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考版)2023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三 地球上的水课件
展开①冰雪融水 ②地下水 ③径流量 ④含沙量 ⑤淡水 ⑥物质 ⑦植被 ⑧光照 ⑨陆地内 ⑩海陆间 ⑪污染 ⑫跨流域调水 ⑬利用率 ⑭副热带 ⑮副极地 ⑯逆 ⑰顺 ⑱气候 ⑲寒暖流交汇 ⑳扩大
感悟高考真题[2022·全国乙卷,7~8]下图显示黄河桃花峪附近花园口水文站监测的1958年7月、1996年8月两次洪水过程的水位与流量的关系。读图,完成1~2题。
1.1958年7月洪水过程中,图中O、P两点水位变化趋势及两点流速相比( )A.O点水位上涨,流速较快B.O点水位回落,流速较慢C.P点水位上涨,流速较慢D.P点水位回落,流速较快
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O点的水位低于P点水位,则O点水位在上涨,P点的水位在下降,因为洪峰前水位低,洪峰时水位高,水位不断在上涨,则流速较快,水位回落则流速较慢,故O点水位上涨,流速较快,P点水位回落,流速较慢,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图示资料表明,1996年8月比1958年7月( )A.洪水含沙量大 B.洪峰水位低C.河床高 D.洪峰流量大
解析: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1996年8月比1958年7月水位高,流量小,原因是河床的泥沙抬高了水位,C正确;含沙量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且根据材料无法得出A项结论,A错误;从图中明显可以看出洪水水位高,流量小,B、D错误。故选C。
3.[2022·6月浙江卷,23]下图为塔里木河下游某地部分地理要素剖面示意图。该地的地下水主要靠地表径流补给。图中,相对于荒漠( )A.河岸林地地下水含盐量低B.耕地地下水埋藏较深C.河岸林地地表水下渗较少D.耕地地表水蒸发量小
解析:由图可知,与荒漠相比,河岸林地距河流更近,地下水位更高,地下水直接接受河水的补给,含盐量较小,而荒漠的地下水中含有更多的地下水流动过程中和地表径流下渗过程中溶解的盐类物质,A正确;由图可看出,耕地的地下水埋藏深度小于荒漠,B错误;林地植被能涵养水源,增加下渗,河岸林地地表水下渗的更多,C错误;与荒漠相比,耕地土壤水分含量高,故耕地地表水蒸发量更大,D错误。故选A。
[2022·广东卷,10]某研究统计了50°N以北地区1979~2016年发生的所有气旋,并将中心气压值最低的前5%的气旋定义为超强气旋。下图示意该地区1979~2016年超强气旋总频数空间分布。据此完成第4题。
4.冬季甲区域的超强气旋比乙区域多发,从洋流的影响考虑,是因为甲区域( )A.寒流的范围更广 B.离岸流规模更大C.暖流的势力更强 D.沿岸上升流更盛
解析:甲区域与乙区域均位于北半球中高纬地区,此处的洋流,甲为北大西洋暖流,乙为北太平洋暖流。二者皆为暖流,与寒流并无关联,A错误。北大西洋暖流与北太平洋暖流,从成因来看均属风海流,受盛行西风带影响显著,与离岸流、上升补偿流并无关联,B、D错误。墨西哥湾圆弧状的陆地轮廓对墨西哥湾暖流的阻挡较小,墨西哥湾暖流顺着北美大陆南侧往东流动,直接进入广阔的大西洋海域,墨西哥湾暖流加上盛行西风的推动作用,一定程度上甲区域暖流更强,C正确。故选C。
5.[2022·山东卷,16(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要求。冬半年,美洲中部地区频繁受冷空气影响。下图示意2000年1月一次冷空气南下过程中,美洲中部附近海洋表层风场和海平面气温分布。甲处南北两侧的气压梯度较大。在冷空气频繁南下的影响下,N海域表层水温较低、海产丰富。分析其原因。(10分)
答案:水温较低:受冷气团影响,降温显著;沿岸寒流降温。海产丰富:纬度低,受冷空气及寒流影响,水温适宜;大陆架广阔,为鱼类繁殖提供场所;晴天多,光合作用显著,浮游生物多;受离岸上升补偿流的影响,底层海水上泛,饵料丰富。
解析:水温较低:受冷空气频繁南下的影响,N海域受冷气团影响显著,使其表层海水水温降低;同时其沿岸为加利福尼亚寒流,受寒流降温影响显著。海产丰富:该地位于热带海域,其纬度较低,受冷空气及寒流影响,其水温适宜众多鱼类生存;受板块运动影响,该地海岸大陆架较为宽阔,为鱼类的生长繁殖提供了休憩场所;受寒流及背风坡影响,该地降水少,晴天多,水生植物光合作用显著,其浮游生物较多,为鱼类生长提供饵料;该地处于东北信风带,东北信风向西推动,受离岸风影响,该地海岸附近形成上升补偿流,底层海水上泛,可为鱼类提供大量的饵料。
