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专题02 碳和碳的氧化物(考点详解)(教师版含解析)-备战2023年中考化学考点微专题(全国通用)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专题02 碳和碳的氧化物(考点详解)(教师版含解析)-备战2023年中考化学考点微专题(全国通用)第1页
    专题02 碳和碳的氧化物(考点详解)(教师版含解析)-备战2023年中考化学考点微专题(全国通用)第2页
    专题02 碳和碳的氧化物(考点详解)(教师版含解析)-备战2023年中考化学考点微专题(全国通用)第3页
    还剩1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专题02 碳和碳的氧化物(考点详解)(教师版含解析)-备战2023年中考化学考点微专题(全国通用)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02 碳和碳的氧化物(考点详解)(教师版含解析)-备战2023年中考化学考点微专题(全国通用),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碳的化学性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02 碳和碳的氧化物


    碳单质的性质及用途
    考查形式主要以选择题和填空题形式出现,有时也会出现在简答题中,有时结合其他知识点综合考查。考查的知识点有:①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②几种碳单质物理性质存在较大差异的原因;③碳单质的用途等。
    1.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物质
    物理性质
    主要用途
    金刚石
    无色透明,是硬度最大的
    天然物质
    做装饰品,切割玻璃、大理石,做地质勘探钻头
    石墨
    深灰色,有金属光泽,质软、滑腻,导电性好,耐高温
    做铅笔芯、电极材料、高温润滑剂
    C60
    熔点低
    做超导材料
    无定形碳主要有:焦炭、木炭、活性炭、炭黑,它们都是混合物。
    活性炭、木炭具有强烈的吸附性(脱色、吸附异味、吸附毒气),活性炭多用于防毒面具,焦炭用于冶铁,炭黑加到橡胶里能够增加轮胎的耐磨性。
    2.碳的化学性质
    常温下性质稳定;
    可燃性:碳在加热条件下,具有可燃性——与H2、CO的性质相似。
    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 + O2 CO2 ;不充分燃烧:2C + O22CO
    还原性:C+ 2CuO 2Cu + CO2↑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变成红色,石灰水变浑浊。
    3C+ 2Fe2O3 4Fe + 3CO2↑ 2C+ Fe3O4 3Fe + 2CO2↑
    木炭还原氧化铜
    实验装置图:
    实验现象: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黑色固体逐渐变成红色;
    实验注意事项:
    在酒精灯上加网罩的目的:使火焰集中并提高温度。
    配制混合物时木炭粉应稍过量的目的:防止已经还原的铜被氧气重新氧化。
    实验完毕后先熄灭酒精灯的后果:石灰水倒吸入热的试管中使试管炸裂。

    1.(2022广西贺州中考)下列物质中,硬度最大的是( )
    A. C60 B. 活性炭 C. 石墨 D. 金刚石
    【答案】D
    【解析】A、C60是人造物质,有弹性,硬度不大,不符合题意;
    B、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硬度也不大,不符合题意;
    C、石墨很软,是最软的矿物之一,不符合题意;
    D、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符合题意;
    故选D。
    2.(2022年云南省昆明市中考)填涂答题卡需要用2B铅笔,铅笔芯中含有石墨。下列属于石墨化学性质的是( )
    A.金属光泽 B.质软 C.导电性 D.可燃性
    【答案】D
    【解析】通过化学变化才能体现出来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
    A、金属光泽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体现,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B、质软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体现,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C、导电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体现,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D、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体现,属于物理性质,符合题意。
    故选D。
    3.(2022湖南长沙中考)“碳家族”的成员很多,用途很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石墨不具有导电性 B. C60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
    C.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D. 金刚石和石墨里碳原子的排列方式相同
    【答案】C
    【解析】A、石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不符合题意;
    B、C60由C60分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C、活性炭结构疏松多孔,具有吸附性,符合题意;
    D、金刚石和石墨均是碳原子构成,但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不符合题意。
    故选C。

