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2-2023学年江苏省扬州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调研测试语文试卷含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2-2023学年江苏省扬州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调研测试语文试卷含解析第1页
    2022-2023学年江苏省扬州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调研测试语文试卷含解析第2页
    2022-2023学年江苏省扬州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调研测试语文试卷含解析第3页
    还剩1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2-2023学年江苏省扬州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调研测试语文试卷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江苏省扬州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调研测试语文试卷含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三十四回),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调研测试
    高一语文
    考试时间:150分钟 总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1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
    材料一:
    我们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来自什么地方呢?来自我们传统的教育。教育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是培养全民族共同的价值观。有了这样共同的价值观,这个民族就能够凝聚起来。大家有共同的价值基础,我们就能够共同在一个国度里面生活。民族的凝聚力就来自这些。所以,什么叫民族?民族一定是有共同文化的。
    有人讲过这样一句话:国家强大不是经济强大,不是技术强大,不是政府强大,国家的强大是国民的强大。国民的强大就是国民都是有人格的,国民都是明是非的,国民知道什么样的生活是体面的生活,国民的内心里面都是有良知的。
    读先秦诸子,就是让当代人在我们的生活中做个有良知的人。你在工作中、生活中,一定要带着你的良知。假如你把良知丢失了,你去读先秦诸子,孔子、孟子、老子、庄子他们能给你安一颗心。给你安一颗有良知的心,给你安一颗有道义的心,给你安一颗有正义感的心,然后你才能明白,怎样才能真正地体面地生活着。
    所以在中国,我们为什么要读先秦诸子,我们为什么要读传统经典,是因为我们必须有一个体面的生活,我们可以组成一个体面的民族,才能真正实现中华的崛起。
    (摘编自鲍鹏山讲演稿《我们为什么要读诸子》,有删改)
    材料二:
    先秦说理散文是我国散文创作的典范,它以成熟的说理文体制,形象化的说理方式,丰富多彩的创作风格和语言艺术,影响了后世的文学创作。
    章学诚认为,“周衰文弊,六艺道息,而诸子争鸣。盖至战国而文章之变尽,至战国而著述之事专,至战国而后世文体备”。(《文史通义·诗教上》)说战国时文章已变尽,未必符合实际,但后世的所有文体都能在战国散文中找到先例或萌芽则是无疑的。先秦说理散文不仅标志着说理议论文体的成熟,而且也包孕了寓言、小说等因素。
    先秦散文确立了说理文的体制。早期的语录体和对话体,虽不是我国说理文体制的主流,但后代不乏类似之作。从扬雄模拟《论语》而作的《法言》,到后代的佛教语录和理学家语录,都与《论语》一脉相承,主要以问答的形式进行论辩。在后代说理议论文中,也不乏其例。成熟于战国后期的专论体说理文,更是我国说理文的主要模式,不仅在体制上,而且在说理方法上,都对后代说理文有深远影响。
    先秦说理文主要是哲理散文和政论散文,但无论是表述对自然和人生的理性认识,还是阐发政治主张和学术观点,都不仅依靠逻辑推理和抽象思辨来完成,还灌注了浓烈的情感,运用了生动的感性形象。先秦说理散文中,寄寓深刻的寓言、譬喻,常有抒情因素。这种形象性和抒情性,使先秦说理散文自身具有了文学意味,对后代散文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不仅后代哲理政论文受其影响,以描写抒情为主的文学散文也由此而孕生。
    先秦说理散文中大量的寓言,本是为说理而存在,但由于其自身深厚的意蕴和生动形象的艺术特征,所以能够脱离说理文字而独立,由一种艺术表现手法,成为一种文学样式。其中的优秀之作,对我国古代小说的形成,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同时,先秦说理散文中,以对话的方式描写人物,也为后世小说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艺术经验。
