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 声音——2023年小升初科学教科版专题复习四年级上册
展开专题1 声音 专项复习
〔知识点梳理〕
第1课时 听听声音
- 周围的声音可以分为动物的叫声、自然界的声音、人类生产生活发出的声音。
- 不同的声音有不同的特点,描述声音的词汇有高、低;强、弱;悦耳、刺耳等。
- 音叉是一种发声仪器,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
- 声音有高低强弱的变化。
第2课时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 轻轻弹拨皮筋、横向拉动皮筋,皮筋振动,能发出声音。
- 用手轻轻触摸正在发声的钢尺、鼓面、音又等物体,会感觉到物体在振动。
- 用击打过的音叉轻轻接触水面,水面会产生波纹,这说明音叉振动了。
- 振动是指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
- 吹竖笛时,竖笛发出悦耳的声音,是因为竖笛中的空气在振动。
- 人的发声器官是声带。当我们发声时,声带变紧,并快速振动,产生声音。声带越紧,发出的声音越高。
第3课时 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 只要鼓声足够大,我们在教室的任何一个位置都会听到,这说明声音是向四面八方传播的。
- 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玻璃罩内闹钟的声音逐渐减弱,最终听不到了。这说明空气能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 把耳朵贴在桌面上听到的抓挠桌面的声音更清晰,说明桌面能传播声音,且传播效果比空气好。
- 用击打后的音叉轻轻触及水面,水面上会产生波纹,是因为音叉还在振动,而且引起它周围的水也在振动。
- 将击打后的音又浸入水中,我们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说明水能传播声音。
- 通常固体>液体>气体。
- 空气是传播声音的重要物质,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 在月球上,由于没有空气,两个人即使相隔不远,也不能互相通话,听不到声音,必须要使用电子通信设备。
- “土电话"是通过拉紧的棉线传播声音的。
第4课时 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 我们的耳朵可分为外耳、中耳、内耳。
耳朵的结构 | 作用 |
耳郭 | 收集声音 |
耳道 | 传递声波到中耳 |
鼓膜 | 将声波转化为振动 |
听小骨 | 振动传递到内耳 |
耳蜗 | 将振动转化为听觉信号 |
听觉神经 | 将听觉信号传递到大脑 |
- 耳朵的结构及作用。
- 我们如何听到声音:物体振动→空气振动→鼓胶振动→听小骨将振动传到内耳→听觉神经一→大脑。
- 鼓膜很薄而且有弹性,即使是很轻的声音,它都会产生振动。
- 保护我们听力的方法:远离噪声、控制物体发声、阻断噪声的传播。
- 如果将手放在耳后,并朝向声音发出的方向,这是增大耳郭,从而我们听到的声音会更加清楚。
第5课时 声音的强与弱
- 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越强;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 我们可以通过用不同的力量敲击鼓面来改变鼓发出声音的强弱。轻轻敲击鼓面振动幅度小,声音就弱,用力敲击鼓面振动幅度大,声音就强。
-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通常把轻重不同的声音称为声音的强弱不同。
- 轻轻拨动钢尺,尺上下振动的幅度小,发出的声音弱;反之尺子上下振动的幅度大,发出的声音强。
- 用不同的力量拨动拉开一样长的橡皮筋。用力越大,橡皮筋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越强。用力越小橡皮筋振动的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第6课时 声音的高与低
- 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快慢决定的。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得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
- 做实验时,每次实验要重复3次,这样可以避免偶然性,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 用相同的力拨动钢尺时,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发出的声音越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发出的声音越低。
- 敲击水量不同的玻璃杯,水越少声音越高,水越多声音越低。
- 吹奏水量不同的玻璃杯,水越多声音越高,水越少声音越低。
