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全套2023届人教版高考地理考点剖析精创单元检测含答案
2023届高考地理考点剖析精创卷六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单元检测(人教版)含答案
展开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地理考点剖析精创卷六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单元检测(人教版)含答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六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考点20: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12题,25题)
考点21: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13-24题,26-27题)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说明:请将选择题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主观题写在答题纸上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人类活动会导致某些自然要素的变化,进而带动其他要素的变化,其中水是比较容易受人类影响的自然要素。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判断方框Ⅰ、Ⅱ、Ⅲ、Ⅳ相应内容的排序,正确的是( )
①土壤水增多
②库区蒸发量增大
③蒸腾加强
④植被覆盖率增大
A.①④②③ B.①③②④ C.②④①③ D.①④③②
2.图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
A.区域性特征 B.整体性特征 C.差异性特征 D.不稳定性特征
刚果河为非洲第二长河,流量大、流域面积广、水系发达。读刚果河流域示意图(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该河流流量大,河口处却未能形成三角洲,其原因最有可能有( )
①地处板块交界处,地壳持续下沉
②流域内植被覆盖率高,水土流失较轻
③中部为刚果盆地,泥沙在此处沉积,搬运至河口处的泥沙极少
④泥沙被强大的洋流带走⑤河口处地势落差大,水流急,泥沙不易沉积
⑥地处赤道附近,风力微弱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④⑥ D.②③⑤
4.下列选项能体现出图示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是( )
A.山地海拔高→水热充足→自然带类型多 B.纬度低→地形类型多样→植被类型多样
C.纬度低→热带雨林气候→河流水量大 D.中部为盆地→河水流速慢→含沙量大
四川绵阳官司河流域是我国长江中上游防护林重点建设区域。由于长期受人为因素影响,该流域内植被破坏严重,原生植被不复存在。20世纪80年代,流域内开启了以马尾松、柏木林等为建群种(群落的建造者,决定着整个群落的基本性质)的封山育林、营造防护林等林业工程。下图示意不同类型植被群落林下枯落物层持水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该流域植被遭破坏可能导致( )
①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
②水旱灾害发生频率增大
③风沙威胁严重
④生物多样性减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图示各类森林植被中( )
A.单一树种的枯落物层持水量较低 B.混交林的枯落物层持水性最好
C.针叶林比阔叶林枯落物层持水性好 D.栎类林的枯落物层持水性最好
三峡水利枢纽为季节性调节水库,采用“蓄清排浑”的运作模式。由于防洪和发电的需要,水库年内下泄量实行规律性调度,进而会对洞庭湖水位和泥沙淤积的变化及洲滩的出露、不同植物群落产生相应的影响。洞庭湖的植被类型主要有水生植被(生长在水域中,是鱼类的饵料来源)、草甸(2月底-3月初返青,春、秋季均能生长,多分布于洲滩上)、芦苇(株高3~4米,分布于海拔较高的浅水区,7-9月为开花生长期)和常绿阔叶林。下图为三峡工程运行前后洞庭湖口城陵矶月均水位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10月,三峡工程运行后,水位的变化利于糊区内大面积生长、发展的植被类型是( )
A.水生植被 B.草甸 C.芦苇 D.常绿阔叶林
8.洞庭湖水位增加最头的时间,三峡水库正处于( )
A.为防洪腾空库容 B.汛期时排泄洪水
C.为调水净化水质 D.保证下游河道通航
龙血树是索科特拉岛上的独特植物,其树冠茂密,形似雨伞(如下右图所示),叶片为蜡质。该树种主要分布于亚洲和非洲热带地区海拔较高的石灰岩地带,通常生长在干旱的半沙漠区,生长缓慢,一棵树需要几百年才能长成。龙血树受到损伤时,会流出红色的树脂,可用于提炼名贵中药——血竭。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9.下列关于龙血树的生长习性或生长状况,描述正确的是( )
A.喜湿耐涝 B.耐寒耐旱 C.自然更新能力差 D.喜肥沃土壤
10.龙血树枝叶向上生长形成巨伞树冠,其功能主要是( )
