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江西省九江市高三三模拟(二)(语文)
展开
这是一份2018届江西省九江市高三三模拟(二)(语文),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三模拟卷(二)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近年来,讲好中国故事成为一个热门话题。中国故事的来源与路径多种多样,从民间故事中寻找资源是一种有效方式。许多古老的神话传说、民间童话等都蕴含着丰富的中华文脉气象,是能够彰显中华传统文化魅力的中国故事。但对这样的中国故事,过去大多停留在收集和整理的层面上,缺少有效的改编、重述、传播与推广,使之大众化,回到今天的读者中间。如果对民间文学中的“好故事”加以改编,变成适合儿童阅读和家庭教育的故事,让中国故事滋养童心、影响童年、引领成长,就更有价值了。民间童话、神话传说是人类的童年叙事,也是文学艺术的原始叙事。美国叙事学家伯格就说过,作为原始叙事的童话的各种因素在经过派生和发挥之后,可以引发出大多数其他通俗文化样式。他曾以一篇欧洲的民间王子和公主的童话故事为例,来分析其中的叙事元素,认为其中就包括了不同的通俗文学样式的萌芽:怪动物(恐怖小说的元素)、出发去寻找被绑架的公主(侦探小说的叙事元素)、类似于火箭飞船的魔毯(科幻元素)、与怪物搏斗(动作冒险小说的元素)、与公主结婚(浪漫故事元素)。伯格的这种童话叙事学分析说明,民间童话作为人类童年叙事对后来的叙事文学有着深远的影响。今天,科幻小说、探险故事和侦探小说等很多通俗文学样式,都是有民间故事这个根的。除此之外,要充分认识民间故事改编的价值和意义。欧洲儿童文学的现代化发展进程,经历了一个民间故事的改编期。它们直接影响了家庭和孩子的成长,也奠定了欧洲人的童年阅读,为后来的儿童文学创作、儿童读物出版及语文教育奠定了广泛的读者基础,甚至直接推动了欧洲现代学校教育与文学经典的接受和传播。不过,民间故事的改编并不容易。改编和重述,不是抄写与重复,而是再创造,用新的语言和思维,用现代观念来再现民间故事的魅力,也使民族传统文化得到重新传播与发扬。同时,改编要考虑最大的读者群。过去,也有一些对我国传统的民间故事、民间童话的改编和重述,但都是按照成年人的理解与接受来改编的,而很少按照《格林童话》的方式来改编。格林兄弟在改编和重述中将之定位为“儿童与家庭故事”,这是《格林童话》得以广泛传播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说,民间故事要真正改编成广受欢迎的“中国好故事”,要尽量符合儿童的接受需求,使之儿童文学化,这样才能进入家庭教育和语文教育的通途。民间故事的改编和重述,需要抓住精神要素,把传统文化中值得传承的元素保留下来。说白了,改编中国民间故事,就是要留存中国人的价值观和中华美德等核心元素。同时需要善于运用恰当的形式,比如,俄国诗人普希金改编《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时将民间童话改编成了童话诗,使之成为经典并广为流传。值得肯定的是,目前有一些出版社推出了中国神话和民间故事的绘本,受到了少儿读者的喜爱。这一点,与过去的连环画受到儿童读者喜爱是同样道理。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的新时代背景下,民间故事的价值亟待重估。民间故事可以和创意写作、儿童教育学科有机融合,把民间故事的整理和研究,与创造性改编、重述及儿童教育的需求结合起来,用纯正的中国故事,滋养中国孩子的美好童年。 (摘编自谭旭东《以新语言和新思维唤醒民间故事》)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我们对许多民间故事大都还只停留在收集和整理的层面上,缺乏有效的改编和重述。B.美国叙事学家伯格认为现代大多数其他通俗文学样式起源于欧洲的民间童话故事。C.欧洲现代学校教育与文学经典的接受和传播与欧洲经历过民间故事改编期密不可分。D.目前一些出版社在形式上做出了改变,推出了中国神话和民间故事的绘本,值得肯定。