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高考真题解密】高考地理真题题源——专题15《资源安全与区域资源开发利用》母题解密(全国通用)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高考真题解密】高考地理真题题源——专题15《资源安全与区域资源开发利用》母题解密(全国通用)(原卷版).docx
    • 解析
      【高考真题解密】高考地理真题题源——专题15《资源安全与区域资源开发利用》母题解密(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
    【高考真题解密】高考地理真题题源——专题15《资源安全与区域资源开发利用》母题解密(全国通用)(原卷版)第1页
    【高考真题解密】高考地理真题题源——专题15《资源安全与区域资源开发利用》母题解密(全国通用)(原卷版)第2页
    【高考真题解密】高考地理真题题源——专题15《资源安全与区域资源开发利用》母题解密(全国通用)(原卷版)第3页
    【高考真题解密】高考地理真题题源——专题15《资源安全与区域资源开发利用》母题解密(全国通用)(解析版)第1页
    【高考真题解密】高考地理真题题源——专题15《资源安全与区域资源开发利用》母题解密(全国通用)(解析版)第2页
    【高考真题解密】高考地理真题题源——专题15《资源安全与区域资源开发利用》母题解密(全国通用)(解析版)第3页
    还剩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考真题解密】高考地理真题题源——专题15《资源安全与区域资源开发利用》母题解密(全国通用)

    展开

    这是一份【高考真题解密】高考地理真题题源——专题15《资源安全与区域资源开发利用》母题解密(全国通用),文件包含高考真题解密高考地理真题题源专题15《资源安全与区域资源开发利用》母题解密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高考真题解密高考地理真题题源专题15《资源安全与区域资源开发利用》母题解密全国通用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3页, 欢迎下载使用。
    【母题来源】2022年辽宁高考卷
    【母题题文】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镍矿是战略性资源。目前我国镍矿资源占全球总量3%左右,但消费量居全球第一。印度尼西亚低品位红土镍矿储量丰富,易开采,难冶炼。2006年后中国企业在印度尼西亚投资采矿。2014年印度尼西亚政府颁布禁止镍矿出口政策后,中国企业利用其全球领先的低品位红土镍矿规模化冶炼技术,开始在该国建设镍冶炼厂,产品大部分销往中国。下图为2006-2016年中国镍矿进口量及从印度尼西亚、菲律宾镍矿进口占中国镍矿进口总量之比变化图。
    (1)据图说明中国镍矿进口的基本特点。
    (2)分析中国镍资源安全存在的主要风险。
    (3)依据材料阐述保障中国镍资源安全的途径。
    【答案】(1)进口总量大、进口总量自2006年开始上升,于2013年到达顶峰,随后下降。从菲律宾进口量先下降后上升,从印尼进口量先上升后下降,直至2015年不再从印尼进口镍矿。
    (2)镍矿对外依存度高,本国镍矿储量占比小,人均量小且需求量大,价格波动对工业生产影响大,大规模涨价易造成本国含镍工业品成本提高。镍矿进口集中于少数国家。进口易受国外法规与国际关系影响。
    (3)进口多元化,从不同国家进口镍矿。提高技术水平,提高利用率与镍金属回收。对外合作,从国外进口加工过的镍板以减轻镍矿出口限制。提高镍资源的战略储备、积极探查国内未被发现的镍矿。通过加工技术和产量,提高对于镍矿、镍板与制成品的定价权。
    【试题解析】(1)从图中和材料中得知,镍矿在我国储量并不高,而进口总量大,且趋势为先升高后降低,根据曲线与柱状图判断出主要从菲律宾和印尼进口镍矿。根据材料描述,禁止镍矿出口,结合图表,推断我国无法从印尼进口矿石。而从菲律宾进口镍矿总量走高。
    (2)矿产资源本国储量小,但需求量大,是重要风险点。除此之外,镍矿作为战略资源,价格的波动会传导到工业生产的下游。进口越多元,资源安全程度越高,若只依赖于一两个国家,则存在地缘政治恶化的风险,造成较大的资源安全风险。
    (3)对于矿产资源,可以开拓不同进口渠道。而我国本身也要提高利用率,把废弃镍金属资源化。降低对外的依赖。同时,在拥有技术的情况下,可以在外投资设厂,扩大开放,进口镍板可以替代镍矿石。作为生产加工大国,我国也应该对原材料具有一定的定价权,以维护资源安全,防止原材料价格暴涨暴跌造成损失。在资源价格低的时候,国家可以增加收储,做好战略储备。
    【命题意图】本题背景取自于我国企业2022年遭遇的一次镍矿期货逼仓事件。我国某公司在印尼拥有采矿权、有工厂。本题借镍资源考察学生对于国家资源安全的相关理解。
    【命题方向】资源安全与区域资源开发利用是新高考的方向之一,考查的内容包括: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保障国家安全的资源、环境战略与行动等,本题主要考查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问题。
    【得分要点】经过长期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形成了煤炭、电力、石油、天然气、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全面发展的能源供给体系,技术装备水平明显提高,生产生活用能条件显著改善。尽管我国能源发展取得了巨大成绩,但也面临着能源需求压力巨大、能源供给制约较多、能源生产和消费对生态环境损害严重、能源技术水平总体落后等挑战。我们必须从国家发展和安全的战略高度,审时度势,借势而为,找到顺应能源大势之道。推动能源供给革命,建立多元供应体系。立足国内多元供应保安全,大力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着力发展非煤能源,形成煤、油、气、核、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多轮驱动的能源供应体系,同步加强能源输配网络和储备设施建设。推进绿色发展。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发展绿色金融,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实施国家节水行动,降低能耗、物耗,实现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和绿色出行等行动。