    先秦说理散文大都分析透彻,议论纵横,而不同的作品,又各具特色,风格各异,直接影响了后世作家的创作风格。在后代许多文学巨匠的作品中,都可以看到不同风格的先秦说理文的影子。《孟子》之文深得唐宋古文家的推崇,他们的创作,亦深受孟子文章的影响。“韩文出于《孟子》”,“东坡文亦《孟子》”,韩愈、苏轼等人的文章气势磅礴,显然与孟子文章有密切关系。庄子散文独特的艺术风格,在不同时期的中国文学创作中都有所体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游仙诗、玄言诗、山水田园诗都和庄子思想及庄子散文艺术有渊源关系。从张衡的《髑髅赋》、阮籍的《大人先生传》之类的文章中,都可以明显看出《庄子》的文风。唐代诗人中,李白超拔的想象力,豪放飘逸、意象奇特、大胆夸张的诗风,与《庄子》有一脉相承的关系。
    孔、孟、庄、荀、韩非等先秦诸子都是语言大师,先秦说理散文在语言艺术上的高度成功,丰富了汉语的表现力,为我国文学语言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举凡后世常用的语言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排比、对偶等,在先秦说理文中,都已有成熟表现,直接影响了后世的语言修辞。后世文学中或平实质朴,或华丽雕琢,或婉约隽永,或放纵恣肆的语言风格,在先秦说理文中都已可见端倪。而先秦说理散文,还为后代文学创作提供了大量的词汇和丰富的成语,其中有不少至今仍活在现代语言之中。
    (摘编自《中国文学史》,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们共同生活在一个国度里,这个民族就能够凝聚起来,形成共同的价值观。
    B.读先秦诸子,可以让我们有良知、有道义、有正义感,让我们学会了体面生活。
    C.早期的语录体和对话体,对后代的佛教语录、理学家语录和专论体说理文都有影响。
    D.先秦说理散文的形象性和抒情性,对后世文学散文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只有有人格,明是非,有良知,知道什么样的生活是体面的生活,国民才能强大。
    B.《文史通义•诗教上》说战国时文章已变尽,章学诚认为这种观点未必符合实际。
    C.在论证庄子散文艺术对后世的影响时,李白的诗歌可以作为一个有力的论据。
    D.先秦说理散文中有许多成语今天还在沿用,可见其对我国语言发展的深远影响。
    3.下列选项,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
    A.孔子教人说话做事谨守规矩,应“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B.孟子认为“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C.老子提倡在事情将要完成的时候更要小心谨慎,因为“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D.墨子认为大义、正义是最可贵的事情。他说“万事莫贵于义”。
    4.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论证思路。(4分)
    5.请结合材料二,以下面节选的庄子的《秋水》为例,谈谈庄子对后世文学的影响。(6分)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已。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吾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宝玉急的跺脚,正没抓寻处,只见贾政的小厮走来,逼着他出去了。贾政一见,眼都红紫了,也不暇问他在外流荡优伶,表赠私物,在家荒疏学业,淫辱母婢等语,只喝令“堵起嘴来,着实打死!”小厮们不敢违拗,只得将宝玉按在凳上,举起大板打了十来下。贾政犹嫌打轻了,一脚踢开掌板的,自己夺过来,咬着牙狠命盖了三四十下。众门客见打的不祥了,忙上前夺劝。贾政那里肯听,说道:“你们问问他干的勾当可饶不可饶!素日皆是你们这些人把他酿坏了,到这步田地还来解劝。明日酿到他弑君杀父,你们才不劝不成!”
    王夫人一进房来,贾政更如火上浇油一般,那板子越发下去的又狠又快。按宝玉的两个小厮忙松了手走开,宝玉早已动弹不得了。贾政还欲打时,早被王夫人抱住板子。贾政道:“罢了,罢了!今日必定要气死我才罢!”王夫人哭道:“宝玉虽然该打,老爷也要自重。况且炎天暑日的,老太太身上也不大好,打死宝玉事小,倘或老太太一时不自在了,岂不事大!”贾政冷笑道:“倒休提这话。我养了这不肖的孽障,已不孝;教训他一番,又有众人护持;不如趁今日一发勒死了,以绝将来之患!”说着,便要绳索来勒死。王夫人连忙抱住哭道:“老爷虽然应当管教儿子,也要看夫妻分上。我如今已将五十岁的人,只有这个孽障,必定苦苦的以他为法,我也不敢深劝。今日越发要他死,岂不是有意绝我。既要勒死他,快拿绳子来先勒死我,再勒死他。我们娘儿们不敢含怨,到底在阴司里得个依靠。”说毕,爬在宝玉身上大哭起来。贾政听了此话,不觉长叹一声,向椅上坐了,泪如雨下。