1.B(伯格只是以一篇欧洲的民间王子和公主的童话故事为例分析了其中所包含大多数其他通俗文学样式的元素,而不是“认为现代大多数其他通俗文学样式起源于欧洲的民间童话故事”)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借用美国叙事学家伯格的分析,充分阐述了民间童话对叙事文学的深远影响。B.文章通过对欧洲儿童文学的现代化发展进程的分析引出对民间故事如何改编的论述。C.文章第五段从精神与形式两个角度具体分析了对民间故事进行改编和重述的方法。D.文章对比分析了我国民间故事改编和重述的过去与现状,引导人们认识其价值和意义。2.D(文章并没有对我国民间故事改编和重述的过去与现状进行对比分析)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我国过去缺乏大众化的民间故事是因为对民间故事的改编、重述没有考虑到读者群。B.再好的民间故事如果不能变成适合儿童阅读和家庭教育的故事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C.要做好民间故事的改编和重述,就必须抓住其中所蕴含的值得人们传承的精神要素。D.民间故事如果能够用新的语言和思维来改编,就可以进入到家庭教育和语文教育中。3.C(A“因为对民间故事的改编、重述没有考虑到读者群”分析错误,以偏概全,文中还有其他元素影响大众化,如新的语言和思维、现代观念等。B原文“如果对民间文学中的‘好故事’加以改编,变成适合儿童阅读和家庭教育的故事,让中国故事滋养童心、影响童年、引领成长,就更有价值了”可知这一说法错误。D原文“要尽量符合儿童需求,使之儿童文学化,这样才能进入家庭教育和语文教育的通途”这一信息可知这一说法错误)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海滩上的一群羊 苏童九岁的男孩将一把沙子从左手灌到右手,又从右手换左手,最后沙子从他的指缝间无声地泻下来。他的眼睛漠然地盯着海面上的一个红色浮标,除了鼻孔里偶尔吸溜几声,男孩对于他初次见到的大海不置一词。你怎么不说话?工程师端详着儿子的脸,他说,大海与你的想象不一样?就是不一样的,它并非像你们语文书上说的无边无际,知道吗,大海其实很像一只碗,一只巨大的碗,里面盛满了咸涩的液体。也有人把海洋比喻成荒原,只不过人不能在上面行走。你觉得海洋像一片荒原吗?工程师继续说,海其实是不平静的。就在这时候远处传来了那阵清脆的铃当声,男孩循声望去,一眼就看见一个穿着褴褛的牧羊人赶着一群羊沿着海滩慢慢走来,因为蓝色的海水反衬着那群羊,它们看上去白得耀眼,也因为羊群走得缓慢而闲散,它们看上去就像被风吹散的几卷棉花。男孩不禁大叫起来,看呀,你看那边,来了一群羊!带你来海边是让你来看海的,不许去看羊。工程师阻止了男孩。整个下午工程师和他的同事都在疗养院里打桥牌,男孩到牌桌旁观看了一会儿,他们不关心男孩的存在,只顾研究各自手里的牌。大人们这样无视他的存在,男孩同样也不高兴,他绕着牌桌气势汹汹地走了一圈,突然从那个老头手里抽出一张牌扔在桌上,然后一溜烟地跑了。男孩从走廊的这一头奔向另一头,一只海鸥嗖地从他脚下飞起来,吓了他一跳。地上有半块被扔弃的馒头,它一定是饿得没办法了,才飞来啄食又冷又硬的馒头。那只饥饿的海鸥召唤着男孩,男孩后来找到了两只冷馒头,他把馒头掖在口袋里,偷偷跑出了疗养院。男孩是去给海鸥喂食的,但当他来到海滩上,看见的却是那个牧羊人和他的那群羊。孩子,你喜欢羊呢,牧羊人跳下舢板,走到男孩身后说,我看出来了,你喜欢羊呢。男孩蹲下来摸了摸一头绵羊的耳朵,那头羊的颈脖上套着一圈,他先是摸了摸铃铛,而后开始摸绵羊的背脊,然后贴着羊的肚皮听了听,这心跳居然有着与人的心脏一样的节奏与音色。真温暖啊!男孩不由得感叹。我看你喜欢羊,你是真的喜欢羊呢,牧羊人的脸上堆满了笑,他说,孩子,你也买两头羊吧,很便宜的。你说什么?男孩受惊似地跳了起来,你要把羊卖给我?不卖没办法么,自己养的羊,能卖几个钱就是几个钱。牧羊人挤了挤眼睛说。男孩不知该如何拒绝,掏出馒头开始喂海鸥。那是白馒头。牧羊人说。牧羊人仍然满脸堆笑,说,这么好的白馒头,喂鸟多可惜,让我吃了吧。男孩说,你不能吃这馒头,这是我在地上捡的,又硬又脏,这馒头只能喂海鸥。