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地理考点剖析精创卷十四区域经济发展单元检测(人教版)含答案
展开【通用版】专题十四 区域经济发展
考点42:区域农业发展(1-8题,25题)
考点43: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9-16题,26题)
考点44:产业转移(17-24题,27题)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说明:请将选择题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主观题写在答题纸上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东北地区森林面积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因长期采伐,天然林资源锐减,生态环境恶化。2015年4月东北林区全面停止商业采伐。下图为我国东北地区地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东北林区( )
A.大兴安岭年降水量最多,林木最为繁茂 B.小兴安岭宜林面积广,林木蓄积最多
C.长白山水热条件最好,林木生长较快 D.因所跨经度范围较广,林木种类多样
2.东北林区全面停止商业采伐后,当地可利用( )
A.肥沃黑土发展旱作农业 B.山间溪流发展水稻种植
C.枯枝落叶发展林木加工 D.山林生境发展多种经营
东北的历次严重雾霾都会引起社会关注。专家指出,部分地区农民焚烧秸秆是导致雾霾加重的原因之一。下图为某农业区秸秆利用示意图,图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饲料、燃料、肥料、废弃物。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东北地区发展沼气的不利条件是( )
A.冬季寒冷漫长 B.日照不足 C.原料不足 D.科技水平较低
4.以下解决秸秆问题的措施最利于东北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是( )
A.强制农民将秸秆直接还田,恢复土壤肥力 B.政府定期进行收购,作为造纸工业原料
C.将秸秆作为燃料,为农民提供生活用能 D.沼气池建在日光温室内,促进秸秆综合利用
2014年5月2日中央电视台播出的《舌尖上的中国Ⅱ》中关于黑龙江省五常大米的报道用了10分钟左右。节目是这样描述五常大米的:“秋天,是水稻丰收的季节,秋分后的黑土地上垛满需要晾晒两周的稻谷。独特的土壤、气候条件,使水稻中决定营养成分的干物质积累丰富。脱壳后,米粒饱满坚硬,色泽清白透,这是中国最好的稻米,需要经历138天的漫长生长期。”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5.五常大米成为全国最好的稻米的优势条件是( )
①光、热、水充足
②生长周期长,有机质丰富
③冬季的寒潮杀死害虫和虫卵,使用的农药少
④黑土肥沃,使用的化肥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6.黑龙江五常由“种稻禁区”到成为全国最好的稻米产区,促使其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
A.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 B.优良水稻品种引入和种植技术提高
C.全球气候变暖 D.农田水利设施的不断完善
水稻是我国三大主粮之首,全国的水稻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其中东北地区土地后备资源足,贡献较多。下面左图为2001~2017年东北地区不同海拔区间耕地面积和水稻增加面积占比统计图,下面右图为东北地区三大平原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东北地区的三大平原中,耕地主要分布在( )
A.海拔较高的松嫩平原 B.海拔较低的三江平原
C.纬度较低的辽河平原 D.纬度较高的松嫩平原
8.新增水稻种植区深受地形影响,海拔较低地区( )
A.热量更充足 B.水源更充足 C.光照更充足 D.土壤更肥沃
读我国四个地区主要城市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据图判断城市化典型模式搭配正确的一组是( )
A.浙江温州地区:对外开放—外资企业建立—工业化—城市化
B.广东珠广深地区:大城市扩散—乡镇企业发展—工业化—城市化
C.江苏南部地区:小商品扩散—个体私营企业—工业化—城市化
D.黑吉辽地区:林矿资源开发—国有大中型企业—工业化—城市化
10.珠三角地区以广州为基地,大力发展石化、钢铁、汽车等产业的优势条件是( )
A.市场广阔,海运便利 B.政策优惠
C.科技发达 D.土地资源丰富
工业化率是指工业增加值占全部生产总值的比重,城市化率是指一定地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左图为甲国工业化率、城市化率变化过程图,右图为乙国目前三大产业构成图(图中M点所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下列关于甲、乙两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目前工业化是两国城市化的主要动力 B.甲国的城市化水平低于乙国
C.甲国的城乡差别比乙国大 D.乙国第三产业比重低于甲国
12.促进甲、乙两国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是( )
①甲国应降低城市化速度
②乙国应发展高科技工业
③甲国应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④乙国应控制第二产业的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读某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比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关于该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城市化与工业化呈同步增长趋势
