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山东省日照市五莲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山东省日照市五莲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第1页
    山东省日照市五莲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第2页
    山东省日照市五莲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第3页
    还剩2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山东省日照市五莲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山东省日照市五莲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共2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山东省日照市五莲县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30分)
    1.下列数据是小明对身边的一些数值的估计,其中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教室地面到天花板的高度大约为30m
    B.成人步行的速度大约为1.1 m/s
    C.九年级物理课本长约6cm
    D.人的正常体温大约是39.5℃
    2.如图所示,在工作人员的操控下,无人机正携带防疫物资飞往居家隔离住户,以下列哪个物体为参照物,防疫物资是静止的(  )

    A.工作人员 B.遥控器 C.无人机 D.地面
    3.辛弃疾的《西江月》中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词人辨别出青蛙的声音,是依据声音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速度
    4.(2分)地震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发生地震时,被困人员可以敲击周围坚硬物体求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地震时会产生超声波 B.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C.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更快 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5.(2分)下列物体属于非晶体的一组是(  )
    A.铁块、冰块、海波 B.铜、玻璃、海波
    C.石蜡、沥青、松香 D.松香、沥青、铁
    6.(2分)夏天,打开冰箱冷冻室的门,常常看到冷冻室中冒出一股白雾,这是(  )
    A.冰箱里原有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
    B.冰箱里的冰熔化化成小水滴
    C.冰箱里的冰升华后又液化成小水滴
    D.冰箱外部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
    7.(2分)下列关于使用测量工具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必须从刻度尺的最左端量起
    B.使用水银体温计测量人体体温,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
    C.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只要正确使用,测量结果可以没有误差
    D.温度计在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垂直
    8.(2分)为了证明碘升华,两位同学的方法如图甲、乙所示,两试管中都出现了紫色烟雾。已知:碘的熔点是114℃、沸点是184.35℃;水的沸点是100℃;酒精灯火焰温度约为400℃.由上述信息判断(  )

    A.乙装置中,水沸腾后,试管内才会出现紫色的烟雾
    B.实验过程中碘要放热
    C.乙的方法更能说明碘直接发生升华
    D.碘升华是由液态变为气态
    9.(2分)晚上,小明在客厅的窗户玻璃上看到了客厅里边灯的像,水平向左缓缓推动玻璃窗,则小明通过玻璃所看到的像的运动情况和大小情况是(  )

    A.水平向左运动,像的大小不变
    B.水平向左运动,像的大小变大
    C.静止,像的大小不变
    D.静止,像的大小变大
    10.(2分)从水面上看到水中的石子时,图中光路正确的是(  )
    A. B.
    C. D.
    11.(2分)下列实例中利用了熔化吸热的是(  )
    A.运输食品时利用干冰降温防止食品腐烂
    B.天热时向地上洒水会感到凉快
    C.给发烧的病人用酒精擦拭身体以进行物理降温
    D.向可乐饮料中加冰块会使饮料变得更凉
    12.(2分)在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与“立竿见影”现象的成因相同的是(  )
    A.雨后彩虹 B.水中倒影
    C.树荫下的圆形光斑 D.海市蜃楼
    13.(2分)寒冷的冬天,小华一家人驾车出去旅行时小华发现汽车的前窗玻璃出现了一层水雾。打开除雾开关后,不一会玻璃上的水雾消失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雾是空气液化形成的
    B.水雾消失需要吸热
    C.水雾消失是液化现象
    D.水雾出现在前窗玻璃的外表面
    14.(2分)在25℃的室内将温度计从装有酒精的瓶中取出,它的示数会(  )
    A.立即上升 B.先下降后上升再不变
    C.先上升后下降再不变 D.一直不变
    15.(2分)固态、液态和气态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某物质通过放热、吸热在甲、乙、丙三种物态之间转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为固态,由甲到乙是升华过程
    B.乙为液态,由乙到丙是凝固过程
    C.丙为固态,由丙到甲是熔化过程
    D.丙为液态,由乙到丙是液化过程
    二、多选题(每题4分,共20分,每小题漏选得3分,错选或不选得0分)
    (多选)16.(4分)用图象可以表示物体的运动规律,图中用来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 B.
    C. D.
    (多选)17.(4分)生活中我们常看到“白气”,下列有关“白气”形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文艺演出时舞台上经常释放“白气”,这是干冰在常温下的升华现象
    B.夏天从冰箱取出的冰棍周围冒“白气”,这是空气中水蒸气的凝华现象
    C.深秋清晨的河面上经常出现“白气”,这是河面上水蒸气的液化现象
    D.冬天水烧开后壶嘴处喷出“白气”,这是壶嘴喷出水蒸气的液化现象
    (多选)18.(4分)如图是某物体做直线运动时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前10s内,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为4m/s
    B.整个20s时间内,物体的平均速度为2m/s
    C.物体在10~20s做加速运动
    D.物体在5~10s做匀速直线运动
    (多选)19.(4分)下列优美的诗词中,加点字涉及的物态变化属于液化的是(  )
    A.天接云涛连晓雾 B.瀚海阑干百丈冰
    C.霜重鼓寒声不起 D.露湿丛兰月满庭
    (多选)20.(4分)如图所示是海波和石蜡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则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甲处于熔化温度时,一定处于固液共存态
    B.乙物质是海波
    C.甲在ab段停止吸热
    D.乙在整个过程中都在吸热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7分)
    21.(1分)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甲、乙两物体,它们的速度之比为1:2,通过的路程之比为2:3,则它们所用的时间之比为    。
    22.(3分)2018年1月31日晚发生了月全食,时隔152年人们又见到了超级蓝色红月亮。发生月全食是光的   (选填“直线传播”或“反射”)的结果。当入射光线与镜面夹角为30°,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   ,当入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转20°时,反射角变为   。
    23.(3分)下列有关声音的语句中,各表示声音的哪一个特性:
    (1)“你的声音真好听”指声音的   ;
    (2)“雷声震耳欲聋”指声音的   ;
    (3)“小孩尖叫声刺耳”指声音的   。
    四、作图题(每题2分,共4分)
    24.(2分)如图所示,是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的折射光线。请在图中画出它对应的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25.(2分)请在图中作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请保留作图痕迹)

