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3届人教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生物与环境单元测试(山东版)含答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3届人教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生物与环境单元测试(山东版)含答案第1页
    2023届人教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生物与环境单元测试(山东版)含答案第2页
    2023届人教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生物与环境单元测试(山东版)含答案第3页
    还剩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3届人教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生物与环境单元测试(山东版)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届人教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生物与环境单元测试(山东版)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不定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单元清通关卷(九) 生物与环境
    (满分:100分 时间:75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全国卷Ⅰ]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数量特征之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种群的S型增长是受资源因素限制而呈现的结果
    B.某林场中繁殖力极强老鼠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受密度制约
    C.鱼塘中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时,单位水体该鱼的产量有可能相同
    D.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渐减弱
    2.[2020·山东卷]为研究甲、乙两种藻的竞争关系,在相同条件下对二者进行混合培养和单独培养,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单独培养条件下,甲藻数量约为1.0×106个时种群增长最快
    B.混合培养时,种间竞争是导致甲藻种群数量在10~12天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
    C.单独培养时乙藻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
    D.混合培养对乙藻的影响较大
    3.[海南卷]将相等数量的硝化细菌和大肠杆菌分别接种到含铵盐的无机盐培养液中,在适宜温度下振荡培养。若用虚线表示大肠杆菌的生长趋势,实线表示硝化细菌的生长趋势,则下图中能正确表示两种菌体生长趋势的是(  )


    4.[2020·全国卷Ⅰ]土壤小动物对动植物遗体的分解起着重要的作用。下列关于土壤小动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调查身体微小、活动力强的小动物数量常用标志重捕法
    B.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高,则该类群含有的物种数目多
    C.土壤小动物的代谢活动会影响土壤肥力,进而影响植物生长
    D.土壤小动物呼吸作用产生的CO2参与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
    5.[2020·全国卷Ⅱ]河水携带泥沙流入大海时,泥沙会在入海口淤积形成三角洲。在这个过程中,会出现3种植物群落类型:①以芦苇为主的植物群落(生长在淡水环境中),②以赤碱蓬为主的植物群落(生长在海水环境中),③草甸植物群落(生长在陆地环境中)。该三角洲上的植物群落是通过群落演替形成的,演替的顺序是(  )
    A.②①③ B.③②①
    C.①③② D.③①②
    6.[2020·海南卷]研究人员在调查某沙地的植物群落演替时,发现其自然演替顺序为: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多年生亚灌木→多年生灌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多年生草本群落在争夺阳光和空间方面比一年生草本群落更有优势
    B.与草本群落相比,灌木群落的垂直结构更加复杂
    C.多年生亚灌木群落里有草本和亚灌木,其自我调节能力比多年生灌木群落更强
    D.该沙地主要植被是多年生灌木,与其根系发达,抗风和吸水能力较强有关
    7.[2019·江苏卷]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种群内出现个体变异是普遍现象
    B.退耕还林、退塘还湖、布设人工鱼礁之后都会发生群落的初生演替
    C.习性相似物种的生活区域重叠得越多,对资源的利用越充分
    D.两只雄孔雀为吸引异性争相开屏,说明行为信息能够影响种间关系
    8.[江苏卷]下图是某处沙丘发生自然演替过程中的三个阶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从形成沙丘开始发生的演替是次生演替
    B.阶段Ⅰ的沙丘上草本植物占优势,群落尚未形成垂直结构