②阶段I城市化进程速度比阶段Ⅱ快
③该国可能属发达国家
④阶段Ⅱ,工业化促进了城市化
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④
14.阶段Ⅲ,该国新增就业机会主要来自( )
①原料导向型产业
②技术导向型产业
③动力导向型型产业
④现代服务业
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④
珠三角城市群是推进在更高层次参与国际分工的前沿阵地,区域内各城市升级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空间布局迫在眉睫。下图为2010—2020年珠三角一些城市部分产业占比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珠三角地区的城市中( )
A.广州的工业结构最合理 B.佛山的工业化水平最高
C.东莞的工业产值下降快 D.深圳的新兴工业发展快
16.近年来,珠三角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根本原因是( )
A.土地资源严重不足 B.经济发展动力不足 C.环境污染严重 D.劳动力严重短缺
目前全球正在发生第四次产业转移,一些企业从中国沿海流向中国中西部、南亚、东南亚国家,但很多企业转移到南亚和东南亚后不久又回迁到中国。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最有可能流向南亚和东南亚的企业是( )
A.手机组装 B.核能发电 C.手机芯片 D.汽车制造
18.很多企业转移后不久又回迁到中国的主要因素有( )
①劳动力成本
②生产协作条件
③土地成本
④市场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在纺织业产业转移的大背景下,越南已经超越印度成为全球第二大纺织服装出口国,我国M纺织公司紧随步伐也在越南建立了生产基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下图为工业区位因素影响力模式图(图中各点与中心距离的长短表示各区位因素影响程度的大小),表示纺织业的是( )
A. B.
C. D.
20.M纺织公司在越南建立生产基地的目的是( )
A.扩大产品消费市场 B.利用越南先进技术
C.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D.延长产品的产业链
2022年2月17日,“东数西算”工程全面启动。“东数西算”中的“数”,指的是数据;“算”指的是算力,即对数据的处理能力。数据中心占地规模大,设备运行能耗高,发热量大。下图为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及东数西算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不同东部数据中心向西转移时,选择的枢纽节点略有不同,主要是考虑( )
A.管理便利 B.土地面积大 C.政策优惠 D.能耗成本低
22.与其他耗能产业转移相比,“东数西算”工程更有利于西部地区( )
①数字经济发展
②就业机会增加
③资源开发利用
④自然环境保护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读我国区际产业转移动力机制示意图(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3.据图可知,中西部地区吸引东部地区产业转入的拉力不包括( )
A.较低的经营成本 B.淘汰落后产业 C.扩大企业经营规模 D.政府的优惠政策
24.产业转入给中西部地区带来的影响包括( )
①提供更多就业岗位,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②推动区域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
③有利于扭转环境恶化的局面
④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
2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东北黑土区是我国主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但近年来黑土侵蚀退化严重,有机质明显下降,严重威胁我国粮食安全。融雪侵蚀是该地区坡耕地水土流失的重要方式,融雪期表层解冻土壤是融雪侵蚀发生的物质条件。春季融雪期一般为3~4月份,升温较快,白天最高温度在3~11℃,夜间温度在-6~0℃,昼夜温差较大。下左图为2019年3月16日—21日东北地区某小流域融雪径流量与泥沙含量的变化过程。专家指出,采取横坡垄作+垄沟秸秆覆盖的农耕方式(右图),可有效减轻土地的退化。
(1)分析东北地区坡耕地春季融雪侵蚀严重的原因。(6分)
(2)分析此流域该年3月16日~21日融雪径流量与泥沙含量峰值时间不一致的原因。(6分)
(3)阐述横坡垄作+垄沟秸秆覆盖耕作方式对减轻坡耕地退化的作用。(6分)
2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为解决广东省珠江东、西两岸发展失衡问题,增强装备制造业实力,2014年,广东省提出依托珠海、佛山、中山、江门、阳江、肇庆、顺德等地区,打造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重点发展智能制造装备、新能源装备、汽车制造等领域先进装备制造业以及相配套的产业,建设一批特色鲜明、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经过几年的发展,珠江西岸地区先进装备制造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企业活力大幅提升,成为广东省贯彻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亮点,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群。下图示意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业产业带。