    五、实验题(每空1分,共20分)
    26.(8分)测量平均速度:

    小车从带有适当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自由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C两处时,电子时钟所显示的不同示数,则:
    (1)实验原理:   。
    (2)实验器材:小车、刻度尺、   、斜面、金属挡板、长方体木块。
    (3)AC段的距离    cm,小车在AC段运动时间    s。
    (4)若小车在通过AB段用时1.7s,则小车在运动过程中做    (选填“加速”“减速”或“匀速”)运动。
    (5)注意实验中斜面的坡度应该    (选填“大”或者“小”)一些,因为这样小车运动到底端所用的时间会    (选填“变长”、“变小”或“不变”),越易计时,测量时间时的误差就越小。
    (6)实验中如果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所测全程的平均速度将会    (选填“偏大”“偏小”或“一样”)。
    27.(4分)在发声的手机悬挂在密封的广口瓶内,用抽气筒将广口瓶中的空气抽出,如图a所示:

    (1)抽气一段时间后,随着瓶内空气逐渐减少,小明发现听到的手机声音的音调    ,响度    ;(均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2)如果把广口瓶内空气完全抽出,我们将    (选填“能”或“不能”)听到声音;
    (3)小明推测,假如把如图b的装置放在月球上,敲击右边音叉时,与左边音叉接触的乒乓球    弹起(选填“会”、“不会”或“有可能”)。
    28.(8分)某同学在做探究光折射时的特点实验,如图是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的光路。
    (1)实验中发现,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    ,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    ,通过实验还得到如表数据:
    入射角α

    15°
    30°
    45°
    60°
    反射角β

    15°
    30°
    45°
    60°
    折射角γ

    11°
    22.1°
    35.4°
    40.9°
    (2)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结论:
    ①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将同时发生    和    现象。
    ②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    ,且折射角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入射角。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到水面时,折射角大小等于    ,即传播方向    。

    六、计算题(19分)
    29.(6分)张吉怀高速铁路预计2021年底通车,让怀化人们去往张家界又多了一种出行方式。张吉怀高速铁路总长246km,设计最高速度为350km/h。假设通车后,小君和她家人从怀化坐高速列车去张家界旅游,若该次高速列车的平均速度为307.5km/h。求:
    站名
    到达时间
    开车时间
    怀化
    始发站
    09:08
    吉首
    10:38
    10:44
    张家界
    12:29
    12:40
    ……
    ……
    ……
    (1)小君和她家人经过多少分钟到达张家界;
    (2)如表中为目前怀化站到北京西站的K268次列车运行时刻表(部分),请比较,小君和她家人坐高速列车去张家界比坐K268次列车去张家界节省多少分钟?
    30.(4分)某轿车从某地往南阳方向匀速行驶(图甲),当到达甲地时,车内钟表显示为8时,到达乙地时车内钟表显示为8时30分。
    (1)轿车从甲地行驶到乙地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图丙为高速路某山区路段上一处测速仪,测速仪内有能发射和接受超声波的传感器。在轿车以某一速度v远离测速仪某段距离L=65m时,测速仪发出超声波经汽车反射后接收到超声波信号的时间为0.4s。已知此路段限速为60km/h,超声波的速度为340m/s。试计算并说明汽车在此路段是否超速?

    31.(9分)为了有效遏制超速行为,保障高速公路的行车安全,交通管理部门加大了道路限速监控管理,其中一种方式是采用“区间测速”。“区间测速”就是测算出汽车在某一区间行驶的平均速度,如果超过了该区间的最高限速,即被判为超速。如图所示是某高速公路上的一个区间测速的相关标识,某汽车以70km/h的速度进入该区间测速路段(全长为34km),匀速行驶了一段距离后又以100km/h的速度匀速行驶了12min,然后再以70km/h的速度继续匀速行驶直至离开该区间测速路段。
    (1)求汽车以100km/h的速度行驶的路程。
    (2)请通过计算说明,该车通过该测速区间会不会被判超速?
    (3)如果不会被判超速,则该车通过该测速区间至少需要多少时间?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30分)
    1.(2分)下列数据是小明对身边的一些数值的估计,其中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教室地面到天花板的高度大约为30m
    B.成人步行的速度大约为1.1 m/s
    C.九年级物理课本长约6cm
    D.人的正常体温大约是39.5℃
    【分析】首先要对选项中涉及的几种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解答】解:A、教室地面到天花板的高度大约为3m,故A错误;
    B、成人步行的速度大约为1.1m/s,符合实际,故B正确;
    C、九年级物理课本长约26cm,故C错误;
    D、人的正常体温大约是36.5℃,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理量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找出符合实际的选项即可。
    2.(2分)如图所示,在工作人员的操控下,无人机正携带防疫物资飞往居家隔离住户,以下列哪个物体为参照物,防疫物资是静止的(  )

