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日照市五莲县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物理试卷(含答案)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422524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山东省日照市五莲县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物理试卷(含答案)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4225243/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山东省日照市五莲县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物理试卷(含答案)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4225243/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山东省日照市五莲县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物理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山东省日照市五莲县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物理试卷(含答案),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山东省日照市五莲县九年级(下)期中物理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30.0分)
1. 央视新闻“大数据”播报让我们看到了数据的价值,同学们在初中物理学习的过程中,也遇到了许多数据。下列符合生活实际的是( )
A. 中学生课桌高度约为80cm
B. 某中学生从一楼慢走到五楼所用时间约为8s
C. 某中学生百米赛跑的速度约为25m/s
D. 教室内的一盏日光灯正常工作时的电流约为2A
2. 电磁波家族成员很多,有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γ射线等。电磁波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已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关于电磁波的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验钞机利用红外线来辨别钞票真伪 B. 手机利用超声波波传递信号
C. 微波炉利用电磁波来加热食品 D. 遥控器利用紫外线实现对电视机遥控
3. 关于人们用手机扫场所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手机镜头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
B. 场所码通过镜头成倒立缩小的虚像
C. 手机是利用发射与接收电磁波与外界传递信息
D. 手机镜头相当于凸透镜,可以用于矫正近视眼
4. “天宫课堂”上,航天员老师王亚平和叶光富做了“扔冰墩墩”游戏,冰墩墩被扔出后近似做匀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冰墩墩离手后能继续运动是因为一直受到手的推力
B. 冰墩墩离手后能继续运动是因为自身有一个向前冲的作用力
C. 冰墩墩离手后能继续运动是因为冰墩墩具有惯性
D. 用手接住后,冰墩墩失去了惯性
5.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瑰宝,有的优美词句还与我们物理知识有着联系。下列词句与对应的物理知识叙述正确的是( )
A. “清寒小雪前”,雪的温度很低,它的内能为零
B. “沙暖睡鸳鸯”,同水相比沙的比热容大些
C.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霜实际是固态,由水蒸气凝华形成
D. “大地阳和暖气生”,大地内能的增加是太阳通过做功方式实现的
6. 留心周围的生活情景,你会时刻从中感受到物理知识的无穷魅力.请判断如图所示四个情景中哪个说法是正确的( )
A. 即使没有摩擦我们也能用铅笔在纸上写字
B. 手拍桌子会发声是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C. 驾驶员系安全带是为了减小行驶中人的惯性
D. 瀑布的水流下落过程中重力对其做功
7. 北京冬奥会期间,某“网红”智慧餐厅从厨师到服务员均是机器人,接到指令后,机器人内部的电动机会驱动其底部的轮子将美食送到指定位置。如图中与机器人驱动原理相同的是( )
A. B.
C. D.
8. 如图所示,小华用滑轮组水平向左匀速拉动A物体,A物体5s内移动了100cm,且A物体与水平地面的摩擦力大小为12N,已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拉力F大小为4N
B. 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为0.6m/s
C. 拉力F做功的功率为3W
D. 拉力F在5s内对滑轮组做的额外功为3J
9. 给某型号电烤箱设定好工作时间和温度,即闭合定时开关S1和温控开关S2,再闭合启动开关S,电烤箱开始工作。当达到了设定的工作时间或温度时,定时开关S1或温控开关S2断开,电烤箱就停止工作。下列电路符合要求的是( )