牧羊人用一种固执的眼神盯着男孩,他说,我用一头羊换你的馒头,那总行了吧?男孩观察着他的表情,牧羊人说话好像是认真的,男孩犹豫了一会儿,终于鼓足勇气朝羊群走去,边走边说,是你自己要我牵羊的,你可别反悔。男孩挑选了那只脖颈上有铃铛的绵羊,他牵着羊跑了几步,心怦怦地跳了起来,回头偷偷地一看,牧羊人已经躺在舢板上了。我们知道男孩最后并没有把羊牵回到疗养院,走到半路上他就听见了工程师的呼唤,工程师的声音很焦灼也很愤怒,男孩下意识地松开了那只羊,他丢下羊朝旁侧跑了一段路,又朝前飞奔了一百米,最后站在工程师面前呼呼地喘着气。夜晚窗外起了大风,男孩守望着海滩,他的智慧告诉他,牧羊人赶着羊离开了海滩,这么冷的夜晚,这么大的北风,他们不会留在海滩上的。男孩的眼睛却告诉他,他看见的那些白色的影子就是一群羊,一群羊正滞留在海浪飞沙之间,月光一片昏暝,他看见一头羊走进了海水中,像一朵棉花被风吹入了海里,然后便是第二头羊和第三头羊尾随着走进海水之中。男孩几乎大叫起来,他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看见的就是一群投奔大海的羊,它们被牧羊人遗弃在海边,现在它们朝海上走了,它们漂浮在暗黑色的大海上,漂浮在汹涌的波浪之间。男孩终于呜呜大哭起来,男孩的哭声使工程师感到震惊,你怎么回事?工程师慌忙抱着儿子,他说,你在想什么,你看见了什么?羊群下海了,它们会被淹死的,男孩边哭边说,谁也不要那群羊,它们会被海水淹死的。你在说些什么,海上哪来的羊群?工程师伏在窗台上,迷惑地眺望着远处的海面。我们知道工程师无法安慰他的儿子。事实上男孩最挂念的是那头脖颈上挂铃铛的绵羊,是他扔下了那头羊,他不知道它是否与羊群在一起,他不知道那头羊最后去了什么地方。 (有删改)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情节起伏,矛盾集中,写了一位父亲带孩子到海边度假,偶遇一群羊,孩子被羊吸引而父亲却不理解,父子之间由此产生隔膜的故事。B.不仅是父亲,连同打牌的大人们都一样,他们都不理解孩子,不重视孩子的需要,他们对孩子的无视让孩子愤怒。C.父亲用“咸涩的液体”、“荒原”、“不平静”这样的话语向孩子描述海,暗示作为成人的他丧失了对生活的热情和浪漫的情怀。D.“隔膜”是现代社会人们所面临的一种精神困境,作者通过巧妙的构思,借作品中的男孩、父亲、羊群等形象来传达这一主题。4.A(小说情节和矛盾都是淡化的,父子之间的隔膜在羊群出现之前就产生了。)5.根据小说内容,分析文中男孩的形象特点。(6分)5.【参考答案】①孤独:父亲向他描述的大海是灰暗的沮丧的,孩子无法理解,在成年人的语境里他是孤独的。②无助:面对周围成年人对他的无视,他没有办法改变,是无助的。③善良:爱羊,喂饥饿的海鸥,挂念被他抛弃在半路的羊,又有天性未泯的童真。(6分。答对一点得2分。如能结合作品谈到纯真、渴望温暖等,均可得分。)6.请结合作品分析“羊”的象征意义。(6分)6.【参考答案】①“羊”象征着善良、童真,(2分)文中强调羊“白得耀眼”,这与父亲描述的阴沉的海形成了对比;(1分)②“羊”是美好事物的代表,象征着理解和温暖,(2分)孩子在触摸羊时,感叹“真温暖啊”,这与周围不理解他的冰冷的成人世界形成了对比。(1分)(答对大意即可)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材料一:来自腾讯研究院的报告显示,在我国人工智能企业中,辅助驾驶、自动驾驶领域的融资总金额排名第三位,达107亿元,仅次于计算机视觉图像和自然语音处理领域。有分析认为,由于我国在辅助驾驶、自动驾驶领域的企业仅有31家左右,却拥有排名第三的融资额,意味着投资者十分看好这一领域。然而,实现人工智能与交通的深度融合仍然存在难点。无人驾驶是人工智能在交通领域应用的核心场景,实际上是一个涉及城市整体交通运营的综合性问题,包括环境感知、智能决策和规划、智能控制等多个领域,在这些相关领域都取得突破尚需时日。 (节选自林英《人工智能改变传统驾驶智慧交通离我们还有多远?》)材料二:清华大学经管学院互联网发展与治理研究中心联合全球职场社交平台Linkedln(领英)发布的《中国经济的数字化转型:人才与就业》报告显示,中国数字人才储备表现出明显的“南强北弱”,同时,大数据与人工智能领域人才缺口明显,“技术+管理”人才一将难求。