    A.工作人员 B.遥控器 C.无人机 D.地面
    【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解答】解:无人机携带防疫物资飞往居家隔离住户的过程中,防疫物资与无人机之间没有位置的变化,因此选择无人机为参照物,防疫物资是静止的;
    防疫物资与工作人员、遥控器、地面的位置不断发生着变化,以工作人员、遥控器、地面为参照物,防疫物资是运动的,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参照物的选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理解和掌握,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
    3.(2分)辛弃疾的《西江月》中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词人辨别出青蛙的声音,是依据声音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速度
    【分析】音色是取决于发声体本身的一种特性,可以用于区分或辨别发声体。
    【解答】解:不同发声体的音色不同,诗人能分辨出叫声是青蛙发出的,是因为青蛙的音色与其他动物不同。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声音的特性之一:音色,要求学生理解影响音色的因素。
    4.(2分)地震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发生地震时,被困人员可以敲击周围坚硬物体求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地震时会产生超声波 B.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C.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更快 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分析】(1)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低于20Hz的叫次声波,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
    (2)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如: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可能的大雨,“声呐”的利用、医用“B超”等;声音能够传递能量,如:利用声波来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超声波碎石”等;
    (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固体里传播速度最快,其次是液体,最后是气体。
    【解答】解:A.地震时会伴随有低频的振动,产生次声波,故A错误;
    B.被困人员通过敲击方式求救主要是利用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B正确;
    CD.被困人员通过敲击方式求救,由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更快,故CD正确。
    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了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音能传递信息和次声波等物理知识,综合性较强,但难度不大,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即可解答。
    5.(2分)下列物体属于非晶体的一组是(  )
    A.铁块、冰块、海波 B.铜、玻璃、海波
    C.石蜡、沥青、松香 D.松香、沥青、铁
    【分析】非晶体物质:松香、蜡、玻璃、沥青、橡胶等等。
    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食盐、明矾、萘、各种金属等等。
    【解答】解:A、铁块、冰块、海波都是晶体,故A错误;
    B、铜和海波是晶体,玻璃是非晶体,故B错误;
    C、石蜡、沥青、松香都是非晶体,故C正确;
    D、松香、沥青是非晶体,铁是晶体,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识记生活中常见的晶体和非晶体,本题属于识记内容。
    6.(2分)夏天,打开冰箱冷冻室的门,常常看到冷冻室中冒出一股白雾,这是(  )
    A.冰箱里原有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
    B.冰箱里的冰熔化化成小水滴
    C.冰箱里的冰升华后又液化成小水滴
    D.冰箱外部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
    【分析】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液化的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
    【解答】解:
    打开冰箱冷冻室门后,冰箱外部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冰箱内温度较低的空气发生液化现象,形成了“白气”,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通过生活中的常见现象考查了对液化现象的认识,属于基础题目。
    7.(2分)下列关于使用测量工具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必须从刻度尺的最左端量起
    B.使用水银体温计测量人体体温,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
    C.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只要正确使用,测量结果可以没有误差
    D.温度计在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垂直
    【分析】(1)使用刻度尺前,首先要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零刻线磨损的刻度尺可以从其他刻度量起;
    (2)常用液体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但体温计可以脱离人体读数;
    (3)用刻度尺进行长度的测量有其固有的规则要求,如果不按使用规则进行测量就会出现测量错误,但即使按正确的规则测量,也会出现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这称之为误差,误差只能减小,不能避免;
    (4)用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读数时,视线要与液柱相垂直,与液柱上表面相平(上凸的)或下表面相平(下凹的)。
    【解答】解:
    A.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应使刻度尺的零刻度与被测物体左边对齐,起始端没从0开始,要以某一刻度当作“0”刻度,故A错误;
    B.常用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而体温计下方有细小的缩口,离开人体后水银柱不会下降,因此体温计可以脱离人体读数,故B正确;
    C.误差是在测量方法正确的情况下,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误差只能减小,不能避免,故C错误;
    D.使用温度计读数时,视线要与液柱相垂直,与液柱上表面相平(上凸的)或下表面相平(下凹的),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刻度尺、体温表、温度计的使用,对常见测量工具有正确的使用方法。
    8.(2分)为了证明碘升华,两位同学的方法如图甲、乙所示,两试管中都出现了紫色烟雾。已知:碘的熔点是114℃、沸点是184.35℃;水的沸点是100℃;酒精灯火焰温度约为400℃.由上述信息判断(  )

