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3年中考押题预测卷
2023年中考押题预测卷01(温州卷)-科学(全解全析)
展开这是一份2023年中考押题预测卷01(温州卷)-科学(全解全析),共14页。
2023年中考押题预测卷01(温州卷)
科学·全解全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0分,每小题3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A | A | C | D | D | B | D | B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
C | D | D | D | A | C | A |
|
1.A
【解析】A.草履虫的身体只有一个细胞,因此属于单细胞生物,故A正确。
B.根、茎、叶在结构层次上属于器官,故B错误。
C.一块骨是由几种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一个器官,故C错误。
D.一棵橘树的结构层次可表示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植物没有系统这个层次,故D错误。
故选A。
2.A
【解析】A、实验①和②中不同的量是水的温度,所以对比实验①和②,可探究水的温度对溶质在水中溶解速率的影响,选项正确;
B、实验②和③中不同的量是固体溶质颗粒的大小和水的体积两个量,所以对比实验②和③,不能探究水的质量对溶质在水中溶解速率的影响,选项错误;
C、实验②和③中不同的量是固体溶质颗粒的大小和水的体积两个量,所以对比实验②和③,不能探究固体溶质的颗粒大小对溶质在水中溶解速率的影响,选项错误;
D、实验①和③中不同的量是固体溶质的颗粒大小、水的体积和水的温度,所以对比实验①和③,不能探究固体溶质的颗粒大小对溶质在水中溶解速率的影响,选项错误,故选A。
3.C
【解析】A、钠离子是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形成的,与核内的质子数无关,钠离子和钠原子属于同种元素,所以核内质子数相同;故A说法错误;
B、钠离子是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形成的,故钠离子核外电子数比钠原子少一个,都属于钠元素,所以核电荷数相同,故B 说法错误;
C、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得到钠离子,所以钠原子和钠离子核外电子数不同,故C说法正确;
D、钠离子是钠原子失去一个核外电子形成的,与核内的中子数无关,所以核内的中子数相等,故D说法错误。
故选C。
4.D
【解析】A.太阳大气层从内到外分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人们肉眼所见到的太阳的光亮表面,即为光球层,故A错误;
B.太阳系是银河系中的一个星系,太阳系的中心是太阳,在茫茫太空中,由成千上万,乃至几十万几百万颗恒星聚集而成的球状星团,构成了银河系的骨架。它们的中心就是银河系的中心,故B错误;
C.太阳是恒星,它在宇宙中是运动的,故C错误;
D.太阳活动强弱的主要标志是太阳黑子,故D正确。
故选D。
5.D
【解析】A.新冠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但具有能繁殖等生物特征,新冠病毒属于生物,故A错误。
B.“新冠肺炎”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传染病,故B错误。
C.病原体是指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生物。因此新冠病毒属于病原体,故C错误。
D.从传染病的角度分析,给健康人接种新冠疫苗属于保护易感人群,故D正确。
故选D。
6.B
【解析】A.根据题意知道,“金属冰块”放入饮料中,应是吸收饮料的热量,迅速使饮料温度降低,故A错误;
B.“金属冰块”放进饮料中能迅速降低饮料温度,说明饮料在降温过程中会放热,故B正确;
C.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所以,“金属冰块”中混合液的熔点和其凝固点一致,故C错误;
D.水和酒精混合后是相互会渗入对方分子间隙,使体积减小,物质的分子没有发生变化,即发生的是物理变化过程,故D错误。
故选B。
7.D
【解析】A.番茄的果实是由子房发育而成的,故A错误。
B.番茄的种子是由胚珠发育而成的,故B错误。
C.番茄的根是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器官,故C错误。
D.番茄的叶是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故D正确。
故选D。
8.B
【解析】小球与水平面间的摩擦可以不计,所以,小球在水平面内不受力作用,始终与列车一起向前做匀速直线运动,当小球沿如图中的虚线从A点运动到B点,根据惯性的知识可知,那么列车和桌子的速度慢下来,小球要保持以前的速度继续运行,所以,会向前运动,而小球向南拐弯,是因为桌子跟着列车向北拐弯,而小球要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C