    规律总结:物质的组成、结构物质的性质物质的用途。例如木炭、活性炭具有吸附性,是因为它们都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其中活性炭的吸附能力比木炭的更强。金刚石、石墨和C60等,它们的物理性质差异很大是由于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1. “碳”和“炭”
    “碳”是指碳元素,是一个与化学的“元素”密切相关的概念,只用作化学用语,在表示元素和含碳的化合物时使用,如:二氧化碳、碳化物、碳酸等。
    “炭”是指无恒定组成及性质的含碳的具体物质。如:炭黑、木炭、活性炭、煤炭等,它们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混合物。
    2. C60由分子构成,C60可以表示一个C60分子,每个分子由60个碳原子构成,它形似足球,这种足球结构的碳分子很稳定。
    3. ①一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种单质;②石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金刚石,该变化为化学变化;
    ③活性炭的吸附性是物理性质。
    4.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包括金刚石、石墨和C60等,它们的物理性质差异很大;但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碳单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都有可燃性和还原性。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考查题型主要包括选择题和填空题。考点考查的内容包括:①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②一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③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④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性质的比较;⑤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鉴别、除杂等。
    1、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性质比较

    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
    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
    化学性质
    ①可燃性
    ②还原性
    ③毒性
    ① 二氧化碳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
    ② 二氧化碳可以和四大强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③ 二氧化碳能和碳单质反应
    ④ 二氧化碳能参与光合作用
    检验方法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粉末,粉末由黑色逐渐变成红色,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主要用途
    做燃料、冶炼金属
    灭火、制汽水、人工降雨








    2、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
    【实验装置】见下图(这是整套装置,但只需掌握虚线框中内容,并且下文的操作、现象、结论仅针对虚线框内的实验装置)。


    注:1-稀盐酸 2-大理石 3-碳酸氢钠溶液 4-浓硫酸 5-木炭 6-氧化铜 7-氢氧化钙溶液
    【实验操作】
    ① 先通入一氧化碳,在加热前必须先检验一氧化碳的纯度;
    ② 点燃酒精灯给玻璃管内的物质加热;
    ③ 实验完毕,先熄灭酒精灯;
    ④ 再通入一会儿一氧化碳直到试管冷却。
    【实验现象】黑色粉末变成红色,生成的气体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结论】一氧化碳能使氧化铜还原成铜,同时生成二氧化碳。
    【化学方程式】CO+CuOCu+CO2
    【注意事项】
    ① 检验一氧化碳纯度的目的:防止加热空气和一氧化碳的混合气体引起爆炸。
    ② 一氧化碳“早来晚走”,酒精灯“迟到早退”。
    ③ 一氧化碳“早来”,酒精灯“迟到”的目的:排净装置内的空气,防止加热空气和一氧化碳的混合气体引起爆炸。
    ④ 一氧化碳“晚走”,酒精灯“早退”的目的:防止灼热的铜重新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
    (2Cu+O22CuO)。
    ⑤ 因为一氧化碳有剧毒,随意排放会造成空气污染,所以必须进行尾气处理。
    ⑥ 氢氧化钙溶液的目的:① 证明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② 除去装置内的二氧化碳。
    注意: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实验装置和实验操作】与上面的实验类似(⑥ 下的酒精灯要换成酒精喷灯)
    【实现现象】红色粉末逐渐变黑,生成的气体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化学方程式】3CO+Fe2O32Fe+3CO2
    【注意事项】铁块是银白色的,但铁粉是黑色的。
    ①水煤气(一氧化碳和氢气的混合气体):C+H2OCO+H2
    ②在我们学过的还原剂还原金属氧化物的反应中,只有两个反应的条件是“加热”,其他的都是“高温”:
    H2+CuOCu+H2O 和 CO+CuOCu+CO2