    C.阶段Ⅰ与Ⅱ的沙丘上生长的植物种类完全不同
    D.阶段Ⅲ沙丘上的群落对外界干扰的抵抗力稳定性最强
    9.[2020·全国卷Ⅲ]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包括碳循环和氮循环等过程。下列有关碳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消费者没有参与碳循环的过程
    B.生产者的光合作用是碳循环的重要环节
    C.土壤中微生物的呼吸作用是碳循环的重要环节
    D.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主要以CO2形式循环
    10.[2020·海南卷]在生态系统中,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或所制造的有机物质称为初级生产量,其中一部分用于自身的呼吸消耗,余下部分称为净初级生产量。表为4个生态系统的研究实例。
    类别
    玉米地
    荒地
    湖泊Ⅰ
    湖泊Ⅱ
    太阳能利用率(初级生产量/入射太阳能)
    1.6%
    1.2%
    0.4%
    0.1%
    呼吸消耗率(呼吸消耗/初级生产量)
    23.4%
    15.1%
    22.3%
    21.0%
    净初级生产效率(净初级生产量/初级生产量)
    76.6%
    84.9%
    77.7%
    79.0%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与玉米地相比,荒地的太阳能利用率低,净初级生产效率也低
    B.若入射太阳能相同,上述4个生态系统中,制造有机物质最多的是玉米地
    C.两个湖泊中植物的呼吸消耗率与玉米地的大致相等,但明显高于荒地
    D.两个湖泊的太阳能利用率低,与太阳光穿过水层时损失了部分能量有关
    11.蚯蚓分解处理技术可实现固体废物的减量化和资源化。如图为某农业生态系统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生态系统中的蚯蚓和各种微生物均属于分解者
    B.该生态工程设计突出体现了协调原理
    C.农作物、果树等植物获取的物质和能量主要来自有机肥
    D.影响蚯蚓分解处理效率的因素有温度、含水量等
    12.[2019·天津卷]多数植物遭到昆虫蚕食时会分泌茉莉酸,启动抗虫反应,如分泌杀虫物质、产生吸引昆虫天敌的挥发物质等。烟粉虱能合成Bt56蛋白。该蛋白会随烟粉虱唾液进入植物,抑制茉莉酸启动的抗虫反应,使烟粉虱数量迅速增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植物产生挥发物质吸引昆虫天敌体现了信息传递调节种间关系的功能
    B.植食性昆虫以植物为食和植物抗虫反应是长期共同进化的结果
    C.Bt56基因表达被抑制的烟粉虱在寄主植物上的数量增长比未被抑制的对照组快
    D.开发能水解Bt56蛋白的转基因植物可为控制烟粉虱提供防治措施
    13.[2020·海南卷]海洋污染已成为全球重大环境问题之一。海南管辖的海域面积大,保护好海洋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海洋污染主要来自陆源性污染物排入、海上活动和直接向海洋倾倒废物
    B.赤潮和水华的发生与人类活动造成海水富营养化有关
    C.海洋污染使海洋生物死亡,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
    D.红树林生态修复是保护沿海海洋环境的重要举措
    14.[经典高考]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这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
    B.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
    C.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体现了其间接价值
    D.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恢复力稳定性就越高
    15.[浙江卷]下列属于防止大气圈臭氧减少的措施是(  )
    A.减少氟利昂的使用
    B.增加化肥的使用
    C.增加污染物的排放
    D.增加汽车尾气的排放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20分)
    16.下图为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丁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A、B、C代表3种不同生物物种,物种A处于第二营养级,物种B处于第二营养级和第三营养级,而物种C捕食物种A和物种B。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碳在乙、丙、丁之间的传递形式为有机物
    B.图中种间关系为种间竞争和捕食的有物种A和B、B和C
    C.在一定时间内,丙中物种C的种群数量增长模型符合“J”形增长模型
    D.图中物种A和物种B之间信息传递的种类只有物理信息和行为信息
    17.某森林生态系统的相关指标随群落演替时间的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Pg与R的差值表示生产者的有机物积累量
    B.Pg达最大值时,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最高
    C.枯枝落叶的积累是演替后期Q高于Pg的原因之一
    D.演替达到稳定阶段时,其物种组成将保持不变