(1)分析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业产业带发展的有利条件。(4分)
(2)与德国先进装备制造业相比,指出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业存在的主要问题。(6分)
(3)为促进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应采取的措施。(6分)
2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8分)
全球范围内曾出现过四次大规模的产业转移。每次产业转移之前都会经历一次工业革命,从蒸汽技术到电力技术再到计算机与信息技术,新的技术推动新的产业发展。第四次工业革命,是以人工智能、新材料技术等为突破口的工业革命。当前,全球产业从中国向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以及东南亚欠发达国家和地区转移,业界称之为第五次全球产业转移。下图为全球四次大规模产业转移路径示意图。
(1)指出前四次产业转移的总体规律。(6分)
(2)推测第五次产业转移的主要特点。(6分)
(3)简析第五次产业转移对我国的有利影响。(6分)
答案以及解析
答案:1.C;2.D
解析:1.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东北林区小兴安岭距海最近,受夏季风影响最大,降水最多,林木最为繁茂,A错误;大兴安岭面积最大,森林面积广,林木蓄积最多,B错误;长白山地纬度最低,距海最近,水热条件最好,林木生长较快,C正确;南北跨纬度范围广,东西跨经度范围也比较广,再加上山地垂直分异显著,因此林木种类多样,D错误。故选C。
2.东北林区主要分布在山地丘陵地区,地势起伏较大,不适合发展旱作农业(种植业),A错误;山间溪流面积小,地势起伏较大,耕作不便,不适合发展水稻种植业,B错误;枯枝落叶无法用来发展林木加工,C错误;东北林区环境多样,差异大,适合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D正确。故选D。
答案:3.A; 4.D
解析:3.东北地区纬度高,冬季寒冷而漫长,不能提供沼气发酵制作的热量条件。
4.沼气池建在日光温室内,可以解决冬季制作沼气温度不足的问题,可以将沼液、沼渣等直接用于温室种植,促进秸秆综合利用,最利于东北地区可持续发展。
答案:5.C; 6.B
解析:5.根据材料,五常大米分布在东北地区,纬度高,热量条件不足,不是成为全国最好的稻米的优势条件,①错误。生长期长,有机质丰富,②正确。冬季的寒潮天气较多,寒潮可以杀死害虫和虫卵,病虫害少,使用的农药少,③正确。土壤肥沃,使用的化肥少,④正确。②③④正确,本题正确答案选C。
6.促使黑龙江五常由“种稻禁区”转变为全国最好的稻米产区的主要原因是优良品种的引入和培育,扩大了水稻的种植范围,B正确。水稻种植业机械化水平低,A错误。全球气候变暖会扩大水稻种植范围,但与该地成为最好稻米无关,C错误。农田水利设施不断改善不是成为最好稻米的主要原因,D错误。据此分析本题选B。
7.答案:A
解析:读图可知,150—500米区间耕地面积占总耕地面积比较大,说明海拔较高的地区耕地面积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北地区的三大平原中,松嫩平原平均海拔在150-200米之间,三江平原平均海拔50-60米,辽河平原平均海拔200米,辽河平原和松嫩平原海拔较高,但松嫩平原面积大,面积几乎占东北平原的三分之二,因此东北地区的三大平原中,耕地主要分布在海拔较高的松嫩平原,A正确,B错误,C错误。三江平原纬度比松嫩平原高,D错误,故选A。
8.答案:A
解析:读图可知,区间水稻增加面积占水稻总增加面积比随海拔降低而增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北地区限制农业发展最关键的是热量,海拔较低的地区热量较充足,新增水稻种植区多,A正确。海拔较低处水源不一定更充足,B错误。海拔较高处光照更充足,C错误。海拔较低处土壤不一定更肥沃,D错误。故选A。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主要有气候、地形、土壤、市场、交通运输、政策、科技、劳动力价格等。
答案:9.D;10.A
解析:9.浙江温州地区通过发展小商品经营,建立个体私营企业,实现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广东珠广深地区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有政策优势,吸引外资,发展工业化与城市化;江苏南部地区,接受沪宁杭等大城市的扩散影响,发展乡镇企业,实现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水平提升;黑吉辽地区拥有林矿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国有大中型企业,促进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发展。故选D。
10.广州为省会城市,地理位置优越,腹地范围广,发展石化、钢铁、汽车等产业的优势条件主要是市场广阔,海运便利。故选A。
答案:11.D; 12.B
解析:11.1940-1960年,甲国城市化率迅速提高,工业化率相对稳定;1960年后城市化率达到70%以上并缓慢上升,而工业化率却持续下降,这说明甲国的城市化率并非工业化带动的,是第三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城市化率的提高,该国是发达国家。读右图可知,乙国三大产业构成中第二产业的比重最大,其次是第三产业,该国应是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率是由工业化带动的,A错误;甲国的城市化水平高于乙国,B错误;甲是发达国家,城乡差别小,乙是发展中国家,城乡差别大,C错误;乙国第三产业比重低于甲国,D正确。