    1.(2022黑龙江龙东中考)归纳与比较是化学学习的主要方法。关于CO2与CO的知识总结错误的是( )
    A. 构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
    B. 性质:通常情况下,CO2不支持燃烧;CO支持燃烧
    C. 用途:固体CO2可用于人工降雨;CO可作燃料
    D. 危害:CO2无毒: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
    【答案】B
    【解析】A、构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中有2个氧原子,一个一氧化碳分子中有1个氧原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不符合题意;
    B、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不能支持燃烧,符合题意;
    C、固体二氧化碳俗称“干冰”,干冰升华吸热,能使周围温度降低,可用于人工降雨,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可作燃料,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无毒,一氧化碳有毒,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从而使血红蛋白不能再与氧气结合,造成生物体缺氧,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2022湖南郴州)有关碳及其化合物说法错误的是( )
    A. 金刚石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
    B.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并放出氧气
    C. 一氧化碳气体易溶于水
    D. 加热条件下,木炭可使氧化铜还原为铜
    【答案】C
    【解析】A、金刚石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且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故说法正确;
    B、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合成有机物并放出氧气,故说法正确;
    C、一氧化碳气体难溶于水,故说法错误;
    D、加热条件下,木炭可使氧化铜还原为铜和二氧化碳,故说法正确;
    故选C。
    3.(2022湖北潜江等中考)下列有关碳及其氧化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CO2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因此大气中CO2的含量越少越好
    B. 碳的单质有多种,用途各不相同,是因为它们的物理性质各不相同
    C. CO具有可燃性,在空气中燃烧产生黄色火焰
    D. 焦炭在工业上用于冶炼金属,在反应中表现出氧化性
    【答案】B
    【解析】A.CO2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也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大气中CO2维持了碳的稳定,所以二氧化碳的含量合适最好,选项错误。
    B.碳的单质有多种,用途各不相同,是因为它们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对应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各不相同,正确。
    C.CO具有可燃性,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选项错误。
    D.焦炭在工业上用于冶炼金属,在反应中表现出还原性,选项错误。
    故选:B。
    4.(2022陕西中考A)某工业尾气中可能含有H2、CO和CO2中的一种或几种,为检验其成分,小明同学按下图装置进行实验时,观察到黑色固体变红,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实验现象得出尾气的组成情况可能有( )

    A. 2种 B. 3种 C. 4种 D. 5种
    【答案】D
    【解析】根据题意,黑色的氧化铜变为红色,说明有铜生成即尾气样品中含有具有还原性的气体,一氧化碳和氢气都具有还原性,而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气体进入装置与石灰水反应,根据题意,原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而若含有一氧化碳,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后会生成二氧化碳,故改尾气的组成可能是1、氢气和二氧化碳;2、氢气和一氧化碳;3、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4、氢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5、一氧化碳;共五种情况,故选:D。
    5.(2022黑龙江龙东中考) 如图,验证燃烧的条件、灭火原理和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

    (1)实验一,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_____。
    (2)实验二,A烧杯中蜡烛一段时间后熄灭,灭火的原理是_____。
    (3)实验三,A和B的软塑料瓶体积相同且充满CO2,将A瓶盖打开,加入体积约为塑料瓶容积1/3的蒸馏水,旋紧瓶盖后充分振荡;向B中注入等体积的蒸馏水,充分振荡,观察到A瓶的实验现象是____,B瓶无明显变化,其原因是_____。
    【答案】(1)温度达到着火点
    (2)隔绝氧气
    (3)瓶子变瘪(或“变扁”) ;1体积水约能溶解1体积的二氧化碳,瓶内气体压强保持不变(或能溶于水,压强不变)
    【解析】(1)实验一,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都与氧气接触,温度都是,但是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着火点,故填温度达到着火点。
    (2)实验二,A烧杯中蜡烛一段时间后熄灭是因为烧杯倒扣,隔绝氧气导致的,故填隔绝氧气。
    (3)二氧化碳溶于水且与水反应,体积减少,瓶内压强减小,瓶子变瘪,故填瓶子变瘪(或“变扁”);
    B瓶,1体积水约能溶解1体积的二氧化碳,瓶内气体压强保持不变,故B瓶无明显变化,故填1体积水约能溶解1体积的二氧化碳,瓶内气体压强保持不变(或能溶于水,压强不变)。
    6.(2022湖南长沙中考)下列装置常用于实验室制取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仪器①的名称___________。
    (2)小明同学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选择B装置作为发生装置,长颈漏斗下端管口应___________,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___________(填字母代号)。
    (3)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发现木条___________,说明二氧化碳已收集满。
    【答案】(1)试管 (2) 反应物液面以下;D (3)熄灭
    【解析】(1)仪器①的名称是试管;
    (2)小明同学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选择B装置作为发生装置,长颈漏斗下端管口应伸入反应物液面以下形成“液封”,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D;
    (3)二氧化碳不可燃也不支持燃烧,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发现木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已收集满。