- 影响声音高低的因素:
(1) 声音的高低和振动部分的长度有关。越短声音越高。
(2) 声音的高低和发声体的粗细有关。越细的声音越高。
- 我们可以将声音高低的变化音调分为4个等级,分别是高、较高、较低、低。
第7课时 让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
- 靠弦的振动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的乐器有二胡、小提琴、吉他、古筝等
- 弦的音高和弦振动部分的长度、弦的粗细、弦的松紧程度有关。
(1) 弦振动的部分越短,声音越高;
(2) 琴弦越细,声音越高;
(3) 琴弦越紧,声音越高。
- 我们常见的乐器二胡、小提琴、吉他、古筝等,是靠弦的振动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
第8课时 制作我的小乐器
- 制作我的小乐器,可以从粗细、长度、高矮来调试不同的音。
- 小常识:
(1) 敲击水量不同的玻璃杯,水越少声音越高,水越多声音越低。
(2) 当橡皮筋拉得一样长时,用力拨声音就强,轻轻拨声音就弱。
(3) 振动的物体有松有紧,(如:橡皮筋)紧的声音高,松的声音低。
(4) 振动的物体有粗有细,(如:琴弦)细的声音高,粗的声音低。
(5) 振动的物体有长有短,(如:钉子)短的声音高,长的声音低。
(6) 振动的物体有大有小,(如:碗)小的声音高,大的声音低。
【专项习题】
一、选择题
1.(2022秋·四年级单元测试)老师平常都要求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这里的大声朗读指的是声音的( )。
A.音高 B.音量 C.音色
2.(2022秋·广东珠海·四年级统考期末)在一次实践活动课上,小明、小红两位同学用纸杯和线绳制成了“土电话”(如图所示),并进行了通话。这种现象说明了( )。
A.固体能传播声音 B.液体能传播声音 C.气体能传播声音
3.(2022秋·河南南阳·四年级统考期中)四(1)班同学在进行“怎样使闹钟传出的声音更小”的隔音比赛活动中,以下实验方案效果最好的( )。
A.用塑料袋将闹钟包严实放人水中
B.将闹钟装入密闭的钟罩内,并用抽气机将钟罩内的空气抽掉
C.将闹钟捆在薄棉被内
4.(2021秋·四年级课时练习)小明同学用锤子敲击三根长短相同、粗细不同的铁管,发出声音较低的是( )。
A.粗铁管 B.中等粗细的铁管 C.细铁管
5.(2022秋·贵州遵义·四年级校考期中)敲击水量不同的玻璃杯,水越少,声音越( )。
A.高 B.低 C.高低一样
6.(2022秋·浙江湖州·四年级统考期中)利用钢尺探究声音强弱的实验中,以下实验设计不合理的是( )。
A.用不同的力量拨动钢尺
B.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保持不变
C.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
7.(2022秋·甘肃庆阳·四年级统考期末)小提琴是靠弦的振动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的。如果手指在一根弦上移动,使弦振动的部分越来越短,那么小提琴发出的声音就会越来越( )。
A.高 B.低 C.弱
8.(2022秋·河南南阳·四年级统考期中)宇航员在月球上通话需要借助( )进行传播。
A.空气 B.地面 C.无线电
9.(2022秋·广东深圳·四年级统考期中)当听不清楚远处的声音时,常把手掌放在耳后,朝着发声的方向,这是为了( )。
A.防止其他声音进入 B.帮助耳郭收集更多的声音 C.是一种习惯,没有目的
10.(2022秋·浙江温州·四年级校考期中)《梦溪笔谈》中有这样的记载:行军宿营时,士兵常用“伏地听声”的方法更早听到敌人偷袭的马蹄声。运用的原理是:地面传播声音的能力( )。
A.比空气强 B.比空气弱 C.和空气一样
11.(2022秋·贵州遵义·四年级校考期中)以下因素,不会影响弦的音高的是__________。
A.弦的松紧 B.弦的粗 C.弦的颜色
12.(2021秋·四年级单元测试)成年女子和男子的声带各长11毫米和15毫米左右(如图所示),据此,我们可以推测成年男子的音高通常比成年女子( )。
A.低 B.高 C.一样
13.(2022秋·河南南阳·四年级统考期中)耳朵是我们的听觉器官,需要精心呵护,以下方式错误的是( )。
A.公共场所轻声交流 B.长时间听耳机 C.听到噪声捂住耳朵
14.(2022秋·浙江湖州·四年级统考期中)耳是我们的听觉器官,下列行为有利于呵护我们的听力的是( )。
A.遇上较刺耳的声音时,我们可以张开嘴巴或捂上耳朵
B.耳垢太脏了,要经常掏耳朵清理
C.为了能更投入地欣赏音乐,经常使用耳机来听
15.(2022秋·四年级课时练习)下列关于声音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声音能向四面八方传播 B.声音是通过物体以波的形式传播 C.噪声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16.(2022秋·广东深圳·四年级统考期中)为了更好观察鼓面的振动,下列方法可行的是( )。
A.在鼓面涂颜色 B.在鼓面贴一些胶布 C.在鼓面撒些米粒或碎纸屑
17.(2022秋·山东滨州·四年级统考期末)一边慢慢往杯子里加水,一边连续敲击杯子上部的杯壁,杯子发出的声音会( )。