    【母题来源】2022年湖南高考卷
    【母题题文】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耕地由种植粮食作物改种非粮食作物的现象,称为种植结构“非粮化”。山东省种植结构“非粮化”率空间差异明显,2019年鲁中南山地丘陵地区明显高于鲁西北平原地区。下图示意山东省山脉水系分布。
    (1)鲁中南山地丘陵地区与鲁西北平原地区的种植结构“非粮化”率差异大,请从自然条件方面作出解释。
    (2)近年来,山东省部分经济发达地区种植结构“非粮化”类型逐渐由棉花、花生、蔬菜向蔬菜、瓜果转变,说明其变化的主要原因。
    (3)为保障粮食安全,请提出防止耕地种植结构“非粮化”的合理建议。
    【答案】(1)与鲁西北平原地区相比,鲁中南山地丘陵地区地形多样,气候温暖湿润,水、热、土组合多样,适宜种植多种农作物。(或与鲁中南山地丘陵地区相比,鲁西北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开阔,水、热、土组合相对单一,适合粮食作物规模经营。
    (2)经济发达地区对蔬菜、瓜果需求量变大;农户种植蔬菜、瓜果经济效益更高;农业生产技术经济条件好。
    (3)加大粮食种植补贴力度,提高粮食种植的积极性;推进耕地适度规模经营,增加粮食种植收益;改善粮食生产条件,提升农业科技水平,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严格耕地用途管制,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
    【试题解析】(1)根据图中信息和两个地区的名称可知,鲁西北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开阔,受地形影响,当地水、热、土组合相对单一,适合粮食作物规模经营,种植粮食的效益相对较好,从而使得“非粮化”率较低;而鲁中南山地丘陵地区地形多样,气候相对温暖湿润,使得水、热、土组合多样,适宜种植多种农作物,不适合粮食作物规模经营,因此种植其他经济作物的效益远高于种植粮食,因此“非粮化”率较高。
    (2)经济发达地区人口集中,城市化水平高,城市居民对蔬菜、瓜果需求量变大,使得当地农业中“非粮化”类型向蔬菜、瓜果转变,这是市场需求的结果;与种植棉花、花生等作物相比,农户种植蔬菜、瓜果经济效益更高,促使当地“非粮化”类型逐渐由棉花、花生、蔬菜向蔬菜、瓜果转变;蔬菜、瓜果种植对技术要求相对较高,而经济发达地区的农业生产技术经济条件好,有利于“非粮化”类型逐渐由棉花、花生、蔬菜向蔬菜、瓜果转变。
    (3)种植结构“非粮化”现象主要原因是种植粮食的经济效益较差,农民种植的积极性不够,因此应加大粮食种植补贴力度,提高粮食种植的积极性;提高种植粮食的经济效益还可以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入手,如推进耕地适度规模经营,提高机械化水平,从而增加粮食种植收益;提高种植粮食的经济效益还可以从技术投入入手,如改善粮食生产条件,提升农业科技水平,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防灾抗灾能力,从而提高农民种植粮食的积极性;还可以通过政策手段抑制种植结构“非粮化”现象,严格耕地用途管制,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
    【命题意图】本题以山东省山东省种植结构“非粮化”现象及山东省山脉水系分布示意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农业区位因素、农业结构转变、保障粮食安全的措施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和题中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树立粮食安全意思。
    【命题方向】资源安全与区域资源开发利用是新高考的方向之一,考查的内容包括: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保障国家安全的资源、环境战略与行动等,本题主要考查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问题。
    【得分要点】1、我国的粮食安全现状:我国政府历来重视粮食安全问题。当前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食物供给日益丰富,供需基本平衡。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以及人口增加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粮食消费量将呈刚性增长。而耕地减少、水资源短缺和气候变化等因素对粮食生产的影响日益突出,粮食增产的难度越来越大,致使我国粮食的供需将长期处于脆弱的平衡状态,保障粮食安全面临严峻挑战。2、我国的粮食安全战略:我国针对国情及粮食安全的形势,确立了“ 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指出要集中国内资源,重点保障口粮供给安全,做到谷物基本自给,并且高度重视粮食和食品质量安全。
    【母题来源】2022年山东高考卷
    【母题题文】1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泥炭地约占全球陆地表面的3%,却储存了全球约1/3的土壤碳。泥炭地开发利用方式的不同会导致碳排放量的差异。下图示意泥炭地开发利用的两种生产模式(a和b)。
    (假定:a模式产出的“畜产品”恰好可满足该模式需求;b模式中的“畜产品”与a模式中的等量,但从非泥炭地牧场中获取。)
    (1)计算两种生产模式碳排放量的差值(仅写出计算结果)。
    (2)我国三江平原某湿地保护区周边的大面积耕地曾经是泥炭沼泽,目前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结合图文资料,论述该地区在退耕还湿的过程中,借鉴香蒲生产模式可能对国家安全产生的影响。(要求:角度全面,逻辑清晰,表述准确。)
    【答案】(1)15.8(或-15.8)
    (2)答题角度:从碳排放与环境安全、湿地与生态安全、湿地与水资源安全、耕地与粮食安全等方面作答。从其他方面作答,言之有理亦可。
    层次要求:能提取材料信息进行具体分析;能结合区域特征进行辩证分析;能对不利方面进行思考,提出应对措施。