核心考点一 水循环与水量平衡技 法 突 破1.水循环 (1)影响水循环环节的因素
(2)运用水循环原理分析有关“水”运动的问题
例如,运用水循环原理解释“沼泽、旱涝、缺水、断流、盐碱化”等问题:
2.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水循环原理是自然地理环境中的重要原理,人类主要通过影响水循环的环节来影响水循环,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既有有利方面,又有不利方面,分析时可从以下四个角度进行:
3.水平衡原理及应用(1)水平衡原理①某个地区在某一段时期内,水量收入和支出的差额等于该地区的蓄水变化量,即收入水量-支出水量=蓄水变量。②一个区域长期来看是收支平衡的,即收入=支出。但某个区域、某一段时期内,收支可能不平衡;如果收入>支出,则该区域、该时期水量增加;如果收入<支出,则水量减少。
(2)不同区域水平衡示意图①内流区
(3)原理应用①分析湖泊性质湖泊根据湖水性质可分为淡水湖和咸水湖。从水循环过程看,注入湖泊的河水从陆地上带来盐分,如果没有河水或者地下水的排盐作用,湖水经过强烈的蒸发之后形成咸水湖;如果有河水或者地下水常年流出,起到排盐作用,就属于淡水湖。②分析沼泽湿地的形成影响沼泽湿地的环节有降水、蒸发、下渗和地表径流等,例如高纬度地区沼泽湿地的形成原因一般包括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有河水、季节性积雪融水等的汇入,地势低洼,排水不畅,存在地下冻土,不易下渗等。
对 点 精 练考法一 结合模式图考查水循环功能与环节判读[2022·吉林省第一次调研]浙江宁波的甬城不用化肥、不用农药、不用除草剂、不用生长激素的“四不用”农场利用人工蓄水池进行蓄水,通过引水渠流入蔬菜园进行灌溉,再流经养鸭的水禽区和养鸡区,含有鸡鸭粪便的水最后进入鱼塘,作为鱼的饲料。鱼塘的水通过过滤池净化后,又重新用来灌溉,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水循环过程。下图为“四不用”农场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四不用”农场能够建立物尽其用的生态链,利用的是水循环具有的( )A.物质迁移功能B.固、液、气三态的转化功能C.能量交换功能D.联系地球外部圈层功能
解析:第1题,“四不用”农场能够建立物尽其用的生态链,利用的是水循环具有的物质迁移功能,不仅是水体的迁移,还有水中所含的养分、饵料等的迁移,A对。循环中不存在三态的转化,B错。不能体现能量交换功能,C错。是水圈物质的迁移,没有体现联系地球外部其他圈层,D错。
2.“四不用”农场禽蛋鱼菜的循环生产模式改造的是水循环中的( )A.降水环节 B.蒸发环节C.径流环节 D.下渗环节
解析:第2题,“四不用”农场禽蛋鱼菜的循环生产模式改造的是水循环中的径流环节,使水流沿设定的方向,循环运动,C对。没有改变降水环节、蒸发环节、下渗环节,A、B、D错。
考法二 结合湖泊水位变化,考查水量平衡原理[2022·郑州市二模]哈拉湖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属高原咸水内陆湖,位于南祁连山脉西段一个断裂凹陷盆地,四周多雪山冰川,有多条河流注入,第四纪冰期为淡水湖,现为青藏高原上大型的咸水湖,调控着湖区气候,也是维系青藏高原生态系统平衡的重要支柱。下图示意哈拉湖区域及其湖泊面积的年代际变化。据此完成3~5题。
3.推测第四纪冰期时,哈拉湖为淡水湖的气候原因可能是( )A.降水增多 B.气温回升C.蒸发较弱 D.潜水位高
解析:第3题,由哈拉湖位于断裂凹陷盆地可知,湖泊所在地地势低洼,周边河流注入多,且河流依赖冰川融水补给,盐度低,大量河流注入稀释了湖泊的盐分。同时,“冰期”时气温相对较低,湖面蒸发较弱,湖泊水分流失少,湖泊盐度较低。选C。
4.自2000年至今,哈拉湖面积变化最可能是由于( )①气候暖湿 ②地壳隆起抬升 ③冰川融水加速 ④湖区风速大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