从职能角度而言,目前中国85%以上的数字人才分布在产品研发类,而深度分析、先进制造、数字营销等职能的人才加起来只有不到5%。虽然当前网络上关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新闻和信息铺天盖地,但从数字人才的分析来看,大数据分析、先进制造、数字营销等新兴技术相关职能的数字人才存在较大缺口,新兴技术人才和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存在滞后和不足。 (节选自林英《我国大数据与人工智能领域人才缺口明显》)材料三:能否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是鉴别人工智能真伪虚实的利器。诚然,人工智能技术还处于起步阶段,需要大量自由探索的基础研究取得技术突破。但是另一方面,我国企业提高竞争力和经济转型升级迫切需要人工智能提供动力,人工智能研究也需要更多地瞄准产业方向、消费需求。即使是代表当下人工智能技术最前沿的阿尔法狗项目,也在升级技术,瞄准新材料开发等更多重要的现实应用。人工智能将与互联网一样,融入各行各业中,它的发展潜力正是在于将来各行各业深度应用的前景,全球科技巨头对这一趋势的判断高度一致。我国虽然在部分技术与应用方面已经取得不少进展,但整体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差距。进一步挖掘应用,提升人工智能的通用性,应该成为有市场优势的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追赶的重要途径。 (节选自赵展慧《能否转化为生产力是鉴别人工智能真伪利器》)材料四:随着一款款功能“破冰”和应用落地,随着人工智能在认知和决策层面能力的不断提升,最终,人工智能产品将形成一套集成解决方案。来自麦肯锡的研究报告显示,当人工智能与其它互补性技术(如机器人)结合时,可生成多种集成解决方案,如自动驾驶、机器人手术,以及能够对刺激作出响应的家用机器人等。新技术总带来新的担忧和挑战。一份由第三方机构发布的《人工智能影响力报告》显示,目前用户最为关注的三个与人工智能有关的话题分别是:自己的工作是否会被取代。AI发展带来的危害,以及AI发展带来的法律、道德问题,几乎都有负面倾向。这些担忧并非“空穴来风”,人工智能在技术上快速成长,但真正与人类社会良性互动,还要解决诸如规范、监管、安全、伦理等诸多问题。 (节选自陈静、秦海波《必须正确地使用人工智能人工智能会失控吗?》)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目前,辅助驾驶、自动驾驶领域的融资总金额排名第三位,意味着投资者十分看好这一领域,但实现人工智能与交通的深度融合仍任重道远。B.中国大数据与人工智能领域人才缺口明显、“技术+管理”人才一将难求的现实,表明中国数字人才储备严重不足,应加大力度培养这类人才。C.鉴别人工智能的真伪虚实是看它能否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深挖应用、提升其通用性是中国未来在人工智能领域追赶的最佳途径和不二法门。D.自动驾驶、机器人手术等将是人工智能与其它互补性技术结合而生成的集成解决方案的产物,但新的技术总会给人类带来新的担忧和挑战。7.C(“最佳途径和不二法门”曲解文意,原文为“进一步挖掘应用,提升人工智能的通用性,应该成为有市场优势的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追赶的重要途径”。)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二用具体数字显示出中国数字人才在地区分布和领域分布不平衡,这将严重制约中国人工智能的发展。B.材料三从我国对人工智能的需求和人工智能在我国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提出了合理建议,指明了发展方向。C.材料四中指出目前用户最为关注的三个与人工智能有关的话题,这是人工智能发展的严重障碍,应尽快解决。