    正没开交处,忽听丫鬟来说:“老太太来了。”一句话未了,只听窗外颤巍巍的声气说道:“先打死我,再打死他,岂不干净了!”贾政忙跪下含泪说道:“为儿的教训儿子,也为的是光宗耀祖。母亲这话,我做儿的如何禁得起?”贾母便冷笑道:“你也不必和我使性子赌气的。你的儿子,我也不该管你打不打。我猜着你也厌烦我们娘儿们。不如我们赶早儿离了你,大家干净!”说着便令人去看轿马,“我和你太太宝玉立刻回南京去!”家下人只得干答应着。贾母一面说话,一面又记挂宝玉,忙进来看时,只见今日这顿打不比往日,又是心疼,又是生气,也抱着哭个不了。
    贾政也自悔不该下毒手打到如此地步。先劝贾母,贾母含泪说道:“你不出去,还在这里做什么!难道于心不足,还要眼看着他死了才去不成!”贾政听说,方退了出来。
    话说袭人见贾母王夫人等去后,便走来宝玉身边坐下,含泪问他:“怎么就打到这步田地?”两人正说着,只听丫鬟们说:“宝姑娘来了。”只见宝钗手里托着一丸药走进来,向袭人说道:“晚上把这药用酒研开,替他敷上,把那淤血的热毒散开,可以就好了。”说毕,递与袭人,又问道:“这会子可好些?”宝玉一面道谢,说:“好些了。”又让坐。宝钗见他睁开眼说话,不像先时,心中也宽慰了好些,便点头叹道:“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疼。”刚说了半句又忙咽住,自悔说的话急了,不觉的就红了脸,低下头来。宝钗问袭人道:“怎么好好的动了气,就打起来了?”袭人便说了事情原委,因又拉上薛蟠,宝钗笑道:“你们也不必怨这个,怨那个。据我想,到底宝兄弟素日不正,肯和那些人来往,老爷才生气。就是我哥哥说话不防头,一时说出宝兄弟来,也不是有心调唆:一则也是本来的实话,二则他原不理论这些防嫌小事。袭姑娘从小儿只见宝兄弟这么样细心的人,你何尝见过天不怕地不怕、心里有什么口里就说什么的人。”袭人听宝钗如此说,更觉羞愧无言。宝玉又听宝钗这番话,一半是堂皇正大,一半是去已疑心,更觉比先畅快了。方欲说话时,只见宝钗起身说道:“明儿再来看你,你好生养着罢。方才我拿了药来交给袭人,晚上敷上管保就好了。”说着便走出门去。又回头对袭人说道:“你只劝他好生静养,别胡思乱想的就好了。要想什么吃的、玩的,你悄悄的往我那里取去,不必惊动老太太、太太众人。倘或吹到老爷耳朵里,虽然彼时不怎么样,将来对景,终是要吃亏的。”说着,一回身去了。
    这里宝玉昏昏默默,忽又觉有人推他,恍恍忽忽听得有人悲泣之声。宝玉从梦中惊醒,睁眼一看,不是别人,却是林黛玉。宝玉犹恐是梦,忙又将身子欠起来,向脸上细细一认,只见两个眼睛肿的桃儿一般,满面泪光,不是黛玉,却是那个?宝玉还欲看时,怎奈下半截疼痛难忍,支持不住,便“嗳哟”一声,仍就倒下,叹了一声,说道:“你又做什么跑来!虽说太阳落下去,那地上的馀热未散,走两趟又要受了暑。我虽然捱了打,并不觉疼痛。我这个样儿,只装出来哄他们,好在外头布散与老爷听,其实是假的。你不可认真。”此时林黛玉虽不是嚎啕大哭,然越是这等无声之泣,气噎喉堵,更觉得利害。听了宝玉这番话,心中虽然有万句言词,只是不能说得,半日,方抽抽噎噎的说道:“你从此可都改了罢!”宝玉听说,便长叹一声,道:“你放心,别说这样话。就便为这些人死了,也是情愿的!”一句话未了,只见院外人说:“二奶奶来了。”林黛玉便知是凤姐来了,连忙立起身说道:“我从后院子去罢,回头再来。”宝玉一把拉住道:“这可奇了,好好的怎么怕起他来。”林黛玉急的跺脚,悄悄的说道:“你瞧瞧我的眼睛,又该他取笑开心呢。”宝玉听说赶忙的放手。黛玉三步两步转过床后,出后院而去。
    (选编自《红楼梦》第三十三、三十四回)
    6.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林黛玉的探访,话语简短却意味深长。宝玉的回答,表现了两人的推心相与。他们能相互理解,真心交流,是志同道合的知音。
    B.小说中王夫人赶来后看到儿子遭痛打,心疼不已,大哭起来。贾政看到此景,最后也“向椅上坐了,泪如雨下”。这一场冲突终因王夫人对儿子的袒护归于平息。
    C.宝钗“托着一丸药走进来”,毫不避讳别人在场,并且交代调剂之法。显示了她的稳重安详,也暗含着她急切地表现自己对宝玉感情的成分。
    D.在宝玉挨打的过程中,宝玉一句讨饶的话都没有,表现了他不想改变自己的志趣,不愿意屈服于封建势力的决心。
    7.下列对选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宝玉挨打引起了大家的关切,众人态度不一。小说通过语言动作心理的描写,展现了这场风波中的众生相。
    B.宝玉挨打是一个急风暴雨的场面,贾政不审不查,火气上来就打,没有程序,但整个过程又写得很有层次,很有区分,使挨打的种种都真实立体。
    C.薛宝钗对被打的伤痕累累的贾宝玉感到“心疼”,作者通过宝钗的言行来衬托黛玉对宝玉的纯真的爱情。
    D.黛玉见宝玉,作者着力写了宝玉的心态、动作和体贴对方的话。采用反客为主的写法从侧面表现黛玉对宝玉的爱情。
    8.“宝玉挨打”这一事件表面是父亲教训儿子的一件小事,实质却体现了父子俩尖锐的冲突。请联系选文内容,简要分析父子俩的冲突具体是因为哪些事件?并结合原著,谈谈贾政毒打宝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7小题,26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5题。