A. B.
C. D.
10. 骑自行车出行(如图所示)是以实际行动倡导“低碳环保,绿色出行”的理念。下列与自行车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较宽的坐垫可以增大压强
B. 轮胎表面凹凸的花纹可以减少摩擦
C. 拨动自行车的车铃能发声是因为振动的物体能发声
D. 停放在地面时,车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车的支持力是平衡力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0.0分)
11. 下列几个实验探究中,采用了相同研究方法的是( )
A. 探究压力作用效果和受力面积的关系”时,保持压力不变,改变受力面积
B. “比较不同物质吸热情况”时,用加热时间的长短表示吸收热量的多少
C. “探究电流与电压关系”时,保持电阻的阻值不变,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
D. 在研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中,运用科学推理得出牛顿第一定律
12. 为实现国家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某汽车集团研发了一款新型汽车,与某款汽车同样油耗和使用条件下,发动机工作时,尾气中“汽油味”明显降低,动力更强劲。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尾气中“汽油味”降低,是因为汽油在气缸中燃烧比较完全
B. 该汽车匀速上坡,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增加
C. 该汽车减少了碳排放,有利于节约能源和环境保护
D. 汽油在气缸内若完全燃烧,发动机效率可达100%
13. 对下列情境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图甲:改变提升物体受到的重力,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不变
B. 图乙:人不接触高压电线就不会触电
C. 图丙:拇指所指的那端就是通电螺线管的N极
D. 图丁:天宫课堂授课是通过电磁波实现天地之间的互动
14. 小王同学在做探究实验过程中,对下列四幅图读数正确的是( )
A. 图甲物体长度为1.70cm B. 图乙温度计示数为32.0℃
C. 图丙电流表示数为1.50A D. 图丁烧杯和液体总质量为62.2g
第II卷(非选择题)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10.0分)
15. 我国唐朝的张志和在《玄真子》中记载了著名的“人工虹”实验:“背日喷乎水,成虹霓之状”,这是光的______现象,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将红、______、蓝三种色光按照不同比例混合,能产生任何一种其它颜色的光。
16. 正常眼睛的明视距离是______ cm,某人戴有-500度眼镜,他是______ (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所用镜片的焦距是______ m。
17. 太阳能是______ (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来源于太阳内部核______ (选填“裂变”或“聚变”)。
18. 小吴通过观察小区门口的车辆出入自动控制闸,发现当车牌被识别系统识别后,指示灯亮、栏杆抬起,车辆通行。于是他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模拟装置,电源电压恒定,指示灯L标有“3V 1.8W”字样,电磁铁的线圈阻值不计。当车牌识别成功,相当于将图中开关S闭合,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阻为10Ω时,指示灯L刚好正常发光,铁柱被电磁铁向下吸引抬起栏杆,此时电磁铁的上端为______(选填“N”或“S”)极,电源电压为______V;若电源电压降低,闭合开关,电磁铁栏杆磁性减弱,栏杆不能自动抬起,除了更换电源外,请你再写出一种能使栏杆自动抬起的方法:______。
四、作图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
19. 如图所示,凸透镜的主光轴与水面重合,F是凸透镜的焦点,水中有一平面镜。一束与水面平行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进入水中,再经过水中的平面镜反射后恰好过P点。请画出:
(1)经过凸透镜的折射光线;
(2)进入水中的折射光线;
(3)经平面镜后的反射光线。
20. 某船上装有平衡警示电路,其中S为重力开关,金属片M可绕O点自由转动。
当船水平时,M在a、b中间;当船左倾到一定程度时,绿灯亮、电铃响;当船右倾到一定程度时,红灯亮、电铃响。请完成电路图。
五、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2.0分)
21. 小明在做“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实验时,利用一套器材依次完成如图所示的实验,其中甲、乙图中长木板正面朝上,丙图中长木板反面朝上,长木板的反面比正面粗糙。
(1)小明提出如下猜想:①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所受的压力有关;②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如果小明要验证猜想①,他应该选择______两图所示的实验来操作;如果小明要验证猜想②,他应该选择______两图所示的实验来操作。