    1.由于CO和CO2的分子构成不同,决定了二者性质的不同。
    2.CO和CO2的鉴别方法:
    根据CO和CO2的不同特性,可以设计多种方法进行鉴别。鉴别时现象越明显,差异越多,区分越容易。物理方法:可以根据它们的密度和溶解性不同设计实验来鉴别。化学方法:可以利用CO的可燃性和还原性来鉴别,也可以利用CO2能与水、石灰水反应的现象来鉴别。
    3.CO2和CO的相互转化除杂:
    除杂原则:不增加新杂质,不减少被提纯的物质,杂质与所需物质要易于分离。除杂不仅原理要正确,而且操作要切实可行。如要除去CO2中的CO,一般用还原CuO的方法,不能用点燃(少量CO不能点燃)或石灰水(可除去CO2)来除去CO。若要除去CO中少量的CO2,一般用氢氧化钠溶液来除去,不能用倾倒的方法(密度虽然有差异,但气体混合后一般是均匀分散的),也不能用水或紫色石蕊试液来除去(不易除尽)。

    1. 像CO等有毒气体,进行实验时,一定要进行尾气处理,方法是点燃或收集。
    2.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分子构成不同。
    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都会导致动物或人类死亡,前者是因为二氧化碳不支持呼吸使生物窒息而死,后者是因为一氧化碳有毒使生物中毒而死。
    4. 在我们学过的还原剂还原金属氧化物的反应中,只有两个反应的条件是“加热”,其他的都是“高温”。(H2+CuOCu+H2O CO+CuOCu+CO2 )
    5. 一氧化碳有毒且难溶于水,故在室内放水盆的方法不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6. 一氧化碳还原性试验中要做到“一氧化碳早到晚走,酒精灯迟到晚退”保证实验安全。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
    考查形式在实验探究题中出现。主要的命题点有:①实验原理方程式的书写;②发生装置、收集装置的选择;③二氧化碳的检验与验满;④二氧化碳的性质验证等。
    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原料:大理石或石灰石、稀盐酸。
    ①不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的原因:稀硫酸与大理石反应生成微溶于水的硫酸钙,阻碍反应的继续进行。
    ②不用浓盐酸代替稀盐酸的原因:浓盐酸易挥发,生成的二氧化碳中混有氯化氢气体而不纯。
    ③不用纯碳酸钙或碳酸钠等代替大理石、石灰石的原因:它们与稀盐酸反应速率太快,不容易控制和收集,且成本较高。
    反应原理:CaCO3+2HCl=CaCl2+H2O+CO2↑
    发生装置:

    同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原因:固体和液体混合,在常温下反应生成气体)
    收集装置: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的装置(原因: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密度大)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用长颈漏斗插入液面内的气体发生装置,紧闭导气管出口,从漏斗中加水。如果液面稳定后水面下降,则表明漏气;若水面不下降,则表明不漏气。
    验满:把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不要伸入瓶内),如果火焰熄灭,则二氧化碳已经收集满了。
    检验:把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如果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就证明收集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净化:如果制取的二氧化碳中混有少量氯化氢气体和水蒸气时,可先将气体通过盛有碳酸氢钠溶液的洗气瓶(除去氯化氢),再通过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除去水蒸气并进行干燥)。
    2.二氧化碳和氧化钙的工业制法:CaCO3CaO+CO2↑