    (一)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取材于《烛之武退秦师》)
    (二)
    天下之事以利而合者,亦必以利而离。秦、晋连兵而伐郑,郑将亡矣。烛之武出说秦穆公立谈之间存郑于将亡不惟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烛之武一言使秦穆公背晋亲郑,弃强援、附弱国;弃旧恩、召新怨;弃成功、犯危难。非利害深中秦穆公之心,讵能若是乎?秦穆公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他日,利有大于烛之武者,吾知秦穆公必翻然从之矣!
    (取材于吕祖谦《东莱〈左传〉博议》)
    9.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烛之武出说秦穆公/立谈之间存郑于将亡/不惟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
    B.烛之武出说/秦穆公立谈之间/存郑于将亡/不惟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
    C.烛之武出说秦穆公/立谈之间存郑于将亡/不惟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
    D.烛之武出说/秦穆公立谈之间/存郑于将亡/不惟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
    10.下列选项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视力)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等待)
    B.批大郤,导大窾(引导,这里指引刀进入) 沛公则置车骑(放弃,丢下)
    C.素善留侯张良(交好) 又欲肆其西封(延伸、扩张)
    D.籍吏民,封府库(登记) 朝济而夕设版焉(成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伯:春秋时期的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之一,今天欧洲仍有这样的称谓。
    B.礼:指礼节、仪式等道德规范,先秦有《周礼》《仪礼》《礼记》等流传于后世。
    C.寡人:指寡德之人,古代的诸侯、君主在失德后的自称,后来成了他们的谦称。
    D.执事:指做事情,主持工作,也指办事的官吏,后来也用于表示对对方的敬称。
    12.根据所学课文判断下列选项中有关文化常识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衅钟是周朝的一种礼仪。在古代,钟被视为一种神器,新铸成的钟要用牛羊的鲜血予以祭祀。
    B.《孟子•梁惠王上》:“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庠序,即古代的地方学校,后特指国立最高学府。
    C.乘,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春秋时,一辆兵车,配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
    D.《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的历史,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烛之武顾全大局。面对郑国危亡的局面,他放下不被重用的个人恩怨,毅然担负起出使秦国的重任。
    B.烛之武反客为主。他对秦穆公说,灭亡郑国是让秦赔上自己的邻国来增加晋国的势力并削弱自己。
    C.烛之武富于谋略。他一面向秦穆公许诺,愿为秦国提供好处;一面利用秦、晋矛盾,施行离间之计。
    D.烛之武不辱使命。他在国家危亡之时出使,不卑不亢,从容辞令,说服秦国退兵护郑,不失本国尊严。
    14.将下面语句译为现代汉语。(8分)
    (1)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4分)
    (2)非利害深中秦穆公之心,讵能若是乎?(4分)
    15.文(二)认为秦穆公退兵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文(一)具体分析。(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6—17题。
    自题一绝
    曹雪芹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咏 菊
    林黛玉
    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