解析:第4题,据图可知,自2000年至今,哈拉湖面积增加。哈拉湖受周边河水补给,且河流多发源于周边雪山冰川,因此最可能是由于气候温暖湿润,冰川融水量增加,降水增多,湖泊水位上升,①③正确;自2000年至今,地壳变化缓慢,隆起抬升不明显,②错误;湖区风速大,会加剧湖水蒸发,④错误。选B。
5.根据现今气候变化趋势,预测未来一定时期内哈拉湖周边地区( )A.温差变大 B.生物多样性减少C.地表径流减少 D.空气湿度上升
解析:第5题,现今气候呈变暖趋势,因此未来一定时期内,温度升高,湖水蒸发量增大,空气湿度增加,D正确;空气湿度增加,温差可能会变小,A错误;气温升高,冰川融水增加,地表径流增多,植被覆盖率增加,生物多样性增加,B、C错误。选D。
核心考点二 河流技 法 突 破1.河流的水文特征(1)
3.河流补给类型的判断 (1)依据河流所在地区判断
(2)依据径流变化过程判断①径流量的变化随降水变化而变化的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②径流量的变化随气温变化而变化的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③径流常年较为稳定、平缓,多以地下水补给为主。④湖泊对河流径流具有调节作用,使径流量季节变化较小。
对 点 精 练考法一 结合示意图考查河流补给特点1.[2022·山东卷,18(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要求。古雅斯河发源于澳大利亚大分水岭西侧,构造运动导致其水系发生了演变(左图)。乔治湖水位波动大,有时连年干涸,湖底覆盖着不同类型的沉积物(右图)。指出河流对湖区地下水补给的特点。(4分)
答案:多为季节性河流;水量的变化大;时间集中;不连续性。
解析:由于该地处于山地背风坡一侧,降水相对较少,从图中可以看到泰勒斯溪其下游地区多为季节性河流;受夏季风强弱及山地阻挡影响,该地的降水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大,水量的整体变化较大;受季风气候影响,在夏季风较强的时间,该地山地降水较多,形成的河流流量较大,对地下水补给的时间相对较为集中;由于该地的河流受大气降水补给较为明显,降水具有不连续性,故该地的河流对湖区地下水补给具有不连续性的特点。
考法二 结合区域示意图考查水文特征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题。材料一 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图中等值线为等高线(单位:米)。材料二 《现代汉语词典》:“泾渭分明”指的是泾河水清,渭河水浑,泾河的水流入渭河时,清浊不混。简要说明泾河河水清澈的自然原因以及渭河河水浑浊的人为原因。(6分)
答案:泾河虽从黄土高原流下来,但它已经切到了黄土下的基岩上,所以河水是清澈的;渭河上游地区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加上生产、生活废水的大量排放,因此河水是浑浊的。
解析:泾河清澈的自然原因主要从流速分析。泾河流速大、侵蚀能力强,已经切割到了黄土下的基岩,所以河水清澈;渭河浑浊的人为原因主要从植被破坏、生产生活废水的大量排放两个方面分析。
核心考点三 洋流技 法 突 破1.洋流分布的判读方法(1)根据常用纬度与环流方向判断第一步:根据纬度确定海区。0°~45°之间为中低纬环流,45°~90°之间为中高纬环流(中心分别为30°、60°,即副热带、副极地海区)。第二步:根据南北半球确定洋流方向(顺、逆)。
第三步:套用表层洋流分布图。
(2)依据海水等温线判断
2.判断洋流性质的方法(1)等水温线判断法:等水温线凸出的方向就是洋流的流向。由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的洋流是暖流,如图(a)中M,由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的洋流是寒流,如图(b)中N。
(2)纬度判断法:海洋表层水温的分布大致是由低纬向高纬递减,所以由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的洋流一般为暖流;反之则为寒流。如下图所示,A为暖流,B为寒流。(3)根据大洋环流模式图来判断①中低纬度大洋东岸为寒流,大洋西岸为暖流。②北半球中高纬度大洋东岸为暖流,大洋西岸为寒流。