    18.[2022·金太阳大联考]关于CO2排放,我国提出努力争取尽早实现碳中和(碳排放与吸收相等)的目标。下图是地球大气CO2浓度的变化曲线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曲线2和3呈现的CO2浓度的变化,表明我国推行植树造林的举措对实现碳中和意义重大
    B.碳循环具有全球性,因此碳循环失衡影响的是整个地球的生态环境
    C.曲线5呈现的CO2浓度的变化与化石燃料的燃烧等密切相关
    D.CO2是碳往返于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及在生物群落内流动的主要形式
    19.[2022·陕西省咸阳市质量检测]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价值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根据苍蝇平衡棒的导航原理研制出了新型导航仪,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使用价值
    B.森林生态系统能够涵养水源,保持沙土,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使用价值
    C.“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诗句,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D.发现了某细菌体内的抗寒基因,属于生物多样性的潜在使用价值
    20.位于朝鲜半岛中部狭长地带的“非军事区”,50多年来无人打扰,在被战火吞噬的地方逐渐出现了湿地、森林等自然景观,成为各种野生动植物、外来物种的栖息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区域形成的多种生态系统类型与不同的自然环境有关
    B.该区域发生群落演替的前提是具有适合地衣生长的岩石
    C.外来物种迁入导致该区域的丰富度和抵抗力稳定性降低
    D.若在“非军事区”开垦农田,则演替的方向和速度会改变
    三、非选择题(共50分)
    21.(10分)下图是某河流中生物甲与生物乙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河流中生物甲的全部个体总和称为________,其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________。
    (2)曲线1在第1~3周时,种群的出生率_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死亡率,种群数量呈________形增长。
    (3)曲线2在第2周时,甲种群的年龄结构类型是____,第3~7周时种群甲的数量变化是________(填“增加”“不变”或“波动”)。
    (4)河流中的甲、乙两种生物的种间关系________(填“可能”或“不可能”)是互利共生,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10分)[2022·山东泰安市高三一模]在连续多年过度放牧干扰下,内蒙古高原以羊草、克氏针茅为主的典型草场发生退化,冷蒿种群不断扩展,逐渐形成冷蒿草原。绵羊对牧草的喜食程度依次为:糙隐子草>羊草>冷蒿>克氏针茅。但在持续过度放牧(绵羊)干扰下,克氏针茅在群落中的优势地位被冷蒿替代,糙隐子草成为冷蒿的主要伴生物种。对此现象,科研人员做了以下各方面的研究:
    (1)群落中的冷蒿与羊草、克氏针茅间存在________关系。研究发现在过度放牧胁迫下,冷蒿依靠生根分蘖萌发能力强等特性,抵抗放牧干扰,挤占原优势物种的生存空间。
    (2)有研究表明冷蒿可向环境释放具有化感作用的代谢产物,影响周围植物的正常生长。研究者利用不同浓度的冷蒿茎叶水浸提液处理3种伴生植物幼苗,实验结果如下图。

    据图分析,冷蒿释放的化感物质对糙隐子草和克氏针茅幼苗根生长的影响: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综合上述研究,对此现象的解释是:冷蒿通过________繁殖抵抗放牧干扰,通过释放的化感物质________克氏针茅幼苗生长,挤占原优势物种的生存空间;同时化感物质对糙隐子草幼苗根的生长有____________作用,使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在冷蒿草原较好生长。
    (4)研究结果还表明,人为干扰改变草原生态系统的________结构,使群落朝向与自然发展不同的方向________。
    (5)目前退化草场恢复治理的主要措施中,草种补播改良是一项既“快”又“省”的重要方法。为使补播的草种能良好地萌发、定植和生长发育,草场更好地达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在选用草种时应注意什么?(答出1个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10分) 一般情况下,植物开花时间与传粉动物的活跃期会相互重叠和匹配。全球气候变化可能对植物开花时间或传粉动物活跃期产生影响,导致原本时间上匹配关系发生改变,称为物候错配。物候错配会影响植物的传粉和结实,可引起粮食减产,甚至发生生态安全问题。生产上为了减轻物候错配造成的影响,常通过人工授粉提高产量。回答下列问题:
    (1)光和温度属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中的________信息。