    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16.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自题一绝》是作者以自己的身份来写的唯一的一首诗。由于作者在书中对许多人物抱有同情心,所以说自己是饱含着“一把辛酸泪”来写这部著作的。
    B.《自题一绝》中“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一句,作者唯恐后人不知他的真实意图,全诗表达了作者难以直言又深怕为世俗所不解的苦闷心情。
    C.《咏菊》颈联“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所题写的是作者面对着凌霜傲雪的菊花时那一瞬间的哀怨。
    D.《咏菊》的尾联借写陶渊明歌咏菊花的高风亮节,暗示作者高洁的品格。
    17.请比较这两首诗在内容情感方面的相同之处以及在表现手法方面的不同之处。(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8.补写下列句子空缺部分。
    (1)《侍坐》中,子路轻率地表明自己三年就可使一个内外交困的千乘之国“有勇知方”,其中表现内外交困的诗句是: , 。
    (2)《登岳阳楼》中描绘洞庭湖水势浩荡,无边无际,承载万物的恢弘的气象的两句是: , 。
    (3)《桂枝香·金陵怀古》中,词人感叹六朝的历史像流水一样流逝,未曾给当朝人留下什么教训和反思的诗句是: , 。

    四、语言文字运用(18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曲词,完成19~20题。(9分)
    【正宫】滚绣球
    关汉卿
    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19.下列对这首曲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曲词运用呼告、对偶、反问、反复等多种修辞手法,表达了主人公窦娥对不公正社会的满腔怨愤,体现了曲词具有浓郁抒情色彩的特点。
    B.天地本应该惩恶扬善,实际上却是黑白不分,曲词将现实的黑暗和天地间本该存在的公理进行对比,激起人们对主宰万物的天地的质疑。
    C.“怕硬欺软”“顺水推船”指出了天地忠奸不分的原因,撕下天地貌似公正的假面具,暴露了它为虎作伥,残害善良、欺压弱小的反动本质。
    D.曲词中倾悲愤之情、吐抗争之气多用象征,以天地象征现实,以鬼神象征统治者,以盗跖和颜渊分别象征坏人和好人,抒情哀怨又委婉。
    20.本曲词中有两句:“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而在《古名家杂剧》本中是:“地也,你不分好歹难为地!天也,我今日负屈衔冤哀告天!”试比较二者的表达效果。(6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1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3题。
    《雷雨》运用“三一律”,让周、鲁两家两代人之间三十年的恩怨、矛盾在周公馆的一个夏日午后集中爆发。这场控诉旧中国社会罪恶的大“雷雨”,在今天读来依旧有 的 力量。第二幕中,周朴园和鲁侍萍的对话 地再现了当年的纠葛,也让人洞悉了剧中人物的亲缘关系。这段剧情,在全剧的情节结构上至关重要:过去与现在的复制与重叠,虽是周、鲁两家纠缠不清的因由,也导致了无法避免的悲剧造成的根源。《雷雨》在紧张激烈的冲突中,用鲜活生动的剧本语言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展现出内心世界的复杂性——即便是集中了大量反面性格特点的周朴园也不例外。他怀念记忆中的旧时恋人或许不假,但现实中他又虚伪自私、冷酷无情。痛苦悲愤、善良自尊的鲁侍萍认清周朴园面目后,虽想尽快离开周公馆,可又忍不住要看看自己分别三十年的大儿子,但见到周萍与鲁大海的冲突,她极度失望、悲愤,以至差点失言,曹禺非常巧妙地运用语言转换,让鲁待萍的内心痛苦与克制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可见作者在创作上的 。
    2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22.和文中画波浪线句中破折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我看你的性情好像没有大改,——鲁贵像是个很不老实的人。
    B.你的生日——四月十八——每年我总记得。
    C.鲁大海,你现在没有资格跟我说话——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
    D.姓周的,你发的是绝子绝孙的昧心财!你现在还——周萍忍不住气,走到大海面前,重重地打。
    2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3分)

    五、作文(60分)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清代袁枚在《随园诗话》中说道:“才欲其大,志欲其小。才大,则任事有余;志小,则愿无不足。”意为人的才能越大越好,而志向却不一定要立得高远。而后来的左宗棠则教育子女“读书做人,先要立志”“务期与古时贤豪杰少小时志气一般”。这是教导子女要立大志,以古代圣贤豪杰为榜样。两位名人所说各有道理。