12.甲国是发达国家,目前城市化速度较慢,①错误;乙国是发展中国家,应发展高科技工业和第三产业,②正确,④错误;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严重,应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③正确,故B正确。
答案:13.C;14.D
解析:13.①由图可知,在阶段Ⅲ,城市化水平不断上升而工业化水平处于下降,故①错误;②该国阶段城市化水平从7%升高到26%,增长了19%,在阶段Ⅱ从26%升高到56%,增长了30%,故②错误;③该国在1970年城市化水平达到了74%,可能是发达国家,故③正确;④工业化与城市化息息相关,该国阶段工业化水平迅速提升,促进了该国城市化水平飞快提升,故④正确。故C③④正确,ABD错误。
14.①该国在阶段Ⅲ工业化水平下降,可以推断应该是进入逆城市化阶段,资金密集型产业占比显著下降,故①错误;②在逆城市化阶段,第三服务业与高新技术产业明显增加,故②正确;③资源密集型产业在逆城市化阶段占比迅速下降,现代服务业与技术密集型产业取而代之,故③错误;④现代服务业在逆城市化阶段得到了迅速发展,故④正确。故D②④正确,ABC错误。
答案:15.D;16.B
解析:15.城市产业结构的差异 广州和东莞三种工业类型和制造业总体占比变化均为负值,说明工业比重都有所下降,但无法判断产值下降的快慢和工业结构是否合理,A、C错误;佛山三种工业类型和制造业总体占比变化都为正值,说明其产业占比增大,但不能说明工业化水平高,B错误;深圳技术密集型产业占比变化增加幅度大,说明新兴工业发展快,D正确。
16.珠三角产业升级的原因 珠三角城市群是推进在更高层次参与国际分工的前沿阵地,这就需要进行产业结构升级,大力发展技术密集型的产业及高端制造业等,增强经济发展动力,B正确;土地资源不足、环境污染严重和劳动力严重短缺是产业结构不合理造成的经济发展动力不足的表现,A、C、D错误。
答案:17.A; 18.B
解析:17.南亚和东南亚经济相对落后,有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适合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因此最有可能流向南亚和东南亚的企业是手机组装。故选A。
18.很多企业转移后不久又回迁到中国的主要因素有劳动力素质、市场和生产协作条件。故选B。
答案:19.D; 20.C
解析:19.读图可知,A属于动力指向型工业,B属于技术指向型工业,C属于原料指向型工业,D属于劳动力指向型工业,纺织业需要大量劳动力,正确表示纺织业区位因素的是D,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0.我国人口众多,消费市场比越南广阔,A错误;越南科技水平较低,B错误;越南劳动力丰富而廉价,地租水平低,M纺织公司在越南建立生产基地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降低生产成本,C正确;M纺织公司在越南建立的是生产基地,并没有延长产品的产业,链,D错误,故选C。
21.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数据中心占地规模大,能耗高(电力成本占整个支出的50%-70%),故东部数据中心向西转移时选择的枢细节点都应具备土地面积大,优惠政策,能耗成本低的特点,由图可知,西部有多个枢纽节点,东部数据中心向西转移时,主要选择了相对较邻近的,可推测应该主要是考虑管理便利,A正确。故选A。
22.答案:C
解析:与其他耗能产业相比,实施“东数西算”工程,有利于西部地区数字经济的发展,故①正确;其他耗能企业向西部转移,也有利于西部地区增加就业机会和资源开发利用,故②③错误;与其他耗能产业相比,数据中心对环境污染较小,有利于自然环境保护,故④正确,故ABD选项错误,C选项正确。故选C。“东数西算”工程建设对西部地区的意义:带动计算机、通信、光电器件、基础软件等企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带动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有助于西部地区资源开发,带动更多绿色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有利于西部地区数字经济的发展,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促进西部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发展。
答案:23.B;24.B
解析:23.由图可知,淘汰落后产业是东部地区推动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原因之一,不属于中西部地区吸引东部地区产业转入的拉力,故选B项。
24.产业转入给中西部地区带来的影响包括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推动区域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促进产业结构调整,①②④正确;但不利于扭转环境恶化的局面,甚至可能加重环境恶化的局面,③错误。
25.答案:(1)春季气温回升快,融雪速度快且融雪量大,侵蚀力强;昼夜温差大,冻融交替出现,使表层土壤可蚀性增强;地表裸露,缺少植被(或农作物)保护。
(2)随着气温回升,17日坡面积雪快速融化,此时表层土壤尚未解冻,下渗少,融雪径流达最大;17—19日,土壤反复冻融,可蚀性增加,加上径流减少,含沙量达到峰值。
(3)增加下渗量,减小坡面径流,减少土壤冲刷;减缓地表径流速度,减轻对黑土的冲刷;秸秆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
解析:(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东北地区位于我国北方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由于纬度较高,冬季寒冷而漫长,因此冰雪较厚,来年春季回暖,气温上升较快,冰雪融化也较快,地表径流较大,侵蚀力量较强;材料中显示白天最高温度在3~11℃,夜间温度在-6~0℃,昼夜温差大,冰冻和消融交替出现,致使土壤松散,侵蚀更加严重;冬季植被难以生长,植被覆盖率低,因此水土流失更严重。
