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章 第3节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课件PPT 课件 0 次下载
- 第2章 第1节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 试卷 试卷 0 次下载
- 第2章 第3节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 试卷 试卷 0 次下载
- 第3单元 热点 微专题课件PPT 课件 0 次下载
- 第3章 第1节城市的辐射功能课件PPT 课件 0 次下载
地理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二节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课后练习题
展开第二章 第二节
【A基础练·等级考测试】
时间:20分钟 总分:44分
(知识点1:荒漠化。知识点2:水土流失)
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知识点1]萨赫勒地区是指撒哈拉沙漠南缘东西延伸的干旱与半干旱、热带沙漠与热带草原的过渡地带。20世纪以来,随着人口和经济的发展,本区的传统游牧业向商品性的定居牧业转变,同时南部农田向北推进,农牧之争加剧了土地荒漠化。下图是萨赫勒地区示意图。据此完成第1~3题。
1.形成萨赫勒地区荒漠化的自然背景是( )
A.高温多雨 B.气候干旱
C.冬冷夏热 D.温和湿润
2.商品性定居牧业扩大了生产规模,加剧了土地荒漠化,主要原因是( )
A.过度开垦 B.过度砍伐
C.过度樵采 D.过度放牧
3.萨赫勒地区生态脆弱的根源是( )
A.人口过度增长
B.森林的过度砍伐
C.全球变暖
D.开发建设不注意环保
【答案】1.B 2.D 3.A [解析]第1题,据材料可知,萨赫勒地区为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其荒漠化与气候干旱、降水少有关。第2题,由材料可知,该地区由传统游牧业转向商品性定居牧业,且扩大了生产规模,说明该地区主要从事畜牧业生产,过度放牧是加剧土地荒漠化的原因。第3题,人口过度增长、对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和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是产生环境问题的原因,其中人口过度增长是根源。
[知识点2](2020年湖北省黄冈市期中)鱼鳞坑是在山坡上修筑的半月状蓄水小坑,呈鱼鳞状“品”字形排列。下面是鱼鳞坑景观图和鱼鳞坑纵剖面模式图。读图,完成第4~5题。
4.建鱼鳞坑的主要作用不包括( )
A.拦截坡面径流
B.提高植被存活率
C.保持水土,涵养水源
D.增加地表粗糙度,减小风力
5.下列地区中最适合建鱼鳞坑的是( )
A.华北平原 B.黄土高原
C.内蒙古高原 D.云贵高原
【答案】4.D 5.B [解析]第4题,据图可知,鱼鳞坑是在山坡上挖掘的交错排列、类似鱼鳞状的半圆形或月牙形土坑,建鱼鳞坑是坡面水土保持的一项工程治理措施,坑内可以植树种草。它能够拦截地面径流,最终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提高植被存活率,促进林木生长;在增加地表粗糙度、减小风力方面作用较小。第5题,鱼鳞坑主要是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应在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建立。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
[知识点1](2020年河北石家庄市期末)灌丛沙丘是在风力作用下,沙物质在运移过程中受到植被的阻挡发生沉积而形成,属于特殊沙丘地貌。在沙漠中,灌丛沙丘的生长发育和衰败退化可以指示环境变化。柽柳是优良的防风固沙先锋树种,沙物质常在其附近堆积,发育成灌丛沙丘。下图示意柽柳灌丛沙丘剖面。 读图,完成第6~8题。
6.下列区域中,可能发育灌丛沙丘的是( )
A.绿洲边缘 B.砾石海滩
C.高山灌丛带 D.泥沙淤积的河床
7.柽柳常发育成灌丛沙丘,主要由于其( )
A.根系发达 B.喜光照
C.植株矮小 D.耐盐碱
