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二轮复习考点讲解与题型练习专题01 声音产生与传播条件的探究及应用(教师版)
展开这是一份中考物理二轮复习考点讲解与题型练习专题01 声音产生与传播条件的探究及应用(教师版),共8页。
专题01 声音产生与传播条件的探究及应用
【核心考点讲解】
一、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1)振动停止时,发声也停止,但声音不一定消失(原来发出的声音仍继续传播);
(2)发声的物体称为声源;
(3)一切物体(包括固体、液体、气体)振动时都能发声。
2、放大法
(1)有些发声物体的振动,我们可以直接观察到,例如吉他发声时弦的振动,但是有些发生物体的振动,我们不容易直接观察到,例如敲击音叉时引起的振动,但是我们可以将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通过水的波纹将音叉的振动放大,以便于观察,上面的方法称之为“放大法”;
(2)放大法是将微小的、不易观察到的物理现象通过实验手段转化为明显可见的实验效果的物理方法。
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声源的振动带动周围介质产生相应的振动,介质的振动又带动较远介质的振动,由此使振动向外传播,形成了疏密相间的声波;
2、理想实验法
(1)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真空不能传声的实验探究方法:理想实验法。
(2)理想实验法以大量可靠的事实为基础,以真实的实验现象为原形,通过合理推理得出结论,揭示科学规律本质,是科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思想方法(在事实的基础上进行假设,并合理推论)。
【必刷题型精练】
1.(2021•济南模拟)以下几个现象能说明声音产生的原因的是( )
A.放在玻璃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玻璃钟罩内的空气抽出一些后,钟声明显减弱
B.把正在发声的收音机放在塑料袋里后没入水中,仍能听到收音机发出的声音
C.拉小提琴时,在隔壁房间里也能听到悠扬的琴声
D.拨动吉他的琴弦发出声音时,放在弦上的小纸片会被琴弦弹开
解:
A、放在玻璃钟罩内的电铃正在发声,把玻璃钟罩内空气抽去一些后,钟声明显减弱,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A不符合题意;
B、把正在发音的收音机密封在塑料袋内,然后放入水中,人们能听到收音机发出的声音,说明声音可知在空气和水中传播,故B不符合题意;
C、拉小提琴时,在隔壁房间里也能听到悠扬的琴声,说明声音可知在空气和固体中传播,故C不符合题意;
D、拨动吉他的琴弦发出声音时,琴弦振动,把纸片弹开,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故D符合题意。
答案:D。
2.(2021•长春模拟)以下情景中,不能产生声音的是( )
A.振翅飞行的蝴蝶 B.真空罩中响铃的闹钟
C.被敲击的水瓶琴 D.关闭的立体声收音机
解:A、蝴蝶飞行过程中翅膀在振动,可以产生声音。故A不符合题意;
B.响铃的闹钟能产生声音,但真空不能传声,所以没听到声音。故B不符合题意;
C.敲击水瓶琴,水瓶琴振动发声。故C不符合题意;
D.关闭的立体声收音机,没有产生振动,不能产生声音。故D符合题意。
答案:D。
3.(2021•广元模拟)在敲响大钟时有同学发现,停止了对大钟的撞击后大钟“余音未绝”,其原因是( )
A.一定是大钟的回声
B.是因为人的听觉发生“延长”的缘故
C.大钟虽已停止振动,但空气仍在振动
D.有余音说明大钟仍在振动
解:敲击大钟时,大钟因为振动而发出声音,停止对大钟的撞击,但大钟的振动不能马上停止,所以仍会产生声音,所以会有“余音未绝”。
故ABC错误,D正确。
答案:D。
4.(2021•襄阳中考)如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多次被弹开。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 )
A.发声的物体是否在振动 B.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C.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 D.音调是否与频率有关
解:正在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多次被弹开,说明音叉在振动,从而说明声音是由音叉的振动产生的,因此,本探究实验是研究声音产生原因的。
答案:A。
5.(2021•北京模拟)2025年我国将实现宇航员登月计划,在月球上漫步的宇航员不能像在地球表面那样直接面对面地交谈,而需要借助无线电通讯设备,其原因是( )
A.月球上只能传递超声波
B.月球上是真空环境声音不能传播
C.月球上声音传播速度快
D.月球上宇航员声带无法振动发声
解:月球上宇航员的声带可以振动发声,但不能传播,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所以在月球上的宇航员面对面的交谈也要借助无线电通讯设备,故B正确,ACD错误。
答案:B。
