为喀斯特高原,说明该地喀斯特地貌广布,地质条件复杂,地表水易渗漏。
〖2020年高考真题〗
(2020年新高考浙江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2分)
材料一 西江梧州站多年平均径流量居全国第二位;多年平均输沙量5570万吨/年,居全国第三位。随着西部大开发的实施,2017年梧州站输沙量减少至2500万吨/年。图1为广西境内西江流域主要水库和甘蔗主产区分布示意图。图2为梧州站径流量、输沙量及南宁市降水量年内占比统计图。
图1 图2
材料二 目前,广西是我国最大的甘蔗生产省区。下表为2000年至2017年广西森林覆盖率和农业生产相关统计数据表。
统计指标
年 份
2000
2005
2010
2014
2017
森林覆盖率(%)
37.9
52.7
58.0
62.0
62.3
农作物播种面积(万公顷)
625.9
634.4
589.7
618.6
614.3
稻谷播种面积(万公顷)
230.2
210.0
209.4
202.6
192.3
甘蔗种植面积(万公顷)
50.9
74.8
106.9
108.2
93.5
甘蔗单产(吨/公顷)
57.8
69.0
66.6
73.5
81.4
(1)【河流的开发与治理】说出西江输沙量的年内分布特征,并分析其输沙量大的自然条件。(4分)
(2)【河流的开发与治理】简述西江流域输沙量显著减少的主要原因。(2分)
29.【答案】(1)特征:年内分布不均,集中在6—8月。
条件:降水量丰富,径流量大;年内降水集中;流域内以山地丘陵为主,土壤侵蚀强。
(2)水库大量拦蓄河流泥沙;植被覆盖率显著提高。
【解析】(1)西江输沙量的年内分布据图2分析可知,输沙量最大的月份是6-8月份,其他月份较少,年内分布不均。影响输沙量分布的因素主要是降水量及其季节分配、地形等因素。图中该地降水量较大,集中于5-8月份,年内降水集中,径流量大;西江流经地区多低山丘陵,河流流速快,侵蚀力强,因此导致输沙量大。
(2)据图1分析可知,西江干支流修建了大量水库,水库拦水拦沙,减少了输沙量;据表分析,2000年至2017年,该地区森林覆盖率由37.9%大幅度提高到62.3%,森林保持水土,减少了输沙量。
〖2019年高考真题〗
(2019年江苏卷)【流域的开发与治理】图8为“黄河干流主要水文站分布和年输沙量比较图”。读图回答17—18题。
17.与多年平均输沙量相比,1987~2015年潼关站输沙量急剧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其以上流域
①引水灌溉,减少泥沙下泄 ②削山平地,减小坡面径流
③保持水土,减少泥沙流失 ④气候变暖,降低暴雨强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8.2016年以后,黄河下游输沙量较中游明显减少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地形起伏 B.流域面积 C.兴修水库 D.水土保持
【答案】17.B 18.C
【解析】17.河流含沙量的影响因素和区域内植被覆盖状况以及流量大小密切相关。与多年平均输沙量相比,1987年至2015年潼关输沙量急剧减小,是因为其上游地区植被覆盖率有所提高,固沙能力增强,水土流失减弱。其次,河流流量相对减少,是因为上游地区引水灌溉,入黄河水量减少,输沙能力减弱,搬运能力减弱,因此,①③正确。输沙量急剧减小主要是人为原因造成的,和气候变暖,暴雨强度降低无关;上游地区并没有削山平地,而且坡面径流减小也不会导致输沙量急剧下降。②④错误。故选B。
18.从右图可以看出,2016年以后黄河下游的输沙量大幅度减少,是因为三门峡、小浪底、花园口、高村、艾山、利津等水文站修建了水客,水库可以拦蓄泥沙,中游地区水库大坝相对较少,因此下游水库拦截泥沙作用更加明显,C正确。下游地区相对于中游地区含沙量减少的主要因素是因为人为因素引起的,而非地形的起伏,地形对输沙量影响不大,A错误,流域的面积大,输沙量也应相对较大,下游地区流域面积大于中游地区,输沙量应该也大,B错误。中游地区水土保持工作较明显,而非下游地区,D错误。故选C。
【点睛】河流含沙量的影响因素和区域内植被覆盖状况呈负相关,和流量大小呈正相关。
〖2018年高考真题〗