    1.(2022四川乐山中考)实验室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制备CO2的实验中,下列装置图能达到对应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A
    B
    C
    D
    实验目的
    制备CO2
    除去CO2中混有的HC1气体
    干燥CO2
    排空气法收集CO2
    装置图




    【答案】D
    【解析】A、制备CO2,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在常温下反应即可,选项错误。
    B、除去CO2中混有的HC1气体,需要用饱和碳酸氢钠,用氢氧化钠溶液会将二氧化碳也反应了,选项错误。
    C、干燥CO2,需用长导管进短导管出,这样才能充分与浓硫酸接触,除尽水,选项错误。
    D、排空气法收集CO2,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需要长导管进,正确。
    故选:D。
    2.(2022江苏泰州中考)请回答下列实验问题。
    I.现提供下列实验装置:

    (1)装置B中仪器甲的名称是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发生装置选用_____(填序号,下同),收集装置选用C或_____。
    (3)实验室可用B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若要暂停反应,操作为_____。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4)锌粒和稀硫酸制取氢气,用大小不同的试管分别组装成F和G装置,通过缓慢向上移动上面一支试管收集氢气,设计较合理的装置是____(填序号)。
    【答案】(1)长颈漏斗
    (2)2KMnO4K2MnO4+MnO2+O2↑;A ;D
    (3) ;关闭活塞 ;
    (4)F
    【解析】(1)仪器甲是长颈漏斗;
    (2)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反应制取氧气,属于固体加热型,发生装置选A;氧气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收集装置选C或D;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稀盐酸常温反应制取,盐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方程式是:;B装置制取二氧化碳的特点:石灰石放在多孔隔板上,关闭活塞,内部气体增多,压强增大,液体被压入长颈漏斗,固液分离,反应停止;打开活塞,气体输出,压强减小,液体重新进入试管,固液接触,反应发生,则若要暂停反应,可以关闭活塞;二氧化碳可以和石灰水(溶质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所以用澄清的石灰水来检验二氧化碳气体,方程式是:;
    (4)F装置更合理,上面的试管管径大,产生的氢气上升,将上面试管里的空气排出,能收集到氢气;G装置中上面的试管管径小,里面的空气不能排出无法收集满氢气;
    3.(2022江苏苏州中考)实验室用下图所示装置制CO2气体,并进行相关实验研究。