    A.乙装置中,水沸腾后,试管内才会出现紫色的烟雾
    B.实验过程中碘要放热
    C.乙的方法更能说明碘直接发生升华
    D.碘升华是由液态变为气态
    【分析】(1)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是升华过程,升华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进行。
    (2)升华过程是吸热的。
    (3)晶体在熔点时,继续吸收热量,出现熔化过程。
    (4)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是升华。
    【解答】解:A、由于升华现象在任何温度时都可以发生,因此在乙装置中,随着水温度的升高,试管内会逐渐出现紫色烟雾,即碘蒸气,故A错误。
    B、固态碘直接变成气体的过程是升华,这是一个吸收热量的过程,故B错误。
    C、由于甲同学利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进行加热,温度上升速度很快,会迅速超过碘的熔点和沸点,因此根据实验现象无法判断固态碘是否直接变成气体而不是先变成液体再变成气体;而乙同学使温度在缓慢上升的过程中,仍可以看到碘蒸气,而且由于水沸腾后温度不变,其温度小于碘的熔点,说明碘没有熔化,更不会汽化,这就证明了固态碘是直接变成气体的,故C正确;
    D、碘升华是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升华过程是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完成的,这点学生不容易理解。
    9.(2分)晚上,小明在客厅的窗户玻璃上看到了客厅里边灯的像,水平向左缓缓推动玻璃窗,则小明通过玻璃所看到的像的运动情况和大小情况是(  )