(2018年江苏卷)【长江流域的治理】长江荆江段河道曲折易变,天鹅洲故道群是长江裁弯取直后废弃的古河道。图13为“天鹅洲故道群示意图”。读图回答25—26题。
25.荆江段河道裁弯取直可以
A.加速洪水下泄 B.增加河床淤积 C.减少上游来水量 D.缩短航运里程
26.曾经位于长江南岸的是
A.麋鹿保护区所在地 B.六合垸所在地 C.张智垸所在地 D.永合垸所在地
【答案】25.AD 26.BD
【解析】25.裁弯取直使得水流速度加快,可以加快河水的下泄,缩短航运里程,A、D项正确。裁弯取直加速河水下泄,反而增强了河水的搬运能力,减少河床淤积,B项错误;裁弯取直并不会减少上游来水量,C项错误。故选AD。
26.天鹅洲故道、黑瓦屋故道、老河故道都是长江裁弯取直之前的河道,其南侧地理事物以前位于长江的南岸,北侧地理事物以前位于长江的北岸。读图可知,六合垸、永合垸曾经位于长江南岸,B、D项正确。麋鹿保护区位于老河故道和天鹅洲故道之间,最可能位于长江以北,A项错误;张智垸虽然位置偏南,但是位于长江河道的北侧,C项错误。故选BD。
(2018年海南卷)【能源资源的开发】煤炭占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的比例长期在60%以上。近年来,为化解煤炭产能过剩和石油主要依赖进口等问题,我国大力发展煤制油技术和产业,成功解决了煤制油过程中高耗水、高污染和转换效率低等问题。目前已在内蒙古、山西、宁夏、陕西、新疆、贵州等地布局了一批煤制油企业,规划2020年之前形成3000万吨/年的产能。据此完成1—3题。
1.我国煤制油企业布局的区位指向是
A.市场 B.原料 C.交通 D.劳动力
2.在地表水匮乏地区,煤制油企业长期用水宜采用的方式是
A.循环用水 B.开发地下水 C.远程调水 D.建地下水窖
3.发展煤制油产业,可以
A.解决我国能源不足的问题 B.减少我国对新能源开发的压力
C.促进我国煤炭产业的绿色转型升级 D.增强我国主导国际石油市场的能力
【答案】1.B 2.A 3.C
【解析】1.材料显示出我国目前布局的煤制油企业主要位于内蒙古、山西、宁夏、陕西、新疆、贵州等地,这些省区是我国煤炭储量和产量较大的区域,因此煤制油企业布局的区位指向是原料。故B正确。
2.一般而言地表水匮乏地区气候干旱,因此水资源成为人类活动的限制性因素。虽然我国解决了煤制油过程中的高耗水问题,但水资源短缺,与耗水量大的矛盾依然存在,循环用水可以实现水资源的重复利用,适用于长期用水。开发地下水容易引发生态问题,远程调水成本太高,建地下水窖能够收集的水量有限,故A正确,排除B、C、D。
3.煤制油是对煤炭资源的深加工,提高了煤炭源的利用率,而且煤炭变成油后会减少煤炭直接燃烧产生的粉尘,污染小,因此能够促进煤炭产业的绿色升级,故C正确。材料中“为化解煤炭产能过剩和石油主要依赖进口等问题”说明我国当前能源问题只是消费结构不合理,而不是能源不足,故A错误。相对于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核能等新能源为清洁能源,是未来能源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向,因此煤制油产业可以缓解目前我国石油的压力,但不会减轻对新能源开发的压力,故B错误。当前我国为石油进口大国,而规划中到2020年前我国煤制油企业的市场能力只有3000万吨/年,因此我国没有主导国际石油市场的能力,故D错误。
(2018年江苏卷)28.【我国矿产资源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材料一 中国是世界第一大铁矿石进口国和第一大粗钢生产国,2015年粗钢产量约占全球产量的50%,但高端钢材生产不足。图17为“2015年世界铁矿石主要流向及流量略图”。
材料二 有研究显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均粗钢需求增幅与人均GDP有一定的相关性。2015年、2017年中国人均GDP分别为7990美元和8836美元。图18为“人均粗钢需求增幅与人均GDP关系示意图”。
材料三 产能利用率是指行业发挥生产能力的程度,是实际产量与设计产能的比率。一般认为,钢铁行业产能利用率处于78%~83%时较为合理,低于75%则为产能严重过剩。图19为“我国2010年~2015年粗钢产能和产能利用率统计图”。