    已知:①氯化钙溶液接近中性;②CO2与NaHCO3溶液不反应。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
    (2)连接装置A、B,向锥形瓶内逐滴滴入稀盐酸,观察到乙处燃着的火柴先熄灭。
    ①锥形瓶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②由实验现象可推知CO2具有的性质:不可燃,不支持燃烧,___________。
    (3)若在装置A与CO2收集装置之间增加装置C,其目的是___________。
    (4)实验废液处理:待装置A中锥形瓶内无气泡产生时,静置,过滤除去底部多余的碳酸钙粉末,测得滤液pH约为3.废液处理时,需将pH调节至6~9。
    ①写出滤液所含溶质的化学式:___________。
    ②向上述滤液中缓慢加入___________(填字母),搅拌,调节溶液pH至6~9,倒入指定容器。
    a、碳酸钙粉末 b、澄清石灰水 c、氢氧化钠溶液
    【答案】(1)分液漏斗
    (2)①. ;②.密度比空气大
    (3)除去CO2气体中混有的HCl
    (4)①.CaCl2、HCl ;②.bc
    【解析】(1)由图可知,仪器a的名称是分液漏斗;
    (2)①锥形瓶内发生反应为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乙处蜡烛先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3)盐酸具有挥发性,会使制得的二氧化碳中混有氯化氢气体,碳酸氢钠能与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故目的是除去CO2气体中混有的HCl;
    (4)①测得滤液pH约为3,说明稀盐酸过量,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了氯化钙,则滤液所含溶质为:CaCl2、HCl;
    ②a、由题干信息可知,待装置A中锥形瓶内无气泡产生时,静置,过滤除去底部多余的碳酸钙粉末,测得滤液pH约为3,此时稀盐酸和碳酸钙均过量,说明此时碳酸钙和稀盐酸已经不能反应,故加入碳酸钙粉末,不能将pH调节至6~9,不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钙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可将pH调节至6~9,符合题意;
    c、氢氧化钠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可将pH调节至6~9,符合题意。
    故选bc。
    4.(2022湖南郴州)下图是实验室中常见的一些装置,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_____。
    (2)实验室常用大理石和___________(填“稀硫酸”或“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3)如图E所示,将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倒入放有点燃的蜡烛的烧杯中,观察到最下面的蜡烛火焰先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性质。
    【答案】(1)长颈漏斗
    (2)稀盐酸;
    (3)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大于空气(两空可调换)
    【解析】(1)如图所示仪器①的名称是长颈漏斗;
    (2)实验室使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故填:稀盐酸;稀盐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3)根据现象将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倒入放有点燃的蜡烛的烧杯中,观察到最下面的蜡烛火焰先熄灭,说明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
    1.发生装置选择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是否加热)
    固固加热型
    固液常温型
    高锰酸钾制氧气
    氯酸钾制氧气
    大理石(石灰石)和稀盐酸制二氧化碳






    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适合制取
    少量气体
    适合制取大量气体
    长颈漏斗可随时添加液体药品,注意下端管口液封
    分液漏斗可控制加入液体的速率,从而控制反应速率
    注射器可控制加入液体的量,从而控制反应速率

    改进装置:可实现固液的分离和接触,从而控制反应的开始和停止。





    开始:打开弹簧夹,液体从长颈漏斗流下,淹没过石灰石,反应开始;
    开始:
    打开弹簧夹
    开始:打开弹簧夹,液体淹没固体
    开始:将带孔小药瓶浸入溶液中
    开始:将试管浸入液体中
    停止:夹紧弹簧夹,液体由于气体压强回流回长颈漏斗,液体液面低于隔板固液分离,反应停止
    停止:
    关闭弹簧夹
    停止:关闭弹簧夹,液体压入左侧
    停止:提起带孔小药瓶离开液面
    停止:提起试管离开液面
    其他装置

    错误示例

    2. 收集装置选择依据:气体的溶解性;气体的密度(气体相对分子质量与空气平均相对分子质量29相比判断)
    排水集气法
    向上排空气法
    向下排空气法
    适合气体溶解度小
    不与水反应的气体
    适合密度比空气大
    不与空气反应的气体
    适合密度比空气小
    不与空气反应的气体



    注意事项:导管口出现连续均匀的气泡时开始收集;集气瓶口有大量气泡往外冒时气体收集满
    注意事项:导管伸入集气瓶底部,以保证排尽集气瓶中空气。
    注意事项:导管伸入集气瓶底部,以保证排尽集气瓶中空气。



    ①所有气体从短管进②V排出的水=V气体
    为防止气体溶解在水中,水面放一层植物油隔绝二者;
    集气瓶上端若有空气,不影响收集的气体的体积数据,但是要影响收集气体的纯度
    气体进入集气瓶后出现在装置下端
    气体的验满在另一侧出气口
    气体进入集气瓶后出现在装置上端
    气体的验满在另一侧出气口