    A.水平向左运动,像的大小不变
    B.水平向左运动,像的大小变大
    C.静止,像的大小不变
    D.静止,像的大小变大
    【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进行判断: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物像大小相等,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解答】解: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物与像大小相等,所以像的大小不变。由于灯在平面镜中成像时,像与灯相对平面镜对称,水平向左缓缓推动玻璃窗,看到的像是静止的,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并能根据实验现象得出正确结论,动手操作实验时,能根据实验现象得出正确的结论,提高实验能力。
    10.(2分)从水面上看到水中的石子时,图中光路正确的是(  )
    A. B.
    C. D.
    【分析】看到水中的石子,是因为水中石子反射的光线由水斜射到空气中时,在水面处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进入了人眼,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分析即可。
    【解答】解:看到水中的石子,是因为看水中石子反射的光线由水斜射到空气中时,在水面处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进入了人眼,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远离法线,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折射规律的认识和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一要明确光的传播方向;二要知道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关系。
    11.(2分)下列实例中利用了熔化吸热的是(  )
    A.运输食品时利用干冰降温防止食品腐烂
    B.天热时向地上洒水会感到凉快
    C.给发烧的病人用酒精擦拭身体以进行物理降温
    D.向可乐饮料中加冰块会使饮料变得更凉
    【分析】(1)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熔化吸热;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叫做凝固,凝固放热;
    (2)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叫做汽化,汽化吸热;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叫做液化,液化放热;
    (3)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做升华,升华吸热;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做凝华,凝华放热。
    【解答】解:
    A、利用干冰降温防止食品变质,利用了干冰升华吸热,不符合题意;
    B、向地上洒水会使周围更凉快,利用了水的汽化吸热,不符合题意;
    C、给发烧的病人用酒精擦拭身体以进行物理降温,是酒精的汽化吸热,不符合题意;
    D、加冰块会使饮料变得冰凉,利用了冰块的熔化吸热,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六种物态变化中,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放热的有凝固、液化、凝华,注意分清,是中考的热点。
    12.(2分)在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与“立竿见影”现象的成因相同的是(  )
    A.雨后彩虹 B.水中倒影
    C.树荫下的圆形光斑 D.海市蜃楼
    【分析】光在自然界中存在三种光现象:
    (1)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在日常生活中,激光准直、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当光照射到物体界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例如:平面镜成像、水中倒影等;
    (3)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偏折,发生折射现象,如:看水里的鱼比实际位置浅等。
    【解答】解:“立竿见影”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A、雨后天空出现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即光的折射,故A不合题意;
    B、水中倒影,水面相当于平面镜,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利用光的反射,故B不合题意;
    C、林荫树下的圆形光斑,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与“立竿见影”形成原因相同,故C符合题意;
    D、海市蜃楼,是光的折射现象,故D不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此题通过几个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考查了对光的折射、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的理解,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利用所学知识解释有关现象。
    13.(2分)寒冷的冬天,小华一家人驾车出去旅行时小华发现汽车的前窗玻璃出现了一层水雾。打开除雾开关后,不一会玻璃上的水雾消失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雾是空气液化形成的
    B.水雾消失需要吸热
    C.水雾消失是液化现象
    D.水雾出现在前窗玻璃的外表面
    【分析】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汽化吸热。
    【解答】解:A、水雾的形成是水蒸气的液化现象,故A错误;
    BC、水雾消失是小水滴的汽化现象,汽化吸热,故B正确,C错误;
    D、水雾出现在前窗玻璃的内表面,是因为车内的水蒸气遇到玻璃内表面液化为小水滴,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
    14.(2分)在25℃的室内将温度计从装有酒精的瓶中取出,它的示数会(  )
    A.立即上升 B.先下降后上升再不变
    C.先上升后下降再不变 D.一直不变
    【分析】蒸发是汽化的一种,是缓慢的汽化现象;蒸发时需要从周围吸收热量。
    【解答】解:在25℃的室内将温度计从装有酒精的瓶中取出,温度计的玻璃泡上附有少量酒精,在空气中蒸发,从玻璃泡上吸收热量,所以先是温度下降。蒸发完后,温度计的玻璃泡又慢慢从空气中吸收热量,使温度升高至25℃后不变。
    故选:B。
    【点评】蒸发完后,玻璃泡温度低,空气温度高,二者发生热传递,最后二者达到温度相同。
    15.(2分)固态、液态和气态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某物质通过放热、吸热在甲、乙、丙三种物态之间转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为固态,由甲到乙是升华过程
    B.乙为液态,由乙到丙是凝固过程
    C.丙为固态,由丙到甲是熔化过程
    D.丙为液态,由乙到丙是液化过程
    【分析】(1)自然界中常见的物质因其存在的形式不同,可以分为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2)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物质由固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物质由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
    (3)熔化、汽化、升华吸热,凝固、液化、凝华是放热的。
    【解答】解:由图知:丙到甲吸热,甲到乙吸热,所以丙为固态,甲为液态,乙为气态。
    甲到乙是汽化过程,需要吸热;乙到丙是凝华,会放出热量;丙到甲是熔化,需要吸收热量。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了物态变化的推断,确定丙的状态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二、多选题(每题4分,共20分,每小题漏选得3分,错选或不选得0分)
    (多选)16.(4分)用图象可以表示物体的运动规律,图中用来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 B.
    C. D.
    【分析】首先要明确物理量之间的函数关系,然后根据图象特点进行判断。匀速直线运动是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
    【解答】解:
    A、该图象表示时间改变但路程不变,故物体处于静止状态。不符合题意;
    B、该图象看出,路程和时间是成正比的,即物体所经过的路程和时间的比值是不变的,故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符合题意;
    C、该图象中,随着时间的增长,速度不变,故是匀速直线运动,故符合题意;
    D、该图象表示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且速度与时间成正比,是匀加速直线运动状态。不符合题意。
    故选:BC。
    【点评】对于图象问题,首先要弄清楚横坐标和纵坐标表示的物理含义,然后根据图象确定物体的运动状态。
    (多选)17.(4分)生活中我们常看到“白气”,下列有关“白气”形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文艺演出时舞台上经常释放“白气”,这是干冰在常温下的升华现象
    B.夏天从冰箱取出的冰棍周围冒“白气”,这是空气中水蒸气的凝华现象
    C.深秋清晨的河面上经常出现“白气”,这是河面上水蒸气的液化现象
    D.冬天水烧开后壶嘴处喷出“白气”,这是壶嘴喷出水蒸气的液化现象