D.四则材料较全面地分析了我国人工智能的发展状况、发展前景和国人的担忧,展现了人工智能的优势和劣势。8.B (A“用具体数字显示出中国数字人才在地区分布和领域分布不平衡”错,材料在中国数字人才在“地区分布”上没有用数字。C“这是人工智能发展的严重障碍”无中生有。D“国人的担忧”范围有误,这个担忧应是世界性的,不仅是中国人的;“展现了人工智能的优势和劣势”曲解文意,文章并没有展现人工智能的劣势。)9.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当前我国在人工智能的发展上应注意的问题。(6分)9.【参考答案】①加快培养大数据分析、先进制造、数字营销等新兴技术相关职能的数字人才和创新型人才。②注意数字人才储备区域性差异,解决数字人才储备“南强北弱”的问题。③进一步挖掘人工智能的应用功能,提升人工智能的通用性。④制定相关法律法规,解决人工智能的规范、监管、安全、伦理等诸多问题。(6分。答对一点给2分,答对三点给满分。答对大意即可,其他答案酌情给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俞通海,字碧泉,其先濠人也。父廷玉徙巢。元末,盗起汝、颍。廷玉父子与赵普胜、廖永安等结寨巢湖,有水军千艘,数为庐州左君弼所窘,遣通海间道归太祖。太祖方驻师和阳,谋渡江,无舟楫。通海至,大喜曰:“天赞我也!”亲往抚其军。通海为人沉毅。治军严而有恩,士乐为用。巢湖诸将皆长于水战,而通海为最。从克宁国,下水阳,因以师略太湖,降张士诚守将于马迹山,舣舟胥口。吕珍兵暴至,诸将欲退。通海曰:“不可,彼众我寡,退则情见,不如击之。”乃身先疾斗,矢下如雨,中右目,不能战,命帐下士被己甲督战。敌以为通海也,不敢逼,徐解去。由是一目遂眇。友谅大举围南昌,从太祖击之。遇于康郎山,舟小不能仰攻,力战几不支。通海乘风纵火焚其舟二十余,敌少挫。太祖舟胶,友谅骁将张定边直前犯太祖舟。常遇春射中定边,通海飞舸来援。舟骤进水涌,太祖舟得脱。而通海舟复为敌巨舰所压,兵皆以头抵舰,兜鍪尽裂,仅免。明日复战,偕廖永忠等以七舟置火药,焚敌舟数百。逾二日,复以六舟深入。敌连大舰力拒。太祖登舵楼望,久之无所见,意已没。有顷,六舟绕敌舰出,飘摇若游龙。军士欢噪,勇气百倍,战益力。友谅兵大败。师次左蠡通海进曰湖有浅舟难回旋莫若入江据敌上流彼舟入即成擒矣遂移师出湖水路结栅友谅不敢出,居湖中一月,食尽,引兵突走,竟败死。是役也,通海功最多。师还,赐良田金帛。从徐达平安丰,又从克湖州,略太仓,秋毫不犯,民大悦。围平江,战灭渡桥,捣桃花坞,中流矢,创甚,归金陵。太祖幸其第,问曰:“平章知予来问疾乎?”通海不能语。太祖挥涕而出。翌日卒,年三十八。太祖临哭甚哀,从官卫士皆感涕。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二十一》)10.下列对文中加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师次左蠡/通海进曰/湖有浅舟/难回旋/莫若入江据敌/上流彼舟/入即成擒矣/遂移师出湖/水路结衢B.师次左蠡/通海进曰/湖有浅/舟难回旋/莫若入江据敌/上流彼舟/入即成擒矣/遂移师出湖/水路结衢C.师次左蠡/通海进曰/湖有浅/舟难回旋/莫若入江/据敌上流/彼舟入/即成擒矣/遂移师出湖/水路结衢D.师次左蠡/通海进曰/湖有浅舟/难回旋/莫若入江/据敌上流/彼舟入/即成擒矣/遂移师出湖/水路结衢10.C(参见译文。)11.下列对文中有关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太祖,作为帝王庙号使用,多为创基立业者,常见于开国皇帝。文中指明太祖朱元璋。B.金陵,即现在的南京,史上曾是吴、东晋、宋、齐、梁、陈的都城,被称为“六朝古都”。C.“幸其第”中的“幸”特指皇帝亲临某地,“幸其第”的意思就是皇帝到他的宅第去。D.卒,在《礼记》中指一般人的死;而天子死称“崩”,诸侯死称“薨”,士死称“不禄”。11.D(卒,在《礼记》中指大夫的死。)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俞通海擅长水战,深受太祖信任。