(2)观察图中信息,可知融雪径流量与泥沙含量峰值时间不一致的原因是:气温不断回升的同时,冰雪16日起开始融化,17日冰雪融化最多,流量最大,但由于表层雪融化较多,冷冻的土壤层还尚未完全融化,下渗较少,因此径流量大,但含沙量较少;往后的几日内,由于温差较大的原因,反复的冰冻和融化,融水逐渐减少,同时也导致土壤更加松散,侵蚀加强,水土流失严重,因此在20日时泥沙含量达到顶峰。
(3)根据题意横坡垄作+垄沟秸秆覆盖的耕作方式,可以拦截一部分的地表径流,增加下渗量,减缓地表径流对土壤的冲刷力度;降低坡度,阻挡水流,可以减轻水流速度,减轻冲刷,且拦截黑土中的有机物质,减少流失;秸秆还田,通过腐殖过后,可以增加土壤的有机物质,增加土壤的肥力。
26.答案:(1)地处珠江三角洲,靠近港澳,面向东南亚地区,地理位置优越;铁路、河运、海洋运输等交通运输方式多样,国内、国际交通便利;改革开放以来,区域经济发展快,产业基础较好;政府支持力度大等。
(2)装备制造业的相关基础设施、服务体系建设相对滞后;自主创新能力弱,核心关键零部件技术落后;骨干企业少,行业集中度不高;产业体系不健全,系统集成能力较弱,尚未形成以主机制造为核心、上下游延伸的产业链等。
(3)加大科技投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产业集聚.做大做强骨干企业;完善标准体系,打造产业品牌;扩大招商引资力度,壮大产业规模;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建立人才培育基地,完善配套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区域信息、资源合作平台等。
解析:(1)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业产业带发展的有利条件从优越的地理位置、便捷的水陆交通、政府支持、产业基础雄厚等方面分析。
(2)我国先进装备制造业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基础设施及服务体系相对滞后、自主创新能力较弱、产业体系不够健全等。
(3)针对上述问题,提出相应的措施。
27.答案:(1)主要由经济发达地区向经济相对落后地区转移;每一次大规模产业转移都与工业革命密切相关;随着生产力的进步,产业转移的规模越来越大等。
(2)产业转移不再只是由发达地区向相对落后地区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主要向经济落后地区转移;高新技术类产业和产业链高端环节向经济发达地区转移等。
(3)将部分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转移到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有利于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将部分技术含量高的环节转移到发达地区,有利于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部分产业转出后可以给我国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提供更大的空间等。
解析:(1)根据材料分析可知,前四次产业转移主要由相对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前四次产业转移的国家大多是将钢铁、纺织、机电等重工业和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转移为主,这种转移过程与工业革命带来的产业转型升级具有较大的关联;工业、科技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极大发展,也使产业转移的规模越来越大。
(2)根据材料所述内容可知,产业转移趋势与前四次单方向由发达地区向落后地区转移不同,第五次产业转移呈现双方向的特点:即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我国中西部、东南亚以及非洲等经济落后的地区转移;部分高技术类企业和产业链高端环节向美国、欧洲等发达地区转移回流。
(3)第五次产业转移能够将我国部分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由东部经济相对较发达地区转移到中西部相对较落后的地区,中西部地区人力和土地租金相对较低,有利于降低这部分企业的生产成本;将一些技术含量较高的产业转移到东部相对发达的地区,有利于利用这些地区的资金、技术优势,有利于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部分产业转出后,我国本土相关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将会有所减小,同时还会刺激相关劣势产业的发展,能够为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调整提供更加有利的局面和发展空间。
2023届高考地理考点剖析精创卷十六中国地理单元检测(人教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地理考点剖析精创卷十六中国地理单元检测(人教版)含答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高考地理考点剖析精创卷十五世界地理单元检测(人教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地理考点剖析精创卷十五世界地理单元检测(人教版)含答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高考地理考点剖析精创卷十产业区位因素单元检测(人教版):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地理考点剖析精创卷十产业区位因素单元检测(人教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