3.海洋渔业资源丰富的原因
4.海雾的分布规律(1)寒暖流交汇处多海雾。(2)寒流流经地区多海雾,主要在中、低纬度,季节为夏季。(3)暖流流经地区多海雾,主要在中、高纬度,季节为冬季。
对 点 精 练考法一 结合示意图考查洋流性质判读及影响[2022·6月浙江卷,3~4]如图为世界局部区域洋流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洋流( )A.①②均是暖流B.①②均是寒流C.①是寒流,②是暖流D.①是暖流,②是寒流
解析:第1题,根据经纬网和海陆位置信息可知,该海域为北大西洋东部,①洋流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为暖流,②洋流从高纬度流向低纬度,为寒流,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受图示洋流影响( )A.甲海域存在大型渔场B.乙群岛出现荒漠景观C.丙沿岸冬季降温明显D.丁海域地热资源丰富
解析:第2题,读图可知,甲海域不是寒暖流交汇处,也不存在大规模上升流,因此不存在大型渔场,A错误;乙群岛沿岸有寒流经过,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的作用,因此会出现荒漠景观,B正确;丙地沿岸有暖流经过,有增温作用,冬季降温不会明显,C错误;地热资源一般分布在板块交界处,丁海域位于板块内部,地热资源不丰富,D错误。故选B。
考法二 结合等压线图主要考查区域认知[2022·1月浙江卷,13~14]下图为某区域某月等压线分布图。据此完成3~4题。
3.图中①②海区该月洋流流向分别为( )A.西北向东南、西北向东南B.东南向西北、东南向西北C.西北向东南、东南向西北D.东南向西北、西北向东南
解析:第3题,由经纬度和海陆轮廓可判断图示区域为亚洲南部、印度洋东北部地区。利用等压线分布可确定,此时该区域主要吹西南季风,北印度洋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因而图示东北印度洋海域洋流应向偏东方向流动,①海区的洋流受印度半岛的阻挡,流向是西北向东南;②位于马六甲海峡内,在东北印度洋向偏东方向流动的洋流的影响下,涌入马六甲海峡的海水在陆地约束下,海水自西北向东南流。故选A。
4.图示季节( )A.田纳西河正处于主汛期B.南非大草原上郁郁葱葱C.天山积雪下限海拔较高D.华北平原播种小麦正忙
解析:第4题,由上题分析可知,图示季节印度半岛盛行西南季风,说明该时期为北半球的夏季、南半球的冬季。田纳西河流域位于阿巴拉契亚山脉西坡,该坡为冬季西北风的迎风坡,冬春季节降水较多,因此其主汛期出现在冬末春初,A错;南非大草原此时为降水较少的干季,草原上一片枯黄,B错;北半球夏季,天山地区气温较高,积雪大量融化,积雪下限上升,分布海拔较高,C对;华北平原主要种植冬小麦,小麦一般在秋季播种,D错。
微专题 ❸ 湖泊与环境
精 讲 点 拨1.湖泊的分类 (1)湖泊的成因及分类
(2)湖泊的盐度及分类
2.湖泊水文特征的影响因素(1)水量:气候(气温、降水量、蒸发量)、支流及流域面积、生产生活用水、冰雪总量、积雪总量。(2)水位:补给类型。(3)结冰期:气温、湖床深浅、盐度高低、地形、地质条件。(4)盐度:气候、河流(流入、流出)、生产、生活用水、湖泊封闭程度。(5)泥沙:周围地形、气候、植被、河流、湖床深浅。(6)生物:气温、饵料、水域面积、封闭程度、人类活动影响、地形。
3.湖泊与其他地理要素的关系
对 点 精 练考法一 结合统计图考查湖泊水文特征[2022·湖南卷,14~16]位于中亚的某内陆咸水湖,拥有较丰富的湿地和动植物资源,该湖泊近60年水量变化显著。湖滨地下水与湖泊互为补给,但补给量较少。下图示意该湖泊1961~2020年各时期入湖地表径流量、降水量、蒸发量的变化。据此完成1~3题。
1.引起该湖泊近60年水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气温 B.降水量C.蒸发量 D.地表径流量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该湖泊的降水量和蒸发量变化不大,但该湖泊地表径流输入量变化明显,材料信息表明,湖滨地下水与湖泊相互补给量较少,根据湖水收支变化状况判断,引起该湖泊近60年水量变化的主导因素是地表径流量,不是气温、降水量、蒸发量,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