A.越来越高 B.越来越低 C.一样高
18.(2022秋·甘肃张掖·四年级校考期中)当我们听到好听的音乐时,可以用( )来描述。
A.刺耳 B.悦耳 C.嘈杂
19.(2021秋·浙江台州·四年级统考期末)关于声音的传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
B.声音能在固体、液体中传播,不能在气体中传播
C.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不能在液体、气体中传播
20.(2022秋·四年级课时练习)人说话的声音是由( )振动产生的。
A.嘴唇 B.喉咙 C.声带
二、填空题
21.(2022秋·浙江金华·四年级统考期末)如图,拿一张硬纸片,在木梳上划过,纸片划得越快,振动得就________,音高就_______;划得越慢,音高就_______。说明音高的高低是由振动_______决定的。
22.(2022秋·全国·四年级期末)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_____。
23.(2021秋·四年级单元测试)相同的杯子装不同量的水,杯子里水越多,声音( );杯子里水越少,声音( )。
24.(2022秋·全国·四年级期末)我们听到的各种声音主要是靠_____传播的,在月球上,听不到声音是因为_____中无法传播声音。
25.(2022秋·河北张家口·四年级统考期中)乐曲中音符“1”“2”“3”按声音由高到低的排序是__________。
26.(2022秋·湖南邵阳·四年级统考期末)冬天北风呼啸,窗户发出“嗡嗡”声音,这是________振动产生的。
27.(2022秋·江苏宿迁·四年级统考期末)人的耳朵可以分为( )、( )和内耳三部分。
28.(2022秋·全国·四年级期末)当我们发出声音时,把手轻轻放在喉结处,就能感觉到_____的振动。
29.(2022秋·四川眉山·四年级校考期末)钢尺发出声音的高低与振动的快慢有关,振动越快,声音越( )。
30.(2022秋·甘肃张掖·四年级校考期中)人的耳朵是( )、( )、( )三部分构成。
三、判断题
31.(2022秋·贵州遵义·四年级校考期中)如果让杯子发出较低的声音,就要少放水。( )
32.(2022秋·河北保定·四年级统考期末)只要物体振动,人就能听到声音。( )
33.(2022秋·浙江温州·四年级统考期末)我慢慢地把玻璃罩里的空气抽走,发现闹钟的声音瞬间消失了。( )
34.(2022春·浙江温州·六年级期末)用手指敲击桌面,能听到声音却不见桌面的振动,说明桌面发声时没有振动。( )
35.(2022秋·山东潍坊·五年级统考期中)潜望镜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制成的。( )
36.(2022秋·新疆吐鲁番·四年级统考期末)我们听到的各种声音主要是靠空气传播的,但是固体、液体也是能传播声音的。 ( )
37.(2022秋·浙江金华·四年级统考期中)我们听到的声音有强有弱,有高有低,各不相同。( )
38.(2022秋·四年级课时练习)“隔墙有耳”是因为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 )
39.(2022秋·黑龙江七台河·四年级统考期末)在岸上行走的人会吓跑水中的鱼,这是因为液体可以传声。 ( )
40.(2022秋·广东广州·四年级统考期末)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 )
四、连线题
41.(2022秋·黑龙江齐齐哈尔·四年级统考期末)我会连线。
鼓膜 | 收集声音 |
耳郭 | 将声波转化为振动 |
听觉神经 | 将听觉信号传递给大脑 |
外耳道 | 传递声音 |
五、实验题
42.(2022秋·浙江衢州·四年级统考期末)小辰做了一个“拇指钢琴”,如下图,下面是钢条伸出长度与音高的变化记录。
(1)完成表格。
钢条伸出桌面的长度 | 振动的快慢 | 声音的高低 |
12厘米 | 慢 | ___________ |
8厘米 | 较快 | ___________ |
4厘米 | 快 | ___________ |
(2)小辰找到一个规律,同样材料制作的乐器,物体长、粗,发出的声音_______________。
(3)小辰利用吸管和塑料盖制作一个乐器——排箫。吹奏排箫,主要是靠______________振动而发出声音。
(4)他用自己制作的乐器演奏了《国歌》的一段旋律,其中音高最低的是_______________(填简谱唱名)。
(2022秋·浙江金华·四年级统考期末)研究尺子伸出桌面的长短与音高变化的关系。
43.研究的问题:________;
44.我们的预测:________。
实验数据记录:
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 | 振动的快慢 | 声音的高低 |
4厘米 | 快 | 高 |
8厘米 | 较快 | 较高 |
12厘米 | 较慢 | 较低 |
16厘米 | 慢 | 低 |
45.我们的发现:尺子伸出桌面短,振动速度( ),发出的声音( );尺子伸出桌面长,振动速度 ( ),发出的声音( ) 。
46.(2022秋·山东滨州·四年级统考期末)我们也可以用尺子研究声音的高低与振动的关系,下表是声音高低的变化与尺子振动长度的关系,请分析。
