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11课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练习题
展开第11课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同步练习
1.据《百年中国经济史笔记》记载,1900到1938年中国城市化发展加速,城乡之间移居基本上自由。城市人口增长率是总人口增长率的两倍。1938年中国5万以上人口的城市总人口是273万,占5亿人口的5%—6%。对此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A.工商业在经济中占据着主导地位 B.中国城市化程度整体比较高
C.是民族经济瓦解了自然经济的结果 D.是政府关注工商业发展的产物
2.19世纪后半期,上海郊区的农村地区的农户通过种植蔬菜、花卉等经济作物,加工毛巾、织袜等城市居民用品,或进城务工,使得家庭生活状况趋于稳定甚至走向富裕。这一现象直接得益( )于
A.城市化进程推动 B.工业化水平提高
C.国际市场的扩大 D.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3.19世纪70年代,上海租界建成自来水厂,率先引进有线电报和电话,80年代又引进了电灯。1884年,上海至南京的电报线延伸至长江中游的汉口,1899年汉口电报局兼办电话。之后重庆也引进了饮水、照明、通讯等设施。这表明近代城市设施的兴办( )
A.由民族企业家主导 B.沿海、沿江与内地同时进行
C.与开埠通商紧密联系 D.遍及城乡为民众所普遍接受
4.1790年,美国拥有8000人以上的大城市只有5个,其人口不到13万。1820年,城市人口比重为7.2%。到1870年,城市数量增加到663个,城市人口比重上升到25%。这反映了( )
A.美国城市化水平领先欧美 B.工业革命加速了城市化进程
C.工业化提高了人口增长率 D.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显著成效
5.1865年,上海南京路开始使用煤气灯。有人记载煤气灯照明的情形:“铁管遍埋,银花齐吐,当未设电灯时代,固足以傲不夜城也。”据此可知( )
A.工业化推动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 B.第二次工业革命加快了城市化进程
C.电灯创造了新的城市夜生活方式 D.上海是中国最早实现城市化的地区
6.对于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很多人认为只要发展中国家多加注意,这些问题将不会出现,而二战后发展中国家在城市化过程中还是经历了这些问题,甚至这些问题更严重。据此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应避免城市化,让更多的人在农村生活
B.发展城市化,让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相适应
C.城市化是逆流,国家应在政策上阻止
D.城市化是潮流,应做好人们的心理疏导
7.英国的曼彻斯特在17世纪后半期时只有2000人。由于许多水力棉纺厂改造成的蒸汽棉纺厂从峡谷、河边迁到此,还新建了蒸汽棉纺厂。到1801年,曼彻斯特有9.5万人,1841年时31万人,成为当时英国第二大城市。这反映出英国( )
A.工业化推动城市化 B.已发展为工业国家
C.人口流动的规模大 D.最早进行动力变革
8.从洋务运动到国民政府在南京十年的建设,中国逐渐发展了现代的工商业,……现代工商业集中的地区,包括铁路、轮船航线,所及诸处,文化与社会,均呈现“都会化”现象,而且居民也趋向于接受西方的生活方式。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
A.工商业只集中于政治中心 B.现代工商业发展推动城市化
C.工商业分布区域非常平衡 D.政治因素是工商业发展的根本
9.1890年,美国平均每套住房居住5.45人,纽约高达18.52人。1900年,纽约近400万人,有150万人住在43000个贫民窟中。导致上述情况发生的重要原因是( )
A.工业革命进程尚未完成
B.城市人口迅速膨胀
C.工业化发展阻碍城市化
D.社会贫富差距较大
10.据统计,1851年英国总人口为1800万,其中农村人口占48%,而城市人口占52%。同期,法国、美国等仍然是农村人口占较大优势,而德意志、俄国和意大利农村人口更是占绝大多数,与英国的城市化相比较,这些国家简直是些“巨大的村庄”。材料说明( )
A.英国城市化居于领先地位
B.英国率先完成工业化进程
C.法美产业结构优于德俄意
D.德俄意尚未开始工业革命
11.从19世纪以来,中国很多城市逐渐形成给排水管网,使得城内原有河道与水环境迅速退化及至消失。新式马路、铁路、轨道交通、电线等各类近代设施成为城市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近代中国城市的变化反映了( )
A.城市的生态环境逐渐恶化 B.城市的人口压力日益增大
C.工业文明影响了城市发展 D.城市化进程发展迅速
12.在英国,狭窄的铁路跨过像绿色海洋一样的乡间,把沿途被装进火车的英国人民,抛进城门口越来越稠密的人群之中。这一现象反映了工业革命( )
A.缩小城乡差距 B.促进农业快速发展
C.推动城市化进程 D.加速农村城镇化进程
13.1832年,纽约铺设了第一条铁轨运行的公共马车;1863年,第一条由蒸汽机拉动的地铁在伦敦投入运营;1870年,第一条使用蒸汽驱动的城市高架铁路在纽约诞生。这说明当时的英美( )
A.新型交通方式引领工业革命 B.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竞争加剧
C.城市生活促进铁路交通创新 D.城市交通问题得到基本解决
14.近代中国各租界之内,街道整齐洁净,租界之外的景象则是路边随意便溺,垃圾遍地。这种现象刺痛了中国的有识之士,1906年《京华日报》撰文称“强国先得强种,要强种先得讲求卫生”。这反映出近代中国( )
A.民主革命思想蓬勃发展 B.经济发展的半封建特征
C.东西方文明的激烈冲突 D.社会变迁的半殖民色彩