(1)我国铁矿石进口最主要的源地是_________,从该地进口铁矿石在运输上的优势是__________。(2分)
(2)推测我国未来粗钢需求量将出现的变化及其根本原因。__________(3分)
(3)我国粗钢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有__________。(3分)
(4)针对上述问题,我国粗钢生产领域的应对策略是__________。(4分)
【答案】(1)澳大利亚 运输成本低(距离相对较近)
(2)先升后降 经济水平提高;产业升级转型
(3)产能过剩;对原料和市场依赖性强;经济效益低;技术含量低;能耗大、污染重
(4)去产能;多种途径保障原料供给;开拓国际市场;加大科技投入;加大环保力度
【解析】整体分析:本题以钢铁产业为载体,考查世界地理特点、钢铁生产的区位条件、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1)根据图17可知,我国铁矿石进口量最多的源地为澳大利亚(65600.9万吨);与其他几个进口源地相比,澳大利亚距离我国较近,交通运输成本较低。
(2)结合图18可知,在人均GDP在6000—7000美元时,人均粗钢需求增幅最大,而我国在2015年、2017年人均GDP都已经超过7000美元,之后人均粗钢需求增幅减小但仍为正值,我国粗钢需求量上升;当人均GDP大于12000美元时,人均粗钢需求增幅为负值,我国粗钢需求量下降。实际上这是经济水平提高、产业升级转型引起的,即改变了高消耗的发展模式。
(3)我国粗钢生产存在的问题,主要结合材料三关于我国粗钢产能利用率和粗钢产能的变化,从产能、对原料和市场的依赖性、经济效益、技术水平、能耗及污染等角度进行分析。
(4)我国粗钢生产领域的应对策略主要是针对以上的问题逐条进行整治。如去产能、拓宽原料进口渠道、加强技术研究、开拓国际市场、加大环保力度等。
〖2017年高考真题〗
(2017·浙江·高考真题)近年来,我国山西、内蒙古等能源输出地逐步用电力输出代替煤炭输出。沿海输入地鼓励用电,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完成下列各题。
1.用电力代替煤炭输出会( )
①减轻输入地环境压力
②促进输出地经济增长
③增加我国交通运输压力
④减少我国温室气体排放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2.输入地鼓励居民用电动汽车替代燃油汽车,主要目的是( )
A.缓解交通拥堵 B.减轻噪声污染
C.改善大气环境 D.减少交通事故
【答案】1.A 2.C
【解析】1.用电力代替煤炭,意味着能源输出地将煤炭资源在本地转换为电力,输出地的环境压力加大,但输出电力较输出煤炭的附加值高,还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因而可带动输出地的经济增长。输出电力可以减少煤炭运输,缓解我国交通运输压力,但我国温室气体排放量并没有减少,只是温室气体的排放地发生了变化。据此本题选A。
2.电动汽车替代燃油汽车后,汽车排放的污染气体会大幅度减少,可改善大气环境。输入地只是鼓励居民用电动汽车替代燃油汽车,并没有控制私家车拥有量和发展公共交通等,因而并不能缓解交通拥堵。噪声污染和交通事故与电动汽车替代燃油汽车没有相关关系。据此分析选C。
(2017·江苏·高考真题)我国东南沿海某地拟修建一座水位60米的水库。下图为“拟建水库附近地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建设成本最低的水库大坝宜建在
A.甲 B.乙
C.丙 D.丁
4.水库建成后能够
A.改善航运条件 B.开发河流水能
C.增加径流总量 D.消除地质灾害
【答案】3.A 4.B
【解析】3.水库大坝宜建在山谷口,同时库区要具有较大的集水区,根据图中等高线的分布规律可知,甲乙位于山谷地区,同时考虑到一座水位60米的水库,则乙地海拔低,建设成本高,所以选甲,故A项正确。
4.水库建成后能够开发河流的水能资源,不会增加径流总量,可能引发地质灾害;该区域等高线密集,河流落差大不适宜航运,B项正确。故选B。
(2017·浙江·高考真题)下图为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5.田纳西河能够进行梯级开发的主要原因是
