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3(辽宁卷)-生物(全解全析)
展开2023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3【辽宁卷】
生物·全解全析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D | C | C | D | C | B | C | B | C | D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C | B | C | B | C | AB | ABD | B | BD | BD |
1.D【解析】A、欧文顿最初发现脂溶性物质更易通过细胞膜,推测细胞膜是由脂质组成的,A正确;B、罗伯特森认为生物膜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而且是静态的结构,B正确;C、流动镶嵌模型认为构成生物膜的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可以运动,说明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C正确;D、三层结构模型认为蛋白质在膜中的分布是均匀的、固定的,而流动镶嵌模型认为蛋白质分子在膜中的分布是不均匀,D错误。
2.C【解析】A、 图中显示是四分体时期,即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 ,每个四分体有2条染色体,图中有12个四分体,共24条染色体,A错误;B、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部分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叉互换,而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互换叫易位,属于染色体变异,B错误;C、一个四分体即一对同源染色体,C正确;D、着丝粒的分裂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此次分裂过程为减数第一次分裂,不会出现着丝粒的分裂, D错误。
3.C【解析】A、图中糖酵解的过程是葡萄糖氧化分解成丙酮酸等,是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A正确;B、丙酮酸通过线粒体外膜孔蛋白的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B正确;C、丙酮酸通过线粒体内膜时,需要H+梯度差协同转运,H+梯度差的建立需要消耗能量,C错误;D、丙酮酸进入线粒体后可以继续进行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产生二氧化碳和水,D正确。
4.D【解析】A、由分析可知,该遗传病是伴X显性遗传病,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A正确;B、由分析可知,个体3的基因型是XdXd,所以个体2是丈夫,个体1和3为性别不同的双胞胎,B正确;C、由分析可知,甲和个体3的基因型分别是XDXd、XdXd,C正确;D、个体1的基因型为XDY,与正常异性(XdXd)婚配,所生女儿一定患病,D错误;
5.C【解析】A、细胞周期中,细胞的分裂包括细胞核的分裂和细胞质分裂两个过程,A正确;B、前期核膜开始解体,形成的分散小泡在有丝分裂的整个过程中几乎都可看到,B正确;C、核基因的复制在S期发生,核基因的表达在M期也能发生,C错误;D、G2期时细胞中已有一对中心体,在分裂前期成对的中心体分开,其间有丝状纤维相连,D正确。
6.B【解析】A、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A正确;B、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突变和基因重组可为进化提供原材料,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B错误;C、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对有利变异的定向选择,可导致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使生物进化,C正确;D、自然选择学说科学地解释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多样性和适应性是不同的环境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D正确。
7.C【解析】A、“牧童经济”是指人类对自然界进行掠夺,破坏式开发利用,沙尘暴频发是人类过度砍伐森林、过度放牧导致森林、草原破坏引起的,A正确;B、因盲目毁林开垦造成高原山区出现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可使该地生物种类减少,营养结构结构发生改变,发生群落演替,B正确;C、栽种单一经济林木,生物种类单一,营养结构简单,会降低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C错误;D、植物可以防风固沙、涵养水源,植树、种草、加大防护林的建设和提高西北地区的森林覆盖率是防沙的有效途径,D正确。