    【试题解析】(1)根据题意,由图片信息可知,a牧场生产模式排放的温室气体为32.7+2.7+16.7=52.1,b香蒲生产模式排放的温室气体为23.8+7.9+11.1+2.6-9.1=36.3,a模式与b模式碳排放量的差值为52.1-36.3=15.8。
    (2)本题答题角度:从碳排放与环境安全、湿地与生态安全、湿地与水资源安全、耕地与粮食安全等方面作答。从其他方面作答,言之有理亦可。层次要求:能提取材料信息进行具体分析;能结合区域特征进行辩证分析;能对不利方面进行思考,提出应对措施。
    示例:通过上题的数据可知,香蒲生产模式能够有效的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其生产过程中,充分利用泥炭地来固碳,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因此泥炭地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土地资源,通过其封存和储存碳的能力遏制气候变暖,降低由全球气候变暖引起的极端天气事件造成的国家安全威胁。同时泥炭地是湿地环境,退耕还湿可以扩大湿地面积,保护地球生物资源,维持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平衡,减少环境变化带来的疾病传播风险,降低未来流行病发生的风险,保障国家安全。退耕还湿可以扩大湿地面积,可以调蓄、净化地表水,减弱危害下游的洪水,在旱季又能提供水源,湿地对维持我国淡水储量和水质有重要贡献;香蒲生产模式在保护环境基础上,开发新资源,生产新材料,发展经济,促进湿地环境的经济可持续开发,构建绿色价值链,满足未来不断增长的资源需求。短期来看,三江平原是我国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基地,我国的粮仓,因此退耕还湿会减少粮食种植面积,导致粮食产量减少,减弱国家粮食安全;但从长期来看,通过退耕还湿,转变发展模式,不仅可以改善生态环境,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稳定的生态环境基础,同时湿地环境可以稳定土地的肥力,维持农业的生产力,确保粮食品质和营养,整体环境改善有利于粮食产量的稳定,保障粮食安全。
    【命题意图】本题以泥炭地开发利用的两种生产模式为情境,创新性地利用地理原理及地理模型,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区域可持续发展、资源、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等知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现象、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学科能力。考查学生的人地协调、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地理核心素养。
    【命题方向】资源安全与区域资源开发利用是新高考的方向之一,考查的内容包括: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保障国家安全的资源、环境战略与行动等,本题主要考查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
    【得分要点】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提取材料信息进行具体分析;能结合区域特征进行辩证分析。
    一、综合题
    1.(2022·山东山东·模拟预测)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耕地非粮化指在耕地上种植经济效益更高的经济作物、林果或养殖以及撂荒和种树等行为。近20年我国城市化、工业化迅猛发展,对农业和乡村产生了巨大的挤压效应,许多地方耕地非粮化行为十分普遍。经济水平、社会发展、政策调控和资源配置等多重因素驱动了耕地非粮化(见图甲)。下图乙为2018年我国各省级行政区耕地非粮化率统计图。
    (1)2018年新疆耕地非粮化率远高于吉林。从资源配置角度分析2018年两地耕地非粮化率差异原因。
    (2)研究表明,经济水平与社会发展相互促进,对耕地非粮化影响较大。说明城市化对耕地非粮化的作用。
    【答案】(1)新疆气候干旱(降水少),夏季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更适合棉花和瓜果蔬菜等特色优质农作物种植,粮食种植较少;吉林耕地资源丰富,集中连片,土壤肥沃,有利于大规模机械化种植粮食,获得规模效益。
    (2)种粮经济效益较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变大,降低农民种粮积极性;城市化改变居民对农产品种类的需求(使肉蛋奶、水果蔬菜等农产品的需求增加),影响农业种植结构;城市化使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农业劳动投入减少,耕地撂荒、种树现象增多。
    【分析】本大题以耕地非粮化和2018年我国各省级行政区耕地非粮化率统计图为材料,设置两道小题,涉及农业区位因素、农业结构转变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1)根据图中信息和两个地区的名称可知,吉林地形平坦开阔,土壤肥沃,受地形影响,当地水、热、土组合相对单一,适合粮食作物规模经营,种植粮食的效益相对较好,从而使得“非粮化”率较低;新疆高原、山地、盆地地区地形多样,气候干旱(降水少),夏季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使得水、热、土组合多样,适宜种植多种农作物,不活合粮食作物规模经营,因此种植特色优质农作物的效益远高于种植粮食,因此新疆耕地非粮化率远高于吉林。
    (2)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人口集中,城市居民对蔬菜、瓜果需求量变大,使得当地农业中“非粮化”类型向蔬菜、瓜果转变,这是市场需求的结果;与种植粮食作物相比,农户种植蔬菜、瓜果等的经济效益更高,促使当地“非粮化”类型逐渐向蔬菜、瓜果转变;经济发展,农业科技水平也不断提高,农业种植结构发生改变;种植粮食的经济效益较差,农民种植的积极性降低,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导致农业劳动投入减少,农村耕地撂荒、种树现象增多。