【解析】A.锂的原子序数为3,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锂原子的质子数为3,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在反应中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只是改变锂和氧气的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没有改变,物理性质可能发生改变,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Li2O2是化合物,锂元素在该化合物中显+1价,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故氧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D、该反应是由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D
【解析】A.由生活经验可知,靠近巴克球的地方磁场强,离巴克球远的地方磁场弱,即巴克球周围存在的磁场分布是不均匀的,故A错误;
B.巴克球周围存在磁场,不存在磁感线,磁感线是为了描述磁场的性质而引入的假想曲线,故B错误;
C.巴克球周围各点的磁场方向是不同的,故C错误;
D.磁体对含有铁、钴、镍等物质的物体有力的作用,故D正确。
故选D。
11.D
【解析】A、青铜表面的绿色物质中含有碱式碳酸铜,含有铜元素,说法正确;
B、 青铜是铜、锡的合金,因此青铜属于金属材料, 说法正确;
C、黄金可以打造成很薄的“金面”,体现了黄金具有良好的延展性,说法正确;
D、 “金面”光亮如新说明金的活动性较弱,“青铜"锈迹斑斑,说明铜的活动性强于金,说明错误
故选:D。
12.D
【解析】A.读图可知,进食前0.5小时内血糖含量低于90毫克/100毫升,正确。
B.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进食后血糖含量升高主要是小肠吸收了葡萄糖,正确。
C.胰岛素能加速血糖的分解,降低血糖的浓度,进食后胰岛素含量增加是由于血糖含量升高引起的,正确。
D.第1.5小时以后血糖含量下降是由于胰岛素含量增加,促进血糖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成非糖类物质引起的,错误。
故选D。
13.A
【解析】A.水中的倒影是光的反射现象,是光射向水面在水面被反射,进入人眼,故A错误。
B.近视的成因是晶状体过厚或眼球前后径过长,使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前方,故B正确。
C.小科拿出携带的放大镜观看远处的廊桥,放大镜是凸透镜,此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可以看到了桥倒立的像,这个像是实像,故C正确。
D.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当眼睛向方框远离时,从A点远离到B点时,所看外面景物范围的大小变化如图:
因此看到外面范围逐渐变小。
故选A。
14.C
【解析】A、活泼金属与酸反应也能产生气体,故该物质不定是碳酸盐,故错误;
B、氯化银也不溶于稀硝酸,白色沉淀可能是氯化银,该溶液中可能含银离子,故错误;
C、烧杯内壁有水珠,说明生成有水,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可知,该气体组成一定含有氢元素,故正确;
D、pH试纸变蓝色,说明溶液呈碱性,但不一定是碱,也可能是盐,如碳酸钠溶液呈碱性,故错误。
故选C。
15.A
【解析】①物块C向右移动时,水平方向上受向右的推力,水平面向左的摩擦力和AB对C向左的摩擦力,竖直方向上受重力和支持力和杆AB的压力,共6个力,故①正确;
②木板AB在竖直方向上受重力和物块C对它的支持力的作用,在水平方向上受木块C对它向右的摩擦力,故②错误;
③物块C受到的重力、地面对它的支持力以及木板AB对它的压力,所以物块C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它的支持力不是一对平衡力,故③错误;
④以杆为研究对象,杆受重力G和C对它的支持力F支,两力臂如图所示: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得 水平力F由A向B缓慢匀速推动木块,F支的力臂在减小,重力G及其力臂lG均不变,所以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知,在整个过程中支持力在逐渐增大;由于支持力逐渐变大,且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可知杆对物体C的压力也逐渐变大,根据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可知,C和木板间、C和地面间的摩擦力逐渐增大,由力的平衡条件知,水平推力F也逐渐增大,故④正确。
综合分析只有①④正确。
故选A。
二、填空题(本题有7小题,每空2分,共42分)
16. 无性 种群 突变
【解析】(1)无性生殖指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亲本直接产生子代的生殖方式。扦插、嫁接都属于无性生殖。
种群是指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的一个群体。普陀山上所有的普陀鹅耳枥属于一个种群。