A.枝叶向上生长,积极获得更多阳光 B.巨伞树冠有利于提高光合作用强度
C.利于收集雨水并减少土壤水分蒸发 D.增加叶面蒸腾散热适应干热环境
黄山市某地种植菊花的经济效益高,当地农民便开垦坡地种植菊花,从而出现了较严重的生态问题(如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该地植被遭到破坏,导致水土流失严重,这体现了( )
A.同一区域地理要素相互制约的关系 B.不同区域之间地理要素相互制约的关系
C.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D.一个区域的变化影响到另一个区域
12.若此种活动不加以限制,而任由其发展,则最可能直接导致该地区( )
A.植物蒸腾作用增强 B.降水量增多
C.地表径流变化增大 D.地下径流增多
“银杏黄时秋意浓”,每至暮秋,银杏树便“尽换黄金甲”,当秋风袭来,遍地碎金,如梦如幻的浪漫景色吸引大量游人。下图为我国主要银杏观赏地分布及某地银杏大道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湖州的地带性植被为( )
A.常绿阔叶林 B.针阔叶混交林 C.落叶阔叶林 D.针叶林
14.与浙江湖州相比,辽宁丹东的银杏最佳观赏期较短,其原因是( )
A.丹东纬度高,气温低,银杏叶黄得早 B.湖州离海近,气温高,银杏叶黄得晚
C.丹东受冬季风影响大,银杏叶掉落快 D.湖州秋季阴雨天气多,银杏叶掉落慢
读理想大陆中高纬度地区自然带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上图反映的自然带主要分异规律是( )
A.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B.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C.从山麓到山顶的地域分异 D.非地带性
16.图中B区域的气候类型为地中海气候,则植被类型为( )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B.温带落叶阔叶林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亚寒带针叶林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读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丁地降水量及主要水汽来源是( )
A.大于300mm;大西洋 B.大于300mm;印度洋
C.小于300mm;印度洋 D.小于300mm;北冰洋
18.有关中亚地区的正确叙述是( )
A.中亚境内多为内流河、内陆湖
B.植被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
C.乌兹别克斯坦,银矿丰富,有“白金之国”之称
D.中亚地区西临海洋——里海
读从太行山至滨海平原土壤分布断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该区域土壤类型分布的差异体现了( )
A.垂直分异规律 B.地方性分异规律 C.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D.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20.导致该区域土壤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地方地形 B.地方气候 C.地表水系 D.地面组成物质
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一般低纬度地区的物种丰富度高于高纬度地区。山地中坡地的面积也会影响生物的数量,从而对物种的丰富度产生影响。下图示意秦岭主峰太白山不同海拔段的坡地面积和物种丰富度变化曲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太白山区物种丰富度最高的海拔和平均坡度最小的海拔范围分别是( )
A.1200m左右,700~900m B.1300m左右,1800~2300m
C.2000m,700~900m D.2200m,1800~2300m
22.太白山3500~3700m海拔段物种丰富度较低的原因最可能是( )
A.海拔高,气温低,冰川广布 B.山地坡度小,阴坡面积大
C.山地背风坡,降水少,光热不足 D.坡地面积小,海拔高,水热条件较差
下表为我国甲、乙两山基带气象要素及雪线高度资料表。读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坡向 | 甲山(海拔7782m) | 乙山(海拔7435m) | |||
南坡 | 北坡 | 南坡 | 北坡 | ||
基带 | 海拔/m | 1100 | 2920 | 1229 | 1848 |
年均温/℃ | 16.1 | 7.9 | 7.4 | 2.8 | |
年降水量/mm | 2276.6 | 512.1 | 96.1 | 519.2 | |
雪线高度/m | 4750 | 5000 | 4350 | 3980 |
23.据表中数据可以推断( )
A.甲山北坡相对高度大于南坡 B.甲山南坡的垂直带谱最丰富
C.乙山南坡的河流补给以雨水补给为主 D.乙山的森林蓄积量大于甲山
24.与乙山相比,甲山雪线分布特点形成的主导因素有( )
①纬度位置
②山体海拔
③水汽来源方向
④人类活动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