    (2)延胡索是一种依靠熊蜂传粉的早春短命药用植物。全球气温升高会使延胡索开花起始时间提前,测取延胡索开花起始时间数据并统计结实率(如图),监测数据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物候错配的角度分析延胡索结实率降低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进一步验证物候错配会影响延胡索的传粉和结实,科研人员在物候错配的区域设置同等条件的A和B两个样地。其中,A样地中的延胡索保持自然状态生长;B样地中的延胡索则进行________,分别统计两样地延胡索的结实率。支持“物候错配会造成延胡索自然结实率降低”观点的实验结果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10分)下表是对某水生生态系统营养级和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结果,表中A、B、C、D分别表示不同的营养级,E为分解者。Pg表示生物同化作用固定能量的总量,Pn表示生物体储存的能量(Pn=Pg-R),R表示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
    单位:102kJ/(m2·a)

    Pg
    Pn
    R
    A
    15.9
    2.8
    13.1
    B
    870.7
    369.4
    501.3
    C
    0.9
    0.3
    0.6
    D
    141
    61.9
    79.1
    E
    211.5
    20.1
    191.4
    回答下列问题:
    (1)能量流动是从A、B、C、D中的哪个营养级开始的?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生态系统中能量从第三营养级传递到第四营养级的效率约为________。
    (3)从能量输入和输出角度看,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否增加?________(填“是”或“否”),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10分)[2021·河北卷]为探究全球气候变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者将20个人工淡水池塘均分成两组,对照组保持环境温度,实验组始终比对照组高4 ℃(利用温控装置),并从附近淡水栖息地搜集水生生物投入池塘。连续多年观测发现,池塘逐渐形成主要由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组成的群落。第15年时,池塘中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生物量(单位体积水体中生物体的质量)的检测结果如图。

    回答下列问题:
    (1)池塘生物群落区别于湖泊生物群落的重要特征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池塘生物群落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中发生了________演替。
    (2)某种水生生物被投入池塘后,其种群数量将呈______形增长,若该生物种群密度在较长时期保持相对稳定,表明其种群数量已达到了__________。
    (3)从能量流动角度分析,升温导致该生态系统总生物量降低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碳在池塘生物群落中主要以__________的形式传递,碳循环具有全球性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元清通关卷(九) 生物与环境
    1.D 种群的S型增长条件是资源和环境等条件有限,因此种群的S型增长是受资源因素限制而呈现的结果,A正确;老鼠的繁殖力强,但是也受到空间大小的限制,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导致个体之间的斗争加剧,因此老鼠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受种群密度制约,B正确;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密度大的,种内竞争较大,增长量相对较小,密度小的,种内竞争相对较小,增长量相对较大,导致产量最终可能相同,C正确;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种群密度达到最大,个体之间的斗争最强,种群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也越强,D错误。
    2.B 由图可知,单独培养条件下,甲藻种群的环境容纳量(K值)为2.0×106个,在K/2(1.0×106个)时种群增长最快,A正确;混合培养时,在10~12天甲藻种群数量接近K值,而乙藻种群数量接近0,此时导致甲藻种群数量增长缓慢的主要因素是种内竞争,B错误;由图中曲线可知,乙藻单独培养时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C正确;图中混合培养时,甲、乙两种藻起始数量相同,到10~12天时甲藻数量接近环境容纳量,而乙藻接近灭绝,可知混合培养对乙藻的影响较大,D正确。
    3.C 大肠杆菌为异养生物,在含铵盐的无机盐培养液中无法生存,硝化细菌为自养生物,可利用培养液中的铵盐合成有机物,呈“S”型增长,C正确。
    4.A 土壤小动物身体微小,活动能力较强,可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其数量,不适合用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A错误;丰富度是指一个群落中的物种数目,物种数目越多,丰富度越高,B正确;题述土壤小动物可以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盐和CO2等,无机盐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影响植物生长,C正确;土壤小动物呼吸作用产生的CO2可以被绿色植物等利用从而进入生物群落,参与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D正确。