(2)太空育种是将作物种子搭乘返回式卫星送到太空,利用太空特殊的环境诱变作用,使种子细胞中基因突变,再返回地面培育作物新品种的育种新技术。太空育种能诱发生物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17. 光合作用 植物的蒸腾作用散失水分,降低了叶片的表面温度,进而使周围温度降低
【解析】(1)通过光合作用,绿色植物能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吸收并转化为能储存能量的有机物;
(2)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酸性的碳酸,化学方程式为;
(3)植物通过蒸腾作用散失水分,降低叶片温度,从而达到降低周围温度的效果。
18. 印度洋 地壳 A
【解析】(1)根据图示可知,此次地震是由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引起的。
(2)如图乙为地球内部地核、地幔和地壳3层结构示意图,A处为此次地震震源所在的位置,A处位于地壳层上。
(3)当地震来临时,要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及时将身边的书包或柔软的物品顶在头上;有时间时快速离开教室,跑到空旷地方去;来不及外逃时,双手抱头躲避在卫生间墙角或坚实的家具下,亦可转移到承重墙较多、面积较小的房间内.假如地震时迅速于高处跳楼逃生或乘电梯快速下楼都是不正确的,那样有生命危险,在高压电线附件有触电的危险,陡坡处有坠物滚落的危险.如不幸被埋压在废墟下,应该保持体力,不要大声呼喊,最好用敲击的方式求救。故选A。
19. 大气压 小 密度小
【解析】水从进水管口吸入,从出水管口快速喷出,流体流速快,压强小,进气管下端口水的流速大,压强小,与进气管口形成压强差,在大气压强的作用下,将空气压入水中。
根据液体沉浮条件,气体密度小,与水流一起从出水管口喷出时,喷出的气泡会上浮。
20. 改变力的方向 省力 9600
【解析】(1)图乙中使用了定滑轮,定滑轮的特点是不省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根据图乙中的杠杆可知,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因此杠杆为省力杠杆。
(2)作用在杠杆上的阻力、阻力臂以及动力、动力臂,如下图所示:
已知直角三角形OBE中,OB=5m,BE=3m,故
OE==4m
由F1L1=F2L2可得 F1==9600N。
21. 裂变 非生物 可遗传 40 置换
【解析】(1)核裂变和核聚变都能释放能量,但是又有区别,目前对于核裂变是可控的,如核电站是利用原子核发生的核裂变产生的核能来发电的,对于核聚变过程是不可控的,例如氢弹爆炸式利用核聚变释放能量;
(2)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光、温度、水、空气等非生物因素,另一类是生物因素,核污水中的放射性物质属于影响海洋生物的非生物因素;放射性物质可能影响人类的DNA,造成基因损害,由此导致遗传物质的变化所引起的变异属于可遗传的变异;
(3)①由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则锆元素的原子序数为40,由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可知,一个锆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40;
②由方程式可知,该反应是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
22. 3 尿素、尿酸 设:可生成水质量为x
x=0.9千克
答:可生成水0.9千克。
【解析】(1)由图可知,航天员呼吸生成水,将航天员的尿液净化得到水,二氧化碳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生成水和甲烷,故目前空间站通过物质循环获得水的途径共有三条,其中尿液净化时必须除去尿液中的尿素、尿酸等代谢废物;
(2)详见答案。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有4小题,其余每空3分,共36分)
23. B D
【解析】(1)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中,除了电压表与定值电阻并联外,其它的元件都是串联,变阻器接线要“一上一下”。分析实物图可知,只需将电压表与开关相连的导线从开关上断开,然后改接在定值电阻右端接线柱上即可,如下图所示
(2)分析表格数据可知,电流表的示数随电压表示数的增大而增大,并且电流值与电压值的比值不变,因此电压表测量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而电流表测串联电路的总电流,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A.电流表将定值电阻、电压表和变阻器短路,电源可能被烧坏,故A不符合题意;
B.当变阻器的滑片移动时,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都会发生改变,与题意不符,故B不符合题意;
C.电流表与电压表并联,电路连接错误,故C不符合题意;
D.电压表、定值电阻、电流表和变阻器串联,由于电压表的内阻非常大,因此电流表的示数几乎为零。变阻器的滑片移动时,微小的阻值改变几乎对电路没有影响,即电压表的示数保持不变,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4. 碱 取适量洗涤液于试管中,滴加氯化钡溶液,无明显现象(洗涤液中不含有硫酸钠)。 干燥管中白色固体变蓝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9.6
