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3年高考第三次模拟考试卷
2023年高考第三次模拟考试卷-语文(全国乙B卷)(全解全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年高考第三次模拟考试卷-语文(全国乙B卷)(全解全析),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B 2,A 5,①非常着急,震惊紧张,C 11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高考语文第三次模拟考试卷全解全析1.B 2.C 3.C【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故而取得了与诗歌同等的地位”曲解文意。文章第一段是说“因而产生了‘诗’‘词’并立的意识”,“‘诗’‘词’并立”不是说诗、词地位相等。C.“以苏辛为代表的豪放风格扭转了这一局面,豪放词从此成为主流”夸大其词。文章第四段只说“宋代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的‘豪放’风格给词的面目带来很大改变”,不能据此认为“豪放风格扭转了这一局面,豪放词从此成为主流”。D.“对词的起源的问题始终没有一致看法”过于绝对。文章最后一段说“关于词的起源仍然是一个争执不下的问题”,过去和目前“争执不下”,并不意味着今后也会没有一致看法。故选B。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C.“使读者更易理解词的特点”无中生有。文章第四段王国维之语“要眇宜修”出自《楚辞·九歌·湘君》“美要眇兮宜修”,“要眇”指精微美好的样子,“宜修”指修饰合宜。普通读者很难理解这句话,不可能通过这句话“更易理解词的特点”。故选C。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C.“所以词比诗要容易理解”过于绝对。根据文章第四段,可知虽然“词的表达通常较诗更为浅显”“意脉的流动较为连贯……”,但词也更为“委婉曲折”,因此不能一概而论,认为词比诗要容易理解。故选C。4.A 5.D 6.①要善于从生活或悬而未决的难题中发现科学问题并深入研究;②不怕失败,不要轻易放弃;③不断尝试,勇于创新。【解析】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分析图表的能力。依据材料三“研究表明,光也像水波一样具有很强的波动性。当波动频率相同的光束相遇时,也会产生相互干涉的情况。两波的波峰或两波的波谷同时抵达同一地点,干涉波会产生最大的振幅,称为相长干涉”分析可知,“相长干涉”首先要满足“波动频率相同的光束相遇”,据此排除BD;其次“两波的波峰或两波的波谷同时抵达同一地点,干涉波会产生最大的振幅”,据此排除C。故选A。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的能力。A.“作家冰心注意到了光的薄膜干涉现象”无中生有,依据材料一内容可知,作者引用冰心在散文《肥皂泡》中的内容,只是为了引出写作对象“肥皂泡”,并没有说冰心的散文写作源于她注意到了光的薄膜干涉现象。B.“鲍尔通过……,使……”强加因果,依据材料二“鲍尔运用这把‘钥匙’终于解开了泰勒的疑问。目前,薄膜光学已成为现代物理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了”可知,鲍尔通过反复试验解开了泰勒留下的“悬案”和薄膜光学成为现代物理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之间并没有因果关系。C.“这是因为光也具有很强的波动性,并且光束的波动频率相同”说法错误,依据材料三“研究表明,光也像水波一样具有很强的波动性。当波动频率相同的光束相遇时,也会产生相互干涉的情况”可知,光产生干涉现象的条件是:具有很强的波动性,波动频率相同,且须在同一空间相遇并形成新的波形。故选D。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依据材料二内容“科学家泰勒用一架照相机拍完照片后发现,镜头由于粘附了一层污膜而严重地失去光泽。