(2)实验中,小明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使它沿水平长木板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弹簧测力计对木块的拉力与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这是利用了______的知识。
(3)小明分别对猜想①②进行了实验验证。在图甲、丙实验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别为0.8N、1.2N,在图乙实验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丁所示,示数为______N。
小明多次实验后得出结论:接触面所受的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4)许多情况下摩擦是有用的,人们常常设法增大它。请写出一个通过增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的实例:______。
(5)实验后,小明和同学们对实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交流,改进了实验方案,设计了如图戊所示的实验装置:将弹簧测力计固定不动、木块挂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不拉木块,改为使长木板与木块相对运动。再次验证了猜相①②得出相同结论。针对实验改进,同学们提出了以下观点,其中不正确的是______(选填序号)。
A.改进后,拉动长木板时不必保持匀速运动,更易于操作
B.改进后、测力计示数较稳定,容易读出正确的数值
C.改进后、木块稳定时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小于弹簧测力计对木块的拉力
22. (1)图甲是某物质熔化时的温度变化曲线,由图可知,该物质属于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图中A点对应的温度如图乙温度计所示,读数为______℃。
(2)图丙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装置,该实验用______分别测量蜡烛和它的像到玻璃板的距离。当蜡烛向玻璃板靠近时,像的大小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图丁所示,两容器中的电阻丝串联接到电源两端,是为了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______的关系,通电一段时间后,______侧U形管中液面高度的变化较大。
六、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2.0分)
23. 为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新能源体系,国务院办公厅于2022年5月30日转发了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关于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将大力推动开发新能源,引导全社会消费绿色电力。下表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某新能源电动车的部分参数:
充电电压U
380V
充电电流I
100A
支付方式
刷卡支付、APP扫二维码(小程序)
安装方式
壁挂式、立柱式
电车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的效率η
60%~75%
在该新能源电动车正常充电10min后,求:
(1)电动车获得的电能;
(2)若获得的电能由完全燃烧热值为q=4.0×107J/kg的燃油来提供,需要该燃油的质量;
(3)若该电动车在水平公路上匀速行驶受到的阻力为500N,电动车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的效率为60%,该车能行驶的路程。
24. 随着科技创新教育在全市广泛开展,有些学校已配置了如图甲所示的3D打印笔。3D打印笔通过加热,挤出热熔的塑胶,然后在空气中迅速冷却,最后固化成稳定的形状。此打印笔有快慢两挡,其内部简化电路如图乙所示,将该3D打印笔单独接入装有如图丙所示电能表的家庭电路中正常工作。快挡打印2min,电能表指示灯闪烁8次,刚好将15g的塑胶从20℃加热到260℃。已知该3D打印笔慢挡打印功率为22W,R1、R2用于发热的定值电阻,塑胶的比热容为2×103J/(kg⋅℃)。求:
(1)3D打印笔快挡打印2min所消耗的电能;
(2)3D打印笔快挡打印时的热效率;
(3)R1的阻值。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解:A、中学生课桌高度约为80cm,故A正确;
B、中学生从一楼慢走到五楼所用时间约为50s,故B错误;
C、某中学生百米赛跑的速度约为7m/s,故C错误;
D、教室中的日光灯额定功率在40W左右,正常工作时通过日光灯的电流大约为0.2A,故D错误。
故选:A。
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能根据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一些物理量。例如:长度、质量、时间、温度、力、速度、电功率、电流、电压等。解答估测选择题的方法:利用生活中我们熟悉的一些数据作为根据,进行单位换算,有时要利用基本公式求未知物理量。
本题考查了对长度、时间、速度、电流的估测,注重理论与实际差异的应变能力的培养,体现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2.【答案】C
【解析】解:A、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所以验钞机利用紫外线来辨别钞票真伪,所以A错误;