8.B【解析】A、温室效应是大气中CO2增多造成的,减少CO2排放与大力植树造林可降低大气中CO2浓度,有利于缓解温室效应,A正确;B、CO2的排放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这一过程属于碳循环中返回大气中CO2的环节,B错误;C、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都参与碳循环过程,如消费者加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C正确;D、生态系统的碳循环中的“生态系统”是指生物圈,因此碳循环具有全球性,城市生态系统产生的CO2可以被其他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所利用,D正确。
9.C【解析】A、胰岛素是蛋白质,因此高温能破坏胰岛素的空间结构,使其肽链充分伸展,A错误;B、内质网能够对多肽链进行加工,高尔基体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因此,胰岛素原的剪切、加工与内质网和高尔基体有关,B错误;C、题意显示核糖体合成的多肽链,如前胰岛素原肽链,然后经过蛋白酶的作用切掉该肽链前端的肽段形成胰岛素原,胰岛素原依然需要蛋白酶的作用进一步加工形成由A、B两条肽链构成的胰岛素,C正确;D、胰岛素基因的一条DNA单链控制、编码A、B两条肽链,D错误。
10.D【解析】在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的DNA和RNA分布时,盐酸的作用是: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质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①错误;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与失水实验中,自变量是外界溶液的不同,因变量是液泡体积的变化,②正确;验证光合作用能产生淀粉的实验中,首先将实验植物做饥饿处理是为了排除叶片中原有的淀粉对实验结果的干扰,即是为了控制无关变量,③正确;调查人群中白化病的发病率时,应在人群中随机取样调查并保证调查的群体足够大以减少实验误差,④错误;用纸层析法可以分离植物细胞中的各种光合色素,⑤错误。综上所述,供选答案组合,A、B、C三项均错误,D项正确。
11.C【解析】A、选取样地时应随机取样,不能只选择群落中植被茂密的区域,A错误;B、由于S2群落生物量普遍低于S1,所以图中代表恢复群落生物量的是S2,B错误;C、未受干扰的原始林群落生物量高于恢复群落,因为未受干扰的原始林群落的光能利用率较高,C正确;D、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与该生态系统营养结构复杂程度有关,恢复群落营养结构复杂程度较低,其抵抗力稳定性要低于未受干扰的原始林群落,D错误。
12.B【解析】A、神经细胞有树突和轴突结构与精准释放神经递质无关,A错误;
B、细胞膜上磷脂和大多数蛋白质可以运动,因此细胞膜有一定的流动性,有利于进行胞吞胞吐,B正确;C、肾小管从原尿中重吸收水不消耗能量,C错误;D、为精子的运动提供能量的是集中在精子尾部的线粒体,D错误。
13.C【解析】A、该疫苗进入人体内环境后,吞噬细胞对抗原进行吞噬处理后,能将相应抗原呈递给T细胞,A正确;B、该疫苗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低温下蛋白质不易变性,该疫苗需在低温下运输和保存,以避免其在高温下丧失抗原特性,B正确;C、人体的效应T细胞并非都能诱导被SARS-COV-2侵染的细胞发生凋亡,因为人体的效应T细胞识别抗原时具有特异性,C错误;D、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不具有逆转录特性的单链RNA病毒,在人体细胞内繁殖时,其遗传信息传递包括RNA复制和翻译,无需碱基T参与,D正确。
14.B【解析】A、第3~9天,活病毒被清除的过程既有体液免疫,又有细胞免疫,A错误;B、由图可知,第7天,体内开始产生IgM抗体,说明B细胞已增殖分化为浆细胞,B细胞增殖分化需要抗原和辅助性T细胞的双重刺激以及细胞因子的作用,B正确;C、IgC抗体是人体第一次感染新冠病毒后产生的,不是记忆细胞受刺激后产生的,C错误;D、一种浆细胞只能分泌一种抗体,IgM和IgG两种抗体先后出现,说明新冠病毒不同的成分刺激B细胞分化为不同的浆细胞,D错误。
15.C【解析】A、根据以上分析可知,Ⅰ2个体酶切电泳后对应的片段为:19Kb的DNA条带中一定含有正常H基因,23Kb的DNA条带中一定含有h基因,A正确;B、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由于H基因酶切后可能只出现含h基因的条带,根据Ⅱ4个体的电泳后的条带,则且基因型为Hh,由于苯丙酮尿症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故Ⅱ4个体一定不是苯丙酮尿症患者,B正确;C、若Ⅱ4号个体长大后与正常异性婚配,则正常异性基因型为1/70Hh,那么生一个苯丙酮尿症的男孩的概率为1/4×1/70×1/2=1/560,C错误;D、若Ⅱ4个体经检查发现是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假设用B、b表示可知色盲性状的基因,则Ⅱ4个体的基因型为HhXBXb,其与正常异性婚配,正常异性的基因型为1/70HhXBY,生一个同时患两种病的孩子的概率是1/4×1/70×1/4=1/1120,D正确。