于是他只能把镜头擦拭干净后重新拍摄。但是几天以后,他却惊讶地看到:用脏镜头拍的那张照片竟要比重拍的照片清晰得多”“过了近40年,这件悬案才引起了另一位叫鲍尔的科学家的注意”,且鲍尔通过反复试验才解开了泰勒留下的“悬案”,这启示我们要善于从生活或悬而未决的难题中发现科学问题并深入研究;依据材料二“泰勒向朋友们请教,可谁也不肯相信,泰勒也不再深究了”“开始时他虽然多次重复泰勒的试验,但都没有成功……”可知,鲍尔正是因为没有像泰勒一样轻易放弃才“解开了泰勒的疑问”,这启示我们做事要不怕失败,不要轻易放弃;依据材料二“开始时他虽然多次重复泰勒的试验,但都没有成功。后来他把溴化钾涂在石英上,形成一层薄膜后发现,薄膜反射的光中失去了某些波长的光波,而使另外一部分光的透射效果增强”可知,鲍尔是进行了新的尝试才取得的成功,这启示我们要不断尝试,勇于创新。7.B 8.①艺术技法的角度,运用“误会法”,让平淡无奇的文章波澜顿生,收到一种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②故事情节的角度,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正是由于有了猴子的“数墙砖”,才有了下文耳目的提供信息、“我”对猴子的询问与向村长的调查等;③读者作用的角度,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9.①非常着急,震惊紧张。由“我非常着急地请耳目坐下”“我不禁惊出一身冷汗”可以看出;②万分警惕,半信半疑。由“作为监区队长,我还是提起万分警惕”“听完村长的介绍,我半信半疑,心中大体有了尺寸”可以看出;③恍然大悟,彻底相信。由“这次谈话使我恍然大悟,彻底排除了猴子的‘越狱’嫌疑”可以看出。【解析】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 “‘咽了一口唾沫’属于肖像描写”错误。“咽了一口唾沫”属于动作描写,细节描写。故选B。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结构的能力。①艺术技法的角度,“队长,我怀疑猴子有阴谋,他要越狱”,身在牢狱中的猴子“数墙砖”是在记录天数,耳目认为猴子想越狱,情节设置手法是“误会”,使平淡故事情节陡升波澜,一波三折,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②故事情节的角度,原文“队长,我怀疑猴子有阴谋,他要越狱”,身在牢狱中的猴子“数墙砖”,引出耳目向我报告信息;因为耳目的报告,引出“我”对猴子的询问,“‘我不是在数砖。’猴子说,‘我是在数天。’”;引出“我”向村长了解情况,“但既然得了线报,作为监区队长,我还是提起万分警惕,于是打电话向猴子的村长了解情况”;了解情况后“我”向村长提供新情况,化解猴子和梁大佐之间的矛盾,“从那日起,我觉得如何让猴子顺下这口气,非常重要。当然,这难免会费一番周折,不过没关系,我已经交给村长操办了”。由此可见,“误会法”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③读者作用的角度,“‘1,2,3,4……’猴子盯着面前的那一堵墙,数墙砖,总共72层砖”,身在牢狱中的猴子“数墙砖”,设置了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①“我非常着急地请耳目坐下”“我不禁惊出一身冷汗”,“我”听到猴子想越狱,内心着急紧张。可概括为:非常着急,震惊紧张。②“作为监区队长,我还是提起万分警惕”“听完村长的介绍,我半信半疑,心中大体有了尺寸” “我”对于猴子想越狱,万分警惕,通过向村长的调查这件事情,对这件事半信半疑。可概括为:万分警惕,半信半疑。③“这次谈话使我恍然大悟,彻底排除了猴子的‘越狱’嫌疑”。“我”对猴子的询问后明白了事情的真相,彻底排除了猴子的“越狱”嫌疑。可概括为:恍然大悟,彻底相信。10.C 11.D 12.A 13.(1)群臣全都大惊失色,不敢发表意见,只是唯唯诺诺。(2)于是立即抓住刘贺的手,将他身上佩戴的玉玺绶带解下,献给皇太后。【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此时刘贺还不知道自己即将被废黜,问左右侍从说:“我以前的群臣、从属犯了什么罪?