B、手机是利用微波来传递信号的,电视是利用无线电波来传递信号的,所以B错误;
C、微波炉是用微波来加热食品的,微波属于电磁波,所以C正确;
D、电视机的遥控器是利用红外线来工作的,所以D错误。
故选:C。
掌握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γ射线的特点及作用。
紫外线的应用:合成维生素D、使荧光物质发光、杀菌等;
红外线照在人身上也会使人体的温度升高,电视机的遥控器是利用红外线来工作的;
微波的频率和水频率接近,容易引起水分子的共振而产生热量,生活中常用微波进行加热,如微波炉利用微波加热。
此题考查了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γ射线的特点及作用,是基础性题目。
3.【答案】C
【解析】解:
ABD、手机镜头相当于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手机镜头成像原理是光的折射;场所码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之外,通过镜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BD错误;
C、电磁波可以传递信息,手机是利用发射与接收电磁波与外界传递信息,故C正确。
故选:C。
(1)凸透镜成像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凸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
(2)移动电话就是靠发射和接收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
本题考查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远视眼的矫正、信息的传递,属于基础题。
4.【答案】C
【解析】解:AB、冰墩墩做匀速直线运动,因为物体不受力的作用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故冰墩墩离手后能继续运动不受到手的推力,故AB错误;
CD、冰墩墩离开手后能继续向前运动是因为它具有惯性,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惯性与质量有关,用手接住后,冰墩墩的质量不变,冰墩墩仍有惯性,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1)牛顿第一定律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任何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即任何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
本题在“天宫课堂”展示的情景中考查惯性和力的有关知识,综合性强,难度适中。
5.【答案】C
【解析】解:A、一切物体在任何温度下都有内能,雪的温度虽然很低,但是仍然具有内能,故A错误;
B、在同一时间,河水和沙滩吸收太阳的热量相同,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大,所以水温升高幅度较小,因此水温较低;而沙石比热容小于水,所以沙滩升温幅度较大,因此沙滩温度较高,导致“沙暖睡鸳鸯”,故B错误;
C、霜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故C正确;
D、大地吸收热量,大地内能增加,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实现的,故D错误。
故选:C。
该题考查了内能的概念、水比热容大、物态变化、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等知识,是一道综合题。
6.【答案】D
【解析】解:A、铅笔是靠滑动摩擦在纸上留下痕迹的,如果没有摩擦力,用铅笔就无法写字,故错误;
B、手拍桌子会发声是因为该过程中引起了桌面的振动,所以该选项错误;
C、驾驶员系安全带是为了减小惯性给行驶中人的危害,不会减小惯性,故C错误;
D、瀑布的水流下落过程中受到重力的作用,且沿重力的方向有一段距离,所以该过程中重力做了功,故正确;
故选D.
(1)摩擦力是指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发生了相对运动时,在接触表面产生的一种阻碍其相对运动的力,叫做摩擦力;
(2)一切声音都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
(3)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有状态不变的性质,大小只和物体的质量大小有关;系安全带是为了减小惯性给司机和乘客带来的危害;
(4)做功的条件是,作用在物体上有力,且沿力的方向有一段距离.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比较多,有摩擦力的知识,声的知识,惯性知识和做功的条件等问题,属于中考常见题型,需要同学们认真把握.
7.【答案】C
【解析】解:A、图中是探究通电导体的周围存在磁场,是电流的磁效应,故A错误;
B、图中电磁继电器是电流的磁效应的应用,故B错误;
C、图中是探究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运动,电能转化为机械能,与机器人驱动前行过程原理相同,故C正确;
D、图中是探究电磁感应现象,故D错误。
故选:C。
机器人靠电动机驱动,其原理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力运动,由此结合各选项图示反应的原理或探究目的分析解答。
加强对课本中实验装置的记忆,将实验装置与反应的物理规律联系在一起,对于解决此种类型的题目非常关键。
8.【答案】A