6.(2020•烟台中考)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几个实验,能够探究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
A.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时,水面水花四溅
B.把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闹钟的铃声明显变小
C.用嘴吹哨子的上端,向下拉动活塞,声音变低
D.对着点燃的蜡烛火焰敲击橡皮膜,火焰会熄灭
解:
A、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花四溅,说明声音发声时振动,故A符合题意;
B、罩内抽出空气,闹铃铃声明显减小,说明声音传播需要介质,故B不符合题意;
C、用嘴吹哨子的上端,向下拉动活塞,空气柱变长,声音的音调变低,研究的是音调和频率的关系,故C不符合题意;
D、对着点燃的蜡烛火焰敲击橡皮膜,火焰会熄灭,这表明声音能传递能量,故D不符合题意。
答案:A。
7.(2021•大连模拟)暖水瓶的瓶胆夹层是真空的,利用它来研究真空能否传声。将音乐贺卡里的电子发声器放入瓶中,塞上瓶塞,根据听到的声音进行分析、判断。下列对比合理的是( )
A.塞上木质瓶塞和塑料瓶塞进行比较
B.把暖水瓶放在近处和远处进行比较
C.用一个完好的和一个瓶胆漏气的暖水瓶进行比较
D.将音量大小不同的电子发声器先后放入瓶胆中进行比较
解:A、用不同材质的瓶塞,探究的是固体传声的速度与介质的种类的关系,不能探究真空能否传声,故A错误;
B、把瓶胆放在近处和远处进行比较,没有控制距离的大小,不符合控制变量法的思想,无法比较,该选项设计不合理,故B错误;
C、完好的瓶胆夹壁中都是真空的,漏气的瓶胆不是真空的,可以验证真空能否传声,该选项设计合理,故C正确;
D、将音量大小不同的电子发生器先后放入瓶胆中,没有控制声音响度大小,不符合控制变量法的思想,无法比较,该选项设计不合理,故D错误。
答案:C。
8.(2021•深圳模拟)能说明“液体可以传声”的事例是( )
A.将要上钩的鱼被岸边的说话声吓跑
B.上学路上,我们听到树枝上小鸟的“唧唧”声
C.课堂上同学们听到老师的讲课声
D.将耳朵紧贴桌面,轻敲桌子,听到清晰的敲桌声
解:A、鱼在水里,因此岸边说话的声音是通过液体(水)传播给鱼的,故A正确;
B、听到小鸟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故B错误;
C、听到老师的讲课声是通过空气传播的,故C错误;
D、耳朵紧贴桌面,听到敲桌声是通过固体(桌子)传播的,故D错误。
答案:A。
9.(2021•盐城模拟)如图所示为音叉共鸣实验:两个频率相同的音叉,用橡皮槌敲击其中一个音叉,另一个未被敲击的音叉也会发出声音,这个实验可以用来探究( )
A.声音产生的原因
B.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C.声音能否在空气中传播
D.声音的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解:
A.本题只敲击了一个音叉,另一个音叉也发出的声音,不能说明物体振动产生了声音,故A错误;
B.声音的传播有一定的速度,因此传播也需要一定的时间,但是这不是使另一个音叉发出声音的原因,故B错误;
C.敲击了一个音叉,另一个音叉也发出的声音,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因为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故C正确;
D.本题中音叉频率相同,因此不能探究声音的音调与频率的关系,故D错误。
答案:C。
10.(2021•上海模拟)在钓鱼时,若河岸边有人讲话时,鱼儿会受惊逃走,此时鱼儿听到岸上声音传播过来的主要途径是( )
A.人→空气→河岸→水→鱼 B.人→空气→水→鱼
C.人→空气→河岸→鱼 D.人→空气→鱼
解:鱼儿听到岸上声音传播过来的主要途径是:人发出声音,通过空气传入水中,然后通过水传递到鱼,即人→空气→水→鱼,故ACD错误,B正确。
答案:B。
11.(2021•滨州模拟)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看”到自己的声音的实验。把两个光点纸杯底部用细棉线连接起来,固定其中一个纸杯,在纸杯口上蒙上胶膜,膜上粘一片小平面镜,拉紧棉线,将激光笔发出的光激光笔固定照射在平面镜上,小明对另一纸杯说话(不接触纸杯),会看到墙上反射的光点在晃动。此实验说明了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
解:
小明对另一纸杯说话(不接触纸杯),会看到墙上反射的光点在晃动,说明小明发出的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
答案: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12.(2021•芜湖模拟)如图的陶笛是便携式的吹管乐器。这种乐器的音色优美,小的陶笛的声音清脆嘹亮;大的陶笛的声音低沉,演奏陶笛时是 空气柱 振动发声的。
解: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演奏陶笛时是其中的空气柱振动发声。
答案:空气柱。