    2.(2022·河北唐山·二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红海新城(位置见下图)是沙特阿拉伯政府在2017年10月宣布兴建的一座析城市。该城市建成后所需的能源将全部通过就地大规模开发新能源来供应。为保障新能源供应的稳定性,当地需建设配套储能设施。2021年10月,中国某企业和沙特阿拉伯政府签约,将参与红海新城储能设施的建设。
    (1)指出红海新城选址的位置优势。
    (2)据图文材料推测红海新城最可能大规模开发利用的两种新能源并解释其自然原因。
    (3)从能源安全角度说明红海新城大规模开发利用新能源对沙特阿拉伯的积极影响。
    【答案】(1)临海,靠近海上交通要道;地处多国交界处附近等。
    (2)太阳能、风能。原因:当地纬度低,气候干旱,太阳能资源丰富;位于沿海,地表缺乏植被,风能资源丰富。
    (3)降低对油气资源的依赖(改善能源供应结构);掌握多种能源开发利用的技术和经验,为该国能源安全提供一定保障。
    【分析】本题以沙特阿拉伯建设红海新城为材料,设置了三个小题,涉及到新城选址位置优势、新能源开发等知识,考查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1)位置特征可以从经纬度位置、相对位置、海陆位置、交通位置等加以分析。红海新城位置的优越性主要体现在:西临红海,靠近国际重要航线通道,交通位置优越;北部邻近约旦、以色列、埃及等多个国家,有利于发展对外贸易与交往。
    (2)红海新城最可能大规模开发的两种新能源:太阳能和风能。原因分析:沙特阿拉伯纬度低,正午太阳高度较大,气候干旱,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太阳能资源丰富;气候干旱,地表缺少植被,临近海洋,风力作用强劲,风能资源丰富。
    (3)沙特阿拉伯油气资源丰富,但油气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为避免资源枯竭带来的不利影响,开发新能源有助于降低对油气资源的依赖;通过开发新能源,掌握多种能源开发利用技术和经验,为国家能源安全提供保障。
    3.(2022·北京通州·一模)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2021年12月13日,我国首个大型页岩气田——中国石化涪陵页岩气田累计探明含气面积达824平方千米,累计储量近9000亿立方米,占全国页岩气探明储量的34%。页岩气通过川气东送管道,源源不断地为长江经济带发展提供清洁能源,惠及沿线6省2市70多个大中型城市、上千家企业、2亿多居民。川气东送输气管道的修建历时三年,修建过程中遇到了多种自然灾害。
    (1)列举一种修建过程中可能遇到的自然灾害,并说明判断的理由。
    (2)分析涪陵地区开发页岩气的有利条件。
    (3)说明涪陵页岩气开发建设对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意义。
    【答案】(1)滑坡、泥石流
    滑坡:气源地(川渝地区),位于二、三阶梯的交界处,地势起伏大;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该地位于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泥石流:气源地(川渝地区),位于二、三阶梯的交界处,地势起伏大;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松散物多;该地位于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2)页岩气田含气面积大,储量丰富;采用管道运输,运量大,连续性强;供应区为长江经济带,市场广阔;近年来勘探技术的提高。
    (3)提供充足的气源,从数量上保障我国能源安全;提供清洁的气源,有利于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从质量上保障我国能源安全。提升了我国应对国际市场的冲击能力,有利于稳定我国的能源价格。
    【分析】该题以我国首个大型页岩气田——中国石化涪陵页岩气田相关信息为材料,设置了3个小题,涉及了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资源开发的条件、能源安全对我国的意义等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培养综合思维能力和区域认知能力。
    (1)气源来自于四川、重庆,沿途经过第二、三级阶梯交界处,因此沿途地势起伏大;加之西南地区处于板块交界处,地质条件复杂,地壳运动活跃,地表岩石较破碎,松散物质较多;位于季风气候区,降水季节变化大,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因此修建过程中可能遇到泥石流和滑坡灾害。
    (2)根据材料可知,涪陵地区页岩气占全国页岩气探明储量的34%,页岩气储量大;页岩气通过川气东送管道,源源不断地为长江经济带发展提供清洁能源,管道运输运量大,连续性强,加之不断运往长江经济带,市场广阔;随着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资源勘探技术渐趋成熟。
    (3)为我国提供了充足的气源,保障了我国能源在数量上的安全性;页岩气属于清洁能源,有利于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减轻环境污染,从质量上保障了能源的安全性;减轻了我国能源对外依赖性,提升了对国际市场各种风险的应对能力,利于稳定我国能源价格。
    4.(2022·福建·厦门双十中学模拟预测)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22年1月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指出:“坚持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饭碗主要装中国粮”。下图为中央气象台发布的2022年全国春播期预测图。
    材料二:下表为2021年浙江、江苏两省粮食产量相关信息。(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
    (1)推测图中甲、乙两地春播农作物的品种,并简析甲地能与乙地同时进入春播期的原因。
    (2)与浙江省相比,江苏省粮食生产的优势自然条件有哪些?