    【分析】液化是指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物态变化,生活中看到的各种“白气”,都是水蒸气遇冷液化为小水珠形成的,不是水蒸气(水蒸气是无色、无味的),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生活中的“白气”是液态的小水滴悬浮在空气中的现象,是由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A.文艺演出时舞台上出现的“白气”,是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A错误;
    B.夏天从冰箱取出的冰棍周围冒“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冰棍液化形成的,故B错误;
    C.深秋清晨的河面上出现的“白气”,是河中水汽化形成的水蒸气遇到低温空气后液化形成的,故C正确;
    D.冬天水烧开后壶嘴处喷出的“白气”,是壶中高温的水汽化形成的水蒸气,喷出壶嘴后遇到温度较低的空气液化形成的,故D正确。
    故选:CD。
    【点评】该题通过生活中的各种现象考查了学生对物态变化的理解情况,解题的关键是先搞清楚变化前后物体的状态,再确定物态变化名称。
    (多选)18.(4分)如图是某物体做直线运动时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前10s内,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为4m/s
    B.整个20s时间内,物体的平均速度为2m/s
    C.物体在10~20s做加速运动
    D.物体在5~10s做匀速直线运动
    【分析】A、从图中可知前10s的路程,利用速度公式得出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B、从图中可知整个20s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路程,利用速度公式得出平均速度;
    C、s﹣t图象中,物体运动的路程随着时间的增加均匀增加,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D、s﹣t图象中,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路程保持不变,物体静止。
    【解答】解:A、前10s的路程s=25m,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v1===2.5m/s,故A错误;
    B、整个20s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路程为40m,平均速度为v2===2m/s,故B正确;
    C、从图中可知,物体在10~20s的路程随着时间的增加均匀增加,故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故C错误;
    D、物体在5~10s内的路程保持不变,故物体静止,故D错误。
    故选:ACD。
    【点评】本题考查速度公式的应用,关键是从图中得出有用信息。
    (多选)19.(4分)下列优美的诗词中,加点字涉及的物态变化属于液化的是(  )
    A.天接云涛连晓雾 B.瀚海阑干百丈冰
    C.霜重鼓寒声不起 D.露湿丛兰月满庭
    【分析】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过程,熔化吸热;物质从液体变为固态是凝固过程,凝固放热;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是液化过程,液化放热;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过程,汽化吸热;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是升华过程,升华吸热;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是凝华过程,凝华放热。
    【解答】解:A.雾是水蒸气从气态变为液态是液化过程,故A错误;
    B.冰是由水变成冰的过程,是凝固现象,故B正确;
    C.霜是水蒸气遇冷变成的小冰晶,是凝华过程,故C错误;
    D.露是水蒸气遇冷变成小水珠,是液化过程,故D正确。
    故选:AD。
    【点评】判断一种现象是什么物态变化,一定要分析现象原来和现在的状态,然后根据六种物态变化的定义进行判断。
    (多选)20.(4分)如图所示是海波和石蜡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则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甲处于熔化温度时,一定处于固液共存态
    B.乙物质是海波
    C.甲在ab段停止吸热
    D.乙在整个过程中都在吸热
    【分析】要掌握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有固定的熔点,内能增加;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没有固定的熔点。
    晶体在熔化之前为固态,熔化过程中为固液混合态,熔化完后为液态。
    【解答】解:ABC、甲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晶体,海波是晶体,故甲对应的是海波,乙没有固定的熔点,是非晶体,石蜡是非晶体,故乙对应的是石蜡,甲在ab段处于熔化阶段,吸热温度不变,甲处于熔化温度时,可能是固态、固液共存态、液态,故ABC错误;
    D、从图可以看出,乙整个过程中温度不断上升,乙在整个过程中都在吸热,故D正确。
    故选:ABC。
    【点评】此题考查了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图象,要区分晶体和分晶体,关键是看是否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同时能从图中找出晶体的熔化过程及熔点。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7分)
    21.(1分)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甲、乙两物体,它们的速度之比为1:2,通过的路程之比为2:3,则它们所用的时间之比为  4:3 。
    【分析】根据速度公式的变形式t=可知它们所用的时间之比。
    【解答】解:根据速度公式的变形式t=可知它们所用的时间之比:===×=×=。
    故答案为:4:3。
    【点评】本题考查速度公式的应用,难度不大。
    22.(3分)2018年1月31日晚发生了月全食,时隔152年人们又见到了超级蓝色红月亮。发生月全食是光的 直线传播 (选填“直线传播”或“反射”)的结果。当入射光线与镜面夹角为30°,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 120° ,当入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转20°时,反射角变为 40° 。
    【分析】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当光线遇到不透明的物体时,就会在物体的后面形成影子;
    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解答】解:
    当太阳、地球、月球在同一直线上,地球位于太阳与月球之间时,太阳发出的沿直线传播的光被不透明的地球完全挡住,光线照不到月球上,在地球上完全看不到月亮的现象就是月全食,因此月全食是由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入射光线与镜面夹角为30°时,入射角为90°﹣30°=60°;反射角为60°,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60°+60°=120°;当入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转20°时,此时的入射角为60°﹣20°=40°,反射角也为40°。
    故答案为:直线传播;120°;40°。
    【点评】此题考查了对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的反射规律的掌握和应用,要正确理解入射角和反射角的概念。
    23.(3分)下列有关声音的语句中,各表示声音的哪一个特性:
    (1)“你的声音真好听”指声音的 音色 ;
    (2)“雷声震耳欲聋”指声音的 响度 ;
    (3)“小孩尖叫声刺耳”指声音的 音调 。
    【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区别。
    【解答】解: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
    “你的声音真好听”指声音的音色很美。震耳欲聋,是指声音的响度大;“小孩尖叫声刺耳”指声音的音调高。
    故本题答案为:音色,响度,音调。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声音的三个特征区别的了解和掌握,是中考的热点。
    四、作图题(每题2分,共4分)
    24.(2分)如图所示,是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的折射光线。请在图中画出它对应的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分析】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折射规律: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当光由空气斜射进入水中或其它透明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靠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由水中或其它透明介质斜射进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向远离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解答】解:光由空气斜射进入水中时,折射光线向靠近法线方向偏折,根据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画出入射光线。由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画出反射光线;如图所示:

    【点评】画光的反射光线或折射光线,主要是依据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注意角度的大小和箭头的方向。
    25.(2分)请在图中作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请保留作图痕迹)

    【分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成虚像,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可以先作出物体AB端点A、B的像点A′、B′,连接A′、B′即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解答】解:先作出端点A、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B′,用虚线连接A′、B′即为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A'B',如图所示:

    【点评】本题考查了如何作出物体在平面镜中的像。在作出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时,注意先作出端点或关键点的像点,用虚线连接就能得到物体在平面镜中的像,一定要掌握这种技巧。
    五、实验题(每空1分,共20分)
    26.(8分)测量平均速度:

    小车从带有适当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自由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C两处时,电子时钟所显示的不同示数,则:
    (1)实验原理: v= 。
    (2)实验器材:小车、刻度尺、 电子时钟 、斜面、金属挡板、长方体木块。
    (3)AC段的距离  80.0 cm,小车在AC段运动时间  3 s。
    (4)若小车在通过AB段用时1.7s,则小车在运动过程中做  加速 (选填“加速”“减速”或“匀速”)运动。
    (5)注意实验中斜面的坡度应该  小 (选填“大”或者“小”)一些,因为这样小车运动到底端所用的时间会  变长 (选填“变长”、“变小”或“不变”),越易计时,测量时间时的误差就越小。
    (6)实验中如果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所测全程的平均速度将会  偏大 (选填“偏大”“偏小”或“一样”)。
    【分析】(1)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原理是:v=;
    (2)实验器材:测量路程的工具是刻度尺,测量小车运动时间的工具是电子时钟;
    (3)由图读出小车通过AC的路程和通过AC的时间;
    (4)从图可知,AB段与BC段的路程相同,由题意可知小车经过AB段所用的时间大于经过BC段所用的时间,根据v=可知小车的运动情况;
    (5)注意实验中斜面的坡度应该小一些,因为这样小车运动到底端所用的时间会变长;
    (6)实验中如果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所测时间偏短,根据v=可知所测全程的平均速度的变化情况。
    【解答】解:(1)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原理是:v=;
    (2)此实验的目的是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根据v=,还应该测量小车运动时间,故所使用的器材还应有电子时钟;
    (3)由图知,小车通过AC的路程为sAC=80.0cm;
    小车通过AC段的时间tAC=15:35:23﹣15:35:20=3s;
    (4)tBC=tAC﹣tAB=3s﹣1.7s=1.3s,
    由图可知,AB段与BC段的路程相同,但小车经过AB段所用的时间大于经过BC段所用的时间,根据v=可知,小车经过BC段的平均速度大于AB段的平均速度,所以小车做加速运动;
    (5)注意实验中斜面的坡度应该小一些,因为这样小车运动到底端所用的时间会变长,越易计时,测量时间时的误差就越小;
    (6)实验中如果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所测时间偏短,根据v=可知,所测全程的平均速度将会偏大。
    故答案为:(1)v=;(2)电子时钟;(3)80.0;3;(4)加速;(5)小;变长;(6)偏大。
    【点评】本题为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考查实验原理、器材选择、实验结论、误差分析等知识。
    27.(4分)在发声的手机悬挂在密封的广口瓶内,用抽气筒将广口瓶中的空气抽出,如图a所示:

    (1)抽气一段时间后,随着瓶内空气逐渐减少,小明发现听到的手机声音的音调  不变 ,响度  变小 ;(均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2)如果把广口瓶内空气完全抽出,我们将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听到声音;
    (3)小明推测,假如把如图b的装置放在月球上,敲击右边音叉时,与左边音叉接触的乒乓球  不会 弹起(选填“会”、“不会”或“有可能”)。
    【分析】根据声音特性的影响因素来进行判断,音调与频率相关,人耳接收到的声音响度与振幅、扩散情况等因素有关。
    【解答】解:(1)抽气一段时间后,随着瓶内空气逐渐减少,小明听到的手机声音的频率没变,即音调不变;
    随着瓶内空气逐渐减少从瓶内传出声音的能量越来越少,所以响度变小;
    (2)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所以如果把广口瓶内空气完全抽出,我们将不能听到声音;
    (3)月球上是真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所以敲击右边音叉时,与左边音叉接触的乒乓球不会弹起。
    故答案为:(1)不变;变小;(2)不能;(3)不会。
    【点评】该题目为课本实验的变形,考查知识的方式比较灵活与新颖,有一定的难度。
    28.(8分)某同学在做探究光折射时的特点实验,如图是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的光路。
    (1)实验中发现,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  同一平面内 ,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  法线两侧 ,通过实验还得到如表数据:
    入射角α

    15°
    30°
    45°
    60°
    反射角β

    15°
    30°
    45°
    60°
    折射角γ

    11°
    22.1°
    35.4°
    40.9°
    (2)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结论:
    ①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将同时发生  反射 和  折射 现象。
    ②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  增大 ,且折射角  小于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入射角。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到水面时,折射角大小等于  0° ,即传播方向  不改变 。

    【分析】(1)根据光的折射规律的内容解答此题;
    (2)①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将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
    ②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角随入射角的改变而改变,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到水面时,传播方向不变。
    【解答】解:(1)某同学在做探究光折射时的特点,实验中发现,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
    (2)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以下结论:①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将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
    ②由表中数据可知,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当入射角不断增大时,折射角也随之增大,故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变化关系是: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且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到水面时,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重合,即传播方向不改变,所以折射角等于0°。
    故答案为:(1)同一平面内;法线两侧;(2)①反射;折射;②增大;小于;0;不改变。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光的折射规律,首先要熟练掌握其容,提高学生要利用图片或表格进行分析总结光的折射规律的能力是关键。
    六、计算题(19分)
    29.(6分)张吉怀高速铁路预计2021年底通车,让怀化人们去往张家界又多了一种出行方式。张吉怀高速铁路总长246km,设计最高速度为350km/h。假设通车后,小君和她家人从怀化坐高速列车去张家界旅游,若该次高速列车的平均速度为307.5km/h。求:
    站名
    到达时间
    开车时间
    怀化
    始发站
    09:08
    吉首
    10:38
    10:44
    张家界
    12:29
    12:40
    ……
    ……
    ……
    (1)小君和她家人经过多少分钟到达张家界;
    (2)如表中为目前怀化站到北京西站的K268次列车运行时刻表(部分),请比较,小君和她家人坐高速列车去张家界比坐K268次列车去张家界节省多少分钟?
    【分析】(1)已知张吉怀高速铁路总长和高速列车的平均速度,利用速度公式计算到达张家界需要的时间;
    (2)从K268次列车运行时刻表中读出,计算出节省的时间。
    【解答】解:(1)由v=得,小君和她家人到达张家界的时间:
    t===0.8h=48min;
    (2)从K268次列车运行时刻表中可以看出,K268次列车从怀化到张家界的运动时间为:
    t′=12:29﹣9:08=3:21=201min,
    节省的时间为:
    △t=t﹣t′=201min﹣48min=153min。
    答:(1)小君和她家人经过48分钟到达张家界;
    (2)小君和她家人坐高速列车去张家界比坐K268次列车去张家界节省153分钟。
    【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灵活应用,能读懂题意,从表中获得有用信息是解题的关键。
    30.(4分)某轿车从某地往南阳方向匀速行驶(图甲),当到达甲地时,车内钟表显示为8时,到达乙地时车内钟表显示为8时30分。
    (1)轿车从甲地行驶到乙地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图丙为高速路某山区路段上一处测速仪,测速仪内有能发射和接受超声波的传感器。在轿车以某一速度v远离测速仪某段距离L=65m时,测速仪发出超声波经汽车反射后接收到超声波信号的时间为0.4s。已知此路段限速为60km/h,超声波的速度为340m/s。试计算并说明汽车在此路段是否超速?