8.在沙漠中,灌丛沙丘的生长发育可以指示( )
A.土地沙漠化加剧 B.地下水资源增加
C.风蚀作用增强 D.植被覆盖率降低
【答案】6.A 7.A 8.B [解析]第6题,由材料“灌丛沙丘是在风力作用下,沙物质在运移过程中受到植被的阻挡发生沉积而形成,属于特殊沙丘地貌”可知,灌丛沙丘属于风力沉积地貌,多出现在沙漠地区,绿洲边缘风力减弱,而且常有灌丛植被,可能发育灌丛沙丘,A项正确。第7题,读图可知,沙物质在柽柳附近堆积,随着沙丘的不断长高,柽柳的根系不断向下生长,以获得地下水源,适应干旱缺水的环境,所以,柽柳附近常发育成灌丛沙丘,主要由于其根系发达,A项正确。第8题,在沙漠中,灌丛沙丘的生长说明灌丛植被增多,植被覆盖率提高;植被增多削减风力,风蚀作用减弱;土地沙漠化减轻;植被覆盖率提高,地下水资源增加,B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共20分)
[知识点2]9.(2021年山东等级考模拟)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 在干旱内陆区,往往是“以水定地”,水资源的分布格局与开发利用直接决定了绿洲的大小和规模。高昌区绿洲位于天山南麓的洪积扇平原上,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是典型的农业绿洲,生态环境脆弱。近30年来,高昌区绿洲降水趋势平稳,年平均气温变化不大。农业生产以河泉水、坎儿井、水渠以及机电井提取地下水等方式联合灌溉。1989年,高昌区农业绿洲的面积为400 平方千米,而现在绿洲规模和空间格局已经发生了较大变化。绿洲东部为扩张区,以水渠、机电井联合灌溉为主,大力发展种植业,积极推进绿洲城镇化、工业化; 西部为缩减区,以坎儿井灌溉为主,多发展农牧经济,弃耕、撂荒、牧场迁移现象时常发生。下图a为高昌区绿洲分布示意图,图b为1989—2016年高昌区绿洲面积增减变化图。
(1)据图b信息,补充完成高昌区绿洲面积变化折线图,并描述1989—2016年高昌区绿洲面积的变化趋势。(绘图时,可用2B铅笔作答)(8分)
(2)分析甲地农业绿洲面积缩减的原因。(6分)
(3)有人提岀,要进一步加强高昌区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提高本区绿洲开发规模。对此,你是否赞同?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6分)
【答案】(1)
绿洲面积总体上呈扩大趋势,1989—1997年绿洲有所缩减,1997—2016年绿洲面积均在扩大,并且呈现直线上升趋势,绿洲扩张速度较快。
(2)甲地以农牧经济为主,弃耕、撂荒、牧场迁移导致绿洲萎缩;甲地以坎儿井灌溉为主,机电井过度提取使用地下水,减少了地下水对坎儿井的补给,坎儿井干涸,绿洲面积萎缩。
(3)赞同。可以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通过扩大绿洲规模,可以促进该地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不赞同。过度开发绿洲,会加剧该地区水资源的短缺,造成西部地区等局部地区绿洲的退缩,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导致地区经济生态发展的不均衡。
【B培优练·核心素养提升】
时间:20分钟 总分:45分
一、选择题(共9小题,每小题3分,共27分)
[人地协调观](2021年河南部分学校联考)生态脆弱性综合指数是一个区域植被、水文、气候、地形、土壤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对生态脆弱性的综合性评价,指数越高,生态越脆弱。阿姆河是中亚最重要的河流之一,发源于帕米尔—阿莱高原与兴都库什山脉的高山冰雪地带,全长2 540千米,是咸海的两大水源之一。流域内地势落差较大,海拔由西向东逐渐升高。下图示意不同时期阿姆河流域生态脆弱性综合指数随海拔的变化规律。据此完成第1~3题。
1.阿姆河( )
A.自上游至下游河流径流量减少
B.径流量变化主要受降水量影响
C.自上游至下游河流含沙量均较少
D.径流量年内分布呈明显的单峰变化
2.阿姆河流域生态恶化最严重的区域可能位于( )
A.帕米尔—阿莱高原区 B.兴都库什山脉
C.河流出山口的冲积扇 D.河流下游地区
3.为改善阿姆河流域生态恶化最严重区域的生态环境,应当( )
A.减少上游拦水,增加下游灌溉水源