16.AB【解析】A、据图可知,图中载体蛋白具有与葡萄糖特异性结合的位点,故可知载体蛋白对物质的运输具有选择性,A正确;B、根据题干“两种构象状态可相互转变,若膜外侧溶质浓度高,则表现为溶质顺浓度梯度进入细胞”,故若膜外葡萄糖浓度更高,则状态A→状态B的转换可能更容易发生,以将葡萄糖转运进细胞,B正确;C、图示标注的浓度梯度可知,葡萄糖为顺浓度梯度进入细胞,且葡萄糖运输过程中载体蛋白的构象发生了改变,故其进入细胞的方式为协助扩散,不需要细胞提供能量,C错误;D、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中初步分解,故线粒体内膜上无葡萄糖的载体蛋白,D错误。
17.ABD【解析】A、很多时候引入外来物种是必要的,但在引入以前对其利弊要充分评估,对其带来的生态影响要做好充分的防范,避免盲目引入,A错误;B、亚洲鲤鱼在美国泛滥的原因主要是其适应性强,在当地几乎没有天敌也是重要原因,但引入外来物种的天敌要考虑其可能不只捕食引入的物种,还捕食当地的原有物种,带来更大的损失,B错误;C、外来物种的危害主要就是跟当地物种争夺食物和空间,影响当地物种的生存,破坏生物多样性,C正确;D、解决外来物种入侵的办法,只发挥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是不够的,还要考虑间接价值等,D错误。
18.B【解析】A、从图中可以看出甲菌在试管中分布范围小于乙菌,说明了乙菌的运动能力比甲菌强,A正确;B、为不影响菌的运动需选用半固体培养基,B错误;C、根据题意,黑色区域的面积大小反映两种菌运动能力的大小,而不能表示二者产生硫化氢的能力大小,C正确;D、微生物接种技术的核心是防止杂菌的污染,D正确。
19.BD【解析】A、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彻底水解的产物是相同的,A错误;B、设计合成种穿膜多肽 S-CRD属于蛋白质工程,需要通过改造或合成基因来实现,B正确;C、根据题干信息“冠状病毒家族S蛋白胞内半胱氨酸富集区(CRD)是S蛋白介导膜融合和病毒感染所必需的保守功能域,而采取与S蛋白竞争性抑制思路,最终设计合成了一种穿膜多肽 S-CRD”,说明CRD是和S蛋白竞争相应的位点,而不是直接抑制RNA复制来抑制病毒增殖,C错误;D、从图中看出加入CRD后,变异株的RNA复制量降低,说明该物质可以抑制病毒的增殖,且随着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增强,所以可能成为研发广谱抗冠状病毒药物的新型干预靶点,D正确。
20.BD【解析】A、人类出现白化病的根本原因是控制酪氨酸酶的基因发生了基因突变,A错误;B、决定ABO血型的基因IA、IB、i互为等位基因,遵循分离定律,B正确;C、单独考虑血型,由于Ⅱ-5为AB血型,基因型为IAIB,则Ⅰ-5个体的基因型可能为IAIA、IAi、IBIB、IBi、IAIB,共有5种基因型,3种血型。单独考虑白化病,Ⅱ-5为杂合子,Ⅰ-5可能为显性纯合子或杂合子,所以综合考虑两种致病基因,Ⅰ-5个体可能有5×2=10基因型,Ⅱ-3为AB血型,Ⅱ-4为O血型,所以Ⅲ-1为A型血的概率为1/2,C错误;D、设控制白化病的基因为a,Ⅱ-1基因型为aa,Ⅰ-1和Ⅰ-2的基因型均为Aa,Ⅱ-3基因型为1/3AA、2/3Aa,Ⅱ-4基因型为Aa,Ⅲ-1为Aa的概率为(1/3×1/2+2/3×1/2)÷(1/3×1/2+2/3×1/2+1/3×1/2+2/3×1/4)=3/5,Ⅱ-5和Ⅱ-6的基因型均为Aa,所以Ⅲ-2的基因型为1/3AA、2/3Aa,故Ⅲ-1与Ⅲ-2生育一个女孩,该女孩为白化病患者的概率为3/5×2/3×1/4=1/10,D正确。
21.3/8 N-1 父方 be或BE 不能
【解析】(1)纯合绿色种皮植株(BBee,♂)×纯合黄色种皮植株(bbEE,♀)→F1浅绿色种皮植株(BbEe)→F1(BbEe)自交→F2中浅绿色种皮植株(B_Ee)占(3/4)×(1/2)=3/8。
(2)①若是丢失一条染色体所致,则F1中黄色种皮植株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为(2N-1)条,该植株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的细胞中会形成(N-1)个四分体。
②若是一个基因发生了突变所致,则F1黄色种皮植株的基因型为bbEe或BbEE,应是父方产生配子时由于基因突变产生了基因型为be或BE的生殖细胞。
③若成因是--个基因发生了突变,则黄色种皮植株的基因型是bbEe或BbEE;若是去雄不彻底导致母本自交,则黄色种皮植株的基因型是bbEE,这两种情况下的自交后代都全部表现为黄色种皮,因此不能区分。
22.(1)正相关(2) 基因突变 不定向 频率(3)协同进化/共同进化
【解析】(1)根据表中数据可知,2005-2008年,住院患者该类抗生素人均使用量逐年增加,某种细菌对该抗生素的耐药率也逐年增加,故这种细菌耐药率的变化与抗生素的使用量之间存在呈正相关。
(2)细菌属于原核生物,不含染色体,故细菌耐药性差异可能是基因突变的结果;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该选择作用主要是通过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引起的。
(3)不同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协同进化(共同进化)。
23.(1)启动子、终止子和内含子