2.推测湖滨地下水补给该湖泊较多的时期是( )A.1961~1979年 B.1970~1989年C.1980~1999年 D.2000~2020年
解析:第2题,材料信息表明,湖滨地下水与湖泊互为补给,补给方向取决于两者的水位高低,读图可知,1961~1969年,入湖径流量与降水量之和大于蒸发量,湖水水位应上升,此时湖水补给湖滨地下水,1970~1989年,入湖径流量与降水量之和小于蒸发量,湖水水量明显减小,水位明显下降,此时湖滨地下水补给湖水明显,1990~2020年,入湖径流量与降水量之和略大于蒸发量,湖水水位缓慢上升,此时湖滨地下水与湖水之间相互补给量不大,因此湖滨地下水补给该湖泊较多的时期是1970~1989年,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
3.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2000年以来该湖泊湖岸地区( )A.沙尘天气增多 B.灌溉面积扩大C.湖岸线较稳定 D.绿洲面积增加
解析:第3题,由图可知,20世纪80年代湖水水位明显下降,而2000年以来湖水水量略有上升,湖水水位略有上升,该湖泊湖岸地区出露的湖滩减少,沙源减少,因此当地沙尘天气增多的可能性小,排除A;2000年以来入湖地表径流量比80年代明显增加,因此利用入湖河流水源进行灌溉的用水量可能减小,因此当地灌溉面积扩大的可能性小,排除B;入湖径流增加,湖水水位上涨,因此湖岸线应向陆地方向后退,两时期相比湖岸线不稳定,排除C;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2000年以来该湖泊水量增大,水面扩大,为周边提供较多的水源,因此有可能绿洲面积增加,D符合题意。故选D。
考法二 湖泊形成及特征分析4.[2019·全国Ⅰ卷,37(2)(3)(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随着非洲板块及印度洋板块北移,地中海不断萎缩,里海从地中海分离。有学者研究表明,末次冰期晚期气候转暖,里海一度为淡水湖。当气候进一步转暖,里海北方的大陆冰川大幅消退后,其补给类型发生变化,里海演化为咸水湖,但目前湖水盐度远小于地中海的盐度。下图示意里海所在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
(1)末次冰期晚期里海一度为淡水湖,对此作出合理解释。(6分)(2)分析补给类型发生变化后里海演化为咸水湖的原因。(6分)(3)指出黑海、地中海未来演化为湖泊的必要条件。(4分)
答案:(1)气温仍较低,湖面蒸发弱;受冰雪融水补给;补给大于蒸发。(2)有河流汇入,带来盐分;无出水口,盐分无法排出;地处内陆,蒸发强烈,导致盐度升高。(3)非洲板块及印度洋板块(继续)北移(或板块运动趋势不变)。
解析:第(1)题,末次冰期晚期,气温开始回升,里海北方冰川融化量会大幅度增加,导致淡水补给增多,而此时气温还相对比较低,湖面蒸发较弱,淡水支出小于补给,盐度较低。第(2)题,一是要说明盐分的来源(河流带来);二是要说明盐分无法随径流(无出水口)排出;三是说明水分可以通过蒸发而排出。第(3)题,据材料可知,黑海、地中海未来演化为湖泊的必要条件是非洲板块及印度洋板块继续北移,山脉隆起,使黑海、地中海与海洋分离。
热点聚焦 3城市内涝与海绵城市建设
热 点 链 接1.城市内涝城市内涝是指由于强降水或连续性降水超过城市排水能力致使城市内产生积水灾害的现象。(1)城市内涝的原因①降雨强度大,暴雨持续时间长,范围集中;城市热岛效应、雨岛效应增加城市降水。②城市盲目扩张,地表径流不断增大;洼地、水塘、湖泊、水库等被人为填筑破坏或填为它用,降低了雨水的调蓄分流功能。③城市规划赶不上城市化步伐,设计标准偏低;排水设施不健全、不完善,排水系统建设滞后。④城市路面硬化面积扩大,降水时地表水难以下渗,导致路面积水。
(2)防治措施(工程措施)①整治河道:采取挖、扩、分等综合措施整治河道。②改造地下管网:适当扩大管径,解决雨、污分流问题。③增加排涝设施:建排涝挡潮闸、排涝泵站等。④增加调蓄能力:修建蓄水池、调蓄湖等。⑤增加渗透能力:铺设透水路面,建下凹式绿地等。
2.海绵城市(1)海绵城市的功能
(2)海绵城市建设方法①缺水地区优先采用铺装透水砖、建下沉式绿地、建生物滞留设施、修植草沟等措施补充地下水,削减地面径流。②其他地区优先利用池塘、雨水湿地、蓄水池等调蓄、净化雨水,削减径流峰值。