    人生在世,有人有志,有人无志,有人志大,有人志小。读了上述材料,你产生了怎样的认识和思考?请写一篇议论文,表达你对“立志”的看法。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高一语文期中考试参考答案
    1.D 【解析】A.因果倒置,材料一是说“有了这样共同的价值观,这个民族就能够凝聚起来”。B.“让我们学会了体面生活”错误 ,材料一原文“你才能明白,怎样才能真正地体面地生活着”C.“早期的语录体和对话体,对后代的……专论体说理文都有影响”错误,“专论体说理文”成熟于战国后期,在本段中与“语录体和对话体”并列,并非受其影响。故选D。
    2.B 【解析】B.“章学诚认为这种观点未必符合实际”错误,由材料二第二段可知“说战国时文章已变尽”的就是章学诚,而认为“未必符合实际”是作者的观点。故选B。
    3.C【解析】材料一的观点是:民族的凝聚力来自共同文化;必须要读先秦诸子;读先秦诸子,就是让当代人在我们的生活中做个有良知的人。C.强调的是做事的态度,并未涉及良知、道义、正义感。故选C。
    4.①首先以设问入题,提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来自哪里的问题,并给出结论:民族的凝聚力来自共同文化。②接着论述以共同文化塑造有良知的国民的重要性。
    ③然后进一步指出读先秦诸子对塑造国民良知的必要性。
    ④最后明确论点:必须要读先秦诸子。全文层层递进,思路清晰,结构缜密。(一点1分,共4分)
    5.①庄子虚构了一个寓言故事,通过两个神话人物的对话展开说理,超拔的想象力、豪放飘逸的创作风格,对后代文学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②庄子善用修辞,这直接影响了后世的语言修辞。
    ③庄子的文章中有很多成语,如“望洋兴叹”“贻笑大方”,为后代文学创作提供了大量的词汇和丰富的成语。(一点2分,共6分)
    6.B【解析】 “这一场冲突终因王夫人对儿子的袒护归于平息”错误,结合原文“正没开交处,忽听丫鬟来说:‘老太太来了。’一句话未了,只听窗外颤巍巍的声气说道:‘先打死我,再打死他,岂不干净了!’”,可见冲突平息的终极原因并不是王夫人对儿子的袒护,而是贾母的到来。故选B。
    7.C 【解析】“衬托”的说法不恰当。薛宝钗对宝玉的感情虽不强烈,但仍然有感情,宝黛二人的不同言行体现了她们的不同性格,通过宝钗的言行来衬托黛玉对宝玉的纯真的爱情的说法是错误的。故选C。 
    8.(1)父子俩的冲突:①宝玉在外与优伶结交,表赠私物,不读圣贤书。在遭到父亲痛打后,也不改初衷。(2分)②贾政认为宝玉在家荒疏学业,淫辱母婢,是不孝的孽障,不能光宗耀祖,将来可能酿到“弑君杀父”的地步。(2分)
    (2)贾政毒打宝玉的根本原因:宝玉不愿走仕途经济的老路,就会损害家族利益,宝玉的叛逆意识与宗法社会对立。(言之成理即可)(2分)
    9.A
    10.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D项,“朝济而夕设版焉”意思是“可是,晋惠公早晨渡过河去,晚上就筑城来防备您”,济:渡河。故选D。
    11.C【解析】“古代的诸侯、君主在失德后的自称”错。“寡人”即为寡德之人,意为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是古代君主、诸侯对自己的谦称。中国古代讲究“以德治国”“以德配天”,就是说君主、诸侯的权位是上天赋予的,但上天只会把天下给有德的人,君主、诸侯如果失德就会失去尊贵的权位,所以君主、诸侯就谦称自己是“寡人”。
    12.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B项,“后特指国立最高学府”错误,庠序,古代的地方学校,后也泛称学校或教育事业。故选B。
    13.B【解析】“烛之武反客为主”错,结合文本内容“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分析可知,烛之武围绕着秦、晋、郑三国的利害关系,离间秦、晋的联合行动,他先坦言郑国亡定了,接着指出,亡郑只对晋国有利,因为秦与郑相隔遥远,晋、郑却是近邻,灭掉郑国无形中增加了晋国的土地和实力,而相对削弱了秦国国力,这不能不让秦穆公对伐郑是否损害自己的利益有所疑问,从自己的利益出发,秦国不会帮助晋国成就霸业而使自己国力相对削弱。所以这里烛之武并没有“反客为主”。
    14(1)译文: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它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之后,又想要扩张它西边的疆界,如果不使秦国土地减少,将从哪里取得它所贪求的土地呢?
    (封郑: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肆:扩张。阙:通“缺”,损害。句意1分。共4分)
    (2)译文:不是(烛之武所说的)利益与危害深深击中了秦穆公的心,怎么能像这样呢?