(2)HSA基因一段已知的核苷酸序列 EcoRI,PvitⅡ T4DNA连接酶
(3) 乳腺蛋白基因的启动子 受精卵 早期胚胎培养、胚胎移植
(4)提供细胞核的囊胚细胞的分化程度更低,更容易体现其全能性
【解析】(1)与基因组文库相比,cDNA文库的基因不含启动子、终止子和内含子等序列。
(2)利用PCR技术获取目的基因的前提是要有一段已知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以便根据这一序列合成引物。根据启动子和终止子的作用可知,目的基因应导入启动子和终止子之间。从图中看出,两者之间存在三种限制酶切位点,但是由于KpnI在质粒上不止一个酶切位点,所以应该选择EcoRⅠ和PvitⅡ两种不同限制酶的识别序列;根据PvitⅡ的酶切序列,切出了平末端,所以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应该用T4DNA连接酶连接质粒和目的基因。
(3)为保证目的基因成功表达,应将目的基因与乳腺蛋白基因的启动子等调控组件重组在一起通过显微注射法导入哺乳动物的受精卵中,要得到转基因的动物个体,需要用到早期胚胎培养、胚胎移植等技术。
(4)由于动物胚胎细胞分化程度低,恢复其全能性相对容易,而动物体细胞分化程度高,恢复其全能性十分困难,因此动物体细胞核移植的难度也就明显高于胚胎细胞核移植。
24.(1) 细胞 细胞毒性T细胞(2)BC
(3) 病原体刺激和细胞因子作用 特异 是针对某种特定的病原体
(4)卡介苗由减毒的牛型结核杆菌悬浮液制成的活疫苗,长期定期注射可能对人体的免疫系统造成一定的副作用
【解析】(1)据图分析,图示过程主要是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并使其裂解的过程,表示细胞免疫;b细胞可与靶细胞直接接触并使其裂解死亡,属于细胞毒性T细胞。
(2)图中的辅助性T细胞能分泌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可促进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也可促进T细胞增殖分化,故选BC。
(3)据图分析,非活化的巨噬细胞转变为活化状态的巨噬细胞需要的条件有:病原体(卡介苗)刺激和细胞因子的作用;特异性免疫是指并非人人生来就有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防御作用的免疫,二次免疫是指相同病原体再次入侵后引起的免疫过程,针对特定的病原体,故属于特异性免疫。
(4)卡介苗由减毒的牛型结核杆菌悬浮液制成的活疫苗,长期定期注射可能对人体的免疫系统造成一定的副作用,故不适于长期定期接种卡介苗来维持机体较高的免疫能力。
25.(1) tRNA(转运RNA) mRNA和核糖体
(2) 高于 IGF-1基因缺失儿童不能产生IGF-1,不能抑制垂体分泌GH
(3)将离体的软骨细胞分成三组,分别用细胞培养液、添加适量的GH的细胞培养液、添加适量IGF-Ⅰ的细胞培养液,在适宜条件下培养细胞后检测细胞增殖率
【解析】由图可知,垂体可分泌生长激素,生长激素能促进软骨细胞的增殖。生长激素还能促进肝细胞、肌细胞分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可促进软骨细胞的增殖,当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分泌增加后,还可抑制垂体分泌生长激素。
(1)生长激素的本质为蛋白质,蛋白质合成时,细胞中的tRNA可搬运氨基酸运到核糖体与mRNA结合形成的蛋白质的“生产线”上,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序列的蛋白质。
(2)据图可知,IGF-Ⅰ存在负反馈调节,若IGF-Ⅰ基因缺失,则机体不能合成IGF,不能抑制垂体分泌GH,对垂体分泌生长激素的抑制作用减弱,因此这类儿童体内GH水平应高于正常儿童。
(3)若要探究GH促进软骨细胞增殖的两条途径中,哪条为主要途径?则培养软骨细胞时添加的物质为实验 的自变量,因变量为软骨细胞的增殖率,实验中需要遵循对照原则,因此需要将离体的软骨细胞分成三组,分别用细胞培养液、添加适量的GH的细胞培养液、添加适量IGF-Ⅰ的细胞培养液,在适宜条件下培养细胞后检测细胞增殖率。
2023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3—生物(全析全解): 这是一份2023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3—生物(全析全解),共16页。
2023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3(全国乙卷)-生物(全解全析): 这是一份2023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3(全国乙卷)-生物(全解全析),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案】A,【答案】D,【答案】C,【答案】B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3(全国甲卷)-生物(全解全析): 这是一份2023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3(全国甲卷)-生物(全解全析),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