A.洪涝灾害多发 B.土地荒芜严重 C.河流落差大 D.流域面积广大
6.甲地综合治理和开发的主要措施是
A.建立公园,增加旅游经济收入 B.种棉花和玉米等,发展种植业
C.植树造林,减轻水土流失 D.种植牧草,发展乳畜业
【答案】5.C 6.B
【分析】考查田纳西河梯级开发的主要原因,河流综合治理与开发的主要措施。
5.河流梯级开发的前提是水能资源丰富,田纳西河流域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C正确。故选C。
6.甲地位于密西西比河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因此适宜的治理与开发措施应为发展种植业,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夏季气候温暖湿润,也有利于发展种植业。甲地附近北部是美国的玉米带,附近南部是棉花带。B正确。故选B。
〖2016年高考真题〗
(2016·浙江·高考真题)近年来,我国经济进入中高速增长为主要特征的新常态,同时部分行业产能过过剩严重。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十三五”规划中产业发展方向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该区域降低煤炭、钢铁、水泥等行业产能的主要原因是
①环境污染严重
②劳动力短缺
③矿产资源枯竭
④经济效益低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2.该区域按“十三五”规划发展,可以
①缓解就业压力
②有利于科技文化发展
③优化产业结构
④加快高耗能产业转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1.D 2.B
【解析】1.近年来,我国经济进入中高速增长为主要特征的新常态,该区域降低煤炭、钢铁、水泥等行业产能,主要原因是这些行业属于重工业,环境污染严重,①对。我国劳动力充足,②错。目前这些行业矿产资源没有枯竭,③错。属于传统工业,经济效益低,④对。D对,A、B、C错。
2.该区域按“十三五”规划发展,重点发展电子、装备、文化产业,需要劳动力素质提高,数量减少,可能增加就业压力,①错。要求劳动力素质高,有利于科技文化发展,②对。减少重工业比重,利于优化产业结构,③对。是减少高耗能产业,降低产能,不是转出,④错。B对,A、C、D错。
3.(2016·全国·高考真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罗讷河发源于瑞士境内的冰川,在法国境内的流域面积占流域总面积的94%,历史上曾是一条“野性”河流,经常洪水泛滥。19世纪以来,法国对罗讷河进行多次整治,并于1931年成立“国立罗讷河公司”,作为罗讷河综合整治和开发的唯一授权机构。下图示意罗讷河流域的地形。
(1)分别指出罗讷河上游(瑞士境内)、北部支流(索恩河)和地中海沿岸支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
(2)下表列出罗讷河整治不同阶段的主要措施。请在下列整治和开发目标中进行选择,完成下表。
整治和开发目标:防洪 改善水质 发电 增加生物多样性 土地开发 开采河沙 改善航运条件
(3)说明法国为整治和开发罗讷河而成立“国立罗讷河公司”的原因。
(4)说明“恢复弯曲河道及河道分汊”对恢复河流生态的作用。
【答案】(1)上游(瑞士境内):有春汛,夏季径流量大,冬季为枯水期。
北部支流(索恩河):全年径流量比较稳定,无明显枯水期。
地中海沿岸支流:夏季为枯水期,冬季为丰水期。
(2)①改善航运条件 防洪 ②发电 改善航运条件 土地开发(防洪)(注:填写顺序不分先后)
(3)因为河流跨多个行政区,涉及水资源利用、航运、防洪、发电、土地利用等多方面的利益,由国家唯一授权机构才能协调各行政区、各部门的利益,并从河流整体进行综合整治,以实现整治效益最大化。
(4)恢复河流的自然状态(自然河道、沿岸湿地等),扩展河道宽度,延长河流长度,降低河流流速和洪水峰值;恢复河流生态系统,增加生物多样性;增强河流的自然生产力和对污染的净化能力。