    1、灭火既利用其物理性质(密度比空气大),又利用其化学性质(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2、二氧化碳在与氢氧化钙反应时:先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再与氢氧化钙反应。所以反应中二氧化碳会转化为碳酸根。生成的碳酸钙还可再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碳酸氢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 CaCO3+H2O===Ca(HCO3)2 ,所以向澄清的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会先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继续通入二氧化碳会观察到石灰水又变澄清。当受热或压强突然变小时,水中的碳酸氢钙可以再发生分解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水和碳酸钙。(地下溶洞形成的原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HCO3)2===CO2+ CaCO3+H2O
    3、使石蕊溶液变红的不是CO2,而是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产物:H2CO3
    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考查形式以选择题为主,常结合“世界环境日”等社会热点和宣传口号等活动进行考查,偶尔会结合其他知识在填空及简答题中考查。考查要点:①温室效应产生的原因;②“低碳生活”的判断;③减缓温室效应的措施。

    1.(2022年山东省泰安市中考)中国政府向世界宣布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下列做法不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是( )
    A.绿色出行 B.火力发电 C.植树造林 D.节约用电
    【答案】B
    【解析】
    A、绿色出行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不符合题意;
    B、火力发电需要用到化石燃料,会排放很多污染性气体,不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符合题意;
    C、植树造林有利于吸收二氧化碳,有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不符合题意;
    D、节约用电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2022湖南永州中考)(7分)为了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我国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碳中和”是指在规定时期内实现排放多少CO2就做多少抵消措施来达到平衡,实现CO2净零排放)。如图是“碳中和”部分过程示意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大气中CO2含量的不断上升,从而导致  效应增强,使全球气候变暖。
    (2)生物固碳: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化学反应原理为:6CO2+6H2OC6H12O6(葡萄糖)+6O2
    该过程中将太阳能转化为 能。
    (3)化学固碳;以CO2和NH3为原料生产尿素[CO(NH2)2)]是实现“碳中和”范例之一,其中合成的尿素在农业生产中常用作 肥(填“氮”、“磷”或“钾”)。
    (4)减少CO2排放:氢气是21世纪正在开发利用的一种新能源。使用氢能源能有效减少CO2的排放。我国科学家研究的一种储氢、释氢材料为AlH3,其中释放氢能原理是利用AlH3与H2O发生反应生成Al(OH)3和H2,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5)为了控制大气中CO2的含量相对稳定,下列采取的措施可行的是 。
    A.积极开展绿化国土的行动,建立绿色家园
    B.提高煤炭产量,增加火力发电在电力生产中的比例
    C.鼓励使用电动汽车,加快充电桩的配套设施建设
    D.积极开发利用风能、太阳能、地热能和潮汐能
    【答案】(1)温室;
    (2)化学;
    (3)氮;
    (4)AlH3+3H2O=Al(OH)3↓+3H2↑;
    (5)ACD。
    【解析】(1)大气中CO2含量的不断上升,从而导致温室效应增强,使全球气候变暖。
    (2)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化学反应原理为:6CO2+6H2OC6H12O6(葡萄糖)+6O2,该过程中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3)尿素中含有农作物生长所需要的氮元素,在农业生产中常用作氮肥。
    (4)由题意可知,释放氢能原理是利用AlH3与H2O发生反应生成Al(OH)3和H2,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AlH3+3H2O=Al(OH)3↓+3H2↑。
    (5)A、积极开展绿化国土的行动,建立绿色家园,能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同时释放氧气,故A正确;
    B、提高煤炭产量,增加火力发电在电力生产中的比例,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故B不正确;
    C、鼓励使用电动汽车,加快充电桩的配套设施建设,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故C正确;
    D、积极开发利用风能、太阳能、地热能和潮汐能,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故D正确。
    3. (2022四川广安中考)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之一,“节能减排”“碳达峰”“碳中和”等关键词成为热搜。
    (1)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实验验证二氧化碳温室效应。如图一所示,他们选用体积大小相等的两个塑料瓶,分别盛满同条件下的空气、二氧化碳与空气的混合物(体积比1:1),并用一个小塑料管连接(在塑料管中间有一滴红墨水),置于阳光下。一段时间后红墨水滴会___________移动。(选填“向右”“向左”或“不”)