25.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6分)
浑善达克沙地是中国十大沙地之一,这里分布的温带榆树稀树草原生态系统在中国乃至世界都是一种特殊的生态系统。该沙地距北京180千米,是离北京最近的沙源。近几十年来,过度放牧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该地区榆树死亡、沙尘暴肆虐,严重影响了京津乃至整个华北地区的生态安全。当地政府因地制宜地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保护该地的生态环境。下图是浑善达克沙地温带榆树稀树草原分布示意图。
(1)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描述该地区过度放牧导致榆树死亡、沙尘暴严重的过程。(6分)
(2)说明浑善达克沙地的生态环境恶化对京津地区生产生活的影响。(4分)
(3)依据该地东西部自然环境的差异,说出当地政府保护生态环境应采取的不同措施。(6分)
2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苔藓是一种生长于永久冻土带的植物,而苔藓覆盖的地貌被称为苔原(又叫冻原,在冰岛语中意思是"无树的平原")。苔原的足迹遍布了冰岛四分之一的土地,成为冰岛地貌的一大特色。无论是连绵的山坡,还是荒蛮的火山岩地,甚至在墙头、树干上,到处都生长着一层厚厚的苔藓,它比冰岛人先一步成为冰岛的拓荒者。左图、右图分别示意冰岛位置及苔原景观。
(1)苔原成为冰岛地貌的一大特色,从自然环境方面对此做出合理的解释。(6分)
(2)苔藓比冰岛人先一步成为冰岛的拓荒者,分析苔藓对冰岛自然环境的改造作用。(6分)
(3)我国某校学生小明在冰岛旅游时发现冰岛面积仅有10.3万平方千米,人口为36.67万人(2020年7月),人口主要集在首都及其附近地区(占全国的2/3)。小明沿图示交通线路开始其旅途。图中的交通线路非铁路线,试说明理由。(6分)
2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8分)
伊春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森林覆盖率在80%以上,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红松原始林,被誉为“祖国林都”“红松故乡”。伊春地区动植物资源极为丰富,森林中栖息着60多种珍稀野生动物,有1390多种植物,是野生药材的丰产区,开发利用潜力巨大。由于过度开发森林资源,伊春市产生了生态环境问题。近年来,伊春市将生态建设作为发展的“根”和“魂”。下图为伊春市位置示意图。
(1)简析伊春地区动植物资源极为丰富的原因。(6分)
(2)简述伊春过度开发森林资源带来的环境问题。(6分)
(3)在伊春考察调研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态就是资源、生态就是生产力。请为伊春生态林区的可持续发展出谋划策。(6分)
答案以及解析
答案:1.A; 2.B
解析:1.根据图中箭头指向,修建水库可以导致①土壤水增多和②库区蒸发量增大,而库区蒸发量增大可以导致水库周围降水增多,则可知方框Ⅰ为①土壤水增多,方框Ⅲ为②库区蒸发量增大,水库周围降水增多可以使得④植被覆盖率增加,即方框Ⅱ为④植被覆盖率增加,A项正确。
2.图中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一个要素的变化会引起其它要素的变化,这种关系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答案:3.D;4.C
解析:3.该河流流量大,河口处却未能形成三角洲,与河流含沙量相关,其原因最有可能是流域内植被覆盖率高,水土流失较轻;中部为刚果盆地,大量泥沙在此处沉积,搬运至河口处的泥沙极少;河口处地势落差大,水流急,泥沙不易沉积,②③⑤正确。该河流位于板块内部,①错误;该河口地处赤道附近的几内亚湾,无强大的洋流,④错误;泥沙沉积与赤道附近风力状况无关,⑥错误。
4.能体现出图示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是纬度低,形成热带雨林气候,降水多,河流水量大,C项正确。
答案:5.B;6.D
解析:5.本题考查区域植被破坏产生的影响。由材料可知,该流域位于长江中上游地区,植被破坏可能会导致该流域内水土流失加重、水旱灾害频发、生物多样性减少等,①②④正确;该流域地处我国湿润地区,受风沙影响较小,③错误。综上可知,B项正确。
6.本题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读图可知,栎类林(阔叶林)枯落物层的持水量最高,持水性最好,B、C项错误,D项正确;单一树种林有柏木林、马尾松林和栎类林,三者的枯落物层持水量均较高,A项错误。
答案:7.B; 8.A
解析:7.本题主要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河流水位降低,会影响水生植被生长,A项错误;10月,三峡工程运行后,河流水位降低,洲滩出露,且10月正值秋季,草甸在洲滩上生长旺盛,B项正确;芦苇的开花生长期为7-9月,10月芦苇已经成熟,并不会大面积生长,C项错误;水位变化对常绿阔叶林影响较小,且常绿阔叶林并不会在短时间内大面积生长,D项错误。故答案选B。
8.本题主要考查湖泊水文特征。读图可知,洞庭湖水位增加最大的时间是5月,此时大部分地区进入雨季,为了防洪,三峡水库正在腾空库容,所以洞庭湖水位会急剧上升,A项正确;此时长江流域刚进入多雨季节,因此三峡水库此时是在腾空库容而非排泄洪水,B项错误;调水净化水质并不会增加洞庭湖水量,C项错误;洞庭湖水位上涨,表明河流水位较高,不需要水库放水调节水位,保证下游河道通航,D项错误。故答案选A。