【解析】解:A、由图可知n=3,由η=W有W总=fs物Fs=fs物Fns物=fnF可知,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fnη=12N3×80%=5N,故A错误;
B、物体移动的距离:s物=100cm=1m,
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ns物=3×1m=3m,
则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v=st=3m5s=0.6m/s,故B正确;
C、拉力做的总功:W总=Fs=5N×3m=15J,
拉力做功的功率:P=W总t=15J5s=3W,故C正确;
D、有用功:W有=fs物=12N×1m=12J,
额外功:W额=W总-W有=15J-12J=3J,故D正确。
故选:A。
(1)由图可知n=3,利用η=W有W总=fs物Fs=fs物Fns物=fnF求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
(2)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ns物,利用v=st求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
(3)利用W总=Fs求拉力做的总功,利用P=W总t求拉力做功的功率;
(4)利用W有=fs物求有用功,利用W总=W有+W额求额外功。
本题考查了水平使用滑轮组时速度、有用功、总功、额外功、功率和机械效率的计算,明确有用功和总功是关键。
9.【答案】A
【解析】解:A、电烤箱设定好工作时间和温度,即闭合定时开关S1和温控开关S2,再闭合启动开关S,S控制定时开关S1和温控开关S2,电烤箱开始工作。当达到了设定的工作时间或温度时,定时开关S1或温控开关S2断开,电烤箱就停止工作,可控制开关S,故三个开关应该串联;故A正确;
BD、三个开关都闭合,电路短路,故BD错误;
C、定时开关S1或温控开关S2断开,电烤箱不能停止工作;故C错误;
故选:A。
电烤箱设定好工作时间和温度,即闭合定时开关S1和温控开关S2,再闭合启动开关S,S控制定时开关S1和温控开关S2,电烤箱开始工作。当达到了设定的工作时间或温度时,定时开关S1或温控开关S2断开,电烤箱就停止工作,可控制开关S,据此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串并联电路的设计,题目有一定难度。
10.【答案】C
【解析】解:A、车座垫做的较宽是为了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故A错误;
B、车轮胎上制有花纹是为了在压力一定时,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以增大摩擦力,故B错误;
C、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拨动自行车的车铃能发声是因为振动的物体能发声,故C正确;
D、停放在地面时,车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车的支持力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不是一对平衡力,故D错误。
故选:C。
(1)减小压强的方法: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
(2)滑动摩擦力大小跟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
(3)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4)一对平衡力必须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本题通过共享单车考查了压强、摩擦力、平衡力和声音的产生等,体现了生活处处有物理。
11.【答案】AC
【解析】解:A、“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时,保持压力不变,改变受力面积,是采用了控制变量法;
B、“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时,用加热时间的长短表示吸收热量的多少,是采用了转换法;
C、“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保持电阻的阻值不变,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是采用了控制变量法;
D、在研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中,运用科学推理得出牛顿第一定律,是采用了推理法。
故AC采用的方法相同。
故选:AC。
物理实验中,常见的方法有: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等效替代法、推理法等。对每个选项进行分析,明确各自采用的研究方法,就能确定符合题意的选项。
正确的研究方法是得出科学结论的前提,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选择正确的方法进行研究。
12.【答案】ABC
【解析】解:A、尾气中“汽油味”明显降低,这说明汽油的燃烧率较高,燃烧的较完全,故A正确;
B、汽车匀速上坡时,质量不变,速度不变,动能不变;质量不变,高度增大,重力势能增大,故B正确;
C、该发动机的尾气中“汽油味”明显降低,动力更强劲,在做相同有用功时,消耗的燃料少,减少了碳排放,有利于节约能源和环境保护,故C正确;
D、汽车在工作时不可避免的要克服机械部件间的摩擦做额外功,机械效率一定小于100%,故D错误。
故选:ABC。
(1)汽油在燃烧的过程中,燃烧的越充分,尾气中的“汽油味”越低;