【解析】(1)蓝色固体可能是Cu(OH)2的理由是:Na2CO3溶液呈碱性,溶液中存在OH-。
(2)蓝色固体已洗净时洗涤液中不含有硫酸钠,硫酸钠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判断蓝色固体已洗净的方法及现象:取适量洗涤液于试管中,滴加氯化钡溶液,无明显现象;
(3)若通过定性实验验证了猜想③正确,则氢氧化铜受热分解生成水和氧化铜,水和硫酸铜反应生成蓝色固体五水硫酸铜,碳酸铜分解生成氧化铜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干燥管中白色固体变蓝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根据“已知:受热易分解[的分解温度为,的分解温度为]”和图中数据可知,氢氧化铜受热分解生成水的质量=32.0g-28.4g=3.6g。
设:氢氧化铜质量是x。
x=19.6g。
答:可以计算得到的质量为19.6g。
25. 选择同一品种、大小和成熟度一致且无机械损伤的新鲜荔枝果实,将其分成6组,每组数量相等,装入保鲜袋并作好标签后,分别放入相应温度的恒温箱中 在其他条件都相同时,在5~30℃之间,X酶活性随着温度的升高增强 机械损伤的荔枝易发生褐变,从而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解析】(1)这里要求补充部分,实际是考察结合本实验,如何控制单一变量,其中实验材料选择和分组要体现一致,因此选择同一品种、大小和成熟度一致且无机械损伤的新鲜荔枝果实,将其分成6组,每组数量相等,装入保鲜袋并作好标签后,分别放入相应温度的恒温箱中。
(2)由图中曲线整体变化是随温度的升高(5~30℃范围内)而升高,即荔枝果皮褐变面积百分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加。而果皮褐变面积百分率是多酚氧化酶活性的体现,多酚氧化酶能够氧化果皮中的一些无色物质,形成褐色物质,因此酶活性越高,果皮褐变面积百分率越大,反之越小。所以可以得出的结论为:在其他条件都相同时,在5~30℃之间,X酶活性随着温度的升高增强。
(3)削皮(机械损伤)后的苹果和马铃薯容易发生褐变,推导机械损伤的荔枝果实也会容易发生褐变,从而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6. 避免杂菌对实验的干扰 A无青霉素、B有青霉素 抗药性 这些取自培养基A上的菌落之前没有接触过青霉素
【解析】实验方案:
(1)灭菌绒布在实验过程中起到接种环的作用,所在接种前要进行消毒,除去绒布上原有的杂菌,以免干扰实验,使实验结果不准确。
(2)通过分析比较,培养基A与培养基B的区别就是培养基B上有青霉素,而培养基A中不含青霉素,青霉素是本实验的唯一变量。
预期结果:
一段时间后,如果B系列培养基上没有细菌长出,说明接种的这些菌落都没有抗药性。而如果B系列培养基上都有部分菌落长出,且它们的数目和位置都是一样的,则这些菌落的产生说明细菌对青霉素具有抗药性。
验证推理:
根据B系列培养基上长出的这些菌落位置,找到培养基A上的原对应位置,然后取这些菌落转接种到含青霉素的培养基C上,若这些菌落都能生长,说明这些菌落的抗药性是原已存在的,不是青霉素诱导出来的,是因为A培养基的原对应位置所取的菌落之前没有接触过青霉素。
四、解答题(本题有6小题,第27题6分,第28题6分,第29题7分,第30题6分,第31题9分,第32题10分,共44分)
27. 肾脏 当患者的血液经过透析装置时,可以过滤掉废物,同时透析液可以提供人体所需物质进入血液,最后经净化后的血液流回人体内 肾小管 例如:肺泡中氧气向血管扩散,血管中二氧化碳向肺泡中扩散等(合理即可),(细胞失水,细胞吸水,肺泡处气体交换,组织细胞处气体交换) B
【解析】(1)肾脏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其结构和功能单位是肾单位,肾脏功能是形成尿液,排出体内的代谢废物,维持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当其发生病变后人体内毒素不能及时排出,会影响内环境的平衡。血液透析是肾衰竭患者的有效治疗方式,其原理是:在透析仪器中,通过导管与患者的动脉和静脉相连,管内有一种半透膜,膜外是特殊药液——透析液,其成分与血浆相似。当患者的血液经过这些导管时,其中的废物就透过半透膜扩散到膜外透析液中去,而透析液还可以向患者的血液提供人体所需要的物质。最后经过透析的、除去废物的血液再由静脉流回人体内。
(2)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因此一定浓度的渗透液替代了肾单位中肾小管的重吸收功能。利用浓度差异控制物质扩散方向的例子:如用盐腌萝卜时,由于萝卜细胞液的浓度小于盐水溶液的浓度,会导致萝卜细胞失水,从而导致萝卜软缩。
(3)A.要安全用药,根据病情需要,正确选择药物的品种、剂量,过量服药对身体有害,A错误。
B.积极参加文娱活动、体育锻炼,是健康的生活方式,B正确。
C.长期大量喝高糖高盐饮料、会导致营养过剩,使身体偏胖,C错误。
故选B。
28.(1)2.20
(2)解:设纯碱样品中Na2CO3的质量为x
=
x=5.3g
答:纯碱样品中Na2CO3的质量为5.3g。
