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二轮专项分层特训高频考点练3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高考历史二轮专项分层特训高频考点练3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2022·济南市高三三模]下表是宋代前期从太祖朝到仁宗朝用相人数及其平均任职年限统计。这反映了当时( )
A.相权逐渐削弱
B.政治局势动荡不安
C.丞相干预朝政
D.选官制度日趋完善
2.[2022·滨州市高三二模]唐后期至五代时,枢密使一职先是以宦官充任,曾一度左右宰相任免,插手皇帝废立,后多为武将,权倾将相。宋初,枢密使多以文臣出任,专掌军政,与宰相分权。宋初统治者此举意在( )
A.削弱宰相权力 B.结束藩镇割据
C.防止权臣乱政 D.提高行政效率
3.[2022·日照、潍坊和临沂联考高三测试]宋太祖时,遇某官出缺,宰相赵普拟名后上交,太祖愤然说:“这人怎好用”,把名纸掷在地。过一两天,太祖又要赵普拟,赵普再次将此人名纸送上。太祖问:“如何还是此人”,赵普答暂时更无别人合适。太祖说:“便照你意见用吧!”这一事件说明宋代( )
A.皇权深受相权束缚
B.相权有其传统客观地位
C.政治运作程序僵化
D.士人文官地位显著提高
4.[2022·甘肃省二模]通过普遍招募方式组建军队的做法开始于唐玄宗时期。北宋统治者则将募兵发展为一种有意识的“养兵”政策,提出“饥岁莫急于防民之盗,而防盗莫先于募民为兵”“不收为兵,则恐为盗”。这一措施的实行( )
A.提高了军队士兵的素质
B.导致财政状况日益恶化
C.确保了北宋王朝的安宁
D.民众疾苦问题得以解决
5.[2022·泰安市高三二模]学者陈义彦统计:《宋史》列传中的人物,出身高官名门的不过四分之一,而从社会底层中脱颖而出的就有二分之一。随着时间的推移,出身于布衣的官员越来越多。这表明( )
A.商品经济在不断发展
B.宗法观念逐渐消亡
C.社会阶层流动性增强
D.各民族间交融加强
6.[2022·湖北省十一校高三第二次联考]王安石变法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教育改革是其重要内容之一,王安石在太学中实行“三舍法”,规定上舍生学行优秀者,或授官,或可直接参加省试、殿试。同时,颁布《三经新义》作为学校统一教材,此书对《诗》《书》《周礼》三部儒家经典重新加以注释而成。在科举改革方面,废除明经诸科,只以进士科取士。王安石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充实完善儒家思想
B.争夺变法的主导权
C.寻找变法理论依据
D.完善发展科举制度
7.[2022·潍坊市高三模拟]神册六年(921年),耶律阿保机对大臣道:“凡国家庶务,钜细各殊,若宪度不明,则何以为治?群下亦何由知禁”,于是命大臣“定治契丹及诸夷之法,汉人则断以《律令》”。这一举措( )
A.打破了农耕和游牧文明的隔阂
B.基于辽境内政治经济不平衡
C.反映了儒家成为治国指导思想
D.旨在完善辽朝法律制度建设
8.[2022·沈阳市高三三模]据统计,金代六部尚书共227人,女真族97人、汉族108人、契丹族13人、渤海族9人。据此可知,金代政权( )
A.中央始终为三省六部制
B.北方汉族占据主导地位
C.促进了北方民族的交融
D.实现了各民族一律平等
9.[2022·绵阳市三模]辽、夏、金三朝科举以经史、文学为考试内容,北方的少数民族士子通过学习儒家文化,萌生并强化了“懂礼即中国”“用中国之礼则中国之”的观念。科举制在北方推行( )
A.助推了文化重心的转移
B.化解了各民族之间矛盾
C.加强了经济文化的交流
D.强化了“大一统”思想
10.[2022·天津市一模]两宋时期,南方的水稻成为全国产量最大的粮食作物,麦正式超越粟成为北方的首粮。麦粟等旱地作物传至江南地区,形成麦稻轮作的耕作制度,这种现象说明( )
A.南稻北粟格局开始打破
B.北方农业发展水平更高
C.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D.南北农业经济交流加强
11.[2022·太原市高三三模]宋代,在官方发布的劝农文中,频繁出现主客户关系的描述。苏轼说:“客户乃主户之本,若客户阙食流散,主户亦须荒废田土矣。”朱熹也说:“佃户不可侵犯田主,田主不可挠虐佃户。”据此可知,宋代( )
A.主客户人身依附关系不断加强
B.土地兼并使主佃矛盾有所激化
C.国家对社会阶层控制相对松弛