    5.A 河水携带泥沙进入大海时,在入海口淤积形成三角洲的过程中,海水逐渐淡化,所以,该三角洲上的植物生长环境的变化为:生长在海水环境中→生长在淡水环境中→生长在陆地环境中,对应的植物群落演替顺序是②①③,A正确。
    6.C 多年生草本因为在争夺阳光空间方面比一年生草本群落更有优势,因此多年生草本替代了一年生草本,A正确;灌木植物比草本植物更加高大,拥有更为复杂的垂直结构,B正确;多年生灌木群落里有草本和灌木,生物种类和空间结构更为复杂,自我调节能力更强,C错误;该沙地演替最后主要为多年生灌木,因为根系发达,有很好的抗风能力和吸水能力,更加适合在沙地生存,D正确。
    7.A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种群内出现个体变异是普遍现象,A正确;退耕还林、退塘还湖、布设人工鱼礁之后发生的群落演替均属于次生演替,B错误;习性相似物种的生活区域重叠越多,种间竞争就越激烈,对资源的利用就越不充分,C错误;两只雄孔雀为吸引异性争相开屏,说明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不能说明行为信息能够影响种间关系,D错误。
    8.D 从形成沙丘开始发生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A错误;阶段Ⅰ的沙丘上草本植物占优势,群落的垂直结构不明显,B错误;阶段Ⅰ到阶段Ⅱ发生的演替是优势取代,不是完全取代,所以阶段Ⅰ与阶段Ⅱ的沙丘上生长的植物种类不完全相同,C错误;在三个阶段中,阶段Ⅲ为森林阶段,其生物种类最多,营养结构最复杂,对外界干扰的抵抗力稳定性最强,D正确。
    9.A 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非生物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的循环过程,消费者可通过捕食或寄生获得上一营养级生物有机物中的碳,再通过呼吸作用将有机物氧化分解,C元素以CO2的形式被释放到非生物环境,所以消费者参与了碳循环,A错误;生产者进行光合作用可将非生物环境中的CO2合成有机物,此过程是C元素从非生物环境流入生物群落的最主要途径,同时也为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和分解者提供了直接或间接的有机物来源,是碳循环的重要环节,B正确;土壤中微生物的呼吸作用将动植物遗体、动物粪便中的有机碳分解成CO2回归非生物环境,这是C元素从生物群落流回非生物环境的重要一环,C正确;综上分析可知,通过光合作用C元素以CO2的形式从非生物环境流入生物群落,通过各生物成分的呼吸作用又以CO2的形式从生物群落流回非生物环境,碳在非生物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主要以CO2的形式循环,D正确。
    10.A 玉米地的太阳能利用率高于荒地,而玉米地的净初级生产效率却低于荒地,A错误;若入射太阳能相同,4个生态系统中,制造有机物质最多的是玉米地,因为玉米地的太阳能利用率最高,B正确;由实验数据可知,两个湖泊中植物的呼吸消耗率与玉米地的大致相等,但明显高于荒地,C正确;两个湖泊中有很多的水生植物,而这些植物接受的太阳能需要穿过水层,据此可推知两个湖泊的太阳能利用率低,与太阳光穿过水层时损失了部分能量有关,D正确。
    11.D 该农业生态系统中的蚯蚓、腐生微生物等属于分解者,一些寄生的细菌属于消费者,硝化细菌等自养型微生物属于生产者,A错误;该生态工程设计突出了对畜禽粪便、生活垃圾、蚓粪、残渣等的处理与利用,充分体现了循环原理,B错误;土壤中的分解者将有机肥分解,可以为农作物、果树等植物的生长提供二氧化碳和无机盐,但农作物、果树等植物获取的能量主要来自光能,C错误;蚯蚓的分解作用是其代谢活动的一部分,而蚯蚓维持正常的代谢活动需要适宜的温度和水分等条件,所以其分解处理效率受温度、含水量等影响,D正确。
    12.C 植物体遭受虫害后可产生吸引昆虫天敌的挥发性物质,体现了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A正确;由题意可知,多数植物被昆虫蚕食后可启动抗虫反应,而烟粉虱可产生Bt56蛋白抑制植物的抗虫反应以便蚕食植物,说明植食性昆虫以植物为食和植物抗虫反应是长期共同进化的结果,B正确;抑制Bt56基因的表达可使植物的抗虫反应顺利发生,从而使昆虫数量减少,所以Bt56基因表达被抑制的烟粉虱在寄主植物上的数量增长比未被抑制的对照组慢,C错误;Bt56蛋白会抑制植物的抗虫反应,故开发能水解Bt56蛋白的转基因植物可以为控制烟粉虱提供防治措施,D正确。
    13.B 海洋污染主要来自陆地污染物的排入、海上生产活动(如采油、航运)以及直接向海洋倾倒废物,A正确;赤潮的发生与人类活动造成海水富营养化有关,而“水华”属于淡水富营养化,B错误;海洋污染导致很多海洋生物死亡,使得生物多样性减少,C正确;红树林属于湿地生态系统,红树林的生态修复是保护沿海海洋环境的重要举措,D正确。
    14.D 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越强,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高,而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越低。
    15.A 向空气中排放大量的氟利昂等物质,能破坏臭氧层,导致臭氧层变薄或出现空洞,可见,减少氟利昂的使用,可防止大气圈臭氧减少,A正确,B、C、D均错误。