大将军为什么将他们全部关押起来呢?”群臣按照品位高低依次上殿,召昌邑王上前伏于地下,听候宣读诏书。“谓左右”承前省略主语“王”,故“谓左右”前应断开,排除AD;“群臣以次上殿”中,“群臣”为主语,“以次上殿”为谓语,结构完整,其后应断开,排除B。故选C。1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正确。托付;类。两句中的“属”含义不同。句意:先帝将幼弱孤儿托付将军/有良田、美池、桑竹这类东西。B.正确。都是告诉。句意:告诉太后/便可告诉婆婆。C.正确。都同“纳”,使……进入,接纳。句意:不接纳昌邑群臣/不要让诸侯军队进来,您就可以占据整个秦地称王了。D.错误。怎么;哪里。两句中的“安”含义不同。句意:皇太后已经下诏将你废黜,怎么能自称天子/现在在哪里?故选D。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其目的是指责霍光没有扶助好皇帝,死后将无颜面对先帝”曲解文意。由原文“田延年前,离席按剑,曰:‘先帝属将军以幼孤,寄将军以天下,以将军忠贤,能安刘氏也……如汉家绝祀,将军虽死,何面目见先帝于地下乎?今日之议,不得旋踵。群臣后应者,臣请剑斩之。’”可知,霍光和大家商议废立之事,众人都不敢发表意见,田延年对众人慷慨陈词,目的除了要鞭策霍光之外,还要求群臣对所议之事立刻做出决断。故选A。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发言”,发表意见;“但”,只是;“唯唯”,唯唯诺诺。(2)“持”,抓住;“解脱”,解下;“组”,绶带。参考译文:(霍)光召集丞相、御史、将军、列侯、中二千石、大夫、博士在未央宫开会。霍光说:“昌邑王行为昏乱,恐怕将危害国家,怎么办?”群臣全都大惊失色,不敢发表意见,只是唯唯诺诺。田延年走上前,离开席位手按剑柄,说道:“先帝将幼弱孤儿托付将军,并把国家大事交与将军做主,是因为相信将军忠义贤明,能够保全刘氏的江山。如今社会上沸沸扬扬,国家陷入危亡境地;况且我大汉历代皇帝的谥号都有一个‘孝’字,为的就是江山永存,使宗庙祭祀不断。如果汉家祭祀断绝,将军即使死去,又有何脸面见先帝于九泉之下呢?今日的会议,必须立即做出决定,不能退后。群臣中不响应的,我请求用剑将他斩首!”霍光谢罪说:“大司农对我的责备很对!国家动荡不安,我应当受责备。”于是参加会议的人都叩头说道:“万民的命运,都掌握在将军手中,一切听从大将军的命令!”霍光随即与群臣一同觐见太后,向太后禀告,陈述昌邑王刘贺不能继承皇位的理由。于是皇太后乘车驾前往未央宫承明殿,下诏命皇宫各门不许放昌邑群臣入内。刘贺朝见太后之后,乘车准备返回温室殿,此时禁宫宦者已分别抓住门扇,刘贺一进去,便将门关闭,昌邑群臣不能入内。刘贺问道:“这是干什么?”大将军霍光跪地回答说:“皇太后有诏,不接纳昌邑群臣。”刘贺说:“且慢,何必如此吓人!”霍光命人将昌邑群臣全部驱赶到金马门之外。车骑将军张安世率领羽林军将被赶出来的昌邑群臣二百余人逮捕,全部押送廷尉所属的诏狱。霍光命曾在汉昭帝时担任过侍中的宦官守护刘贺,并命令手下人说:“严加守护!如果他突然死去或自杀,就会让我对不起天下人,背上弒主的恶名。”此时刘贺还不知道自己即将被废黜,问左右侍从说:“我以前的群臣、从属犯了什么罪?大将军为什么将他们全部关押起来呢?”群臣按照品位高低依次上殿,召昌邑王上前伏于地下,听候宣读诏书。霍光与群臣联名奏劾昌邑王,由尚书令宣读奏章:“丞相杨敞等冒死上奏皇太后陛下:孝昭皇帝由于早早离开人世,下令对掖庭令说:‘有敢泄露外传的人就要处以腰斩之刑!’”太后说:“停!做臣子的,竟如此悖逆胡来吗?”刘贺离开席位,伏地请罪。霍光说:“皇太后已经下诏将你废黜,怎么能自称天子!”于是立即抓住刘贺的手,将他身上佩戴的玉玺绶带解下,献给皇太后,然后扶着刘贺下殿,从金马门走出皇宫,群臣也随后相送。刘贺(出宫后,)面向西方叩拜道:“我太愚蠢,不能担当汉家大事!”然后起身,登上御驾的副车,由大将军霍光送到长安昌邑王官邸。霍光谢罪说:“大王的行为是自绝于上天。我宁愿对不起大王,不敢对不起社稷!希望大王自爱,我不能再侍奉于大王的左右了。”说完洒泪而去。14.C 15.同:都感叹蜀道高险难行。异:①李贤还写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绝顶振衣秋思远,长空回首帝乡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②李白还表达送别友人的担忧之情。