【详解】该题主要考查影响河流水文特征的因素,河流经流量的变化与河流的补给类型有关,结合材料和图示信息,可以知道该河发源于阿尔卑斯山,上游主要在瑞士境内,补给部分依靠季节性积雪融水和冰川融水补给,春季温度升高积雪融化,形成春汛。夏季温度高,冰川融化量加大,河流径流量大,冬季气温低,冰川不再融化,河流进入枯水期;北部支流(索恩河)主要位于温带海洋气候区,河流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由于全年降水均匀,所以全年径流量比较稳定,无明显枯水期。地中海沿岸支流,受地中海气候的影响,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因此夏季为枯水期,冬季为丰水期。
(2)该题主要考察河流的治理措施,整治河道,截弯取直,主要是增加河道的泄洪能力,减少洪涝灾害,开发河道的航运功能;梯级开发,整理河谷可以发电、改善航运条件,同时整理河谷可以利于本地的土地开发。
(3) “国立罗讷河公司”作为罗讷河综合整治和开发的唯一授权机构,拥有重要的作用与权力,此题可以借鉴田纳西河流域的管理局的建设的原因。因为河流跨多个行政区,涉及水资源利用、航运、防洪、发电和土地利用等多个方面的利益,有国家唯一授权机构才能协调各行政区、各部们的利益,河流流经地区较多,开发和整治困难较大,需严格的法律、法规和一个统一的机构作为保障,并从河流整体进行综合治理,以实现整治效益最大化。
(4)该问学生容易回答偏离成“洪涝灾害”而影响得分。关键是“恢复弯曲河道及河道分汊”与“恢复河流生态作用”的关系理解。河流生态修复的任务一是改善水文条件,二是改善河流地貌的特征,三是恢复濒危或特殊物种等方面,河流的弯曲度增加可以增加河流的长度、增加河道分汊可以增加河流的河网密度,进而增加水面面积和湿地的面积,恢复生物的生存环境,增加生物的多样性等作用;通过弯曲度的增加和分汊的增多,能够降低水流速度,增加水流的净化能力,进而恢复其自然生态功能。
【考点定位】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
【名师点睛】该题以罗讷河为背景材料,考查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具体考查河流的水文特征、流域的治理措施、河流生态的恢复等相关知识点,该题与田纳西河流域的治理与开发相似,有些答题点是可以借鉴的。第一题主要考查影响河流水文特征的原因,河流水量的季节变化与河流的补给类型相关,因此该题需要结合图示的地理位置和河流流经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判断其补给类型,继而判断补给水量的季节变化即可。第二题主要考查该流域整治和开发的目标,结合具体措施判断即可。流域开发以河流的利用与治理为核心,尤其是围绕河流的梯级开发,使流域内的生态环境和产业发展得到协调,社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其综合开发治理模式如下所示:
第三题,“国立罗讷河公司”的成立于“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的建立相似,可以进行知识迁移。第四题主要考查河流生态的恢复,“恢复弯曲河道及河道分汊”对河流的生态的作用可以从改善水文条件,改善河流地貌的特征,恢复濒危或特殊物种等方面分析。
4.(2016·全国·高考真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为建设生态文明,我国大力开发风能等清洁能源。风电建设成本高于煤电、水电。2009年5月,甘肃酒泉有“陆上三峡”之称的1 000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设项目获国家批准,其中的80%集中在被称为“世界风库”的瓜州县。下图示意瓜州等地年大风(≥8级)日数。
(1)分别与煤炭、水能相比,指出开发风能的优势。
(2)说明瓜州建设大型风电场有利的自然条件。
(3)分析瓜州建设大型风电场的不利区位条件。
(4)为保障电网的稳定性,还规划在瓜州建设规模较大的热电站作为调节电站。试解释为大型风电场配建调节电站的原因。
【答案】(1)与煤炭相比,风能为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与水能相比,开发风能不产生库区淹没等问题。