    【分析】(1)从车内的钟表显示可得此轿车从甲地到乙地所用时间,由图可得轿车从甲地到乙地的路程,再利用速度公式求轿车的速度;
    (2)利用速度公式求出汽车的实际运行速度,对比限速分析解答。
    【解答】解:(1)已知:轿车在甲乙段行驶时间t=8.5h﹣8h=0.5h,s=120km﹣75km=45km
    则轿车从甲地行驶到乙地的平均速度:v===90km/h;
    (2)由v=可得,超声波通过的距离:s=vt=340m/s×0.2s=68m,
    汽车0.2s通过的距离:s汽=68m﹣65m=3m,
    汽车行驶的速度:v车===15m/s=54km/h<60km/h,所以汽车在此路段没有超速。
    答:(1)轿车从甲地行驶到乙地的平均速度为90km/h;
    (2)由计算可知汽车在此路段不超速。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速度公式的应用,能通过图示得出需要信息是本题的关键。
    31.(9分)为了有效遏制超速行为,保障高速公路的行车安全,交通管理部门加大了道路限速监控管理,其中一种方式是采用“区间测速”。“区间测速”就是测算出汽车在某一区间行驶的平均速度,如果超过了该区间的最高限速,即被判为超速。如图所示是某高速公路上的一个区间测速的相关标识,某汽车以70km/h的速度进入该区间测速路段(全长为34km),匀速行驶了一段距离后又以100km/h的速度匀速行驶了12min,然后再以70km/h的速度继续匀速行驶直至离开该区间测速路段。
    (1)求汽车以100km/h的速度行驶的路程。
    (2)请通过计算说明,该车通过该测速区间会不会被判超速?
    (3)如果不会被判超速,则该车通过该测速区间至少需要多少时间?

    【分析】(1)已知汽车以100km/h的速度行驶的时间,利用v=可求出汽车行驶的路程;
    (2)已知测速路段全长和以100km/h的速度行驶的路程,由此可求出汽车以70km/h的速度行驶的路程,再根据v=求出汽车以70km/h的速度行驶的时间;由此求出整个过程中所用的总时间,最后根据v=求出全程的平均速度;由图可知该路段最大限速,全程的平均速度与最大限速比较即可知道是否超速;
    (3)若不会超速,则该车行驶的最大速度为该路段的最大限速,利用v=可求出该车通过该测速区间至少需要的时间。
    【解答】解:(1)已知以100km/h的速度行驶的时间t1=12min=0.2h,
    由v=可知汽车行驶的路程为:s1=v1t1=100km/h×0.2h=20km;
    (2)已知测速路段全长s=34km,则汽车以70km/h的速度行驶的路程为:s2=s﹣s1=34km﹣20km=14km,
    由v=可知汽车以70km/h的速度行驶的时间为:t2===0.2h,
    则整个过程中所用的总时间为:t=t1+t2=0.2h+0.2h=0.4h,
    则该车通过测速区间的平均速度为:v===85km/h,
    由图可知,该路段允许行驶的最大速度为80km/h,则v>80km/h,
    因此该车通过该测速区间会被判超速;
    (3)若不会判超速,则该车行驶的最大速度为v′=80km/h,
    该车通过该测速区间至少需要的时间为:t′===0.425h。
    答:(1)汽车以100km/h的速度行驶的路程为20km;
    (2)请通过计算说明,该车通过该测速区间会被判超速;
    (3)如果不会被判超速,则该车通过该测速区间至少需要0.425h时间。
    【点评】本题考查了对速度公式的应用,解题关键是要注意全程的平均速度等于全程的路程与总时间的比值。

    相关试卷

    山东省日照市五莲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

    这是一份山东省日照市五莲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共2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东省日照市五莲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

    这是一份山东省日照市五莲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东省日照市五莲县于里镇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

    这是一份山东省日照市五莲县于里镇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