D.程朱理学重视百姓的生计问题
12.[2022·衡阳市高三三模]宋代取得和占有土地的方式复杂灵活,土地可卖、可典、可租。不仅百姓买卖土地,国家也参与其中,“官庄”“营田”“没官田”无不经常投入土地的流通领域,并形成错综复杂、交织重叠的多方面的法律关系。这反映了当时( )
A.商品经济得以自由发展
B.人身依附关系逐渐松弛
C.国家财政收入大幅增加
D.土地私有制进一步发展
13.[2022·绍兴市高三诊断性考试]苏轼任徐州知府时,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石炭》一诗,诗中序言曰:“彭城(徐州)旧无石炭(煤),元丰元年十二月,始遣人访获取于州之西南白土镇之北,以冶铁作兵,犀利胜常云。”由此可见,北宋时( )
A.北方居民普遍以煤作为燃料
B.北宋开始用煤炭做燃料冶铁
C.彭城成为当时的冶铁业中心
D.燃料的改进提高了冶炼质量
14. [2022·武昌区高三质量检测]唐代城市中,同一行业在每个“市”内都有各自的行业组织。到了宋代,同一行业在同城只有一个统一的行业组织,分散各处的零售商、批发商都要加入行业组织。各行业的首领由官府批准,有权掌握买卖价格、检查商品质量和校验度量衡器具。这反映出宋代( )
A.官府严格管理商品交易
B.行业性垄断开始出现
C.商人社会地位有所提高
D.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
15.[2022·秦皇岛市高三三模]朱熹说:“遇事触物,皆撞着这个道理:事君便遇忠,事亲便遇孝,居处便恭,执事便敬,与人便忠,以至参前倚衡,无往而不见这个道理。”这一观点旨在强调( )
A.亟须重塑传统儒家文化价值观
B.以伦理道德规范人的日常行为
C.通过内心反省实现个人的价值
D.不同身份承担不同的社会责任
16.[2022·吉林市高三三模]宋朝政府颁布“刻书之式”,以律令条文规范书籍印刷出版,不按条文出版的书籍视为假货和盗版。南宋罗樾刊刻其师段昌武《从桂毛诗集解》一书,段昌武的侄儿诉状要求严惩。朝廷即发出公文要求当地官府“治罪罗樾”,并声言再有不守规约者,“追版劈毁,断罪施行。”南宋政府的这一行为( )
A.蕴含着政府对知识产权的保护
B.规范了雕版印刷业
C.体现出对文化传播内容的控制
D.加快了儒学的传播
二、非选择题
17.[2022·唐山市二模](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以下为某宋史研究性学习小组搜集的材料。
材料一 下图是宋朝“济南刘家功夫针铺”铜版,这件文物是目前已知世界上最早的商标广告。
材料二 酒店多点灯烛沽卖,每分不过二十文,并粥饭点心。亦间或有卖洗面水,煎点汤茶药者,直至天明。……又有外来托卖灸鸡、燠鸭、羊脚子、点羊头、脆筋巴子、姜虾、酒蟹、獐巴、鹿脯、从食蒸作、海鲜时果、旋切莴苣生莱、西京笋。……唯焦竹架子出青伞上,装缀梅红缕金小灯笼子,架子前后,亦设灯笼,敲鼓应拍,团团转走,谓之“打旋罗”,街巷处处有之。
——摘编自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确定该学习小组研究的主题,并概括材料中体现的研究角度。(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补充一个研究宋史的新主题,并说明理由。(6分)
18.[2022·济宁市高三模拟](12分)表为北宋初年宋太祖采取的部分举措。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概括指出宋太祖上述举措的本质特征,并结合时代背景对其举措做出合理的解释。
高频考点3 辽宋夏金元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统一
1.解析:根据表格内容可知,从太祖朝到仁宗朝用相人数逐渐增多,且任职年限逐渐缩短,这种频繁更换宰相、增加宰相数量的做法反映了相权逐渐削弱,故选A项;通过宰相数量的变化不能说明宋朝的政治局势,排除B项;丞相数量增多说明相权逐渐被削弱,因此干预朝政的说法错误,排除C项;材料仅体现了丞相数量的变化,未说明这个时期如何选拔官员,排除D项。
答案:A
2.解析:根据题干内容可知,枢密使一职在唐后期至五代时权力非常大,“权倾将相”,到宋初,枢密使“多以文臣出任”,并且“专掌军政”,大大缩小了其权力范围,防止其专权乱政,加强了皇权,故选C项;题干内容述及的是枢密使权力范围的缩小,A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藩镇割据涉及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而枢密使属于中央权臣,与“地方”无关,排除B项;枢密使权力的缩小,使得其不能够“权倾将相”,“与宰相分权”,这与“行政效率”无关,排除D项。