对 点 精 练考法一 结合雨水花园考查海绵城市原理雨水花园是自然形成或人工挖掘的浅凹绿地,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地面的雨水。近年来,雨水花园在建设海绵城市过程中有效解决了雨水径流处理的难题。我国自然环境多样,为应对某些地区的特殊环境,相关研究人员设计了错置型雨水花园。据此完成1~2题。
1.采用错置型雨水花园的地区,其环境的特殊性体现在( )A.地势起伏大,降水较集中B.河网稠密,污染严重C.植被覆盖少,水土流失严重D.地势低平,内涝多发
解析:第1题,由图2可知,错置型雨水花园需要通过接力方式引导径流,说明该地在降雨过程中的雨量较大;错置型雨水花园有上下错置、有一定落差的雨水花园和上下连通的溢流管,说明当地地势起伏较大,A项正确,D项错误。河网分布和植被覆盖状况依据图文信息无法判断,B、C两项错误。
2.与常规雨水花园相比,错置型雨水花园( )A.可种植的植物种类更多B.雨水汇水范围更大C.净化雨水能力更强D.维护和管理更方便
解析:第2题,对于同一地区来说,两种类型的雨水花园可种植的植物种类和雨水汇水范围差别不大,A、B两项错误;错置型雨水花园位于地势起伏较大的地区,雨水从上往下,先后经过双层甚至多层雨水花园的过滤,故净化效果更好,C项正确;错置型雨水花园有上下错置的两层甚至多层雨水花园,维护和管理没有常规雨水花园方便,D项错误。
考法二 结合城市内涝考查海绵城市建设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内涝增多。下图示意某城市“透水性人行道”。据此完成3~5题。
3.城市内涝增多的原因主要是( )A.蒸发加强,降水增多 B.地面硬化,下渗减少C.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D.人口增多,排水量大
解析:第3题,城市化过程中,地面硬化,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多,导致城市内涝增多。
4.城市采用“透水性人行道”后( )A.地表蒸发减少 B.地表径流增加C.大气降水减少 D.地表水下渗增加
解析:第4题,城市建设中采用“透水性人行道”会增加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同时土壤中的水分增加,可能会使地表蒸发量增加,大气中水汽含量增加,降水量也可能增加。
(统考版)2023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一 地球运动课件: 这是一份(统考版)2023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一 地球运动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核心考点,微专题1,热点聚焦1,构建知识网络,北右南左,小时56分4秒,自西向东,液态水,上地幔,大气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统考版)2023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十 选修3 旅游地理课件: 这是一份(统考版)2023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十 选修3 旅游地理课件,共4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核心考点一,核心考点二,核心考点三,构建知识网络,大众化,多样化,扩大化,娱乐化,历史文化,集群状况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统考版)2023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六 人口、城市与交通课件: 这是一份(统考版)2023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六 人口、城市与交通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核心考点,微专题6,热点聚焦6,构建知识网络,解读高考四层,答案A,答案D,答案B,答案C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