答案:9.C; 10.C
解析:9.本题考查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读图文材料可知,龙血树生长地区所处纬度较低,常年气温高,气候干早,且多石灰岩分布,多为干旱的半沙漠区,所以其生长习性应为耐热、耐旱、耐瘠薄,故A、B、D错误;根据材料“通常生长在干旱的半沙漠区,生长缓慢,一棵树需要几百年才能长成”可知,其生长周期很长,所以自然更新能力差,故该题选C。
10.本题考查自然环境的整体性。龙血树向上生长的叶片和枝干利于收集水分并将其导流至根系,故A错误;巨伞树冠利于收集雨水,同时使地面阴凉,减少土壤中水分的蒸发,故B错误,C正确;蜡质叶片有利于反射太阳光、减少蒸腾,保存水分,故D错误。
答案:11.A;12.C
解析:11.某一区域植被遭到破坏,导致该区域水土流失严重,这体现了同一区域地理要素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A项正确。
12.植被遭到破坏,导致该地区植物蒸腾作用减弱,降水量出现减少的趋势,下渗减弱,地下径流减少,地表径流变化增大。
答案:13.A; 14.C
解析:13.本题考查植被类型的判断。湖州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带性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A正确。
14.本题考查自然环境的差异性。与浙江湖州相比,辽宁丹东银杏最佳观赏期较短主要因为丹东纬度高,受冬季风影响大,银杏叶掉落快,C正确。银杏叶黄得早晚与银杏最佳观赏期较短关系不大,A、B错误。湖州秋季阴雨天气多,会加快银杏叶掉落,D错误。
答案:15.A; 16.C
解析:15.读图可知,沿海地区水汽较充足,主要为森林植被。从沿海向内陆,距海越来越远,水分减少,自然植被逐渐过渡到草地、荒漠,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A正确;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不是该图主要体现的分异规律,排除B;图示自然带的分异规律与从山麓到山顶的垂直地域分异以及非地带性现象等无关,C、D错误。故选A。
16.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可知,地中海气候下的植被类型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C正确;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主要分布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温带落叶阔叶林主要分布在温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区,亚寒针叶林主要分布于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区。故选C。
答案:17.A; 18.A
解析:17.丁的东南方向是海拔较高的山地,受盛行西风影响,正处在来自大西洋湿润气流的迎风坡上,多地形雨,降水相对较多。结合等降水量线的分布来看,丁的年降水量应在300毫米以上。
18.中亚地区由于深居亚欧大陆内部,距海遥远,海洋湿润水汽难以到达,降水稀少,多内流河、内流湖,A正确。植被以温带草原、荒漠为主,B错误。乌兹别克斯坦棉花产量高,品质好,有“白金之国”之称,C错误。里海是内陆湖,不是海洋,D错误。
答案:19.B;20.A
解析:19该区域土壤类型的差异的形成是由于地形地势条件下的地下水资源条件不同而引起的分异,属于地方性因素引起的地方性分异规律,B正确;从太行山麓到滨海平原的水平空间变化,不是垂直分异规律,A错误;分布在同一纬度地带内,没有纬度地带分异规律,C错误;该地区降水条件没有明显变化,都位于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区,不是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故选B。
20.读图可知,导致该区域土壤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地方地形的变化,由冲积扇到冲积平原到滨海平原,地形发生变化,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发生变化,因此发育的土壤不同,A正确;地方气候都是温带季风气候;该区域可能是同一条河流的上中下游,地表水系没有变化;地面组成物质都是流水沉积物,沉积物颗粒大小与地形地势有关。BCD错误,故选A。
答案:21.B;22.D
解析:21.读图可知,图中点表示物种丰富度,太白山区物种丰富度随海拔变化呈单峰曲线变化,海拔1300m左右物种丰富度最高,海拔1300m以下物种丰富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海拔1300m以上物种丰富度随高度的增加总体上在减少;图中坡地面积最大的区域,坡地的平均坡度最小,所以平均坡度最小的海拔范围为1800—2300m。故B项正确。