答案:C
3.解析:根据材料内容可知,丞相赵普辅佐皇帝拟定官员任命,体现了丞相辅佐皇帝处理政务这一传统客观地位,故选B项;材料中体现了相权对皇权具有一定的制约作用,故深受束缚的说法错误,排除A项;材料中是皇权和相权之间的关系,不能反映整个宋朝的政治运作程序如何,排除C项;材料中是强调丞相辅佐皇帝,不能说明“士人文官地位”的变化,虽然宋朝采取“重文轻武”的政策,但是宋初士人文官地位显著提升的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
答案:B
4.解析:据材料“饥岁莫急于防民之盗,而防盗莫先于募民为兵”“不收为兵,则恐为盗”,可知宋代将募兵看作是防止盗贼出现的举措,因此扩大募兵的数量,结果造成“冗兵”,故选B项;北宋冗兵比较严重,士兵军事素质相对较弱,排除A项;北宋长期与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处于战争状态,排除C项;北宋末年农民起义不断,说明民间疾苦问题并未得到解决,排除D项。
答案:B
5.解析:《宋史》列传中记载的人物多为宋朝的大臣,据材料“从社会底层中脱颖而出的就有二分之一。随着时间的推移,出身于布衣的官员越来越多”可知,更多社会底层的人员能够向上实现阶层跨越,从布衣成为官员,说明社会阶层流动性增强,故选C项;说明类题目考查题目材料体现的本质,材料中的表象是更多的官员出身布衣,其本质说明的宋朝社会的流动性,而商品经济发展不是宋朝阶层流动的原因,排除A项;春秋战国时期宗法制逐渐瓦解,但是宗法观念依然存在,排除B项;材料说明的是宋朝时期布衣官员越来越多,说明宋朝时期社会流动性增强,民族交融是不同民族间在文化、习惯、风俗等方面相互融合,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D项。
答案:C
6.解析:据材料“规定上舍生学行优秀者,或授官,或可直接参加省试、殿试”可知,教育改革的目的是为变法培养人才,进而争夺变法的主导权,故选B项;据材料“此书对《诗》《书》《周礼》三部儒家经典重新加以注释而成”可知,《三经新义》是对儒学经典的进一步解读,不是新的理论,不能完善儒家思想,排除A项;据所学,王安石的教育改革涉及面较多,并非只是寻找理论依据,排除C项;据所学,完善发展科举制度是王安石教育改革的影响,而非目的,排除D项。
答案:B
7.解析:据材料“定治契丹及诸夷之法,汉人则断以《律令》”可知,契丹建国后,既有从事畜牧业的游牧民族,也有从事农耕业的汉人和渤海人,辽朝统治者在考虑自身情况和借鉴中原汉制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地缘关系的因俗而治的双轨制,用不同的法律去治理,故选B项;蕃汉分治说明农耕和游牧文明的隔阂仍然存在,排除A项;儒家成为治国指导思想与“定治契丹及诸夷之法”不符,排除C项;这一举措根本目的是巩固辽朝统治,而不是完善辽朝法律制度建设,排除D项。
答案:B
8.解析:据题干信息可知,金代六部尚书除了本民族的女真人,还有汉族、契丹族、渤海族的尚书,可知金代统治者注意任用各民族的人才,推动民族交融,故选C项;“始终”不合史实,海陵王完颜亮改革后,中央为一省六部制,排除A项;“占据主导地位”不合史实,金代政权占主导的还是女真族,排除B项;“实现了”不合史实,虽然金代主张各民族平等,但实际上汉族遭到金代统治者的防范和猜忌,排除D项。
答案:C
9.解析:材料可见少数民族政权通过考察儒家文化,培养少数民族士子对中华文明认同,促进民族融合的同时强化了少数民族人民对大一统中国的思想认识,故选D项;文化重心随经济重心南移,不涉及北方少数民族地区,排除A项;根据所学可知当时少数民族政权与汉族政权长期对立,排除B项;材料中未涉及经济交流的相关内容,排除C项。
答案:D
10.解析:材料中“麦粟等旱地作物传至江南地区”可知南北经济交流加强,故选D项;材料无法体现何时“开始”打破南稻北粟的格局,排除A项;材料信息不能说明北方农业发展水平更高,主要强调的是南北方种植物种的情况,排除B项;材料也没有涉及农产品买卖或专业化生产的信息,排除C项。
答案:D