李白《蜀道难》的主题是“送友人入蜀”,是沿袭乐府古题的“即事成篇”之作。诗人担心友人旅途艰险,为友人忧虑,并含蓄地表达了惜别之意。【解析】14.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C.“本诗尾联的‘身亲到碧霄’也用了同样的方法”错。李白是想象,是虚写。李贤是亲身经历,是实写。李白24岁离开蜀地“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沿长江东下,就再也没有去过。可见,《蜀道难》纯系想象之辞。而李贤是实地到达,边走边写,是写实。故选C。15.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李白《蜀道难》诗人袭用乐府古题,展开丰富的想象,着力描绘了秦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一开篇就极言蜀道之难,“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以感情强烈的咏叹点出主题,为全诗奠定了雄放的基调。以下随着感情的起伏和自然场景的变化,“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咏叹反复出现,像一首乐曲的主旋律一样激荡着读者的心弦,感叹蜀道高险难行。“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锦官城虽然说是个快乐的所在,如此险恶还不如早早地把家还。劝诫友人,从中透露了对友人的关切和忧虑,并含蓄地表达了惜别之意。本诗“峭壁嵯峨万仞高,乌江声急浪花飘”“悬崖栈阁穿云上,挂树猿猱带雨号”写蜀道着重于高和险,突出艰难。“绝顶振衣秋思远,长空回首帝乡遥”以“秋思”“回首帝乡”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由此可见,两诗都感叹蜀道高险难行。但李白还表达送别友人的担忧之情;而李贤还写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16.弦弦掩抑声声思 似诉平生不得志 渺渺兮予怀 望美人兮天一方 望中犹记 烽火扬州路(天下三分明月夜 二分无赖是扬州/唯有河边衰柳树 蝉声相送到扬州/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词:弦、掩抑、渺、予、烽、赖、衰、辞。17.①图文并茂 ②喜闻乐见 ③曲高和寡 18.数字藏品是青少年了解传统文化的一个窗口,它们以“囊萤映雪”“高凤流麦”等6个中国古代的读书典故为主要内容,并融入了插画等现代元素。 19.目前,市场上的数字藏品之所以质量参差不齐,甚至出现虚构价值、投机炒作等问题,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相关数字藏品“脱实向虚”。【解析】17.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①根据“6个中国古代的读书典故为主要内容、融入了插画等现代元素的藏品”可知是故事中加入了图画,可填:图文并茂。图文并茂:指在一篇文章里,图片和文字都很丰富多彩,互相陪衬、相得益彰。②“……形式呈现时,其承载的传统文化也变得生动活泼起来”主要表明这种形式是受大家欢迎的,可填:喜闻乐见。喜闻乐见:喜欢听,乐意看。形容很受欢迎。 ③语境强调这种高度是大众无法企及的,可填:曲高和寡。曲高和寡:曲调高深,能跟着唱的人就少。现比喻言论或作品不通俗,能了解的人很少。18.本题考查学生句式变换的能力。长句变短句,可先提取主干,藏品是青少年了解传统文化的一个窗口,完善主语“数字藏品”。划分修饰成分,以“囊萤映雪”“高凤流麦”等6个中国古代的读书典故为主要内容,可独立成句;“融入了插画等现代元素”可独立成句。修改为:数字藏品是青少年了解传统文化的一个窗口,它们以“囊萤映雪”“高凤流麦”等6个中国古代的读书典故为主要内容,并融入了插画等现代元素。19.本题考查学生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有两处语病。