B.减少下游林地乱伐,减少河流含沙量
C.改进灌溉技术,以水量定农业规模
D.控制上游牧业规模,对草原实施封育
【答案】1.A 2.D 3.C [解析]第1题,由材料可知,自上游至下游,沿途蒸发量和农业灌溉用水量大,导致下游河段水量减少,A项正确。阿姆河发源于帕米尔—阿莱高原与兴都库什山脉的高山冰雪地带,自东向西注入咸海,流域内河流落差大,加上生态恶化,河流侵蚀作用强,河流含沙量较大,C项错误。阿姆河地处亚欧大陆内部,以季节性积雪融水和冰川融水补给为主,径流量主要受降雪量和气温变化的影响,呈现出多峰变化的特点,B、D项错误。第2题,由图中信息可知,阿姆河流域生态脆弱性指数最高的地区位于海拔低于500米的地区。再根据材料中阿姆河的发源地和注入湖泊可以推知,阿姆河生态恶化最严重区域位于阿姆河下游咸海周边地区。第3题,阿姆河生态恶化最严重的区域位于河流下游地区,主要是过度发展灌溉农业导致的,减少上游拦水,增加下游灌溉水源,会导致灌溉农业规模的扩大,加剧土壤次生盐渍化,导致咸海面积缩小、荒漠化加剧等,因此要发展节水农业,以水量定农业生产规模,A项错误,C项正确;阿姆河流域林地主要分布在河流上游地区,B项错误;阿姆河流域牧业主要在中下游地区,而非上游地区,D项错误。
[综合思维](2020年山东省聊城市期末)早在2000年,新疆铁路就开展了“千里绿色长廊”建设。2020年,工作人员首次采用无灌溉管件技术在南疆铁路风沙区段试种防护林。该技术是将直径10厘米、长度30厘米的PVC管竖直埋入沙中,将梭梭幼苗栽植在管中央(如下图所示),这样可有效提高幼苗的保存率(≥70%)和年生长量(>20%)。据此完成第4~6题。
4.采用无灌溉管件技术种植的防护林具有的特点是( )
①减少水分流失 ②操作复杂,技术要求高 ③减少风沙吹蚀 ④防止小动物啃食幼苗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5.2020年之前,与北疆准噶尔盆地相比,南疆种植防护林难度大的原因是( )
A.风沙雨雪量更大 B.气温年较差更大
C.管理人员更欠缺 D.对灌溉水源更依赖
6.为促进南疆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下列措施最合理的是( )
A.利用丰富的沙源发展建材加工业
B.利用独特自然景观发展旅游业
C.利用生物措施对原生沙漠进行改造
D.利用地下水大力发展绿洲农业
【答案】4.C 5.D 6.B [解析]第4题,无灌溉管件技术是将直径10厘米、长度30厘米的PVC管竖直埋入沙中,将梭梭幼苗栽植在管中央,可减少水分流失,①正确;操作简单,技术要求不高,②错误;PVC管有部分露在地表,可减少风沙吹蚀和防止小动物啃食幼苗,③④正确。第5题,与北疆准噶尔盆地相比,南疆雨雪量更小;气温年较差和管理人员对种植防护林影响小;南疆地形更封闭,气候更干燥,对灌溉水源更依赖,种植防护林难度大,D项正确。第6题,建材加工业利润低,本地市场小,A项错误;利用独特自然景观发展旅游业,利润高,且对自然环境影响小,B项正确;该地气候干燥,利用生物措施对原生沙漠进行改造的难度大,不现实,C项错误;水资源不足,不适合大力发展绿洲农业,D项错误。
[综合思维](2020年福建省厦门市期末)陕北地区地处我国半湿润地区,水土流失严重。1999年起,该地区实施大规模退耕还林还草工程。2000—2010期间,该地区年降水量增加了95.94毫米。下表为2000—2010年陕北地区退耕区和未退耕区(采取其他修复措施)的土壤侵蚀情況。据此完成第7~9题。
土地类型 | 年土壤侵蚀强度/t·hm-2 | ||
2000年 | 2010年 | ||
未退耕区 | 梯田 | 16.74 | 15.84 |
坡耕地 | 41.57 | 29.12 | |
平均 | 38.41 | 27.43 | |
退耕区 | 原梯田 | 15.21 | 14.58 |
原坡耕地 | 50.66 | 26.30 | |
平均 | 48.42 | 25.52 |
7.据表推断,陕北地区( )
A.坡耕地面积较小 B.梯田土壤较紧实
C.退耕区坡度较大 D.未退耕区降水多
8.2000—2010年间陕北地区未退耕区坡耕地土壤侵蚀情况,反映该地区( )
A.极端暴雨频率降低 B.地形破碎程度减小
C.植被破坏程度减轻 D.雨季坡面径流减小
9.该地区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中,综合效益最明显的是( )
A.梯田退耕还林
B.坡耕地退耕还林
C.梯田退耕还草
D.坡耕地退耕还草