尺子振动的长度/厘米 | 8 | 12 | 16 | 20 |
声音的高低 | 高 | 较高 | 较低 | 低 |
①分析实验数据,我们发现,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发出的声音越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发出的声音越____________
②通过《声音》单元的学习,我们还知道,除长度外,相同条件下琴弦发出的声音高低还和琴弦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因素有关。
六、综合题
(2022秋·山东潍坊·四年级期末)编钟是中国古代汉族大型打击乐器,编钟兴起于西周,盛于春秋战国直至秦汉。中国是制造和使用编钟最早的国家。它用青铜铸成,由大小不同的扁圆钟按照音调高低的次序排列起来,悬挂在一个巨大的钟架上,用丁字形的木槌敲打铜钟,能发出不同的乐音,因为每个钟的音调不同,按照音谱敲打,可以演奏出美妙的乐曲。
47.演奏时,要使发出更强的声音,可行的做法是( )。
A.敲击更大力 B.敲击更大的钟体 C.敲击更小的钟体
48.编钟的声音是由( )振动产生的。
A.钟架 B.铜钟 C.木槌
49.用相同的力从左往右敲击,声音应该( )。
A.越来越弱 B.越来越高 C.越来越低
50.在月球上演奏编钟,( )(填“能”或“不能”)听到声音。
51.为了让编钟发出的声音立刻消失,可以采用( )的方法。
52.(2022秋·山东滨州·四年级统考期末)《听听,秋的声音》节选片段:听听,秋的声音,大树抖抖手臂,“唰唰”,是黄叶道别的声音。听听,秋的声音,蟋蟀振动翅膀,“嚯嚯”,是和阳台告别的歌韵。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撒下一阵暖暖的叮咛,一阵阵秋风掠过田野,送来一片丰收的歌吟。
(1)从诗中,你听到了哪些声音?(至少写出三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蟋蟀的“嚯嚯”是翅膀____________产生的,通过____________(介质名称)传递到我们的耳朵。
(3)秋的声音传到我们的耳朵,依次经过了耳朵的____________、外耳道、____________听小骨、耳蜗、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
【详解】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越强;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小,声音越弱。大声朗读指的是声音的音量。
2.A
【详解】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小明、小红两位同学用纸杯和线绳制成了“土电话”,并进行了通话。这种现象说明了固体能传播声音。
3.B
【详解】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用塑料袋将闹钟包严实放入水中、将闹钟捆在薄棉被内,水和薄棉被都可以传声;将闹钟装人密闭的钟罩内,并用抽气机将钟罩内的空气抽掉,这样钟罩内会形成真空,而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这样隔音效果最好。
4.A
【详解】声音的高低和振动的快慢有关,振动的快慢和材料的长短、粗细、松紧有关。物体振动的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的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敲击长短相同、粗细不同的铁管时,发出声音较低的是粗铁管。铁管越粗,振动的越慢,发出的声音越低。
5.A
【详解】用同样的力分别敲击杯子时,水柱振动发声,因为力度相同,水柱振动的幅度相同,发出声音的强弱就相同。杯中水柱长短不同,影响水柱振动的快慢,杯中的水越多,振动越慢,声音越低,水柱越短,振动越快,声音越高。
6.C
【详解】A、声音的强弱主要与物体振幅有关,利用钢尺探究声音强弱的实验中,用不同的力量拨动钢尺会产生强弱不同的声音,该做法是正确的,故A不符合题意;
B、利用钢尺探究声音强弱的实验中,只能改变钢尺的振动幅度,其他条件都不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保持不变是正确的,故B不符合题意;
C、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利用钢尺探究声音强弱的实验中,只能改变钢尺的振动幅度,其他条件都不变,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是错误的,故C符合题意。
7.A
【详解】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声音越高,物体振动速度越慢,声音越低;物体振动的快慢受物体自身大小、轻重、长短、粗细、松紧等相关。弹奏古筝时,手指在一根琴弦上移动,使弦振动的部分越来越短,弦的振动速度会越快,弹出的声音越来音越高。
8.C
【详解】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月球上是真空状态,不能传播声音,所以宇航员在月球上通话需要借助无线电进行传播。