(3)解:由图可知,实验1、2溶液的质量没有减少,发生的反应是:Na2CO3+HCl=NaHCO3+NaCl,第三次实验中,生成气体的质量=40.00g+10g−49.56g=0.44g,说明开始发生反应:碳酸氢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第四次实验生成气体的质量=49.56g+10g−58.68g=0.88g,即10g稀盐酸能够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0.88g二氧化碳
设10g稀盐酸的溶质的质量为y
=
y=0.73g
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100%=7.3%
答: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7.3%。
【解析】(1)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整个过程中产生二氧化碳质量=20g+60g−77.80g=2.20g,故填2.20。
(2)见答案
(3)见答案
29.(1)9V;(2)15Ω;(3)135J
【解析】解:(1)由图可知,R1和R2并联,电流表A2测的是R2支路的电流,电流表A1测的是干路电流,即总电流;由并联电路电流的规律可知通过R1的电流 I1=I-I2=1.5A-0.6A=0.9A
并联电路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等于电源电压,则电源两端的电压 U=U1=I1R1=0.9A×10Ω=9V
(2)由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可知R2两端的电压 U2=U=9V
电阻的阻值
(3)10s内电流通过整个电路所做的功 W=UIt=9V×1.5A×10s=135J
答:(1)电源两端的电压为9V;
(2)电阻R2的阻值为15Ω;
(3)10s内电流通过整个电路所做的功为135J。
30.垄台有利于排水防涝,降水时顺沟排水,干旱时顺沟灌溉;垄作地表面积比平地面积增加约20%~30%,使土壤受光面积增大,光合作用强烈,植物体内积累的有机物就多;垄向一般取南北走向。能最大大限度的利用光照,提高光合作用,从而提高了马铃薯产量。
【解析】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当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大于呼吸作用分解的有机物时,植物体内的有机物就积累起来,有机物中的淀粉转变为可溶性糖。长期实践发现,马铃薯等农作物种在垄台上耕作比平地耕作产量更高,原因是:垄台有利于排水防涝,降水时顺沟排水,干旱时顺沟灌溉;垄作地表面积比平地面积增加约20%~30%,使土壤受光面积增大,光合作用强烈,植物体内积累的有机物就多;垄向一般取南北走向。能最大大限度的利用光照,提高光合作用,从而提高了马铃薯产量。垄台土层厚,土壤疏松,空隙较大。能促进根的呼吸作用,保证植物正常生长。
31. CO2 相等质量的“镁粉”和MgCO3消耗稀盐酸的质量不同 设与碳酸镁反应消耗的氯化氢的质量为x,
x=3.65g
所用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设与氢氧化镁反应消耗的氯化氢的质量为y,
y≈5.286g
消耗盐酸的质量为
故表格中m的值为84.0 MgCO3和Mg(OH)2
【解析】(1)碳酸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水和二氧化碳,所以烧杯③中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2)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和取“MgCO3和“镁粉”样品4.2g,逐滴加入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直至粉末恰好消失,消耗的盐酸质量不相等,可知“镁粉”中不只含有MgCO3一种物质。
(3)解析见答案。
(4)为确定“镁粉”的具体成分,同学们认为还需要补充如下实验:取“镁粉”和MgCO3各4.2克,加入足量稀盐酸,生成相同条件下的气体体积分别为952毫升和1120毫升;
设MgCO3的质量为m,则,解得m=3.57g,消耗盐酸的质量为;“镁粉”中另一种物质的质量为4.2g﹣3.57g=0.63g,消耗稀盐酸的质量为61.9g﹣49.3g=12.6g,则设4.2g该物质消耗稀盐酸的质量为n,则,解得n=84g,故“镁粉”中除MgCO3外的另一种物质为Mg(OH)2。
32. 不变 1.5N 见解析
【解析】(1)浮筒A处于漂浮状态,浮力等于重力,当容器中水位升高时,浮筒受到的重力不变,浮力不变,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变,浸入液体中深度不变,由p=ρgh可知底部受到液体压强不变。
(2)A受到的浮力
A受到的拉力
B受到的浮力
(3)注射器向内注射空气后,浮子中的水被排出,重力减小,浮力不变,所以细绳的拉力会增大,使得下降。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年中考押题预测卷02(杭州卷)-科学(全解全析),共15页。
这是一份2023年中考押题预测卷01(温州卷)-科学(全解全析),共14页。
这是一份科学(温州卷)2023年中考考前最后一卷(全解全析),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