他归顺太祖之后,太祖喜出望外,高兴地说“天赞我也!”B.俞通海作战勇猛,身先士卒。在胥口作战中,自己先带头迅速战斗,结果被敌军射中右眼。C.俞通海忠心耿耿,临危不惧。太祖在康郎山遇险,俞通海奋不顾身,全力营救太祖脱险。D.俞通海治军严明,关爱百姓。在攻克湖州和攻取太仓以后,秋毫无犯,当地百姓十分欢悦。12.A (此时并没有“深受太祖信任”,太祖高兴是因为俞通海有水军千艘。)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太祖方驻师和阳,谋渡江,无舟楫。通海至,大喜曰:“天赞我也!” (2)从克宁国,下水阳,因以师略太湖,降张士诚守将于马迹山,舣舟胥口。13.【参考答案】(1)太祖正在和阳驻军,谋划渡过长江,缺少船只。俞通海来到,太祖非常高兴说:“上天帮助我呀!”(“方”译为“正在”,“师”译为“军队”,“舟楫”译为“船只”,“赞”译为“帮助”,句意1分)(2)(俞通海)跟从(太祖)攻克宁国,攻下水阳,乘机率水军平定太湖,在马迹山收降张士诚守将,停船于胥口。(“从”译为“跟从”,“克”译为“攻克”,“略”译为“平定”,“舣舟”译为“停船”,句意1分)【参考译文】俞通海,字碧泉。他的祖先是濠州人。他的父亲俞廷玉搬迁到巢湖。元朝末年,盗匪起于汝州、颖州。俞廷玉父子和赵普胜、廖永安等人在巢湖安营扎寨,拥有千艘战舰兵力的水军部队。他们多次被庐州左君弼困窘,派遣俞通海悄悄地从小道归顺太祖。太祖正在和阳驻军,谋划渡过长江,缺少船只。俞通海来到,太祖非常高兴说:“上天帮助我呀!”太祖亲自前往安抚他们的军队。俞通海为人沉着刚毅,治军严明而有恩德,士兵乐意为他所用。巢湖各将都擅长水战,而俞通海是最好的。跟从攻克宁国,攻下水阳,乘机用水军平定太湖,在马迹山收降张士诚守将,停船于胥口。吕珍军队突然来到,诸将想退。俞通海说:“不可以后退,敌方多我们少,后退的话,那么我方情况就被暴露了,还不如攻击他们。”于是通海自己先带头迅速战斗,对方箭下如雨,射中他的右眼。不能作战,他命令手下士兵披上自己的盔甲监督指挥作战。敌人把督战的士兵当作通海了,就不敢逼近,慢慢地退兵离开了。俞通海从此一只眼睛失明。陈友谅大力举兵围攻南昌。俞通海跟从太祖攻击敌人。在康郎山相遇,因为船小不能仰攻大船,太祖军奋力作战差点支持不住。俞通海乘风放火焚烧敌船二十多艘,敌军稍稍受挫。太祖的船搁浅被围困了,陈友谅的骁勇的将领张定边径直向前冲,进犯太祖的船。常遇春射中张定边,俞通海乘飞舸前来援战,船只飞速驶来,带动湖水急涌而至,太祖的船只得以脱险。而俞通海的船又被敌方巨舰压住,兵士都用头抵住敌舰,头盔全裂,才勉强脱险。第二天再战,俞通海偕同廖永忠等把七艘船装上火药进攻敌舰,焚烧敌船数百艘。过了两天,俞通海又派六艘战船深入敌方。敌方联合大舰船奋力抵抗。太祖登上舵楼远望,很久都没有看到什么,料想俞通海的船只已经沉没了。过了一会儿,六艘船绕过敌方的舰船出现,飘飘扬扬如游龙。军队欢呼,勇气猛增百倍,作战更加奋力。陈友谅的军队大败。太祖军队驻扎在左蠡,俞通海进言说:“湖水很浅,小船很难周旋,不如进入长江,占据敌方的上游。他们的船进入,就立刻可以擒拿了。”于是就转移军队驶出湖,在水边和陆地构建栅栏。陈友谅不敢出来。在湖中停留了一个月,粮食用完,陈友谅带兵突围逃跑,最终失败死去。这场战役,俞通海军功最多。军队回京,赐予良田金帛。跟从徐达平定安丰,又跟从攻克湖州,攻取太仓,秋毫无犯,百姓欢悦。围攻平江,大战灭渡桥,直捣桃花坞,中流箭,伤很重,回金陵。太祖驾临他的府第,问道:“平章知道我来探问伤情了吗?”俞通海不能说话。太祖挥泪而出。第二天死,时年三十八岁。太祖哭吊非常悲哀,随从的官员卫士都感动流泪。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沁园春·灵山斋庵赋,时筑偃湖未成①辛弃疾叠嶂西驰,万马回旋,众山欲东。正惊湍直下,跳珠倒溅;小桥横截,缺月初弓。老合投闲,天教多事,检校长身十万松。吾庐小,在龙蛇影外,风雨声中。争先见面重重,看爽气朝来三数峰。似谢家子弟,衣冠磊落;相如庭户,车骑雍容。我觉其问,雄深雅健,如对文章太史公。新堤路,问偃湖何日,烟水蒙蒙? 【注】①偃湖:新筑之湖,时未竣工。 14.