(2)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质量、速度。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动能越大;重力势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质量、高度。质量越大,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
(3)根据发动机工作的特点分析;
(4)任何机器都不可避免的做额外功,效率不可能达到100%。
本题考查热机的有关知识,综合性强,难度适中。
13.【答案】CD
【解析】解:A、图甲克服物体重力所做的功为有用功,改变提升物体受到的重力,额外功几乎不变,有用功占总功的比例变化,动滑轮的机械效率变化,故A错误;
B、高压输电线头落到地上,地面上与线头距离不同的各点存在电压,当人走近导线时两脚之间有电压,易发生跨步电压触电,故B错误;
C、右手握住通电螺线管,使四指弯曲与电流方向一致,那么大拇指所指的那一端是通电螺线管的N极,故C正确;
D、图丁:天宫课堂授课是通过电磁波实现天地之间的互动,故D正确。
故选:CD。
(1)图甲克服物体重力所做的功为有用功,改变提升物体受到的重力,额外功几乎不变,有用功占总功的比例变化;
(2)跨步电压触电:高压输电线头落到地上,地面上与线头距离不同的各点存在电压,当人走近导线时两脚之间有电压;
(3)右手握住通电螺线管,使四指弯曲与电流方向一致,那么大拇指所指的那一端是通电螺线管的N极;
(4)电磁波可以传递信息,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本题考查机械效率、高压触电现象、安培定则和电磁波的知识,综合性强,难度适中。
14.【答案】AD
【解析】解:A、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侧与1.00cm对齐,右侧与2.70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2.70cm-1.00cm=1.70cm,故A正确;
B、温度计上10℃之间有5个小格,所以分度值为2℃,此时显示的温度是34℃,故B错误;
C、电流表选择的是0~0.6A量程,分度值为0.02A,此时的示数为0.3A,故C错误;
D、在标尺上,1g之间有5个小格,1个小格代表0.2g,即标尺的分度值为0.2g,烧杯和液体总质量是m=50g+10g+2.2g=62.2g,故D正确。
故选:AD。
(1)刻度尺的分度值是刻度尺相邻两刻度线表示的长度。使用刻度尺时要明确其分度值,起始端从0开始,读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体的长度;起始端没有从0刻度线开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线为起点,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所对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先要弄清楚温度计的分度值,读数时视线与液柱最高处所对刻度相垂直,并注意区分温度是零上还是零下。
(3)读取电流表示数时,首先要明确电流表选择的量程和对应的分度值,读数时视线与指针所在刻度线相垂直。
(4)使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时,要明确标尺的分度值,被测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总质量与游码所对刻度之和。
读取不同测量工具的示数时,基本方法是一致的,都要先明确测量工具的量程和分度值,确定零刻度线的位置,视线与刻度线垂直。
15.【答案】色散 绿
【解析】解:“背日喷乎水,成虹霓之状”描写的是“人工虹”,这是喷出水后,空中有大量的小水滴,太阳光照在这些小水滴上,被分解为绚丽的七色光,也就是光的色散;
三种色光适当混合能产生其它色光,这三种色光就是光的三原色,它们分别是红光、绿光、蓝光。
故答案为:色散;绿。
(1)彩虹的成因是由于光的色散。
(2)红、绿、蓝三种色光,按不同比例混合,可以产生各种颜色的光。因此把红、绿、蓝三种色光叫色光的三原色。
此题考查了学生对光的色散和光的三原色的掌握情况,本章节知识点需要牢固记忆。
16.【答案】25 近视眼 0.2
【解析】解:看物体时间较长也不易感到疲劳的距离叫明视距离,正常眼的明视距离为25cm。
小明的眼镜是-500度,是负值,是凹透镜,是近视眼镜,他是近视眼;
φ=-500度100=-5m-1,
f=1ϕ=1-5m-1=-0.2m。
故答案为:25;近视眼;0.2。
看物体时间较长也不易感到疲劳的距离叫明视距离,正常眼的明视距离为25cm。
眼镜度数为正的是凸透镜,是远视眼镜;眼镜度数为负的是凹透镜,是近视眼镜。
由眼镜度数,求出透镜焦度(透镜焦度φ×100=眼镜度数),由透镜焦度求出透镜的焦距(φ=1f)。
本题主要考查了由眼镜的度数的正负判断是近视眼镜还是远视眼镜,由眼镜的度数求透镜焦度,由透镜焦度求透镜的焦距。
17.【答案】可再生 聚变
【解析】解:太阳能是可再生能源,来源于太阳内部核聚变。
故答案为:可再生;聚变。
(1)能够短期内从自然界中得到补充的能源是可再生能源。
(2)太阳能来自内部的核聚变所释放的巨大核能。
知道能源的分类;知道目前人类获取核能的两种基本途径。
18.【答案】S 9 调节滑动变阻器,使接入的阻值变小
【解析】解:通电螺线管的电流是下方流入,上方流出,根据安培定则可知电磁铁的上端为S极;
分析图中电路可知灯L和滑动变阻器串联,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阻为10Ω时,指示灯L刚好正常发光,小灯泡的额定电流I灯=P灯U灯=1.8W3V0.6A;
串联电路电流处处相等,I=I灯=I滑=0.6A;
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U滑=I滑×R滑=0.6A×10Ω=6V;电源电压U=U滑+U灯=6V+3V=9V;
若电源电压降低,闭合开关,电磁铁栏杆磁性减弱,栏杆不能自动抬起,此时要使电流增大,才能时杆子自动抬起。除了换电源电压外,还可以调节滑动变阻器,使接入的阻值变小,从而使电流增大,杆子自动抬起。