    (3)简要说明江苏省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上可以采取的措施。
    【答案】(1)甲地:小麦(春小麦);乙地:水稻。原因:①甲地地处西北风的背风坡(焚风的增温效应);地处内陆,晴天多(大陆性气候,降水少),(昼长长)太阳辐射或光照强,(大陆性气候,降水少),气温回升快(热量条件好);②农业技术进步,培育耐冻品种。
    (2)①地势平坦,平原面积比重大;②土壤肥沃;③河网密布(河湖众多),水资源丰富;④滩涂面积大,后备土地资源充足;⑤地处平原,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少(夏秋季受台风影响少)
    (3)①保证粮食耕地面积;(强调耕地面积)②提升耕地质量、培育优质种子、提高农业生产技术、加强农田管理,提高粮食单产;(强调提高单产)③提高粮食生产的机械化水平;(强调机械化水平)④加强农业水利建设,防范水旱灾害,防范病虫害,减少粮食损失;(强调防范灾害)⑤制定保证粮食生产的政策,支持粮食生产,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强调政策)⑥完善粮食储备制度,做好粮食储备工作(强调粮食储备)。
    【分析】本题以我国春播期与浙、苏两省粮食产量等材料为背景,设置3个小问,涉及农业区位因素及国家粮食安全等知识点,考查学生提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
    (1)甲地位于北方地区,主要农作物为小麦,能在春季播种的品种是春小麦;乙地为南方地区,春播农作物品种应是水稻。甲地纬度较乙地高,但与其能同时进入春播期的原因可从自然、人文两方面分析。自然原因主要分析甲地热量条件好的原因,据图可知,甲地地处内陆,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春季降水少、晴天多,且昼长较乙地长,光照时间长,气温回升快;且甲地地处河谷,为西北季风的背风坡,气流下沉增温,热量条件好。人为原因可从作物品种或耕作技术等方面分析,由于农业技术进步,培育出耐冻抗寒品种,对于热量要求不高,可于春季播种。
    (2)农业区位因素中,自然条件主要有气候、地形、水源、土壤等条件。由材料二可知,两省总面相当,但江苏省播种面积远大于浙江省,说明江苏省地势平坦,平原面积比重大,土壤肥沃;平原地形加之季风气候,河网密布,水资源丰富;且沿海滩涂面积大,后备土地资源充足;此外,在自然灾害方面,江苏省地处平原,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少,纬度相对较高,夏秋季受台风影响少。
    (3)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主要是保障、提高粮食产量并加大粮食储备。主要措施有:保护耕地面积不受侵占并提升耕地质量,培育优质种子、提高农业生产技术、加强农田管理,以此提高粮食单产和;提高粮食生产的机械化水平,以此提高粮食生产效率;在季风气候区,还要加强农业水利建设,防范水旱灾害及病虫害,减少粮食损失;从政府角度可以制定保证粮食生产的政策,支持粮食生产,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并且完善粮食储备制度,做好粮食储备工作。
    5.(2022·江苏南通·模拟预测)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种子被称为“农业的芯片”。20世纪70年代,海南逐步成为全国南繁育种基地,每年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数千名科技人员到海南从事南繁育种工作。新中国培育的约1万个农作物新品种中,约7000个经过南繁培育。目前,我国已有海南、甘肃、四川三大国家级育种制种基地。下图为我国三大国家级育种基地分布图。
    材料二:种质资源也叫品种资源或遗传资源,是指选育新品种的基础材料。近年来,我国种质资源不断萎缩,是种子净进口国。在海南自贸港政策大背景下,我国已在海南建设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
    (1)与甘肃、四川相比,简析海南育种制种的优势及原因。
    (2)简述海南建成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的社会经济条件。
    (3)简析海南建立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对国家粮食安全的作用。
    【答案】(1)特点:海南育种制种周期更短,可育种时间长,育种的种类更多。原因:海南地处热带,光热充足,降水丰沛,全年无霜冻,作物生长期更长;育种制种历史更久、知名度高,技术更先进。
    (2)海岛交通便利,便于种质资源引进和输出;具有一定的产业基础;自贸港的政策支持。
    (3)丰富种质资源,保障我国种质品种数量、质量安全;搜集全球优质种质资源,改良品种;依托优质种质资源,提高粮食单产,保障粮食安全。
    【分析】本题以我国三大国家级育种基地为材料,涉及农业区位因素、工业区位因素以及粮食安全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图片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识调用分析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海南纬度低,地处热带,热量充足,降水丰沛,作物生长快,育制种周期更短,与甘肃、四川相比,海南可育种时间长,育种的种类更多。根据材料,20世纪70年代,海南逐步成为全国南繁育种基地,说明海南育制种历史长、知名度高,经验丰富,技术更先进。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海南地处我国南部沿海,海运交通便利,便于种质资源引进和输出;根据材料,20世纪70年代,海南逐步成为全国南繁育种基地,具有一定的产业基础;同时,海南为自贸区,有政策支持。
    (3)根据材料,新中国培育的约1万个农作物新品种,约7000个经过南繁培育。因此,海南利用优越的区位条件建立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弓|进中转基地,可丰富我国的种质资源,保障我国种质品种数量、质量安全;有利于向全球引进优质的种质资源,选取、改良优质高产品种,可提高我国的粮食单产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6.(2022·河北保定·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广西独特的地理环境为农业生产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种植作物类型多样,其中粮食作物主要有稻谷和玉米,经济作物以甘蔗、木薯、油料和蔬菜为主。在农村劳务输出、城镇化与乡村振兴背景下,广西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数量与结构发生了极大改变,导致农业种植结构变化明显。粮经比是粮食作物种植面积与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的比值。下图示意2003~2018年广西农作物种植面积和粮经比变化。