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词开篇连续使用了“叠嶂”“万马”“众山”多个意象,以动衬静,气势不凡。B.“老合投闲”三句,语言诙谐,略带自嘲:老来闲散,老天却让我来检校“长松大军”。C.上阕末尾,“龙蛇影”“风雨声”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烘托“吾庐”的环境,别有一番情趣。D.末句以问作结,表达词人对偃湖早日落成的期待,希望在此山间,更添烟水潆潆的新景致。 14.A(A.“以动衬静”错,应是以动写静。)15.词人认为灵山“雄深雅健”,词中重点表现了灵山风景“雄”与“雅”的特点。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6分)15.【参考答案】本词用太史公文章“雄深雅健”的风格总括灵山特点。①上片重点写雄:千峰万壑,如骏马奔腾;飞瀑直泻,如明珠倒溅;长松茂林,如万军列阵。画面壮阔,气势雄伟。②下片重点写雅:用谢家子弟“衣冠磊落”、司马相如“车骑雍容”,写出优雅意态和雍容气度。(6分。每点3分。答对大意即可。)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 , ”两句简笔勾勒出“醉翁”的自画像,描写“醉翁”醉在其中的情景。(2)杜甫《望岳》中“ , ”两句反映自己不畏艰险、勇于攀登、傲视一切的雄心和气魄。 (3)大自然是人类共同的财富,你我共同拥有大自然,正如《赤壁赋》中苏轼“ , ”所言。 16.(1)苍颜白发 颓然乎其间者(2)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3)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打开微信“朋友圈”,就能看到一个完整的文化微缩景观:既有“小清新”,也有“情怀党”;既能看到古典乐迷的“高大上”,也能看到各种“非主流”……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价值偏好和审美趣味,他们不是文化风尚的观看者,而是文化景观的制造者。然而,新科技的生死时速,是否也会纵容“所见即所得”的肤浅,带来“既得繁花,亦生野稗”的乱象?已经有人痛心于文化空气的日益稀薄,甚至认为中国正在进入文化上的“小时代”。图书馆修得越来越好,好书和读书人却越来越少。难怪有人疾呼,从电脑和手机中拯救我们的阅读吧!甚至有人说,拔掉网线,关掉手机,才能回到真正的文化生活。事实上,翻阅近几个世纪的文化史,几乎每一次技术手段的升级,都会引起人们的文化焦虑,海德格尔以哲人姿态发问,技术化的时代文明 ,是否还有精神家园?美国学者罗斯扎克更是 ,相比在黄昏时分去附近的咖啡馆,网络真的能更有效地交流思想吗?哲人的忧思,倒是从另一个角度给出了历史的惯例:( )。看看我们的互联网,微博是近6亿网友大力支撑的舆论广场,微信是无数中产白领激情互动的文化领地。在抱怨新技术让信息碎片化、文化浅表化的同时,谁愿用理性的思维、专业的智识、人文的情怀,主动涵养 的网络文化?文化之河能否 ,乃是取决于“最低水位”,谁来为时代的文化河床筑土培基,加厚信息时代的文化土层?17.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他们不是文化景观的观看者,而是文化风尚的制造者。B.他们是文化风尚的观看者,也是文化景观的制造者。C.他们不是文化景观的制造者,而是文化风尚的观看者。D.他们是文化景观的观看者,也是文化风尚的制造者。17.D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的一项是(3分)A.草根越早地拥抱新的文化场,越是缺少文化的话语权;精英越是更晚地接受新事物,越能在原有格局中掌握话语权。B.越是缺少文化话语权的草根,越能更早地拥抱新的文化场;精英越是更晚地接受新事物,越能在原有的格局中掌握话语权。C.草根越早地拥抱新的文化场,越是缺少文化的话语权;越是在原有格局中掌握话语权的精英,越是更晚地接受新事物。D.越是缺少文化话语权的草根,越能更早地拥抱新的文化场;越是在原有格局中掌握话语权的精英,越是更晚地接受新事物。