15.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户籍制度不断改革。1962年政府颁布《关于加强户口管理工作的意见》,1984年颁布《关于农民集镇落户问题的通知》,1985年颁布《关于城镇暂住人口管理的暂行规定》,1997年颁布《关于小城镇户籍改革试点方案》。这些改革的共同目的是为了( )
A.缩小城乡差别 B.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C.发展农村经济 D.尽快提高城市化率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日本工业化始于明治维新,工业化的发展带动了城市化的进程,但直到1940年,城市化水平仍落后于当时的欧美工业化国家。二战后,日本经济飞速增长,进入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到1970年,日本的城市化率达72.11%。这一时期,日本开始建设覆盖全国的新干线和密集的高速公路网络,提出建设"日本列岛一日到达的经济圈"。同时期,日本共引进技术21863项,累计花费金额43156亿美元。当然,飞速发展的城市化,使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1955—1972年的17年间,地价上涨了1715倍,工业垃圾以及生活垃圾更是聚集于城市不同的角落。
——摘编自孙波等《日本城市化的演进及启示》
材料二 20世纪70年代初,日本实现了工业现代化。日本在实现工业现代化的过程中,不仅为农村劳动力提供了就业机会,而且中央及地方政府不断加大对农业及农村基本建设的投资力度。日本投资的方式及渠道众多,除政府拨款之外,还有来自民众与企业的广泛参与。当然,民间的参与是全方面的,很多农村城镇的建设从总体规划设计到具体的操作落实,都充分体现了全民参与的原则。日本的小城镇中看不到高层建筑,但是日式传统住宅中现代化的水平很高,展示日本传统的古迹十分常见,这也使其农村城市化被称为现代化的"传统村庄"。
——摘编自刘志仁《日本推进农村城市化的经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日本城市化发展的经验和教训。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日本农村城市化的特点及其成因。
17.材料一 宋代以前城市由于以政治、军事功能为主,因而城市主要聚居着各级官僚、地主和军队以及一般居民。到了宋朝,政府禁令松弛,封闭式的坊市制彻底崩溃,城市中固定的工商业店铺增多,加之宋人在职业选择方面的相对自由,一些无地或少地农民也涌入城市,使得城市中以工商为业的居民成分与日剧增,城市文化娱乐活动也因此日益兴盛,城市逐渐成为经济、文化中心。
——摘编自郭学信《论宋代城市发展的时代特征》
材料二 中世纪以来,更多的行业集中到城市,刺激了西欧城市工商业发展,从而造就了一个新的市民阶级,市民阶级为争取人身自由,展开了争取城市自治运动的斗争。这一斗争运动一直贯穿于从11世纪城市出现到13世纪城市形成的期间,许多城市通过金钱赎买、举行起义、成立公社、谈判妥协等方式,开始实行城市自治。这种城市自治不是政治性的,而是法律性的,即从管辖的领主或国王那里得到一种特权证书来保障它的一些权利。
——摘编自鲁蒙娜《中国与西欧城市发展影响因素浅析》
完成下列要求:
(1)依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城市的新变化。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世纪欧洲城市在发展过程中的政治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宋代城市与中世纪西欧城市变化的共同因素。
参考答案:
1.D2.A3.C4.B5.A6.B7.A8.B9.B10.A11.C12.C13.C14.C15.B
16.(1)经验∶建设便利的交通网络;大量引进先进技术;政府政策的支持;经济工业化带动城市化。
教训∶城市人口增长过快,住房拥挤,地价、房价增长过快;城市环境问题严重;交通拥堵。
(2)特点∶政府和民众的共同参与;注重传统与现代化相结合。
成因∶二战后,日本经济恢复并迅速实现了工业现代化;日本实现城市化带来一系列问题;拥有强大的资金支持;日本推行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
17.(1))表现:城市功能增多(或从政治、军事中心发展为经济、文化中心);城市工商业人口增加;坊市制度瓦解;城市文化娱乐活动兴盛;城市居民职业选择自由;工商业店铺增多。
(2)政治特征:展开争取人身自由为目的的城市自治运动,开始实行城市自治。
因素:工商业经济发展;较宽松的政治环境;市民阶级推动。(任答两点)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11课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复习练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11课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复习练习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11课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课后作业题: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11课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课后作业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11课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巩固练习: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11课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巩固练习,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图是英国的城市化过程曲线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