22.太白山是秦岭主峰,地处亚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冰雪带分布较少,影响较小,A项错误;读图,3500~3700m海拔段,坡地面积小,说明其坡度较大,B项错误;太白山南坡为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C项错误;植物生长需要一定的水热条件,太白山3500~3700m段,海拔高,水热条件较差,坡地面积小,适宜生长的物种数量、种类也少,D项正确。
答案:23.B;24.C
解析:23.据表中资料,甲山南坡基带海拔高度低于北坡,因此甲山北坡相对高度小于南坡;甲山南坡的相对高度最大,其垂直带谱最丰富;乙山南坡的年降水量最少,河流补给应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乙山的雪线较低,森林蓄积量小于甲山。故B项正确。
24.与乙山相比,甲山年均温较高→雪线较高,年均温较高说明甲山纬度位置低于乙山;甲山南坡降水多于北坡→南坡为迎风坡→雪线南坡低于北坡,乙山北坡降水多于南坡→北坡为迎风坡→雪线北坡低于南坡,说明水汽来源方向影响雪线的分布。综上可知与乙山相比,甲山雪线分布特点形成的主导因素是①纬度位置、③水汽来源方向,C项正确。
25.答案:(1)过度放牧使得植被覆盖率下降;土壤裸露,风力侵蚀加剧,榆树根系出露,逐渐死亡;该地春季多大风,沙地缺少榆树根系的保护,导致沙丘活化,流动沙丘面积扩大,沙尘暴严重。
(2)加剧京津地区风沙威胁,降低大气能见度,影响交通安全;扬沙污染大气、水,威胁人体健康;强风摧毁建筑物及公共设施;弥漫的黄沙影响精密仪器的生产和使用。
(3)东部:降水较多,土壤水分条件较好,可选种耐旱树种,小面积造林。西部:降水少,土壤水分条件较差,可采用封沙育草、设置草方格沙障等措施。
解析:第(1)问,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进行过程描述:过度放牧→牲畜过度啃食草类→植被覆盖率下降→土壤表层裸露→风力侵蚀加剧→榆树根系露出地表→根系死亡→榆树死亡→沙丘活化→流动沙丘面积扩大→沙尘暴严重。
第(2)问,分析如下:①该地区距离京津地区近,且位于京津地区冬季风的上风地带→京津地区沙尘暴的沙源地之一。②沙尘暴产生的扬沙天气,使能见度降低→易引发交通事故。③沙尘不仅会伤害人们的眼睛和呼吸系统,损害人体健康,而且对精密机械、精密化工等行业有严重的影响。
第(3)问,按因地制宜的原则,宜林则林、宜草则草,该地区降水较少,在降水相对较多、土壤水分条件较好的东部,可选种耐旱树种,小面积造林;而在降水相对较少的西部,土壤水分条件较差,可采用封沙育草、设置草方格沙障等措施阻固流沙。
26.答案:(1)冰岛冬季长夏季短,全年低温潮湿,土壤冻结,不利于树木生长;苔藓类植物可以生长在火山熔岩区冷却的熔岩上,汲取水分和营养物质,其他植物不适宜在此生长;位于高纬度地区,风力强盛,苔藓植物为抵御低温、大风的气候,紧贴地面或岩石表面生长,滋生大片苔藓类植被的天然冻原带,形成独特的生物环境。
(2)苔藓的生长、繁殖、更替能够改善区域土壤发育条件(促进岩石的分解,形成土壤);苔藓植物一般生长密集,有较强的吸水性,能够固定泥土,因此有助于保持水土(可以防止水土流失);苔藓植被带为其他生物生存创造条件,如可作为鸟类及哺乳动物提供充足的食物和栖息繁衍场所等。
(3)冰岛面积小,人口少,分布集中,对铁路运输需求小;修建铁路成本高,技术和维护管理难度大等。
解析:(1)从纬度、气候、土壤等方面考虑。纬度高,气温低,其他植物难以生存;以寒带气候为主,温度低;土壤以火山岩为主,不适合其他植物生长。
(2)从改善环境、保持水土、促进生物多样性考虑,分析苔藓对冰岛自然地理环境的改造作用。苔藓的根部可以释放酸性物质腐蚀岩石,促进分解。苔藓吸水性强,可以保持水土。苔藓为其他生物提供栖息地和食物。
(3)可以考虑当地的经济条件,地质条件以及对交通的需求等方面,便知道冰岛面积狭小,人口较少,对铁路的需求较少。
27.答案:(1)地势起伏较大,有利于发育丰富的垂直自然带;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适宜多种动植物生存;人口密度小,自然环境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开发历史较短,生态环境良好。(3点即可)
(2)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植被遭到破坏,其涵养水土功能减弱,引发水土流失;地表径流变化幅度增大,水旱灾害频发。
(3)依托丰富的野生药材资源,发展相关产业;选择性采伐森林与更新造林相结合;鼓励保护性的开发方式,如生态旅游;加强林区的管理和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加强环保教育,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3点即可)
解析:第(1)问,区域动植物资源的丰富程度主要与地形、气候、开发历史、人类活动程度等有关。
第(2)问,森林资源过度开发带来的环境问题可根据森林资源的服务功能,从水旱灾害频发、生物多样性减少以及水土流失等方面分析。
第(3)问,生态林区的可持续发展措施可从资源的开发利用及相关产业的发展、生态环境的保护等方面来回答。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地理考点剖析精创卷十六中国地理单元检测(人教版)含答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地理考点剖析精创卷十五世界地理单元检测(人教版)含答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地理考点剖析精创卷十产业区位因素单元检测(人教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