故答案为:S;9;调节滑动变阻器,使接入的阻值变小。
通电螺线管的电流是下方流入,上方流出,根据安培定则可知电磁铁的磁极;
分析图中电路可知灯L和滑动变阻器串联,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阻为10Ω时,指示灯L刚好正常发光,由I灯=P灯U灯可得小灯泡的额定电流;
串联电路电流处处相等,I=I灯=I滑=0.6A;由U滑=I滑×R滑可得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
由U=U滑+U灯可得电源电压;
若电源电压降低,闭合开关,电磁铁栏杆磁性减弱,栏杆不能自动抬起,此时要使电流增大,才能时杆子自动抬起。除了换电源电压外,还可以调节滑动变阻器,使接入的阻值变小,从而使电流增大,杆子自动抬起。
本题考查了串联电路的电流和电压特点、以及电功率计算、通电螺线管中安培定则的应用和电磁继电器的应用。
19.【答案】解:平行于主光轴的入射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过焦点,根据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画出P在平面镜中形成的像P',连接FP',与平面镜交于M点,FM是水中的折射光线,也是平面镜的入射光线,连接MP,可得经平面镜反射的反射光线,如图所示:
【解析】(1)平行于主光轴的入射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过焦点;
(2)光线从空气中进入水中,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光线的延长线过P在平面镜中像点P',与平面镜的交点为入射点M;
(3)连接入射点与点P,MP是平面镜的反射光线。
本题考查了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规律的应用,注意:凸透镜的焦点为光线到水面的入射点。此题考查光的反射光路图和透镜光路图的画法,难度不大,关键是掌握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20.【答案】解:当船左倾到一定程度时,绿灯亮、电铃响,开关接a,绿灯与电铃串联接入电路;
当船右倾到一定程度时,红灯亮、电铃响,开关接b,红灯与电铃串联接入电路;
由题意可知,红灯与绿灯互不影响,能独立工作,它们是并联的,
不论开关接a还是接b,电铃都接入电路,电铃串联在干路中,电路图如图所示:
。
【解析】串联的各电路元件相互影响,不能独立工作,并联的各电路元件互不影响,能独立工作;根据题意判断各电路元件的连接方式,然后连接电路图。
本题考查了设计电路的能力,注意并联电路中各用电器互不影响,而串联电路中各元件相互影响。
21.【答案】甲、乙 乙、丙 二力平衡 1.0 鞋底的花纹 C
【解析】解:(1)要验证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所受的压力有关,应保持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使接触面受到压力不同,所以应选择甲和乙;
要验证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应保持压力相同,使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同,所以应选择乙和丙;
(2)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使它沿长木板做匀速直线运动,木块处于平衡状态,在水平方向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和拉力是一对平衡力,由二力平衡的知识可知,弹簧测力计对木块的拉力与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
(3)由图丁知,弹簧测力计分度值为0.1N,示数为1.0N;
(4)通过增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的实例:鞋底的花纹,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
(5)将弹簧测力计固定不动,易于读数,误差小,木块挂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不拉木块,改为使长木板与木块相对运动,木块处于静止状态,水平方向受到的拉力与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等于弹簧测力计的拉力,这样便于操作,故AB正确,C错误。
故答案为:(1)甲、乙;乙、丙;(2)二力平衡;(3)1.0;(4)鞋底的花纹;(5)C。
(1)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所受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根据控制变量法分析解答;
(2)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分析;
(3)由图丁读出弹簧测力计示数;
(4)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5)弹簧测力计固定不动,易读准示数,误差小;木块挂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处于静止状态,受力平衡,据此分析解答。
本题是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考查了实验原理、弹簧测力计读数、增大摩擦力的应用以及对实验的改进,注意控制变量法的使用。
22.【答案】晶体 49 刻度尺 不变 电阻 右