    (1)分析2003~2018年广西农作物种植总面积变化的原因。
    (2)说明2003~2018年广西农业种植结构的变化,并指出提高广西土地种植效益的措施。
    【答案】(1)快速的城镇化、工业化发展,占用大量耕地;农业种植收益较低,农村劳动力输出增加,弃耕现象增多;受乡村振兴、生态建设、农业结构调整等影响,农村居民点和养殖等用地(非农作物种植用地)增长较快,退耕面积持续增加;生态破坏、自然灾害等导致耕地减少。
    (2)变化:粮经比由大于1转变为小于1,说明广西农业种植结构由以粮食作物种植为主转变为以经济作物种植为主。
    措施:加大政策和技术支持,保障耕地面积的数量和质量;优化农作物种植结构,提高农作物种植效益;发展符合广西复杂地形的农业种植机械化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完善农业水利设施,增强种植农业抵御自然风险的能力;改善交通条件和农作物产销条件,促进农民增收等。
    【分析】本题以广西农业发展状况为背景材料设置两小问,涉及影响农业发展的因素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等知识点,考查了学生阅读图文材料提取信息以及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学生的综合思维、区域认知以及地理实践力的素养要求较高,难度较大。
    (1)先根据图示信息明确农作物种植面积的变化,再结合文字信息从城市化与工业化、经济收入、劳动力、农业结构调整、政策、灾害等对耕地面积的影响角度分析农作物种植面积变化的原因。据图可知2003~2018年广西农作物种植总面积总体呈现下降趋势,从城市化和工业化角度来说,快速的城镇化、工业化发展,占用大量耕地;从经济收入来说,农业种植收益较低;从劳动力来说,农村劳动力部分外出打工,劳动力输出增加,使得弃耕现象增多;从农业结构调整来说,据材料“在农村劳务输出、城镇化与乡村振兴背景下”可知,受乡村振兴、生态建设、农业结构调整等影响,农村居民点和养殖等用地(非农作物种植用地)增长较快,退耕面积持续增加;从灾害角度来说,广西以山地丘陵性盆地地貌为主,地势起伏较大,生态破坏、自然灾害等导致耕地减少。
    (2)首先明确粮经比的概念,然后根据图中粮经比的数值大小(注意纵轴数值大小)及其变化说明广西农业种植结构的变化,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从保证耕地数量质量、优化种植结构、发展机械化、完善基础设施、改善农作物产销条件等方面提出措施。
    变化:据“2003~2018年广西农作物种植面积和粮经比变化图”可知大致在2012年,粮经比由大于1转变为小于1,说明广西农业种植结构由以粮食作物种植为主转变为以经济作物种植为主。
    措施:从保证耕地数量和质量来说,该地应该加大政策和技术支持,保障耕地面积的数量和质量;据材料“广西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数量与结构发生了极大改变”可知,该地应该优化农作物种植结构,提高农作物种植效益;因地制宜发展符合广西复杂地形的农业种植机械化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针对该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多旱涝灾害,故当地应该完善农业水利设施,增强种植农业抵御自然风险的能力;广西地形起伏较大,经济发展水平较落后,故当地应该改善交通条件和农作物产销条件,促进农民增收等。
    7.(2022·辽宁锦州·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马铃薯喜温凉,易种、耐寒、耐旱、耐贫瘠,富含淀粉、蛋白质、氨基酸及多种维生素、矿物质,脂肪含量少。2015年,农业部提出实施马铃薯主粮化战略,马铃薯成为继水稻、小麦、玉米后的我国第四大主粮。近年来,我国马铃薯产量全球占比接近1/4,但单产仍然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左图为我国四大主粮与世界平均单产的比较。
    材料二:根据自然条件、种植规模、产业化基础、产业比较优势的差异,本着不与其他主粮抢水争地的原则,农业部将我国马铃薯主产区规划为五大优势区,旨在逐步实现马铃薯生产品种专用化,种植区域化、生产机械化、经营产业化、产品主食化,形成马铃薯与谷物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右图为我国马铃薯优势区分布图;如表中数值代表我国部分地区马铃薯综合比较优势。
    (1)从地形、土地资源,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描述我国马铃薯优势区的分布特征。
    (2)从土地集约利用的角度,分析西南和西北地区马铃薯综合比较优势高的原因。
    (3)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角度,简述我国推进马铃薯主粮化的现实意义。
    【答案】(1)主要集中在海拔较高的(或地势第二阶梯的)东北大兴安岭、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地区以及南方低山丘陵地区;多分布在土地后备资源较为丰富、土地质量等级较低的地区;多分布在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贫困人口集中的地区。
    (2)两地区马铃薯种植规模大,集中度高,商品性强;土地贫瘠,与其他主粮相比,种植马铃薯的经济效益较高;西北地区干旱缺水,种植马铃薯可节约水资源;西南地区可利用冬闲地种植,提高耕地利用率。
    (3)相比我国传统的三大主粮,马铃薯单产高,增产潜力大,可增加我国粮食供给数量;马铃薯营养丰富,且脂肪含量低,有利于改善我国居民的膳食结构;占用优质耕地少,不与其他主粮争地抢水,有利于集约利用耕地资源和水资源。
    【分析】本题以马铃薯的相关图文为材料,涉及马铃薯优势区的分布特征、西南和西北地区马铃薯综合比较优势高的原因分析和我国推进马铃薯主粮化的现实意义等内容,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地理实践力等学科素养。
    (1)读图可知,从地形方面来说,我国马铃薯优势区主要集中在地势第二阶梯上海拔较高的东北大兴安岭、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地区以及南方低山丘陵地区;从土地资源优势来说,结合材料信息“本着不与其他主粮抢水争地的原则”,可知我国马铃薯优势区多分布在土地后备资源较为丰富且土地质量等级较低的地区,这些地区大多不适宜发展其他粮食作物,实现了不与其他主粮抢水争地;从经济发展水平来说,结合前面地形和土地资源,我国马铃薯优势区自然条件较差,农业等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贫困人口集中。
    (2)图中显示,西南和西北地区马铃薯优势区分布面积大,表明马铃薯的种植规模大,集中度高,所以总产量多,进而导致商品率高;西南和西北地区土地退化严重,土地贫瘠,不适宜种植其他主粮,而马铃薯“喜温凉,易种、耐寒、耐旱、耐贫瘠”,与其他主粮相比,马铃薯生长较好,种植马铃薯的经济效益较高;西北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干旱缺水,一般的粮食作物需水量较大,种植马铃薯则可以节约水资源;西南地区冬季土地闲置,利用冬闲地种植马铃薯,提高了当地土地的利用率。