(2)有风:风能资源丰富(有“世界风库”之称),年大风日数多(近70天)。
有地:可供建设风电场的土地广阔(充足)或戈壁(难利用土地)广布,地形平坦。
(3)当地(经济落后,人口稀少)电能需求少;离东部(用户)较远(需长距离输电);当地基础设施(如电网等)不足;建设成本高(投资大),当地资金不足。
(4)风电极不稳定,配建热电站等可以调节、控制,以使电网输电平稳(当风力减弱时以热电站补充电量,当风力强劲时减少热电站发电量)。
【分析】本题考查能源资源的开发。
【详解】(1)和煤炭相比,开发风能的优势主要是环境方面;和水能相比,风能开发过程中需要移民少。
(2)本题考查建设风电场的有利自然条件,结合瓜州的地理位置(我国西北地区),可从该地区风能资源丰富、土地广阔、地形平坦等方面作出回答。
(3)本题考查建设风电场的不利区位条件,可从电能需求、输电距离、基础设施、资金等方面回答。从市场看,当地(经济落后,人口稀少)电能需求少,离东部(用户)较远(需长距离输电);风电的储存和输送是很大的问题,当地基础设施(如电网等)不足;风电建设成本高(投资大),当地经济落后,资金不足。
(4)我国季风气候显著,季风的不稳定性造成了风力发电的不稳定,只有建设热电站等作为调节电站,才能保障电网输电的稳定性。
【点睛】生态文明建设是近年来的重要话题,生态环境问题和能源开发问题也是高中地理的重要知识模块,该组试题以此为基础,设置了“与煤炭、水能相比,开发风能的优势”“瓜州建设大型风电场有利的自然条件”“瓜州建设大型风电场的不利区位条件”“为大型风电场配建调节电站的原因”四个问题,重点考查能源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是教材中“山西能源基地建设(人教必修三)”相关知识的拓展和迁移。考生应注意材料中“地理位置”“沙漠“隔壁”等有用信息的提取。其中第(2)问考查风电场的有利自然条件,若误从社会经济条件方面作出回答,则不仅浪费宝贵的考场时间,而且可能造成评卷时的误判,从而导致失分。因此,沉着认真的审题,回答时做到有的放矢,合理的组织语言,也是综合题得高分的关键。考生应在平时测试中有意识的注意到上述问题。
〖2015年高考真题〗
1.(2015·上海·高考真题)石油是工业的血液。认识我国石油资源开发和利用状况,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读图回答问题。
(1)归纳我国石油生产时空分布的基本格局。
(2)“我国部分地区油田资源已进入中晚期”,举例说明这一判断。
(3)概述2009年我国石油生产量与进口量的关系,说明2009年华东、华南的石油进口量与其他地区的差异及其原因。
【答案】(1)1999年:石油生产主要分布于东北,其他地区相对较少;北方多,南方少;陆上石油生产占主导地位,海洋石油生产相对较少。
2009年:东北、西北石油生产平分秋色;北方多,南方少,陆上石油生产占主导地位的格局保持不变
(2)由图可见东北的石油生产量逐步下降,进口量明显增加,这反映该地区油田开发强度大,储量有所减少,需要进口部分石油弥补储量不足带来的产能下降。这表明我国部分地区油田确已进入中晚期。
(3)关系:2009年我国石油进口量明显大于国内生产量;
差异:华东、华南石油进口量明显大于其他地区;
原因:华东、华南石油生产量远远满足不了本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必须依靠进口弥补缺口。
【分析】本题考查石油生产的时空分布与空间差异、石油生产的时空分布与空间差异。等知识点,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及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之间的关系。
【详解】(1)从时空分布来看我国石油生产,主要是对比在图示时间内,石油生产的变化及地区间的差异。1999年:石油生产主要分布于东北,其他地区相对较少;北方多,南方少;陆上石油生产占主导地位,海洋石油生产相对较少。2009年:东北、西北石油生产平分秋色;北方多,南方少,陆上石油生产占主导地位的格局保持不变。