18.D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千篇一律 言简意赅 鱼龙混杂 细水长流B.如出一辙 一针见血 席卷天下 细水长流C.千篇一律 一针见血 席卷天下 源远流长D.如出一辙 言简意赅 鱼龙混杂 源远流长19.C(千篇一律:原指一千篇文章都一个样,现指文章公式化,也比喻办事按一个格式,非常机械化。如出一辙:好像从一道车辙上走过来,形容两种言论或行动一模一样,多含贬义。一针见血:一针刺下去就见到血,形容医生医术高明,现在多比喻说话直截了当,切中要害。言简意赅:言语不多,但意思包括无遗。形容言语简练而意思完整。席卷天下:形容力量强大,控制全国。鱼龙混杂:形容好人和坏人混在一起。源远流长:河流的源头很远,水流很长。常比喻历史悠久,根底深厚。细水长流:比喻节约使用财物,使经常不缺用。也比喻一点一滴不间断地做某件事,精细安排,长远打算。现在也多指爱情或友情长长久久。)20.下面是某人一则房屋招租启事初稿的片段,其中有五处不合书面语体的要求,请找出并作修改。(5分)我在附近小区有两居室房子一套,中等装修,家具齐全,可拎包入住。因现租房合同马上到期,想要重新招租,希望能长期租住,价格可以谈。有意者请给本人打电话。电话为15112345678。20.【答案示例】①“我”改为“本人”。②“马上”改为“即将”。③“想要”改为“欲”。④“可以谈”改为“可协商”。⑤“给本人打电话”改为“联系本人”。(5分,每处1分。有其他改法,酌情给分。)21.根据文字筛选信息,准确概括太平猴魁的特点。(每个短语不超过 6 个字)(6分)太平猴魁,中国历史名茶,创制于1900年。产于黄山北麓的黄山区,产地低温多湿,土质肥活,云雾笼罩。此茶具有汤清质绿、水色明、香气浓、滋味醇、回味甜的特征。采摘标准为一芽三叶初展,谷雨前后,当芽梢长到一芽三叶初展时,即可开园。太平猴魁精工细制,分杀青、毛烘、足烘、复焙四道工序。太平猴魁茶叶有利尿、减肥、防龋齿、美容护肤等多种功效。 【参考答案】①自然条件优越;②色香味俱全;③采摘时机讲究;④制作精细;⑤功效较多。(答对一点给1分,全对得6分。) 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①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一组“改革开放40周年人物评选”的榜单,在网上不断发酵。榜单上有袁隆平、钟南山、莫言、杨利伟等,也有娱乐明星和网红。②1727年,牛顿去世,英国以隆重的国葬仪式将他安葬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成为第一个安息在此的科学家。目睹了牛顿葬礼的法国思想家伏尔泰感慨道:“走进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人们所瞻仰的不是君王们的陵寝,而是国家为感谢那些为国增光的最伟大人物建立的纪念碑。这便是英国人民对于才能的尊敬,整个社会在向一个科学家表达着由衷的敬意,这是一个国家对于科学家的态度,也是一个国家对于科学的态度”。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1届江西省九江市高三三模语文试题,文件包含2021届江西省九江市高三三模语文试题解析版doc、2021届江西省九江市高三三模语文试题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届江西省九江市高三三模语文试题,文件包含精品解析2022届江西省九江市高三三模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精品解析2022届江西省九江市高三三模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届江西省九江市高三三模考试(语文),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9元抢购一份“太阳神鸟”,19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