13.(2021•云南模拟)如图所示,是一款新型蓝牙跑步耳机,佩戴时不堵塞耳朵,将耳机贴在颞骨两侧,耳机发出的振动信号传到听觉神经后,我们就可以听到声音了,这是因为 固体 (选填“固体”、“液体”或“气体”)可以传声;跑步时他听到周围环境的声音是通过 空气 传播的。
解:
(1)佩戴该耳机时,人听到的声音是通过头骨、颌骨等骨骼传播到听觉神经,然后由听觉神经传给大脑的,此种听到声音的方式被称作骨传导,即声音是通过固体传播的;
(2)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跑步时他听到周围环境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答案:固体;空气。
14.(2020•江西中考)如图所示,是王爷爷为孙子制作的一只会“吹口哨”的纽扣。先将绳子转绕缠紧,再将绳子拉开、收拢交互进行,就会听到“嗡嗡”的声音。此声音是由于纽扣周围空气 振动 而产生的,并通过 空气 传入人耳。
解:先将绳子转绕缠紧,再将绳子拉开、收拢交互进行,声音是纽扣周围的空气振动产生的,并通过空气传入人耳,就会听到“嗡嗡”的声音。此声音是由纽扣周围空气振动而产生的,并通过空气传入人耳。
答案:振动;空气。
15.(2021•揭阳模拟)小丽同学利用如图所示完全相同的两个音叉进行实验,并将系在细线上的轻质小球靠近音叉来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实验中通过观察小球是否被弹开来显示实验现象。若在实验过程中小丽同学只敲击了乙音叉,听到乙音叉发声同时也看到小球被甲音叉弹开。
(1)轻质小球在实验中起到什么作用?
答: 把音叉的微小振动进行放大 。
(2)这种思维方法叫做 转换法 (选填:“等效法”、“控制变量法”或“转换法”)
解:(1)物体的振动有时用眼睛无法直接看到,可以通过轻质小球被弹起的高度来判断物体振动幅度的大小,它是将音叉振动幅度放大;
(2)这种思维方法叫做转换法。
答案:(1)把音叉的微小振动进行放大;(2)转换法。
16.(2021•无锡模拟)如图所示,玻璃钟罩内有一只正在发声的电子钟。
(1)为了“探究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我们用抽气机逐渐抽出玻璃钟罩内的空气,所听到的电子钟铃声响度逐渐 变小 ;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钟罩内,这时听到的铃声响度又会逐渐 变大 。
(2)实际实验中,不管怎么抽气,我们总能听到微弱的声音。能否根据这个现象否定“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答: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
你的理由是: 空气没有完全抽尽,而这个结论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加科学的推理得出的 。
(3)你觉得如何改进该实验,可以更好地说明“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请写出一种改进方案: 闹钟进行防水处理以后在装置内注满水,然后将水排尽再次实验 。
解:(1)因为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进行传播,用抽气机抽玻璃钟罩内空气,在抽气的过程中,罩内空气变稀薄,会听到铃声逐渐变小,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又会听到铃声逐渐变大;
(2)不管我们怎么抽气,在仔细听的时候,总能听到极微弱的声音,根据这个实验不能否定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的结论,因为现有的抽气设备总是很难将罩内的空气全部抽走,所以我们多少还会听到铃声的。但我们可以根据实验现象通过推理的方法得到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的结论;
(3)不能直接得出结论的主要原因是空气没有排尽,我们可以利用排水法排除空气,然后进行实验,做法是将闹钟进行防水处理以后在装置内注满水,然后将水排尽再次实验。
答案:(1)变小;变大;
(2)不能;空气没有完全抽尽,而这个结论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加科学的推理得出的;
(3)将闹钟进行防水处理以后在装置内注满水,然后将水排尽再次实验。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专题01 声音产生与传播条件的探究及应用(提优)2023-2024学年初中物理中考专项复习,文件包含专题01声音产生与传播条件的探究及应用提优-原卷版docx、专题01声音产生与传播条件的探究及应用提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01 声音产生与传播条件的探究及应用(基础)2023-2024学年初中物理中考专项复习,文件包含专题01声音产生与传播条件的探究及应用基础-原卷版docx、专题01声音产生与传播条件的探究及应用基础-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考物理二轮复习考点讲解与题型练习专题32 电路安全与生活应用(教师版),共24页。