(2)油田资源进入中晚期,石油产量将逐渐下降,该区域石油进口量增加。图中符合这一特征的地区为东北地区。由图可见东北的石油生产量逐步下降,进口量明显增加,这反映该地区油田开发强度大,储量有所减少,需要进口部分石油弥补储量不足带来的产能下降。这表明我国部分地区油田确已进入中晚期。
(3)通过各地石油生产量相加得到的数据与各地石油进口量相加得到的数据,两数据进行对比可知2009年我国石油进口量明显大于国内生产量。华东、华南石油进口量明显大于其他地区。这与华东、华南石油生产量小,两区经济发达,石油消费大,必须依靠进口弥补缺口有关。
〖2014年高考真题〗
(2014·重庆·高考真题)下图示意三峡库区滑坡频率(月滑坡次数占全年滑坡次数的百分比)与月均降水量关系。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表明该区滑坡多发的诱因是( )
A.年降水量少 B.夏季降水多
C.冬季降水少 D.降水季节分配均匀
2.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岸滑坡几率增大,主要是因为水库水体的( )
A.流速减小 B.流速加大 C.水位涨落 D.水位稳定
3.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区渔业天然捕捞量增加,其主要原因是( )
A.水生植物增加 B.水体富营养化
C.鱼的种类增加 D.水面面积扩大
【答案】1.B 2.C 3.D
【分析】该题考查水库库区自然地理特征及其整体性。
1.根据图中月滑坡次数占全年滑坡次数的百分比与对应月降水量的关系,可知降水量多的夏季,滑坡次数也多,所以图表明该区滑坡多发的诱因是夏季降水多,年降水量少,降水季节分配均匀,不易引发滑坡。所以选B。
2.三峡水库蓄水后,流速减慢了,水位稳定了,这不会引起滑坡,库岸滑坡几率增大,主要是因为水库水体的水位涨落,导致沿岸地区土质疏松。所以选C。
3.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区,库区水面面积明显增加,水量也增加,鱼的生存空间增大了,所以水面面积扩大是渔业天然捕捞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水生植物增加和水体富营养化不利于渔业的繁殖,鱼的种类不一定增加。所以选D。
〖2013年高考真题〗
(2013·上海·高考真题)2000年到2008年长江三角洲某地工业企业能源消耗总量翻了近两番,根据该地工业企业能源消费结构和单位GDP能耗变化图表,回答小题。
2000年
2004年
2008年
煤炭
83.43%
86.51%
89.99%
石油
16.23%
13.23%
9.84%
天然气
0.34%
0.26%
0.17%
1.2000年到2008年该地工业企业能源消耗基本特征是
①石油、天然气消费总量下降
②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未变
③石油消费量增幅低于天然气
④煤炭的消费比例不断增大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2.2000年到2008年该地工业企业能源消费总量翻了近两番的主要原因是该地
A.流动人口持续增加
B.工业企业技能改造严重滞后
C.高能耗企业比重增大
D.能源需求随经济发展而扩大
【答案】1.C 2.D
【解析】1.根据表中数据,可知该地工业企业能源消耗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未变并且煤炭的消费比例还在不断增大,石油、天然气消费比重下降,但总量不一定下降。故选C项。
2.2000年到2008年该地工业企业能源消费总量翻了近两番的主要原因是该地能源需求随经济发展而扩大,流动人口持续增加与之无关,根据图中单位GDP能耗在下降,说明工业企业技能改造效果明显,高能耗企业比重下降。D选项正确。
(2013·海南·高考真题)巴西东南部S州甘蔗种植面积居全国第一,其甘蔗主要用来生产燃料乙醇。该州集中了全国一半以上的燃料乙醇厂。随着国内外对燃料乙醇需求的增加,该州和巴西中南部地区更多的土地被开发为甘蔗田。据此完成题。
3.燃料乙醇厂相对集中在S州的主要原因是( )
A.接近原料地 B.接近消费市场 C.利用廉价劳动力 D.方便产品运输
4.燃料乙醇的大量使用会导致巴西( )