    (利害:利益与危害。讵:怎么。若是:像这样。句意1分。共4分)
    15. 原因:秦穆公是为了本国利益退兵。(1分)烛之武认为晋国实力增强,就等于秦国的力量削弱了;损害秦国的利益而让晋国得到好处,不划算,希望对方还是多多考虑这件事。最终因为利益问题,秦穆公退兵。(2分)
    参考译文(二)
      天下的事因为利益而合作的,必然会因为利益而分离。秦国、晋国联合出兵讨伐(或“攻打”)郑国,郑国就要灭亡了。烛之武出城游说秦穆公,站着说会儿话的工夫就在(郑国)将要灭亡的时候保全了郑国,不只是使秦国军队撤兵,并且又得到秦国帮助设置戍守才离去,(秦国)改变得多么快啊!烛之武一席话就让秦穆公背叛了晋国而亲近郑国,舍弃强大的援军,而依附弱小的国家;抛弃(与晋国)旧日的恩情,召来(晋国)新的怨恨;舍弃成功,触犯危险。不是(烛之武所说的)利益与危害深深击中了秦穆公的心,怎么能像这样呢?秦穆公与晋国,相互结交很长时间了,相互信任很深了,相互结盟很厚了,一但恐惧于烛之武(所说)的利益,抛弃晋国(都)如同鼻涕唾沫,对于郑国又有什么(不能抛弃的)呢?如果哪天有比烛之武所说的更大的利益,我明白秦穆公一定会很快转变去寻求那更大的利益了!

    16.C【解析】 “是作者面对着凌霜傲雪的菊花时那一瞬间的哀怨”错误,“素怨”是指平素的哀怨,故而不是“一瞬间的哀怨”。故选C。
    17.①内容情感方面的相同之处:我们从林黛玉的诗中听到了曹雪芹的心声,这两首诗是二者之间激起的回响和共鸣,都表达了诗人一怀情愫不被人理解的苦闷。(2分)②表现手法方面的不同之处:《自题一绝》出现在小说第一回,曹雪芹直接抒情,开篇明义,概述整部小说的大意。结语是一个疑问句,表明了此书谁能读懂的慨叹。(2分)《咏菊》是林黛玉咏物抒情,借菊的品质抒发自己清高孤傲、目下无尘的情怀。(2分)
    18.(1)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谨。(2)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3)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19.D.【解析】“以盗跖和颜渊分别象征坏人和好人,抒情哀怨又委婉”错,盗跖和颜渊是借代;该曲直接抒情,指斥天地,声腔悲愤高亢。故选D。
    20.①《古》本第一句是陈述句,不如本曲用反间句的质问语气强烈;
    ②《古》本第二句是对天的哀告诉求,不如本曲的直接指斥和否定有力量;
    ③本曲突出了窦娥不属服于恶势力的反抗精神,塑造的人物形象更鲜明丰满,主旨表达也更深刻。(一点2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以酌情给分)
    【解析】对两种语言形式的比较,一看句式,“何”为反问副词,“你不分好歹何为地”为反问句,和陈述句“地也,你不分好歹难为地”的表达效果截然不同,从语气的强弱看,反问句更胜一筹:二看用词,“销勘贤愚”“枉做”表达的是窦娥强烈的斥责,比“负屈衔冤”“哀告”的被动柔弱更能突出窦娥这个人物形象坚强不屈具有反抗精神的性格,有利于揭示反封建的主题,爱憎情感分明,富有感染力。
    21.振聋发聩 抽丝剥茧 匠心独运
    【解析】(第一空, 结合前文“控诉旧中国社会罪恶”分析,此处强调即使在今天,《雷雨》在控诉旧中国社会罪恶方面依旧有唤醒人们的力量,故应填“振聋发聩”。振聋发聩:意思是声音很大,使耳聋的人也听得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使他们清醒过来。第二空,语境是说周朴园和鲁侍萍的对话一步步、细致地再现了当年的纠葛,故应填“抽丝剥茧”。抽丝剥茧:丝得一根一根地抽,茧得一层一层地剥。形容分析事物极为细致,而且一步一步很有层次。第三空,语境强调作者在创作上构思巧妙,故应填“匠心独运”。匠心独运:在文学、艺术等方面独创性地运用巧妙的心思。)
    22.C【解析】例句破折号表解释说明。A.破折号表话题转换或话题突变。B.破折号表插说。C.破折号表解释说明,与例句相同。D.破折号表中断。
    23.过去与现在的复制与重叠,既是周、鲁两家纠缠不清的因由,也是造成无法避免的悲剧的原因。
    【解析】画横线句子错误有:一是“虽是……也”关联词使用错误,由“因由”“根源”等可知后面两个分句是并列关系,不是转折关系,所以应把“虽是……也”“既是……也是”。二是“导致了无法避免的悲剧造成的根源”句式杂糅,“导致……”与“……的根源”杂糅,且“导致”侧重于结果,“造成”侧重于起因。句中侧重原因,用“造成”更好,故改为“也是造成无法避免的悲剧的原因”。(改出一处2分)




    高一语文期中调研测试作文评分细则
    一、试题回放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清代袁枚在《随园诗话》中说道:“才欲其大,志欲其小。才大,则任事有余;志小,则愿无不足。”意为人的才能越大越好,而志向却不一定要立得高远。而后来的左宗棠则教育子女“读书做人,先要立志”“务期与古时贤豪杰少小时志气一般”。这是教导子女要立大志,以古代圣贤豪杰为榜样。两位名人所说各有道理。