9.B
【详解】耳朵由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组成。耳廓的作用是收集声波。耳廓的作用收集声音,耳道的作用传递声音,鼓膜的作用引起振动,听觉神经的作用向大脑报告信息。声音大时,鼓膜振动得快,声音小时,鼓膜振动的慢。鼓膜很薄,如果外界声音特别大时,会使鼓膜穿孔。当我们对远处声音听不清楚时,常会把手掌放到耳后,朝着发声的方向,这就是为了帮助耳廓收集更多的声波。
10.A
【详解】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里传播。其中固体传播声音速度最快,效果最好。骑兵骑马奔跑时,马蹄声同时通过大地和空气传播。而大地传播声音的速度比空气快,伏地听声,可以先听到从大地传来的声音,且骑兵越多,声音越响,骑兵越近,声音越清晰。
11.C
【详解】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声音越高,物体振动速度越慢,声音越低;物体振动的快慢受物体自身大小、轻重、长短、粗细、松紧等相关。弦的颜色不会影响弦振动快慢,不会影响音高。
12.A
【详解】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快慢有关的。物体振动的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的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成年女子声带振动的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成年男子声带振动的的慢,发出的声音低。我们可以推测成年男子的音高通常比成年女子低,所以A符合题意。
13.B
【详解】耳是我们的听觉器官,需要精心呵护。过高或过强的声音有可能损伤我们的听力,所以我们要尽量远离这些声音。根据对保护听力的认识,不用力扭耳廓;不用尖锐的工具掏耳屎;尽量避免噪声;不使用或不常用耳机;洗头、洗澡和游泳时尽量避免污水进入外耳道都是保护听力的方法。
14.A
【详解】耳是我们的听觉器官,需要精心呵护。过高或过强的声音有可能损伤我们的听力,所以我们要尽量远离这些声音。根据对保护听力的认识,遇上较刺耳的声音时,我们可以张开嘴巴或捂上耳朵、不要经常掏耳朵清理、不要使用耳机来听音乐。
15.C
【详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固体里传播速度最快,其次是液体,最后是气体。声音是通过物体以波的形式传播,声音能向四面八方传播,AB说法正确;C说法错误,噪声也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16.C
【详解】鼓声的响度跟鼓面的振动幅度、距声源的远近有关,在鼓面上撒一些泡沫球,通过泡沫球的振动反映鼓面的振动,采用的是转换法。
A、在鼓面涂颜色并不能更好观察鼓面的振动,故A错误;
B、在鼓面贴一些胶布不利于更好观察鼓面的振动,故B错误;
C、在鼓面撒些米粒或碎纸屑,鼓面振动会引起鼓面上米粒或碎纸屑的振动,有利于观察鼓面的振动情况,故C正确。
17.B
【详解】在一个杯子里,一边慢慢往杯子里加水,一边连续敲击杯子上部的杯壁,杯子发出的声音会越来越慢,因为敲击有水的杯子时,杯子里的水柱振动发声,杯中的水越多,振动越慢,声音越低,水越少,振动越快,声音越高。B选项符合题意。
18.B
【详解】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有规则的、有准确高度的声音叫乐音,振动无规则、无固定音高或音高听起来不明显的声音称为噪音。当我们听到好听的音乐时,可以用悦耳来描述。
19.A
【详解】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只是传播速度不同,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在气体中传播最慢。故A正确。
20.C
【详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人说话的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
21. 越快 越高 越低 快慢
【详解】音调指声音的高低,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物体振动越慢,音调就越低。拿一张硬纸片,在木梳上划过,纸片划得越快,梳子振动得就越快,音高就越高;划得越慢,振动得就越慢,音高就越低。
22. 振动 消失
【详解】大量事实证明:声音因物体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声音消失。物体振动越快,声音越高,物体振动越慢,声音越低。
23. 越低 越高
【详解】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调来描述,音调是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一个量。物体振动的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的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相同的杯子装不同量的水,杯子里水越多,水振动的越慢,声音越低;杯子里水越少,水振动的越快,声音越高。