    16.CD 根据图示可知,图中的甲、乙、丙、丁分别是大气中的CO2库、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乙、丙、丁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部分,故碳在乙、丙、丁之间的传递形式为有机物,A正确;根据题干可知,物种A处在第二营养级,物种B处在第二、三营养级,说明物种A与物种B之间有捕食和种间竞争的关系,又由于物种C捕食物种A和物种B,故物种B和物种C之间有捕食和种间竞争关系,B正确;根据图示中环境容纳量和目前的种群数量可知,物种C的种群数量已经达到了环境容纳量,故在一定时间内,丙中物种C的种群数量增长模型不符合“J”形增长模型,C错误;图中物种A和物种B之间信息传递的种类可能有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D错误。
    17.ABD Pg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与生产者自身的呼吸作用消耗量的差值为生产者的有机物积累量,而R代表该生态系统中所有生物的呼吸作用消耗总量,A错误;群落演替到顶极群落时,抵抗力稳定性最高,Pg达最大值时,若群落尚未演替到顶极群落,则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未达到最高,B错误;Q为生态系统内有机物总量,枯枝落叶的积累是演替后期Q高于Pg的原因之一,C正确;演替达到稳定阶段时,其物种组成和数量比例相对稳定,并不是保持不变,D错误。
    18.ABC 曲线2和3中,随着植物登陆、出现森林,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CO2增多,使CO2浓度下降,表明我国推行植树造林的举措,有利于缓解CO2浓度升高状况,对实现碳中和意义重大,A正确;碳循环具有全球性,因此碳循环失衡影响的是整个地球生物圈,B正确;化石燃料的燃烧等会导致CO2浓度升高,C正确;碳主要以CO2的形式往返于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在生物群落内主要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流动,D错误。
    19.AC 科学家根据苍蝇平衡棒的导航原理,研制了新型的导航仪,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A正确;森林生态系统能够涵养水源,保持沙土,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B错误;“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激发人们文学艺术创作灵感,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C正确;发现了某细菌体内的抗寒基因,可以用于科研,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D错误。
    20.BC 自然环境会影响区域内动植物的分布和种类,故该区域形成的多种生态系统类型与不同的自然环境有关,A正确;战火吞噬后的地区仍保留了土壤和部分植被条件,故该区域发生的演替为次生演替,起始条件不是裸岩和地衣,B错误;若外来物种不会对本地物种的生存造成威胁,则其迁入会导致该区域的物种丰富度和抵抗力升高,C错误;若在“非军事区”开垦农田,则物种的种类会趋向单一,演替的速度和方向会改变,D正确。
    21.答案:(1)种群 种群密度 (2)大于 “S” (3)增长型 波动 (4)不可能 有生物乙时生物甲的数量比无生物乙时少,因而甲、乙两种生物的种间关系不可能为互利共生
    解析:(1)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同种生物所有个体形成的集合称为种群。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2)由题图曲线可知,曲线1在第1~3周时,种群数量不断增长,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该曲线的增长趋势说明该种群数量呈“S”形增长。(3)由题图曲线可知,曲线2在第2周时,甲种群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数量逐渐增多,所以此时其年龄结构类型是增长型,第3~7周时种群甲的数量变化呈波动状态。(4)互利共生的两种生物种群数量应呈同步性变化,由题图曲线可知,有生物乙时比无生物乙时,生物甲的种群数量少,说明生物甲与生物乙之间不可能是互利共生关系。
    22.答案:(1)种间竞争 (2)对克氏针茅幼苗根生长有抑制作用,而对糙隐子草幼苗根的生长,在浓度低时有促进作用,浓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有抑制作用 (3)无性 抑制 促进 (4)营养 演替 (5)能抵抗(或耐受)环境中的化感物质、能适应当地的气候及土壤条件、当地放牧牲畜喜食
    解析:(1)冷蒿与羊草、克氏针茅均为植物,根据“羊草、克氏针茅为主的典型草场发生退化,冷蒿种群不断扩展,逐渐形成冷蒿草原”,说明冷蒿与羊草、克氏针茅间存在种间竞争关系。(2)由图可知,随着化感物质浓度的增加,克氏针茅的抑制率逐渐增加,糙隐子草的抑制率在低浓度时为负数即促进生长,随着浓度的增加促进幅度越来越小,直到开始抑制生长,且抑制作用逐渐增加。即化感物质对克氏针茅幼苗根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而对糙隐子草幼苗根的生长,在浓度低时有促进作用,浓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具有抑制作用。(3)无性繁殖的速度快,可保持母本的优良性状,在持续过度放牧干扰下,克氏针茅在群落中的优势地位被冷蒿替代,可推测冷蒿采用无性繁殖抵抗放牧干扰;由(2)分析可知化感物质对克氏针茅为抑制作用,化感物质能促进糙隐子草生长,使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在冷蒿草原较好生长。(4)由于过度放牧(人为干扰)导致了草原生态系统的优势种发生了变化,使草原的营养结构发生改变,使群落朝向与自然发展不同的方向演替。(5)由题意可知,冷蒿可向环境释放具有化感作用的代谢产物,影响周围植物的正常生长,所以在退化草场恢复治理的过程中,应选用能抵抗环境中的化感物质、能适应当地气候及土壤条件、当地放牧牲畜喜食。