11.解析:由材料“官方发布的劝农文中,频繁出现主客户关系的描述”“佃户不可侵犯田主,田主不可挠虐佃户”可知宋代不抑兼并的举措,导致土地兼并现象严重,激化社会矛盾,政府不得已颁布劝农文强调农民与地主间的关系,同时文人名士也有关于农民与地主关系的表述,意在缓和阶级矛盾,故选B项;结合所学,土地兼并导致封建租佃关系盛行,租佃关系下人身依附关系不断减弱,排除A项;由材料可知国家试图缓和社会矛盾,并未体现出对社会各阶层的控制情况,排除C项;材料仅有朱熹关于土地兼并问题的著述,不能代表程朱理学,排除D项。
答案:B
12.解析:题干“宋代取得和占有土地的方式复杂灵活”“不仅百姓买卖土地,国家也参与其中”等,与宋代实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下土地私有制发展相合,故选D项;“自由发展”不合史实,重农抑商政策在宋代只是得到松动,排除A项;人身依附关系主要是指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农民“丧失”人身自由而依附于封建地主的状况,题干未提及农民与地主的关系,排除B项;“大幅增加”与题干无关,题干未提及国家投入市场的利润与成本的收支,排除C项。
答案:D
13.解析:由题干中的“彭城(徐州)旧无石炭(煤)”、元丰元年十二月“以冶铁作兵,犀利胜常”等信息可得,徐州元丰元年用煤冶铁,造出来的兵器比之前的都要锋利,这说明冶铁的燃料改进后,冶炼质量提高了,故选D项;题干提到的是用煤作燃料冶铁,而不是居民用煤作燃料,所以A与题目主旨不符,排除A项;题干单凭一首诗就说徐州开始用煤炭做燃料冶铁,文学作品来证史应该是证据不足,需要其他证据来印证才可以得出结论,排除B项;题干并没有与其他地方作比较,也没有说到彭城这个地方冶铁业的发展情况,不能据此得出彭城是当地冶铁业中心的结论,排除C项。
答案:D
14.解析:“同一行业在同城只有一个统一的行业组织,分散各处的零售商、批发商都要加入行业组织。各行业的首领由官府批准,有权掌握买卖价格、检查商品质量和校验度量衡器具”说明宋代商品的管理更加规范,有利于稳定市场,让商业健康发展,故选D项;“各行业的首领由官府批准,有权掌握买卖价格、检查商品质量和校验度量衡器具”可以看出这种管理属于宏观管理,而不是对具体的微观管理,排除A项;“到了宋代,同一行业在同城只有一个统一的行业组织,分散各处的零售商、批发商都要加入行业组织。各行业的首领由官府批准”可以看出这种管理形式的出现是政府加强控制的结果,而不一定追求利润性质的行业垄断,排除B项;“同一行业在同城只有一个统一的行业组织,分散各处的零售商、批发商都要加入行业组织。各行业的首领由官府批准,有权掌握买卖价格、检查商品质量和校验度量衡器具”体现政府对商业行为的管理,无法判断商人的社会地位,排除C项。
答案:D
15.解析:据材料“事君便遇忠,事亲便遇孝,居处便恭,执事便敬,与人便忠,以至参前倚衡,无往而不见这个道理”可知,朱熹强调给国君办事要忠,照料亲人要孝,日常起居要端庄,工作要敬慎认真,为人要忠义,可见这是以儒家的伦理道德规范人的日常行为,故选B项;据所学,“事亲便遇孝,居处便恭,执事便敬,与人便忠”这一行为价值观在孔子时期就已提出,排除A项;材料主旨是儒家道德标准对人们日常行为的规范,而非内心反省,排除C项;材料主旨是儒家道德标准对人们日常行为的规范,没有涉及社会责任,排除D项。
答案:B
16.解析:材料体现出南宋政府对印刷作品的保护,政府通过法律规范书籍印刷,打击假货和盗版,因此A项正确。材料没有指出是雕版印刷还是活字印刷,排除B项;C项结论与材料相反;南宋朝廷的做法有利于文化的传播,D项结论过于偏颇,排除。
答案:A
17.解析:(1)第一小问研究主题,据材料一“这件文物是目前已知世界上最早的商标广告”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体现的是宋代的商业广告;据材料二“酒店多点灯烛沽卖,每分不过二十文,并粥饭点心……直至天明……又有外来托卖灸鸡……架子前后,亦设灯笼……街巷处处有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体现的是宋代商业活动的情况,所以研究主题可以概括为: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第二小问研究角度,据材料一“这件文物是目前已知世界上最早的商标广告”“收买上等钢条,造功夫细针,不误宅院使用”“认门前白兔儿为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宋代店铺商标广告意识增强;据材料二“酒店多点灯烛沽卖,每分不过二十文,并粥饭点心……直至天明……又有外来托卖灸鸡……架子前后,亦设灯笼……街巷处处有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描述了宋代商业活动的贸易场景,可得商业活动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2)结合所学知识,可以补充一个新主题为:宋代儒学思想的发展。