【点睛】本题考查声音的高低,要求学生掌握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快慢有关。
24. 空气 真空
【详解】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传声。声音在各种物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是不一样的,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我们听到的各种声音主要是靠空气传播的,在月球上,听不到声音是因为真空中无法传播声音。
25.3、2、1
【详解】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调来描述,音调是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一个量,音乐简谱“1”“2”“3”三个音符中,按由高到低的排序是:3、2、1。
26.空气
【详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发声的物体一定在振动。风是空气流动形成的,冬天,北风呼啸,窗户发出“嗡嗡”声音,这是空气振动发出的声音。
27. 外耳 中耳
【详解】耳朵由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组成。其中外耳包括耳郭和外耳道,中耳有鼓膜和听小骨,内耳包括耳蜗和听觉神经。耳廓的作用是收集声音,耳道的作用是传递声音,鼓膜的作用是引起振动,耳蜗把振动转化为听觉信号,听觉神经的作用是向大脑报告信息。
28.声带
【详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人的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说话时,我们把手轻轻地放在喉结处,就能感觉到声带的振动。
29.高
【详解】音调指声音的高低,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物体振动越慢,音调就越低。钢尺发出声音的高低与振动的快慢有关,振动越快,声音越高。
30. 外耳 中耳 内耳
【详解】人的耳朵由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构成。外耳包括耳郭和外耳道。中耳包括听小骨和鼓膜。内耳包括耳蜗和听觉神经。中耳部分包含有一个薄薄的半透明的膜叫作鼓膜,与它相连的、像骨头一样的东西叫听小骨。
31.×
【详解】音调指声音的高低,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物体振动越慢,音调就越低。如果让杯子发出较低的声音,就要多放水,这样杯子振动的速度慢,声音就较低。
32.×
【详解】物体振动能产生声音,但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振动物体在真空中我们不能听到它的声音。
33.×
【详解】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我慢慢地把玻璃罩里的空气抽走,传播声音的介质越来越少,声音也越来越小,不会瞬间消失。
34.×
【详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用手指敲击桌面,能听到声音却不见桌面的振动。桌面发生时振动,只是肉眼不容易观察到,所以题干中的说法是错误的。
35.√
【详解】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光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运用光的反射的有额镜、反光镜、潜望镜。潜望镜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制成的。题目说法正确。
36.对
【详解】略
37.√
【详解】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虽然声音看不见也摸不着,但是我们却总能感觉到它的存在。我们周围的声音有高有低,有强有弱,各不相同。
38.√
【详解】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隔墙有耳”说明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墙是固体,因此,声音可以在墙体中传播。
39.√
【详解】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的传播速度不同,通常固体 > 液体 >气体。在岸上行走的人会吓跑水中的鱼,这是因为液体可以传声。
40.√
【详解】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的传播速度不同,通常固体 > 液体 >气体。
41.