【解析】解:(1)由图甲可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故该物质是晶体;由图乙可知,液柱向下读数值变小,故液面指示温度在0℃以上,分度值为1℃,示数为49℃;
(2)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中,要用刻度尺分别测量蜡烛和它的像到玻璃板的距离;由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当蜡烛向玻璃板靠近时,像的大小不变;
(3)两容器中的电阻丝串联接到电源两端,则电流大小和通电时间相同,只有电阻大小不同,故是为了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阻的关系;由Q=I2Rt可知,电流和通电时间一定,右侧电阻大,因此,通电一段时间后,右侧U形管中液面高度的变化较大。
故答案为:(1)晶体;49;(2)刻度尺;不变;(3)电阻;右。
(1)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区别: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温度计读数时先观察温度计的分度值,再根据液面位置读数;
(2)物体学中用刻度尺来测量距离的大小;平面镜成像时,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始终相等;
(3)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通过的电流、导体的电阻和通电时间有关,根据Q=I2Rt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熔化图象的认识,温度计的读数,刻度尺的使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焦耳定律实验的理解等,综合性强,但难度不大。
23.【答案】解:(1)新能源电动车正常充电10min后,电动车获得的电能:W电=UIt=380V×100A×10×60s=2.28×107J;
(2)根据题意,燃油完全燃烧放热的热量Q放=W电=2.28×107J;
由Q放=mq可知,燃油的质量:m=Q放q=2.28×107J4.0×107J/kg=0.57kg;
(3)由η=W机械W电可知,电动车获得的机械能:W机械=ηW电=60%×2.28×107J=1.368×107J;
电动车在水平公路上匀速行驶,牵引力F=f=500N,
由W=Fs可知,该车能行驶的路程:s=W机械F=2.736×104m。
答:(1)电动车获得的电能为2.28×107J;
(2)需要该燃油的质量为0.57kg
(3)该车能行驶的路程为2.736×104m。
【解析】(1)利用W=UIt计算出电动车获得的电能;
(2)根据题意,燃油完全燃烧放热的热量Q放=W,利用Q放=mq计算出燃油的质量;
(3)由效率公式计算出电动车获得的机械能;电动车在水平公路上匀速行驶,牵引力的大小等于阻力大小;根据W=Fs计算出该车能行驶的路程。
本题考查电能的计算、效率公式、燃料完全燃烧放热公式的灵活运用、二力平衡条件、功的计算公式的应用,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题目。
24.【答案】解:(1)3000 imp/(kW⋅h)是指电路中每消耗1 kW⋅h的电能,电能表指示灯闪烁3000次。指示灯闪烁8次,3D打印笔消耗的电能:
W=83000kW⋅h=1375kW⋅h=9600J;
(2)15g的塑胶从20℃加热到260℃吸收的热量为:
Q吸=cmΔt=2.0×103J/(kg⋅℃)×15×10-3kg×(260℃-20℃)=7200J,
由效率公式η=Q吸W知,3D打印笔快挡打印时的热效率为:
η=Q吸W=7200J9600J×100%=75%;
(3)根据电路图可知,当开关接12时,R1与R2串联,电路中电阻较大;当开关接23时,电路为R2的简单电路,电路中电阻较小,根据P=U2P可知,总电阻越大,功率越小,故开关接12时为低温挡,接23时为高温挡;
3D打印笔快挡打印时的电功率为:
P快=Wt=9600J2×20s=80W,
由P=U2R知,当开关接23时,电路为R2的简单电路,此时电路中R2的电阻:
R2=U2P快=(220V)280W=605Ω,
当开关接12时,R1与R2串联,此时电路中的总电阻:
R总=U2P慢=(220V)222W=2200Ω,
因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所以,R1=R总-R2=2200Ω-605Ω=1595Ω。
答:(1)3D打印笔快挡打印2min所消耗的电能为9600J;
(2)3D打印笔快挡打印时的热效率为75%;
(3)R1的阻值为1595Ω。
【解析】(1)3000imp/(kW⋅h),是指每消耗1kW⋅h的电能,电能表指示灯闪烁了3000次,据此求指示灯闪烁8次,打印笔消耗的电能。
(2)根据Q吸=cmΔt算出15g的塑料条从20℃加热到260℃吸收的热量,由效率公式η=Q吸W算出3D打印笔快挡打印时的热效率。
(3)当开关接12时,R1与R2串联,利用P=U2R求此时电路中的总电阻,由于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可求R1的阻值。
本题考查了电功率公式和电功公式的应用,关键是打印笔不同挡位时电路连接方式的判断。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山东省日照市五莲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共2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东省日照市五莲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东省日照市五莲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物理试卷,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