一处语序不当,“虚构价值、投机炒作”和“数量参差不齐”之间存在程度轻重关系,应调整为:质量参差不齐,甚至出现虚构价值、投机炒作;一处句式杂糅,“原因就是……导致的”,可删掉“导致的”。修改后的句子为:目前,市场上的数字藏品之所以质量参差不齐,甚至出现虚构价值、投机炒作等问题,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相关数字藏品“脱实向虚”。20.①跑步讲究循序渐进 ②不仅仅指往上增加 ③如果想餐后早点去跑步21.使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胃口代指食欲。以具体代抽象,增强了语言的形象性。【解析】20.本题考查学生补写句子的能力。①根据“跑步的距离可以从3公里以内循序渐进”“专家强调,循序渐进”可知,语境强调跑步要循序渐进,可知应填:跑步讲究循序渐进。②根据后文“也指往下减少”可知,应填:不仅仅指往上增加。③根据前文“如果正常量就餐,一般在餐后2小时运动比较好”和后文“……,这样可以餐后1小时去跑步”可知,两个句子是相对应的句子,句式选择“如果……”,语意上根据“餐后2小时”和“餐后1小时”可知应是跑步时间提前了,应填:如果想餐后早点去跑步。2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和赏析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效果的能力。根据“高温天气下,很多人起床后没胃口,如果空腹跑步易出现低血糖”的语意判断,本句应是起床后不想吃饭的情绪,即没有食欲。“胃口”的意思是指食欲,用胃口这个身体中的一个具象消化食物和吸收食物的器官来指代吃饭的抽象情绪,在修辞手法上句子使用了借代的修辞。“胃口”这个借代的修辞手法的运用,使起床之后没有食欲的状态表现得更生动,增强了语言的形象性。22.【审题】这是一则记叙性材料作文题。材料由两段文字构成。第一段文字讲述了巴西大草原上斑纹鹿迁徙的故事:首先介绍了斑纹鹿行走的特点、天敌及每年迁徙的习惯;然后指出斑纹鹿迁徙让人不解的地方,是放弃天敌出没几率为零的弓弦路线,而选择绕远路走到处是天敌的弓背路线。第二段文字具体解释了斑纹鹿选择路线让人不解的原因:弓弦路线尽是沟壑和悬崖峭壁,斑纹鹿行走艰难,可能会掉下许多只,而弓背路线虽有花豹的威胁,但损失会小很多。可见,斑纹鹿的选择是正确而明智的,对这一行为的解读,是审题的关键,可以见仁见智,言之成理即可。从两条路的危险来说,一条路虽可健步如飞,却处处天敌;一条路虽几无天敌,却崎岖难行。在各有利弊的情况下,两害相权取其轻,要选择利大弊小的路,所以斑纹鹿,放弃了虽没有天敌却损失更大的路,而选择了直面天敌而损失更小的路。从选择本身来说,合适的才是正确的。即便是处处天敌时时危险,但每次也只会损失一只同伴,总好过因路崎岖难行而每次损失许多同伴。在迁徙的过程中保持种群数量是首选,是最适合于斑纹鹿的选择。从路途长短来说,弓背路绕得更远,弓弦路更近,但是弓背路是更正确的选择,所以说,只要道路正确,不怕绕远。从“思考”“启发”可知,文体主要倾向于议论文。考生可以运用层进式结构,谈斑纹鹿迁徙给自己带来的启示是什么,如:两害相权取其轻;其意义何在,如两害相权取其轻可以得到更满意的结局、达到更好的效果;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做,如选择更有利的、更有前途的、可持续发展的。也可以运用并列式结构,就其中的一个方面来谈。观点要明确,脉络要清晰。【参考立意】(1)两害相权,取其轻。(2)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3)只要路是对的,就不怕绕远。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年高考第三次模拟考试卷-语文(新高考Ⅰ卷B卷)(全解全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高考第三次模拟考试卷-语文(新高考Ⅱ卷B卷)(全解全析),共3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高考第三次模拟考试卷-语文(天津B卷)(全解全析),共3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