【详解】耳朵由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组成。其中外耳包括耳郭和外耳道,中耳有鼓膜和听小骨,内耳包括耳蜗和听觉神经。耳廓的作用是收集声音,耳道的作用是传递声音,鼓膜的作用是引起振动,听觉神经的作用是向大脑报告信息。一个振动的物体会使它周围的空气发生振动,振动的空气到达我们的耳朵,引起鼓膜振动。耳中的听小骨再把振动传递给耳蜗,耳蜗把振动转化为听觉信号,听觉神经再把信号传递给大脑,这样我们就感受到了声音。
42. 低 较高 高 低 空气 do
【分析】音调指声音的高低,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物体振动越慢,音调就越低。
【详解】(1)用相同的力拨动同一把钢条,钢条伸出的长度越长,振动越慢,发出声音越低;钢条伸出的长度越短,振动越快,发出声音越高。所以钢条伸出桌面12厘米,发出的声音最低;钢条伸出桌面4厘米,发出的声音最高;
(2)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物体振动越慢,音调就越低。同样材料制作的乐器,物体长、粗,那么振动速度就慢,发出的声音低;反之物体短、细,发出的声音高。
(3)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吹奏排箫,主要是靠空气振动而发出声音。
(4)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物体振动越慢,音调就越低。1234567中音高最低的是do。
43.尺子伸出桌面的长短与音高变化的关系 44.尺子伸出的长度越短,发出声音越高。 45. 快 高 慢 低
【分析】音调指声音的高低,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物体振动越慢,音调就越低。
43.根据题干可知,研究的问题是研究尺子伸出桌面的长短与音高变化的关系;
44.我们的预测:尺子伸出的长度越短,发出声音越高。
45.音调指声音的高低,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物体振动越慢,音调就越低。用相同的力拨动同一把钢尺,尺子伸出的长度越长,振动越慢,发出声音越低;尺子伸出的长度越短,振动越快,发出声音越高。
46. 高 松紧 粗细
【详解】①音调指声音的高低,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物体振动越慢,音调就越低。用相同的力拨动同一把钢尺,尺子伸出的长度越长,振动越慢,发出声音越低;尺子伸出的长度越短,振动越快,发出声音越高。
②乐器指可以用各种方法奏出音色音律的器物,常见的管弦乐器大致可分为管乐器,弦乐器、打击乐器三类。像二胡、吉他、古筝等弦乐器,是靠弦的振动发出声音的,发出声音的高低与振动弦的材料、粗细、长度、松紧程度有关。
47.A 48.B 49.B 50.不能 51.按住编钟
【详解】1.声音的强弱与物体振动幅度有关,所以加大敲击力度,声音更大,选A。
2.物体振动产生声音,编钟发出声音,自然是编钟在振动。
3.物体越短,声音越高,选B。
4.月球上环境属于真空,没有空气,声音不能传播。
5.物体振动产生声音,振动消失,声音消失,可以立马按住编钟,使之停止振动。
52. 落叶声、蟋蟀振动翅膀声、大雁鸣声、风吹田野声。 振动 空气 耳郭 鼓膜 听觉神经
【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声音是以波的形式向着四面八方传播的。
【详解】(1)根据题干可知,从诗中,我听到了“唰唰”的落叶声;蟋蟀振动翅膀的“嚯嚯”声;大雁的鸣声等;
(2)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蟋蟀的“嚯嚯”是翅膀振动产生的;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蟋蟀的声音通过空气传递到我们的耳朵。
(3)一个振动的物体会使它周围的空气发生振动,振动的空气到达我们的耳朵,引起鼓膜振动。耳中的听小骨再把振动传递给耳蜗,耳蜗把振动转化为听觉信号,听觉神经再把信号传递给大脑,这样我们就感受到了声音。
专题3 运动和力——2023年小升初科学教科版专题复习四年级上册: 这是一份专题3 运动和力——2023年小升初科学教科版专题复习四年级上册,共20页。
专题3 宇宙——2023年小升初科学教科版专题复习: 这是一份专题3 宇宙——2023年小升初科学教科版专题复习,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太阳系大家庭 1,日食1,认识星座 1,夏季星空 1,浩瀚的宇宙 1,探索宇宙 1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2 呼吸与消化——2023年小升初科学教科版专题复习四年级上册: 这是一份专题2 呼吸与消化——2023年小升初科学教科版专题复习四年级上册,共2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