    23.答案:(1)物理 (2)时间越早,结实率越低 延胡索提前开花,导致开花时间与熊蜂活跃期重叠时间减少,传粉受影响,结实率降低 (3)人工授粉 A样地结实率低于B样地
    解析:(1)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称为物理信息,光和温度属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中的物理信息。(2)分析图表可知,实验的自变量为开花起始时间,因变量为结实率,据图可知,开花起始时间越早,结实率越低;结合题干信息“延胡索是一种依靠熊蜂传粉的早春短命药用植物”“全球气温升高会使延胡索提前开花”可知,由于全球气温升高,延胡索提前开花,导致开花时间与熊蜂活跃期重叠时间减少,传粉受影响,结实率降低。(3)分析题意可知,本实验目的为验证物候错配会影响延胡索的传粉和结实,则实验的自变量为物候错配是否被打破,可通过人工授粉与否控制,因变量为结实率,实验设计应遵循对照与单一变量原则,故可设计实验如下:在物候错配的区域设置同等条件的A和B两个样地,其中,A样地中的延胡索保持自然状态生长;B样地中的延胡索则进行人工授粉,分别统计两样地延胡索的结实率。若“物候错配会造成延胡索自然结实率降低”,则自然生长的A样地(物候错配保持组)结实率低于B样地(物候错配被打破)。
    24.答案:(1)B B营养级含能量最多,B为生产者 (2)5.7% (3)是 该生态系统输入的总能量大于所有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之和
    解析:(1)据题表及题干可知,B营养级固定的能量最多,故B为生产者。(2)又因为E为分解者,所以食物链为B→D→A→C,再根据公式计算从第三营养级到第四营养级的传递效率是0.9/15.9×100%≈5.7%。(3)输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即为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870.7×102 kJ/(m2·a),输出的总能量=所有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之和=13.1+501.3+0.6+79.1+191.4=785.5×102 kJ/(m2·a),因为870.7×102 kJ/(m2·a)>785.5×102 kJ/(m2·a),所以生态系统输入的总能量大于所有生物消耗的能量之和,即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增加的。
    25.答案:(1)群落的物种组成 次生 (2)“S” 环境容纳量 (3)生物自身呼吸消耗增加,分解者分解作用加快 (4)含碳有机物 碳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大气中的CO2能够随着大气环流在全球范围内流动
    解析:(1)要认识一个群落,首先要分析该群落的物种组成,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池塘生物群落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中,由于原有的土壤条件等都有保留,所以该过程中发生了群落的次生演替。(2)某种水生生物被投入池塘后,由于池塘空间和资源有限,其种群数量增长会呈“S”形曲线增长。当该种群密度处于较长期的相对稳定阶段,表明其种群数量已达到了环境容纳量。(3)食物链中每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除了自身呼吸消耗和被下一营养级同化以外,还有一部分能量被分解者分解利用。从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角度分析,升高温度可能会导致每一营养级生物自身呼吸消耗增加,分解者分解作用加快,从而导致生态系统总生物量降低。(4)碳在非生物环境中主要以CO2和碳酸盐形式存在,碳在生物群落的各类生物体中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存在,并通过食物链在生物群落中传递;碳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大气中的CO2能够随着大气环流在全球范围内流动,所以具有全球性。

    相关试卷

    2023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生物与环境单元测试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生物与环境单元测试含答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人教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生物与环境单元测试含答案2:

    这是一份2023届人教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生物与环境单元测试含答案2,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人教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生物与环境单元测试含答案1:

    这是一份2023届人教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生物与环境单元测试含答案1,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不定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