    (2)实验室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备二氧化碳气体,其气体发生装置应选用图二中的___________(填序号)。收集二氧化碳气体时,验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
    (3)若实验室选用A装置制备氧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4)氨气通常情况下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极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若用上图二中D装置收集氨气,进气口应是___________。(选填“a”或“b”)
    【答案】(1)向左 (2) ①. C ②. 将燃着小木条靠近集气瓶口,若燃着的小木条熄灭,则CO2已收集满
    (3) (4)a
    【解析】
    (1)二氧化碳吸收热量,体积膨胀的速率大于空气,则一段时间后红墨水滴会向左移动。
    (2)实验室通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反应不需要加热,应选用固液不加热型装置;B装置中的长颈漏斗没有形成液封,气体会从长颈漏斗跑出,不能选用;应选C,隔板把固液隔开,当关闭止水夹时由于气体增多使试管内气压变大,把溶液压入长颈漏斗的管体内,液面低于隔板,固液分开,不再反应,打开止水夹则气体导出,液面回升,固液接触继续反应;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能溶于水,则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则验满方法是:将燃着的小木条靠近集气瓶口,若燃着的小木条熄灭,则CO2已收集满;
    (3)A装置制取氧气的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试管口没有棉花,应该选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方程式是;
    (4)氨气密度比空气小,用D装置收集氨气,应从a口进气。

    二氧化碳属于空气的组成成分,不是空气污染物。但二氧化碳的含量过高,会加剧温室效应。
    低碳是指尽量减少碳的排放,要求我们在生活中所耗用的能量、材料要尽量减少,从而减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以减少大气污染从而保护生态环境。如今低碳生活、低碳技术及低碳经济已经成为了热门话题,其基本理念就是节能减排。

    1.温室效应:指由于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排放到大气中的CO2、CH4等气体的大量增加,致使地表温度上升的现象。
    2.厄尔尼诺:指由于全球温室效应增强,海洋温度不断上升,使得冰川、冰山融化,海平面上升,从而形成强烈的热带风暴以及引起大陆气候变化无常的现象。
    3.碳达峰:指在其一个时点,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可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回落,碳达峰是二氧化碳排放量由增转降的历史拐点,标志着碳排放与经济发展实现脱钩,达峰目标包括达峰年份和峰值。
    4.碳中和:碳中和是指国家、企业、产品、活动或个人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量,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
    5.“碳宝”
    全球低碳行动吉祥物“碳宝”(见图1)用生动、活泼的漫画卡通形象向我们宣传低碳环保理念,普及低碳的生产与生活方式,引导我们每个人都来参与低碳公益宣传活动,争当低碳行动先锋。

    (图1:碳宝) (图2: 碳足迹)
    6.“碳足迹”
    (见图2)标示着一个人或者团体的“碳耗用量”,碳足迹是测量某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因每日消耗能源而产生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对环境影响的一种指标。这里的“碳”则是石油、煤炭、木材等由碳元素构成的自然资源。人们消耗的能源越多,“碳”耗用就越多,导致地球暖化而形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元凶即二氧化碳也就制造得多,因此“碳足迹”就大。反之,“碳足迹”就小。


    相关试卷

    专题09 酸和碱(考点专练)(教师版含解析)-备战2023年中考化学考点微专题(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专题09 酸和碱(考点专练)(教师版含解析)-备战2023年中考化学考点微专题(全国通用),共3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3~6,下列有关硫酸的说法,正确的是,下列有关硫酸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09 酸和碱(考点详解)(教师版含解析)-备战2023年中考化学考点微专题(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专题09 酸和碱(考点详解)(教师版含解析)-备战2023年中考化学考点微专题(全国通用),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盐酸、硫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浓盐酸的特性,浓硫酸的特性,氢氧化钠的特性,5~9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08 金属和金属材料(考点详解)(教师版含解析)-备战2023年中考化学考点微专题(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专题08 金属和金属材料(考点详解)(教师版含解析)-备战2023年中考化学考点微专题(全国通用),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98,3%,钢的含碳量为0,如图,研究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实验, 用下图所示实验研究金属的性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