    (3)根据左图可知,相比我国水稻、小麦、玉米等传统的三大主粮,马铃薯单产高,且与世界平均单产比较,可知,我国马铃薯单产较低,所以增产潜力较大,马铃薯作为我国第四大主粮,其广泛种植可显著增加我国粮食供给数量;马铃薯“富含淀粉、蛋白质、氨基酸及多种维生素、矿物质,脂肪含量少”,可知,马铃薯营养丰富,脂肪含量低,种植并食用马铃薯有利于改善我国居民的膳食结构;而马铃薯“喜温凉,易种、耐寒、耐旱、耐贫瘠”,占用优质耕地少,“不与其他主粮抢水争地”,有利于提高我国耕地资源和水资源的利用率,从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8.(2022·湖北武汉·模拟预测)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实施“藏粮于地”战略,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战略举措之一。土地在我国始终是十分紧缺的资源,耕地质量等级反映了由土地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条件所决定的土地质量差异。从优等地到低等地,土地生产能力从高到低。中等地和低等地一般称为中、低产田。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确立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图1示意我国各质量等级耕地占总面积的比例,图2示意我国各省区耕地平均质量,图3示意我国不同类型的中、低产田主要问题区域。
    (1)描述我国耕地质量的总体状况和空间分布特征。
    (2)从我国的中、低产田主要问题区域中选取一处,指出其主要问题,并提出其农田质量提升的措施。
    (3)说明我国不能过度依赖从国际市场进口粮食保证粮食安全的原因。
    【答案】(1)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数量少,中、低产田比例高,耕地资源总体质量欠佳;耕地质量总体从东南向西北降低。
    (2)东北及内蒙古地区:主要问题:中、低产田集中分布,黑土地土壤退化严重。农田质量提升的措施:黑土区用养结合,防治水土流失,改良培肥;风沙盐碱区实施保护性耕作,推广滴(喷)灌和水肥一体化技术,增施有机肥。华北平原地区:主要问题:中、低产田分布较广,耕层变浅,土壤蓄水保肥能力下降,地下水超采。农田质量提升的措施:发展节水灌溉技术,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改善耕层结构。长江中下游及南方区。主要问题:中产田分布较多,土壤酸化日益加剧,污染严重。农田质量提升的措施:治酸控污,低产坡耕地改造或退耕恢复植被。西北和黄土高原地区:主要问题:中、低产田集中分布,干旱缺水,土壤贫瘠,耕地退化和次生盐渍化严重,地膜残留污染严重。农田质量提升的措施:发展节水农业以及退耕还林还草,治理水土流失,防治次生盐渍化,回收残膜。青藏高原区:主要问题:中、低产田集中分布,生态脆弱,不利于农业生产。农田质量提升的措施:开展高原特色生态农田建设,恢复植被,减少水土流失,有效治理土地沙化现象。
    (3)我国人口多,粮食需求量大,国际粮食市场贸易量有限,难以满足我国庞大的粮食需求;国际形势动荡等不确定性因素影响国际粮食贸易。
    【分析】本题以“藏粮于地”重要战略和我国各质量等级耕地基本情况为试题背景,涉及我国耕地资源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等核心素养。
    (1)读图一,根据各质量等级耕地占总面积的比例数值大小比较,可知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数量少,中、低产田比例高,耕地资源总体质量欠佳;读图二,我国各省区耕地平均质量分布情况,耕地质量分布不均,总体从东南向西北降低。
    (2)读图三,选择东北及内蒙古地区。根据中国地理相关知识可知,该区域主要是黑土分布区,种植业发达,存在过度开垦的情况,中、低产田集中分布,黑土地土壤退化严重。内蒙古西部区域,发展灌溉农业,由于本区域降水少,蒸发大,因大水漫灌等不合理灌溉会引发次生盐碱化,另外该区域植被覆盖率低,离冬季风源地近,多风沙活动。针对以上问题,本区域农田质量提升的措施:应当适度发展耕作业,黑土区用养结合,防治水土流失,改良培肥;风沙盐碱区实施保护性耕作,推广滴(喷)灌和水肥一体化技术,增施有机肥。读图三,选择华北平原地区,根据中国地理相关知识可知,该区域主要问题:中、低产田分布较广,耕作历史悠久,过度开垦造成耕层变浅,土壤肥力下降,土壤蓄水保肥能力下降,因大水漫灌等不合理的耕作技术,农业需水量大,大量开采地下水造成地下水超采。农田质量提升的措施:发展节水灌溉技术,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改善耕层结构。读图三,选择长江中下游及南方区。根据中国地理相关知识可知,该区域主要问题:中产田分布较多,红壤广布,土壤酸化日益加剧,工农业污染增加,土壤污染严重。农田质量提升的措施:治酸控污,低产坡耕地改造或退耕恢复植被,提高植被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读图三,选择西北和黄土高原地区。根据中国地理相关知识可知,该区域主要问题:中、低产田集中分布,由于气候干旱,蒸发大,农业缺水,植被覆盖率低,土壤有机质含量低,土壤贫瘠,过度开垦,造成耕地退化,因大水漫灌等不合理灌溉,次生盐渍化严重,因春季回温慢,为了保证农业生产,大量使用地膜覆盖,造成地膜残留污染严重。农田质量提升的措施:发展节水农业以及退耕还林还草,提高植被覆盖率,治理水土流失,防治次生盐渍化,回收残膜。读图三,选择青藏高原区。根据中国地理相关知识可知,该区域主要问题:中、低产田集中分布,由于海拔高,气候寒冷,自然条件差,生态脆弱,不利于农业生产。农田质量提升的措施:应该因地制宜,开展高原特色生态农田建设,退耕还草,恢复植被,减少水土流失,有效治理土地沙化现象。
    (3)根据材料“土地在我国始终是十分紧缺的资源”和图中信息可知,我国耕地资源总体质量欠佳,粮食增产空间不大。根据中国地理相关知识可知,我国人口多,粮食需求量大,需要进口部分粮食,但是国际粮食市场贸易量有限,难以满足我国庞大的粮食需求;从外部原因看,国际形势动荡等不确定性因素,如战争、饥荒等,会造成国际粮食价格波动,增加进口粮食的不确定性,影响国际粮食贸易。
    9.(2022·江西南昌·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向世界郑重承诺,2030年实现碳达峰,即2030年起二氧化碳排放总量逐步下降。为降低单位GDP碳排放量,国家积极实施技术创新、能源变革和经济调整三大减排战略。下图是我国2020至2025年碳排放量变化统计图。
    (1)推测2020至2025年我国碳排放总量上升的原因。
    (2)分别说明三大减排战略对降低单位GDP碳排放量的积极意义。
    【答案】(1)经济规模扩大,化石燃料消耗增加。
    (2)技术创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能源变革:降低化石燃料消费比重;经济调整:压缩高能耗产业(提高高技术产业比重)。