【答案】7.C 8.D 9.B [解析]第7题,据表中数据可知,2000年时未退耕区坡耕地年土壤侵蚀强度为41.57吨/公顷,退耕区原坡耕地年土壤侵蚀强度为50.66吨/公顷,退耕区土壤侵蚀更强,因此退耕区坡度较大。第8题,2000—2010年间陕北地区未退耕区坡耕地年土壤侵蚀强度由41.57吨/公顷降至29.12吨/公顷,土壤侵蚀明显下降,当地的土壤侵蚀主要是坡面径流引起的,材料信息表明,未退耕区采取了其他修复措施,因此雨季坡面径流减小是导致土壤侵蚀明显下降的主要原因。第9题,陕北地区坡耕地土壤侵蚀强度比梯田大,即水土流失程度坡耕地远大于梯田,结合表中数据可知,该地区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中,坡耕地退耕的生态效益最明显;坡耕地退耕还林,还可以防风沙,对风力的削减效应好于草地,同时退耕还林可以获得丰富的林产品,因此综合效益最明显的是坡耕地退耕还林。
二、非选择题(共18分)
[综合思维]10.(2019年重庆市部分区县诊断)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18分)
材料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具有形式多样、地表受侵蚀时间集中的特点,主要侵蚀力包括流水侵蚀、风力侵蚀等。淤地坝是指在水土流失区各级沟道内修建的以滞洪拦泥、淤地造田为目的的水土保持工程,它是黄土高原地区人民在长期水土保持实践中独创的治理水土流失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工程措施。图甲为陕北小流域典型治理措施剖面示意图,图乙为淤地坝不同时期的变化图。
甲
乙
(1)从气候因素角度,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为什么具有侵蚀时间相对集中的特点。(4分)
(2)说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造成的资源损失。 (4分)
(3)简述沟道中修建多座淤地坝所起的作用。 (6分)
(4)分析黄土高原开展的防护林、经济林、人工草地建设产生的生态效益。(4分)
【答案】(1)原因:降水集中于夏季,且多暴雨,一年中的土壤侵蚀常由几次大暴雨造成;冬春季北方冷空气南下,风力强劲,土壤遭风蚀。
(2)损失:大量泥沙淤积于干流的水电站,导致其库容减小,削弱水电站的发电能力;为减轻河床和库区泥沙淤积,需大量水用于冲沙入海(或水土流失导致下渗量减少,水资源通过地表径流流入海洋),导致水资源的浪费;耕地面积缩减,土壤肥力下降;生态环境脆弱,生物资源减少。
(3)作用:拦泥保土,蓄积地表径流;淤地造田,增加耕地面积,提高了粮食产量;以坝代桥,改善交通(坝顶成为连接沟壑两岸的桥梁,方便了村民生产生活);利于沟谷防灾减灾,保护下游生产生活安全。
(4)生态效益:拦截降水,涵养水源,调节地表径流;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固结土壤;改善小气候,促进农林牧多种经营。
人教版 (2019)第二节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同步练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a href="/dl/tb_c4003808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二节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同步练习题</a>,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时跟踪检测(三十八)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这是一份课时跟踪检测(三十八)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38讲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以我国荒漠化地区为例: 这是一份第38讲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以我国荒漠化地区为例,共2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