①碳排放量增加 ②能源消费结构改变 ③热带草原面积减少 ④蔗糖消费量下降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答案】3.A 4.B
【解析】3.本题考查工业的主导因素。工业的区位因素有原料、动力、市场、交通、政策等。利用甘蔗生产燃料乙醇,需要大量的甘蔗。S州甘蔗种植面积居全国第一,燃料乙醇厂集中中S州布局的主导因素是S州的原料丰富,所以选A项。
4.根据题意:“该州和巴西中南部地区更多的土地被开发为甘蔗田”,巴西中南部主要为热带草原气候,燃料乙醇的大量使用对甘蔗的需求量增大,导致热带草原的面积减少;大量使用燃料乙醇,使以常规能源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发生改变。乙醇燃烧过程中仍释放二氧化碳,但碳排放量比化石能源的碳排放量少,所以选B项。
5.(2013·山东·高考真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巴西盛产甘蔗,产量居世界首位。2012年4月至2013年3月,巴西甘蔗产量达5.6亿吨,其中一半以上用于生产乙醇,是世界第二大乙醇生产国,该国近半数汽车使用乙醇汽油。下图为巴西及周边区域图。
(1)分析巴西大量生产乙醇的主要原因。
(2)有人建议我国借鉴巴西的经验,以甘蔗或粮食作原料生产乙醇作为汽车燃料,试分析其利弊。
【答案】(1)原料丰富,石油资源短缺,市场需求量大。
(2)利:缓解能源紧张;优化能源结构(减轻大气污染,属可再生能源)。弊:造成粮食安全隐患。
【分析】本题以世界区域图为背景,考查比例尺的应用,考查巴西大量生产乙醇的主要原因,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详解】(1)巴西大量生产乙醇,主要是因为巴西生产甘蔗,原料丰富;另外,巴西石油资源短缺,对于乙醇的市场需求量大;
(2)汽车燃料由石油替换成乙醇作为汽车燃料,可能会产生的有利影响,有利方面主要是对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不利影响是从原料对粮食产生的安全隐患角度进行分析。我国以甘蔗或粮食作原料大量生产乙醇作为汽车燃料,会产生的有利影响: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改善环境;乙醇属于可再生资源;不利影响:可能会造成粮食安全隐患。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专题16 资源安全与区域资源开发利用-五年(2018-2022)高考地理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含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图中所示这一天所在的月份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12 交通——【全国通用】近10年(2013-2022)高考地理真题分项汇编(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专题12交通全国通用近10年2013-2022高考地理真题分项汇编解析版docx、专题12交通全国通用近10年2013-2022高考地理真题分项汇编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85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10 农业——【全国通用】近10年(2013-2022)高考地理真题分项汇编(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专题10农业全国通用近10年2013-2022高考地理真题分项汇编解析版docx、专题10农业全国通用近10年2013-2022高考地理真题分项汇编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35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