    人生在世,有人有志,有人无志,有人志大,有人志小。读了上述材料,你产生了怎样的认识和思考?请写一篇议论文,表达你对“立志”的看法。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二、审题立意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做这种题的关键是仔细审读材料,然后选择最契合命题人意图的角度进行立意。
    材料一共两个人的话:其一是袁枚,其二是左宗棠。袁枚的话是希望人们努力增加自己的才学,而理想愿望要小一些,才能大而愿望小,愿望就容易达到;左宗裳教育子女的话,是要求他们学习古代圣贤豪杰,立高远之志。两人的主张在一定程度上是对立的,但都各有道理。袁枚是从个人生活品质角度而言的,志小,易满足,人就更容易幸福快乐;左宗棠是从人生的意义角度而言的,志存高远,就有可能成为圣贤豪杰,使生命有更大的价值与意义。写作的时候,应对两人的主张进行辩证的分析,不宜偏执。
    三、命题依据:
    1. 形式上,明确话题“立志”,根据材料确立写作核心,规范议论文写作。
    2. 内容上,贴近学生的生活,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对人生的感悟能力。
    四、判分建议
    评分参考量表
    类别分值
    审题立意
    语言表达
    主要特征
    具体表现
    -等卷
    48~60分
    一等上
    54 分以上
    审题精准,立意深刻或新颖。
    语言有特色,言近旨远,言简意丰。
    充分理解主题的内涵,基于材料生发观点,能紧扣主题形成独到的观点,角度选择精当,有层次展开,结构精巧独特,议论精准、灵动、深刻,情理相融,感染力强。
    1.能紧扣主题并有独到的观点。
    2.条理清晰,有层进式的思考。
    3.从立志话题出发,对立志有较深刻的理解,写出大志与小志的辩证关系。
    4.语言凝练而有特色。
    一等下48~53分
    审题准确,立意清晰,有
    见识。
    语言通畅、连贯、得体,言能尽意。
    能理解主题的内涵,基于材料生发观点。文章观点正确,角度恰当,层次分明,说理透彻,有逻辑性,感染力强。
    1.对立志有一定的理解,认识到立志对生活人生的重大意义,对大志小志的理解有一定的思辨性。
    2.从年轻人的视角分析原因、解决问题(由我)。
    二等卷36~47分
    二等上42~47分
    审题比较准确,立意比较清楚。
    语言通顺,言能达意。
    能理解主题的内涵,观点明确,思路清晰,结构完整,用例正确,说理清晰,有感染力。
    1.大致论证了立志的内涵和重要性。
    2.有年轻人的身份意识(有我)。
    3.行文有一定的条理。
    二等下36~41分
    审题基本清楚,立意基本清楚。
    语言大致通顺,偶有不尽规范准确之处。
    基本能理解主题的内涵,观点明确,论证不够有力,有一定的感染力。
    谈到立志,但浅尝辄止,没有深入的分析和思考。
    三等卷24~35分
    三等上30~35分
    审题不完整,立意不清晰。
    语言不够通顺,偶有不尽规范准确之处。
    理解了主题的部分内涵,观点大致成立,论证不够有力,无感染力。
    有对志向的理解,没有谈到立志。
    三等下24~29分
    貌合神离。
    语言拙劣,多有语病、标点随意。
    对主题和材料理解不当,貌似相关实则无关,写作水平较差。
    没有关键词志向
    四等卷
    0~23分
    自说自话。
    语言粗俗、混乱,基本功差。
    全然不顾主题和材料,写作水平差。
    与材料无关,思维混乱。


    五、注意事项
    ①错别字每个扣1分(重复不计),满5分为止;②每少50字扣1分;③不足300字,不超过20分;④默写优秀作文的,不超过15分;⑤抄写试卷的阅读材料,不超过10分;⑥没有题目扣2分;⑦文体不清36分以下。










    相关试卷

    2023-2024学年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高一上学期期中调研测试语文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高一上学期期中调研测试语文含答案,共3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1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江苏省扬州市高一(下)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江苏省扬州市高一(下)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默写,作文,其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高一上学期期中调研语文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高一上学期期中调研语文试卷含答案,文件包含2023-2024学年度高中语文期中考试卷docx、202311高一语文期中试题参考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3页, 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