理由可以结合宋代的时代背景,程朱理学的形成和陆九渊心学的出现,从而说明宋代儒学思想的发展,所以理由可以概括为:程朱理学是在吸收佛、道哲学思想基础上形成的新儒学(朱熹,程朱理学的集大成者);心学的出现,陆九渊开创心学,标志着重建理学信仰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
答案:(1)主题: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
研究角度:
材料一角度,宋代店铺商标广告意识增强;
材料二角度,商业活动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2)示例:研究主题:宋代儒学思想的发展。
理由:程朱理学是在吸收佛、道哲学思想基础上形成的新儒学(朱熹,程朱理学的集大成者);心学的出现,陆九渊开创心学,标志着重建理学信仰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
18.解析:第一小问本质特征,据材料“始置诸道转运使以总利权”“凡缗帛之类悉辇送京师”“诏诸道当辇送上供钱帛等舟车”“令诸州旧属公使钱物尽数系省(中央管理财物的机构)”结合所学得出加强中央对地方财政控制,削弱地方财权。第二小问解释,据材料结合所学可从实行必要性、可能性、影响角度入手;从实行必要性的角度作答,结合所学可知,宋太祖通过兵变方式夺取帝位,鉴于唐后期以来军阀割据、政局动荡的历史教训,北宋迫切需要加强中央集权,而加强中央对地方财政控制,削弱地方财权为重中之重; 从实行可能性的角度作答,结合所学可知,北宋建立后削弱节度使的军权,派文臣到各地做知州,北宋具备了进一步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的可能,设诸路转运使统管地方财政,保证各州赋税绝大部分上缴朝廷; 从历史影响的角度作答,结合所学可知,将地方绝大部分赋税上缴中央,削弱了地方经济割据的物质基础,进一步加强了集权,有利于巩固统一,巩固统治。
答案:本质特征:从加强中央对地方财政控制,削弱地方财权的角度作答。
解释从以下三个方面作答:
从实行必要性的角度作答,如从北宋建立背景及建立方式的角度阐明北宋迫切需要加强中央集权(4分);
从实行可能性的角度作答,如北宋建立后削弱节度使的军权,派文臣到各地做知州的角度阐明北宋具备了进一步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的可能(4分);
从历史影响的角度作答,如从削弱地方经济割据的物质基础,进一步加强集权,利于巩固统一的角度作答(2分)。
若从其他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时间
用相人数
平均任职年限
太祖朝
6
2.8
太宗朝
9
2.3
真宗朝
12
2.1
仁宗朝
23
1.8
颁行时间
举措
出处
964年
始置诸道转运使以总利权
马端临《文献通考》
964年
始令诸州自今每岁受民租及莞榷(政府对盐、铁、酒的专卖)之课,除支度给用外,凡缗帛之类悉辇送京师,官乏车牛者,僦(租赁)于民以充用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965年
诏诸道当辇送上供钱帛等舟车,并从官给,勿以扰民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973年
令诸州旧属公使钱物尽数系省(中央管理财物的机构),毋得妄有支费
马端临《文献通考》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考历史二轮专项分层特训高频考点练21含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历史二轮专项分层特训高频考点练16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历史二轮专项分层特训高频考点练15含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