    【分析】本题考查我国应对全球的变暖的减排措施。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同时考查学生的区域认识水平、综合思维能力、地理实践力以及人地协调观的核心素养。
    (1)读图可知,2020年至2025年单位GDP碳排放量下降,单位GDP能耗降低,但碳排放总量仍在上升,因此原因是经济规模扩大,化石燃料消耗增加。
    (2)根据材料“国家积极实施技术创新、能源变革和经济调整三大减排战略”可知,国家通过实施技术创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通过能源变革,积极开发新能源,调整能源消费结构,降低化石燃料消费比重,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通过经济调整:压缩高能耗产业,提高高技术产业比重,调整产业结构,降低能源消耗,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10.(2022·北京东城·二模)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卢旺达是非洲的内陆国家(下图)。
    基伍湖湖底蕴藏着丰富的沼气资源。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二氧化碳等,高浓度的沼气可导致人畜窒息死亡。近几年,卢旺达与刚果民主共和国计划合作开发基伍湖的沼气。
    (1)从国家环境安全的角度,阐明两国合作开发基伍湖沼气的理由。
    卢旺达自然保护区内动植物资源丰富,其中山地大猩猩是濒于绝种的珍稀动物。卢旺达政府重视山地大猩猩研究、保护和宣传,每年都会举行大猩猩幼崽的命名仪式。
    (2)列举设立卢旺达自然保护区的意义。
    【答案】(1)沼气是清洁能源,减少环境污染;基伍湖位于两国的边境,湖底沼气开发难度大、危险高,两国合作开发可减少湖底沼气带来的安全隐患,保障两国环境安全。
    (2)保护山地大猩猩等濒危物种;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提供科学研究基地;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促进生态旅游的发展等。
    【分析】本大题以卢旺达的基伍湖为背景材料,涉及基伍湖沼气的开发和设立卢旺达自然保护区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及综合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
    (1)沼气是经过微生物的发酵作用产生的一种可燃烧气体,是由生物质能转化来的,属于二次能源,并且是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利用沼气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基伍湖位于两国的边境,大量二氧化碳、甲烷、硫化氢气体聚集在湖底,湖底沼气开发难度大、危险高,甲烷燃烧爆炸导致湖水水位猛涨淹没湖区周围的低地和城市,甲烷爆炸的同时将会释放大量二氧化碳和硫化气体对湖泊周边居民造成生命威胁,两国合作开发可减少湖底沼气带来的安全隐患,保障两国环境安全。
    (2)材料中提到卢旺达自然保护区内动植物资源丰富,设立自然保护区可以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内山地大猩猩是濒于绝种的珍稀动物,设立自然保护区可以保护山地大猩猩等濒危物种;设立自然保护区可以保护生态环境,维护国家生态安全;自然保护区为动植物的保护和研究提供了科学研究基地;重视山地大猩猩研究、保护和宣传,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设立自然保护区还可以促进生态旅游的发展。
    行政区
    总面积(万平方千米)
    播种面积(千公顷)
    总产量(万吨)
    单位面积产量(公斤/公顷)
    浙江省
    10.55
    1006.7
    620.9
    6167.6
    江苏省
    10.72
    5427.5
    3746.1
    6902.0
    地区
    东北地区
    西北地区
    西南地区
    华南地区
    黄淮海地区
    2016年
    0.87
    1.71
    1.68
    0.74
    0.16
    2020年
    0.8
    1.64
    1.76
    0.82
    0.17

    相关试卷

    【高考真题解密】高考地理真题题源——专题14《生态安全与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母题解密(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高考真题解密】高考地理真题题源——专题14《生态安全与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母题解密(全国通用),文件包含高考真题解密高考地理真题题源专题14《生态安全与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母题解密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高考真题解密高考地理真题题源专题14《生态安全与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母题解密全国通用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1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真题解密】高考地理真题题源——专题10《河流地貌》母题解密(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高考真题解密】高考地理真题题源——专题10《河流地貌》母题解密(全国通用),文件包含高考真题解密高考地理真题题源专题10《河流地貌》母题解密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高考真题解密高考地理真题题源专题10《河流地貌》母题解密全国通用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8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真题解密】高考地理真题题源——专题08《城市与乡村》母题解密(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高考真题解密】高考地理真题题源——专题08《城市与乡村》母题解密(全国通用),文件包含高考真题解密高考地理真题题源专题08《城市与乡村》母题解密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高考真题解密高考地理真题题源专题08《城市与乡村》母题解密全国通用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2页, 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